新一波的金融风暴正悄悄降临。美国股市下跌到12年低点,投资者的目光都锁定在花旗集团(Citigroup)、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等金融股,实际上这一轮把股市推低的罪魁祸首并非金融类股,而是更加多样化的股票——从大型机器制造商到日常用品制造商。
这场始于美国的房屋与金融机构的危机,正式蔓延开来,几乎没有哪个行业可幸免收益下滑、股价下挫的冲击,也没有一个国家可避开经济萎缩,全球正陷入历史性的严重衰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幕后黑手索罗斯说:“目前还看不到任何见底的迹象。”
过去一个星期的坏消息不断。日本的中小企业放款业者SFCG上周宣布倒闭,负债36亿美元,债权银行包括不少国际大名。俄罗斯1月份的国内生产总值萎缩8.8%,俄罗斯媒体用“一夜回到1998年”来描述当地的经济困境,东欧经济敲响了警钟。
正当美国政府还在研究要如何为当地“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缓解困境之际,美国国际集团(AIG)暴出第四财政季度将亏损600亿美元,并需要更多政府救助的消息。为了避免AIG破产,美国政府至今已为它提供了1500亿美元资金,如果再加注,势必影响美国政府对其行业或企业的救援能力,如果不加注,严重的后果不堪设想。
美国政府目前掌控了AIG近80%股权,并接管了这家公司,基本上已经把它国有化。
上周五,美国财政部同意将目前持有的部分花旗集团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至多不超过250亿美元,持股比例将增加到36%,意味后者将被“部分”国有化。
将有问题的企业国有化,并非拯救美国经济的正确方法,反而像是自杀多一些。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追随者都不会同意美国政府的做法。
国际货币基金(IMF)前首席经济师、目前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的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便认为,国有化不是治本之策,它只是将不可避免的结局推迟而已,接下来还会出现更多有问题的银行。
然而,支持政府接管银行的派系,包括美国联邦储备局前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曼(Paul Krugman)等人在内,却认为既然这是非常时期,就必须用非常的手段解决问题,不能再让如雷曼兄弟一般大规模的银行倒闭。
将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国有化,是美国、欧洲政府最近为了拯救金融体系不得已而下的重药,例如丹麦政府已经收归了三家银行,重量级银行如皇家苏格兰银行(RBS)也难逃厄运,英国政府已持有它70%股权。
市场不能接受另一个雷曼兄弟的出现。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唯一的途径是将濒临破产的银行或金融机构收归国有。国有化的弊端是小股东的利益受到巨大的伤害,好处是存户不必担心银行倒闭而造成存款损失,而且在理论上,国有化能让投资者感觉到政府不会让任何一家银行倒闭,有助于稳定金融体系。
已经为花旗集团提供了450亿美元救援的美国政府,可能三度对它施以援手的消息在上个星期初传出后,从股市的反应不难发现,市场对“国有化”的看法相当矛盾——昨天担心国有化会有不良后果而暴跌,今天却因为国有化消除了避险心态而扬升,可见市场也不是很清楚要的到底是什么。
崇尚自由经济的经济师认为,最快且成本最低的解决办法就是将受困的金融机构关闭,借机会把素质不良的都扫出局,最后留下来的便是那些最强稳的。这当然是理想的结局,只是过程会波及许多无辜,伤亡会很惨重。
这场金融大海啸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不论采取什么举措,结果都是两头不到岸,因为已经太迟了。过去6个月,美国政府已经向银行机构注入近2000亿美元,并为多家银行可能的损失提供了至少4200亿美元的担保,但是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政府如果要插手,两年前次贷风暴一开始就得下狠药,如今的情况已经失控,要填的是一个无底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