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Sunday, March 6, 2011

“抗通胀”为何漠视大盘蓝筹

去年以来,民间为应对通胀,在投资方面屡屡创新,比如,在宝石收藏和投资方面,除了和田玉和翡翠是主流的品种外,黄龙玉、青田石等一些原本价格低廉的品种也被纳入了保值投机的爆炒行列。投资品“贵族身份”的降低、种类的扩散成为“防通胀”的依据,如前几年炒作的红木、普洱茶等还算有点品味,如今生姜、大蒜和绿豆等的炒作则完全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投机创新了。2011年新年伊始,沉寂多年的邮票市场火爆非凡,03年发行的“抗非典”邮票至今涨幅已经到达60倍。

回顾这两年通胀率逐步攀升以来,抗通胀的投资品呈现不断扩散的态势,市值最大的当属房地产,但涨幅也是呈现中心城市向二三线城市不断递增的特点;其次是黄金、宝石、古玩、艺术品等向总市值更小的品种扩散。而总市值仅次于房地产的股票是这两年来涨幅较小是投资品了,2009年3月初至今的两年上证指数涨幅不足40%。而且涨幅较大的品种几乎都是小市值股票,小市值股票去年股价最高时相当于比07年10月份的6000点最高指数还涨15%。然而,大市值股票,尤其是业绩稳定、估值较低的银行、保险、钢铁等蓝筹股,却涨幅很小,且不少对H股折价20-30%不等。也就是说,这类股票不仅失去了新兴股市特有的投机属性,连投资价值都被漠视,原因在哪里呢?

一是大市值股票大部分属于周期性行业,这与中国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相关,大约总市值70%左右的股票属于周期性行业,在货币政策收缩阶段,对其盈利增长显然是负面的。

二是流动性压力,尽管目前短期流动性还算宽松,但M1增速的走势已经从去年1月的39%,降至今年1月的13.6%,可见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流动性降幅还是非常惊人的。既然市场资金不足,那么要推动大盘股上涨的资金也就匮乏了。而从历史上看,M1走势与股指走势有很大相关性,但(M1-M2)增速变化要滞后上证综指约3个月,也就是说,在前者见底前3个月,后者就已经见底了。

三是市场投资者结构发生变化,07年基金总规模超过3万亿,粗算也占到当初流通市值近30%;如今A股基本实现了全流通,市值规模至2010年末达到26.54万亿,而同期基金净值总额为2.44万亿,比09年降低6%,如果扣除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总规模,股票型基金总规模大约只有2.1万亿,占股票总市值不足8%。在公募基金规模下降、QFII增加额度受控的同时,私募基金崛起却成为2010年的亮点,仅阳光私募的规模已经超过1千亿。而市场热点和投资偏好的变化往往与市场的增量资金相关,在私募的增量主导下,小盘股的风光已经持续两年。

2000年以来,公募基金崛起强化了价值投资理念,05年之后QFII的进入,尽管规模不大,却让大盘蓝筹股成为投资时尚。因此,现阶段市场漠视大盘蓝筹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不等于大盘蓝筹将继续被打入冷宫,因为价值投资作为理念决不会错,房地产泡沫、大蒜暴涨、PE泡沫,本质上都是货币现象,最终会灰飞烟灭。而既被静态低估,又具有动态成长性的大盘蓝筹,在货币已经过量的时候还没有被追捧,那应该是防通胀的最好工具了。至于何时会上涨,相信中国股市的有效性还是非常强的,触发因素非常多,如货币紧缩进入末期、业绩提升、M1增速底部形成等,都会给予上涨的时间窗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