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we spend our days is, of course, how we spend our lives. 自强不息 勤以静心,俭以养德 天地不仁, 強者生存
Friday, November 30, 2018
从曾国藩12条慎独修身法,你读出了什么?
礼记·中庸》最早提出“慎独”一词,“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有君子之德的人,时刻都遵循道义,即使在没有其他人在的时候也会严于律己、慎重行事,检点自己的行为,在最隐蔽的时候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在最细微的地方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朱熹说过,“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
衡量一个人自我修身的成败,就看当别人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的时候,他在做什么。
近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关于慎独,总结有自己的12条修身之法。
1. 主静: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应事时专一不杂,心无旁物。事来心应,事去心止。
主静
主导人行为的是欲望,在当今物质的极大丰富和消费时代的感官刺激下,人很容易受欲望驱使产生非理性行为,并导致习惯性专注力下降、易受干扰,即使一天结束了还是不断地回想着白天工作的事情。慎独的前提即是心静。假如欲火炽燃,心粗气浮,慎独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小人与君子的区别就在于,独处时小人妄念丛生,而君子则会更加谨慎。心主静,方可遇事专一,心无旁骛。
2. 静坐:每日须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冥想
古人说,俭以养德,静以修身,静亦能生慧。在功夫熊猫中,在阿宝最意志消沉、困顿无助的时候,乌龟大师用拐杖轻点湖面,立刻水如明镜,一切变得清晰。去年,因为经常在外出差跑活动的缘故,饮食不规律,导致慢性胃炎,本来就略显消瘦的体质又瘦了10斤,于是立志以静养身。每天5:30起床站桩半小时,之后做个人的冥想练习,除了让白天的精神更饱满,心念专一以外,三个月后更意外地治好了我的胃炎。
3. 早起:黎明即起,绝不恋床。
早起
连清晨都掌控不了的人,何谈掌控自己的人生?每天5:30起床和每天7:30起床的人相比,一天就多了2个小时可掌控时间,一年下来就是730小时,十年之后呢?所谓成长无非是凡事比别人多做一点,比别人做久一点。在早起的那段日子,我做了两期新概念背诵训练营,不仅培养了良好的作息和英语学习习惯,也提升了个人意志。
4. 读书不二:书未看完,绝不翻看其他,每日须读十页。
5. 读史:每日至少读《二三十史》十页,即使有事亦不间断。
阅读
或许是所读内容的差异,文正所提读书之法似乎不太适用于当今碎片化学习的时代。但有始有终的读书态度却无疑是值得学习的。有时,我们过度强调量的积累,反而忽略了对问题本质的思考,对自我的反思。
关于读书,毛主席说,“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治学无方,则百无一成。”有人一年读100本书,每天强迫自己读20页,却得不到成比例的收获。如果读书方法不升级,仍会掉入“低水平勤奋”的坑,其缺乏的就是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6. 谨言:出言谨慎,时时以“祸从口出”为念。
慎言
人最难控制的是舌头。《好好说话》提供了在各种场景下的说话技巧,但难的是如何在特定情形下把控自己的情绪,防止说出伤人伤己的话。不妨每月或每周抽出独处的时间,做半个小时的沉默练习,不发出世俗的声音,专注冥想,培养对舌头的控制力。
7. 养气:气藏丹田,修身养性。
8. 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随时将自己当作养病之人。
均衡
错误的呼吸方式、不良体态、过度劳累、不节制欲望,身体免疫机制会以病痛的方式发出警告和提醒。人常常在失去健康的时候才感叹健康的可贵,对健康的投资是终生受益的事情。规律起居饮食,节欲少怒,每天抽出1小时的锻炼时间,能持续地帮助改善身心健康,并产生复利效应,间接提高工作效率和缓解人际压力、提升幸福感。
9. 日知其所亡:每日记下茶余偶谈一篇,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0. 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不可一味耽搁,否则最容易溺心丧志。
持续反思
每天都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每天读书,都要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保持辩证独立的思考;同时,将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每月复习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耽搁、不荒废,在反复练习、反思中实现持续精进。不得不佩服曾国藩的为学之道,深度符合现在很多所谓知识管理的精髓理念。
11. 作字:早饭后习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皆作为功课看待,绝不留待次日。
12. 夜不出门:临功疲神,切戒切戒!
每天都是新的开始
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摒弃不良习气,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升个人技能,把握每个实践的契机,做到学以致用。当日事,当日毕。
衡量一个人自我修身的成败,就看当别人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的时候,他在做什么。
近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关于慎独,总结有自己的12条修身之法。
1. 主静: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应事时专一不杂,心无旁物。事来心应,事去心止。
主静
主导人行为的是欲望,在当今物质的极大丰富和消费时代的感官刺激下,人很容易受欲望驱使产生非理性行为,并导致习惯性专注力下降、易受干扰,即使一天结束了还是不断地回想着白天工作的事情。慎独的前提即是心静。假如欲火炽燃,心粗气浮,慎独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小人与君子的区别就在于,独处时小人妄念丛生,而君子则会更加谨慎。心主静,方可遇事专一,心无旁骛。
2. 静坐:每日须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冥想
古人说,俭以养德,静以修身,静亦能生慧。在功夫熊猫中,在阿宝最意志消沉、困顿无助的时候,乌龟大师用拐杖轻点湖面,立刻水如明镜,一切变得清晰。去年,因为经常在外出差跑活动的缘故,饮食不规律,导致慢性胃炎,本来就略显消瘦的体质又瘦了10斤,于是立志以静养身。每天5:30起床站桩半小时,之后做个人的冥想练习,除了让白天的精神更饱满,心念专一以外,三个月后更意外地治好了我的胃炎。
3. 早起:黎明即起,绝不恋床。
早起
连清晨都掌控不了的人,何谈掌控自己的人生?每天5:30起床和每天7:30起床的人相比,一天就多了2个小时可掌控时间,一年下来就是730小时,十年之后呢?所谓成长无非是凡事比别人多做一点,比别人做久一点。在早起的那段日子,我做了两期新概念背诵训练营,不仅培养了良好的作息和英语学习习惯,也提升了个人意志。
4. 读书不二:书未看完,绝不翻看其他,每日须读十页。
5. 读史:每日至少读《二三十史》十页,即使有事亦不间断。
阅读
或许是所读内容的差异,文正所提读书之法似乎不太适用于当今碎片化学习的时代。但有始有终的读书态度却无疑是值得学习的。有时,我们过度强调量的积累,反而忽略了对问题本质的思考,对自我的反思。
关于读书,毛主席说,“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治学无方,则百无一成。”有人一年读100本书,每天强迫自己读20页,却得不到成比例的收获。如果读书方法不升级,仍会掉入“低水平勤奋”的坑,其缺乏的就是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6. 谨言:出言谨慎,时时以“祸从口出”为念。
慎言
人最难控制的是舌头。《好好说话》提供了在各种场景下的说话技巧,但难的是如何在特定情形下把控自己的情绪,防止说出伤人伤己的话。不妨每月或每周抽出独处的时间,做半个小时的沉默练习,不发出世俗的声音,专注冥想,培养对舌头的控制力。
7. 养气:气藏丹田,修身养性。
8. 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随时将自己当作养病之人。
均衡
错误的呼吸方式、不良体态、过度劳累、不节制欲望,身体免疫机制会以病痛的方式发出警告和提醒。人常常在失去健康的时候才感叹健康的可贵,对健康的投资是终生受益的事情。规律起居饮食,节欲少怒,每天抽出1小时的锻炼时间,能持续地帮助改善身心健康,并产生复利效应,间接提高工作效率和缓解人际压力、提升幸福感。
9. 日知其所亡:每日记下茶余偶谈一篇,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0. 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不可一味耽搁,否则最容易溺心丧志。
持续反思
每天都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每天读书,都要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保持辩证独立的思考;同时,将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每月复习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耽搁、不荒废,在反复练习、反思中实现持续精进。不得不佩服曾国藩的为学之道,深度符合现在很多所谓知识管理的精髓理念。
11. 作字:早饭后习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皆作为功课看待,绝不留待次日。
12. 夜不出门:临功疲神,切戒切戒!
每天都是新的开始
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摒弃不良习气,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升个人技能,把握每个实践的契机,做到学以致用。当日事,当日毕。
Thursday, November 29, 2018
Tuesday, November 27, 2018
甩手功
還有十二個「宜」字,做「甩手功」的人,定必須牢牢謹記,不可忘記,由於我們一面做,一面要觀想,假定忘記一樣,便美中不足了。
十六「宜」字訣如下:上宜「虛」,「虛」字乃空虛之意,可想上體完金空虛。
上宜「虛」,「虛」字乃空虛之意,可想上體完金空虛。
下宜「實」,「實」字乃厚重之意,可想上輕下重。
頭宜「懸」,「懸」者掛也,想似有繩懸起頂上之髮。
口宜「隨」,「隨」者隨合將嘴巴微微合起。
胸宜「絮」,「絮」,是棉花,想胸部如棉花一樣輕鬆無力。
背宜「拔」,「拔」者,像有東西在上而用力將你的背脊拔了起來。
腰宜「軸」,「軸」,是車輪的軸心,想像你的腰脊骨左旋右轉。
臂宜「搖」,手臂似扒船的輕輕在搖。
肘宜「沉」,肘即手踝,在甩手之際,用意沉下往後甩出。
腕宜「重」,在甩手時,腕部應該用力之後翻並且將掌突筋露,使胸部挺張。
手宜「划」,划者划船也,手向後作划船狀,也是使內臟不斷牽動。
腹宜「實」,如果肚子像鐵石之實,則自有上輕下重之感。
跨宜「鬆」,雙足稍為閘馬,跨部自然輕鬆。
肛宜「提」,像忍大便一樣,將肛門上提。
跟宜「石」,將臀部稍為下沉,腰伸宜,自然腳跟穩如磐石。
趾宜「抓」,用意念想看一雙足掌似有勾地面,不由自主便達到「上虛下實」了。
十六「宜」字訣如下:上宜「虛」,「虛」字乃空虛之意,可想上體完金空虛。
上宜「虛」,「虛」字乃空虛之意,可想上體完金空虛。
下宜「實」,「實」字乃厚重之意,可想上輕下重。
頭宜「懸」,「懸」者掛也,想似有繩懸起頂上之髮。
口宜「隨」,「隨」者隨合將嘴巴微微合起。
胸宜「絮」,「絮」,是棉花,想胸部如棉花一樣輕鬆無力。
背宜「拔」,「拔」者,像有東西在上而用力將你的背脊拔了起來。
腰宜「軸」,「軸」,是車輪的軸心,想像你的腰脊骨左旋右轉。
臂宜「搖」,手臂似扒船的輕輕在搖。
肘宜「沉」,肘即手踝,在甩手之際,用意沉下往後甩出。
腕宜「重」,在甩手時,腕部應該用力之後翻並且將掌突筋露,使胸部挺張。
手宜「划」,划者划船也,手向後作划船狀,也是使內臟不斷牽動。
腹宜「實」,如果肚子像鐵石之實,則自有上輕下重之感。
跨宜「鬆」,雙足稍為閘馬,跨部自然輕鬆。
肛宜「提」,像忍大便一樣,將肛門上提。
跟宜「石」,將臀部稍為下沉,腰伸宜,自然腳跟穩如磐石。
趾宜「抓」,用意念想看一雙足掌似有勾地面,不由自主便達到「上虛下實」了。
《三郎醫話》之外 (一) - 關於甩手功。
《三郎醫話》之外 (一) - 關於甩手功。
我練此功已許久,但中間有一段長時間停練。大約十多廿年前,我也曾將早期的有關資料翻印送給病人。近久來我幾乎每天練完拉筋氣功後便做甩手功兩百次,再加六十次「風擺荷葉」功,即兩手直伸出,手心向上,然後平平用力向左右分開一切(用力橫切時收腹閉氣),直彈拉左右胸部的筋肌,這對暢通雙手三陰三陽經(其中有心經、心包經)非常有幫助。
可以先做一百次甩手功後緊接著再做三十次風擺荷葉功,連續如此做兩次。
不論是做甩手功還是做風擺荷葉功,有一點是視頻沒有提到的:做功的時候最好雙腳五爪緊抓地(有利暢通腳三陰三陽經),保持「提肛」,用腹部呼吸。這樣有助練腎氣,功效更大。尤其對腎虛尿頻、中氣不足等有顯效。
五腳爪緊抓地,保持提肛,早期的甩手功就有介紹,這裏提到的功效大也是我的一點體會。
天道酬勤,願與大家共同努力,爭取健康,樂享人生。
----- 三郎2016-3-25
養生平甩功 輕鬆練氣功以柔克剛
養生平甩功 輕鬆練氣功以柔克剛
文 / 滕淑芬 2017-09-19
若要選一種最平易近人,適合男女老少的健身運動,平甩功絕對可名列其一。這個傳承自中國老祖宗的養生術,是梅門創辦人李鳳山為現代人設計的簡易養生運動。
平甩功動作簡單,雙腿與肩同寬,平行站立,心情放鬆,呼吸自然緩和,兩手平舉到胸前,保持平行,掌心向下。接著兩手像鐘擺一樣前後自然甩動,保持輕鬆規律,不須用力,也不要忽快忽慢,大約數分鐘後就能感覺身體發熱,氣血暢通。
無法站立或膝關節退化的人,也可以坐著甩,一樣可以感受到通氣效果。
「老祖宗稱的養生術,就是現代人說的氣功,透過經絡走向讓氣在身體循環,而平甩就是基礎氣功的第一式,」跟著李鳳山習功28年的饒懷英教練說,全套甩功有12式,都是利用身體共振原理,在「氣」上下功夫。
平甩就是最容易入門的第一式,平平甩、輕鬆甩、自然甩,一次甩10分鐘,每天甩20~30分鐘。因個人體質差異,有人甩三、五天就有感覺,有人甩一星期,有人要好幾個月才有感覺。
但不用心急,平常心視之,運動只是為了健身。
睡前甩10分 減少失眠、作夢
饒懷英建議最好空腹練,或飯後休息30分鐘之後再練。睡前甩10分鐘,入眠後作夢次數會減少,對改善失眠很有幫助。有位73歲長者失眠嚴重,醫師只能開藥幫助入眠,他在板橋介壽公園跟著梅門志工練習,幾個月後,不用吃藥就可一覺到天亮。
估計這個簡單的養生運動,從台灣、港澳、東南亞到大陸,華人世界每天至少有上百萬人在練,因此也有人稱「這是地表最容易練的氣功」。
梅門創辦人李鳳山,身形修長,一頭白髮,很有武俠小說中習武之人的仙風道骨之勢,但其實他的年紀並不大,1950年生,今年67歲。
李鳳山的父親是軍人,他跟著父親學習武術,並且慢慢自修而成。
1987年,陳履安擔任國科會主委時,邀請李鳳山和包括前台大校長李嗣涔在內的物理、生物學系領域的十位教授,研究氣功的科學本質、對大腦和健康的影響,李鳳山才漸漸累積知名度。
李鳳山1989年創立「梅門一氣流行養生學苑」,傳授氣功及中華武術。為何取名梅門?饒懷英說,由於師父經常受邀在電視節目講授平甩功,常被問及,「到底屬於那一派?」有一次李鳳山脫口而出,「沒門沒派」。他自己幽默解釋,「若是自家人就不用入門,若不是自家人,就門都沒有。」此後就以寓意「無(沒)門」的「梅」門為號。
平甩功在台灣風行十多年,但坊間類似的功法不只一種。
饒懷英說,另有一種甩手功,強效蹲馬步、腳內勁、提肛、用力,有人因此拉傷手臂、頭暈不適,這種甩手功不適合孕婦、小孩、老人家,以及有三高的慢性病者。梅門的平甩功屬於細水長流型,較無禁忌。
梅門的平甩功,也有進階與親民版兩種。饒懷英說,2003年之前的平甩功,手甩到第五下時,兩腿膝蓋要微蹲一下,兩手往下輕鬆彈兩下,使氣沉潛,但後來發現微蹲不適合膝關節退化者,才改良為省略微蹲動作的親民版,站立自然輕鬆甩即可。而肢體不便者和不良於行的老人家,都可以坐著甩。
蕭萬長、陳履安都曾見證
2003年SARS病毒橫行,梅門開始普傳平甩功,希望藉由此一單純功法,促進氣血循環,強化個人免疫力,讓人人都能甩出健康。
梅門印製《平甩的奇蹟》小冊廣泛發送,介紹平甩功的原理、練習方法,李鳳山也著書立說、錄製影片,大力宣傳。
梅門志工更遍及全台大小公園、偏鄉、公務機關和民間企業,包括前監察院長陳履安、前台大校長李嗣涔、前副總統蕭萬長等人,都親自見證平甩功。
身心科醫師葉怡寧,看診工作忙碌,無法天天運動,常靠吃來紓解壓力,在家人介紹下,到梅門道場學習平甩功。一開始她覺得平甩功動作這麼簡單,好像不如想像中的氣功那麼厲害、特別,但勤練後發現,要做到「左右平衡、動作平均、速度一致」也需下苦功。
她在梅門錄製的影片中說,在物質不虞匱乏的21世紀,患有憂鬱、焦慮身心症的人反而愈來愈多,平甩功簡單易學,有助集中意念,也能讓身心症患者放鬆情緒,值得推薦。
身為李鳳山第一代弟子的饒懷英,大學畢業後,因為想習武修行,因緣際會跟著李鳳山習功至今。她說,梅門的平甩功是公益普傳,總統府以下的各政府部門,梅門都去推廣過,最近有位剛出獄的廣告界名人就告知,在獄中的600天,所方每天都會放平甩功影片,讓大家練習20分鐘,鍛鍊身體也修身養性。
平甩功是氣功入門,有人當做運動健身,也有人當成修行,甚至被賦予讓不少疑難雜症「不藥而癒」的奇蹟,梅門網站上也有不少癌友的分享故事。
但就如《平甩的奇蹟》書中所說,不要小看它,也不要迷信它,耐著性子好好練,才能受用。再好的功法、再簡單的運動,都必須透過身體力行,才能達到身心健康自在的境界。
Monday, November 26, 2018
曾国藩和巴菲特有什么共同点?
一直以来,我觉得自己是挺笨的孩子。
上学的时候,老师讲的东西要花很大功夫才能弄明白,一篇课文别人背个两三遍就熟了,我要比别人再多背两三遍才能背下来。放学后,其他人做完功课出去玩了,我还在做题;每次考试,我也总是最晚交卷的那一个人。就算这样,成绩也没比人家好。
我也很早就发现,自己是人群中最资质平平的一个,从来没想过自己很特别,也从来不会期待有特别的人和事等着自己。
翻开史书,能留下姓名的大多是聪明绝顶、才华横溢之人,让后人顶礼膜拜。的确,有才华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而我这样的普通人很难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我一直这么认为。
直到有一天,我知道有一个普通人,通过刻苦努力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被后世顶礼膜拜。他就是曾国藩。
我们从中学课本就听过这个名字,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他只是一个牛逼的历史人物,而已。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曾国藩天资非常一般,和他同时代的名人如左宗棠、李鸿章等都以聪颖绝伦著称,相比之下,曾国藩的才智显得非常平庸,甚至被人嘲笑有点笨头笨脑。
连他自己也承认,从小读书做事反应都比别人慢一拍,放到现在考“常春藤”肯定没戏。
就是这样一个智商平平、家境也很平常的人成为时代的中流砥柱,连那些聪明人都不得不佩服他的成就。曾国藩的一生绝对可以算是普通人逆袭最经典的案例了。这也证明他身上确实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从曾国藩文集、家书等资料中我看到他坦然面对自己的平庸,遇到困难死磕到底,从不投机取巧。他的人生哲学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对曾国藩了解越深,越觉得他身上的某些特质与另一个西方人非常相似:巴菲特。
作为世界著名的股神,巴菲特的名字我很早就听过,他的名言“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当大潮退去的时候,才能知道谁在裸泳”,经常被大家挂在嘴上。
另一个被大家经常提到的是,巴菲特生活异常简朴、低调。他平时吃的并非是山珍海味,而是很普通的汉堡可乐,当其他亿万富豪都在购买飞机和游艇,他住在50年前买的老房子,开着一辆很普通的车上班,似乎与他世界首富的头衔极不相称。
我突然很好奇,世界上那么多投资家,为什么巴菲特显得如此与众不同?金融领域高智商人才云集,他肯定不是最聪明的一个,而且他的投资理念和方法也很简单,但他却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投资业绩,或许短时间有人能超越他,但是放到更长的时间段来看,几乎无人能和他媲美。
为了深入了解巴菲特其人,我找到了美国人罗伯特·哈格斯特朗写的《巴菲特之道》。这是第一本引入大陆的巴菲特相关著作,当年启蒙了国内许多价值投资者。
书中概括了巴菲特的生平,也介绍了他的价值投资理念和技巧。通过系统地阅读我发现,巴菲特和曾国藩之间确实有很多相似点。
《巴菲特之道》提到伯克希尔的成功,有这么几段话非常耐人寻味:
……每一个子公司都有各自富有才华的管理团队负责日常工作,不需要巴菲特操心。这背后的益处在于可以让巴菲特集中100%的精力,专注于资本配置的工作,这正是他天才所在之处。
巴菲特发展了一种世界观,它的核心着重于建立与优秀的人与企业的长期关系,避免不必要的频繁换手。
的确,巴菲特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识人用人的能力,只和他尊敬、信任和欣赏的人一起共事。比起他的选股策略,这才是巴菲特身上最难以复制的一点。
在并购企业之后,巴菲特通过考查选择留任企业原来的经营者继续工作,此外从不干涉下属公司的决策管理。事实证明,他放手让肯・蔡斯、汤姆・墨菲、B夫人、本杰明・罗斯纳等人经营公司,最终不仅实现了商业上的成功,而且彼此都感到合作愉快。
巴菲特清楚的意识到:“什么也比不上真正杰出人物的作用。”他一生都在不停寻找满足正直、聪明和活力三方面要求的杰出人物——尤其“正直”更是一切条件的前提。
无独有偶,巴菲特的选人眼光和湘军缔造者曾国藩不谋而合。
曾国藩草创湘军之际,只挑选那些身强体健又敦厚老实的农民子弟,而看上去游手好闲、滑头滑脑的,一概不予录取。曾国藩认为,这些人看上去有小聪明,打仗时能占点小便宜,其实最难控制,一吃败仗立马溃不成军。
《孙子兵法》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曾国藩一开始就选择和正直的聪明人打交道,最大程度地节省下宝贵的精力,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巴菲特也是如此,他将商业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降至最低,保证复利强劲增长不受到任何干扰。
我又想到另一位投资大师:乔治・索罗斯。
上世纪70年代,索罗斯结识了罗杰斯,两人一见如故,随后创办了著名的量子基金。80年代初索罗斯和罗杰斯因理念不同分道扬镳,此后罗杰斯对其一直颇有微词。之后索罗斯一手提拔的助手德鲁肯米勒也在合作10年后选择分手。
反观巴菲特与芒格,自1960年代开始相识之后保持了长达50多年的友谊,至今两人仍是亲密的朋友和商业拍档。
巴菲特将为人处世之道与投资体系完美地合为一体,这是他有别于其他著名投资家的一个方面。
不可否认的是巴菲特很聪明,但他的成功并不是靠高智商。《巴菲特传》作者说,巴菲特的天分体现在耐心、自律和理性。大部分人都有羊群心理,即便是聪明人在特定的环境下也会失去理智,历史上的金融泡沫就是明证。
而巴菲特似乎完全不受这些客观因素影响,他有一套内部评分卡,根据自己内心的标准和原则打分,不考虑别人给他打多少分,只按照自己的理念做事。所以,逐年增加的巨额财富并不会影响他的生活方式,改变他对生活的态度。
和巴菲特一样,曾国藩也具备勤俭自律的品质,从青年时期起他通过写日记监督自己的言行,注重修身,生活节制;即使后来官居一品,穿着依然很简朴,饮食起居上保持着寒素的作风,毫无疑问称得上是一个清官。然而要在晚清官场中生存,人情应酬的开支一点都不能少,当“清官”意味着什么事也做不成。
他心里清楚,要干实事就要包容这些陋习,所以表面上和其他官员一样该送的礼照送,也不排斥别人送他东西,但这些钱只是官场应酬打点用的,从没有拿给自己家里私用。一方面他遵从官场中的“潜规则”,另一方面“同流不合污”,在短暂的一生中做了很多实事。
巴菲特就像另一个活着的曾国藩,两个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领域用同一种方式证明:不受他人影响和外部世界的干扰,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能创造出多么惊人的成绩。
在此之前简七也推出过投资进阶的书单,我看到许多人留言觉得很有用,也有人质疑说:为什么都是些股票的书,难道炒股是实现财务自由唯一的出路?
其实我觉得,如果用平和的心态阅读经典,开阔自己的思路,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事物。
历史上的曾国藩也是一个无书不读的人,他平生涉猎极广,善于从一切学问中汲取知识(巧的是巴菲特也喜爱大量阅读),假如曾国藩活到今天,我想他也绝不会因为自己不炒股就排斥投资书籍吧!
广泛的阅读可以让你领略世间的精彩纷呈,学会辨别善恶美丑,避免被花言巧语所蒙蔽。正是借助这些经典书籍,我们普通人才能渐渐领悟出一些道理:人类的美好品质都是共通的。
上学的时候,老师讲的东西要花很大功夫才能弄明白,一篇课文别人背个两三遍就熟了,我要比别人再多背两三遍才能背下来。放学后,其他人做完功课出去玩了,我还在做题;每次考试,我也总是最晚交卷的那一个人。就算这样,成绩也没比人家好。
我也很早就发现,自己是人群中最资质平平的一个,从来没想过自己很特别,也从来不会期待有特别的人和事等着自己。
翻开史书,能留下姓名的大多是聪明绝顶、才华横溢之人,让后人顶礼膜拜。的确,有才华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而我这样的普通人很难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我一直这么认为。
直到有一天,我知道有一个普通人,通过刻苦努力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被后世顶礼膜拜。他就是曾国藩。
我们从中学课本就听过这个名字,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他只是一个牛逼的历史人物,而已。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曾国藩天资非常一般,和他同时代的名人如左宗棠、李鸿章等都以聪颖绝伦著称,相比之下,曾国藩的才智显得非常平庸,甚至被人嘲笑有点笨头笨脑。
连他自己也承认,从小读书做事反应都比别人慢一拍,放到现在考“常春藤”肯定没戏。
就是这样一个智商平平、家境也很平常的人成为时代的中流砥柱,连那些聪明人都不得不佩服他的成就。曾国藩的一生绝对可以算是普通人逆袭最经典的案例了。这也证明他身上确实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从曾国藩文集、家书等资料中我看到他坦然面对自己的平庸,遇到困难死磕到底,从不投机取巧。他的人生哲学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对曾国藩了解越深,越觉得他身上的某些特质与另一个西方人非常相似:巴菲特。
作为世界著名的股神,巴菲特的名字我很早就听过,他的名言“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当大潮退去的时候,才能知道谁在裸泳”,经常被大家挂在嘴上。
另一个被大家经常提到的是,巴菲特生活异常简朴、低调。他平时吃的并非是山珍海味,而是很普通的汉堡可乐,当其他亿万富豪都在购买飞机和游艇,他住在50年前买的老房子,开着一辆很普通的车上班,似乎与他世界首富的头衔极不相称。
我突然很好奇,世界上那么多投资家,为什么巴菲特显得如此与众不同?金融领域高智商人才云集,他肯定不是最聪明的一个,而且他的投资理念和方法也很简单,但他却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投资业绩,或许短时间有人能超越他,但是放到更长的时间段来看,几乎无人能和他媲美。
为了深入了解巴菲特其人,我找到了美国人罗伯特·哈格斯特朗写的《巴菲特之道》。这是第一本引入大陆的巴菲特相关著作,当年启蒙了国内许多价值投资者。
书中概括了巴菲特的生平,也介绍了他的价值投资理念和技巧。通过系统地阅读我发现,巴菲特和曾国藩之间确实有很多相似点。
《巴菲特之道》提到伯克希尔的成功,有这么几段话非常耐人寻味:
……每一个子公司都有各自富有才华的管理团队负责日常工作,不需要巴菲特操心。这背后的益处在于可以让巴菲特集中100%的精力,专注于资本配置的工作,这正是他天才所在之处。
巴菲特发展了一种世界观,它的核心着重于建立与优秀的人与企业的长期关系,避免不必要的频繁换手。
的确,巴菲特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识人用人的能力,只和他尊敬、信任和欣赏的人一起共事。比起他的选股策略,这才是巴菲特身上最难以复制的一点。
在并购企业之后,巴菲特通过考查选择留任企业原来的经营者继续工作,此外从不干涉下属公司的决策管理。事实证明,他放手让肯・蔡斯、汤姆・墨菲、B夫人、本杰明・罗斯纳等人经营公司,最终不仅实现了商业上的成功,而且彼此都感到合作愉快。
巴菲特清楚的意识到:“什么也比不上真正杰出人物的作用。”他一生都在不停寻找满足正直、聪明和活力三方面要求的杰出人物——尤其“正直”更是一切条件的前提。
无独有偶,巴菲特的选人眼光和湘军缔造者曾国藩不谋而合。
曾国藩草创湘军之际,只挑选那些身强体健又敦厚老实的农民子弟,而看上去游手好闲、滑头滑脑的,一概不予录取。曾国藩认为,这些人看上去有小聪明,打仗时能占点小便宜,其实最难控制,一吃败仗立马溃不成军。
《孙子兵法》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曾国藩一开始就选择和正直的聪明人打交道,最大程度地节省下宝贵的精力,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巴菲特也是如此,他将商业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降至最低,保证复利强劲增长不受到任何干扰。
我又想到另一位投资大师:乔治・索罗斯。
上世纪70年代,索罗斯结识了罗杰斯,两人一见如故,随后创办了著名的量子基金。80年代初索罗斯和罗杰斯因理念不同分道扬镳,此后罗杰斯对其一直颇有微词。之后索罗斯一手提拔的助手德鲁肯米勒也在合作10年后选择分手。
反观巴菲特与芒格,自1960年代开始相识之后保持了长达50多年的友谊,至今两人仍是亲密的朋友和商业拍档。
巴菲特将为人处世之道与投资体系完美地合为一体,这是他有别于其他著名投资家的一个方面。
不可否认的是巴菲特很聪明,但他的成功并不是靠高智商。《巴菲特传》作者说,巴菲特的天分体现在耐心、自律和理性。大部分人都有羊群心理,即便是聪明人在特定的环境下也会失去理智,历史上的金融泡沫就是明证。
而巴菲特似乎完全不受这些客观因素影响,他有一套内部评分卡,根据自己内心的标准和原则打分,不考虑别人给他打多少分,只按照自己的理念做事。所以,逐年增加的巨额财富并不会影响他的生活方式,改变他对生活的态度。
和巴菲特一样,曾国藩也具备勤俭自律的品质,从青年时期起他通过写日记监督自己的言行,注重修身,生活节制;即使后来官居一品,穿着依然很简朴,饮食起居上保持着寒素的作风,毫无疑问称得上是一个清官。然而要在晚清官场中生存,人情应酬的开支一点都不能少,当“清官”意味着什么事也做不成。
他心里清楚,要干实事就要包容这些陋习,所以表面上和其他官员一样该送的礼照送,也不排斥别人送他东西,但这些钱只是官场应酬打点用的,从没有拿给自己家里私用。一方面他遵从官场中的“潜规则”,另一方面“同流不合污”,在短暂的一生中做了很多实事。
巴菲特就像另一个活着的曾国藩,两个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领域用同一种方式证明:不受他人影响和外部世界的干扰,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能创造出多么惊人的成绩。
在此之前简七也推出过投资进阶的书单,我看到许多人留言觉得很有用,也有人质疑说:为什么都是些股票的书,难道炒股是实现财务自由唯一的出路?
其实我觉得,如果用平和的心态阅读经典,开阔自己的思路,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事物。
历史上的曾国藩也是一个无书不读的人,他平生涉猎极广,善于从一切学问中汲取知识(巧的是巴菲特也喜爱大量阅读),假如曾国藩活到今天,我想他也绝不会因为自己不炒股就排斥投资书籍吧!
广泛的阅读可以让你领略世间的精彩纷呈,学会辨别善恶美丑,避免被花言巧语所蒙蔽。正是借助这些经典书籍,我们普通人才能渐渐领悟出一些道理:人类的美好品质都是共通的。
Saturday, November 24, 2018
Thursday, November 22, 2018
Wednesday, November 21, 2018
Tuesday, November 20, 2018
Friday, October 26, 2018
Monday, October 22, 2018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