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Sunday, March 28, 2010

融资融券平静启动未现火爆

今年证券市场推出的又一个创新业务正式启动,那就是融资融券。随着首批6家试点券商名单确定,本周融资融券进入正式开户阶段。然而,和股指期货开户的情况一样,融资融券业务的开户也没有出现火爆场面。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个创新业务,融资融券的推出会给股市带来什么?

早期“透支”打爆一批大户
上周末,中国证监会确定6家券商为融资融券业务的首批试点证券公司,分别为国泰君安、国信证券、中信证券、光大证券、海通证券和广发证券,宣告这个创新业务启动。本周三,这几家试点券商进入投资者开户阶段,符合条件并有意参与投资者可申请开设融资融券专用的信用账户。

融资融券交易,又称信用交易,分为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融资交易,即投资者以资金或证券作为质押,向券商借入资金用于证券买卖,并在约定的期限内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融券交易,即投资者以资金或证券作为质押,向券商借入证券卖出,在约定的期限内,买入相同数量和品种的证券归还券商,并支付相应的融券费用。

这种向证券公司借钱买股票的行为,在海外股市十分普遍。在沪深股市,规范的融资融券业务是首次推出,但不规范的类似交易早就有过,只不过不叫这个名称,而且曾出现过较大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上海股市“老八股”暴涨,特别是像豫园商场的股价从100元(当时的面值)一路暴涨到1万元,巨大的赚钱效应显现,一大批不知道股票为何物的新股民纷纷涌入。随后,认购证发行,一批外地股票纷纷到上海股市上市,股市交易十分火爆。当时,一些证券公司私下里悄悄展开融资活动,因为不少大户觉得资金不够,希望能借钱进行更多交易。证券公司就将自己的钱借给客户买股票,这种融资行为当时就叫做“透支”。当时大名鼎鼎的万国证券公司就是允许客户“透支”的公司,和证券公司关系好的客户都能“透支”,比例甚至还很大,只有几十万元的客户,甚至可以买到上百万元的股票。

问题很快出现了,随着暴涨的股市很快转为大跌,那些“透支”买股票的大户遭遇灭顶之灾,损失惨重,本金被“打爆”。如果本金只有10万元的一个大户,借了100万元买股票,只要股价下跌10%,那么,他10万元的本金实际上已没有了。证券公司为控制风险,实施强制平仓,把股票全卖出。证券公司收回借出的100万元,这个大户分文不剩,被扫地出门。不少大户就这样被“打爆”了,有的还欠了证券公司一屁股债。

这种“透支”行为一直是不允许的,当时一些证券公司私下里做,曾引发不少纠纷。后来,一些证券公司为防范风险,改进了方法,常见的是当天平仓。比如,一个大户持有A股1万股,证券公司允许他当天借证券公司的钱再买1万股,但必须当天还钱。虽然当天买入的1万股不能卖出,但可以在收市前卖出原先持有的1万股,把钱还给证券公司。第二天继续这样操作,相当于借钱进行“T+0”炒股。

这种“透支”不仅使一批大户倒下,也给一些证券公司带来一连串的后遗症,直到监管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严厉监管,“透支”行为才绝迹。

现在融资融券规范严格
早期的这种“透支”,实际上就是融资交易,出现很多问题,错并不在融资本身,而是管理不规范造成的。融资融券本身,可以给投资者增加交易机会。只要管理得当,风险是可以控制的。从海外股市的情况看,由于管理得当,并没有给股市造成什么危害,因此,制度设计是关键。

吸取了历史教训和海外股市的经验,这次推出的融资融券业务非常规范,也很严格,风险是可控的。投资者操作不当,当然还是会出现较大损失,但基本上不会出现血本无归的情况。

要融资融券,首先要开设一个信用账户。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其中一个基本条件是资金证券超过50万元),要在原来股票账户下设一个信用账户,这个账户专门用于融资融券业务,融资买入或者融券借来的股票均登记在这个账户里。这个账户虽然可以买卖,但是由于钱是借来的,信用账户内融资买入的证券及其他资金证券,整体作为其对证券公司所负债务的担保物,债务没有结清之前不能随意转出资金。而且,证券公司以及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将对这个账户进行监控。

开设信用账户后,还需要有抵押物才能向证券公司借钱。抵押物不能用房产、汽车之类物品,只能用现金或证券(包括交易的债权、基金和股票),这些证券还要打一定折扣,然后按比例向证券公司借钱。所借的钱,目前只能买深证成指和上证50指数成份股共90只股票。这些股票基本上都是大盘股,流动性较好,保证了证券公司基本上都可以及时平仓,风险可以控制。

从本周6家试点券商推出的操作方法看,比交易所制定的规则要求更高。如国信证券制定了9项准入条件,包括开户时间18个月以上、总资产规模达到100万元以上、业务知识测试和心理承受能力测试合格等,符合这些条件的投资者数量就不多了。

很多券商公布的维持担保比例和可充抵保证金证券的折算率,都比交易所的规定更严。就说用股票抵押的折算率,交易所规定上证180指数成份股和深证100指数成份股的折算率不超过70%,其他股票折算率不超过65%。比如,像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这种股票属于上证180指数成份股,按交易所规定最高折算率为70%,就是说,你持有100万元市值的工商银行股票,进行融资融券业务时,可以算作70万元,但有的券商折算率为60%,就是说只能折算为60万元。那么,客户能够借的钱也就少了,风险得到进一步控制。

按沪深交易所规定,融资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50%。就是说,如果投资者有市值100万元工商银行股票作为保证金,折算率为70%的话,以70万元保证金向证券公司借钱,可融资的最大金额为140万元(70万元÷50%=140万元)。现在,证券公司规定折算率为60%,只能以60万元保证金向证券公司借钱,最多只能借到120万元。杠杆比例缩小,也降低了风险。

由于融资融券具有杠杆效应,因此,风险和收益同步放大。但是,目前杠杆比例相对不高,应该不会出现以前被“打爆”、血本无归的情况。因为按以上说的例子,持有100万元市值的工商银行股票,借120万元的资金,总共有220万元市值的股票,要把100万元全部输掉,股价要下跌45%。而交易所规定客户维持担保比例不能低于130%,要么追加保证金,要么强行平仓。就是说,股价还没有下跌到45%的时候,早就平仓了。此时,投资者虽然损失惨重,但账户里还是有点钱的。

对股市运行趋势影响不大
虽然从制度设计上,融资融券业务十分注意风险的控制,但毕竟这是杠杆放大交易,风险还是要高于普通股票交易,决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做的。同时,准入门槛又相当高,大部分人根本就无法进行这项业务。

而且,这也不是免费的业务,进行融资融券还得付给证券公司利息,且利率水平相当高。据悉,目前券商初定的融资利率为7.86%,比同期贷款基准利率高了3个百分点,向银行贷款6个月的年利率目前是4.86%。而融资融券目前规定的期限是半年,就是说投资者只能借半年,半年后,所借本金连带利息都要还给证券公司。就半年时间而言,这个年利率是相当高的,如果股票操作不当,连利息也不一定能赚出来。

所以,总体上看,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有点类似,都不是大众化的产品,参与面比较小。因此,本周三6家试点券商开始受理投资者开设信用账户的申请,开户首日未见“火爆”场面。据悉,成功开设信用账户的人大约只有数位。开户人并不多的情景,和股指期货开户第一天的情况比较类似,客观来说也在情理之中。符合条件的人本来就不多,而符合条件的人也不会人人都去开户。不少符合条件的投资者表示,暂时不会进行融资融券业务。因为目前的震荡市很难操作,本身就没有满仓,更没有必要借钱了。

显然,融资融券业务对股市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沪深股市目前的流通市值在15万亿元左右,而融资融券业务目前只有6家试点券商,市场人士预计融资业务总资金大约300多亿元,这点资金显然不足以很大程度影响股市。沪深股市每天都成交金额大部分在1000亿元以上,不可能因为这点资金引发股市的巨大变化。因此,融资融券只是增加了部分投资者的机会,而沪深股市依然会按经济环境和股市内在趋势运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