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乐观的理由显然也确实相当充分,但当前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有利因素,甚至是历史性的机遇。预测中国行将崩溃的预言,多矣,但历史对此总是给予无情的嘲弄。
形势似乎非常不乐观。尤其在2008年全年统计数据发布前夕,各方面的情绪就显得更为躁动(这也似乎已经成为数据发布前的惯例),各路学者和首席经济学家们纷纷抢着站出来公布自己不乐观的预测数据。而这样的预测除了能引起更大的躁动、制造更大的悲观情绪外,实在让人看不出还有什么价值 ——— 当然,对这些经济学领域的“大家”们而言,这样的预测还是意义巨大的。
不乐观的理由显然也确实相当充分 ——— PPI可能出现负值、CPI可能低到1.5%左右、中小企业大量倒闭、就业形势极为严峻、国民消费短期内难以大幅增长、政府投资的负面效应巨大、外需短期内难有根本性好转,等等。连境外导师们的 “ 唱和 ” 也恰到好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就预测,中国的经济增长可能要被打到5%,这基本就等同于 “ 中国行将崩溃 ” 的预测了。经合组织12日也预测,不但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国家的经济将大幅下滑,中国经济前景也大幅恶化,领先指标从91.6下降3.1点至88.5,较2007年11月份下降了12.9点。
预测发布者都足够权威,立论依据也似乎有足够的刚度。但世界显然并不如教科书般单纯,更不是小孩子手里的积木,随便摆弄一下,就搭起一座大楼,引来一番陶醉。世界的复杂性要求我们,看待问题要辩证,在顺境中要更多地看到困难,多找找问题,而在逆境中就要更多地看到希望,多找找优势。从这个角度,中国的农民要比权威们高明千万倍——听蝲蝲蛄叫还不耕地了!
当前的不利因素确实不少,大师们所言已相当全面,在此不再赘述。当前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有利因素,甚至是历史性的机遇。其中,价值最大的一点是,通过此次危机,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个世界上确实没有救世主,中国的事情还要靠中国人自己做主、自己办,舍此之外,没有什么外人会对你的成功或失败负责;我们也更清楚地认识到,外国的教科书对外国可能是金科玉律,对中国的实践或许仅仅具有参考价值,而不值得奉为圭臬;我们还更清楚地认识到,贫富、市场与非市场,并不是评判道德水平高下的天生准绳, “ 地球人都差不多 ” ,中国富人有的毛病,美国富人也没有天然的免疫力。明白了这一点,就等于彻底打开了我们观察世界的新视角,也有助于我们更放心大胆地走自己的路。
其次,我们当前遇到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必会遇到的问题,因地制宜、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发展就会踏上一个新的层次。年轻人和迟暮之人虽然可能碰到同样的问题,但解决问题后的结果一定大有不同。以投资为例,政府投资这些年来一直为人诟病,但基于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国情的把握,我们可以肯定,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政府投资仍将占据国内投资的主导位置。虽然在投资过程中确实存在诸多问题,甚至是严重问题,但这并不足以构成否定政府投资的理由。而一旦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好这些问题,投资就会迎来全新的局面,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会迈上新台阶。
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发展的紧迫性、外围环境的严峻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在一定的时期内,政府投资一定要担当主力军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高效率地改变中国的基本面貌,才能高效率地迎接来自全方位的挑战。即使像美国这样成熟的、老牌的市场经济国家,面对当前的重重困难,也会毫不犹豫地祭出政府投资的法宝。如此看来,对“ 不要把孩子连同洗澡水一起泼掉 ” 这个道理的理解,美国人比我们的许多经济学家理解得更透彻。
再次,沿海中小企业的倒闭,导致农民工的大量返乡,表面看,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担心的事情,但从本质上看,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甚至是一件带有历史机遇性质的大好事。一方面,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得到强大的外力推动,有利于中国国家竞争力的根本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收入水平一直不高,极大地制约了其消费能力,一部分农民工的失业,对整体消费增长影响不大。只要国家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继续推进,这部分消费损失不但能够完全弥补,而且还有望从本质上提升农村消费水平。更重要的是,经过城市生活、工作洗礼的农民工,无论是眼界还是心胸都会有明显变化,如果国家政策引导得当,政策措施及时有效,这些返乡农民工将对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当前面临的有利因素还有许多,比如庞大的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财政收入、比较健康的银行体系……在此也不用一一赘述,需要注意的是,面对危机,解决问题不容瞻前顾后、疑虑重重,政策措施要细致入微,一定要深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最基层。更重要的是,要调动社会各阶层的能动性,积极解决问题,形成 “各村有各村高招”的局面,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前景。
预测中国行将崩溃的预言,多矣,但历史对此总是给予无情的嘲弄。
不久前,史蒂芬·罗奇撰文指出, “ 作为长期以来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面对大规模外部需求趋缓的冲击,失衡的中国经济将遭受很大损失”,“若没有新的全球消费者出现,世界经济的任何恢复将很可能依然弱不禁风"。罗奇说的都对,但他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面是,即使离开了美国的消费,中国经济还要发展、社会还要进步。就历史宿命而言,200年的美国应该无法决定中国的命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