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Sunday, May 10, 2009

壓力測是圈私人資本錢的圈套

美國政府為國內19家美国银行参与的是一项前瞻性的压力测试。为了这次测试,美联储召集的专家们为未来两年的美国经济情况做出了两种假设,包括市场普遍的预期以及更加悲观的假设。美联储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确保即使在最为悲观的经济环境下,这些银行都能正常运转下去。
奧巴馬的壓力測試目的有兩個:

第一,探測金融黑洞的底部,但是是否會告訴你真相則是另外一回事,實際上也沒有細節公佈。
如果你知道某人口稠密的地區即將發生大地震,你無論用什麼方法都好,你絕對是希望可以讓公眾有次序的撤離,而非恐慌人踩人逃命。相同的道理,奧巴馬上任前和上任後,經濟一直都是處於恐慌狀態,他當然希望可以在穩定的情況下挽救經濟,而非市場恐慌拋售股票,企業不斷倒閉,人心徨徨下,因為如此會讓他很麻煩。

難道奧巴馬政府在開始壓力測試前沒想過若結果超級糟糕,市場會陷入更加恐慌嗎?

面對這一個如此不確定的測試,應該低調處理或秘密測試才對。但是我看到的是奧巴馬政府以高調處理,且在位公佈前一個多月,奧巴馬政府的要員四處向外為經濟即將觸底“報春”(只敢說趨緩,不敢說復甦)。難道奧巴馬政府不擔心測試結果糟糕的話會令他很尷尬嗎?

其實這個測試的結果早就預定好了!無論是什麼結果,它絕對會是優於市場預期的,否則奧巴馬政府就是自打嘴巴。無論如何,這個測試的方法雖然未必符合市場現實,但是總可以讓奧巴馬政府知道一個梗概,所以也不奇怪美国财政预算案预留2500亿美元资金救市,以备需要再次救市时动用。(目前美国政府手中的救助资金只有不到1400亿美元)

第二,企圖恢復公眾對大銀行的信心
在發佈結果前消息故意出現一連串的走漏,目的是要試探市場反應,製造信心輿論,增強市場信心,這樣奧巴馬政府會比較方便施政。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位高官的話看出倪端:

联储主席伯南克:压力测试并不是对银行偿付能力的测试,希望压力测试能增强市场信心,监管机构必须更警觉,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他称,监管机构对主要银行进行的压力测试的确是非同寻常的措施,他希望压力测试能增强市场信心。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主席贝尔之前就表示:这次测试应该能给市场“灌输信心”。

財長蓋特納在公佈前道:這次壓力測試的结果将“令人放心”。

壓力測試的可信度如何?可見一斑。

壓力測試沒壓力
壓力測試的壓力並不高,且有不符市場之處根据美联储公布的资料,压力测试中考虑了3个主要的经济指标,分别为GDP、失业率以及房价。

2009年
● GDP出现3.3%的倒退
● 失业率年底达到8.9%
● 房价下跌22%

2010年
● GDP上升0.5%
● 失业率攀升至10.3%
● 房价下跌7%

表面上看,这确实是一个严厉的标准。但是測試是否全面?且合格所需的標準是否足夠?市場變化預測是否準確?

如果这种局面出现,参与测试的银行将在未来两年出现6000亿美元的相关损失,而 70% 的潛在損失來自於房貸及消費者貸款。以及有9.1%的贷款沦为坏账,比1931年到1932年大萧条时期的局面还要糟糕。

但问题是,最新公佈的數據,美国失业率在4月份已经到了8.9%。還年底?這個測試真的可靠嗎?

美國銀行體系在金融風暴的損失相當悽慘,從 2007 年中段至今的危機,導致這 19 家銀行損失達 9500 億美元。壓力測試估計從 2009 到 2010 年間,這 19 家銀行的損失可能會到達 6000 億美元。

压力测试结果也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UniCredit信贷策略师马科斯-厄恩斯特(Markus Ernst)就认为,这份数据好得有些难以令人相信。他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美国银行需要筹集的资本远不止政府要求的746亿美元。IMF估计,美国银行的资金需求最多将达5000亿美元。
相差這麼大?那個正確?

市場原先估計銀行體系所需資金約1000-2000億美元,但是結果卻只需746亿美元,令人認為好像沒那么糟糕,結果金融股大起。但是有趣的是,主要漲的是需要新資本的銀行,無須資本的銀行的股價表現卻不理想,真搞不懂市場是怎麼想的?

金融市场走势难以预测,所以美联储的压力测试将注意力集中在实体经济上,而为了应对这种测试需求,银行采用的并不是以市值计价的会计准则,而是根据现金流损失来判断资产的质量。比如,银行有一个贷款资产包,银行并不会因为这个资产包的市价降低就进行计提损失,而只有在贷款出现违约现金流减少的时候才会计提。

這種方法表面公允,但是卻是之前修改會計準則Mark to Market的延續。結果是否公正就很難說,但是這必然使銀行帳面上好看多了,實際上也可以這麼說,這個測試估計最嚴重的情況下,2009 到 2010 年間,這19家銀行的損失絕對會遠超6000億美元,因為它沒有將資產Write down的結果考慮進去,因為會計準則的修改,銀行可以Mark to Model,也是合法的,但是我不認為有腦的人會這麼想。

壓力測試之後銀行真願意放貸
壓力測試前,銀行根本就是惜貸,我不認為壓力測試後就會加大放貸力度,最多是同業之間的拆借會多一些而已。銀行之所以會信貸緊縮是自己出問題,是市場出問題,不是政府一個壓力測試就可以改變的。

壓力測試之後...銀行真願意放貸?如果經濟若比預設最壞還糟?那又如何?

奧巴馬的最終目的圈私人資本的錢
壓力測試後,銀行紛紛發行新股,Citigroup和美國銀行的CEO如合唱般說壓力測試嚴格,Citigroup這個測試可以讓人對Citigroup感到放心,美國銀行CEO路易斯又車大砲是經濟已經復甦,美國銀行會帶著你們走過經濟衰退……我記得路易斯是在壓力測試前一直說美國銀行沒有不過關理由最多次的CEO,但是這個測試資金缺口最多的卻也是它,它卻反而180度大轉變和Citigroup一起歌誦壓力測試???

再仔細看,壓力測試一公佈後,股價大漲的竟然是過不了關的銀行,這沒理由啊?因為這些銀行無論你以什麼低於預期或其他的爛理由,它們都是需要增資,股東的權益必然稀釋,我思前想後,認為唯一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要推高這些銀行的市值,方便這些銀行發行新股集資。

我總於徹底明白,這次股市絕地大反彈根本從一開始就是被策劃的,目的是建立信心,再配合壓力測試公佈後的效應以達到向市場集資的目的。這難怪美國政府會說銀行的新資本未必需要政府注資,可以向市場尋求。

所以不要奇怪為何壓力測試公佈後,無論通過還是沒通過的銀行即刻宣佈自己發行新股的文告,看來是已經準備好的。一些通過的如美國運通說自己竟然通過,那麼它打算還政府的TARP的借款了!笑話!美國運通是否有能力還和壓力測試有什麼關係?

這──就是奧巴馬政府的目的!
引入私人資本一向是美國政府的目標,但是私人資本對銀行體系非常擔心,無法掌握金融黑洞有多深,因為他們看到的是銀行減計越來越多,虧損越來越大。美國政府之所以引入私人資本一來儘量避免國有化,二來自己本身是窮鬼一個。奧巴馬政府一連串的信心喊話,加上壓力測試,目的就是要市場恢復信心,這點當然也要銀行體系配合。

所以股市絕地大反彈,修改會計準則,粉飾企業帳目,以拯救陷於水深火熱的經濟與樓市,製造新的泡沫,狂發鈔大增貨幣供應、出口術唱好經濟,忽視壞數據,誇大好數據,目的就是要私人資本恢復信心,只要信心恢復,私人資本才會乖乖進來注資金融體系。

因此,當前股市大反彈僅屬一時的虛火上升而已,美國經濟復甦實是假象。現在,就看私人資本會否上當,認為銀行的黑洞僅止於此而乖乖上當了!

壓力測試公布日期一再拖延,原因是銀行竟然可以與政府「有數傾」,出來結果的可信性自然大打折扣,令人揣測政府為避免金融市場出現震盪,在壓力測試評估之中稍為鬆手,令大部分銀行都可以順利過關,如此製造出來升市相信曇花一現,難以持久。

不過老實說,換成我是奧巴馬,也許我也會這樣做,畢竟人在其位,不得如此。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