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Thursday, March 13, 2008

經紀重重盤削 投資負數遊戲

加拿大的國際資本管理公司於月初及時地發表一篇題為〈拿捏時機的困難〉(The Trouble with Timing)的短文,指出投資者莫不希望在最適時機買賣股票,但成功者並不常見;由於試圖捕捉最適時機,因而經常出出入入、買買賣賣,結果成為「經紀恩人」。

在過去十年(一九九八年二月二日至二○○八年二月一日)一共二千五百一十九個多倫多股市營業日,持有多倫多股市綜合指數基金,包括把股息再投入而不包括支付經紀佣金,投資者把之束諸高閣(unmanaged),一萬元變成一萬九千六百六十九元,平均每年獲利率百分之七。如此盈利幅度,只比債券孳息略勝一籌,有進取心即有賺大錢野心者所不屑為;然而,在這十年內經常買賣者,只要錯過十天「最大升幅」,盈利只及前者的四成四,錯過二十、三十四及四十個「最大升幅」日的投資者,依次錄得百分之五點○一、百分之二十八點六及百分之四十點七四的虧損。  
在成熟股市,「時間」(Time)顯然比「時機」(Timing)重要,這即是說,只要購進藍籌股指數─藍籌公司亦會「失手」,因此持有指數較穩健─持之以「恒」,雖然利潤不算太高,亦遠較經常買賣為佳。
眾所周知,一般股民都在股價高峰或近頂時受市場亢奮氣氛感染而入貨,而在市場見底或持續下挫投資者信心崩潰沮喪時作壯士斷臂之舉(砍掉損失「止蝕」是股市「格言」之一),結果當然「有蝕無賺」;另一方面,不少經驗老到的股民,通常不致高買低賣,但錯過出貨最佳時機(升幅最大的日子)絕不罕見,一如上例,十年中只要錯過十次這樣的機會,回報便遠遜「持有不變」!  

經常買賣的一項「隱性成本」即股民通常會掉以輕心的損失,是經紀佣金;經紀替客服務,收取一定「手續費」,是應得酬勞,完全合理,問題是買賣頻密佣金相應增加,不但令利潤大打折扣,無利可圖時老本還會被蠶食。同一報告的資料顯示,在迄二○○六年年底的二十年,持有華爾街標準普爾五百指數的平均回報年率百分之十一點八,投資在「英明神武的專家替你賺錢」的互惠基金,平均回報年率只有百分之四點三;按照常理,基金經理斷無跑輸指數之理,姑且估計他們的獲利與長期持有者相近,只是扣除經紀佣金(大市波幅愈劇基金經理擔心落後於大市因而作「神經性」買賣,佣金開支非同小可)和管理費,投資者所得無幾。  
購進股票指數基金,長期持有,也許被大多數股民應為不進取,然而,經驗告訴大家,這是比較穩健的投資之道。三月十日「尋找最佳回報」網站(seekingalpha.com)的評論,文題便是〈第一步購進指數基金,第二步持有不放。  

三月十日,《巴隆氏周刊》在一篇談論退休者如何投資最有利的特稿,指出投資者最常犯的三項錯誤,是不能精明地分散投資、試圖捕捉出入市時機和於不知不覺間支付巨額管理及手續費。

畢非德致股東書指出在投資市場中,「大家都想有高於平均回報的成績」,因此各出奇謀,頻頻買賣,而協助這些「活躍投資者」完成心願的中間人(經紀),莫不鼓勵他們這樣,因為從中他們收取可觀佣金;可是,作為一個階級,這類經常買賣的活躍投資者,其成績低於平均數,理由很簡單,交易費、管理費和顧問費把他們拖垮。  

無獨有偶,三月九日《紐約時報》的「投資策略」欄介紹與芝大范瑪(E. F. Fama)齊名的達茅斯大學投資學者法蘭治(K. R. French)的學術論文〈活躍投資的代價〉(The Cost of Active Investing),指出為了跑贏大市,美股投資者每年付出的代價高達一千億美元以上(二○○六年的具體數字為九百九十二億美元,以過去二十年的平均數,○七年的代價逾千億即近萬億港元),這筆巨款令華爾街大小經紀公司盈利年年大幅增長(它們出現虧損皆因本身投資出事引致)。買賣頻仍的代價甚高,彰顯了長期持有「指數基金」才是穩健賺錢之正道。  
股市交易本是一場「零和遊戲」(zero-sum game),即甲盈乙虧,任何一項交易都是盈虧相抵,可是,加上了交易過程牽涉的種種費用,股票投資便成為「負數遊戲」(negative-sum game),買賣雙方盈虧總和不均衡,「差額」流進華爾街經紀公司的戶口!  

愈來愈多股民了解「協助他們發達」的中間人牟取驚人利潤而投資收益則差強人意。  

無論是市場智慧或學者的研究,均指出長期持有回報較佳。這是投資者特別是活躍投資者必須三思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