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Saturday, September 26, 2009

填氹不借力求自保 資金充盈通脹不起

一、
美國的財政赤字山積,不僅令「最大債權人」中國憂心忡忡,全球的美元持有者亦人同此心;財赤不斷滾大,債務人最後如何「了斷」,歷史告訴大家,當債務人支配(且別說主宰)世界政治舞台時,通過戰爭或製造一次惡性通貨膨脹,是「減債」的不二法門。以當前的形勢看,不論出現哪種情況,對雄於資財的人都會帶來致命打擊!

據白宮預算局的推算,到了十年後的二○一九年,美國政府的年利息(支付國庫債券的派息)支出將達六千八百一十億(美元),約佔當年聯邦政府總開支預算的百分之十五點七,約合GDP百分之三點八,而此利息支出將為當年財赤的三分二弱;這種利息支出的數額,是假設屆時的三月期(九十一天)國庫券及十年期債券孳息分別為四厘及五厘二(通脹率則為百分之一點六五)而計算出來的;如果屆時的利率和通脹率皆比此假設高,情況當然大大不妙。為作比較,筆者從《向總統報告○九年度經濟狀況》中找出最近二年的有關數據─○八年美政府的利息開支為二千四百八十九億,約佔總預算開支的百分之八點四;○九年的數字依次為二千一百一十四億及百分之五點八。它們的差距主要為利率持續下降造成,並非實際財赤萎縮。把利率壓縮在低水平,有利美國「還債」,但會誘發通貨膨脹,這已是街知巷聞的常識,不過,二害相權,美國政府是傾向低利率的,這不是說她不當惡性通脹是一回事,而是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通脹甚難肆虐,而即使它捲土重來,災情最慘的是債權人,債務人尤其是仍能開動印鈔機的美國,雖亦有所困擾,卻仍能輕鬆還債。惡性通脹等於債務人「充公」債權人的購買力,對美國並無損失。這是恒久不變的鐵律。

二、
當「直升機」貝南奇掌聯儲局之初,筆者為文指美國不會出現通貨收縮,事實果然如此,這並非筆者的「預測」準確,而是貝南奇向來如是說。到了去年中雷曼兄弟倒閉,引發從華爾街向外擴散形成全球性的「金融海嘯」,貝南奇同樣以增加貨幣供應及壓低利率放寬信貸為對策時,筆者認為大事不妙,惡性通脹將臨,可是,一年後,美國通脹率仍是負數(消費者物價指數今年迄八月平均數為負零點四〔八月負百分之一點五〕),為什麼在超寬鬆的貨幣政策下通脹避不出現?由於筆者的「預期」錯得離譜,因此努力查找原因,終於有點頭緒。

貝南奇並非浪得虛名,他真的如在直升機上「散」紙幣,自從去年六月開始,聯儲局的印鈔機夜以繼日開動,貨幣供應從當時的八千多億,一路遞增至今年八月的一萬七千餘億;「銀紙」泛濫加上利率近零,通脹何以無蹤無影?答案是利率雖低,仍非負利率,唯二者的差距似有若無;因此,筆者以為銀行寧願「坐擁巨資」不肯輕易借出才是主因。由於信用卡拖欠日甚一日、物業按揭到期不還或供樓者(仍非業主)失蹤令「銀主盤」大增,加上生意難做商行貿易公司清盤事件已成常態,銀行從聯儲局借入的資金正好用於填補這些深坑。另一方面,如果銀行「自保」後仍有餘資(所謂excess reserves),亦不願或不敢借出,以免在新一輪跌市或第二波衰退中再全軍覆沒;而消費者─法人與個人─痛定思痛,在現況不穩定前景不明朗之下,亦不願或不敢消費,當然亦不會積極舉債擴充業務,結果融資市場借、貸兩閒,資金流速(velocity)減緩,通貨膨脹率便抬不起頭。

和實行計劃經濟的中國不同,美國央行─聯儲局不可能下令銀行借錢,融資市場因此如一潭死水……。作個淺顯的比喻,銀行和消費者都是宿醉未醒,他們依然暈暈迷迷、渾渾噩噩,什麼都提不起勁,對再飲酒當然更是興趣缺缺;因此,即使貝南奇無限量供應廉價美酒,亦乏人光顧而滯銷;消費市場的情況便是如此,銀行不肯輕易貸出,消費者大都仍負一身舊債,現在利息雖低,亦缺乏消費意欲。

利率低至無可再低,意味政府有意驅趕資金入市場,由於資產價格跌勢未止及工業設備閒置率仍高,銀行不敢融資物業及工商業,但投資者對如雞肋的利息已不耐煩,紛紛入市,這是近月來世界股市火紅的底因。股市投資者並非「無端端」入市,而是他們相信低利率有助經濟復蘇,進而預期未來盈利可觀。市況顯示及時入市的投機者已有相當利潤,可是,除了有升有跌的「古訓」令升得「太」高的股市有回吐壓力外,由於獲得銀行融資比較困難,企業遂紛紛向投資者伸手從股市集資,香港的情況大家心中有數,歐美市場亦面臨龐大的集資潮,舉其犖犖大者,盛傳短期內集資的便有西班牙Santandar銀行七十億、皇家蘇格蘭銀行八十億、勞合銀行二百億……。趁投資者對股票如飢如渴的現在上市或開股集資,當有助企業營運(也許還能帶來不錯的利潤),但經過「金融海嘯」,人人知道銀行絕非常勝軍,在股市已錄得相當升幅的情況下,當股票供應突然一湧而來時,股市調轉升勢,勢難避免。這是投資者不可掉以輕心的形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