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Tuesday, March 24, 2009

对于巴菲特持久“护城河”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想探讨一下哪类生意是伯克希尔所感兴趣的,哪类又是我们极力避免的。我和查理不断找寻的公司需要具有以下几个条件:我们了解的领域、长期利好的经济、有能力并值得信赖的管理层,以及合理的售价。
  
我们希望能买下整个公司,或当有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时,至少买下80%的所有权。若完全控股形式的购买无法实现,我们会很高兴地通过证券市场的途径购买大型公司的一小部分。我们宁要钻石上的一点光芒,也不要一整块顽石。

一个真正伟大的公司必须要有"持久的护城河"来保护投资的可观回报。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动力使得竞争者们不断袭击任何高回报的商业"城堡"。因此,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比如成为行业内成本最低的制造商(GEICO汽车保险公司、批发零售商好事多)或是拥有一个世界知名的品牌(可口可乐、吉列、美国运通)是可持续成功的关键所在。商业历史长河中充满"罗马蜡烛"式的公司,仅拥有虚幻的"护城河"并迅速被踏平。
  
对于"持久"的定义,使我们排除了行业中经常、快速变化的公司。尽管资本主义的"创意性破坏"对社会非常有益,但它破坏了投资的确定性。一条不断重建的"护城河"最终不再是"护城河"。
  
同时,"持久"的定义也排除了那些完全依靠一名伟大的管理人而成功的公司。当然,一名优秀的CEO对于每家公司来说都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在伯克希尔我们也有大量这样的管理人才。但如果一个公司需要一个超级明星经理来创造财富,那这个公司本身一定不会是一家伟大的公司。
  
所有公司可用三种"存款账户"来类比:伟大的账户带给你超乎寻常的高利息,且高利息逐年上升;良好的账户带给你有吸引力的利息,且不增加存款也能享受到;糟糕的账户不仅回报令人失望的低利息,还要你不断增加本金。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他对自己最喜欢的公司的定义是:"美丽的城堡,周围是一圈又深又险的护城河,里面住着一位诚实而高贵的首领。最好有个神灵守护着这个城池,护城河就像一个强大的威慑,使得敌人不敢进攻。首领不断地创造财富,但不独占它。"

周年洋对巴菲特持久的“护城河”的理解
从定位理论来看,一个公司是否成功,不是看它的产品是否优秀(因为在今天的商业战场上,排在同类产品前几位的公司产品质量的差别很小),也不是看它的市场占有率是否第一(拥有定位的产品最终市场占有率会第一,但现在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产品未必具有定位战略),重要的是公司的产品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有一席之地。
定位不是讲企业本身,而是讲企业的产品。企业的实力来自产品的竞争力,来自产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据的地位。只要一种产品牢牢印刻在消费者头脑里,当消费者有这类产品需求时,这个公司的产品便成为消费者的首选。拥有定位的公司,公司产品的销售量会越来越大,会越来越受到顾客的欢迎,如果不从定位角度去理解,你就会很难找到具体的原因。这就是定位的神秘所在。

当一个公司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进入消费者的头脑后,还需要通过在产品研发设计、广告营销活动等各个方面充分开发、利用这一地位,巩固其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由于人类的头脑喜欢简单、清晰,一个公司除非进入另一个品类,否则只能拥有一个定位,所以拥有定位的企业一定是专业化企业,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谦虚的企业,愿意精于一业而牺牲其他方面的发展机会。聚焦于某一个领域的专业化公司最有可能成为伟大的公司。研究表明,持续创造价值的企业都是高度集中于核心业务的专业化企业,多元化的企业能够持续成功的寥寥无几,我们知道的知名企业只有通用电气。
对于分享公司收益的价值投资者来说,选择有定位的公司可以获得长久稳定的收益。从定位角度判断投资公司,你会发现,巴菲特所说的最深的护城河其实是在消费者心里.

陈理对巴菲特持久的“护城河”的研究
"护城河”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巴菲特评估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和内在价值的艺术更加成熟。1993年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首次提出了“护城河”概念。他说:“最近几年可乐和吉列剃须刀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实际上还在增加。他们的品牌威力。他们的产品特性,以及销售实力,赋予他们一种巨大的竞争优势,在他们的经济堡垒周围形成了一条护城河。相比之下,一般的公司在没有这样的保护之下奋战。就像彼得·林奇说的那样,销售相似商品的公司的股票,应当贴上这样一条签:‘竞争有害健康。’”
1995年在伯克希尔的年度会议上,巴菲特对“护城河”的概念作了仔细的描述:“奇妙的、由很深、很危险的护城河环绕的城堡。城堡的主人是一个诚实而高雅的人。城堡最主要的力量源泉是主人天才的大脑;护城河永久地充当着那些试图袭击城堡的敌人的障碍;城堡内的主人制造黄金,但并不都据为己有。粗略地转译一下就是,我们喜欢的是那些具有控制地位的大公司,这些公司的特许权很难被复制,具有极大或者说永久的持续运作能力。”

马克•塞勒斯对巴菲特持久的“护城河”的延伸
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CEO,哪些类型的竞争优势能在竞争中保护你呢?你如何才能拥有一条如巴菲特所形容的宽阔的“护城河”来保护自己呢?

科技并不是“护城河”的来源,如果它是你的唯一优势的话,它最终一定会被模仿。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最佳选择是被收购或者是上市并抢在投资者意识到你并不具备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前抛售自己所有的股份。科技是一种短命的优势,类似的优势还有管理团队、广告战或者热门流行趋势,这些因素会创造暂时的优势,但随着时间的变迁,它们会变化或者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一条经济“护城河”是一种结构性的竞争优势,正如上世纪90年代的西南航空,它的优势扎根于企业文化中,扎根于每个雇员之中,没有对手能模仿它,虽然每个人都明白西南航空是怎么做的。如果你的竞争对手明知你的秘密却仍然无法模仿的话,你就拥有一种结构性竞争优势,那才是“护城河”。

在我看来,实际上仅有四种经济护城河难以被模仿因而得以持久。第一种“护城河”是规模经济,沃尔玛就是一个例子,类似的有制服租赁业的Cintas公司、Procter & Gamble公司、Home Depot公司和Lowe's公司。第二种“护城河”是网络效应,比如e-Bay、Mastercard、Visa和American Express。第三种“护城河”是知识产权,比如专利、商标、商誉等,迪斯尼、耐克、Genentech等都是很好的例子。最后一种“护城河”是客户转用其他公司产品所产生的高成本。Paychex和微软是这类护城河的绝佳例子。

仅有这四种竞争优势是持久的,因为竞争对手很难模仿。正如一家公司需要建立 “ 护城河 ” 以避免流于平庸,一个投资者也需要建立一些竞争优势,否则他将变得平庸。

每天有8,000只对冲基金、10,000只共同基金和成千上万的个人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角逐,你怎么才能建立相对所有这些人的竞争优势呢?你的“护城河”来源于何处呢?

我本人对于巴菲特持久的“护城河”的应用对我本人来说,如何去寻找我在中国股市里投资目标的"护城河"呢?我目前仍然在坚持我此前已明确了的三个方向":第一,中国金融业里的优秀企业;第二,品牌消费公司;第三,垄断资源类企业.至于为什么暂时只选择这三个方向,并非只有这三个方向才存在"护城河".而是作为个人投资者,本身的研究能力,观察范围极其有局限.未来扩大自已的"能力圈"当是根本."每个投资者终其一生都永远是一个学习者,投资的一生是每个投资者挑战自我、完善自我与超越自我的过程,但成功却只属于那些坚持自已的理想而从不放弃的极少数的人们."这句华尔街的格言应当成为我此后投资生涯中的座佑铭.自已不应该学别人狂妄地指点江山,激昂文字;批评沃伦.巴菲特,埋怨彼得.林奇;也不必去指责但斌,怀疑林圆.更不必妄想一切都在自己的预料和掌握之中.我试图脱离每天在股市这个天罗地网般的风险场上宛如惊兔般跳跃,从股价波动中去寻找突围的方向.我更愿意走进前辈投资家和中国股市投资实践者设立的迷局,如锅牛般的爬行,去寻找可能获利的通途.或许以经营者的立场去选择企业,用巴菲特持久的“护城河”的理论,对企业外界竞争和整个市场进行客观分析,是我唯一可行的,相对确定性较高的寻找股市宝藏的方法.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