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Saturday, July 26, 2008

大师们对价值投资的不同理解

林奇强调投资需用闲钱,最好投资者要有房子,以及所有的价值投资大师,或者价值投机大师,都强调耐心,其实都是从不同侧面反应了对精确定位的否定。如果不是闲钱,决不可能有悠游的心态去等待。一旦估测错误,便如坠入人间炼狱。

用时间和安全边际共同弥补定性测量的不精确是大师们的基本手法。

同时,林奇强调要跟踪,但不要频繁跟踪,是建立在事物是永衡运动以及事物的变化需要一个过程这两个哲理的基础之上。
巴菲特强调如果企业根本性恶化就不要抛弃它,这是因为在事物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螺旋式过程。阶段性的挫折是事物发展的常态,因此费雪说过,因阶段性挫折而导致股价的非理性下跌,是建仓的好机会,因为这不是事物发展的主要趋势。这种暂时性挫折,只会带来更好的安全边际。也许会延长价值回归的时间。

投资者可衡量大概的等待时间以及大概的安全边际,进行取舍。
价值投资一个卖出的基本原则就是:有更好的投资机会。这个更好的投资机会,因人而异,因投资者的盈利期望、分析能力以及等待能力都不一样。所以“机会成本”因人而异。错过他人能把握的机会,并不一定是羞耻的,因为也许这对他人是机会,对自己可能是灾难。
  
价值投资,就是以定性为主,以定量为辅的投资,即便通过定量计算,也要给出足够的冗余,才能保证计算结果不会犯定性的错误。

巴菲特为什么喜欢业务简单的企业,因为业务一旦复杂,影响因素就呈几何级数增加,即便抽提出每个业务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企业这个系统而言,输入还是太多,每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只能估测,那么会造成巨大的误差,从而导致定性的错误。
不是导致安全边际要求太高而失去投资的机会,就是安全边际估计不足,导致投资风险剧增。我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坐镇的基金用精确计算来指导投资会一败涂地。我也认为人类情绪的预测比天体运行轨迹的测算要难很多,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牛顿算不出没有什么羞耻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