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Tuesday, September 29, 2009

中国经济未来走向,必然制造通胀

中国的房价高不高?人人都知道不是一般的高。

引用“不执着”的博客文章《判断房价是否有大泡沫就看三个指标》文中的数据:

“上海的著名小区闸北的“嘉利名珠城”,现在的房价是250万,可买132平方米的三室二寄二卫的房子,然而同样的房子租金却只有5000多元,因为高了人家租不起啊!这个租售比算下来据然高达1:500,但是国际上的通行的租售比为1:260至1:100,也就是说,人家外国人把房子拿出去租,最多260个月,也就是大致20年就能收回房款,显然我们目前的楼市泡沫不是一点点的大。”

“我们拿刚毕业的小夫妻来讲吧,两个人人均月收入4000多元,一年小家庭的总收入96000元,但是各位看看上海“虹口花苑”小区的房价却高达200多万,我们抛开要支付的银行二三十年利息不算,单单这个房价,就够二个人还二十年的,而国际上的通用标准是6:1”

按理说中国房地产价格如此的高,那么中国房价早该回调,或者崩盘了。中国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最有力的引擎,如果房地产调整势必引起中国经济下滑或者崩溃。但事实上中国经济,特别是中国的房地产不但没有下跌的意思还有继续上行的巨大动力。什么原因?很简单,中国政府会用逐渐通胀的经济国策来维持房地产、银行、中国股市以至于中国经济的整体繁荣。今年的宽松货币政策就是注解!

我们知道宇宙是逐渐膨胀的,经济也是逐渐膨胀,为什么会膨胀呢?因为只有膨胀才会最容易的解决种种经济问题。比如说现在的中国房地产业,他带动的不仅仅是房地产,而且包括银行、钢铁、建筑、等等相关行业。现在中国的政治任务不是要维稳吗?如果房地产出现危机,那么还维什么稳呢?但如果国家经济不采取通胀的手段,那么按经济必然按市场规律走,即高房价必须回落。而在现在情况下,我们的政策如何让房价不跌呢?那就是制造通胀!

制造通胀的结果是什么呢?虽然房价是250万很贵,房子的租金只有5000元,很低,但未来经济走向通胀的,购房人用银行贷款用十倍杠杆撬动资金,不但保证了资金资本在经济通胀下不受损失,而且还会因为撬动资金获得丰厚回报。

再看看月薪4000元夫妻买房子的结果,因为经济预期是通胀的,现在的年收入是4000元,而明年后年的经济收入很可能就是6000元或者8000元,所以理论上需要十年二十年才能还完的房贷,很可能不用五六年的时间就解决了。而那时因为自己贷款买天价房的行为,往往会使自己的财富有可能远超过那些说房价高不买房的同事。

所以分析中国的房价,我们必须要把未来的通胀加进去。因为中国的经济通胀是解决各种经济问题的唯一选择,也是包括美国政府解决经济危机的唯一选择。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二十年不就仅仅赚了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吗)而09年美国政府开动印钞机一下就印刷出1万亿美元的纸币,所以从宏观上美元秩序下的世界经济也是能胀的。

中国经济不单单从房地产这单一行业能分析出通胀的结果,就是保险业,证券市场也能分析出未来通胀的结果。

我们都知道现在中国人把保险当理财来对待,许多人寄希望未来十年二十年将会从保险公司拿到十万二十万的本金回来。但我们分析就中国现行的体制,现在的保险公司管理水平,如果中国经济不通胀,保险公司真的会有那么多钱回报给当下的投保人吗?

还有现在中国正迈向老龄化,现在是劳动人口的最高峰时期,以后两个孩子要赡养四个或者更多的老人。单单从劳动力上就必然出现不足,劳动工资大幅上涨是必然的。未来国家要弥补保险资金的不足,唯一的选择就是制造虚假繁荣,制造经济通胀。

我的结论是那时保险公司不会跨,现在买保险的人也能拿到保险公司承诺的几十万的本和利,只不过那十的几十万已经远不如现在的几十万的购买力了。

再说中国股市,现在连傻子都知道中国股市存在制度缺陷。是一个破铜当黄金卖的场所。在这里谁上市谁的财富就会十倍以上增值。所以我们会看到整个中小板就是一个亿万富翁生产线。难道我们的管理层还真的以为公司真的可以仅仅通过企业上市这一环节就能无穷的创造财富?那样中国每年靠多发行些公司上市不就领先全世界了?欠债总是要还的。

还有今年又要推出创业板,肯定会制造更大的贫富差距。贫富差距是其次的,是中国股市不合理机制在透支财富,发起人股东们透支的是一笔十分巨大社会财富。当年股权分置的原因,使亢奋的中国股市被严重透支,结果怎么样呢股市一连跌了五年,直跌到股权分置改革998点才见底。而现在的中国股市,管理层一方面新股发行要让强盗们从股市大把大把的拿钱,而且还想不让股市下跌,使得亏空不因为下跌而暴露,那怎么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必须取通胀手段,制造更多泡沫掩盖亏空。

当然还有最后一个原因,中国人信仰权力和资本。绝大多数人都想钱,怎么办?惟有制造通胀,使每个都成为百万富翁,才能解决民众的需求。我相信未来中国经济必然会出现通胀这种局面是多种力量的合力形成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