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之所以那些成功,主要原因是他精于价值的分析与遵循古老的商业法则“贱买贵卖”。
无可厚非的,巴菲特是一位数理天才,而格雷厄姆他的老师则是位更出色的数理天才。格雷厄姆与人合著的《证券分析》则是相当与西方基督世界圣经,开创用数学方式分析股票的先河。
巴菲特绝对是一位智者,他知道什么做得来什么做不来。这样有一个好处是,他的世界里,不确定性已经被他大大降低,而投资最大的风险来源于不确定性,这也是他所能成功的原因。
现在谈回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是用数字来显示一个企业的面貌,确切的是说,用“会计”。现在所谓的“基本面”分析都是格雷厄姆式的。比如资本回报率、流动比率、周转率等等。这些比率在财经的网站上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如果单靠比率的高低而购买是冲动的。首先中国上市公司所做的报表都是很“漂亮”的(证监会的责任),然后如果你不进行同行业、国内外的对比,你是找不出好马。最后,你理解这些这个数字,但你不一定理解数字背后所代表的含义。
格雷厄姆熟悉他那时候所谓的热门高科技——铁路,这比现在热门的生物科技、IT等行业好理解多了。事实上,格雷厄姆除了是一位投资者外,他还是许多公司的董事,这锻炼到他只要看报表就能成功的进行投资的地步(他不光是买卖股票,还重组企业等手段)。
如果你们还是坚持要自己操作,那就限定你只能购买你所熟悉或能感受的股票。这是巴菲特的能力圈的概念,也是林奇所宣导的业余投资者能做得更好。投资要决是:一定要买自己熟悉的股票,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是上市的,现在运转的良好,那你为什么不成为自己公司的股东呢?如果你公司的状况不好,但你的竞争对手却做得非常之好,那你购买对手的股票也是很合理的。
好的股票应该是从生活中寻找的,而不是从某些小道消息或者是“大师”口中听到。传播这些消息给你的人他们是需要你来拉他们一把,不然套久了是不舒服的。
巴菲特--道,更多的是一种“商道”。做生意做买卖,不熟不做是一个道理。很多买股票的偏偏是不熟的硬要买,赔钱的不是你就讲不过去了。
巴菲特学格雷厄姆最成功的是:“价值投资”。说普遍点就是:贱买贵卖。说通俗点就是:买便宜又好的。
核心是找被市场低估的股票。很多时候,股票的价格是人们心中对它所定的一个“心理价”。
格雷厄姆在乎的是当下的价值,现在该企业值多少钱,我以低多少钱买到,然后等到价值与价格相同时卖出。根据他的性格,如果他认为一个企业无法再创造更多的价值报答给股东如果清算更有价值的话,那就清算。格雷厄姆是十足的资本家,买卖股票的时候你也要把自己变为资本家,除非你想成为无产阶级…
巴菲特喜欢的是购买企业然后放手让别人去管,他曾经说过格雷厄姆只喜欢便宜货,这也是他与老师最大的区别。巴菲特成为首富的原因是他看重的是企业长远的发展。而格雷厄姆则看到当下,他或许更喜欢清算价值。
这是两种不同的哲学,一种是未来,一种是现在。这也就形成来两者不同的风险。投资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成长股”是需要冒很大的风险的,首先,该成长股的股票就已经是高估了,再者,企业未来能否如愿的继续发展更是一个问题。巴菲特另一个天才的地方是,他会“冰鉴”:懂得寻找“能人”管理着的企业与市场。
对于格雷厄姆的方法是“科学的”可学习与复制的。而巴菲特的得成功显得艺术性大于科学,因为他是巴菲特,他有他的成功,你是你,你也是有你的。格雷厄姆的方法+天赋就是巴菲特式的成功。
巴菲特成就是他发现未来的价值,然后用低成本买进、持有、卖出(他喜欢买进不怎么卖出)。而他所发现的这个未来的价值,主要是当前的资产被低估,而未来价格会认同价值.
这个“资产”的含义不单单是报表所显示的,还包括管理者的才能、企业的品牌价值、用户群体、壁垒(包括技术、市场准入程度)等有关市场竞争的因素。
巴菲特还是讲一个在牛市的策略,选“好”股票,买入,忘掉。
别忘了,象个资本家一样思考。
How we spend our days is, of course, how we spend our lives. 自强不息 勤以静心,俭以养德 天地不仁, 強者生存
Sunday, December 23, 2007
巴菲特 头脑开放--格雷厄姆的影响
话说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死后进入了天堂,上帝把他安排到一间四个人的房子里。爱因斯坦向第一个人问道:“你的智商是多少?”那人回答:“160。”爱因斯坦喜出望外地说:“太好了!我正担心在这里找不到人一起探讨相对论呢。”他又问第二个人,那人说自己的智商是120。爱因斯坦显然有些失望,他叹了一口气说:“也好,我们还是可以讨论一些数学问题的。”最后,他问第三个人,那人说他的智商还不到80。于是,爱因斯坦皱起了眉头,过了很久才继续说道:“看来我们只能聊聊股市了。
”这个故事对股民的调侃不无刻薄,可是它却说出了一个听起来颇似悖论的道理:股市里不以学历智愚评判一个人的能力,更不以个人的社会背景和社会角色来断定一个人的才气。只要有一个永远开放的头脑,踏踏实实地做自己本份内的事,那么通向成功的路也许并不遥远。
相对于艺术家天赋而言,理财的能力是否也是可以继承呢?巴菲特从不认为自己在投资方面的非凡成就出自天赋,但他一再强调那些伟大的投资家及其理论对自己产生过的重要影响,他认为,如果不是站在了这些巨人的肩上,他便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
投资作为近代经济发展的产物,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期间也产生了许多在市场上风光一时的投资家,此外,那些在书斋里研究经济的学院派学者们也提出过许多影响深远的理论,巴菲特正是从这些人的身上不断汲取养料,并灵活加以应用,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巴氏投资理论”。
格雷厄姆的影响在巴菲特工作的案头,多年来一直摆放着几个版本的本杰明·格雷厄姆与戴维·多德撰写的著作《有价证券分析》。巴菲特认为,自己的投资策略85%来自于格雷厄姆。
巴菲特一直是一个极度自信的人。他说:“我很早以前便知道我会很有钱的。”
由于受到做股票经纪人的父亲的影响,巴菲特很早便对股票的市场分析产生兴趣。他尝试了自己发明的种种市场指数,但结果都不能让他满意。1949年,巴菲特进入内布拉斯加大学学习,期间读了那本对他影响极为深远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后,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自己原先“发明”的那些方法,成为格雷厄姆投资学说的追随者。他后来选择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原因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在那里教书,他希望能亲自与这位投资界的大人物交流。
巴菲特一直相信,与聪明的人交往会使自己也变得聪明。在读了《聪明的投资者》之后,巴菲特便开始想办法接近格雷厄姆。他从《名人词典》中得知本杰明?格雷厄姆是GEICO公司的主席,这家公司通过邮票来销售汽车保险,而不通过经纪人。在一个星期六,巴菲特来到这家公司,他向看门人询问这里是否有人愿意和他谈谈。看门人将他带去见了戴维森,即这家公司后来的首席执行官。巴菲特不断向他提问,而戴维斯也做了认真的回答,五个小时后,巴菲特对这家公司和它的股票已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这才满意地离开那里。经过这次谈话后,巴菲特准备购买GEICO公司的一些股份,虽然许多人并不看好它。GEICO公司的命运一波三折,市值一度从700万美元升到了10亿美元,成为华尔街的新宠。可后来又由于公司管理不善而濒临破产的边缘。不过,自从第一次与其接触后,巴菲特便一直关注着GEICO,25年后,他买入了这家公司15%的股份,此时公司也进入了又一个稳步发展的阶段。
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巴菲特致信格雷厄姆,表达了自己想无偿为他工作的愿望,但遭到格雷厄姆的拒绝。于是,巴菲特回到家乡奥马哈,在父亲的股票经纪人公司工作,并积极推销GEICO公司的股票,不过业绩并不好。不过,巴菲特与格雷厄姆一直保持着联系,他非常乐于向这位导师吐露自己的想法,同样,格雷厄姆也非常喜欢这位年轻人,常常花很长时间与他交谈。
1954年,格雷厄姆建议巴菲特前去纽约为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巴菲特如约前往。巴菲特认为,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的两年让他一生受益匪浅。在那期间,他对上百家公司进行了调查,并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格雷厄姆的投资标准。巴菲特从这种大量的调查与分析工作中,发现了格雷厄姆投资标准卓越的优点与突出的缺陷,并发展出了自己的投资理论,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格雷厄姆的投资理论着重对企业进行数量分析,并建立了一套股票分析模型。依照格雷厄姆的理论,投资者应当在某个企业的价值被市场化低估的市场买入。比如说,你在一个健全的企业中仅以它自有资本三分之二的价格出售时买进,然后在市场价格达到它的资本账面价值时卖掉。
格雷厄姆的理论使他本人及其投资者大获全胜,从市场中获得了极为丰厚的利润,但它并不能使巴菲特感到满意,他认为这种投资方法缺少灵活性,而且他也怀疑用这种标准衡量所有企业是否真的恰当。
巴菲特认为,有些企业的价值竟然被市场低估,但由于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佳,那么投资者的业绩也不会好,所以,你必须瞪大眼睛,从被市场低估的行业中,选出那种能够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高成长性公司的股票。
此外,巴菲特认为格雷厄姆的投资理论没有对商业特权进行明确的区分,就连他本人十分强调的“健康的企业”实际上也是一种局限。
格雷厄姆绝不会在企业出现丑闻时购买股票,可这却是巴菲特十分重视的购买时机。格雷厄姆的巨大成就在于他将证券分析从以前的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一般是通过研究一个公司的产品及运作方式来展望股票的前景,而定量分析则注重对已有的数据进行数量分析。
格雷厄姆并不想采用那些他的读者根本无法亲眼看到的所谓“内幕信息”。
虽然那时候还没有人能够预言巴菲特日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但他的确具备了一个开创事业的投资家所必备的所有条件:
全面而系统的理论学习、
细致认真的实践准备、
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
对证券投资的执着追求。
也许有人感到不解,巴菲特为什么不选择在纽约开始自己的事业,而是回到家乡小镇奥马哈呢?最重要的是这里很少有谣言传播的空间。
在巴菲特日后的发展上,格雷厄姆的影响随处可见。格雷厄姆极力主张投资者不要将注意力仅仅放在行情上,而要放在股票所代表的企业上,通过对企业的盈利状况、资产状况及未来前景的分析来评估企业的内在价值。
他认为市场绝非一个能够精确衡量企业价值的天平,相反,它更像是一个由无数人参与游戏的“投票机”,每个人的决定都掺杂着理性与感性的成份,而与企业真正的价值相去甚远;而投资的真正涵义就在于,当市场的价格远远低于企业的内在价值时进行投资,然后等待价格回升。
概括而言,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是坚持理性投资;
二是确保本金安全;
三是以可量化的内在价值为选股依据。
巴菲特注重对企业进行详尽的分析,他认为,如果一个投资者不去关心公司的经营现状的话,那一定是非常愚蠢的事,他曾经尖刻地嘲讽那些热衷于谈论股票走势的经纪人,说他们就像是将天文望远镜搁置在一旁,而去讨论占星学的天文工作者,这种作法是极为荒唐可笑、懒惰而愚昧的。
事实上,这种注重对企业进行分析的策略,恰恰正是格雷厄姆投资理论的精华所在。巴菲特曾说:“格雷厄姆所倡导的并非卓越投资,他也不是一时的风云人物。他所倡导的是合理投资,我认为,只要不是过于急于求成,合理投资将会使你非常富有,而且更妙的是它不会使你变得更穷。”
就像所有那些出色的学生一样,巴菲特虽然从前辈那里汲取了不少经验,但他又绝不拘泥于此,他以自己所受过的专业训练为根基,结合自己的经验,渐渐超越前辈,成为华尔街乃至全世界最受瞩目的人物。
下面的这段话,也许能够总结出巴菲特对这位对自己的生活与事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大师的看法:“我认为,格雷厄姆的思想观点足以作为你智力结构的基础。除了这些思想观点之外你还能求助什么。这些思想观点没有一个是复杂的,也没有一个需要数学才能或者此类形式的东西。
格雷厄姆说,投资者应当将股票看作细小的商业部分,要把市场波动看作你最好的朋友,而非敌人。
要知道,你的利润有时来自于对朋友们的愚忠而非参与市场的波动。”
”这个故事对股民的调侃不无刻薄,可是它却说出了一个听起来颇似悖论的道理:股市里不以学历智愚评判一个人的能力,更不以个人的社会背景和社会角色来断定一个人的才气。只要有一个永远开放的头脑,踏踏实实地做自己本份内的事,那么通向成功的路也许并不遥远。
相对于艺术家天赋而言,理财的能力是否也是可以继承呢?巴菲特从不认为自己在投资方面的非凡成就出自天赋,但他一再强调那些伟大的投资家及其理论对自己产生过的重要影响,他认为,如果不是站在了这些巨人的肩上,他便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
投资作为近代经济发展的产物,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期间也产生了许多在市场上风光一时的投资家,此外,那些在书斋里研究经济的学院派学者们也提出过许多影响深远的理论,巴菲特正是从这些人的身上不断汲取养料,并灵活加以应用,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巴氏投资理论”。
格雷厄姆的影响在巴菲特工作的案头,多年来一直摆放着几个版本的本杰明·格雷厄姆与戴维·多德撰写的著作《有价证券分析》。巴菲特认为,自己的投资策略85%来自于格雷厄姆。
巴菲特一直是一个极度自信的人。他说:“我很早以前便知道我会很有钱的。”
由于受到做股票经纪人的父亲的影响,巴菲特很早便对股票的市场分析产生兴趣。他尝试了自己发明的种种市场指数,但结果都不能让他满意。1949年,巴菲特进入内布拉斯加大学学习,期间读了那本对他影响极为深远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后,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自己原先“发明”的那些方法,成为格雷厄姆投资学说的追随者。他后来选择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原因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在那里教书,他希望能亲自与这位投资界的大人物交流。
巴菲特一直相信,与聪明的人交往会使自己也变得聪明。在读了《聪明的投资者》之后,巴菲特便开始想办法接近格雷厄姆。他从《名人词典》中得知本杰明?格雷厄姆是GEICO公司的主席,这家公司通过邮票来销售汽车保险,而不通过经纪人。在一个星期六,巴菲特来到这家公司,他向看门人询问这里是否有人愿意和他谈谈。看门人将他带去见了戴维森,即这家公司后来的首席执行官。巴菲特不断向他提问,而戴维斯也做了认真的回答,五个小时后,巴菲特对这家公司和它的股票已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这才满意地离开那里。经过这次谈话后,巴菲特准备购买GEICO公司的一些股份,虽然许多人并不看好它。GEICO公司的命运一波三折,市值一度从700万美元升到了10亿美元,成为华尔街的新宠。可后来又由于公司管理不善而濒临破产的边缘。不过,自从第一次与其接触后,巴菲特便一直关注着GEICO,25年后,他买入了这家公司15%的股份,此时公司也进入了又一个稳步发展的阶段。
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巴菲特致信格雷厄姆,表达了自己想无偿为他工作的愿望,但遭到格雷厄姆的拒绝。于是,巴菲特回到家乡奥马哈,在父亲的股票经纪人公司工作,并积极推销GEICO公司的股票,不过业绩并不好。不过,巴菲特与格雷厄姆一直保持着联系,他非常乐于向这位导师吐露自己的想法,同样,格雷厄姆也非常喜欢这位年轻人,常常花很长时间与他交谈。
1954年,格雷厄姆建议巴菲特前去纽约为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巴菲特如约前往。巴菲特认为,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的两年让他一生受益匪浅。在那期间,他对上百家公司进行了调查,并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格雷厄姆的投资标准。巴菲特从这种大量的调查与分析工作中,发现了格雷厄姆投资标准卓越的优点与突出的缺陷,并发展出了自己的投资理论,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格雷厄姆的投资理论着重对企业进行数量分析,并建立了一套股票分析模型。依照格雷厄姆的理论,投资者应当在某个企业的价值被市场化低估的市场买入。比如说,你在一个健全的企业中仅以它自有资本三分之二的价格出售时买进,然后在市场价格达到它的资本账面价值时卖掉。
格雷厄姆的理论使他本人及其投资者大获全胜,从市场中获得了极为丰厚的利润,但它并不能使巴菲特感到满意,他认为这种投资方法缺少灵活性,而且他也怀疑用这种标准衡量所有企业是否真的恰当。
巴菲特认为,有些企业的价值竟然被市场低估,但由于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佳,那么投资者的业绩也不会好,所以,你必须瞪大眼睛,从被市场低估的行业中,选出那种能够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高成长性公司的股票。
此外,巴菲特认为格雷厄姆的投资理论没有对商业特权进行明确的区分,就连他本人十分强调的“健康的企业”实际上也是一种局限。
格雷厄姆绝不会在企业出现丑闻时购买股票,可这却是巴菲特十分重视的购买时机。格雷厄姆的巨大成就在于他将证券分析从以前的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一般是通过研究一个公司的产品及运作方式来展望股票的前景,而定量分析则注重对已有的数据进行数量分析。
格雷厄姆并不想采用那些他的读者根本无法亲眼看到的所谓“内幕信息”。
虽然那时候还没有人能够预言巴菲特日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但他的确具备了一个开创事业的投资家所必备的所有条件:
全面而系统的理论学习、
细致认真的实践准备、
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
对证券投资的执着追求。
也许有人感到不解,巴菲特为什么不选择在纽约开始自己的事业,而是回到家乡小镇奥马哈呢?最重要的是这里很少有谣言传播的空间。
在巴菲特日后的发展上,格雷厄姆的影响随处可见。格雷厄姆极力主张投资者不要将注意力仅仅放在行情上,而要放在股票所代表的企业上,通过对企业的盈利状况、资产状况及未来前景的分析来评估企业的内在价值。
他认为市场绝非一个能够精确衡量企业价值的天平,相反,它更像是一个由无数人参与游戏的“投票机”,每个人的决定都掺杂着理性与感性的成份,而与企业真正的价值相去甚远;而投资的真正涵义就在于,当市场的价格远远低于企业的内在价值时进行投资,然后等待价格回升。
概括而言,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是坚持理性投资;
二是确保本金安全;
三是以可量化的内在价值为选股依据。
巴菲特注重对企业进行详尽的分析,他认为,如果一个投资者不去关心公司的经营现状的话,那一定是非常愚蠢的事,他曾经尖刻地嘲讽那些热衷于谈论股票走势的经纪人,说他们就像是将天文望远镜搁置在一旁,而去讨论占星学的天文工作者,这种作法是极为荒唐可笑、懒惰而愚昧的。
事实上,这种注重对企业进行分析的策略,恰恰正是格雷厄姆投资理论的精华所在。巴菲特曾说:“格雷厄姆所倡导的并非卓越投资,他也不是一时的风云人物。他所倡导的是合理投资,我认为,只要不是过于急于求成,合理投资将会使你非常富有,而且更妙的是它不会使你变得更穷。”
就像所有那些出色的学生一样,巴菲特虽然从前辈那里汲取了不少经验,但他又绝不拘泥于此,他以自己所受过的专业训练为根基,结合自己的经验,渐渐超越前辈,成为华尔街乃至全世界最受瞩目的人物。
下面的这段话,也许能够总结出巴菲特对这位对自己的生活与事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大师的看法:“我认为,格雷厄姆的思想观点足以作为你智力结构的基础。除了这些思想观点之外你还能求助什么。这些思想观点没有一个是复杂的,也没有一个需要数学才能或者此类形式的东西。
格雷厄姆说,投资者应当将股票看作细小的商业部分,要把市场波动看作你最好的朋友,而非敌人。
要知道,你的利润有时来自于对朋友们的愚忠而非参与市场的波动。”
巴菲特式投资的六要素:不要频频换手
巴菲特式投资的六要素,称巴菲特的神秘之处恰在于他简单有效的投资方式。
有“股神”之称的沃伦·巴菲特看起来是个慈祥长者,他似乎更喜欢家乡奥马哈的农场,而不是曼哈顿市中心的董事会会议室。这种朴素作风也体现在他的投资方式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管好自己的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在20世纪90年代末,巴菲特成功地躲过了网络科技泡沫的破裂,只因为他觉得“我不懂这些”。同时,他却敢于大手笔投资可口可乐公司。
巴菲特的投资方式究竟有什么要素?文章列举了6点供投资者参考:
1、赚钱而不要赔钱
这是巴菲特经常被引用的一句话:“投资的第一条准则是不要赔钱;第二条准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因为如果投资一美元,赔了50美分,手上只剩一半的钱,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才能回到起点。
巴菲特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在1965年到2006年间,历经3个熊市,而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只有一年(2001年)出现亏损。
2、别被收益蒙骗
巴菲特更喜欢用股本收益率来衡量企业的盈利状况。股本收益率是用公司净收入除以股东的股本,它衡量的是公司利润占股东资本的百分比,能够更有效地反映公司的盈利增长状况。
根据他的价值投资原则,公司的股本收益率应该不低于15%。在巴菲特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中,可口可乐的股本收益率超过30%,美国运通公司达到37%。
3、要看未来
人们把巴菲特称为“奥马哈的先知”,因为他总是有意识地去辨别公司是否有好的发展前途,能不能在今后25年里继续保持成功。巴菲特常说,要透过窗户向前看,不能看后视镜。
预测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办法,是计算公司未来的预期现金收入在今天值多少钱。这是巴菲特评估公司内在价值的办法。然后他会寻找那些严重偏离这一价值、低价出售的公司。
4、坚持投资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屏障”的公司
预测未来必定会有风险,因此巴菲特偏爱那些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经济屏障”的公司。这不一定意味着他所投资的公司一定独占某种产品或某个市场。例如,可口可乐公司从来就不缺竞争对手。但巴菲特总是寻找那些具有长期竞争优势、使他对公司价值的预测更安全的公司。
20世纪90年代末,巴菲特不愿投资科技股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看不出哪个公司具有足够的长期竞争优势。
5、要赌就赌大的
绝大多数价值投资者天性保守。但巴菲特不是。他投资股市的620亿美元集中在45只股票上。他的投资战略甚至比这个数字更激进。在他的投资组合中,前10只股票占了投资总量的90%。晨星公司的高级股票分析师贾斯廷·富勒说:“这符合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不要犹豫不定,为什么不把钱投资到你最看好的投资对象上呢?”
6、要有耐心等待
如果你在股市里换手,那么可能错失良机。巴菲特的原则是:不要频频换手,直到有好的投资对象才出手。
巴菲特常引用传奇棒球击球手特德·威廉斯的话:“要做一个好的击球手,你必须有好球可打。”如果没有好的投资对象,那么他宁可持有现金。据晨星公司统计,现金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配比中占18%以上,而大多数基金公司只有4%的现金。
有“股神”之称的沃伦·巴菲特看起来是个慈祥长者,他似乎更喜欢家乡奥马哈的农场,而不是曼哈顿市中心的董事会会议室。这种朴素作风也体现在他的投资方式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管好自己的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在20世纪90年代末,巴菲特成功地躲过了网络科技泡沫的破裂,只因为他觉得“我不懂这些”。同时,他却敢于大手笔投资可口可乐公司。
巴菲特的投资方式究竟有什么要素?文章列举了6点供投资者参考:
1、赚钱而不要赔钱
这是巴菲特经常被引用的一句话:“投资的第一条准则是不要赔钱;第二条准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因为如果投资一美元,赔了50美分,手上只剩一半的钱,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才能回到起点。
巴菲特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在1965年到2006年间,历经3个熊市,而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只有一年(2001年)出现亏损。
2、别被收益蒙骗
巴菲特更喜欢用股本收益率来衡量企业的盈利状况。股本收益率是用公司净收入除以股东的股本,它衡量的是公司利润占股东资本的百分比,能够更有效地反映公司的盈利增长状况。
根据他的价值投资原则,公司的股本收益率应该不低于15%。在巴菲特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中,可口可乐的股本收益率超过30%,美国运通公司达到37%。
3、要看未来
人们把巴菲特称为“奥马哈的先知”,因为他总是有意识地去辨别公司是否有好的发展前途,能不能在今后25年里继续保持成功。巴菲特常说,要透过窗户向前看,不能看后视镜。
预测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办法,是计算公司未来的预期现金收入在今天值多少钱。这是巴菲特评估公司内在价值的办法。然后他会寻找那些严重偏离这一价值、低价出售的公司。
4、坚持投资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屏障”的公司
预测未来必定会有风险,因此巴菲特偏爱那些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经济屏障”的公司。这不一定意味着他所投资的公司一定独占某种产品或某个市场。例如,可口可乐公司从来就不缺竞争对手。但巴菲特总是寻找那些具有长期竞争优势、使他对公司价值的预测更安全的公司。
20世纪90年代末,巴菲特不愿投资科技股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看不出哪个公司具有足够的长期竞争优势。
5、要赌就赌大的
绝大多数价值投资者天性保守。但巴菲特不是。他投资股市的620亿美元集中在45只股票上。他的投资战略甚至比这个数字更激进。在他的投资组合中,前10只股票占了投资总量的90%。晨星公司的高级股票分析师贾斯廷·富勒说:“这符合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不要犹豫不定,为什么不把钱投资到你最看好的投资对象上呢?”
6、要有耐心等待
如果你在股市里换手,那么可能错失良机。巴菲特的原则是:不要频频换手,直到有好的投资对象才出手。
巴菲特常引用传奇棒球击球手特德·威廉斯的话:“要做一个好的击球手,你必须有好球可打。”如果没有好的投资对象,那么他宁可持有现金。据晨星公司统计,现金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配比中占18%以上,而大多数基金公司只有4%的现金。
巴菲特谈股票经
世界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告诫股民,美国的通货膨胀正在上涨,股民应当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巴菲特仍然坚持不买技术公司的股票。
仅次于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的世界第二富豪沃伦・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股东大会上,针对人们最关心的通货膨胀问题发表了他的看法。
*警告投资人注意通货膨胀*
巴菲特承认美国经济正在增长,但通货膨胀的上涨力度也相当大。巴菲特说:“通货膨胀是投资者的真正敌人。巴菲特告诫股民在通胀增长阶段明智的做法是投资不受通胀影响的国家债券,或者寻找那些具有独特产品和独特服务的公司,或者寻找那些受通货膨胀影响较小的公司进行投资。
不过,巴菲特没有具体建议人们最好去购买哪些公司的股票。据媒体报道,巴菲特自己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组合中占比例较大的是软饮料公司可口可乐公司、保险公司GEICO以及牛奶制品公司“皇后牛奶品( Dairy Queen)”公司等。
*仍然坚持不买科技股*
在高科技股票最红火的九十年代末以不碰科技股而闻名的巴菲特在现今技术股走过底谷开始回升的时候依然坚持不买科技股。
巴菲特当年为了表示对微软公司比尔・盖茨的尊重而买了一股微软的股票。巴菲特在5月2号的股东大会上依然幽默地表示,他现在坚持不买科技股的原因是他看不懂这些科技股。
巴菲特回忆几年前美国科技股红极一时的时候,称那个时代是全世界疯狂的时代,投资人在股市以不现实的速度快速膨胀的时候忽视了普通常识。巴菲特目前依然坚持他的投资理念,只购买那些他能看得懂的公司的股票。这位亿万富翁表示,他的投资策略没有变化,还是“了解公司、分析公司的潜力。”
对网路搜寻引擎公司GOOGLE,巴菲特似乎也并不感兴趣。他说,GOOGLE的“业务非常好,但我猜GOOGLE股票的价位也会非常高。我们从不买初次上市的股票。我们从不指望能够买到低于实际价值的初始股。我们不玩这种游戏。”巴菲特认为,初始股通常都标价过高。
*被称为投资教皇*
巴菲特在数十年间获得的投资回报率都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他因此而被人称为“世界资本教皇”。但是,他并不忌讳自己犯过的投资错误。他表示,投资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行业,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
巴菲特最后悔的错误是当初没有购买更多的美国连锁百货商店沃马特的股票。他认为,零售业是个薄利的行业,沃马特经营得很好。巴菲特坦承“他的这个错误给公司造成一百亿美元的代价。”他的意思是,由于当初没有买入更多的沃马特的股票,而使公司少赚了一百亿美元。
*不看好证券市场*
巴菲特认为,这些年来,美国股票价格一直都比较高。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涌入证券市场,股票市场的吸引力大不如以前。巴菲特认为,如果没有很好的投资机会,持有现金应该是投资策略的首选。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目前的现金总额是三百一十亿美元。如何使用这笔庞大的现金进行投资,对沃伦・巴菲特来说,也是一个头痛的问题。
仅次于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的世界第二富豪沃伦・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股东大会上,针对人们最关心的通货膨胀问题发表了他的看法。
*警告投资人注意通货膨胀*
巴菲特承认美国经济正在增长,但通货膨胀的上涨力度也相当大。巴菲特说:“通货膨胀是投资者的真正敌人。巴菲特告诫股民在通胀增长阶段明智的做法是投资不受通胀影响的国家债券,或者寻找那些具有独特产品和独特服务的公司,或者寻找那些受通货膨胀影响较小的公司进行投资。
不过,巴菲特没有具体建议人们最好去购买哪些公司的股票。据媒体报道,巴菲特自己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组合中占比例较大的是软饮料公司可口可乐公司、保险公司GEICO以及牛奶制品公司“皇后牛奶品( Dairy Queen)”公司等。
*仍然坚持不买科技股*
在高科技股票最红火的九十年代末以不碰科技股而闻名的巴菲特在现今技术股走过底谷开始回升的时候依然坚持不买科技股。
巴菲特当年为了表示对微软公司比尔・盖茨的尊重而买了一股微软的股票。巴菲特在5月2号的股东大会上依然幽默地表示,他现在坚持不买科技股的原因是他看不懂这些科技股。
巴菲特回忆几年前美国科技股红极一时的时候,称那个时代是全世界疯狂的时代,投资人在股市以不现实的速度快速膨胀的时候忽视了普通常识。巴菲特目前依然坚持他的投资理念,只购买那些他能看得懂的公司的股票。这位亿万富翁表示,他的投资策略没有变化,还是“了解公司、分析公司的潜力。”
对网路搜寻引擎公司GOOGLE,巴菲特似乎也并不感兴趣。他说,GOOGLE的“业务非常好,但我猜GOOGLE股票的价位也会非常高。我们从不买初次上市的股票。我们从不指望能够买到低于实际价值的初始股。我们不玩这种游戏。”巴菲特认为,初始股通常都标价过高。
*被称为投资教皇*
巴菲特在数十年间获得的投资回报率都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他因此而被人称为“世界资本教皇”。但是,他并不忌讳自己犯过的投资错误。他表示,投资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行业,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
巴菲特最后悔的错误是当初没有购买更多的美国连锁百货商店沃马特的股票。他认为,零售业是个薄利的行业,沃马特经营得很好。巴菲特坦承“他的这个错误给公司造成一百亿美元的代价。”他的意思是,由于当初没有买入更多的沃马特的股票,而使公司少赚了一百亿美元。
*不看好证券市场*
巴菲特认为,这些年来,美国股票价格一直都比较高。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涌入证券市场,股票市场的吸引力大不如以前。巴菲特认为,如果没有很好的投资机会,持有现金应该是投资策略的首选。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目前的现金总额是三百一十亿美元。如何使用这笔庞大的现金进行投资,对沃伦・巴菲特来说,也是一个头痛的问题。
Saturday, December 22, 2007
Is there any reason for the fall in high yielding dividend counters?
I know a lot of folks are fans of high yielding stocks (high dividends stocks) and are heavily vested in it. If you have notice recently, a lot of these high yields are falling like flies.
What happens in such a situation? the yield gets more attractive. some good examples are MIIF, Allco REIT, Cambridge REIT, Babcock & Brown.
So do they make a good buy now?
I’m still investigating the repercussions of the sub prime mess and credit squeeze and their effect to these counters.
Personally for me to be vested, I would really need a bloody large yield to make me feel safe. Even then, it might not be enough.
Considerations:
Inflationary environment will make holding high yielding counters very risky. If the rate of inflation truly picks up, even if you are holding a counter yielding 6% it will still be badly affected if the short term rates hovers around 4% and upwards. Investors would demand higher yields to hold such counters. If they are unable to do this through yield accreted business moves, their share price must fall to compensate to achieve the market demand yield.
Competition between securities:
this has slipped my mind but a post in channelnewsasia alert me to such a possibility:
In my opinion if someone holds BBSFF from IPO until now, the person would have made a loss on his position including all the dividend. If someone buy the counter during its rally to $1.22, he or she would have lost more. Only if you buy at the low of $0.80plus then you are still green…
The more fundamental question is why the price is dropping if the yield is very attractive. I believe all the high yielding stocks was affected by the credit crunch due to the sub prime loss.
Why? Major players such as funds, financial institution such as banks have to liquidate their holdings of global stocks to raise cash. This caused the price of such stocks to drop substantially.
Few months ago, investors are not asking for high returns on their investment such as convertible bonds. In fact a lot of M&A activity was done cheaply. Look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UBS are paying 9% to GIC per annual for their investment. Morgan Stanley is paying the same to China fund. Citigroup is paying 11% to their Middle-East investor. This shows that investors are asking for much higher yield in the current market.
Let me post a question for thoughts…If you are a institutional investor, would you lend your money to UBS or Morgan Stanley at 9% or buy BBSFF at much higher yield?
I am not trying to talk down the share price of BBSFF but i just want to explain the logic why the high yield of BBSSF is not able to support the share price.
So the lesson learn is not to buy because the yield is good.
Always ponder about:
1. Free Cash flow strength
2. Business model in future and current economic climate
3. Ability to improve cash flow
4. Profits Margin
What happens in such a situation? the yield gets more attractive. some good examples are MIIF, Allco REIT, Cambridge REIT, Babcock & Brown.
So do they make a good buy now?
I’m still investigating the repercussions of the sub prime mess and credit squeeze and their effect to these counters.
Personally for me to be vested, I would really need a bloody large yield to make me feel safe. Even then, it might not be enough.
Considerations:
Inflationary environment will make holding high yielding counters very risky. If the rate of inflation truly picks up, even if you are holding a counter yielding 6% it will still be badly affected if the short term rates hovers around 4% and upwards. Investors would demand higher yields to hold such counters. If they are unable to do this through yield accreted business moves, their share price must fall to compensate to achieve the market demand yield.
Competition between securities:
this has slipped my mind but a post in channelnewsasia alert me to such a possibility:
In my opinion if someone holds BBSFF from IPO until now, the person would have made a loss on his position including all the dividend. If someone buy the counter during its rally to $1.22, he or she would have lost more. Only if you buy at the low of $0.80plus then you are still green…
The more fundamental question is why the price is dropping if the yield is very attractive. I believe all the high yielding stocks was affected by the credit crunch due to the sub prime loss.
Why? Major players such as funds, financial institution such as banks have to liquidate their holdings of global stocks to raise cash. This caused the price of such stocks to drop substantially.
Few months ago, investors are not asking for high returns on their investment such as convertible bonds. In fact a lot of M&A activity was done cheaply. Look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UBS are paying 9% to GIC per annual for their investment. Morgan Stanley is paying the same to China fund. Citigroup is paying 11% to their Middle-East investor. This shows that investors are asking for much higher yield in the current market.
Let me post a question for thoughts…If you are a institutional investor, would you lend your money to UBS or Morgan Stanley at 9% or buy BBSFF at much higher yield?
I am not trying to talk down the share price of BBSFF but i just want to explain the logic why the high yield of BBSSF is not able to support the share price.
So the lesson learn is not to buy because the yield is good.
Always ponder about:
1. Free Cash flow strength
2. Business model in future and current economic climate
3. Ability to improve cash flow
4. Profits Margin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