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Tuesday, March 11, 2008

宋鸿兵预言:次债高峰或在四五月发生

因为以前对美国次级债做过研究和预测,此次宋鸿兵就更留心次债危机对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

争吵的店员
2月3日左右,宋鸿兵去了位于华盛顿白宫附近的一家名为Macy's服装连锁店,这是美国最大的一家服装专卖店之一,档次较高。宋鸿兵 选好了一件衣服,突然听见争吵声,原来跟随他的店员与另外一个店员争吵起来。
宋鸿兵很震惊,他知道,在美国,当着客户面,一般店员是不会争吵的。
但此时,只见两个店员相互指着鼻子,第二个店员厉声喝斥第一个店员:“以后不要到我的专卖区来。”
原来,在美国,专卖店的店员也是靠卖衣服提成的,要在以前经济景气时,店员之间根本不会发生争抢客户的情况,但现在,由于次级债影响,美国零售行业开始不景气,专卖店也开始发生几个店员争一个客户的情况。

之前,宋鸿兵已经从朋友处间接了解一些美国消费下滑的事实。
2007年12月24日也是美国的平安夜,每年这个时候,美国各大商场全是人山人海,那天宋鸿兵的朋友偶然去逛了一下商场,却发现多数商场都是冷冷清清的。

次级债危机如何会影响到老百姓的日常消费?
就此,宋鸿兵做过分析,美国人喜欢借债,尤其在房地产上,不管是居住还是投资,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是通过抵押贷款来购买的。
从1999年到2007年,美国的房地产都在增值,如果一个家庭在1999年买了一栋房子,当时价格是30万美元,到2001年房子价格会涨到60万。而美国的银行会通过各种创新,给自己客户各种方式去套现,让美国人放大消费。
“对于30万增值部分,给客户30万的抵押属于极端情况,实际上,银行会对房地产增值打一定的折扣,一般大约是7折,30万元增值,客户一般拿到20万左右。”宋鸿兵补充。

美国人拿到这20万美元会干什么?
宋鸿兵观察到,大多数美国人一般比较喜欢花钱,而不太喜欢投资,一旦有现金,就会花掉,这样,美国家庭整个负债率进一步增高。而危机也在增加,这与美国房贷利率重设有很大关系。

利率重设引发危机
美国房地产贷款绝大多数到了两年就要进行利率重设,利率重设大部分是跟随银行利率走。
到了2008年,房贷利率开始重设,这时银行利率为4.75%,如果是优质客户,银行在基础利率上会加3个百分点,如果不是优质客户,房贷利率会到8-9%,有些客户会到10%、甚至12%左右。

对于多数美国家庭来说,虽然看起来住宅很大、开很好的车、每年去度假,但实际上,这些家庭并没有创造很好的财富,而是在透支消费,所以当房贷支出增大时,很多家庭就还不了款,不少人就把房屋钥匙邮寄回银行。
此时,银行体系的风险开始暴露。

2007年初,宋鸿兵还在美国房地产公司工作,能够跟第一手信息接触,他观察到一些数据开始透露出问题,2007年1月以来,美国房地产贷款的拖欠率同比增加了19%,2月16日公布的1月新屋开工数剧减了14.3%,在10万亿美元的美国房贷金额中,次级市场占13%。

2007年2月28日,第一次次级债危机爆发,当时全球股市暴跌,很多人将其归结为中国股市的爆跌,但宋鸿兵在自己博客上发表一个文章,指出“震中”正是美国的房地产贷款市场在发生的内爆!当时他还预测,2007年8月、10月、11月,同样会因为房贷利率重设,房贷市场危机会继续引爆。

除了房地产贷款,还有一些现象更让人不安。
2008年2月初,宋鸿兵收到美洲银行一封信,通知他信用卡利率从18.8%调整到28.8%。随后他在一周之内收到三封一样内容的信,这让他很生气,于是他随手抄起电话就给银行打过去,“我没有欠债记录,一般都是当月还息,也无其他欠债记录,你凭什么调整我利率,而且从18%调整到28%?”

银行查了宋鸿兵信用卡记录,发现的确无懈可击。银行的经理解释,美洲银行每年都会随机挑选一些人,把这些人的利率调整一下。
很多美国人碰到过这样的问题,美国加州一些银行甚至停止了对学生的贷款。宋鸿兵分析,目前美国人信用卡余额为9000多亿,随着次级债危机,违约率达到30%,银行出现较大的亏损,可能要用信用记录比较好的人的利息收入来弥补一些亏空,因为很多信用记录比较好的人也会经常忘记当月还钱。

“即使这样,由次级债引发的危机还没有结束,由于2008年3、4、5、6月将是美国历史上利率重设高峰,也可能发生最严重的一轮次级债危机。”宋鸿兵判断。

对于美国次级债对中国有什么借鉴,宋鸿兵说,国内房地产业存在较大的泡沫。虽然银行公布的房地产贷款占整个贷款比例为25%左右,实际上很多银行可能达到50%。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投资性购买也是大量存在,未来如果出现流动性紧缩,同样会导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裂。

至于美国次级债会持续多长时间?
“可能会持续到2011年。”宋鸿兵说,同样跟利率重设相关,因为2009年、2010年、2011年同样是高峰,只有到2011年后此问题才逐渐淡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