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Tuesday, December 22, 2009

分享集:善用市值选股

我常常劝告股票投资者多做功课。不少投资者见到我时总是申诉找不到资料,或者不会分析资料,以此作为不做功课的藉口。

报纸有鉴于此,都尽力提供有助投资者把投资做得更好的资料。

不但提供,而且还不厌其烦的加以分析,投资者只要稍微用心去阅读,就可以作出更明智的投资决定,或是选出更有价值的股票作为投资。

就以《南洋商报》每逢星期一出版,随报附送的《理财第一》周刊,就刊登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但我怀疑,到底有多少人认真去阅读,并且应用在投资上,恐怕大部分人都是翻阅一下,就搁置一旁,不肯化时间去深入阅读,实有负《南洋商报》财经组帮助你赚钱的苦心,殊为可惜。

就以该周刊内的《每周股价与损益表》为例,此表内的数字,实际上很有价值,可以帮助你赚钱,请不要视而不见!

现在我就以《每周股价与损益表》(下称“表”)为例,说明如何应用这些资料。

“表”提供有用线索

你不是常常申诉不晓得怎样选择股票吗?实际上此“表”已为你提供有用的线索。

“表”中第五栏为“市值”(RM’000),由后面算起来第六栏为“净有形资产”,将这两栏挂钩,你就可以找出那只股票值得投资。

“市值”(Market Capitalisation)就是以有关公司股票的闭市价(通常是星期五最后一个成交价)乘以有关公司的股票数额(“表”中第四栏)而得出的,这是股市给予有关公司价值的估值。

但是,你不必去计算,《南洋商报》的财经组知道你没有随身携带计算机的习惯,为了方便你在任何场合都可以阅读此份资料,他们已替你计算出来了,这就是第五栏“市值”下的数字。

“净有形资产”(Net Tangible Asset,简称NTA)就是有关公司每股的净有形资产价值,是以有关公司的股东基金(Shareholder’s Fund),除以有关公司的股票数额得出的。

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一家公司的资产,可以分为有形资产(Tangible Asset)和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两种,有形资产是指厂房、土地、机器等有形可见的资产;无形资产是指商誉(Goodwill)、商标(Trademark)等无形可见,却有价值的资产。

由于无形资产在产品滞销时就没有价值,所以我们在计算公司的价值时,只考虑有形资产,因为这是可以随时变卖,取回现金的,是比无形资产更可靠,更实际的资产。“股东基金”就是从公司的总资产中,扣除总债务得出的资产价值,假如公司清盘的话,“股东基金”就是股东可以取回的款额,通常是以每股计算的。

市值和净有形资产选股

现在让我以聚美(Choo Bee)(工业股,编号5797)为例,说明如何以“市值”和“净有形资产”选股。

根据11月30日“表”中提供的数字,聚美以每股RM1.50的闭市价(见《本周每天闭市价》星期四栏),聚美的“市值”为168,152,000(后面的000就是“市值”栏目下的’000),也就是1亿6815万2000令吉。

也就是说,如果你以每股RM1.56买进该公司全部股票的话,全部只花1亿6800多万令吉,你就拥有聚美整家公司了。这是股市给聚美的估值,故叫“市值”。

再看“净有形资产”栏下,你会发现聚美的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为RM3.40,乘以聚美的股票数额107,790,000股(见“股票数额”栏),得出RM366,486,000,也就是3亿6600多万令吉。

(聚美的股票数额为109,903,000股,这107,790,000是已扣除库存回购股票)

这3亿6600多万令吉,就是属于股东的净资产总额,假如公司清盘的话,股东可以取回此数。

跟聚美的市值1亿6800多万令吉相比,你会发现,聚美的净资产总额3亿6600多万令吉,比市值高出一倍以上。

这等于说,你以每股RM1.56的市价购买聚美的股票,是以RM1.56买到价值RM3.40的资产,或是以1亿6800多万令吉,买到价值3亿6600多万令吉的资产,折扣超过50%。

聚美股价毫被低估

所以,从资产的角度看,聚美的股价毫无疑问的是被低估了。

你要找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聚美应是受考虑的对象之一。

但是,我必须马上在这里指出:

⑴ 净有形资产价值只是评估一只股票的标准之一而已,而一只股票是否值得买进,还要找出股票的“真实价值”(Intrinsic Value),而真实价值还包括其他标准,比如本益比、毛周息率、每股净利等。所以,不可一见到资产价值被低估就买进,还要做更多的功课,佐以更多的资料,才能作出应否买进的决定。幸亏《南洋商报》的财经组已替我们做了不少功课,“表”中提供了聚美其他有用的资料,请读者细读及善加应用。

⑵聚美只是资产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之一。实际上,如果你细读“表”中资料的话,你会发现,即使在股价已经上升了一大截的今天,仍有许多股票价值低,值得买进作为长期投资。

聚美创于1971年,经营大五金近40年。根据“表”中资料,该公司去年每股净利2角7分(无巧不成书,我查出这也是该公司过去十年每年的每股平均净利),本益比5.86,毛周息率为2.88%。其他资料可读该公司年报及季报。.

《理财第一》还有许多有用的资料,都是《南洋商报》花时间花精神替你准备的,有助你作出更明智的投资决定,值得你去细读、深读。

分享集:能见底就不危险

迪拜国营企业迪拜世界所欠590亿美元(2000亿令吉)债务中,无法依期摊还其中到期的35亿美元(119亿令吉),全球金融界稍微震颤,深恐触发另一场金融海啸,各国股市应声而跌,担心受到拖累。

大部份人都无法肯定迪拜效应会不会引爆另一场经济灾难,大家担心在复原中的世界经济,经不起打击而再次摔倒。

不引发另一场金融海啸

我在阅读了许多资料及分析文章后,所得到的结论是:迪拜事件不会引发另一场金融海啸。

理由是:凡是能够见底的危机,就有办法挽救,就不会扩大成不可收拾的灾难。

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海啸之所以一发不可收拾,是因为“衍生产品”被滥用,一层一层的滥发“衍生产品”,使原本的价值,被吹涨至数十倍於原值的泡沫,大到甚至连美国政府都摸不清这个洞有多大多深,所涉及的范围又有多广,见不到底就无法找出对策,这就危险--极度危险。

衍生产品被滥用

幸亏美国财力深厚,再加上世界经济大国不约而同的出手施救,这才使全球避过了另一场经济大萧条。

我敢肯定的说,如果次级房贷没有被利用来“制造”衍生产品的话,金融海啸绝对不会发生。

因为银行所发出的房屋贷款是有账可查,而且是在美国金融体系之内的,在房屋价格下跌后,银行可以算出数目有多大,也就是看得到房贷这个洞有多深,能够见到底,就知道需要多少的款项来填补,问题就不难解决,唯“衍生产品”的滥发,使此洞深不见底,难怪连美国政府都束手无策。

1997年东南亚的货币危机是危险的,同样的道理,是因为受攻击货币的范围和数量,超越国界,故使各国政府如老鼠拖曳,无从下手施救。

幸亏东南亚各国领袖都能当机立断,投下猛药,才使此场危机平息下来。

无论如何,东南亚货币危机,受害的只是东南亚国家,并未打击世界经济强国,故其灾情不如次贷引发的金融海啸那么严重。

迪拜事件仅引发信心危机

在金融海啸期间,曾有经济学家预测信用卡将引发另一场金融海啸,原因是银行被信用卡持有人所拖欠的数目庞大无比,银行将承受不了烂账的打击。

我当时就认为这是杞人忧天,我认定信用卡不会引发另一场金融海啸,理由是信用卡持有人欠银行多少钱,银行有账可查,因此银行心里有数,既然知道确实数目,就有办法应付。所以,我当时就认定不会出问题,如今海啸雨过天晴,再也没人提起信用卡的欠款,可见当时经济学家是夸大其词,危言耸听。

我一向对经济学家的预言存疑,原因是在80年代当我担任南洋商报经济组主任的时候,对於经济大事都亲自出马,带领经济组记者出席采访,这些经济学家都大胆的对经济动向作出预测,1年之后,我检讨他们的预测,发现多数不准确,所以,我对经济学家,尤其是备受注目的权威经济学家的预测,一向持着保留的态度,数十年跟踪经济发展所得到的结论是:经济学家的预言,只可作为参考,不可尽信。

尤其是在股票投资方面,如果你根据经济学家的预言,作出投资决定的话,你很难在股市赚钱。今年2、3月,当经济和股市触底时,经济学家几乎都异口同声地说“最坏的时刻尚未到”,结果听信他们的预言的投者,错过了一次最佳的投资机会。

结论是:可以见底的危机并不危险,只有深不见底的危机才危险。迪拜的底既然是590亿美元,而且短期出现问题的只不过35亿美元,这个洞浅得很,根本不可能引起金融海啸。

迪拜事件最多只会引发信心危机,而这个危机也将是短暂的,起不了骨牌效应。

分享集:十八般武器

武侠小说形容一名武师武艺精湛时,常说他“十八般武器样样精熟”。

十八般武器就是刀、枪、戟、剑、棍、棒、槊、镋、斧、钺、铲、钯、鞭、锏、锤、叉、戈、矛。

这是其中一种说,其他说法略有出入,但主要的武器如刀、剑、棍、斧、枪等普遍被采用的,都包含在所有的说法中。

“十八般武器样样精熟”沿用到现在,已经是用来形容精通多种技能者,并不一定限於武器。

股票市场其实是一个江湖,江湖中的好汉,各显神通,在这湖里争金夺银,他们用来克敌致胜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武器,在江湖的打斗中,难免腥风血雨,在股市这个江湖中,却是夺人财富,但兵不血刃,杀伤力之大,不在真刀真枪的江湖之下。

武林中所用的是十八般武器,股市江湖中所用的价值投资法、基本面法、图表、动力趋势法(Momentum)、投机、取巧、对敲、谣言诱敌、放假消息、求签、拜神、风水,甚至有人以太空梭的发射原理来预测股市趋势,所有这些方法归纳起来,只不过是藉以达到赚钱目标的武器。

都有可取之处

方法(武器)花样这么多,究竟那一种方法最有把握?那一种最管用?

十八般武器,每一种都有其长处与短处。世上根本没有十全十美的武器,否则的话,所有的人都会采用该种武器,其他武器就自然而然的被淘汰了。至今十八般武器都仍存在,这一事实就说明了每一种武器都有可取之处。

但在股市这个江湖中,情况就不一样,尽管方法百出,而且不断的推陈出新,但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百年而不衰的方法却不多。许多新的方法在开始阶级,都有特出的表现,但都如昙花一现,经过一段时间,就消声匿迹,再也没有人提起,至今硕果仅存,历久弥新的,也不过寥寥数种,而其中荦荦大端者,不外是基本面派和图表派。

究竟那一种方法最管用?其实视个人而定。就好像那一种武器最犀利,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於应用武器的人,以及他的功力的深浅。

在股市中人,每个的背景、所处的环境、教育程度、财力状况、个性、人性观、性格倾向、理财理念、风险承受程度、各各不同,投资方式,也就因人而异。适用于甲的,未必适用於乙,适用於中年人的,未必适用於青年人,所以,股票必须由自己去选,别人不能代你选,因为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所要的是怎么样的股票,别人越俎代庖,多数帮不上忙。

在三国演义中,即使是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个结义兄弟,所用武器亦各异。刘备用的是双股剑,关羽用的是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而张飞用的是丈八点钢矛。很明显的,都是配合他们的体力而打造的,这样才能在“三英战吕布”的这场惊天动地的厮杀中,配合得天衣无缝。

同样的,在股市中,你必须检讨你自己,了解你自己的个性、财力状况、处事作风、风险承担程度等等,然后据此制订最适合你采用的投资方法。如果你的方法,长期为你创造财富,就证明你已选对方法,走对了路,就应该择善而固执,坚持下去,不可见此山望那山,中途改弦易辙。

我曾读过许多世界级投资大师的著作或是别人对他们的研究论文,发现几乎没有两个人的方法是雷同的,但他们都同样成功,为自己和他们所管的基金创造巨大的财富。

我们研读投资大师的成功秘诀,原本是向他们学习,但是,由於没有两个人的方法是相同的,读得多了,反而无所适从。

未必每人适用

关於股神巴菲特的著作,少说也有数百种,模仿巴菲特的投资法的人,全球都有,却至今仍未出现第二个巴菲特,因为巴菲特的方法只适用於巴菲特,不一定适用於每一个人。

不要忘记,在全世界六、七十亿人口中,你是惟一的个体,绝对没有第二个跟你完全一样的人存在,你是特殊的,所以你所选的,也必须是最适合你的这个特殊人物的特殊方式,才会奏效。

但是,你无论选用那种投资方式,有一个原则却是放诸四海皆准的,那就是要你的方法发挥作用,你必须下苦功钻研,造次必於是,颠簸必於是,浸淫既久,就自然会达到融汇贯通,得心应手,上下纵横皆如意的地步,达到这个境界,你就可以在股市游刃而有馀地了。

股市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在这个江湖中立足,就必须付出代价,脚踏实地长期耕耘,长期做功课,如果你不肯作这样的牺牲的话,我劝你还是及早离开股市江湖的好,因为这一行不适合你!

Monday, December 21, 2009

因为有所惧,所以无可惧

如林奇所说,股市下跌就像科罗拉多一月的暴风雪一样平常。所以股价的日常变化不会改变我们的主意,只有事实变化了,我们的主意才会变化。我们只关心以下这些事实:

1、产品是不是长销型的,会不会10年后或20年后不需要了,如1990年代的传呼机;又如银行,中国从唐朝到现在,基本没改变资金融通这种老掉牙的事。

2、是否结束了增长期;

3、价格是否合理,即企业长期增长率与市盈率是否匹配,匹配度如何,是否严重脱离?任何成长股票,如果市盈率超过40倍,都很危险。因为没有企业能保持长期40%的增长率。所以在业绩很优秀的情况下的高市盈率就是最危险的,例如现在的创业板。

因为总有那么多人在害怕银行会倒闭;

因为还有那么多人在担心经济要下滑;

因为还有那么多人在恐惧帐面的损失;

因为仍有那么多人在等待更低的价格。

所以这样的市场很安全。老巴说过,害怕股价的下跌就打折卖掉股票后,想要再买回来是非常难的。因为他们永远会认为还有下一次机会。

这几天经常面对这样的理论:“我非常欣赏你的投资理念,自己也喜欢价值投资,我是以价值投资为基础,辅以投机;我欣赏巴非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也不反对索罗斯的投机,有交易性的投机也不放过。”面对这样的言论,无疑是痛苦的,因为看上去这样的理论是如此的完美到无懈可击,但是,也正是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使一大批一大批人永远只能属于80%的那部分人中的80%的人。

一部小小的《蜗居》引来热潮,题材很老套,婚外情、贫贱夫妻、家长里短,只是加了点目前最热的房价这一敏感性的话题,或许就是未来的经典,就像我们每天的三菜一汤再撒点味精、盐,就称之为生活。投资也一样老套,也许一二年、三五年甚至好多年仅仅是一买一卖。贪官背后总有1—N个小蜜或二奶,二奶现象折射的是人性速效的弱点,根源是——懒和无知。“少奋斗20年”,这如同股市中的频繁交易者,期望靠几分钟、几天“买了就涨”不断来回交易而迅速致富,真的是天方夜谭。一个在尔虞我诈的世界里穿梭的熟男,遇见一个头脑简单的灰姑娘,物以稀为贵,被奉为宝;一个周围都是为一日三餐算计的灰姑娘,碰到一个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解决她家的人生最大难题的男人,便以为可以托付终生。殊不知这个“终生”,不是短暂的绚烂,便是漫长的痛苦。

存有“少奋斗20年”的灰姑娘们的大概率的结果是:输了爱情输了名誉,还有可能输了一生的幸福与安定,能够如愿过上幸福生活的,则是黑天鹅现象。

存在短期暴富思想的频繁交易者的大概率的结果是:输了时间又输了金钱;能五年、十年还胜出者,也是黑天鹅事件。当年上海滩炒老八股的先富起来的人,现在还能在市场上混的只有那个永远只投入100万本金的杨百万了,如果不是这个100万的限定,杨百万也许早已十沉大海,杨百万无疑是最拎得清的门精儿,他知道,最好的短线博弈也永远只能是100万,是长不大的。

要想获得长期幸福,不但要摒弃自己有“少奋斗20年”的思想,更要能摒弃有“少奋斗20年”思想的男人/女人。

要拥有天长地久,必须得忍受曾经没有;有小桥流水的城市,就不可能出现廖廓大海。 ——这就是矛盾规律。

塑造杰出投资者的基本要素

杰出的投资者都有其相似的烙印,都有其杰出的基本要素,这个基本要素就是,远离公众,坚持自己的思维逻辑,从不考虑公众的意见,做与众不同的事,以至于他们不能赢得与其财富相应的声望。马丁·弗德里森,一位著名的分析和评论家,曾经这样说过:“许多思考者之所以无法与《福布斯》400强中的人物相提并论,主要的原因是:像其他人一样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同样的事情无法在竞争中取胜。”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爆发时,年轻的约翰·邓普顿曾将他的全部资产投资到股票市场上。当时由于战争带来的恐慌笼罩着整个美国,普遍的舆论都认为股票市场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进一步下滑,因而投资者纷纷看空股票市场而离场。但是邓普顿并不这样认为,他确信战争将动摇美国对经济萧条的恐慌,并带来全球经济产出的巨大增长,促进就业率的提高,刺激美国财富以几十年来未曾出现的速度进行积累。于是邓普顿在当地银行尽最大可能贷款,然后买进一家商业公司100美元的股票。对此,《金钱的主人》与《新金融大师》的作者约翰·特雷恩这样描述:当邓普顿走出股票经纪公司大门时已持有104家上市公司的股票,虽然其中34家后来破产了,然而对邓普顿来说,当他用全部积蓄投资于股票之时股市的下跌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他坚信美国制造业这个大火桶必将带来股市的繁荣。他是对的。4年之后,邓普顿出售了他所购买的全部股票,当初花去的10400美元,到出售时他的资产在40000美元以上。

柯克·科考莱恩(Kirk Kerkorian),著名的公司收购者。早年时就曾从经销商那里购买报废的汽车,然后往往只需清洗一下引擎,就把车出售了,在这过程中,他能够赚取5-10美元。当英国皇家空军紧缩预算时,他以每架7000-10000美元的价格购买DC-3型飞机,把它转为民用,再以每架60000美元的价格出售。1947年,科克莱恩买下了拉斯韦加斯一个小型的租赁航线公司,并命名为“国际航线”,提供不定期航线服务。1965年,他将这个公司上市。1968年,科克莱恩将公司的股票转卖给穿越美国(Trans America)公司,一笔赚了8500万美元,并一跃成为穿越美国最大的股东。1962年,科克莱恩以96万美元的价格在拉斯韦加斯购得80英亩的土地。借助这片土地,他先后收取了400万美元的租金,并于1968年通过出卖这块土地赚取500万美元的收益。这被美国《财富》杂志认为是拉斯韦加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土地买卖。

著名的基金经理约翰·内夫,十几岁时,白天做高尔夫球童,晚上则投递报纸。在叔叔的杂货店工作时,对产品价格的每日变动十分留意。很长时间,内夫一直寄宿在简陋的基督教青年会,以便能够将收入的一半存入银行。他内心始终渴望积累财富,他曾在一家自动唱机公司做运输员的同时又做了一份推销百科全书的兼职。当他接手温莎基金时,尽管房地产经纪人一再警告,他仍然买了一幢位于低洼地带的房子。内夫后来写道,我把这种警告看做是要我详细考察的建议。毫无疑问,内夫精确地计算了房屋的用处及其潜在增值能力足以弥补洪水可能给房屋带来的损失。他在这幢房子里住了21年,并且没有任何“值得遗憾的损失”。

劳伦斯·迪什(Laurence Tisch),在23岁那一年说服父母亲将新泽西一个破旧的娱乐场租下来,然后整修一新重新投入使用,并最终以头两年的盈利完全买断这家娱乐场。20世纪80年代晚期石油产业衰退时,迪什以500万美元的平均价格购买石油钻塔,然后耐心等待原油价格的回升。当经济周期再次达到顶峰时,同一个油井给迪什带来了2500万美元的利润回报。

邓普顿、科考莱恩、内夫、迪什,当然也包括沃伦·巴菲特在内的一大批杰出的投资者,他们在积累财富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与自信使他们显著地有别于普通的投资者,他们都拥有敏锐地寻找增加财富机会的最重要的能力。虽然他们具有各自不同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但当人们研究他们的经历可以发现他们共同的成功的特征。有一句成功的名言这样说,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我想他们正是那些“积极的人”的生动写照。

Thursday, December 17, 2009

定力——巴菲特无法言传的超级能力

定力或者叫稳定性,是一个人在各种环境下,依然保持冷静的心态,稳定的情绪。

巴菲特很重视一个投资人的稳定性,他选接班人时,定力是最重要的标准。他的定力可谓超群,色欲,他能抗拒;贪欲,他能抵挡;物欲,他能节制;心欲,他能化解。具有超凡定力的人,才能做长,才能做久,才能做深,才能做透。

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剑客宫本武藏,经过多年刻苦的研习与磨练,做到了“剑禅合一”,“心中无剑胜有剑”,使剑术与禅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股市里上下波动的价格就相当于“剑”,而那只看不见的手-价值,就相当于“禅”。普通股民每天看到的就是上下翻飞的"剑";优秀的股民,能够看到剑在挥舞中的“影子”;智者,能够参悟到剑飞舞背后的“禅”;而大师能够参悟到“剑禅合一”的境界,融汇贯通,“心中有禅,胸中无剑”。

投机者,每天在相互"击剑"与搏杀,当然会难逃被击伤或击毙的危险;而投资者,每天在参禅与"练剑",所以当机会来临时,可以一剑绝杀。

股市的波动,就是三条线汇聚的结果:价值的波动曲线,价格的波动曲线,人心的波动曲线。而作为有灵性的人,这种波动的传递,使我们的内心不停的起伏波动。 魔鬼就藏在这些波动的浪花里。

"脑常动而心不能动,心若动则手不能动"。

Wednesday, December 16, 2009

我眼中的价值投资

在我眼中“价值投资”是一种投资策略,指投资于市场价格较实际价值低的标的,而在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时,应该卖出中断投资。

投资的方法有许多种,有最为传统的趋势交易方法(当中又有若干流派);有基本面和企业营运趋势选时相结合的主题投资方法;有长期持股(思想等同于投资人控股经营公司)的投资方法;也有一切以价值为准绳,利用市场定价失误而进行的价值投资方法。

我认为价值投资有两大特点:

第一,价值投资方法,是主要着眼于“过去和现在”的方法,尽管价值投资者认为标的企业未来发展有良好预期并可能将“现在预见的未来”计算在价值当中,但不会基于超越“平均水平”的未来做任何估值溢价;

第二,价值投资方法是利用市场的错误定价获利从而超越市场的方法。如果市场不犯错误,那么价值投资者只能追求市场平均收益(甚至会很难)。

这两个特点,构成价值投资者与其他投资方法使用者的本质区别。

当价值投资的理念深入骨髓,那么投资人就成为一个价值投资者,而这样的价值投资者并不排斥各种套利,买入便宜公司,长期持有伟大公司,顺势持有周期性公司,等等其他的投资策略,只不过这任何一种策略,都是以“价值”做为基础而已。换句话说,如果是这样来理解投资的话,那么,凡是“投资”,必定遵照“价值”规律,哪有不以“价值”为主要参考的投资呢?

耐心等待着

价值投资者是寂寞的,也不会产生暴利,唯靠时间与耐心来赚钱。犹如“龟兔赛跑”中的乌龟,既是胜利者又是长寿者。皆因其不急不躁的脾气,不与兔子争快慢的心态,勤勤恳恳、不知疲倦的向前,向前爬!到了终点,人们就能发现谁是胜利者。

08年暴跌是07年暴涨的惩罚,09年暴利是08年下跌的补偿,时间这个媒介最终会抹平非理性涨跌。就整体来说,证券市场是不产生任何效益的地方,该赚钱的赚钱,该贡献的贡献,仅此而已。

2010年的大盘如何运行?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银行股会上涨。

市场是公平的,我相信:只要你方法对头,“天道酬勤”就是真理。当然,在我看来,天天看着K线,心情随着分时走势的起伏而起伏,并不是正确的“勤劳”概念。

“心静如水”,是一个合格投资者最起码的心理状态或者说素质。(反正你没准备卖出,那么这些涨涨跌跌和你有关系吗?不!没有。如此,你的心态在波动个啥?难道你希望他涨他就能涨?)

朋友们:在我看来,春节以前我们是没必要关心什么的,不管他是上涨还是下跌,无所谓的,也是没什么关系的。

我们目前的任务是:耐心的等待着,该干嘛就干嘛去。当然,我依然玩游戏不亦乐乎。

又:关于银行股的经营业绩问题,一般来说,今年银行股的业绩没什么好看,除了深发展、民生银行人为原因而在一月份将有预增公告以外,其他的大多数属于平淡无奇。当然,城商行09年的经营业绩稍许好看一点。

但是,银行股明年(2010年)的经营业绩将相当漂亮,从第一季度就开始显示,不管是上半年还是下半年,不管是同比还是环比,就分季度来说,银行股的业绩将逐季增加。未来,随着CPI的逐渐走高,我们将再一次进入加息周期,银行股的经营业绩将越来越漂亮。

由于以上原因,银行股在明年将有个脉冲行情,想卖出的朋友可以等待着这个时机到来。当市场、媒体舆论对于银行股的赞誉满天飞的时候,当有人把我吹捧为高手、股神的时候,当有人过来歌功颂德的时候,当这里再一次热闹起来的时候,将是我们可以适当做差价的时候。

我估计,那时候(明年)我就可以适当的进行分散投资了。

選擇REITs的四大標準

研究部於上周的討論特別提到,投資者明年的組合中,收入應該是其中一個焦點。公用事業的分析比較簡單直接,但對於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投資者必須更深入了解其運作和架構。

本周研究部會進一步討論如何選擇REITs,特別是投資者應該注意的選擇標準。

首先來看看選擇REITs作為投資工具的四大標準:

一、財務穩定,有能力應付不尋常的財政壓力。

二、運作效率及改善效率的潛力。

三、物業組合的增長潛力。

四、可分配收入的質素。

財務須穩定

REITs的財務是否穩定可以輕易從其債務比例來判斷。雖然有規例限制REITs的槓桿水平(通常是低於45%),但20%與45%的差距仍然很大,尤其是在非常時期,如去年10月金融危機爆發時。

另一方面,REITs的債務到期日最好是分散的,在不同的時間到期,而不是只有一個到期日。在正常時期,所有債務擁有同一到期日並不是問題,但如果是在信貸危機時,那就會有麻煩。

因此我們認為,作為一個良好的保守投資工具,REITs應該有一個低債務比率,其債務到期日不應該集中在一起,以給予投資者最大的保障。

營運效率低 有增長潛力

REITs公司營運效率高,意味開支相對收入比例較低;那就是說,相關物業的大部分租金收入是進入投資者的口袋,而不是花在管理物業上。

不過,投資者應該選擇一個營運效率高的REITs進行投資,還是較低的?對我們來說,為了讓投資有增長潛力,我們傾向選擇營運效率較低,但有不斷改善的REITs。

在以收入為基礎的投資上,有良好增長潛力的REITs意味只要增長動力仍在,回報每年都會上調。REITs的潛在增長動力主要來自兩方面,包括資產增值及收購物業。

資產增值基本上是一種改善資產質量,以增加收入的方法,而收購物業則是頗為簡單直接,我們先跳過這裏。

那麼哪邊比較好?就成本而言,資產增值的可預知性較高,成本也較低,因此我們整體來說比較支持動力來自資產增值的增長潛力。

一個有良好資產增值潛力的物業投資組合是由一批管理不佳,但可以改善的物業組成。

核心租金收入計算回報

可分配收入的質素是指觀察可分配收入的成分,然後分析這個收入有多可靠。

有關的觀察,通常包括分析物業及租金收入趨勢,但投資者必須首先看清楚招股書及年報,研究可分配收入其中有沒有包括大股東給予的短期「甜頭」。我們所指的是部分可分配收入來自主要股東放棄某段時間的租金收入,又或者是來自利率掉期。

為了穩妥及安全計,投資者首先應該只利用核心租金收入來計算回報,因為這些收入一定會在擔保期後消失。

同時,投資者必須留意物業組合的租客行業分布或業務性質;如果租客太集中在某個行業,那便會有風險。

雖然有些REITs息率較高,但投資者必須自行利用四大標準來評估目前的良好回報,主要是找出回報高的原因,以及是否可以持續。

研究部對目前的投資建議感到滿意,因此維持建議名單上的四隻股份。雖然市場有些利好的說法,但我們對估值感到關注,並將於未來數周,向讀者介紹我們過去幾周看到及覺得有不錯潛力的股份,並會在覺得價位適合入市時,逐步加入建議名單中。

价值投资者现在会怎么做

全球金融危机给价值投资人带来百年一遇的投资机会.但时至今日随着股市回暖,符合价值投资买入条件的个股越来越少.特别是A股几乎找不到了.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在现阶段应该怎么办呢?答案只有两个字:持有.

为什么仍然要持有呢?让我们重温一下历史吧.

从历史经验来看,选股并不难。
在过去10年间(1997年1月1日~2007年10月15日),中国股市近1500家上市公司中,共有230只股票涨幅超过10倍,平均每6.5只股票里就有1只是10倍股。

在过去5年多期间(2002年1月1日~2007年10月15日),中国股市目前近1 500家上市公司中,共有78只股票涨幅超过10倍,平均每19只股票里就有1只是10倍股。

在过去3年多期间(2004年1月1日~2007年10月15日),中国股市近1 500家上市公司中,共有90只股票涨幅超过10倍,平均每17只股票里就有1只是10倍股。在过去1年多时间(2006年1月1日~2007年10月15日),中国股市目前近1 500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08只股票涨幅超过10倍,平均每14只股票里就有1只是10倍股。

在过去10年上涨10倍甚至百倍的股票中,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平时工作中非常熟悉的,比如茅台、万科、美的、格力等。可见选中一只10倍股,成功的概率比选个好老婆概率都大。

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赚到10倍呢?选股并不难,难的是持股。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拿不住。要想赚到大钱,不但要选对大牛股,还要拿住大牛股。正如巴菲特所说:"用屁股赚钱比用脑袋赚得更多。"很多人只重视用脑袋绞尽脑汁来选大牛股,却不能把屁股稳稳地坐在选到的大牛股的牛背上,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牛背跳上另一个牛背,结果骑了很多牛,却没能长期持有。回头一看才发现,其实骑着任何一只大牛股,都能跑得很远。大牛股,拿得住,你就会是大牛人;大牛股,拿不住,你就会是最后悔的人。

记住,股票投资绝不是闪电战,而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在于坚持,坚持,坚持。

我们看的童话,结尾往往是一样的,王子和公主结婚了,从此开始了幸福的生活。但是,结婚只是一个开始,他们婚后几十年漫长的生活中,他们真的能幸福相伴一生吗?他们吵架吗?他们中的一个会移情别恋吗?也许童话中的王子与公主会一生幸福相守,但现实生活中很多相爱的恋人,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会发生很多争吵,很多矛盾,并不是所有的夫妻都能够幸福相伴一生的。只是选对一个伴侣是不够的,要得到幸福的婚姻,还需要用一生来相互关爱。

只是选对一只股票是不够的,要得到巨大的回报,还需要很多年时间长期持有。想得到的回报越大,需要持股的时间也越长,可能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对于幸福婚姻而言,选妻重要,伴妻同样重要;对于成功投资而言,选股重要,持股同样重要。

巴菲特告诉我们,选股如选妻,选择之后应该如何呢,伴股如伴妻。也许你会笑:是真的吗?
真的。

那么,巴菲特和他的股票长期相伴幸福吗?

巴菲特长期持有的7只股票仅投资42亿美元,到2004年年底赚取了270亿美元,投资收益率平均高达638%以上。

学习巴菲特长期持有并不简单.那么如何才能做一个长期投资的成功者呢?

巴菲特说长期投资很简单,只要拿住就行了:"只有你选对了股票,而且这家公司一直情况良好,只要一直拿住股票就行了。"长期投资真的这么简单吗?听起来很简单,其实很不简单。老百姓都知道:创业难,守业更难。结婚多年的夫妇都清楚:相爱难,相守更难。投资多年后,很多人也会发现:选股难,持股更难。

有人问:"价值投资这个词在中国很流行,您能告诉我们价值投资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吗?"沃伦·巴菲特说:"投资的精髓,不管你是看公司还是股票,要看企业的本身,看这个公司将来5年10年的发展,看你对公司的业务了解多少,你是否喜欢并且信任管理层,并且如果股票价格合适你就持有。"

问:"这容易实践吗?对于一个普通人?"沃伦·巴菲特说:"有时候,我说简单但是不容易,不需要巨大的智慧,一般的智慧就可以,但很多时候需要一种稳定的情感和态度,赚钱不是明天或者下个星期的问题,而是你在买一种5年或10年的时候能够升值的东西,不难去描述,但有些人发现真正做得时候很难做到,很多人希望很快发财致富,我不懂怎样才能尽快赚钱,我只知道要随着时日增长赚到钱。我从来不做投机,有时候在二级市场做一小部分,对很多股票我都是投资很长时间的,所以我们拥有很多企业,企业为我们带来盈利,我们有很多方法赚钱,中石油就为我们大量地赢利,但是我们不频繁买卖股票。"

巴菲特反复宣讲这样的投资理念,投资股票其实就是投资公司,必须长期持有,这样你才能作为一个股东享受公司创造的价值增值,其实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用这样的理念积累长期的财富。

巴菲特曾经对他的伯克希尔公司股东说:"希望你不要认为自己拥有的股票仅仅是一纸价格每天都在变动的凭证,而且一旦某种经济事件或政治事件使你紧张不安,就会成为你抛售的候选对象,相反,我希望你将自己想象成为公司的所有者之一。对这家企业的股票你愿意无限期地持有,就像你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合伙拥有一个农场或一套公寓那样。"你买了房子后,并不会因为房价一时的上涨下跌,就买来卖去。你娶了妻子后,并不会因为感情一时的变化,就离来离去。恋爱、结婚是一时的行为,但最终得到幸福的婚姻,却需要一生的相守。很多人都轰轰烈烈地相爱过,但相对来说能够相伴一生幸福到老的却很少,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能长相守。买入股票是一时的行为,但长期持有、收获巨大的盈利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很多人都找到了并买到了大牛股,但只有很少人真正赚到了大钱,原因在于大部分人拿不住,没有长期持有。

所以,尽管价值投资者目前已获利丰厚,当前大势也有剧烈的波动.但只要公司基本面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公司股价没有严重高估,价值投资者就要坚定信心,长期持有,让时间和金钱去工作.自己大可忘记股票,尽享生活和工作的快乐.

Monday, December 14, 2009

牛会赢,熊会活,猪会死

生意场上有一句老话:“牛会赢,熊会活,猪会死”。 牛,指的是对于市场前景看好的乐观派;熊,指的是对于风险十分警惕,宁愿放弃机会,也不冒险的人;猪,指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聪明人”,他们见风使舵,经常根据形势变化改变立场,乐此不疲。
大多数成功人士的传记都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他们是不可救药的乐天派。对他们来说,天塌下来可能是机会,地陷下去也可能是机会。实在没有机会,拿破仑仍会挺身而出:“只有二流的人物,才会等待机遇,我则创造机遇”。道理很简单,假如不是如此乐观,热衷于冒险,成功根本轮不到他们。
更多的乐观派、冒险者,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倒下了,只要他们的生命还在,就会继续冒险,就有成功的可能。

麦当劳连锁店创始人雷·克洛克,52岁才成功;肯德基创始人山德士上校,66岁才成功。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在股票市场上,这句话更容易理解。《股手操作手回忆录》里有句话:“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把做空赚来的钱,带到阴间去。”从人类历史长河中可以看出,股市向上发展的趋势较强,挫折、跌落的机会较少。把美国道·琼斯指道的历史数据拿来看,一看就明白--如果把一直做空当成基本策略,迟早会栽大跟头。难道很多投资家都把最简单的“买入持有”,作为投资的最高境界。真正的难题在于:只有牛才可能赢。人生在世,如果不做几回熊,恐怕想做牛也做不成,这是理解“牛会赢,熊会活,猪会死”这9个字的难中之难。
巴菲特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牛”,他一生中最精彩的一招是在1968年,当时,美国股市“漂亮50”红得发紫,他下了一招怪棋--“卖掉股票,退出股市”。
不久,“漂亮50”的神话破灭,石油危机来了,全球金融市场一片鬼哭狼嚎。看到股市大跌,巴菲特回来了。
我一向认为,他回来后,买什么都不重要,目前,所有关于巴菲特的书,几乎都在分析他买了哪些股票,为什么买这些股票,为什么不买其他股票,企图找出“选股秘诀”,总结出一些“选股理论”。
在我看来,这是嗐扯淡。如果换个人,掐准那个时间,就算拿飞镖投掷选投票赶上甚至超过巴菲特的可能性大得很。
决定巴菲特一生辉煌的是那次做“熊”,他孤注一掷,躲过那场危机。如果有人选择一辈子当“熊”,不做那些帝王将相、大富大贵的梦,只是老老实实做个普通人,其实也很好。只可惜,这种“笨人”太少。
不管是当“牛”,还是做“熊”,要决就是:既然做了,就要孤注一掷,“枪声一响,老子今天就死在战场上”,绝不回头。
1968年,巴菲特退出股市后,如果股市依然疯狂上涨而不回调,他是不会因为股票涨了,就回去买的。事实上,他已准备从政了。
记住,猪都是因为看到股票涨了,别人赚钱了,才跑去买入股票的。巴菲特正好相反,凭的是理智和意念,别人怎么想,他不在乎。做“牛”和做“熊”是很难的,一般人没有这种坚定的意志。我们见到的成功人士,看上去都有点狂、有点傻,就是这个道理。而“猪”呢?他们都是“聪明人”,任何时候都想做“牛”赚钱,又随时准备当“熊”跑掉,简而言之,他们是“滑头”。

10年前,我读到一句名言,至今不敢忘记:“在股市中,你可以做多头,也可以做空头,但是,绝不要做滑头”。有趣的是,在这些年,我接触的投资者中,很多人都对这句话不屑一顾,他们经常沾沾自喜地自称“滑头”,今天买个股票,赚了,高兴得不得了,把它卖出去,果然,它跌了10%,更高兴。
但是,你永远不必羡慕这号人,他们永远赚不到大钱。只要时间足够长,这号人肯定亏钱。说穿了,道理很简单:世界上根本没有不存在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么多“猪”持久地赚钱。
留给你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做一头“牛”--可能大富大贵,也可能一败涂地,这条路往往与英雄、辉煌、悲壮这些词联系在一起;要么做一头“熊”,平平凡凡地过普通人的日子做个小农,或者小资,像某个国产品牌广告词说的--“平凡的幸福,真实的美丽”。
只可惜,世界上大多数聪明人,选择当“猪”,他们在得与失的轮回中,一生受苦。

这就是牛市 ——重读《股票作手回忆录》

(一)
在一次《Value》读者见面会上,两位读者因《股票作手回忆录》发生争执,其中一位可能已在股市中呆了不少日子的先生激赏《股票作手回忆录》,另一位则是信奉价值投资的年轻人,他反驳道:“这本书宣扬的是投机,与价值投资格格不入。”我见他们争得面红耳赤,也就不便插嘴了。还有一次,一位对巴菲特著作颇有研究的朋友很奇怪地问我为什么把艾略特的波浪理论的书也放入投资经典的推荐书目中,他的口气带着疑惑,好像有些不以为然。我只是笑笑,没有作答。
  其实,我很想说的是不能教条地看待投资(包括价值投资)。以艾略特的波浪理论为例,我是从来不数浪的,认为该理论是马后炮,事后什么都说得通,事前却难以预测。这就比如某乡间出了一个伟人,然后再望那高山的形状,怎么就像他哩。但艾略特的波浪理论富有哲理,它告诉人们,大趋势即便向上,也会进二步退一步。另外,波浪理论是不少人看待股市的一种方式,你可以不赞同它,但你应该了解它,然后就可以解释一些现象了。
  而《股票作手回忆录》比波浪理论更为复杂,它不是一本投机教科书,也不仅仅是一本投机大师的言行录,而是反映股市生态本身的经典。这就好比说,茅盾的《子夜》是一本以现实主义为原则创作的小说,而《红楼梦》就更为复杂,它可以说是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的、古典主义的和象征主义的,等等。
  当然,我没有把《股票作手回忆录》比作《红楼梦》的意思,两本书的艺术成就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要作比较的话,《股票作手回忆录》让人想起《福尔摩斯探案集》,而且,我认为作者埃德文·拉斐尔是在有意识地模仿这本书,也就是说,把自己比作华生,股票作手则是福尔摩斯。
  由于我这儿不讨论《股票作手回忆录》的文体风格,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琢磨。我想说的是,主人公劳伦斯·利文斯顿确有一个真实的原型——杰西·利维摩尔,尽管利文斯顿是一个投机高手,但拉斐尔不是一个简单的记叙者,他是个创造者,就像柯尔道南创造了福尔摩斯。换句话说,几百年的股市中不乏与利维摩尔相似乃至更为高明的股票作手,前者却因拉斐尔而不朽。
  拉斐尔在书中也作了暗示,他在开头专门写了一段有关采访技巧的说明,我相信一般人都会忽略它,因为它与投机投资都无关。由于我自己就是干“如是我闻”记者这勾当的,深知哪怕是让利维摩尔滔滔不绝地耳提面命,一般人整理出来的东西也不及《股票作手回忆录》的万一。这也是《福尔摩斯探案集》的魅力所在,后来也有人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侦探小说,但就是没有前者那种人生与智慧的气氛,所以也只有《福尔摩斯探案集》能够经常与一些文学经典相提并论。
  读者都喜欢寻找书中的原型,福尔摩斯的一个被猜测的原型竟是玩世不恭、机智异常的英国作家王尔德,他后来因同性恋受审。一个大侦探竟然可以是一位大作家,可见福尔摩斯在人们心目中早已不是一位专家了。但我们读福尔摩斯,没有几个人是想做侦探的,我也没有听到看到有人读了福尔摩斯后便去做侦探的传闻,作者柯尔道南是不是侦探并不重要。而《股票作手回忆录》就不同了,人们是冲着能否学两招赚钱术来的,拉斐尔只不过是个财经记者,又没有做过大投机的本钱,凭什么相信他?拉斐尔早先写过财经小说,一定知道此中的奥秘,所以他在完成这本书的一年后,把它献给了杰西·利维摩尔。于是,《股票作手回忆录》身价大增,利维摩尔一跃成为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大投机家。

(二)
粗粗翻看《股票作手回忆录》的人,都会以为拉斐尔在宣扬投机客的神奇与魅力,从而把利文斯顿(或利维摩尔)奉若神明,走投机之路。这是个误会。拉斐尔也意识到这一点,在本书快结束的时候,他直接告诫阅读《股票作手回忆录》的人:“我写这些文章是想证明我的一个观点,即没人能够完胜股票投机”,“利文斯顿自己说没人能最终赢得投机。他运用他观察行情的能力赚了钱,这是很少见的,但是每一次他着手赢得投机,他均输钱。这是一种傻瓜投机,他付出了大的代价。他的能力、与生俱来的天资以及丰富的经验并没有让他在实施投机完胜理论时起作用。”
  由于《股票作手回忆录》几乎章章精彩章章高潮,所以我们很容易忽视没有以利文斯顿为主角的最后一章《国王、平民与投机的弊害》。所谓“国王”,是指那些渴望成为华尔街领袖的大投机家,拉斐尔历数了华尔街历史上的大投机客,结论是“这些王者的统治并不长久!他们是人,是股痴们的同胞,他们犯错误,在华尔街犯错误意味着舍弃,我想不起哪一位王者是带着王冠死去的。”
  雅各布·利特尔,19世纪中叶的美国大投机客,他曾赚了900万美元,又亏了900万美元。900万美元,在拉斐尔所处的20世纪20年代相当于1亿多美元,今天看来就更多了。利特尔最成功的一战是做空股票“埃里”,他的对手是一家专门炒作埃里的集合基金,后者大肆囤积筹码,逼空利特尔。股价越涨越高,利特尔拼命抛,集合基金拼命吸,结果所有的空头投机客都作了回补,只剩利特尔一人在坚持着。那一天,集合基金囤积了所有的埃里股票,人们等着看利特尔的好戏。利特尔出来后,便尖酸刻薄地讥讽众人。从他的表情看,人就是懦夫与蠢蛋的混合体,他一脸严肃地走向多头集团主要成员的交易室。当多头头目笑逐颜开地欢迎利特尔时,后者却拿出了股票。原来利特尔知道埃里还有可转换债券,他从伦敦大量购进,成功地交割。而集合基金竟然不知道还有可转换债券。
  在40年的投机生涯中,利特尔赚了八大笔财产,又输掉了九大笔。轰动一时的做空埃里的成功毁掉了利特尔,他后来一直做空,而对于一位投机客来说,长期的偏见是致命的。拉斐尔讲道:“前八次他回来了,恢复了他的王位。第九次被罢黜后,他做了所有的人最终要做的事——他去世了。”
  应该说,利特尔是个极诚信的商人,每次恢复“王位”时,他都会向债主清偿债务。有一次,当特利尔赢回他的财富时,便去了一家大经纪商交易公司还债,没想到对方说他们早就注销了那些债务,他没必要还债了。
  “不,先生!”利特尔喊道,他急得像个疯子一样,“你们必须把钱收下!”就这样,利特尔让他们收下了他所偿还的全部贷款和利息。
  不过,这并不能保证利特尔最后被商家限制只能买卖5股某种股票。对,仅仅只是5股而已。拉斐尔听过一位目睹利特尔晚境的朋友的回忆——他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怪物”。利特尔临终前说:“我是穷死的。”利特尔死后,朋友发现他留下了好几百张数目不一的借据,原来利特尔在华尔街这么多年从未向债务人讨过债,借他钱的人或是被他免除债务的人总计欠他好几百万。朋友从那些借据未过期的人手里要回了15万美元,并交给了利特尔的家人。
  利特尔由于在牛市行情中仍保持极端空头投机思维,被安东尼·摩斯击败并取而代之。摩斯的成功却建立在极端多头思维上,他一次又一次地逼空卖空者,最后让他们以高价回补,从而赚取暴利。到了1864年美国股市又一轮大行情开始的时候,摩斯已成为华尔街的投机领袖,人们争先恐后地加入他的集合基金,希图分得一杯羹。有一天,摩斯把一只名为“韦恩堡”的股票从118点拉升至152点,但此时美国财政部长蔡斯对牛市降温,警告要出售黄金。
  牛气冲天的摩斯竟然发电报给蔡斯,他会将美国政府出售的所有黄金都买下的!财政部长的回答是,次日就要兑换现金并将其封存在国库里。这一招使市场现金十分紧张,银行收兑,持股人抛股,股价暴跌。次日早晨,摩斯叫停了交易。韦恩堡从153点跌至110点,几秒钟内财富全部灰飞烟灭。
  “失败当天在回家的路上,一群从前的追随者像发了疯似地跟着他,他们骂他,啐他,打他;他身心疲惫,破了产,失去了朋友。”
  拉斐尔继续写道:“他住在脏乱不堪的寄宿舍里,连盖的毛毯都没有,他拿不出钱来买铺盖。他感冒了,继而发展成肺炎,这病最终送他走上了不归路。这还不算,女房东因他欠债而扣留他的尸体,直到一位朋友偿清了这位曾经是股市王者所欠的几美元后,这位伟大的安东尼·摩斯才得以体面地安葬。”
  当然,“股票作手”的原型利维摩尔最后也以彻底失败告终。《股票作手回忆录》写于1922年,1929年初夏,利维摩尔卖出了所有的多头部位,然后开始做空,及至10月崩盘,他净赚了数百万美元的利润,获得了他最丰厚的一次报酬。利维摩尔也因此被称为股市大崩溃的祸首之一。但他在1934年就再一次申请破产,据说他已经失去了过去5年中赚到的所有财产。1940年年初,利维摩尔出版了《如何进行股票交易》,却在当年年底因严重的抑郁症开枪自杀。
  尽管中国内地股市的历史并不长,只有18年,可是想想我们已有多少试图操纵市场投机市场的“王者”彻底输光、入狱和流亡啊。

(三)
世间的奇妙之处在于,尽管拉斐尔抱着劝诫之心写了这部《股票作手回忆录》,但由于他妙笔生花,将投机客的悲欢离合与智慧铺叙得淋漓尽致,让不少读者心生模仿学习之意,成为百读不厌的经典。那些一心一意鼓吹投机多么神奇与伟大的“技术性”、“可操作”的书籍却浮躁一时,最终销声匿迹。
  无独有偶,被人误认为色情小说(“淫书”)的《金瓶梅》,作者其实抱有“色即是空”的观念,劝喻大家放弃纵欲,免得因果报应。早就有人指出,《金瓶梅》中真正详尽描写色情的片断在数量上是很有限的,洁本因此并没有与小说原貌有什么重大的不同——不像《肉薄团》之类的书,如果删掉色情部分,就会全然改观。《金瓶梅》中的大部分主要人物都不得好死,也点出了淫乱后的世态炎凉。无奈的是,作者在情色描写上确实是高手,让人读了难以忘怀,种种非分之想油然而生(当然,《金瓶梅》作者对西门庆的性行为描写过度夸张,缺乏现实基础)。
  好在《股票作手回忆录》中的不少叙述确实渗透了市场乃至人生的智慧,只要我们不是刻舟求剑的话,还是能获得许许多多真知灼见的。
  初入市者可能会对书中的一些市场段子感兴趣,例如利文斯顿为了说明股市中消息之不可信,讲了一个有关婆罗洲锡陷阱的故事。婆罗洲锡是一只被庄家(集合基金)操纵的股票,刚上市时被利文斯顿买进1万股,庄家察觉后拼命震仓,但利文斯顿就是不出来。庄家只能再往上拉抬股价,在婆罗洲锡涨到120点时,利文斯顿把100万股筹码抛给了庄家。庄家最后将股价推至150点,由于大势不配合,只能往下一路抛筹码,希望“傻瓜”们博反弹。这时,庄家们想到了利文斯顿。
  这天利文斯顿和妻子去了棕榈滩,庄家头目趁他妻子单独吃饭时,告诉她婆罗洲锡明天将大涨,希望通过她让利文斯顿对此感兴趣,买1万-2万股婆罗洲锡。利文斯顿的妻子相信了庄家头目的说法,第二天早上便用500美元的私房钱买了婆罗洲锡。
  殊不知,利文斯顿的妻子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根本没有跟丈夫说起这件事。那天婆罗洲锡股票很活跃,收盘时还上涨了3点,利文斯顿觉得有机可趁,反戈做空卖掉1万股。原来,庄家为了让利文斯顿相信,故意制造上涨的假象,正中作手下怀。后来,当然是股价下跌,妻子把这件事告诉了利文斯顿,庄家偷鸡不着反倒蚀了把米。
  盲从消息是投资人的最大敌人,但我遇见的一般投资人几乎个个都喜欢听消息做股票。很多亲朋好友以为我在投资媒体这一行,一定会有很多消息,每次问我,都被我以不知道打发回去,我知道他们心里一定很不舒服。有时,我不得不推荐两只股票,他们会接着问:“有什么消息吗?”如果我说没有消息,他们一定不会买。后来他们见我推荐的股票涨了,难受了,又来问我。我直言相告,哪怕我在这两只股票上瞎编一个消息,他们早就会买了。问题是,它们确实没有什么消息啊。
  利文斯顿干脆称追逐消息的人是“醉鬼”,他认为不要说大众,哪怕是专业投机客也对消息执迷不悟。利文斯顿认识一位经纪商,他从记者那儿知道某只股票要涨,马上买进了1,000股,没想到股价快速下跌,他赔了3,500美元。一两天后,他遇见了那位记者,恶狠狠地向他打听消息是从哪儿来的,记者说来自于某个公司经理也是金融委员会的委员。遗憾的是,这位经理正是经纪商的岳父。
  据我所知,今天许多证券记者和券商也经常为消息所累,盲目买入然后亏钱是家常便饭。
  爱听消息的人往往不相信家人提供的消息,消息来源越陌生越可爱。我曾长期持有某股票,一位亲戚学我的样也买入了,但三天两头打电话问我是不是该抛了。每次,他都说人家的意见是这只股票该抛了。有一天我火了,问:“谁是人家,你把他的名字说出来。你不相信自己的亲人,却相信一位连你自己都搞不清的‘人家’,糊涂不糊涂?”
  《股票作手回忆录》里的另一个段子,也可以一字不差地挪到今天来讲。有位名叫维斯特莱克的银行家,对一家名叫雷丁的上市公司的情况了如指掌,而且与内幕投机客沆瀣一气。有一天,维斯特莱克遇见约翰·盖茨,要他做空雷丁,跌幅至少25点,盈利机会极大。盖茨听后如获至宝,赶紧往他的交易室走去。但雷丁根本就没有停止上涨,几个星期内它上涨了大约100点。
  一天,维斯特莱克又在马路上遇见盖茨,但他假装没看见盖茨,继续向前走。盖茨追上他,满脸堆笑地伸出了手,维斯特莱克惊慌地握了握盖茨的手。
  “我想谢谢你,谢谢你给我提供有关雷丁的消息。”盖茨说。
  “我没有给过你任何消息。”维斯特莱克皱着眉头说。
  “你给过我。而且还是一个绝好的消息。我赚了6万美元。”
  “赚了6万美元?”
  “没错!你不记得了?你告诉我抛掉雷丁,所以我就买进了雷丁。我听了你的消息后反向操作,总能赚钱,维斯特莱克。”盖茨得意地说,“总能!”
  这就是所谓的“反向指标”。哪怕到今天,你把代表市场情绪的股评家的言论编成指数的话,仍可反其道而行之。
  至于“黑猫吉运”的段子则把投机者的患得患失疑神疑鬼的心态描绘得出神入化。有位名叫塔科尔的证券经纪商,他的投机成功离不开黑猫。故事得从塔科尔遇到一只瘸了且有病的流浪黑猫讲起,他把它哄回家,喂它吃饭,给它包扎,弄得它舒舒服服。奇怪的是,塔科尔一改以往投机一直不好不坏的局面,突然变得好了起来。他迅速赚了大量的钱,结了婚,购置了一套豪宅,进行了豪华装修。但这只黑猫此时死了,塔科尔立即霉运当头,输光了钱,又卖了豪宅,租房住还拖欠了房东三个月的房租。正在塔科尔要被赶出去的那天晚上,听到门外有抓挠的声音,他大叫一声,抓住妻子刚买回来的一条烤蓝鱼,打开门,见门外蹲着一只可怜巴巴的小黑猫。塔科尔把香喷喷的蓝鱼放到它的面前,它走过来闻了闻。他慢慢的地一步一步后退,小黑猫跟着他一步一步进入了餐厅。塔科尔如获至宝,将它命名“南尼·马丁黛尔”。第二天,他信心大增,去买股票,一个上午就赚了1,600美元。塔科尔洋洋得意地告诉拉斐尔,马丁黛尔“不仅是家里的吉祥物,而且毫无疑问也是圈在家中的最大的股市晴雨表,它的预报百分之百地准确。每一次它产小猫,行情就变。我的意思是说,它家庭的扩大会预示牛市的终结或是熊市的结束,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很准确,这是我改变做法的一个绝对可靠的提示。好几年来,它一直在尽职地提示我,从未失职过。”读者不要觉得好笑,其实股市中商场中类似塔科尔的人物数不胜数,只不过没人把他们的迷信和怪癖记录下来而已。

(四)
《股票作手回忆录》开始时用了很大的篇幅分析在商号与交易所内投机的重大差别,投机商号实际上就相当于赌场,尽管它利用交易所的行情作为下注的标的,也就是说,投机者不与其他人交易,只与商号(庄家)对赌。利文斯顿在投机商号中屡屡得手,被称为“少年赌客”,最后成为赌场“不受欢迎”的人物。但当他把这套投机术用于交易所时却输个精光,原因是真正的交易需要时间,它与没有迟滞的商号赌博是两码事。在很多年里,这个区别非常重要,尤其是像1929年乃至1987年发生大股灾的交易日,由于抛压太重太快,大量的单子无法成交,巨大的摩擦力害得投机手惨败。但现在不管中外的交易所,电脑技术撮合交易使得这种现象一去不复返了,其重要性也就相对降低了。如果它有什么现实意义,那就是说明媒体喜欢搞的股票炒作模拟大赛只有娱乐价值,若用于真正投资哪怕投机,也会害人匪浅。20世纪90年代,上海证券报为了招揽读者,在内地首开先河,举办了炒股模拟大赛。当时我还在报社,对此很不以为然,认为这不仅不严肃,而且会误导投资者,让他们盲从所谓的投机高手,而后者会利用这种影响力蒙骗散户。事实上就是如此。可笑的是,这种模拟赛今天还在网络上举行,有人借此吹嘘每天能抓住多少个涨停板,他教的学员(也就是跟随者)都名列前茅。但这些冠亚军在投机实战中的成绩如何?天晓得。至少根据利文斯顿的经验至少根据利文斯顿的经验,他们会输得很惨。
  利文斯顿说道:“我听过有人为了证明自己有多么正确,用虚拟的资金进行虚拟的操作,借此娱乐自己。有时候这些虚假的赌客能赚几百万,那样很容易成为一个大赌徒。”他接着举了个例子,有个人第二天要进行决斗,他很有把握,因为他能在20步外射断酒杯的柄。助手则反问他:“那非常好,但是,如果酒杯用一把装了子弹的枪对准你的心脏,你还能射断酒杯柄吗?”
  这个比喻好精彩,《股票作手回忆录》中类似的话语俯拾皆是,如利文斯顿描述市场突然出现资金困难的情景:
  “你有没有听说学校里把老鼠放在玻璃罩里的试验?当开始从玻璃罩往外抽空气的时候,你会看到那只可怜的老鼠的呼吸越来越急促,两侧的肋骨像抽动过度的风箱一样拼命起伏。你看着老鼠窒息,一直到它的两只眼睛几乎从眼眶里爆裂出来,不断喘气,快死了。当我看到资金调度站的人群时,想到的就是这种场面。到处都没钱,因为没人买,股票都卖不掉。若你问我的话,我会说整个华尔街在这一刻都破产了。”
  没有深刻经历过这种资金恐慌的人,是没法作出这种比喻的。
  熊市中的股市像“一块墓地”,是不是形容它很安静呢?
  不,股市像块墓地的原因是:“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不想进去。”
  这是反“围城”,多么绝妙啊。
  类似的比喻包涵了深刻的见解,股价在接近底部时仍会有反复,即便到了底部,也不一定会迅速反弹。利文斯顿的说法是:“股价先跌到底部,然后再上涨,但不是立即涨上来。股票在好几天内一定会奄奄一息,仿佛死了一样,这些尸体不会浮在水面上,因为它们没有彻底死掉。”利文斯顿又引用了另一位投机家回答人们“股市如此坚挺,你怎么看空呢?”疑问时的妙语:“没错!坚挺得像一具僵尸。”真是把市场给写“活”了,尽管涉及的是“死尸”。
  《股票作手回忆录》还有许多警句与独到的分析。
  “人家说凡事都有两面,但股市只有一面,不是多头的一面或是空头的一面,而是正确的一面。”
  “尽管这样,大众还是跟过去一样容易亏钱,因为虽然方法改变了,法律增加了,财富掠夺得到了控制,但傻瓜依然是傻瓜。他受到保护,可以免受任何人的伤害——除了钱来得容易的错觉。”
  我们经常说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可我们想没想过,如何自我保护呢?
  “一个人如果想靠这个游戏谋生的话,他就得相信自己和自己的判断,那就是我不相信小道消息的原因。如果我听信张三的消息买股票,我就必须根据张三的消息卖出那些股票。我得依靠他。假如卖出时间到来了,张三却在外度假,那可怎么办?不行的,先生,没有人能够靠别人的指导赚大钱。根据我的经验,没人能够给我一则或一连串消息,让我比靠自己的判断赚更多的钱。”
  当我犯错误的时候,只有一件事能让我信服,那就是亏钱。并且只有当我赚钱的时候,我才是正确的,这就是投机。”
  “总是犯错的十足的大笨蛋到处都有,但华尔街的傻瓜认为,他们必须一直进行交易。没有人始终能够有充分的理由来进行每月的股票买卖——或者有充分的知识来使他的交易变得很高明。”
  “一个人花了许多年干一件事后,不可能像普通初学者那样,没有养成一种习惯,专业人士和业余人士的差异就在这里。一个人看待事物的方式决定了他在投机市场中赚钱还是亏钱,大众对自己的操作一般持业余人士的观点,这种过度自我主义妨碍了他们自己,因此他们的思维不够深入和全面。专业人士关心的是如何把事物做对,而不是赚钱,因为他知道,如果其他事情都做好了,利润自然会出现。”
  “我做多股票,是因为我对形势的判断让我看多。但是你会发现,许多被认为是高智商的人因为手头持有股票而看多,我不允许我自己持有的股票——或者是我先入为主的偏见——替我思考,这就是我从来不跟报价纸带争辩的原因。因为市场出其不意地、甚至不合情理地与你作对时,你就会生市场的气,就像你得了肺炎,怪罪你的肺一样。”
  “确定你做交易的市场性质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我开始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赚大钱必定要在大波动中赚。不管最初发起大波动的原因是什么,事实是大波动能够持续并不是由于内线集团的幕后操纵或金融家的技巧造成的,而是取决于基本形势。不管谁反对,大波动一定会根据其背后的推动力量,尽可能地快速朝前跑并保持趋势。”

(五)
十多年前首次读《股票作手回忆录》时,有一个章节的文字给我印象至深。这次又读,还是意犹未尽。它是第四章《25万美元的直觉》。
  我并不是对“直觉”有什么兴趣,感到兴趣的是一个叫帕特里奇的老头的智慧,每逢人们问他如何操作,老头会把头一歪,露出慈祥的笑容,凝视着他的客户朋友,最后他会很感人地说:“你要知道这是多头市场。”
  换句今天的话说,“这是牛市。”
  一次,一位名叫阿默的年轻人建议老头买克莱美汽车的股票,老头买了500股,在10天内获得了7点的盈利。这时,阿默把自己买的股票抛了,建议老头也脱手,在回档时再买进。但老头死活不肯,把阿默给气疯了,连连问老头为什么。(拉斐尔或利文斯顿备注了一句很幽默的话:“大多数提供消息的人到后来都会成为接受消息的人。”)
  老头不得不解释道:“我是说我会失去自己的仓位。等你像我这么老了,像我这样经历了许多好景和恐慌之后,你就会明白失掉仓位是任何人都无法承受的,就连约翰·D·洛克菲勒也一样。我希望这只股票会回档,你可以在大跌的时候补仓,先生。但是自己只能按照多年的经验进行交易,我为这些经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不想再浪费第二次学费,但我仍然感激你。这是多头市场,你知道的。”
  每次大牛市(包括从2005年年底开始走牛的中国内地股市),我都会想起这个老头的话,而且总觉得没有严格执行“长捂”的策略。
  让我感慨的是,绝大多数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少数人知道,却不去实践。
  按利文斯顿的分析,股市中的傻瓜也有差别:
  “新手一无所知,每个人包括他自己都明白这一点。下一级或第二级的傻瓜认为他知道得很多,而且让别人知道他确实是这样。他是有经验的傻瓜,他作过研究——不是市场本身,而是更高一级的傻瓜对市场所作的一些评论。第二级傻瓜知道如何在有些方面不像新手那样亏钱,就是这种半吊子的傻瓜,而不是百分之百的学徒,才是证券经纪公司真正的衣食父母。他平均可以熬三年,相比之下,对于第一次攻击华尔街的人而言,他们一般只能维持一阵子,从3个星期到30个星期。经常引用著名的交易格言和各种游戏规则的人,自然是那些半吊子的傻瓜们。他知道所有的禁忌事项——除了最主要的一条,那就是:不要当傻瓜!
  这种半吊子傻瓜认为他已经长出了智齿,变得聪明了,因为喜欢在下跌时买进,他在等待股价下跌,根据股价从顶部跌了几点来判断自己捡了多少便宜。在大牛市中,对规则和惯例一窍不通的十足的傻瓜会盲目地买进,因为他有盲目的希望。他能赚到最多的钱——直到一次正常的回档一举把他的钱拿走为止。”
  利文斯顿认识到:“在华尔街呆了这么多年、赚赔了几百万后,我想告诉你的是:我的想法从来都没有替我赚过大钱,倒是我持仓观望时却赚了大钱。明白吗?持仓观望!对市场作出正确的判断不算什么。你在多头市场上总是能找到许多一开始就做多的人,在空头市场上也能找到一开始就做空的人。我知道许多人在最恰当的时机作出正确的判断,他们在价位显示最大利润时开始买进或卖出,他们的经验和我的很吻合——也就是说,他们没有从中真正赚到钱。既能作出正确判断又能持仓观望的人不太常见,我发现这是最难学习的一件事。但是,只有在股票作手真正学会这一点之后,他才能赚大钱。交易者知道如何交易之后,赚几百万美元要比他在一无所知时赚几百美元来得更容易,这可是千真万确的。
  “原因在于一个人可能看得直观而清楚,但当市场从容不迫地打算朝他推断的方向前进时,他却开始变得不耐烦或怀疑起来。华尔街有这么多根本不属于傻瓜阶级甚至不属于第三级傻瓜的人,却都亏了钱,原因就在于此。游戏并没有打败他们,是他们打败了自己,因为他们虽然有头脑,却无法耐着性子持仓观望。老伙计的做法和说法绝对正确,他不但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而且能够非常明智地、有耐心地持仓观望。”
  “不理会大波动,设法抢进抢出,这些对我来说是致命的。没有人能够抓住所有的波动,在多头市场上,投资人的游戏就是买进后捂着,直到你认为多头市场已近尾声时。要这样做,你就必须研究总体情况而不是小道消息或影响个股的特殊因素,然后忘掉你所持有的股票,忘掉是为了持有!耐心等待直到你看到——或者直到你认为你看到——市场状况开始转变,总体趋势开始反转。要这样做,你必须用自己的头脑和眼光,否则的话,我的建议就会像告诉你低吸高抛那样,很白痴。放弃设法抓住最后一档或第一档的想法,这是任何人都能学会的最有帮助的事情。这两档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他们让股票交易者付出了数百万美元的代价。这些钱累积起来已经多到可以建造一条横贯美洲大陆的高速公路。”
  “自从市场开始按照我的方向走的时候,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自己有了盟友——世界上最强大、最真实的盟友——基本形势。它们竭尽全力地帮助我,或许它们在调动预备队方面有时会慢一些,但它们很可靠,只要我不是太没耐心的话。我不是拿报价纸带的分析技巧或第六感来赌运气,我在遵照实际情况行事,对事情必然性的思维定式在替我赚钱。”
  那么什么时候离场呢?20世纪90年代末逝世的大投机家科斯托拉尼自有一番见解:“丰厚利润的来临往往是在第三阶段股价大爆炸时出现,如果资金要素始终坚挺的话,第三阶段持续的时间可能会很长。在这段时间里,投机者可以适当约束自己的逻辑分析,他不仅要聪明,甚至要有足够的智慧去‘扮演一个傻瓜’。他可以暂时关闭自己的批判理智,让自己从洪水中解脱出来,甚至可以把这些做法当成基本的原则。但他仍应小心不丧失全部理智,即使从表面上看好像只有天空划定了一条界限,但我们仍然应该清楚地知道,树是绝对不会长到天上去的。因为在这一时期,当资金要素带来的普遍快感突然恶化时,我们必须及时从市场中跳出来,在这种欢愉的气氛下这样做是极为困难的。我们绝不能受乐观的数据和预言的影响,乐观主义在24小时内随时可能转变成黑色的悲观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我们必须从后门溜出市场,就像一个名声极差的人从房子里溜出来一样,这样才能不引人注意,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我们就可能受到其他人乐观情绪的影响再次转身进去。”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智慧也容易导向趋势投机,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趋势投机确实容易赚大钱,尤其是看出一只热门股票或一个大行情虽已启动一时,却仍有动力往上走,此时加仓买入,往往会成功。问题是它会让你养成一种趋势投机的习惯,最后连“小趋势”也要去抓,这就容易亏大钱了。总而言之,一旦你养成了这种习惯,就会被它所驱使和奴役。为了不受迷惑,宁愿守拙,养成投资的好习惯,尽管会失去一些机会,却能在不败的基础上获得持续的收获。

(六)
《股票作手回忆录》一直强调人是容易犯错的,但我们在犯错误中也能学习到真知识真经验,如利文斯顿经常说的:“对我来说,我必须用我的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我的亏损教导我,只有当我确信不会被迫撤退时,我才能开始前进。但是,如果不能前进,我就根本不会行动。我说这句话,并不是指人在犯错误的时候不应该限制损失,他应该这样做。但是,不应该由此造成优柔寡断。我一辈子都在犯错,但在亏钱的过程中,我获得了经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禁忌事项。我好几次都亏得身无分文,但是我的亏损从来不是一次彻底的失败,否则我今天就不会呆在这里了。我始终知道自己还会有机会,我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我相信自己。”
  利文斯顿对自身的弱点非常敏感,积极反思。他承认自己一直强调独立性,却还是会受人影响。利文斯顿讲述他从一位旅行推销员手里购买了几本书的经历,这种事他以前几乎从未经历过。他之所以同意购买,是因为推销员的软磨硬泡,而不是因为需要读物。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类似的经历,事后最多一笔带过。而利文斯顿却对此耿耿于怀,这绝不是因为浪费了点钱,而是他反复在琢磨何以在无意中给别人占了便宜,失去了独立判断的能力。应该承认,他能如此细致深度地反省是难能可贵的。
  但是,不能过分强调错误特别是灾难的益处,包括利文斯顿在内的投机高手似乎对自己的“九死一生”颇为自豪,这正是问题所在。人是脆弱的,以为自己与众不同,屡屡脱险,这是一种致命的傲慢。已经犯了大错。自信固然重要,但将能从错误中学习这个道理扩大化极端化,就是想美化和修饰自己过去的愚蠢,也是心理毛病,容易口口声声说汲取教训,仍一意孤行。一次次投机失败,重蹈覆辙,能说是汲取教训吗?当冒险已成为习惯时,投机的结局是死定了。宣扬投机的浪漫性(包括宣染残酷的失败也是一种浪漫),这恐怕是包括《股票作手回忆录》这样的杰作在内无意识中犯的弊病。真正的投资是安全的、平淡的、朴素的,尽量少犯大错误的。投资的最后成功,是靠复利的威力,也就是一年又一年的财富持续积累而成。真的,我们也能从别人的成功和前人的经验中学到智慧,如果仅能从错误中学习,我们必败无疑。否则的话,即使侥幸逃脱,收获也很小。

Sunday, December 13, 2009

投资要做长线

无论是新老股民,大家都在做短线,因为这样来的快。可实际情况呢?往往是牛市中一涨就卖,一卖就踏空,一踏空就高位追,或一路踏空到底。熊市呢,套了就不动了,一路套到底。结果是:牛市赚的少,因你没一路持有;熊市却一路持有,一点也不少赔。因此短线不行。

也有很多人认为自己是逆市操作,做大波段,与大众不同。企图在大熊市的底部买入,在大牛市的顶部卖出。其依据是相反理论,逆市操作。相反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专家和大众的观点是对的,但在趋势的两端(即最低部和最高部),大家往往是错的。理论很好,但很难把握。什么点位是中间位置,什么点位才是趋势的两端?大波段操作只有极少数的投机大家才能把握,但也极易出错。

长期集中持有优质股票是战胜大市的不二法门。即选择好的企业,不易多,3至5只即可,在较低的位置买入,然后一路持有,无论是涨还是跌,不涨个2倍、3倍不出来。这样才能赚大钱。因此,我们必须在长线投资上下功夫,以提高自己的投资水平,或者干脆买指数基金得了。除了多读些投资书籍之外,博客也是我们很好的学习园地。以我十多年的投资阅历看,李驰和但斌是中国最杰出的投资大家,也许还有很多,但就博客而言,他们的博客含金量最高。他们选股能力非凡,心理定力非凡,把握市场时机非凡。他们虽然风格不同,但长期集中持有优质企业是他们的共同特色。有钱人应把资金交给他们打理。投资小散们应多到他们的博客来学习,看他们的书,听他们的言论,以提高自己的投资水平。

投资要懒惰,要做傻子,不要太聪明了。股市的高低是把握不了的。如果谁能把握了趋势,在熊市的底部买入,在牛市的顶部卖出,那他用不了几年,就会拥有巨大财富。比如,你在2005年6月1000点买,到2007年10月6000点卖,你投入10万就成为60万;以60万又在2008年10月1700点再次买入,至3400点又卖,60万又变成120万了。短短4年10万变成了120万。以此下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成为世界巨富。这可能么?所以要做长线,赚取正常的利润。因为好企业的股票总体上是涨的。看看茅台、张裕、云白药、招行、万科的走势就明白了。

Saturday, December 12, 2009

2012年股市、樓市泡沫終將破滅

不管是經濟繁榮,還是經濟蕭條,謝國忠顯然都是一個耀眼的人。在蕭條的時候說蕭條,這很容易,但是在繁榮的時候說蕭條,就顯得有些難得。

2008年中國股市最火爆的時候,謝國忠曾經預言股市要跌,很多人認為他是在嘩眾取寵。這一次股市回暖的時候,很多專家都認為寒冬已經過去,但是謝國忠依然不贊同,認為這僅僅是一次熊市中的反彈。

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並不以大眾的願望為指南,所以,人們看到了謝國忠的與眾不同,認為謝國忠是一個經濟唱衰者。

其實不然,“我做這個工作,研究經濟,研究股市,有一些自己的判斷,經濟有其規律,有漲就有落,人們只是看到了我說壞,沒有看到我說好。”謝國忠說。

發現經濟的規律
你是一個經濟唱衰的人嗎?對於被多次問及該問題,謝國忠的回答是:很多人認為股市的好壞和經濟學家唱漲唱衰有關,全部錯了。經濟本身有規律,有漲有落,有好有壞,預測是沒有意義的。

謝國忠說:“就我個人來說,唱漲或者唱衰沒有意義,只能說是做出了一些自己的預判,1999年的時候我寫文章說科技泡沫要來了,2003年的時候我寫文章說經濟將在未來幾年裏上行,2006年的時候我寫文章說2008年世界經濟將會遇到危機,去年冬天我寫文章說今年下半年股市會反彈。這些過程裏,有好有壞,可是人們只記得我說壞了,沒記得我說好的時候。”

“其實從經濟學上來說,預測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經濟或股市並不以人的預測而改變,但是人都希望有奇跡發生,這是人的本性,因此也就有了預測。中國人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錶,是把股市和GDP聯繫起來了,但事實並非如此,經濟增長的快慢和公司有什麼關係呢?歷史證明,經濟增長快的時候,公司往往是在貼錢,以此擴大生產,搞數字概念,老百姓並沒有因此賺到錢;相反,不斷重復的生產和擴張帶來的最終並不是財富,長遠來看,不是經濟發展的良途。”謝國忠認為。

如何判斷經濟規律
謝國忠又是如何做到對經濟預測的準確性的呢?謝國忠認為:“判斷經濟走向,關鍵在於發現其中的非理性因素。”經濟本身有規律,但不管是股市還是其他經濟領域,都存在著大量的非理性的、人為的因素,這些都是影響經濟運行的東西,倘若你能看清楚,結合經濟規律,自然能做出一個比較客觀的判斷。

而做一個逆向思維的人是否更容易被別人記住呢?謝國忠說:“逆向還是順向其實沒有意義,而且什麼是順什麼是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這和判斷經濟沒什麼關係,判斷經濟只看對和錯,不僅僅是結果的對錯,還有理由的對錯。如果結果對了而理由錯了,說明可能是碰巧,只有結果和理由都對了才算對!”

經濟學家為誰說話
那麼,經濟學家到底為誰說話呢?謝國忠回答:“我不為誰說話。經濟學家只是做經濟研究,不為誰說話,研究本身就是目的,其他一切目的都是不科學的!我自己一直從事這個工作,自然有一些自己的判斷。別人來問,我就告訴他;別人約我寫文章,我就寫寫。所以說,我的預測並非是方便別人投機,而是提醒大家更加小心,我不會自己跑到大街上告訴人家股市要跌了,趕緊怎麼怎麼樣。”中國沒有自由獨立的經濟學

在外國接受高等教育的謝國忠又是怎麼看待當前中國的經濟學呢?謝國忠表示:“中國沒有自由獨立的經濟學。在傳統上,學而優則仕,經濟學更是如此,歷史上沒有專門的經濟學,人們學這些是為了做官,不是為了經濟本身。在當前,經濟學家除了做官還有一個追求,就是賺錢,現在我國經濟學家辦公司的比比皆是,學者們熱衷於賺錢做官,還談什麼自由獨立?”

那麼,在大學裏是不是好一點?謝國忠認為,中國的教育不鼓勵學生更多地去考慮是非,不利於建立是非觀,實用主義大行其道,這和社會氛圍有關,只承認結果不承認過程,只要你家財萬貫,不管來路如何,一樣能受到尊重。教育也是如此,這是不對的。“實用主義固然可以,但是沒有是非觀的實用主義會在歧路上走得很遠,這是不對的。前面我們也說了,現代科學下,研究本身就是研究的目的,其他的東西不應該成為一個自由獨立的經濟學家從事研究的目的。”

小股民最無助
股市火熱的時候,很多人賺了錢,股市跌下來的時候,也有很多人被套牢,你的判斷對這些有所幫助嗎?

謝國忠認為,在股市裏,短期賺錢是有可能的,但是長期來說,股市不可能賺錢,因為交易本身並不產生財富!在中國股市,大多數公司實際上都是在賺股市的錢,而不是替股市賺錢,更不用說為股民賺錢了。現代社會是一部大機器,這個機器一直在吸引股民進入股市,這種力量把股民吸引進來要幹什麼呢?不是讓股民賺錢,而是要把股民的錢重新分配,分配給一小部分人和企業。“這種力量是擋不住的,就我個人來說,只能是有人問我的時候我去提醒一下,最終也改變不了什麼。”

危機下,普通老百姓該如何自保?謝國忠表示,巴菲特可以買個鐵路公司去保值,可是小老百姓是沒有這個財力的,現在全世界的央行都在“逼良為娼”,大家都在印鈔票,逼得小老百姓不得不去投資,可是投資什麼能保值,這個很難說!實際上,小老百姓是最無助的,沒有辦法,只能承受。

“2012年股市樓市泡沫終將破滅”

——危機再臨,謝國忠教你如何保值財富

前不久,謝國忠寫文章再次預言,2012年危機將再一次來臨,各國央行無法阻止通脹的來臨,股市樓市的泡沫終將破滅。倘若預言成真,老百姓又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財富?

謝國忠對此並不樂觀。他分析了幾種通常用來保值的方法,但這些方法顯然並不保險。

黃金:“我一直都主張買黃金保值,但是現在黃金漲得這麼快,從900多美元到1200多美元,其中有多少是泡沫說不清楚,不過我想這個黃金的漲價可能會持續兩年左右,這其中如果遇到回調,還是有機會的。”

房產:“中國的房地產已經提前通脹,房產泡沫已經很大,一旦全球通脹來臨,現在房地產泡沫必然受到衝擊,買房子顯然並非保值的良策。”

股票:“股票和房產同理,不過股票比較複雜,有一些股票還是可以投資的,比如能源股票就是個不錯的選擇,可是國際上大的能源公司的股票都比較貴,一般小股民很難買得起很多。”

汽車:“中國的汽車是全世界最貴的,而且汽車這個東西一買回來就貶值,除非自己確實要用,用來保值不是好的選擇。”

存款:“未來的通脹會比較大,但到底會有多大,這個很難估計,所以存款保值也不是那麼可靠。”

Friday, December 11, 2009

Morgan Stanley downgrades SUNTEC REIT ($1.29) to 'equal weight'

Investment Thesis: Why EW?
• We downgrade Suntec Reit to Equal-weight, after recent strong price performance of +24% in the last 3 months.
• Implied capital values of Suntec Reit of ~S$1,370 should provide share price support, but we believe it is hard to see capital values, in particular office,recovering soon as the upcoming supply puts a damper on rents and capital appreciation.
• Dividend yield of 6.4% for FY10e looks reasonable compared to 10yr SGS bond yield of 2.5%.

Key Value Drivers
• Singapore-centric – office and retail markets: Suntec REIT offers investors exposure to the Singapore office and retail markets, with assets concentrated in the Marina and Orchard areas. However, with new retail and office supply due for completion in the next 2-3 years, coupled with falling demand, rental renewals will likely be negatively affected by the current recession.

Potential Catalysts
• Upside: Stabilization of office rentals;Positive growth in retail rents; further improvement in credit markets.
• Downside: Office rents continue to fall at a sharp rate; vacancy levels continue to climb despite improving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 Higher cost of funds.

Risks
• Downside: Loss of a large tenant in office or retail portfolio.
• Upside: Stronger-than-expected recovery in demand limiting downside risk to rents and capital values.

Suntec REIT: Relative value & retail attraction

Office income at turning point.
In 3Q09, Suntec REIT reported a decline of 11.4% QoQ and 41.9% YoY in average achieved Suntec City Office rents to S$7.30 per square foot per month. 22.2% of the REIT's total office NLA (including One Raffles Quay) expires in 2010. Office REITs have yet to feel the full brunt of falling rents because of the time lag created by the three-year leasing cycle. But 2007 leases, which were secured as the market began its meteoric ascent, finally begin to expire in 1Q10. We believe we have approached the inflection point where spot rents are lower
than passing rents on expiring leases, impacting revenue and distributions
unfavorably.

Potential dilution risk.
In 2009, Suntec avoided resorting to a dilutive equity issue to refinance a chunky CMBS maturity. Looking ahead, Suntec could see gearing increase due to a fall in office asset values at the 4Q09 portfolio revaluation. With declining office income and book value risk, Suntec could decide to go the acquisition route in 2010. It is likely to keep aggregate portfolio gearing unchanged or lower, necessitating a combination of both equity and debt financing on any purchase. Assets could be acquired from the original vendors of the Suntec assets, which have (presumably) been de-levering the parent portfolio as seen with the recent Fortune REIT transaction and the sale of both the Suntec City Convention Centre and Suntec City's property manager. Asset yields are unknown - creating potential dilution risk.

Relative value and retail attraction.
Suntec has appreciated over 9% since our October upgrade. Current price-to-book of 0.65x compares favorably to the 0.73x averaged in 2006, though the 11% value gap is partially offset by the revaluation risk in 4Q09. We see relative value versus CapitaCommercial Trust [HOLD, S$1.13], which is trading at 0.78x book and 5.4% FY10F yield. Gearing for the two is also fairly comparable (34.3% Suntec, 31.2% CCT) but note that CCT's property valuations are more recent.
We note that Suntec's strong retail portfolio, which should benefit from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Marina Bay area and the full opening of the new Circle
Line, is consistently undervalued. Retail income should also support distributions. We have changed our assumptions, including on the pace and extent of the recovery in office rents from FY12 onwards. Our SOTP value for Suntec increases from S$1.21 to S$1.43. Adjusting for fund-raising risks, we derive a fair value of S$1.40 (prev: S$1.21). Maintain BUY (15.6% total return).

Thursday, December 10, 2009

S-REITs: The virtuous and the not-so-virtuous

Policy and leverage appetite shapes 2010.
We believe the Singaporelisted REIT sector's 2010 performance will be influenced by opposing systemic forces. A favorable policy climate is likely to sustain a high liquidity environment. While some S-REITs may book negative revaluations in 4Q09, the 'Bernanke Put' could potentially create a floor for asset values in 2010.
On the flipside, the rules for leverage have changed and increased conservatism is the new normal. Over-leveraged players (by today's standards) may need to reduce gearing through equity fund-raising or asset sales. This de-leveraging can potentially occur not only on the REIT level, but also on the sponsor, manager, and institutional investor level.

The virtuous and the not-so-virtuous.
2010 will not be an 'easy' market, in our view, as we expect greater variance in performance among the individual REITs. We believe the sector can be broadly divided into two camps differentiated by leverage, sponsor strength, and sub-sector specific differences in forward earnings performance.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are available in both camps but of different varieties: the stronger REITs may enjoy yield compression and price-to-book normalization, and can potentially tap into a virtuous cycle of accretive acquisitions. On the other hand, the weaker REITs could be trapped in a vicious cycle of declining asset value, refinancing difficulties, and a consequent need to de-leverage. For those REITs with outstanding challenges, we advise interested investors to wait until after a resolution is proposed and the extent of any dilution is clear.

Limited upside, risks to the downside.
We use 2006 valuations as a sanity check on the current recovery. The sector trades on average at 0.78x book, still below the 0.89x average in 2006. The potential 13.4% increase from current levels is offset, however, by book value risk from 4Q0 revaluations. A 6.9% potential upside from a distribution yield perspective is also offset by a mixed earnings outlook. With an unexciting risk-reward ratio for 2010, we maintain our NEUTRAL rating on S-REITs. Within our coverage universe, we have BUY ratings on Mapletree Logistics Trust [MLT, FV: S$0.78], Ascott Residence Trust [ART, FV: S$1.25], and Suntec REIT [FV: S$1.40]. Our top picks for the sector are ART and MLT, for ART's positive earning outlook and MLT's earnings stability, and for the possibility of yield-accretive acquisitions at both REITs. Key risks to our thesis include an increase in interest rates (which we believe would impact the blue chips the most), a double-dip recession and the threat of a new asset bubble.

Wednesday, December 9, 2009

展望明年選股策略

研究部本周將探討明年的個股投資策略要點;相信不少讀者亦注意到今年市場心態由年初的極度迴避風險,慢慢走向忽視風險,不少股票升幅已有脫離基本因素迹象,但我們預期明年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將回到基本面和估值。

我們首先確定明年的投資主題,然後討論有潛質的產業中可能的投資股份、未來投資的正面因素,以及投資這些產業時投資者所面對的主要風險。

兩項投資要點

首先研究部認為有兩項投資要點:

一、目前大部分股票已回到正常估值水平,在這環境中,收入或息率成為投資決定的更重要考慮因素;若部分公司能提供高息並帶有增長前景,它們的價格可能高於目前水平。

二、環球經濟放緩,意味世界對中國出口貨的需求下降,中國政府繼續刺激內需,彌補海外市場需求的下跌;汽車業及國內旅遊行業可能受惠振興經濟政策。

我們認為,為抓緊明年兩項投資要點,投資者應密切留意以下三個主題:

一、高息股(包括中港的房地產信託基金及公用股)。

二、中國交通基建股(包括收費公路及機場)。

三、汽車生產商。

研究部在下文將逐一簡要討論三個主題;未來數周,我們會逐一詳細討論這些它們。

高息股重新評級

環球經濟仍然疲弱,各國政府可能於可見的將來維持低利率;因此,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較早前更高。如何把手上現金買入可產生收入的資產,是未來投資者主要關注的議題。所以能產生大量現金收入的企業,未來可重新獲得投資者青睞。隨着這個變動,高息股將獲新的評級。

香港部分高息股名單【表一及二】,主要組別是香港公用股、香港及中國的房地產信託基金。理想的高息股有兩項條件,就是息率5厘以上,以及未來二至三年的派息率獲合理增長。

中國交通基建及機場股

若中國政府成功刺激內需,隨着內需增加,內地的運輸業是受惠者之一。因此,我們認為,中國交通基建企業是明年中國可能的投資要點。

這行業的主要企業包括內地的收費公路企業及機場【表三】,但投資者應詳細觀察市場中各種可能的選擇,以選取合適的股份。

研究部揀選收費公路股時會依循一項通則,就是它們必須是接駁生產基地及主要消費中心的主要連接線,能產生良好現金流及擁有強勁的派息比率。

在機場股方面,我們喜歡那些擁有整個機場的機場企業,而非只擁有航空大樓的企業(部分香港上市的機場股只擁有機場的航空大樓,而非擁有整個機場,這意味投資者只能享有航空大樓內店舖的租金收入,而未能分享機場空運量上升的收益)。研究部未來數周將進一步討論這些股份。

內地汽車股靜待時機
中國汽車生產商今年表現出色【表四】,我們認為,中國消費市場已準備邁向更高價的產品。研究部喜歡擁有本身品牌的生產商,多於中國合資生產商,我們的研究顯示,內地品牌的生產商生產技術已率先趕上,勝過合資生產商。

不過,投資者應留意中國汽車股目前的股價表現;行業自今年年中起就呈現嚴重超買。雖然我們相信這是一個可維持數年的投資主題,但目前未持有這行業股份的投資者,暫時不應追貨,而是待調整期過後,等待更佳的入市時機。

在香港上市的汽車股中,我們首選吉利汽車(175),但投資者亦應考慮東風汽車(489)及濰柴動力(2338),作為組合的成份股。我們未來數周將進一步討論有關的選擇及理由。

除了這三個主題外,我們亦考慮那些有內需概念、合理估值的個別企業。我們將選取這類股份,作進一步探討。

研究部的推介名單中【表五】現在仍然有四隻股份,而我們本周將不作變動,繼續持有它們。研究部將於未來數周繼續討論明年的投資策略。

Thursday, December 3, 2009

趁火打劫与价值投资

趁火打劫是三十六计的第五计。技法是: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此计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的意思。

古人按语说: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败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空虚,因而抟之,大获全胜(《国语·吴语·越语下》)。这则按语把“趁火打劫”计具体化了。所谓“火”,即对方的困难、麻烦。敌方的困难不外有两个方面,即内忧、外患。天灾人祸,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农民起义,内战连年,都是内患;外敌入侵,战事不断,都是外患。敌方有内忧,就占它的领土;敌方有外患,就争夺他的百姓;敌方内忧外患岌岌可危,赶快兼并它。总之,抓住敌方大难临头的危急之时,赶快进兵,肯定稳操胜券。《战国策·燕二》中的著名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也就是“趁火打劫”的形象体现。

趁火打劫的原意是: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的财物。乘人之危捞一把,这可是不道德的行为。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当敌方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进兵出击,制服对手。《孙子·始计篇》云:“乱而取之,”唐朝杜牧解释孙子此句说,“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价值投资是否趁火打劫之计在股票交易中的应用?我认为是,唯一不同的是不存在道德问题。
  世界发生严重经济危机时,巴菲特出手了;
  伊利股份、贵州茅台的主要管理者出事后,中国的价值投资者出手了;
  戴ST帽的上市公司快要退市了,价值投资机构出手了。
  市场发生极度恐慌时,价值投资者都出手了。

趁火打劫,关键在一个“趁”字上,因此要持币观望、耐心等待,一旦发现火起之后收拾残局,看似救火、实则打劫,既得美名,又得厚利,何乐不为?
  
以趁火打劫喻价值投资,虽然有点不悦耳,但的确可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价值投资的本质,至少有两条好处:
  (一)知道何时去打劫;
  (二)知道该去打劫谁;

今后朋友们若发现那个上市公司着火了,请务必通知我一声,我也去打劫一次,看看这一计好不好用。

成功的关键:理解规则背后的原理

——一读塞思·卡拉曼的《安全边际》

塞思·卡拉曼(Seth A Klarman),Baupost基金公司总裁,本杰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阅读指南》一书的主要作者,一位对价值投资有着深刻理解的大师级投资家。他的《安全边际》一书出版于1991年,此后就没有再版,据说有人在eBay上偶尔看到它,标价超过了1000美元,可见其十分珍贵,难得。目前我读到的是由张志雄先生主编、叶茂青先生翻译的译本,它只以内部报告的形式让《Value》的读者独家分享。国内目前尚未有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这本书还有一个重要的副标题——“有思想投资者的价值投资避险策略”,可以说为本书做了一个很明确的注脚,揭示了本书的主题思想。这本书字数不多,译成中文也就是13万字,但是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却相当重要,它与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相得益彰,是《聪明的投资者》的补充和延伸。阅读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价值投资的方略。

为什么卡拉曼会写这么一本书呢?这是因为卡拉曼亲眼目睹了许多投资者尽管其投资方法种类繁杂,但这些方法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为他们长期成功提供帮助,更多的情况下只有可观的损失。更要命的是,许多方法缺乏前后一致性,更像是投机的变种,或者更彻底地说就是赌博。许多人常常被快速而容易的收益所诱惑,但是最终却都成为华尔街时尚的牺牲品。因此卡拉曼写作本书目的就是:

1、指出了投资者所面对的种种陷阱,通过指出这些错误之处,使得投资者能够避免采取这些失败的投资策略。

2、介绍了价值投资哲学,历史已经证明,只有交易的价格在其内在价值的适度折价时买入,才能够让投资者在承担有限下降风险的同时,提供丰厚的回报。

3、展示了价值投资理念,说明其背后蕴含的逻辑性,揭示了为什么只有价值投资能成功,而其他的方法却都失败了的原因。

但是,卡拉曼认为,他的真实的意图还在于,他被许多不理性的,不自律的投资人所遭受的灾难性的后果所深深地刺痛。如果他能够劝说其中的一些人放弃危险的投资策略,采用那些早已被设计好的能够保全他们辛苦钱的方法,那么,他将感到非常的满足。如果他能对投资者的行为有所触动,那么他将心甘情愿地在他自己的投资绩效上适当地减去几分。

当然,无论如何,单凭这本书不可能将任何人转变成为成功的价值投资者,因为价值投资毕竟还需要做许多艰苦的工作、遵守非同一般的严格纪律以及拥有长期的投资视角。这本书肯定无法提供一个确保成功的神奇公式——实际上世界上也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公式。只有极少数人愿意和能够为成为价值投资者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最终可能只有一小部分拥有较强心理素质的人才能胜出。但是,如果仔细领会书中的内容,那么这本书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只需冒着有限的风险而获得投资成功的可能性。这应该就是理性投资者期望得到的全部。最理想的做法就是,将本书视为一本如何思考投资的书,因为成功的关键是理解规则背后的基本原理,依计行事事事能成,不照章办理则四处碰壁。

综观整个华尔街——其他市场与华尔街也相差无几,从许多方面看,更像一个赌场。大多数基金经理以疯狂的短线交易来对待他们本应该长期投资的证券,他们彻底忽略了公司基本面,在完全忽视证券内在价值的情况下将证券价格抛压到远离其价值的地步。他们都做着同样的事,但却企图希望胜出对手。他们完全不顾市场环境,只是将股票作为一张纸牌买进卖出,执着地依靠一个或几个公式来追求成功,但不幸的是数学等式或计算机程序却无法给他们带来成功的投资。赚取快钱的冲动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许多人发现要做到与众不同真是太难了。

因此,投资者最终必须为自己选择立场,正确的选择对投资者而言是显而易见的。这种选择就是人所共知的基本面分析方法,这种方法认为股票是它们所代表的企业所有权的凭证。也就是卡拉曼所推荐的基本面分析的一个分支,名曰“价值投资”。价值投资简而言之就是,先确定某个证券的内在价值,然后以这个价值的适当折价买进。事情就是那么简单。而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始终保持不可缺少的耐心和纪律,只有当价格变得有吸引力时才买进,而情况相反时就卖出,坚决避免卷入那种吞噬市场人士的追逐短期业绩的狂热之中。与大多数市场人士不同,价值投资者第一目标是保证资金安全。为了避免未来较大的损失,他们会寻找安全边际,以便为不准确、坏运气,或者是逻辑上的错误留下缓冲地带。由于估值是一项非精确的艺术,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价值投资者也是人,难免会犯错,所以安全边际是万万不可或缺的。固守安全边际的理念是区分价值投资者和那些不关心损失的投资者的试金石。由于价值投资者总是关注价格与内在价值之间的差距,总是忽略市场的波动,因此他们无需预测市场未来变动的分析。请注意,一个人如果总是预测市场未来的变动方向,那么他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价值投资者。

卡拉曼认为,当证券价格在稳定地上升时,价值方法通常会变成累赘;那些失宠的股票其涨幅要小于那些大众情人。当市场从估值充分偏向过分高估的时候,价值投资者又会因为卖出太早而陷入尴尬的境地。不过,价值投资者买入的黄金时间往往是市场下跌的时候。那时,下跌的风险已经释放,而其他投资者正在担忧之中,他们那些过度乐观的产物现在几乎无一幸免。这时,价值投资者则能够以安全边际作为避免巨大损失的护身符,勇敢地进入下跌的市场,大胆投资,在他人的恐惧中贪婪。能够预测未来的投资者本来应该在市场即将启动时满仓,甚至是借钱买入,而在市场即将下跌时,及时撤出,但实际上这样的投资者却极少。更不幸的是,这些声称能够预测市场走向的投资者,卡拉曼几十年来却一个也没见到过。正因为卡拉曼自认为无法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因此他只能接受劝告,从事价值投资,这是一种在所有投资环境都是安全的和成功的投资策略。价值投资的戒律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很显然,对多数投资人而言它太难了以至于无法掌握和坚持。巴菲特就曾经说过,价值投资不是一个在一段时间里让人逐渐学习和采纳的理念。要么立即领会并马上付诸实施,要么永远无法真正学会。

赛思·卡拉曼说,他很幸运地在开始个人的投资生涯时,能师从最成功的投资者中的两位大师学习价值投资:一位是共同股权公司的迈克尔·普林斯,另一位则是马克思·L·海涅。当他与普林斯和海涅一起工作,接触到这不可思议的瑰宝时,他才明白,同价值投资的简单但是明白无误地逻辑性相比,他原先的投资显得多么天真幼稚。有趣的是,他觉得,一旦他采用了价值投资的策略,那么就会感到其他的投资行为都会变得如同赌博一般,这就有点像查理·芒格常说的“对于一个拿着锤子的人,所有的问题都看起来像一个钉子”的意味了,对此我其实深有同感。但不管如何,价值投资是一种刺激的和挑战智力的,动态变化的,同时也是有财务回报的方法。因此,我们可以投资一些时间,去充分理解书中的内容,肯定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就我自己而言,能够读到《安全边际——有思想投资者的价值投资避险策略》这本书,实在是三生有幸,其重要性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