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Wednesday, October 7, 2009

9月翻版?

股市傳統,10月主凶。統計、術數大有用武之地,今日就跟大家談談對展望後市或許有用的指標。先說一個好友啱聽的「古仔」。

不知是否巧合,美股10月份頭三個交易日的形態,與9月如出一轍。心水清記性好的讀者,對華爾街8月底、9月初的走勢,應該還有一點印象。唔記得?無相干,看看圖一便一目瞭然。

8月最後兩個交易日,標普五百指數急挫,跌勢延續至9月首二個交易日。不過,從 Day 3 開始,美股轉勢向上,然後頭也不回,直至月底才回落。

延續9月最後二個交易日的弱勢,標普五百指數踏入10月即連跌兩天,但第三個交易日(10月5日)顯著反彈。換句話說,到目前為止,美股10月初走勢跟9月初似到十足。假設情況維持下去,10月不止沒有「股災」,好友還可再下一城。

不過,數據是用來參考的,10月會否成為9月的翻版,無人知。看慣本欄的讀者,應該知道老畢對後市並不樂觀。喜報過了,當然是時候報憂。

風險三件事
執筆時,研究部同事傳來滙豐最新環球資產配置報告,標題 From Sunnyside to Suicide,咪話唔得人驚。不過,睇內容又唔係咁恐怖,居安思危之餘,稍稍調低發達國股市在滙豐投資組合中的比重,如此而已。

倒是獅子銀行建議大家注意的三件事,值得一提:
一、美國和亞洲的經濟活動驚喜指數俱呈回軟之勢;
二、美國國債孳息持續下跌;
三、商品價格經過一輪急升後橫行,近期甚至有轉弱迹象。

根據經驗,以上三個因素若同時出現,股市下跌風險便甚高。

講完他人的意見,輪到老畢談談個人看法。在下上月提過,作為一種股市指標,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別具一功,領先股市一至三個月不等。BDI 8月份劇挫三成,但9月略有起色,並未進一步走低。簡單地看,BDI 若繼續反彈,股市也許可以「大步檻過」。然而,投資者不能單看一個指標,忽略其他因素與股市的互動。著名股市史家納皮爾(Russell Napier, Anatomy of the Bear 一書作者),從過去一世紀股市周期研究中發現,企業債券在一些重要轉角市出現時,往往領先股市好幾個月,企債因此不僅是一種投資工具,亦是股市摸頂尋底一個非常有用的指標。

企債問吉凶
香港投資者未必留意企債動向,但必須知道的是,債市對美國經濟的重要性,遠在股市之上。首先,美國債市規模相當於股市五倍;其次,債市由機構投資者主導。這不等於說機構必然比散戶聰明,但不容否認的是,專業投資者交易動輒以億計,且沒有散戶那麼情緒化。

環球股市過去六個月勁升,企債表現絕對不遑多讓。債市復蘇力度之強,從追蹤美國優質(投資級別)企業債券ETF(iShares iBoxx Investment-Grade Bond Fund,紐約證交所上市代號 LQD)走勢可見一二。經過去年底、今年初劇跌,LQD 價格已重返2006年水平。單看這隻 ETF 的表現,大家可能還以為信貸危機從未發生。值得一提的是,美股今年3月才見底,但 LQD 早在去年底已觸底,比股市至少領先三個月。

如果你相信納皮爾的研究心得,又認為滙豐提出的三點觀察有參考價值,那麼在市場指標中加入企業債券,對準確掌握股市去向應大有幫助。

LQD 上周連續四個交易日下跌,小心,小心!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