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Monday, May 11, 2009

壓力測試的思考

壓力測試不可信的理由有:
1.測試方式是銀行先自行調測,再交聯邦政府評估,而不是政府索取資料自行評估,你認為銀行會給政府怎樣的調測?

2.宣布測試結果的日期則一改再改。從測試的設定以至測試方法到結果宣布,處處容易令人感到人為斧鑿。

3.壓力測試的標準「寬鬆」,不符合現實經濟變化,實際的經濟數據遠差於測試用的假設數據。

4.參與壓力測試的銀行,很多是資產抵押債券的買家,但這些銀行在今年首季度業績及壓力測試,對這批有毒資產並無具體說明。

5.壓力測試對於毒資產沒有減計。因為它們修改Mark to Market的會計準則來粉飾太平。

6.美國的抵押貸款、消費貸款和商業房地產貸款的壞帳風險正不斷上升。目前,美國消費信貸總額約2.55萬億美元,只要壞帳佔其中一成,便足以令美國銀行業再喊救命。而美國失業率未見有馬上放緩象,還可能會攀升多一段時間,因此,壞帳不大可能在短期內止跌回穩。

7.奧巴馬在測試公佈前已經四處唱好經濟,因此他不可能自打嘴巴公佈一個推翻自己之前說話的測試結果。

8.測試公佈前不斷有消息走漏,顯然是政府故意要測試市場反應,因此測試結果優於市場預期是自然的。

9.壓力測試的結果所需的資本比起IMF和其他私人研究少很多,誰對誰錯?

10.股票市場最近的反應,測試公佈前金融股大起,公佈後不過關銀行股價不跌反升,顯然政府和銀行早已有默契。

11.如何解決銀行1~2兆美元的毒資產問題沒有答案,這是銀行最大未爆核彈。壓力測試未能解決這個關鍵問題。

12.有未具名的銀行和政府官員透露,壓力測試是在銀行的游說下降低標準。

以反向思考來看,壓力測試恐怕會弄巧成拙,讓人覺得政府和銀行只是「粉飾太平」,以此類推,銀行體系的黑洞比表面上看起來更大的多。

從壓力測試這事件的過程來看,美聯儲局對銀行「放水」可能性是很高的。Bernanke一直以來就向外宣稱銀行一級資本充足,可見結果早有定案。

據華爾街日報引述不具名銀行與政府官員說的話,美聯儲局因銀行壓力降低壓力測試標準,Wells Fargo被判必須增資137億美元,實為173億美元;美國銀行被判增資339億美元,實際超過500億美元,降最多的是Citigroup,真實資金缺口達350億美元,但是被判55億美元。為何Citigroup被降這麼多?道理很簡單,因為Citigroup的市值很低,若不降多的話會對它股價造成很大衝擊。已經被政府救三次的Citigroup怎麼可能只需55億美元這麼少?

就實際上,美國銀行體系的真實資金缺口恐怕比美聯儲局不公佈的真相更大!

因為:
1.測試方式是銀行先自行調測,再交聯邦政府評估,銀行為自己測試已經難逃「放水」之嫌;

2.壓力測試的標準「寬鬆」,實際的經濟數據遠差於測試用的假設數據;

3.銀行盈利會繼續下降,而非維持,JP Morgan坦承,它的信用卡業務可能在第二季虧錢;

4.因修改Mark to Market的會計準,所以測試無法反映銀行資產真實的損失;

5.1~2兆美元的毒資產問題未能解決。

美國銀行業仍是四處陰霾,而非滿目明媚風光。市場對政府的壓力測試有多相信,就看這些銀行發行新股的反應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