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Wednesday, September 10, 2008

曾经美名一去不返 可惜了谢国忠

当下,由于股市和楼市的持续火爆,以大胆预测“两市泡沫”将破灭的谢国忠,日子并不好过。

曾经的“美名”,因为在楼市、股市预测的“失足”,而一去不能复返。谢国忠曾准确预言了亚洲金融风暴的来临而一战成名,2000年前后,其影响力和美誉度达到一定高度,“摩根士丹利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的大名,一时间响彻全球。但是,2004年以后的楼市泡沫论、商品泡沫论和股市泡沫论,一度使其陷入了“每预测,必落空”的尴尬境地。

不可否认,谢国忠今日的“失宠”,与其一贯的“预测”直接相关,这是性格使然。但谢国忠的预测屡屡落空,却更多地在于经济分析的本质不可改变:由于经济是个极为错综复杂的系统,任何个体企图全面地分析并预测其走势,都是“蚍蜉撼大树”之举,经济是用来分析的,而不是去预测的。业界人士时常用“预测对是蒙的,预测错是必然的”的语言,来调侃经济预测。

的确,这句话道出了经济预测的本质。翻看谢国忠这10年的经济研究报告,前瞻的分析思路、翔实的经济数据以及扎实的理论功底,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曾经有位“谢迷”慨叹:“经济分析的最高水平大抵也就如此。”但谢国忠不可能考虑到影响经济运行的所有因素,故而,从其分析思路得出的结论,屡屡打他自己的“嘴巴”也就不足为怪。

谢国忠是第一批接受现代经济学系统训练的学子之一,能够在“而立”之年成为亚洲分析师的第一高手,这样的荣誉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由于经济预测的本性决定了谢国忠不可能是未卜先知的“神仙”,而谢国忠又没能恰当地处理好其分析思路和预测结论的关系,“不惑”之年,引来不少“质疑”实在让无数的“谢迷”们怜惜不已。

谢国忠的可惜,其实也是所有经济分析员的可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以经济学为职业的人,享受起了“明星级别”的待遇。特别是那些整天活跃于媒体、论坛的经济学家或者分析师,他们的知名度完全可以与娱乐明星相比肩。

这个“明星”群体的“盛名”远扬,不在于他们给大众带来了多少智慧的观点和致富的秘籍,而更多的是因为他们频繁的曝光率和“大声”的预测。如果没有这两点,也就没了这些所谓的高“知名度”。随着经济实践与他们的分析结论屡屡相悖,这些以经济分析和预测“吃饭”的专家,往往招来无数的“板砖”。

在笔者看来,合格的经济分析者,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作出的研究和其所在机构的业务部门是独立的,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他们的言论应该能为政府、投资者、企业和普通居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而不是胡乱地说中国股市能涨到10000点的胡话。

经济分析者只能告诉民众过去和现在经济这样运行的原因,只能告诉民众未来经济向上或者向下的原因,而不能明确地告诉民众一定向上或者向下。经济分析者给投资者最大的信息,仅仅是分析而不是预测,是理性的价值判断而不是鼓吹式地让民众介入。

如果经济分析者们,都严于律己,谨言慎行,或许能够获得更好的职业空间,也为分析师和经济学家这两个职业,赢来民众发自内心的尊敬。

谢国忠:且看职业炒家的把戏

职业炒家让市场投机成为了一种精致的艺术。他们的那套“经销商”体系在中国国内交易所非常流行。如果一个职业炒家相信,投机一只股票的条件已经成熟,他会接触公司并请求他们合作。

据世界经济学人报道http://economist.icxo.com讯,1997年,香港的所有人都在谈论房地产,就像今天的上海一样。 今天香港人民不再那么热衷谈论房地产了,他们不再轻易受骗。这次,职业炒家很可能在香港房地产市场上遭遇他们的滑铁卢之战。

2003年的SARS危机使得香港和澳门经济陷入衰退之中。为了重振信心,中国政府允许大陆个人居民到香港、澳门旅行,改变了以往只允许团体到港澳旅行的政策。中国大陆游客使港澳两地旅游业繁荣起来,这个政策在恢复两地的信心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随后就产生了SARS后的泡沫经济。在SARS期间,许多人经历了最糟糕的时光。但是,一旦这样的突发事件过去,生活回到正常轨道,人们似乎对劫后余生充满乐观。生命的热情重新焕发。经验丰富的市场玩家从空气中嗅到了泡沫的气息。

这时职业炒家来了。他们充斥在香港、台湾,现在又遍布中国大陆。他们不做别的工作,他们所有时间就是观察地产、股票和货币市场。当他们感到泡沫的条件已经成熟,他们全体进入市场,创造出人气。当人气一旦建立起来,街上的普通人就会变得贪婪而加入进去,那时,便是职业炒家们抛售筹码盈利的时候。一旦泡沫紧缩,他们通常会在中国的各类高尔夫课程上消磨时间,等待下次机会来临。

投资/出口驱动的发展和美联储的低利率孕育了这类独特的人。一旦美联储往全球经济中输入大量的资金,亚洲出口和资产市场就会飞起来。在繁荣阶段,公司产能大肆扩张,繁荣期过后,公司无法保持稳定的利润。一旦流动资金退潮,所有的资产市场就会回到当初的起点。职业炒家在繁荣期集中注意力从资产市场上榨取利润。

职业炒家中的许多人从实业中起家,从痛苦的经验中获取了教训。两年前,我在上海遇到其中一位,他以前办过好几个工厂,但是他的生意一直很艰难。经历了1998年可怕的经济紧缩之后,他得出了办实业赚不到钱的结论。他卖掉公司,成为了一个职业的炒家。他很幸运地退出,获得了开始新的职业所必须的资金。

职业炒家让市场投机成为了一种精致的艺术。他们的那套“经销商”体系在中国国内交易所非常流行。如果一个职业炒家相信,投机一只股票的条件已经成熟,他会接触公司并请求他们合作。有时候,作为支持这个公司股价的回报,职业炒家要求从这个公司里取得资金。在一段时间里,职业炒家会推高股票价格。当市场人气维持足够长的时候,小投资者就会买入,而职业投资家就能兑现利润。

宏观环境好的时候,投机就容易一些。低利率是一个必需而非充分的条件。小投资者通常是游戏中的失败者,需要时间来治愈伤口。经过一轮失败后,计算小投资者什么时候再次贪婪起来是一种精致的艺术,似乎最少需要两年时间。投机的艺术在香港市场上很普遍,现在降落在上海的房地产市场。由于房地产交易无法匿名交易,一大群职业炒家会攻击一个投资组合,在他们自己之间开展交易。官方注册显示了价格上升的趋势。市场人气使小投资者变得贪婪。通常是他们屈服于贪婪并把他们的所有积蓄投入进去。

上海最近对拥有一年内的房地产交易征收5%的资本收益税。随着一大堆欺骗行为的暴露,政府被迫采取行动。然而征收5%的交易税不可能起作用。它可能提高了价格信号的可信性,小投资者也许相信,政府会谨慎对待价格投机。但是,如果职业炒家让价格上涨了50%,资本利得税只有2.5%,潜在的利润是 47.5%。一旦大众对房地产狂热起来,5%的资本利得税不可能阻止职业炒家从中盈利。

相对于上海,香港房地产现在已经很难进行投机了。不管封面上关于价格上涨的故事多么动人,香港人民不会落入陷阱。现在房地产交易的数量不像1997 年那样巨大。上次房地产交易高峰期间,1997年第二个季度每月的平均交易为21300宗。在这个周期中,去年第四季度最高的交易为11800宗。

人们从这次的情形中感到了不同的情况。1997年,香港的所有人都在谈论房地产,就像今天的上海一样。即使香港报纸上的故事跟1997年的很相似,人们不再那么热衷谈论房地产了。这次有本质的不同。香港人民没有看到加薪的迹象。许多人对房地产的上升持负面态度。跟报纸上狂热的房地产故事相近的,通常是香港公司跨过边界移到广东的报道。香港人民不再轻易受愚弄了。这次,这些职业炒家很可能在香港房地产市场上遭遇他们的滑铁卢之战。

让我们再想想,大量的对冲基金跟这些职业炒家很相像。例如,发生在石油市场上的投机跟发生在上海房地产市场上的投机没有任何区别。职业炒家储存大量房地产进而抬升价格,指望本地的小投资者受骗,买进他们的高价房子。对冲基金抬升石油价格,他们相信中国将不得不买进高价石油。至今为止,这个阴谋还进行得很顺利,因为中国依然允许其经济过热,它的房地产泡沫掩盖了高石油价格的负面影响。

谢国忠:美国金融体系可能已经破产

次贷危机对于市场信心的打击远远超过了次贷产品本身。非次贷产品——Alt-A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和非机构“AAA”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RMBS)等证券也将卷入这场危机。

雷曼(Lehman Brother)的分析师Rahul Sabarwal在最新的报告中表达了担忧:“住房信贷市场的估值持续低迷,大家普遍担忧商业银行、经纪商、交易商等将被迫出售资产以及结构性融资产品。也许非次贷类的MBS评级下调近在咫尺。”

“目前,我们格外担忧Alt-A的MBS的市场情况。”标普(Standard&Poors)在纽约的分析师Tanya Azarchs表示,“这类MBS在今年上半年表现还十分优秀,以后的前景却不明朗。”

令该分析师忧心忡忡的Alt-A的MBS有别于已经掀起金融风暴的次级债。这类被打包成债券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中,借贷人信用介于次级贷和优质贷款之间,由于美国房价的跌跌不休,这类信用和收入尚可的借贷人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断供、违约的情况,致使Alt-A的MBS交易价格不断下滑。

在标准普尔7月的内部访谈时,公司内部专家指出,美国结构融资领域内的发债数量急剧减少,传统的RMBS新债发行明显萎缩,目前处于非常低的水平,短期内没有改善迹象。

雷曼在固定收益报告中指出,全球范围的共同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将可能被迫贱卖约650亿美元的非机构担保RMBS,原因是某些基金规定仅能持有“AAA”级别或者“投资级别”的投资产品,部分非机构“AAA”的RMBS一旦被降级,那么这些基金不得不将被降级的RMBS从资产中剔除出去。

据雷曼测算,所有机构持有的这类RMBS总计价值约1.63万亿美元,其中30%即4690亿美元的债券的“AAA”评级岌岌可危,很可能遭遇下调,同时,非美国投资者持有约4130亿美元此类债券,其中的1180亿美元面临风险。

除了共同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持有这类RMBS的机构还有经纪商、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无论是监管层,还是市场,都将要求这些金融机构补充更多的资本金,并且这些机构不得不面对融资成本上升的压力。

但是,雷曼预计这些机构不太倾向于出售此类RMBS,因为这些债券的市场交易价格仅为原来价值的40%。从经济角度考虑,除非走投无路,他们宁愿将这些债券继续留在资产负债表上,而不是直接转化为亏损。

“现在金融机构觉得RMBS很难估计损失。一旦流通,这部分的资产贬值会很大。”玫瑰石顾问公司谢国忠认为,此前美林等投行在市场拍卖的资产价格证明贬值已经很大。

“美国整个金融体系可能已经破产”,谢国忠说,整个美国金融系统的股本金1万亿美元,而杠杆借贷购买的资产已经达到15万亿,一旦这部分资产贬值10%以上,美国的金融系统就会破产。

另据标准普尔首席信用分析师Andrew J. Giudici的最新报告,截至2008年7月底,2005年、2006年以及2007年发行的次级RMBS的不良率已经分别上升了38.08%、41.72%、31.25%。2007年发行的次级RMBS的严重不良率(超过90天没还、丧失抵押品赎回权)仅在7月份就上升了9%至15.88%。

优劣股何以各走极端?

假如你细读各报股票行情版的话,你一定会发现,在将近一千家上市公司中,股价的差异很大,由30、40令吉到3、5仙不等。

这种股价各走极端的现象,在70、80年代很少见到。那时即使公司亏蚀,股价也能站在30、50仙,因为那时盛行“后门上市”,即使公司的资产已亏光,但单单上市地位,仍有人愿意出价2000到3000万令吉加以收购控制,然后高价将私人的产业注入公司,以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所以,那个时候,股价跌至3、5仙仍无人问津的情况,很少出现。

到了80年代末期,当局发现,一些别有居心的企业界败类,藉着“后门上市”,将一些没有价值,或是估值过高的资产,以换股的方式注入上市公司,这些资产,并没有为公司带来预期的盈利。这些企业败类,只不过是利用上市的便利,炒高股价,以牟暴利,并非有意拯救失败的公司。这就说明了失败的上市公司,被注入资产后,仍无法起死回生的原因。

为了保护投资大众的利益,遏制企业败类损人利己的劣行,政府当局立法控制“借壳上市”的行为,挂牌公司的上市地位,再也不值钱。

在金融风暴发生以来,股市监管单位,决定将亏蚀殆尽,无法起死回生的上市公司,从股市除牌,上市地位根本就一文不值。

除牌股票变废纸
投资大众知道,不符合上市条例的公司有被除牌的危险,除牌之后,股票变成废纸。所以,他们对于有可能被除牌的公司,敬而远之,这就解释了,何以股价跌至3、5仙,仍无人问津的原因。

上市地位不值钱,只是失败公司股价跌至3、5仙的原因之一。以下是另一些导致劣股股价不振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大马的资本市场,已逐步的走向先进国家的路线。在先进国家,例如美国,股票投资者,超过50%购买单位信托,直接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比例在下降中,对股市影响最大的,不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而是投资基金--单位信托。美国有超过5000家单位信托,基金所持股票,动辄以数百亿、数千亿美元计,他们的一举一动,对股市举足轻重。

近年来,大马的单位信托事业,成长迅速,而且在不断膨胀中,这些基金,雇有专才,管理他们的股票组合。他们不断的在寻找值得投资的股票。问题是,在大马的近千家上市公司中,业绩表现良好,受基金青睐的股票,只不过20%、30%,其他70%、80%,根本就不值得他们投资。

单位信托基金越来越大,对优质股票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优秀公司难找,他们在收购了优质股之后,就不肯轻易脱售。如此一来,优质股票变成奇货可居,优质股一旦暴跌,基金就会乘机吸购,优质股的跌幅,不如劣质股那么惨,原因在此。

估值过高会下跌
当然,在一个如目前的熊市中,优质股也会下跌,但优质股之下跌,是因为价值被高估,藉股市下跌而下调至更合理的水平,并非因为公司业务出现问题,只要公司业绩继续上升,股价就有希望回升,投资者仍有希望回本。

劣股的下跌,一方面是因为股市下跌,另一方面,而且更严重的,是公司业绩走下坡。除非公司业绩有改善,高价买进此类股票的投资者,很难回本。

在单位信托基金对优质股需求殷切,而股市中优质股供应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优质股将长期站稳高价,劣股因无人问津,必然长期不振。第二板许多劣股长期气息奄奄,可为明证。

第二个原因:大马投资大众对股票的认识和知识,越来越高,他们越来越重视公司的业绩表现,对于长期没有业绩表现的股票,弃之如敝履。更多人觉醒,投机不可能致富,要致富,必须买好股作长期投资。对优质股需求日增,也是优质股股价高企不落的原因之一。

第三个原因:国际热钱的购买对象,基本上也是集中在票源多的好股,故好股永远有人买,劣股则长期无人问津。

差距会继续扩大
纵观以上原因,我们可以达致一个结论:优劣股股价各走极端的现象,不但将持续下去,而且差距会继续扩大。

明乎此,散户要在股市赚钱,除了购买好股之外,别无他途。

Tuesday, September 9, 2008

UK to act on mortgage market

BRITISH finance minister Alistair Darling is preparing to intervene to stimulate the UK housing finance market, The Times newspaper quoted senior government officials as saying.

The newspaper said Mr Darling was waiting for the final proposals from James Crosby, the former chairman of HBOS, on which he will base his efforts to revive the ailing British mortgage market.

'Key elements in the Crosby report that Mr Darling is considering most closely are those to renew or extend the Bank of England's Special Liquidity Scheme and another to create a government guarantee for high-quality mortgage securities,' it said.

The Times said the Chancellor's proposals were likely to be finalised and presented in the Pre-Budget Report.

Mr Darling was also said to be considering a multibillion plan for the government itself to temporarily guarantee high-quality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helping to create investor demand for quasi-government bonds, aid lenders to sell their loans and boost the supply of finance for lending.

Five UK pubs close every day as downturn bites

Five pubs close every day in Britain, a sharp increase over previous years and a clear reflection of the downturn gripping the country's economy, according to new research published Monday.

The figures released by the British Beer and Pub Association (BBPA) show that over the first six months of this year, an average of 36 pubs closed each week, a 33 percent increase over last year's figures.

Pub closures this year are nine times what they were in 2006, and 18 times faster than 2005.
Throughout 2007, a total of 1,409 pubs closed down, the data compiled by GCA Strategy showed, while approximately 57,000 pubs are still operating across the country, compared with 69,000 in 1980.

"These numbers are a stark illustration of the pressures on the pub sector," said BBPA chief executive Rob Hayward.

"Economic stresses and strains are being felt by every household across the country and acutely by Britain's public houses."

The BBPA, which represents the brewing and pub sector, said in July that sales of beer had slumped to the lowest level since the Great Depression.

"Thousands of much-loved community pubs are under threat," Hayward added. "They are at the heart of every community and a major tourist draw for Britain."

The pub scene has undergone radical changes in recent years.
Regular pubs could serve after 11:00 pm from November 2005 in England and Wales, and smoking in indoor public places in England was banned by July 2007, following similar decisions by Scot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

股神赞美财长正确 罗杰斯斥“比中国更共产”

CNBC报道,美国两大投资界名人对政府接管两大房贷机构反应迥异,“商品大王”罗杰斯(Jim Rogers)指摘华府做法显示它“比中国更共产”,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则认为财长保尔森做了正确决定。

华府接管“两房”的决定刺激环球股市急升,但罗杰斯批评,华府救了“一班强盗和无本事的人”,但却令“美国国债在一个周末增加了一倍多”。“美国现在比中国更共产了。这是一项给富人的福利,这是一个只为富人服务的社会主义,当局只拯救金融机构。”

罗杰斯观望股市 未定沽空美投行
罗杰斯表示,根据财政部计划,“两房”从2010年起每年需缩减10%投资规模,以减低纳税人风险,但这可能令人们更难申请按揭,增加楼市压力。他表示,未来对股市持观望态度,会视乎股市未来一周走势,去决定是否沽空更多美国投资银行。

巴菲特则指,保尔森除了接管“两房”外别无选择。他形容﹕“若贝尔斯登(爆煲)是8.5级金融地震,两房就是9.9级地震。”他相信接管做法可厘清困绕两房的不明朗因素,有助市场恢复冷静。金融界名人福布斯(Steve Forbes)亦认为,接管两房扫除了市场的不稳定因素。

福布斯环球总裁大会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史宾斯:美欧日经济都将衰退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史宾斯(Michael Spence)认为,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经济都会出现衰退,其中欧洲的情况要比许多人预计的更严重。

另一方面,亚洲各国的经济预计不会出现显著的放缓,但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增长仍不足以弥补美国经济的放缓。
也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的史宾斯,昨天在福布斯环球总裁大会(Forbes Global CEO Conference)的记者会上,发表了他对全球经济前景的看法。

他指出,占了全球70%国民生产总值的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的放缓,对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产生了影响。他说:“即使没有严重的意外发生,例如真正的信贷冻结,我们也要两年的时间来渡过这场危机。”

他比较欧美两地的情况时说,由于美元的贬值,美国的出口增加了,从而帮助了经济增长。但相比之下,欧洲的处境显得更加艰难。

对于亚洲国家的前景,史宾斯表示相对乐观。他认为,如果管理得当,亚洲将不会出现显著的经济放缓,也不会陷入停滞通胀(stagflation)。他预计,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会从11%放缓至9%,印度则会从9%下滑6%。

中印快速增长,无法弥补美国放缓
但亚洲经济,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等快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仍无法弥补美国经济的放缓。史宾斯说,中国经济获得10%的增长,相当于美国经济2.5%的增长。就是说,要弥补美国经济的放缓,中国经济得达到20%的增长,当然这是难以做到的。
  
对于美国政府拯救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举措,史宾斯表示,美国联储局尽了全力。美国政府在夏季初推出支撑两家公司的计划,但那时没有宣布具体将怎样做,使得许多人决定不进行投资。因此现在的这个举措会释放出许多私人资金以及其他来源的资金。

至于美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已经稳定下来,史宾斯说:“如果房价没有进一步下跌,我会非常惊讶。”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同时,高通货膨胀是另一大风险。史宾斯认为,商品价格已开始回落,但是并不会出现巨大的下滑。

至于石油价格,史宾斯说:“如果要我拿所有的家庭储蓄来下注的话,我认为油价会保持在目前的水平。”

他指出,一个能够帮助控制通胀的因素是,石油的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其实是挺高的。就是说,油价上涨时,需求量下跌的幅度会比价格上升的幅度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价格的上涨。

《福布斯杂志》总编辑:将两房拆成十数公司可加快美房市复苏
强化美元及将美国两大房屋贷款公司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拆解成10到12家较小公司,将加快美国房屋市场的复苏。  
《福布斯杂志》总裁兼总编辑史提夫·福布斯(Steve Forbes)昨日在本地举行的第八届“福布斯环球总裁大会”的记者会上,就美国政府如何能挽救已疲弱不振的美国房市,做出上述表示。

美国政府前天宣布将正式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而财政部也将各为两家公司注资1000亿美元,为这两家债负高达1万6000亿美元的公司进行拯救,以免进一步拖累美国整体经济。

福布斯指出,美国政府此举无可避免,房利美和房地美多年来管理不当,而且有大量的杠杆(leverage)。他同意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Henry Paulson)的说法,指这两家公司规模相当大,因此无法承受它们的倒闭。
史提夫·福布斯认为,美国政府接管这两家公司,只能短暂地提振持公司证券的全球金融机构的信心。
史提夫·福布斯建议美国政府采取拆解这两家规模庞大的公司的方案,让划分出来的小公司脱离与政府的关系,到市场上以私营公司的身份自由竞争,这么一来,就算其中一家公司陷入危机,另外10家公司仍有能力接管这家公司及应付难关,这样可避免目前市场上面临的体系性危机。

建议以两公司股权,换取小公司股权
两大房屋贷款公司如何拆解,史提夫·福布斯建议,以两家公司的股权换取小公司的股权,而政府也可持这些小公司的凭单以确保纳税人有足够资金调整资本(recapitalise)。

史提夫·福布斯也提出强化美元的建议以刺激经济增长及预防房市衰退历史重演。
他表示,美国政府应该采纳一套透明的强化美元政策,他也直言,布什政府低调采取使美元走软的政策弊多于利,虽然短期内有利于出口,但其附带的代价是美国及全球经济受到牵连,纷纷陷入衰退,而亚洲、尤其中国的通货膨胀更是直接由美元走软所造成的。
  
史提夫·福布斯直言,美国政府几年前有能力扭转局势,却选择不这么做,结果拖累了全球。
他说:“美元走软殃及了大家,美国若尽早强化美元,将对大家有益。美元在2004年走软,使得当年的商品市场红火,美国房屋市场也如服食了类固醇(steroids)一样,陷入疯狂状态。房市那时十分蓬勃,加之现金得来容易,使得贷款条件放宽,因此促成了危机。”

本届“福布斯环球总裁大会”在全球经济不稳定之际,规模反而是历届最大的一次,有近450名商业领导人、富豪、企业家及诺贝尔奖得主等参与,他们结合起来的净值有超过1600亿美元。去年参与大会的人数为420名。

这次大会主题是“制胜之手”(The Winning Hand),齐聚我国的与会者将在全球面对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探讨多项课题,包括如何应付全球的不稳定性、美国总统大选、能源与商品市场、房地产市场、中国及印度经济、娱乐事业、创业、以及慈善事业。大会今年已是第四度在本地举行。

大会与会者越来越富裕,他们的总净值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三年前的与会者总净值仅为近400亿美元,前年增加至900亿美元,去年则达到1300亿美元。

今年的与会者当中,有100名曾荣登《福布斯杂志》的大富豪排行榜,其中包括全世界第四大富豪米塔尔(Lakshmi Mittal)。

米塔尔是世界最大钢铁帝国阿赛洛米塔尔(Arcelor Mittal)的主席兼总裁,他的净值预计为45亿美元。米塔尔昨晚在大会开幕晚宴上从史提夫·福布斯手中接获第三届Malcolm S. Forbes终身成就奖。

麦凯恩若当选美国总统,将能刺激全球经济
亚洲经济体相当依赖于与区域内以及亚洲以外的贸易,谁最终问鼎美国总统一职将直接影响亚洲的贸易量。
就这点,《福布斯杂志》总裁兼总编辑史提夫·福布斯(Steve Forbes)昨天表示,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各持不同政策,麦凯恩提倡自由贸易,而且已拥有一套强化美元的计划,相反的,奥巴马则对于贸易较保守,也未正式提出强化美元的计划。
史提夫·福布斯表示,有鉴于此,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果对于亚洲贸易的影响,可想而知。
他认为麦凯恩的胜算较高,而以麦凯恩一向支持贸易的政策,若他当选总统,将能刺激全球经济,其强化美元的政策也将缓解亚洲的通货膨胀问题,并协助亚洲从经济衰退中复苏过来,因为美元走软正是现状的罪魁祸首。

英镑可能进一步滑坡

过去一个月内,英镑兑美元已经下滑了近10%,目前英镑更面临一场信任危机。

投资者担心,英国决策者能否采取行动以及是否有能力处理急剧下滑的经济。虽然英镑汇率短期内有可能上涨,但众多分析师和经济学家都认为,有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可能导致英镑进一步滑坡。

英镑前景黯淡是由一系列因素所导致。虽然信贷危机对美国来说是最厉害的,但英国的前景也越来越糟糕。
《华尔街日报》报道,许多人评估,英国经济已经陷入紧缩,至少会持续到今年底。这样的前景,加上对通货膨胀的担忧逐渐减弱,增大了英国中央银行减息的可能性,从而降低投资者买进英镑所能获得的收益。

更重要的是,英国政府发出了自相矛盾的信息,使交易商和投资者更担心决策层不清楚英国的经济困境有多深,或是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这些担忧,加上沉重的消费者债务负担和房市问题,使英国的情况与美国非常相似,也使英镑难以成为投资者和全球中央银行在美元之外的避风港。

摩根士丹利驻伦敦全球货币研究主管任永力说,英镑已经在投资者心目中建立很高的地位,近年来英镑已经成为各国央行越来越重要的储备货币,但他担心这种趋势会出现逆转。

USA Is "More Communist than China": Jim Rogers ...."This is madness, this is insanity, they have more than doubled the American national debts.

The nationalization of Fannie Mae and Freddie Mac shows that the U.S. is "more communist than China right now" but its brand of socialism is meant only for the rich, investor Jim Rogers, CEO of Rogers Holdings, told CNBC Europe on Monday.

"America is more communist than China is right now. You can see that this is welfare of the rich, it is socialism for the rich? it's just bailing ou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ogers said.

Stock markets jum ped after the U.S. government's decision to launch what could be its biggest federal bailout ever, in a bid to support the housing market and ward off more global financial market turbulence.

But Rogers said in the long term the move spelled trouble.

"This is madness, this is insanity, they have more than doubled the American national debt in one weekend for a bunch of crooks and incompetents. I'm not quite sure why I or anybody else should be paying for this," Rogers told "Squawk Box Europe."

European stocks soared on Monday, led by banks. UBS was up 11 percent, BNP Paribas up 8 percent, Credit Agricole up 11.1 percent and HBOS up 13.8 percent.

"You certainly gonna see a huge jump in an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hich owned a lot of Fannie or Freddie ? because they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going bankrupt all of a sudden," Rogers said.

"Bank stocks around the world are going through the roof, that's 'cause they've all been bailed out. You don't see the homeowners in Kansas going through the roof 'cause they're not being bailed out," he added.

"A Huge Mess"
However, despite the rally in Asian and European markets, the decision to take over Fannie and Freddie is likely to cause more volatility and needs careful consideration by investors, according to Rogers.

It's rarely good to jump in a moving bus and right now you got a lot of buses moving. I might short some more investment banks in the US, depending on how they rally over the next week, but other than that, I'll just sit and watch," he said.

Rogers, who is short on U.S. bonds, said these are likely to fall while commodities may rally. The two government-sponsored enterprises don't have good loans on their books, because "everybody else took the good stuff and dumped the bad stuff onto Fannie and Freddie," he said.

From 2010, Fannie and Freddie will have to shrink their portfolios by 10 percent a year until they reach $250 billion, to reduce the risk to the taxpayer, according to the Treasury plan. But this may put additional pressure on the housing market, Rogers said.

"That's going to also ensure that house prices continue to go down. It's going to be harder and harder to get a mortgage."

Investors should not pin their hopes on this year's presidential election for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as none of the candidates is likely to find one, Rogers said.

"This is a big huge mess and neither one of them has a clue what to do next year. It's going to be a mess."

UBS Global Economy | Fannie & Freddie Rescue Plan - What?

Larry Hatheway and the UBS global asset allocation strategy research team see the US Government's plan to bail out Fannie and Freddie as a necessary but not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restoring investor confidence. Whilst any move to prevent a systemic crisis is a welcome one, the underlying deleveraging trend and its consequent adverse implications for both the financial sector and the real economy, remains intact. As such, they believe that the bounce in equities that we are seeing now, is likely to be short-lived.

Larry and team reiterate their medium-term asset-allocation strategy of being particularly overweight in investment-grade corporate bonds in the US, where they find valuation to be compelling ; and overweight in treasuries, where they believe that yields will continue to trend lower on the back of a weakening global economy ; against being particularly underweight in inflation-linked government bonds in the major markets ; and underweight in energy sector commodities.

Note that Laurie Goodman, the head of UBS' US MBS/ABS research team, is of the opinion that unless the US Government's plan somehow results in a loosening of underwriting standards in Fannie and Freddie that leads to a spurt in mortgage lending, there is no movement forward, but only the prevention of movement backwards, and just on one front. Also, if yields in the treasuries sector continues to rise, the benefit to the housing market from tighter spreads in the agency MBS sector will be offset in part, if not in full.

Meanwhile, overshadowed by this event was the August employment report in the US. Maury Harris and the UBS US economics research team sees these data as pointing to a continued slowdown in the American economy until early 2009, when a mild recovery then takes place. Note that they equally do not see any evidence of a severe recession, and stick by their weak-but-no-collapse scenario. They continue to forecast the Fed's policy rate being cut further to end this year at 1.50%, and the yield on the 10-year treasuries benchmark declining to 3.60%.

Also, Philip Finch and the UBS global banking sector equity research team reiterate their bearish stance on this sector. Whilst the worst of the impaired-asset write-downs is now behind us, the risk of fresh non-performing-loans is rising, as is the continued risk of liquidity dislocations. Moreover, with the deleveraging process only just started, profitability will remain under downward pressure. As such, they expect global bank stocks to trade back down in a range-bound mode, and continue to recommend Canadian banks, and selected emerging-market banks with strong retail deposit franchise and business model, whilst remaining adverse to American and Australian banks.

Also note that the "credit event" occurrence in credit-default-swaps on Fannie and Freddie is about to cause the dealer community a massive headache. Buyers of protection may actually suffer if there is a scramble for discount dollar-price deliverable obligations as Fannie and Freddie debt converges on to the treasuries curve, and start trading towards or above par.
Also, as these two names are quite common in synthetic CDO issues, where cash settlement is the norm, as opposed to physical settlement, coping with this event is going to be one big muddle! One interesting question is whether this event triggers any premature termination of the first-loss tranches of such synthetic CDO issues. Although the recovery rate from these two names is going to be high, the unwinding of delta and gamma hedges by dealers may create some inadvertent side-effects for the global credit markets. ISDA is organizing a conference-call with the dealer community at 11am New York tonight to try to sort out this process with minimum disruptions.

Monday, September 8, 2008

Sell into rallies

The current bear market in the Singapore bourse is now in its eleventh month.

The decline has shown the market’s willingness to accord a multiple on earnings anywhere from 5x to 25x or more as confidence wanes. This is proof again that it is greed and fear that drive stock prices.

Underscoring this, the FSSTI gapped down twice last week as it breached below prior supports and headed to a low of 2554. There is a strong chance that the index could firm up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week on news of planned rescue of mortgage lenders, Freddie Mac and Fannie Mae. However, any rallies are seen to be bear rallies, that would at best extend by 2-3 days. The index could head up to cover the latest gap at 2626 or at best towards 2680.

We recommend adding short positions on banking stocks, Noble and Olam as the index rises to these levels. On wave count, the index is seen to be in wave 3 of C, which should bring it towards 2430 or so.

Sunday, September 7, 2008

製作自己的「賺錢筆記」

讓失敗變有用 抓住下一次機會
一本筆記本的威力有多大?本刊訪談多位筆記達人發現,它不但能幫助學習成長,更是成功致富的一把鑰匙。不論你是否有記筆記的習慣,從今天開始,用心為自己製作一本「賺錢筆記」,不但能讓你更有智慧,更能帶你邁向成功。

對許多投資人來說,今年真是慘不忍睹!全球景氣低迷、股市大跌,在空頭市場,每次大跌荷包都大幅縮水。投資人攤開成績單,總不禁嘆氣。

然而,一種市場兩樣情。
如此的大壞行情,投資人哀鴻遍野,但對於在投資市場打滾近二十年的王力維來說,今年股市慘跌,他的總資產不但沒有損傷,獲利還高達五○%以上。

能在低迷行情中,還有如此亮眼的獲利,並非憑空而來,靠的就是多年來所做的閱讀和投資經驗筆記。

王力維翻開厚厚一疊,已做了十五年之久的投資筆記,找出今年總統大選後三月二十四日當天自己的判斷依據,裡頭記錄他所歸納的操作守則:「大家都知道的利多不是利多;預期中的利多到期就是利多出盡;高檔時的上影線黑K為吊人線;頭部一天底部百日;量價同時到底;第三個缺口為竭盡缺口。」

由於不斷地做筆記,並且把筆記的內容記得爛熟,因此王力維很清楚筆記中的要點,在開盤前半小時,幾乎就已確定當天的盤勢符合筆記本上所寫的條件,而把股票全部出清。「如果我膽子夠大,甚至可以轉多為空。」王力維分析說到。

為什麼可以在一片套牢聲中倖免於難?王力維從厚厚的筆記堆中,抽出一本外人看來只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對他而言卻是彌足珍貴的「K線筆記」。這本累積了十五年投資精華的筆記本,就是讓王力維成功的「賺錢用功法」。

資訊筆記/透過筆記,精準找到需要的訊息
翻開筆記的內頁,其中記錄了閱讀國內外投資理財名家,如華倫巴菲特、索羅斯、傑西李佛摩等投資大師的投資經驗,同時,筆記內容也包括了自己在投資市場失敗的經驗教訓。例如,今年三、四月,王力維因為沒有嚴守筆記中「投機股票,已有一○%漲幅時,就不該加碼」的紀律,因此,在營建股京城的投資,損失了一○%。在筆記中,王力維寫到,「京城賠一○%的經驗,當類股都走弱時,個股無法單獨走強,應及早出脫——寧可做膽小的羚羊。」

王力維談投資,不但對行情熟悉,各個投資名家的心法更可信手拈來,原因就在於他複習到爛熟,例如,「做股票又不研究個股,等於打牌不看牌」、「買股票像養孩子,別生太多讓自己手忙腳亂」、「不熟悉的股票勝算不高,找不到好的股票,儘管把錢放在銀行」、「空頭市場把它當冬天來寒流一樣正常,只要做好準備即可」,這些從報紙書籍雜誌等各處聽來的名言佳句,王力維都記在筆記裡,並時時刻刻放在心上。

「不論看電視、看書、雜誌或是和人聊天聽演講,一旦聽到任何值得記下來的資訊,我一定不會放過。」因此,王力維累積了許多各式各樣大小的紙張,裡頭寫滿對自己有用的資訊。就如同《「賺錢力」上身:出社會後的用功法》一書的作者松尾昭仁,在書中所述:「情報的蒐集與記錄,不需要選擇時間和場所。點子不一定會在最適當的時間出現,也不知道會在哪裡找到實用的技巧。因此,二十四小時都要打開自己的天線。」

操作筆記/從投資失敗的經驗中記取教訓
王力維認為,由於養成做筆記的習慣,讓他從「賠多賺少」進步到目前的「賺多賠少」,這都是一點一滴從閱讀吸收大師精華,以及自己的失敗經驗而來。「螞蟻和蜜蜂的差別在於,螞蟻是漫無目的遍地找食物,而蜜蜂找食物卻很精準。」王力維認為做筆記就像是蜜蜂一般,「平時,我們接收到太多資訊,要讓自己像蜜蜂一樣精準的找到自己的食物,等到需要用時,也能很快找到實用的部分。」

雖然王力維製作一本自己的「K線筆記」,讓他能在股市多頭和空頭時,有判斷依據,但他也強調,這不是一件看幾本書,或畫畫重點,就能做好的事。他舉了一個例子,「古埃及波勒密王子想要向一位大師學數學,王子問大師,學好數學要花多少的時間,大師回答:要三年。王子很不服氣地問大師:我是王子,為什麼需要三年的時間才能學會?大師回答:要把數學學好,就是要那麼多的時間,即使你是王子也要花三年的時間!」

王力維認為,任何事都要花工夫了解,多變的投資市場當然也是。花時間去做筆記,目的就是讓自己下判斷時有所依據,進而控制情緒,做草原上有耐力的羚羊。也因此,王力維花了十五年的時間,做筆記學習投資。

太多人想立即致富,也因此不論在空頭或是多頭,都有慘賠到傾家蕩產的人。王力維一再提醒,「如果是想一夜致富的人,絕對不能玩股票」,像他光是整理多頭空頭判斷指標,就整理了十本以上的書,才得出心得感想。「如果是值得看的書,我都看三、四遍以上。」可見財富都是扎實用功得來的。

閱讀筆記/時時複習 檢討自己的投資行為
日本藝人、目前在商業領域大展長才的島田紳助,在著作《飯給得多的歐巴桑餐館一定會成功》一書中,分享了自己的經驗,「我在立志成為漫才師(日本相聲表演者)的時候,都是把前輩的演出內容做成筆記,徹底分析笑點和吸引觀眾的地方,藉此來磨練自己的段子。」

島田紳助借助筆記而成功,上班族出身、已有十多年筆記年資的投資人張國明,同樣也是靠著研究投資專家的心法做起,進而累積近億元身價。

張國明拿出一整疊、寫滿筆記的泛黃直行紙,上頭工整地寫滿了一條條的投資心法、原則。「這是我看了超過一百期《先探雜誌》,所寫下來的心得。」張國明為了要透徹研究前《先探雜誌》社長唐起麟的投資要訣,找齊超過一百期的雜誌,一期一期地細讀,並把文章中的精髓抄下,例如,八十六年七月的紀錄:「在反彈或回檔過程中,量小向來比量大安全」,「漲勢中宜分批買進,而非等待回檔再進入」。

「十多年前記錄的筆記,一直到現在都很受用。」多年來,張國明都把筆記分成三類:一是書籍筆記,二是雜誌筆記,三是自己的投資心法筆記。雖然現在的投資功力,比起十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但張國明還是每隔一段時間,拿出筆記來複習,重新檢視自己的投資行為。

「愈是遭受挫折,操作不順,筆記就看得愈勤。過去的經驗心法,是很好的投資提醒。」張國明翻出了心法筆記中的一頁,上頭寫著「不能期待每一次的交易都獲利」,他說,「例如今年空頭市場的投資,我就會拿這心法,提醒自己。」

從王力維和張國明的例子來看,兩人同樣是一般人,卻可以透過投資累積上億元身價,他們的共同點就是花了十年以上的時間「做筆記」。由此可知,惟有自己先做好準備,透過勤做筆記,一點一滴累積投資智慧,一旦投資機會來臨,才可以如武林高手般一招致勝。

筆記不只可以幫助你投資致勝,在職場、事業、人生的經營上,也能扮演不可忽視的角色。《筆記成功術》一書指出,「書寫的動作,幫助你的頭腦去尋找相關資訊,結果就是,你能輕易更上一層樓。」

筆記的威力在於,它能藉由書寫的過程,強化知識的吸收,進而轉化成自己的智慧。筆記同時也是一面鏡子,它可以映照出你所犯過的錯誤,提醒自己別再犯同樣的錯誤。

你有記筆記的習慣嗎?不論你有沒有這個習慣,從今天起,製作一本屬於自己的筆記本,透過筆記本,記下大師的金句良言、重要資訊,或是一天的工作與投資心得。透過一本用心製作的筆記本,記取教訓,肯定能增長智慧,並邁向成功。

換腦袋變有錢

腦袋決定口袋 拆解有錢人學習術
許多人以為聰明才智是天生的,後天無從改變;但,越來越多研究證明,透過適當的訓練學習,能增強大腦的思考和學習力。只要採用正確的頭腦訓練學習方式,你也能打造金腦袋,讓自己在職場、投資理財上,無往不利。

美國游泳名將菲爾普斯在今年的奧運摘下八面金牌,對於自己的成功,他表示,除了天賦之外,主要還是他每天反覆練習起跳反應、速度、耐力和四種泳式,才能屢創佳績。

對於運動能力可以透過訓練強化,多數人沒有疑問,但,卻都以為聰明才智是天生的,後天無從改變。

然而越來越多研究證明,透過適當的訓練學習,人類可以讓自己的大腦思考、學習更有效率。

清華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江安世表示,大腦先天上的不同,遠小於後天訓練所形成的差異,所謂的聰明人,其實是後天的學習而來的。

江安世指出,腦神經細胞上的蛋白質分子每三個月就被更新替代,就像訓練肌肉一樣,大腦也要透過不斷地訓練,功能才能持續增強。

《今周刊》採訪PC 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達一廣告董事長徐一鳴、愛爾達執行長陳怡君,以及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四位不同領域的專家與大師,了解他們平常做了哪些學習,才能在各自的領域擁有極佳表現。

我們同時也請長期研究大腦與學習關係,並出版過《全腦與學習》、《學習大革命》等書的腦神經發展訓練師王秀園,來拆解大師們的學習方法之中,是運用了哪些大腦學習策略,才能成功鍛練出一顆聰明的腦袋。

結果我們發現,這次受訪者有幾個共同特點,他們的大腦皮質層上的「前額葉」區域都相當發達。前額葉是人類的思考中心,這個區域強勢的人,往往有極佳的執行力,思考邏輯清晰,可以有秩序、理性而且持續、有效地去落實想法。

王秀園同時也指出,他們四人雖然可能有某些先天較強的優勢,但像是耐力、執行力甚至是記憶力,卻可以明顯看出是運用了良好的策略,訓練學習,用後天的努力來強化這些功能,這是他們邁向成功的關鍵。

是的,即使是大師,也必須採用正確的頭腦訓練學習方式,才能造就今天的地位;現在我們一一剖析這些學習訓練祕方,讓你也可以跟隨大師腳步操練你的大腦,打造出自己的金腦袋。

愛唱反調的趨勢大師詹宏志學習法/叛逆思考 領先趨勢創造新浪潮
你經常折服於詹宏志的腦袋嗎?好奇他的聰明腦袋是怎麼形成的嗎?
那不是天生,而是源自高中叛逆期的一項訓練——刻意與別人唱反調,卻練就了他凡事從另一個角度看的思考習慣,也造就了這位跨足媒體、唱片、電影等領域的趨勢大師。

網路家庭(PC Home Online)董事長詹宏志的一舉一動總是受到台灣文化界、創意產業界的關注。一直以來,他總是能比別人早一步,找到下一個即將發生的故事,他對於文化趨勢、創意產業、社會經濟論題,透徹精準的見解,常令人不得不折服於他的腦袋。

近來,詹宏志出新書《綠光往事》,這回,他探索的是,他之所以會成為現在的他的由來,這也引發我們好奇,詹宏志的聰明腦袋是怎麼形成的?原本擔心,詹宏志會說,「這是我父母生給我的。」但謎底揭曉,他告訴我們,那是源自於高中時期的一個刻意的訓練……。

刻意當一個「跟別人不一樣」的人
在詹宏志少年成長的60年代是個禁忌的時代,「跟別人不一樣」在當時是充滿風險的,然而正值高中思想啟蒙的關鍵期,詹宏志卻是刻意地想要與眾不同,「我在高中時,強烈地意識到,我對一件事要有些想法。」

於是,他在同學當中成了一個重要的抬槓者,他練習怎麼跟別人抬槓、練習自己的腦筋,對所有人說的話,要找到漏洞,然後提出自己的看法。

沒想到,這來自成長期間個性的叛逆,刻意訓練自己對一件事提出另一個不同的見解,久而久之,竟然已經成為詹宏志思考上的習慣。一直到多年後,在報社工作,詹宏志才注意到自己這項特質。

在《中國時報》工作時,當時的報老闆余紀忠經常會找同事談話;每一次余老闆講完,詹宏志一定說「不,余先生」,然後發表自己的看法。「不,余先生......」在那個時期,成了詹宏志的口頭禪。

即使是對一篇大家都深有同感的文章,詹宏志對大家都深有同感的文字,卻是一點興趣也沒有。因為,「如果我都同意文章裡的觀點,表示我在其中是一無所獲的。」詹宏志說,一篇有共鳴的文章,只是說明了作者的文字功力比看書的人強,他幫大家說出了原本就知道、但找不到適合文字來形容的文章。

看書,詹宏志期待看到的是,自己從來沒有想過的角度或觀點。即使是會被嚇一跳,或被打擊了,但這樣的見解,他認為才能擴大他了解一件事的空間,也成了他擴大思考的養分。

詹宏志訓練自己,在聽到一個很有見地的見解,也不會就停下來相信;他總是會先想一遍,「在我還沒有想出來前,我寧願和沒有答案為伍,一件事情沒答案,我也不會輕易去要一個『拿來』的答案。」

當年和詹宏志一起創辦《數位時代》的詹偉雄這樣描述詹宏志,「他是一位很有原創性的人,他做的事、說的話很少有二手的,他相信對事物的理解是來自自己真確的理解,所以他不人云亦云。」創意不就是這麼回事?就是要和別人不一樣。

年長後的詹宏志從事和創造力有關的活動,在報社、出版社、唱片公司、電影公司都是創意掛帥的產業。

他25歲就任《時報周刊》總編輯;27歲在滾石發行了羅大佑、李恕權、齊豫、潘越雲的唱片;90年代參與策畫製作的電影有「悲情城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戲夢人生」、「多桑」、「獨立時代」,開啟一股台灣新電影浪潮。

年少的詹宏志對一切討論創造力的書都很感興趣,當年由協志工業叢書出版、A. F. Osborn著的《應用想像力》(Applied Imagination)——Osborn就是現在大家熟悉的腦力激盪會議的創辦人,書中教大家如何有創意地解決問題。Osborn提出來的問題,用傳統、單一的思考方式是想不出答案的,一定要改變原有思考的基礎,往另一個範疇裡去想答案。

這本書更加強化了詹宏志原本「想要與人不同」的訓練,在找不同見解的過程中,養成他要轉換地基,重新找一個角度看東西的習慣。

換個角度想 找出市場藍海
不過,有時思考的運轉,還是難免被一些外在的規範給制約了,怎麼都找不到出路。1986年,他在遠流出版公司時,遇到了他生平碰到最大的難題,賣金庸的小說。

當年,遠流正式拿到金庸的版權之前,前一家有權出版金庸小說的出版社因為財務困難,把授權當債務抵,以至於滿街都是金庸小說,路邊攤的價格更打到四折,等到遠流取得金庸的授權,賣書的工作落到詹宏志的頭上。

街上一本賣80元,遠流出版的金庸小說,一本要賣100元,還是120元?詹宏志滿腦子就是想著如何在這個混亂的低價戰局中殺出重圍,但卻是想破頭也找不出答案。

「後來我覺得太困難了,我打電話給台灣幾位做出版的前輩,請他們給我意見。」詹宏志記得很清楚,當時《講義》雜誌社長林獻章給了他一句話。

「你為什麼去想街上那個四折的價格,你是惟一的正版,你應該有正版的價格;如果是我,我不會去想怎麼把價格變低,而是想怎麼把價格變高。」這句話完全把詹宏志打醒,那一個下午他豁然開朗。

於是他開始創造一個任何人都想要的金庸作品典藏版,取名叫「典藏極品」。從書的構造開始改,找不會反光的紙來印刷、書封的裝訂用宣紙、找名家來設計書封,每一本都有編號,而且還限量。

這樣一套書,詹宏志把價格訂得非常貴,一萬二千元,是當時街上一套一千多元的十倍價格;他還做了個抽獎活動,送購買的讀者一趟星馬泰港之旅,最後一站在香港和金庸吃飯。

結果,這套超精裝小說賣出了二千多套,進帳了幾千萬元,解決了所有問題。第二年再出袖珍版,把一本拆成兩冊,價格一本六十元,從三十六本變七十二本,還是比街上那些書貴,但小本很方便,用途不同也賣出了七、八千套,第二年又輕鬆過關。

第三年,街上的低價書已清得差不多了,遠流才正式推出標準版。

經過這件事,詹宏志更深刻體會,「如果用另一個角度想問題,你會發現那個問題一點都不難。」而他這套訓練自己,刻意想出和別人不一樣東西的想法,後來也寫在《創意人》這本書裡。

面對未知領域從不感到害怕
很多習慣的養成,對於後來人生中面對不同事物的態度影響很大;在詹宏志的成長歷程中,更是如此。「跟別人不一樣」,訓練他後來「用不同的角度想問題」,也造就了一位趨勢大師。

詹宏志說,他還有一個特質——對沒做過的事從不害怕。
擁有在許多不同領域工作經驗的詹宏志,前一陣子家裡重新裝潢,無意間清出一個盒子,裡面裝著他歷來用過的名片,有幾百種之多。那表示他曾經有過那麼多種不同的身分,有的是在同一家公司裡職務的變動,也有的是不同的公司。

詹宏志這名來自台灣中部的鄉下小孩,從來到台北的第一天,看到的事物就都是鄉下沒有的東西,什麼都不知道,「進入未知領域,對我來說就是一個熟悉的處境,我不是很害怕我沒做過的事。」

不過,克服無知需要勇氣,在詹宏志硬著頭皮去做一切他沒有做過的事的同時,他用最快速的自我充實,迅速地解決自己一無所知的處境。最快速的方法,就是通過閱讀,去找他想要知道的答案。

透過閱讀經歷別人的人生
很多人都以為,詹宏志是做出版,才看那麼多書,但他卻說,出版其實才是他讀書之後的副作用。

基於對他人和世界的好奇、想知道他沒有經歷過的任何事,他對每一本書都有興趣。書就像是每一位作者生命經驗的濃縮劑,讀了二十本書,生命就像經歷過二十種生命,生活也變得更充實。

詹宏志喜歡研究各種書的類型。他對字典好奇,於是他就找來各式各樣字典,仔細比較它的體例、拆解辭條的結構,同時也做許多的筆記;等到他讀到一定的數量後,他又會想知道字典這個類型的出版歷史,想知道它的演進狀態。

他在遠流期間,說服北京商務印書館把《辭源》給台灣出版。出書時,他要寫一篇出版緣起,包括介紹《辭源》的來歷;《辭源》後來(1949年後)在台灣和中國都陸續有修訂,這些修訂的方向有什麼不同,他想到大學時曾做過一些筆記,於是把它找出來後,只稍作一些修改,就完全可以作為出版前言。

即使是後來編胡適作品集,在那之前他早就是一名胡適迷。對詹宏志而言,在他開始做某項工作之前,通常已經讀了十幾年相關的書,所以當工作落到他頭上時,他總是如魚得水。

對於每一個類型的書,詹宏志都有研究。創辦城邦初期,他還幫同事上課,講每一種出版的類型和它出版的關鍵,還有今天要如何經營它;每周講一種,雖然在講了二十幾次後因故中斷,但從講了這麼多課卻還沒講完來看,就能充分說明詹宏志研究各類型書籍之多。

像讀食譜,也純粹是因為對這個類型的出版發展感到好奇。但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他看到很多古老的食譜充滿了對食物的熱情,看了之後自己也被那個熱情感動,「然後我就開始坐不住,想動手去親近它們。這就是知識的力量。」

週末,是詹宏志親近美食的時光;和三五好友一起做菜,通常由他負責研究食譜。譬如做中東菜,他會綜合不同食譜,克服材料的不足,寫出新菜色,然後從買菜開始,回家後大家分工一人做一道。

「我讀太多食譜了,很多菜我沒吃過,但藏在胸豁之中。對我來說,要了解菜和菜之間有什麼關係是很自然的,我可以說得出每道菜鄰近區域國家之間的相同處。」

從越南北到南,鄰近國家走到泰國、走到馬來西亞、印度、巴基斯坦,詹宏志能夠講出這些地方的食物彼此之間相似、相異之處,像旅行一樣,拼出一幅美食地圖。

困惑是讓人想尋找答案的動力
博覽群書,小時候的詹宏志也曾經無法理解朱西甯的《冶金者》,看不懂七等生充滿象徵主義的小說。雖然從小就有很多的困惑,但他認為困惑是帶領他往前追尋的力量;他閱讀找答案,累積了無數和書搏鬥的經驗,因此,沒有一本書是他讀不下去的。

對於看書這件事,他認為,一個人接觸書的數量,決定於他後來能享受的數量;也因為享受其中,理解其中,書的副作用產生了,「了解了一些事,不小心就會去做了。」像他做網路、旅行,都是。詹宏志開玩笑說,不要輕易開啟書本,因為它,不小心就把你帶往很遠的地方。

大腦學習策略
從小就刻意地對別人的見解找出另一個不同的答案,讓詹宏志訓練出一個多元、不陷入框架的擴散性思考,這和一般人是用評斷性思考有很大的不同。大腦中負責思考決策的「前額葉」從小就被詹宏志訓練得很強壯,面對問題時,他找到的解決方法也許天馬行空,但前額葉超強的邏輯能力,讓他可以把想法落實。

由從事過的工作來分析,詹宏志具備優秀創造力,但又有極強的邏輯能力,因此是左右腦均衡發展的代表人物;至於善於運用圖像式思考,則代表他的「頂葉」相當發達。

房地产陷衰退漩涡 大摩黑石逆市进场

尽管国内房地产市场不再风光无限,正处在“打折”与“降价”的口水战之中,摩根士丹利、黑石等海外投资者的投资步伐却并未望而却步。黑石携大额资金欲长线投资中国房地产,摩根士丹利正筹集100亿美元地产基金,其中至少14.6亿美元会于未来数年内投放于中国市场,诸如此类的消息不绝于耳。在内地纷纷致力于防范房地产风险之时,境外投资者此举是抄底,还是只为了给资金寻找一个投资点?

中国房地产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一如既往的强烈,尽管人民币升值的脚步在放慢,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也处于下降的通道中。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9月2日表示,中国出口已经放缓,房地产肩负着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重担。一旦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引发“硬着陆”的风险,政府就会放松政策控制,因为经济进一步下滑引起的失业问题影响更大。

专家还指出,在投资偏好上,大城市的商业地产项目是外资首要考虑的投资目标。

外资在加快行动
资本一直犹如灵敏的猎犬,四处嗅着投资的气味。此轮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并不能让灵敏的境外投资者却步,当中国的银行们纷纷被警示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房地产大佬绞尽脑汁筹措资金之时,对于资本猎犬而言,机会窗口打开了。

有报道称,黑石近日已与卓越金融联手,共同组建了一家商业资产管理公司,专门针对中国境内的商业地产项目进行投资、经营、招商和管理。今年4月,黑石集团的房地产合伙人基金第六期募集已经结束,共融得109亿美元,创下了有史以来数额最大的一次房地产基金募集。

前几日的消息是,摩根士丹利正在募集的约为100亿美元的全球物业基金,其中的15亿美元将投入到中国房地产市场。

国信证券首席房地产研究员方焱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外资基金对中国房地产的兴趣由来已久,即使在去年、前年那种亢奋的市场环境中,它们也从未放弃过。现在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将渐渐理性回归,加大对房地产的投资也是情有可原。

“很多外资基金有兴趣,我们近期也接触了很多基金。”方焱说,外资基金偏爱大城市的写字楼。

而国际最主要的房地产顾问公司之一戴德梁行编制的写字楼指数(DTZ office index),2008年一直呈现出不同于往年的快速上扬态势。

早已被国人所熟知的黑石公司,更表现出了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浓厚的投资兴趣。

今年6月,卓越金融就将其旗下的上海长寿路商业项目的90%股权出让给黑石,这是黑石挺进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首单买卖。

而坊间有传言称,黑石基金会与亚太置地(APL)合作,共同拿下上海的世纪商贸广场。后者于今年5月,与李嘉诚旗下的另一香港上市公司和记港陆签署协议,以44.38亿元人民币购得位于上海长乐路的写字楼世纪商贸广场。

亚太置地是一家致力于房地产投资及资产管理业务的美资投资基金公司。该公司的网站上如此写道:“我们深信中国市场的潜能。在今后,中国市场将不乏诱人的长期投资机会。”

一位业内人士还表示,最近新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为黑石提供良好的投资平台,其将在未来继续寻找合适的商业地产项目。

原上海正大广场的总裁司徒文聪也有望将被黑石纳入旗下。

但戴德梁行的一位研究员告诉本报记者,无需过分放大近期外资的表现,资本总归要找一个投资出口,纵观亚洲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尽管人民币升值放缓、正在进行紧缩性的调控,中国依然以其经济高增长位居投资选择地的前列。

一位业内人士也向本报记者分析,对于中国楼市的投资是损益比最低的选择,而且外资的投资方式多样,倾向于收购正在开发项目的股权和商业项目,属于前端投资,较为安全。

依然看好中国房地产
而这些对于外资而言是“较为安全”的投资,有着影响中国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的潜在风险。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表示,要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变化,防范较大面积的资金链断裂给银行带来的冲击。要妥善处理好房地产贷款问题,高度关注直接和间接房地产贷款总量,充分估计房地产贷款风险敞口。

小心使得万年船,但王庆认为,尽管中国房地产价格普遍下降不可避免,中国地产的基本面目前看来依然保持良好,一旦房地产行业的生存给整体经济带来下滑风险,政府就会放松政策控制,否则影响更为严重。

此次外资言行达到了一致。摩根士丹利约100亿元的基金将在未来投向中国房地产市场,同时,王庆也表示,中国房地产所谓的泡沫并不存在。

他认为,总体来看,房屋购买能力从2003年以来都处于较稳定的水平,换句话说,房屋的平均价格没有比5年以前更贵,因为家庭收入的平均增长比价格增长更快。

此外,从房屋价格收入比(HPIR,指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年平均上市房价和居民年平均收入的比例)来衡量,中国的平均HPIR从2003年至今都是在8-9倍的范围内,从表面上看,高于国际标准3-6倍的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HPIR的国际标准是基于发达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制定的。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测算,如果按照不同国家收入情况来调整HPIR数值,实际上中国目前的水平并没有出现明显超出国际标准的情况。

房地产市场更重要的是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王庆指出,随着中国出口放缓,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增长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一旦房地产因政策调控而出现衰落,很难让人对未来一两年的中国经济有积极的憧憬。

“为了避免经济硬着陆的风险,调控政策可能在明年一季度放松,包括借贷要求上的放松,降低贷款利率等。”他指出。

林园:我的六大选股技巧

经常有人问我选股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技巧?

一,数字说话。具体从以下6个角度考虑:
1.市盈率与成长性的关系。我选择的标准是:假如我选择的股票市盈率是20倍,如果我能确定未来3年该股的复合增长在20%以上,一般情况下我会考虑买入。即市盈率倍数=未来3年复合增长的最低百分比数。
2.在未来3年复合增长率大于18%的公司中去选。盈利增长是股价上涨的动力。如果没有盈利的增长,就会缺少投资者的购买动力。即使股价偏低,也只能指望其股价实现恢复性上涨,而不能持续上涨。
3.选择产品毛利率在20%以上企业。产品毛利率越高越好,而且过去3年,产品毛利率应当稳定趋升,不能有下降的趋势。
4.在盈利总数大的公司中去选。如招商银行、贵州茅台、五粮液、上海机场、铜都铜业,对那些盈利总数只有几百万元的公司不要选。
5.现金流越多越好。我喜欢赚钱多、现金流好的公司,同“有钱”的公司打交道不会错,就是要“傍大款”。因为这样的公司随时可以利用手中的“现金”搞点“意外”。如贵州茅台、五粮液、云南白药。
6.选择历年分红额比集资额大的公司。这样的公司是不会有假的,够“硬朗”。如云南白药。

二,在盈利高的知名品牌企业中去选。只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股价才能“持续上涨”,而且选择大家都知道的品牌,能够省去宣传的时间,也最容易形成大家同时看好的局面,这样可以“锁死”很多股份,使股价更容易地持续上涨。如招商银行、贵州茅台、五粮液。

三、从“巨人”的品牌、“婴儿”的股本中去选。一般来说,股本小的公司能够使我们分享双重收益,即企业盈利本身的收益和股本扩张的收益,而大品牌又能够保障它的扩张性。如云南白药、黄山旅游、瑞贝卡、千金药业、丽江旅游、江中药业、马应龙、同仁堂。

四、选择“底”能够看得见的公司。若能够看见股价的最“坏”结果,那么我们就可以进行“无风险”套利,如102元时的招行转债,13.6元以下的上海机场。

五、选择你认为10年后仍然能够“存在”的企业。包括“老字号”、无竞争对手的企业,如机场、高速公路和码头

六、在行业盈利出现拐点时选择企业。目前的银行业和旅游业的业绩,都出现了30%以上的高增长,如招商银行、黄山旅游。

富人和穷人的分别:坚持到底

试想想……如果我们将全世界的财富集合起来,然后在平均的分配给每个人,那么每个人都得到一样的财富,这个世界是不是永远都不会再有富人和穷人之分呢?

告诉你,十年后,分配财富之前是富人的,又会再次成为富人;而那些分配财富之前是穷人的,都已经变回穷人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处事的方式,有自己花钱的方式。那么,富人与穷人的信念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来看看这则故事:
有一个穷人,他很穷,一个富人见他可怜,就起了善心,想帮他致富。富人送他一头牛,嘱他好好开荒,等春天来了撒上种子,秋天就可以远离那个“穷”字了。

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是没过几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过去还难。穷人就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吃,剩下的还可以生小羊,长大了拿去卖,可以赚更多的钱。穷人的计划如愿以偿,只是吃了一只羊以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穷人想:这样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卖了,买成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鸡蛋立刻可以赚钱,日子立刻可以好转。

穷人的计划又如愿以偿了,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又艰难了,又忍不住杀鸡,终于杀到只剩一只鸡时,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他想:致富是无望了,还不如把鸡卖了,打一壶酒,三杯下肚,万事不愁。

很快春天来了,发善心的富人兴奋勃勃送种子来,竟然发现穷人正吃着咸菜喝酒,牛早就没有了,房子里依然一贫如洗。富人转身走了。穷人仍然一直穷着。

很多穷人都有过梦想,甚至有过机遇,又过行动,但是坚持到底却很难。

再想想……富人的信念是什么?穷人的信念又是什么呢?
我的看法是:
富人的信念就是坚持到底。不论日子多困难,他都依照原本的计划,一步一步的走,因为他相信自己只要依照计划,迟早会致富!

穷人就是无法坚持到底。当他遇到困难时,他就会开始放弃之前所计划好的一切,开始改变计划来使自己暂时过的好一些,以后的事就以后再说吧!

你的看法呢?口袋理财
如果我告诉你,我有一套可以致富的秘方,但是你需要花二十年的时间,才可以达到百万的梦想,你能够坚持到底吗?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致富也不是区区几年内就能够达到的!

人人都能做亿万富翁,只需要简单的数学知识

人人都能做亿万富翁,只需要简单的数学知识,复利的运用

到底富人拥有什么特殊技能是那些天天省吃俭用、日日勤奋工作的上班族所欠缺的呢?富人何以能在一生中积累如此巨大的财富?答案无非是:投资理财的能力。民众理财知识的差距悬殊,是真正造成穷富差距的主要原因。理财致富只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固定的储蓄,追求高报酬以及长期等待。

A、亿万富翁的神奇公式
假定有一位年轻人,从现在开始能够定期每年存下1.4万元,如此持续40年;但如果他将每年应存下的钱都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并获得每年平均20%的投资报酬率,那么40年后,他能积累多少财富?一般人所猜的金额,多落在200万元至800万元之间,顶多猜到1000万元。然而正确的答案却是:1.0281亿,一个令众人惊讶的数字。这个数据是依照财务学计算年金的公式得之,计算公式如下:1.4万(1+20%)40=1.0281亿。

这个神奇的公式说明,一个25岁的上班族,如果依照这种方式投资到65岁退休时,就能成为亿万富翁了。投资理财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观念,观念正确就会赢,每一个理财致富的人,只不过养成了一般人不喜欢、且无法做到的习惯而已。

B、钱追钱快过人追钱
台湾有句俗语叫:“人两脚,钱四脚”,意思是钱有4只脚,钱追钱,比人追钱快多了。和信企业集团是台湾排名前5位的大集团,由和信企业集团会长辜振甫和台湾信托董事长辜濂松领军。外界总想知道这叔侄俩究竟谁比较有钱,有钱与否其实与个性有很大关系。辜振甫属于慢郎中型,而辜濂松属于急惊风型。辜振甫的长子———台湾人寿总经理辜启允非常了解他们,他说:“钱放进辜振甫的口袋就出不来了,但是放在辜濂松的口袋就会不见了。”因为辜振甫赚的钱都存到银行,而辜濂松赚到的钱都拿出来投资。而结果是:虽然两个年龄相差17岁,但是侄子辜濂松的资产却遥遥领先于其叔辜振甫。因此一生能积累多少钱,不是取决于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如何理财。致富关键在如何理财,并非开源节流。

C、将财产作三等份打理
目前,储蓄仍是大部分人传统的理财方式。但是,钱存在银行短期是最安全,但长期却是最危险的理财方式。银行存款何错之有?其错在于利率(投资报酬率)太低,不适于作为长期投资工具。同样假设一个人每年存1.4万元;而他将这些钱全部存入银行,享受平均5%的利率,40年后他可以积累1.4万元(1+5%)40=169万元。与投资报酬率为20%的项目相比,两者收益竟相差70多倍。

更何况,货币价值还有一个隐形杀手———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5%之下,将钱存在名义利率约为5%的银行,那么实质报酬等于零。因此,一个家庭存在银行的金额,保持在两个月的生活所需就足够了。不少理财专家建议将财产3等份,一份存银行,一份投资房地产,一份投资于较投机的工具上。我们不妨建议你的投资组合为“两大一小”,即大部分的资产以股票和房地产的形式投资,小部分的钱存在金融机构,以备日常生活所需。

D、最安全的投资策略
理财致富是“马拉松竞赛”而非“百米冲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对于短期无法预测,长期具有高报酬率之投资,最安全的投资策略是:先投资,等待机会再投资。

有些人认为理财是富人、高收入家庭的专利,要先有足够的钱,才有资格谈投资理财。事实上,影响未来财富的关键因素,是投资报酬率的高低与时间的长短,而不是资金的多寡。以那个神奇的公式所讲述的方法为例,若你已经拥有36万元,则你可以减少奋斗10年,若你已有261万元,则可以减少奋斗20年,而只需20年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要想有更多的本钱,不妨去借。投资理财的最高境界也正是“举债投资”。而银行的功能,则是提供给不善理财者一个存钱的地方,好让善于理财者利用这些钱去投资赚钱。

诺贝尔基金会的启示
世界闻名的诺贝尔基金会每年发布奖项必须支付高达500万美元的奖金。我们不禁要问:诺贝尔基金会的基金到底有多少?事实上,诺贝尔基金会的成功,除了诺贝尔本人在100年前捐献一笔庞大的基金外,更重要的是归功于诺贝尔基金会的理财有方。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于1896年,由诺贝尔捐献980万美元。由于该基金会成立的目的是用于支付奖金,管理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差错。因此,基金会成立初期,其章程中明白地确定基金的投资范围,应限制在安全且固定收益的项目上,如银行存款与公债。这种保本重于报酬率、安全至上的投资原则,的确是稳重的做法。但牺牲报酬率的结果是:随着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运作的开销,历经50多年后,到1953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

眼见基金的资产将消耗殆尽,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及时觉醒,意识到投资报酬率对财富积累的重要性,于是在1953年做出突破性的改变,更改基金管理章程,将原来只准存放银行与买公债,改变为应以投资股票、房地产为主的理财观。资产管理观念改变后,就此扭转了基金的命运。1993年基金的总资产滚动至2亿多美元。

不看价值看趋势

今天大盘以直接的方式跌破本轮牛市的起点,股改是失败了,很多人所说的不破2245还是牛市的说法也彻底失败了.这样的行情,只能用我们常说的趋势来解释.这样的下跌也说明了我一直所说的作为趋势投资目前仍不宜介入的理论依据.同样也是前几天对一些重仓朋友建议继续适量减持保持更多些资金以待有趋势反转时可以考虑的降低持仓成本,可以减少些亏损,或是能得些利润的根据.

股价每天都会有波动,可以说这是不同的投资每一刻不同的操作心态所致.但是一直下跌应说是有一些必然性的,也就是说一直的下跌已形成了一种趋势,这样的趋势的形成,没有根本的外界原因的影响是不可能产生的.那么当前的外界因素是什么呢?那就是大家每天看新闻的时候的,可以看到国际经济形势一直在走着一个向下的趋势,作为全球化经济越来越一体化的时候,中国难以独善其身.基本面可以说是发生了大大的变化.再者简单的说一个大家也是全部明白的是,作为目前中国市场较有特色的一个大小非的问题.可以说是一种无成本的筹码,这样的筹码不仅没有在逐步的减少,反而在当今市场上,旧的没有结束的前提下,新股的不断的发行,新增的大小非还在不断的增加.这样的因素何以能解决当前的股市趋势的变化呢?不言自明.

谈到国际经济,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难以阐述.但是谈到大小非,可想的办法可以说是多些的.有很多有见地的有识之士谈了很多很多的办法,但是结果是大家所见的,作为政府可以起主导作用的部门.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建树的.换句话说,也就是放弃了当前的市场的,不只是如此,反而在市场情况明显不好的时候,还在不间断的增发新股.记得五月份我说过,作为当前国家还把这个市场当作一个圈钱的市场的心理下,也许只有当新股完全发不出,或是发了就跌破发行价的时候,作为主管部门发现他只考虑通过市场发行达到圈钱的目的,就完成了他们的政绩的任务,对上就可以交差的工作做不到的时候,也许他才会考虑去做一些真正的符合市场长期稳定生存的制度建设.而不再是当前每天只是口水满天飞.不见大雨滴的情况.

当前情况,从一直所说的估值来看,是有相当多的股符合以前的市场估值,或是比以前更有估值优势了,这样的估值我们可以看,但是不可以只是着眼于此.趋势的作用一定要认真对待.生活中惯性的道理大家全是明白的,趋势其实就是一个惯性.这样的惯性会在一些外力作用下有所减速,能减多少,就是要看外力的大小了.

操作上看,如上面所说的趋势、惯性,外力会有影响,自身想刹车也是一个作用力,那就是不会是一个方向不停的发力前行。今天大盘的下跌,跌破2200后没有出现昨天预想的可能出现的小反弹。真是秋风秋雨冷瑟瑟。这样的情况应该说多加些衣服捂紧衣服是对的。捂紧的概念有两样的想法,一是资金可不能再动,二是手中的股没有出手的看来不来一个反弹可能就出手也是不合理的了。

破了2200没有出现反弹,那么就要看我预期的2050的结果会不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可以开心些的结果了。这样的结果目前还可以从前面的分析上有些保持,另一方面,近来B股也有些动作的样子。所以主观上我们并不希望政策周末就出一些什么样的利好来,因为当前的利好只会形成一些小的反弹,而会后跌的更深些。但是如果一直以真空的方式跌到2050左右的话,那么随着短期的快速下跌,反弹的空间也就多些了。假如那时再有些不错的利好促进,反弹的高度或许也会有百分之十五左右。当然假如真的如此所言,反弹之后,在众多的因素没有根本解决的情况下,大盘仍会走一个下跌绵绵无绝期的时候。

从以前的观点看,很多个股有估值了,短线的高手可以每天的找着机会搏杀;但是趋势还没有给出一个介入的理由,那么趋势投资者还是持着不看估值看趋势的理念更好些哦。

Saturday, September 6, 2008

UK downturn 'not as bad'

THE economic downturn in Britain is 'nowhere near' as bad as the early 1990s recession, but the government must do more to help if it is to stand any chance of staying in power, the Trades Union Congress said on Saturday.
Britain's unions descend on the seaside city of Brighton this weekend, angry about sub-inflation pay deals in the sprawling public sector and worried about the impact on families of rising living costs and an economic slowdown.

However, with polls suggesting the ruling Labour party could face defeat in the next election due by 2010, unions are wary of kicking up too much controversy before a political conference season which could decide Prime Minister Gordon Brown's fate.

'There's clearly a danger that we could go into a recession,' Mr Brendan Barber, head of the umbrella TUC group, told reporters in London.

'(But) in terms of what the economy means for ordinary people, clearly at the moment we are nowhere near the scale of the difficulties that we had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most recent Conservative government,' he said, referring to the early 1990s downturn.

Britain's economy failed to expand in the second quarter and is now expected to shrink as the housing market slump gathers pace, unemployment rises and consumer confidence crumbles.

Mr Brown, hardly a year into the job, has faced calls to resign from within his own party in part because the government's handling of the economic slowdown has brought his leadership credentials, and Labour's ability to govern, into question.

His much-vaunted economic rescue package launched this week has failed to impress analysts who say there is actually very little room in the public finances to stimulate the economy.

While Mr Brown appears to have ruled out a one-off cash gift to help families cope with soaring utility bills, he has raised the level at which taxes must be paid when buying a home.

'I think they need to do more. That will come through very strongly during the Congress,' Mr Barber said, arguing that Labour needed to show it was on the public's side and taking decisive action to support hard-working households during the downturn.

'If that isn't achieved by the government then they risk badly losing public and electoral support,' he said.

Mr Barber warned that Britain could also be hit by more strikes over public sector pay, highlighting the civil service and teachers among those still disgruntled by their pay deals.

'We will potentially see industrial action,' he said, suggesting the government could consider altering its self-imposed limits on public debt to help finance higher salaries in the public service.

'What makes sense in today's world is to use government funding to help keep the economy moving rather than being locked down by that limit,' he sa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