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Thursday, August 27, 2009

投资中谨防“按图索骥”逻辑性错误

中国的成语故事中,有一个讲“按图索骥”与寻找千里马的故事。
相传在秦穆公时,伯乐很会相马,他具有寻找千里马的特殊本领,他将自己毕生的相马心得写在《相马经》中。

伯乐的儿子很想把父亲相马的本领学到手,继承下来。伯乐的《相马经》写成后,他的儿子一看非常高兴,觉得有了这本书,就能够找到千里马了。于是,他便第一个拿来阅读,并且背得滚瓜烂熟.他准备将来出去相马时,按照书上描绘的各种马的图形、姿态去对照和辩认。

他看书上说,千里马的额角高而且丰满,眼睛闪闪发光,四个蹄子又大又端正。于是,他把这些特征牢牢地记在心里,就出外寻找千里马去了。

有一天,伯乐的儿子正在寻找宝马,忽然发现路边有一只大癞蛤蟆,额角的两边高高突起,双目凹下,鼓着腮帮。他便高兴地自语道:“额角高而丰满,蹄子大而端正。这不是书上说的吗?”

“啊!我找到了千里马了!我找到千里马了!”他激动地大声喊了起来。他按图索骥,将这只大癞蛤蟆带回家。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且莫发笑,因为作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有时我们自己也会有“按图索骥”的思维与举动,我们身在局中时,不见得就能比伯乐的儿子聪明多少。

这个故事的寓意就不用说了,我们在高中时就学过辩证法和认识论,我们都知道认识论上有5对哲学范畴:1)现象与本质;2)原因与结果;3)必然性与偶然性;4)可能性与现实性;5)形式与内容。我们现在的确都是成年人了,但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些哲学范畴了呢?我们是否真的懂形式逻辑?

就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而言,如果以真实的思维活动和行动来衡量这5对哲学范畴,恐怕很多人都不及格。

伯乐的儿子熟读了《相马经》,他看到了“额头高而丰满”、“蹄子大而正”的东西,他认为他找到了千里马,他看到了部分现象,但忘记了“马”这个本质;他略知千里马的形式,但不知道其内容;他混淆了原因和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这5对哲学范畴,他几乎全部都搞错了。

我在前面总结过,在竞争均衡假设的大逻辑下,很多股票或许会呈现“低PB、高PE”的特征,那是不是可以拿“低PB、高PE”作为一个选股条件去衡量投资价值呢?毫无疑问,答案是:当然不行!

在竞争均衡假设的大逻辑下,推测“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会持续上升” ,从而推测出“低PB、高PE”可能是一个见底的特征,这其中有一系列假设条件。而且,“低PB、高PE”只是一种现象,其背后的本质是周期股收益的波动性和价格的波动性,乃至整体经济体系的周期性;“低PB、高PE”只是一种阶段性的结果,并不是原因本身,其本质原因仍是公司真实的商业活动和市场规律。设想一下,如果后期公司业绩继续下滑乃至巨亏,那么“低PB、高PE”则可能向“高PB、负PE”演化。我们绝对不可能由“低PB、高PE”去预测未来,我们必须仔细分析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

在形式逻辑上,由A推导出B,则A是B的充分条件,但现实生活中,很多特征只是一种现象本身,绝非是原因,更非内在原因。我们绝对不能将必要条件(有的可能还不是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我们绝对不要倒果为因。

很多人热衷于技术分析,技术分析里面有一系列的“金叉”、“死叉”,那为什么根据这些技术信号来操作会经常失灵呢?原因很简单:是交易价格决定了这些技术信号,而不是这些技术信号决定了价格走势本身。这些技术信号只是价格走势的必要条件,但绝非充分条件。价格接连上涨,当然可能出现“底部MACD上穿”这类现象。

基本面派且慢得意,基本面投资者同样有类似问题。很多人偏爱PE估值,但PE跟“金叉”、“死叉”等技术信号一样,PE也只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是交易价格决定了PE,而不是PE决定了价格。当然,PE或许可以反映出部分本质:即公司内在价值可能是被低估,而“内在价值决定了价格”是一条规律,价格向价值回归。但是,这也只是“可能”而已,PE并不是内在价值的尺度,决定公司内在价值的是未来可获得的现金流数量多寡、时间、确定性,低PE未必就有价值,高PE未必就没有价值。相对估值法最大的死穴,就是丧失了投资的严谨性和客观性,所谓的“高”、“低”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而且简单的用价格状况进行对比来衡量投资价值,这是很荒谬的。是否有投资价值,取决于内在价值与交易价格的对比,而不是其交易价格与其他公司的价格对比。

喜欢跟庄的投资者也要小心。大资金在运作时,不可能完全滴水不漏,的确可能会在K线图、分时图、量价关系图上留下一些“痕迹”,但这终归只是现象,而且可能还是假象。我们要思考这些“痕迹”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内在原因:是什么因素促使大资金关注这只股票?从某种意义上说,价值投资者也“跟庄”,只不过他更像“等庄”而非“跟庄”,这个“庄”就是深谙客观规律的主流庄家,因为“英雄所见略同”,他们都看到了内在价值与交易价格的差距,看到了公司未来的前景,这才是真正的本质,而那些图形上的“痕迹”只不过是现象而已。

巴老这些投资大师都教导我们,要看长周期的历史数据,如看公司持续多年来的ROIC和ROE、毛利率、利润结构、收入增长,这不为别的,仍是一种逻辑的严谨性使然。公司某一年盈利,可能有多种原因,可能是偶然的;但公司多年来一直有很高的盈利能力,这就不是偶然的了,有“必然性”在里面,肯定公司有一些特殊的特质,或为产品独特及市场独占,或为低成本和精密的管理,或为公司创新能力强,这些“商业特质”才是本质,是它们推动了“公司多年来的持续高ROIC、高ROE”这个现象的发生。我们分析公司的未来,就不要停留在一些具体的数据上,而是要找出曾经推动公司持续高绩效的这些因素是否还在、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未来是否有竞争力量加入博弈。总之,即使拿“公司多年来持续的高ROIC、高ROE”这个特征,仍不足以保证我们投资成功,即使是“公司多年来持续的高ROIC、高ROE”,仍只是一种现象,并非本质,这条信息完全可能跟伯乐的儿子搜索到的““额头高而丰满”、“蹄子大而正”的信息一样,是一条“必要条件”性质的信息而非“充分条件”性质的信息。

就投资心态而言,我们更要自知,不要将“由于运气的成功”视为“由于个人能力的成功”,在06、07年火热的行情中,很多人一度盈利颇丰,不禁飘飘然起来了,将投资风险不当一回事,他们把“偶然的成功”当成了“必然的成功”。

巴老多次教导我们,要“独立思考”,要能清晰的思考问题,这绝非哆嗦。在实践中,我们是不是曾经错把现象当成本质、错把结果当成原因、错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错把可能性当成现实性、错把形式当成内容呢?当然有可能!

万流归宗,万源同根,大象无形,大道至简,辩证法和科学的认识论是人类的最高智慧,真的是太重要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