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Thursday, February 21, 2008

買股唔係睇息率

2002年起弱勢美元為全球製造過量資金(各國銀行為吸收美元,被迫加入印刷鈔票行列),流動性過剩推動樓價及股價上升。去年8月次按危機爆發,雖然各國聯手注入資金,但注入資金速度唔及信貸收縮速度來得快,去年11月起出現全球信貸緊縮(credit crunch),令去年11月起美元止跌(雖然未回升)。各國央行仍在增加貨幣供應,但信貸緊縮力量更大(呢方面可參考1990至2003年日本情況)。2003至07年經濟繁榮係建基於流動性過剩,隨次按危機爆發,一切都將倒轉,包括美元止跌回升,股市反覆向下。Never argue with the market(有智慧不如趁勢)。  

股息論早1971年破產,估唔到2008年今天仍可殭屍復活!1971年我老曹《明報晚報》時代曾同當年《華僑日報》著名評論家打筆戰,爭拗點係「買股票目的係賺價還是收息」?老一代人仍停留買股收息思想因此推介當年電車公司(當年係上市公司)、會德豐(因為有6厘息)。
我老曹認為買股票目的係賺價,因而提倡「O論」,否決「股息論」,推介新上市公司如長實、新地 等,因睇好未來房地產業務市道。到今天人人只講O,已好少人講息率,證明買股票目的係賺價唔係收息(買債券目的才係收息)估唔到老掉大牙謬論,今天仍可死灰復燃。股息靠唔住,因為企業純利可升可跌(只有公用股例外)。1987年股災之後,美股只有2厘息,十年期債券10厘息,你話買乜?到2007年望番轉頭已有答案,就係股票大大跑贏債券!只要前景好,我老曹唔怕五年唔派息公司股份(如該公司每年純利升幅30%以上);如果前景差,即使有6厘息股份都唔買,因為明年純利跌50%後減息率50%,便只有3厘息,後年冇純利,公司隨時宣布唔派息!歷史證明息率唔重要,PEG(純利增長率)才最重要。 

股票市場常有謬論,例如留意大戶動態。一般人以為大戶贏梗!瑞銀、瑞信、花旗、大摩係咪超級大戶?去年成績又點?投資市場冇大戶散戶之分,只有smart money與stupid money,醒目資金永遠贏愚蠢資金(無論你係大戶或散戶)。如果你仍信大戶動態,只證明你stupid!

敏感三角形之戰  
冇人能預知將來,利用分析或可猜測到未來三個月情況(超過三個月無人能知,呢方面唔少大學已做唔少實驗證明)。美股熊市2007年已開始,相信唔會三個月內結束。港股熊市仍未確認,牛熊仍在爭持中。  
去年3月估計標普五百2007年每股獲利92.3美元,去年年底已改為83.98美元,今年年初改為79.2美元,由此可見預測幾難,而且一旦經濟轉差,企業純利消失速度係幾咁快。上述已係美國五百大企業情況,至於中小企抗衰退能力更差,部分可能捱唔過去而破產。  
再睇睇納指正在形成敏感三角形;三角形走勢出現代表好淡爭持。恒指情況亦一樣,21700至25700點之間好淡爭持……。呢個三角形走勢結果係偷襲珍珠港事件抑或係是中途島一役?從過去走勢睇,如三角形底部出現,應係「偷襲珍珠港」(即好友勝利);反之,如從高位回落75%,則係「中途島戰役」(即淡友獲勝)。

英樓市可能較美國更脆弱  
後市展望,呢次由美國房地產回落所引發次按危機,造成美股熊市恐怕日子唔會短,整個熊市過程中將不斷出現中期反彈(請參考2月6日刊出日股走勢)。聯儲局已盡最大努力去reflate房地產及股市,市場反應唔係房地產及股市上升,有D嚇親債券投資者,擔心出現短息跌、長息升現象(因擔心通脹率上升)。美國已有二千萬個家庭進入負資產期,雖然唔少仍未斷供,情況幾令人擔憂,好多問題仍未浮面,熊市又點能了結?!
  
去年7月美國股票孖展金額3810億美元,去年12月已降至600億美元,即大量trader減倉。trader係春江鴨,佢地大量平倉,代表2008年股市好難炒。美國佔全球三分一經濟活動,有邊D國家或地區可以同美國兩不相干(decoupled只係廢話)?你信唔信美股熊市,而港股仲係牛市?  

由樓價回落到消費減少需時兩年。2006年8月美國樓價回落到今年8月,美國消費才會大幅下降。熊市中博反彈低回報高風險,非智者所為。Keep your feet wet仍然需要,因此只宜動用30%資本做投資,因為係熊市。  

畢非德認為,投資成功只需極之普通智慧,以及超乎一般人情緒控制。請好好控制閣下情緒。  

根據《金融時報》研究結果,1899至1985年投資英國股票扣除通脹後係蝕本!因為英國擴張期1900年見頂,美國GDP1900年首次超過英國。至於英鎊購買力1899年至今回落99.3%,但1985年1英鎊兌1美元;二十二年後1英鎊兌2美元,而且英國股市由1985年回升。上述係英國「百年歷史」。
如果畢非德正確,唔通2000年美國經濟已見頂,2100年美國係咪會變成今天英國?美元購買力下降99%?二十世紀世界經濟中心由英國移到美國;二十一世紀世界經濟中心會否由美國東移?到2100年中國GDP會否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經濟中心?未來日子會否見到1美元兌1元人民幣?一如1900年英國人又點會相信未來世界將以美國為核心一樣,1990年豐銀行居然可以收購英國米特蘭銀行!人們就係唔明白時移世易道理。1980年美國人發現自己收入停滯不前,但樓價卻升完可以再升,因此將層樓按去消費。2007年美國人發現不但收入仍然停滯不前,連樓價亦唔再上升,再不能透過加按去改善生活,你說怎麼辦?七十年代開始,美國製造業工人發現工序流失;2001年唔少電腦科學系畢業生發現無法搵到工作,理由係電腦公司將工序搬到印度,2000年起美國連高科技工作亦面對流失。2006年美國GDP 80%來自服務業,2007年起不但收入扣除通脹冇升過,連樓價亦停止上升,信貸市場2008年起更急速萎縮;加上美國步入人口老化期,過去二十五年利用資產升值製造出來消費上升期,開始面對退潮。  

格蛇認為英國房地產可能較美國更脆弱,因英國有更多利率可變按揭貸款。英國機構估計,去年英國有一萬九千個家庭因無法償還貸款而被銀行收樓,今年將增至四萬五千個;不過,英國冇次按貸款,相信影響較美國細。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John Van Reenen估計,未來英國樓價可下跌20%。

Monday, February 18, 2008

红周一几成定局

证监会再批两只股票型新基,这不仅是心理层面的意思了,而是意味着态度根本性变化。也该出手了,再往下跌后面的很多事不太好办。
周五提示机会正在到来,现在看来的确是到来了。
从技术面上来看,MACD即将向上打金叉,光头长影阴K线并站立在10日均线之上,周线“身怀六甲”,地量震荡并拒绝回补缺口,连续四日K线都在节前大阳实体之内,短线指标30分钟60均线仍然是运行平台,这些指标都指向大盘向上反弹的趋势。
中石油底部“三鸦”,平安突破均线压制,传递的是主要利空打压力量正在变成做多力量的信息。联通、宝钢发力,二三线蓝筹将开始表现。
雪灾之后开始重建,利空消退的同时,带来了投资机会。2350多亿电力基础设施重建大单,不是一个小数字,而且是个挺急的事。
周边股市的影响从来都不是决定性的,现在也没什么可利用的了。空方唯一可利用的打压中石油和平安的手段,即将成为多方强力的上攻工具。
周五的走势,14:00以后震荡上行,不理会压力,意味着先知先觉资金正在入场。大盘没有表现出更强的走势,说明此次消息封闭的相对较好。和节前那次公布新基发行一样,都会起到良好的刺激效果。周五介入正当其时,早了晚了都不行。都看明白或看错的时候,就不是机会。
技术面的积极因素需要基本面进一步确认促进转化,想什么来什么,再批两只新基,加上节前开闸的两只新基18日可以动手,下周一大盘收红几成定局。所以不说肯定收红,是因为近期市场反技术操作太明显。本博也想给自己留点余地,判断股市还是把各种可能性都想到为好。
操作上周一要看量能,不放量要考虑短线逢高减磅,回调再进;放量了就再拿到周二,那时再看情况定夺。
红周一也不能太乐观,二月份还有两个星期。主力战略布局还要花点时间,肯定还要再折腾几下,使基础更扎实。新一轮行情很可能即将到来,二月份调整越充分,三月份会越红。前期恶意打压大盘的主力,很可能就此踏空。

帮你度过最黑暗时刻 炒股遇跌十二杀招

一、某只股票的股价从高位下来后,如果连续三天未收复5日均线,稳妥的做法是退出来。
二、某只股票的股价破20日、60日均线或号称生命线的120日线、250日线时,一般尚有8%至15%左右的跌幅,先退出来观望较妥。
三、日线图上留下从上至下突然击发出大黑棒或槌形并破重要平台时,无论如何都应该出货。
四、遇重大利好想第二天高开卖出,或许能获取较多收益,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五、重大节日前一个星期左右,开始调整手中的筹码,乃至清空股票,静待观望。
六、政策面通过相关媒体明示或暗示要出整顿“金牌”告示后,应战略性撤离。
七、市场大底形成后,个股通常只会有30%至35%左右的涨幅。记着,不要贪心,见好就收。
八、国家出现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向恶劣的问题或不明朗或停滞不前时,能出多少就出多少,资金不要在股市上停留。
九、同类(行业、流通股数接近、地域板块、发行时间上靠拢等情况下)股票中某只有影响的股票率先大跌的话,先出来再说。
十、股价反弹未达前期制高点或成交无量达前期高点时,不宜留着该股票。
十一、新股上市尽量在早上交易时间的10:30至11:20分左右卖出。
十二、雪崩的股票什么时候出来都是对的。大市持续下跌中,手中持有的股票不跌或微跌,一定不要太过侥幸,先出来为好。

Sunday, February 17, 2008

防守反击的投资战术

投资中最无敌的战术偏偏也就是防守反击。投资中防守就是强调资金的安全。这是所有投资大师极力强调的原则,格雷厄姆曾经谆谆教导巴菲特:“投资有两条最重要的规则:第一条是不要亏钱,第二条就是不要忘记第一条。”

强调安全边际是价值投资的第一原则,其重要性置于一切投资原则之上。价值投资者在投资中往往要计算投资证券的安全边际,这个安全边际就犹如足球比赛中的后防线,是否足够坚强决定了投资的最终成败。巴菲特在伯克希尔1992年年报中指出:“我们相信这种‘安全边际’原则,格雷厄姆尤其强调这一点是投资成功的基石。”正是永恒不变的安全边际原理,使价值投资超越了其他任何投资策略,成为一门真正的投资科学,有关价值投资的学说是一门真正的防守反击的战术教科书。遵守这一原则的投资者哪怕资质平庸也有可能获得不错的收益。

沃特·斯科劳斯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在纽约证券交易学院师从格雷厄姆,从1955年开始经营自己的基金,在此后的45年间,他只有很简陋的办公室,从不访问客户,很少与分析师交谈,也不上网。他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并且遵守格雷厄姆的投资原则:购买便宜的股票。他关注公司的业务,集中精力研究上市公司每个季度的财务报表,寻找那些股票价格低于账面净资产的股票。他实现了年均15.3%的复合收益率,这个收益水平在格雷厄姆的弟子中实在算不上高,但已经远远超过了道琼斯平均指数。

投资中的进攻就是选出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超级明星企业。防守是成功的前提,但并非充分条件,反击是制胜的关键,只守不攻成就不了冠军。意大利队的锋线足够犀利,法国队也有享利和齐达内这样的进攻大师。具有突出竞争优势的企业如同足球队中的超级前锋,拥有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超强盈利能力,长期来说一定会拥有远远高于一般企业的价值增值。
巴菲特选择超级企业的标准是:
1、业绩是能够了解并理解的;
2、有长期良好发展前景;
3、由诚实和正直的人经营管理;
4、能以有吸引力的价格买入。

防守,然后进攻。道理非常简单,正是这种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投资方法成就了许多非凡的投资大师,以至于巴菲特说:“由于价值投资非常简单,所以没有教授愿意教授它。如果你已经取得博士学位,而且用很多年学习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复杂的计算,然后你再来学习价值投资,这就好像一个佛教徒去西天取经,却发现只要懂得多行善事就足够了。”

简单的东西往往让人厌烦而不愿意遵守。在世界杯比赛中,大多数足球迷认为防守反击是一种“丑陋”的足球,富有激情、赏心悦目和行云流水的足球才是好看的足球,因此巴西、阿根廷、德国这些失败的球队拥有更多的球迷。但在参赛球队看来,目标却只有一个:大力神杯,因此世界杯比赛中,大打攻势足球的荷兰队向来被人看好,却总在小组赛中回家,而意大利队大打防守反击反而屡次进入决赛圈,甚至获得冠军,就是防守战略的最好证明。

而投资从来就是为了功利而来,防守反击这个最成功的无敌利器没有理由弃而不用。虽然在一些投资客眼里,价值投资让人们长期守着少数几只股票,也是一种“丑陋”的投资,远比不过追逐波段、频繁交易更让人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快感,但这种快感往往却导致投资结果大败亏输。

因此,投资者永远不应该忘记:投资的第一目标是获利。如同足球队员捧起大力神杯的感觉,有什么能比获利更能让投资者拥有心旷神怡般美妙的感觉呢?

在下跌趋势中,一定要象巴菲特一样,守住你的成本,这是你东山再起的本钱;如果你拿不住现金,总想买股票,那么你就买封闭式基金,对于10-30亿规模的封闭基金来说,翻倍是很容易的事情,而对于动则400-500亿的巨无霸式开放式基金来讲,翻倍的概率性太少,亏损的概率在增加。我的道理是,你有1万变2万很容易,400亿变800亿太难,而且即使发生了翻倍,在大跌中开放基金根本来不及出货,他如果在短时间内出货,谁来接盘?那只股票不连续跌停?
当然,既然大家以做趋势投资为主,价值投资为辅助,那么在工作线下,大盘处于不稳定的下跌趋势中,就是保持现金休息,耐心等待机会,休息也是最好的防守手段!

Wednesday, February 13, 2008

巴菲特:美国不存在信贷紧缩 美元或再贬10年

美国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在加拿大多伦多参加一个会议时说,美国并不存在信贷紧缩。他还表示,如果美国政府不改变现行政策,未来10年美元很可能继续贬值。  

美联储官员4日曾经表示,过去3个月,80%的美国银行提高了信贷门槛。市场担心,次贷危机导致银行惜贷,从而造成信贷危机。不过,巴菲特认为,不能说美国目前已经出现信贷紧缩,企业融资其实并不困难,而且融资成本仍很低。  

巴菲特还认为,美元的持续贬值主要归咎于美国巨额的经常项目赤字。他说,如果美国政府不改变目前的政策,未来10年美元还将贬值。巴菲特透露,他目前在外汇市场上直接持有的货币只有巴西的雷亚尔。

巴菲特救市措施过于苛刻 交易恐难完成

这一再保险交易对巴菲特来说很好,但是Ambac和MBIA的管理层并不会喜欢,因为这将把这些公司最好的业务剥离,使这些公司在面对信贷衍生品投资组合产生的亏损时能够调动的资源更少。
  
分析认为,巴菲特的措施对于这些公司来说过于苛刻,这些公司的股东并不是很愿意完成交易。
  
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周二提出,愿意向MBIA、Ambac和FGIC等三家债券保险商提供再保险,为这三家公司总价值8000亿美元的市政债券进行担保。
  
根据交易提议,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将获得价值60亿美元的预收保险费和30亿美元的已收保险费。实际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要求获得相当于150%未满期保费准备的保费支付。
  
评论认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要求支付的金额过高。不过,该公司再保险部门主管Ajit Jain表示,由于这些债券保险商目前在维持“AAA”评级时存在困难,因此即使这一交易价格对债券保险商来说过高,但仍然是值得的。
    
不过到目前为止,MBIA的所有者仍未看到该交易将带来什么样的利益。该公司股价在2月12日下午的交易中下跌11%,投资者对于MBIA和Ambac是否会接受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提议表示怀疑。巴菲特在信中表示,伯克希尔-哈撒韦接触了三家债券保险商,不过已有一家拒绝,另两家的消息仍不明朗。
  
独立研究机构CreditSights保险业分析师Rob Haines表示,他认为已经表示拒绝的公司是MBIA,该公司今年已筹集到超过20亿美元的新资本。他说:“MBIA努力使自己成为危机中的幸存者,因此他们不会对这个提议有太大兴趣。”
  
一些投资者也认为这些债券保险商不会对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提议感兴趣。Ambac的股东Evercore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Andrew Moloff认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提议并不令人吃惊。他指出,债券保险商与巴菲特之间的谈判已经持续了几个月,但是由于巴菲特要价过高,谈判迟迟没有进展。
  
Moloff表示,巴菲特很喜欢市政债券业务,因为这一业务利润很高,并且还贷风险很低。
这一再保险交易对巴菲特来说很好,但是Ambac和MBIA的管理层并不会喜欢,因为这将把这些公司最好的业务剥离,使这些公司在面对信贷衍生品投资组合产生的亏损时能够调动的资源更少。

股市成功是一种习惯

股市里成功并不需要你去做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需要把好的小事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地做下去,形成好习惯,成功就离你不远了。同样,股民的亏钱与赚钱也是来源于自己的交易习惯。下面各提供个4种亏钱与赚钱的习惯,看看它们价值多少钱。

让您消除K线波动的好习惯,选择股票的诀窍:
第一,去学会计,做一个聪明的投资人,而不要做一个冲动的投资人。因为会计是一种通用的商务语言,通过会计财务报表,聪明的投资人会发现企业的内部价值,而冲动的投资人看重的只是股票的外部价格。
第二是阅读技能,只投资自己看得明白的公司,如果一个公司的年报让你看不明白,很自然就会怀疑这家公司的诚信度,或者该公司在刻意掩藏什么信息,故意不让投资者明白。
第三是耐心等待,一个人一生中真正投资的股票也就四五只,一旦发现了,就要大量买入,
第四,持有股票,直到他的价格超过合理估值。

 
亏钱的习惯
不割肉:不怕开水烫的一定就是死猪肉,越不割,越套你,直到肉烫烂成了人家的美味。情况不对,立即撤退,这才是生存之本。这条习惯带来的收益是-20%。想想,如果有1万元就价值2000元,有这条习惯的股民亏损是否超过20%啊。

勤割肉:周一买了周二割,还恨不能做T+0交易,真想时刻做交易。这类股民的笔记本上是血淋

淋的誓言:割出去的是肉,下次买进来的是金子。结果是金子也真买到过,不过也给割了,肉嘛割得更多。这条习惯带来的收益是-30%。

常满仓:在股市里最大的风险就是时刻满仓,没有树立空仓几个月的意识,甚至没有空仓几周的经历。亏损者对满仓尤其是一年365天满仓更是情有独钟。要知道,在中国股市只有做多才能赚钱,但也只有满仓才能导致最大的风险。这条习惯带来的收益是-20%.

过多地接受股票信息:坐在交易大厅里或者是电脑前面,每天4小时交易时间要盯盘240分钟,舍不得喝水,舍不得上厕所,更舍不得午休。还不时地查看几分钟涨幅排名。而平时更是看电视股评,与股友探讨股票小道消息,过多的信息让自己没有了主见,亏损就成了家常便饭。这条习惯带来的收益是-10%。

赚钱的习惯
空仓:空仓最大的好处有两点:一是不会赔钱;二是用钱的时候随便你取钱。也就是说,那账户上的钱是真正属于你的。无论是否是股民,都要记住中国老百姓那句名谚语:“饭到口,钱到手。”何况,在“一赚二平七亏”的股市里,只要不亏损你就位居前三啊。这条习惯带来的收益是30%。

盈利才加仓:买一只股票,第一笔交易赚了钱,才能加仓,这说明你对趋势的判断是正确的,加仓也就顺理成章。第三笔交易如果亏损,连同前面的交易一同卖出。不要相信直觉,要相信现实,一旦交易亏损,要么是市场出了问题,要么是你出了问题,都需要你清仓。这条习惯带来的收益是20%。

独来独往:少数人赚钱的定律让我们不得不保持与众不同的思路。买别人不屑于买的股票或者是不敢买的股票才能成为赢家,大众情人成不了明星。

休息:休息不一定就是睡觉啊,但休息一定是要你卖出股票停止交易,远离股市一个阶段,可以去学习,可以去娱乐,也可以去做别的事业。要知道,距离产生的不仅仅是美,还有冷静和理智。一个成功的股民的角色绝对不仅仅是个股民,在别的舞台上你也一定翩翩起舞啊。这条习惯带来的收益是20%左右。

数一数你有亏钱的习惯多少条,有赚钱的习惯多少条,再计算一下,看看是否与你的实际收益相关联。

巴菲特向债券保险商援手 一家公司不领情

有“股神”之称的美国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12日表示,其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向美国最大3家债券保险商Ambac、MBIA和FGIC提出愿为它们承保的市政债券提供再保险,但不包括其他复杂的高风险金融工具。   

同时,这些保险商还需向巴菲特支付其所收到保费的1.5倍作为回报。  

巴菲特表示,其中一家公司已经对其援助计划予以回绝,其余两家尚未作出回复。  

债券保险商的作用是在债券发行商失去偿债能力时代其承担责任。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抵押贷款债券违约率持续攀升,债券保险商面临巨额索赔。全球最大债券保险商MBIA公司日前宣布,其2007年第四季度出现公司历史上最严重的单季亏损。Ambac、FGIC则未能保住对债券保险商至关重要的3A信用评级。  

业内人士指出,巴菲特提出的援助计划貌似雪中送炭,但其实对保险商来说没有多大实质意义。

原因是巴菲特提供的再保险对象仅限于各大保险商违约风险最小、最优质的资产--市政债券.
而真正的烫手山芋,各种高风险的结构性融资工具(如担保债权凭证等)则被排除在外,因此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保险商们面临的难题。
与此同时,将优质资产进行再保险后,剩余资产组合的风险等级实际上有增无减,保险商评级被下调的压力丝毫得不到缓解。

逐利本性依旧- 巴菲特援助保险商并非“雪中送炭”

亿万富翁巴菲特提出为8,000亿美元市政债券提供再保险,并非“雪中送炭”,更不是他在将85%的身家拿出来做慈善事业之後的又一个无私举措。  

巴菲特之所以这麽做,是为了帮助其掌控的保险和投资公司Berkshire Hathaway聚敛更多钱财。  巴菲特在CNBC电视台说,“我们这麽做是为了赚钱...你要是拿出50亿美元,就应该赚些利润。”  

巴菲特称上周提出以50亿美元为MBIA、Ambac Financial Group和FGIC担保的市政债券提供再保险,不过他收取的保费要比这些保险商从债券发行人处得到的保费高出50%。分析师认为这个价格有点高。  

巴菲特的提议之所以"引人瞩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将高风险债券--包括次优抵押贷款相关证券--排除在外。  

巴菲特称,有一家保险商拒绝了他的提议,但没有指明是哪一家。  

如果巴菲特介入,可能有助于稳定信贷市场。如今市场很担心债券保险商的“AAA”评级被调降。如果评级被调降,他们想再揽取业务就很困难,并会市政债被全面抛售,进而推高州和市政府的举债成本,最终损伤到纳税人。  

T2 Partners合伙人Whitney Tilson说,“巴菲特在机遇到来时赚取大笔钱财...我认为他这次跑到‘台前’的原因是,他为社会和金融体系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易,但对MBIA和Ambac来说这买卖却着实糟糕。”  

Tilson说T2在“卖空”MBIA和Ambac,押注它们将进一步恶化。  

Tuesday, February 12, 2008

曾渊沧@股友通讯录

美国联邦储备局终于决定再减息0.5%。这是符合市场的预期。会后,联储局发表声明,说还会再积极地减息。不过,下一次议息会议还得等到三月十八日。在这个日子之前,除非美国经济出现重大的滑坡、崩溃。否则应该不会如1 月22 日那样突然减息。现在联邦利率是3%,算是低过长期平均数。但仍然不足以减轻企业的负担,不足以遭银行存户将钱提出来。存户们宁可收很低的利息也不敢冒险。因此,短期而言依然不乐观。现在唯一的希望是企业的业绩,业绩好的企业,股价依然是有支持的。

有股友问我,根据我自创的利用对数及线性回归法的方法,去年10 月海峡时报指数已经达到95%的过度乐观线,现在是不是该等到海峡时报指数跌到最底层的95%过度悲观线才入市?
答案是不一定。大家留意我的直线回归图, 94 年初,海峡时报指数往上接触到95%乐观线后,大幅下跌,但是不久就反弹,然后在95%过度乐观线与75%乐观线之间徘徊。一直到1997 年才一举大幅下跌。因此,不能肯定的说海峡时报指数一定会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只能说:每次来到95%过度乐观与过度悲观线时,我们就得准备减持股票或积极买入股票。

我不建议卖掉所有的股票,我自己也从来没有卖掉所有的股票。目前我的现金与股票的比例大约是70%对0%。现金的大量增加也不是因为我卖掉70%的股票,我没有卖掉这么多的股票,现金的增加是因为我最近以集体出售的方式卖掉新加坡一个物业,而且,2007 年基本上我已经不再投入新的资金于股市。2007 年工作赚到的钱、股息、租金的收入都存起来。

为什么我见到海峡时报指数与香港恒生指数同时上越95%过度乐观线后不大量抛售股票,全身而退?
原因是每个人在手上只有现金而没有股票时,会有两种可能发生的错误行为。
一是高价追货,二是低价没行动。
当你手上没股票时,一见股价反弹,你会很紧张,担心买不到,结果是高价追入。追入后,股价可能马上又下跌,你一怕,又卖掉,如此数次错误又买又卖、又卖又买,最后是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

当你手上完全没有股票时,你也可能完全脱离股市。自己当前轻松,但也往往错失低价买入优质股的机会,要知道,熊市不是一跌就跌到底,而是会出现一个相当可观的大反弹,当你完全离开股市,你可能错失大反弹,更可能在大反弹的尾声错误地以为新的牛市来了而高价追货。

现在,最重要的事是保持自己身心轻松,只有EQ 高的人才能真正在股市赚到钱。

Monday, February 11, 2008

Market Volatility and Time Invested in the Markets

IT’S ALL ABOUT TIME IN THE MARKET NOT TIMING THE MARKET, SAYS FIDELITY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who missed the best 40 trading days over the past 6 years have reduced gains or even losses.
As the world’s equity markets continue to experience volatility, Fidelity International, one of the world’s oldest, largest and leading fund managers, highlights the risk to local investors trying to time their stock market investments.
Analysis of performance across Asia Pacific equity markets over the past 6 years* reveals that relatively few trading days contribute to overall performance. Investors who missed the best 40 days during this period have much reduced gains or, in some countries, hefty losses – as below.

As shown above, a stake of $US10,000 invested in the equivalent of the MSCI AC Asia ex Japan Index in January 2002 would have been worth $US31,406 at 23 January 2008, including the reinvestment of dividends, if left untouched**. Strip out the best 10 days and the investment would be worth just $US21,192. Miss the best 40 days and the stake would today be worth $US9,696, less than initially invested.

The dangers of trying to time the market are even more pronounced in various countries. Missing the best 40 days over this 6 year period would lead to losses in Australia, China, Hong Kong, Japan, Korea and Singapore, as shown below.

It can be tempting during times of stock market uncertainty to delay making investment decisions or to sell existing holdings in the hope of buying back in when values are lower. In theory this is an attractive idea, but it seldom works in practice. Just as the sharp falls in stock markets tend to occur over short periods of time, the best gains are similarly concentrated. Because these gains often occur just before, or after, a market fall - an investor who tries to avoid falls is highly likely to miss the best gains.

When markets fall, understandably investors lose confidence and either stop investing new money or redeem their holdings. But the clear lesson from history is that if investors persevere, they should reap the rewards in the long term. As we at Fidelity are fond of saying: it’s time in the market, not timing the market that counts."

For investors who are concerned about market volatility, investors could consider a regular savings plan. By investing a consistent amount at regular intervals, investors can gradually ‘drip-feed’ into the market regardless of the price on any given day. This strategy is known as cost averaging and will help smooth out the effect of market changes on the value of investments.

There are always going to be market peaks and troughs and unpredictable events that will affect market conditions. We believe the key to investing is to wait these tumultuous periods out and think about the long term rather than the short term.

投资股票不需要太聪明

长期以来,在我们媒体上一直有一种倾向,就是把股票投资说得太玄乎,似乎做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一定要学会ABCD、甲乙丙丁,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投资者弄得晕晕乎乎的,好像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非得有经济学家兼会计师兼心理学大师兼统计专家兼政治家然后还要有军事家与谋略家的脑袋不可。

而实际上股票投资却并不是这么回事,彼德·泰纳斯--美国林克斯投资顾问公司总裁,一位投资基金与投资理论研究专家,通过对全美投资基金的调查访问,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大多数大师所以会成为大师,并不是因为他们有过人之处与独门暗器,而仅仅是因为他们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投资风格、一套简单有效的投资原则以及坚定地按此去做的严明纪律。为此,彼德·泰纳斯深有感触地说:既然所有的大师都只有一种适合于他们的投资风格,为什么作为普通人的你,却偏要去学那么多的东西呢?
因此,他对投资者的忠告便是:投资股票不需要太聪明 ,但是要寻找到你的投资风格。

一个普通投资者的成功案例 有一位个人投资者,入市4年,最低一年的回报率是80%,而其投资秘诀却十分简单,四条基本原则:
1、买进的股票不要太差;
2、价格要比较合理;
3、买进以后不要轻易割肉;
4、涨一两块钱不要抛,宁可跌下来后再走。

这四个原则之所以管用,是因为它符合且包含了一些基本的投资准则与市场定理。

一、它符合长期好友理论。在所有的股票理论中,最基本的理论就是长期好友理论。在这里,时间就像酵母菌,常常会把一个非常简单的投资行为酿成一个非凡的奇迹。因此,只要股票不太烂,价格不过高,买进,然后耐心持有,通常是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投资方法。

二、它符合"股市风水轮流转"的基本定律。股票上涨是要有时间的,有许多股票所以不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时间未到:有的是暂时地被人遗忘了,有的是不符合当前的市场潮流,有的是价格还没有真正调整到位,有的是盘整的时间还不够长。而一旦各方条件具备,通常只要有一点点催化剂就会涨起来。而且,股市中常有"咸鱼翻身"现象,一些过去的烂股和冷门股会突然成为耀眼的明星,在短期内上涨几倍甚至十几倍。这种现象我们在过去曾多次见过,它实际所反映的是股市能量的转换和平衡规律。不要以为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上一年的烂股很可能是今年的明星股",这是欧尼尔在总结美国股市近50年历程时说过的一句话。

三、它符合市场选择原则。在聪明的市场面前,任何人的智慧都是有限的,尤其是想凭借个人的聪明才智去发现黑马,并一口咬定说它就是黑马,更是愚蠢而且危险的。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市场去决定"。

上述第四点贯彻的就是这样一个原则,它同时也符合90%与10%的定理。所谓90%与10%,用在股票投资中就是:尽管你曾买过100个股票,但最终你投资收益的90%将来自于其中的10个,为了不漏掉这宝贵的10个,有必要舍弃一些蝇头小利,好让市场来检验一下,到底哪个股票会成为其中的1个。这一如欧尼尔所说,"做股票不一定要全对,而是在做对时要赚到大钱"。对这一点,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做一个实验,把当初买过的所有股票计算一遍,按这种方法,你的总收益是否会比现在增加。应该说,大多数人是会增加的。 市场不会变得太多

在讲完上述故事后,我突然想起一位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的评述。他说,经济学实际上一门把简单常识用种种复杂的术语包装起来的学科。那么"股票投资学"是不是也是这样?看来也是的,因为许许多多的方法、理论、技巧都各有相应的用处与相应的道理,但要真正取得成功,却并不需要这些,尤其是不需要那么多的东西。一套简单的投资原则,一种相对固定的投资风格,再加上一点基本的常识和严明的操作纪律就足够了,而上面所介绍的只是无数成功的个人投资者中的一个。
事实上,还有许多人在用各不相同的原则、方法和风格在从事着他们的投资或投机活动。尽管他们的做法会有所不同,但"幸福的家庭总是相同的"--他们都各有自己的投资风格。也许有人会认为,市场是会变的,过去适用的未来不一定行得通。对此,一位投资大师说得好:"经验告诉我,这个市场变得不多。循环一次又一次,重要的投资原则依然适用;不同的只是参与的群众换了一批又一批。"难道不是吗? 希望你能了解我这篇所讲的是什么,当然,这种方式未必会让你认同,不过我想告诉你的是:做股票不需要态聪明,定位好自己的风格不必懂太多。

股票买卖的不败法则

事实证明,如果遵循正确的原则和买卖纪律,高收益和低风险是可以并存的。

大盘原则:大盘下跌时尽量空仓或轻仓,大盘盘整时不贪,有10%或以下的利润就考虑平仓,大盘上攻时选择最强势的个股持有。

板块原则:大盘上攻时,个股呈现板块轮涨的特征,判断某一时期的主流板块,选择板块中的龙头追入。记住,资金有获利回吐的特性,没有永远的热点,努力寻求新的热点,在启动时迅速介入。

价值原则:选择未来两年价值增长的股票,至少未来一年价值增长。记住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价值规律,它和波浪理论和江恩理论等同是自然法则。

资金流原则:资金流入该股票,慎防股票的获利回吐

趋势原则:股价呈现向上波动的趋势。

资金管理:现金永远是最安全的,定期清仓,保障资金的主动性,等待机会,选择合适的时机重新建仓。

共振原理:价值趋势向上,价格趋势向上,股票价格短线、中线、长线趋势向上。基本面和技术面都无可挑剔的股票是最好的股票。

努力避免浮亏:被套是痛苦的事情,即使暂时被套也令人难以忍受。正确地选择买点和卖点是避免被套的良方,写下买进和卖出的原因,严格地遵守买卖纪律,就能保障资金的主动性,虽然有时侯要付出微亏的代价。具体来说,长线投资的理论依据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价值引导资金和决定股价长远走势。应判断股票的价值及成长性,选择交易冷淡的底部介入,跟踪个股的价值变化情况,耐心等待,以时间换取空间;短线投资注重趋势,如果趋势改变,就要止损,切忌把短线做成长线,让亏损无限制扩大。中线应在20日或30日均线介入,当均线系统破坏时就出局。

进攻性波段投资:努力寻找更好的股票,以替代手中的持股。

选股如选美,满足以上所有条件的股票是很难找的,正是这种难度性导致了最优秀的股票的出现,买入这样的股票,你就可以享受安全安心快速的股票增值了!

股票操作的一大技巧:反大众心理

在股票操作的领域里,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则———要实行与一般大众心理相违背的反向操作,即在大众一片乐观声中应该警惕,在大众一片悲观时要勇于承接。这是因为大众大都是“追涨杀跌”的。     

从炒股理论上说,股价愈涨,风险愈高,然而大众却愈有信心;股价愈跌,风险愈低,但一般投资者却愈来愈担心 。对投资者而言,如何在投机狂热高涨时保持理智的研判以及在大众恐惧害怕时仍保持足够的信心,对投资能否获利关系甚大。     

在股市波动幅度比较小的时候,更可显示出反大众心理操作的重要性。例如在1987年年初,台湾地区的许多经济学者或经济专家均认为台币升值,以出口为导向的台湾经济势必会受到拖累,间接地使经济增长减缓,反映在股市中,将会一季比一季淡,一季比一季差。然而结果是股市连创新高,到了9月份更加狂涨不止,就在这大众一片看好、股市眼看就要将突破5000点之际,厄运降临,股市大幅挫落,加上美国股市暴跌的影响,台湾股市跌幅超过50%。1989年年初,一些专家学者预测经济成长率将减缓,股市将仅是跌深反弹而已,没想到股市却再创新高。这些现象均显示股市的走向往往与大众的心理背道而驰。     

主力往往采取与一般大众心理相反的操作方式,例如在技术面显示大盘破底、大众一片悲观而杀出时,主力却大力买进,在技术上穿过头部;大众一片乐观而抢进时,主力又大举卖出,以此进行调节。     

既然要与一般大众反向操作,就必须了解大众的心理,下列指标可供参考:     
投资顾问的意见。大多数投资顾问都鼓励客户逢低买进,、逢高卖出,然而,现实中许多例子都显示,投资顾问经常作出相反的建议,因此,当大多数投资顾问对后市看法乐观时,行情往往临近顶峰,大多数投资顾问看法悲观时,行情往往接近谷底。     

共同基金持有现金的比例。共同基金的投资组合中持有现金增多,表明股价要下跌,持有现金减少,表明股价要上涨。因此基金持有现金的比例可作为一个指标,当现金持有比例非常高时,往往股价已接近谷底,反之,现金持有比例非常低时,股价常接近顶点。另外,共同基金中的现金持有量与前三个月累积赎回数之比例亦可作为参考,基金在股价下跌时有赎回的压力,因此若现金持有量与前三个月累积要求赎回数比例大于8倍时,基金赎回的压力较小,当此比例小于或等于8倍时,少量的现金(购买能力较小)与较大的卖压常常会导致股价下挫。     

券商营业部中的人气是否兴旺。如果券商营业部以往沸腾不已,如今门可罗雀,且投资客无视行情好坏,漠不关心股价的开跌,在下棋聊天。书报摊上有关股票操作方面的书籍卖不出去,此时股价通常已跌至谷底。反之,当人气沸腾、一开盘股票便全面出现涨停的情况,此时股价通常接近高峰,宜减少持股或退出观望。有两句股市俗语“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乃最佳的写照。大众不凑热闹时,才是购买的时机。     

总而言之,投资股票除了要了解基本分析及K 线分析之外,大众的心理亦须加以研究,成功的投资者通常是特立独行、行事固执的投资人。  

Sunday, February 10, 2008

分红派息前后投资技巧

股份公司经营一段时间后(一般为一年),如果营运正常,产生了利润,就要向股东分配股息和红利。其交付方式一般有三种:一种以现金的形式向股东支付。这是最常见、最普通的形式。二是向股东配股,采取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把资金留在公司里扩大经营,以追求公司发展的远期利益和长远目标。第三种形式是实物分派,即是把公司的产品作为股息和红利分派给股东。
在分红派息前夕,持有股票的股东一定要密切关注与分红派息有关的4个日期,这4个日期是:
1.股息宣布日,即公司董事会将分红派息的消息公布于众的时间。
2.派息日,即股息正式发放给股东的日期。
3.股权登记日,即统计和 认参加期股息红利分配的股东的日期。
4.除息日,即不再亨有本期股息的日期。
在这4个日期中,尤为重要的是股权登记日和除息日。由于每日有地数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公司的股票不断易手。这就意味着 股东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公司董事会在决定分红派息时,必须明确公布股权登记日,派发股息就以股权登记日这一天的公司名册为准。凡在这一天的股东名册上记录在案的投资者,公司承认为股东,有权享受本期派发的股息与红利。如果股票持有者在股权登记日之前没有登记过户,那么其股票出售者的姓名仍保留在股东名册上,这样公司仍承认其为股东,期股息仍会按照规定分派给股票的出售者而不是现在的持有者。由此可见,购买了股票并不一定就能得到股息红利,只有在股权登记日以前到登记公司办理了登记过户手续,才能获取正常的股息红利收入。
至于除息日的把握,对于投资者也至关重要,由于投资者在除息日当天以后购买的股票,已无权参加此期的股息红利分配。因此,除息日当天的价格会与除息日前的股价有所变化。一般来讲,除息日当天的股市报价就是除息参考价,也即是除息日前一天的收盘价减去每股股息后的价格。例如,某种股票计划生股派发2元的股息,如除息日前的价格为每股11元,则除息日这天的参考报价应是9元(11元—2元)。掌握除息日前后股价的这种变化规律,有利于投资者在购买时填报适当的委托价,以有效降低其购股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对于有中、长线投资打算的投资者来说,还可趁除息前夕的股价偏低时,买入股票过户,以享受股息收入。出现有时在除息前夕价偏弱的原因,主要在这时投资者较多。因为短期投资者一般倾向不过户、不收息,故在除息前夕多半设法将股票脱手,甚至价位低一些也在所不惜。因此,有中、长期投资计划的人,如果趁短线投资者回吐的时候入市,即可买到一些相对廉价的股份,又可获取股息收入。至于在除息前夕的哪一具体时点买入,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技巧问题。一般来讲,在截止过户时,当大市尚未明朗时,短线投资者较多,因而在截止过户前,那些不想过户的短线客,就得交所有的股份卖出,越接近过户期,卖出的短线客就越多,故原则上在截止客户的1~2天,可买到相对适宜价位的股票,但切不可将这种情形绝对化。因为如果大家都看好某种股票,或者某种股票的股息十分诱人,也可能会出现“抢息”的现象。即越接近过户期,购买该种股票的投资者越多,因而,股价的涨升幅度也就越大,投资者必须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恰当地在分红派息期掌握买卖火候。

股市不需要勤奋

涨涨跌跌指数,犹犹豫豫头绪,进进出出操作,亏亏赢赢财富,忙忙碌碌何苦。  

不少投资者也许会对上述说法感到可笑和不解,股市难道不需要勤奋吗?但如果你是一个价值投资者,就会对笔者所说的不需要勤奋深有感触,在充满博弈的资本市场上,需要的是对价值的发现并分享它的成长,如果你认为自己能够战胜市场或者所谓的庄家,你就落进了一个圈套 。  

有位朋友发来对我很有启发的一段话:“作为一个散户,不必急于求成赚钱,到这个市场来的人都是想赚钱的,没有一个人是为了亏钱而来的。但为何亏钱的总是你,是因为庄家的一举一动都是冲着让散户来的,只是你不知道罢了。其实庄家才不会怕你哭闹呢,这里原本就是一个合法的财富再分配市场”。  

“庄家最怕你不看他。因为庄家深知你的贪婪与恐惧,庄家的阴谋通过操盘手传递给你,他让盘口别有洞天风起云涌,他让k线图青面獠牙天花乱坠,只要你睁开眼睛看,你就会患得患失,你就会神魂颠倒……”  
“庄家就这样征服了你,因为他把这个交易市场当作戏院,将自己看成是卖座的大明星,而你心甘情愿做个忠实的观众,他就没天没日地尽情表演。当你不看他的时候,当他没有观众的时候,当他对牛弹琴的时候,他真的好怕,因为他的钱是贷款,他要付操盘手的工资,面对一个不看不闻不问不急的人,面对一个无知无欲无畏无惧的人,他的一切表演都是徒劳的,这就是庄家的死穴,这样的股民是庄家永远不可战胜的”。  

其实从这段话中我们感受到什么呢?尤其是在目前这种市场环境整体向好的背景下,选择值得投资的品种好好地放着,如果实在害怕被套,可以不要满仓,留点钱在外面,遭遇到突然的利空时,顺便在自己持有的股票上补仓摊低成本。关心市场宏观面和趋势,少盯着自己手里的股票,需要每天看牢的股票值得投资吗?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价值投资的重要性。  

任何领域中都需要努力,唯独在股市上就怕你勤奋,在一个牛市中,操作得越多就越容易失误。

判断股市大趋势的八大要素

根据国外经济与金融的研究分析,判断股市多空走向,把握其发展趋势至少有下列征兆可供参考:  

(1)据政府有关部门所发布的各项经济指标与景气对策信号,分析经济成长是否趋于衰退   
如政府有关部门发表的经济成长预测、工业生产月增率、失业率以及各项领先指标等,无不透露重要讯息。倘若经济呈现衰退迹象,股市便缺实力支撑,纵有所谓“资金行情”,亦难望其持久。  

(2)通货膨胀有无上升趋势   
通货膨胀不仅使企业因物价与工资上升,成本升高,同时亦使多数低收入与固定收入者的购买力降低,间接也会影响企业获利。固然通货膨胀初期,企业因拥有低价库存原料与成品以及房地产等优势可保赢利不衰,甚且有过之,但毕竟为时甚短。一旦通胀恶化,股市必然陷于空头走势。   

(3)利率是否大幅扬升   
当国际间利率大幅扬升,各国为防止其本国资金大量外流,亦必被迫采取提高利率的做法。前些年由于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提高重贴现率0.5个百分点,由原先的6.5%,提高至7%,美国各大银行随即调升其利率至11%以上,以致欧洲各工业国家亦均在考虑调高其重贴现率。若欧洲各国跟进,则全球利率势必攀升,影响全球经济发展乃可预见。   
此外,如果通货膨胀持续上升,则政府为安定民生,遏阻金融投机,亦必采取紧缩金融措施,迫使利率上升。利率上升,企业经营成本上扬,获利能力相对削弱,股市当然蒙受不利,这也就是当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宣布调高重贴现率,华尔街股市立即大幅挫落的道理。   

(4)房地产景气是否呈现衰退   
通常房地产景气与股市盛衰几近同步运行。若是房地产景气活络,股市亦必活络,反之,若房地产景气呈现衰退,则股市亦难保繁荣。   
房地产业,前几年随同股市繁荣而大幅上扬。上涨幅度以倍数计,但近年来已呈下挫,不论预售房销售率或房屋中介业业绩均呈下降,值得投资大众密切注意。   

(5)股市是否出现脱序性飙涨   
股市一旦出现脱序性飙涨,必有几项特色:
1多数股票“本益比”偏高,与上市公司实际获利能力显然不相称。
2小型股、投机股股价连续飙升。
3价涨量缩,甚至呈现无量上涨。
4股场内人潮汹涌,充满乐观气氛,显示股市“过热”。
5各项技术分析指标显示股市严重“超买”。   
检讨过去每次股市“崩盘”,股市由多头市场转入空头市场,莫不经历此一脱序性飙涨阶段。因此,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或是做手已经捞饱开溜,势必引发恐慌性大卖出,股价遽挫,从些转入空头市场。   

(6)国际原油价格是否大幅上扬   
截至目前为止,尚无更经济有效的能源足以取代石油的地位。一旦石油价格大幅上扬,则整个世界经济势必受到重大影响。   
目前国际石油价格,由于产油国组织与非产油国组织之各产油国家步调渐趋一致,油价可望持稳,但如国际原油价格脱序上扬,则情况或有改变,对全球股市势必产生重大冲击,两次中东石油危机足为殷鉴。   

(7)劳动力与环保问题是否日益恶化   
劳动力与环保两大问题纠结,确足已挫伤经济发展,并降低企业界投资意愿。   

(8)政治与社会是否持续稳定与安定   
繁荣的股市有赖稳定的政治与安定的社会以为支撑,倘若政局动荡不安,经济发展必受影响,社会秩序混乱,则必降低企业投资意愿,股市转入空头市场亦属势所必然。

Friday, February 8, 2008

Macroeconomic Arbitrage in Global Markets

Macro Trading and Investment Strategies is the first thorough examination of one of the most proficient and enigmatic trading strategies in use today - global macro. More importantly, it introduces an innovative strategy to this popular hedge fund investment style - global macroeconomic arbitrage.

Dr. Burstein, an ex-Goldman Sachs macro proprietary trader who now heads a hedge funds-dedicated equity sales group at Daiwa Europe, proposes a new global macro strategy that is nondirectional and more objective.
The classic global macro strategy utilizes macroeconomic information to anticipate market direction through subjective views. As a result, global macro has a strong subjective-directional component.
Based on objective mispricings of macroeconomic information in stock market index and stock sector index spreads, a new long/short arbitrage strategy is presented here that capitalizes on the correction of objective macroeconomic mispricings.
These macro arbitrage strategies are evaluated and tested in volatile markets such as the "domino effec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es of 1997-1998 that led to a hedge fund crisis.

In fact, the book shows how global financial crises create strong macro arbitrage opportunities while also being a catalyst for correcting preexistent macro mispricings.

Global macroeconomic arbitrage

Som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and well-known hedge funds have long profited from a trading strategy that applies macroeconomic views to global markets: global macro.
Pioneered by hedge fund managers such as George Soros and Julian Robertson, this strategy has led to enormous profits. By placing directional bets on liquid assets, it is particularly suited for trending markets.

In Macro Trading and Investment Strategies: Macroeconomic Arbitrage in Global Markets, Gabriel Burstein defines and rigorously analyzes this investment style. He then proposes macro arbitrage as an original alternative to trading subjective macroeconomic views at times when markets are either trending or are extremely volatile, lacking direction, and in crisis, such as during the Asian, Russian, and Latin American economic and financial collapses of the late 1990s.

Macro arbitrage is introduced as a new, lower-risk, long/short macro strategy that is based on detect ing objective macroeconomic mispricings in global markets. Burstein shows how this strategy works in stock market sector spreads (food retailers/general retailers, banks/utilities), stock index spreads (Italy/Spain, Sweden/Finland), and with the European Monetary Union (EMU) ahead of its 1999 single-currency final stage.

In Macro Trading and Investment Strategies, Dr. Burstein presents, with examples, the framework for traditional global macro strategies, then shows how to use macroeconomic mispricings in global financial markets to design innovative global macroeconomic arbitrage strategies for trading and investing.

Packed with revealing trading case studies, examples, explanations, and definitions, this comprehensive work covers:
1. Global directional macro, long/short macro, and macroeconomic arbitrage trading and
investment strategies
2.Causes of macroeconomic mispricings in markets; tackling secondary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in trades
3.The importance of technical timing in macro arbitrage
4.Volatility of macro arbitrage strategies versus volatility of relative-value strategies
5.Mispricing opportunities due to the effect of the Asian crisis on global markets
6.Macro arbitrage of the EMU convergence mispricing in equity markets
7.Mispricings of retail sales, GDP,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terest rates, and exchange rates in stock markets

In-depth and timely, Macro Trading and Investment Strategies covers an area of intense interest to today's trading and investment community and shows new opportunities. It is invaluable reading for those seeking new ways to tackle today's volatile global markets.

Sunday, February 3, 2008

Allco Reit

The heavy correction has punished a lot of stocks, but one of those most heavily punished is Allco REIT.It has fallen more than 50% from $1.40 in May 06 to $0.67 currently.

At $0.67, Allco REIT is trading at an amazing 50% below its NAV of $1.34, offering a yield of 8.93% based on FY2006 payout of $0.0598.Its yield is set to rise because its FY2007 net income is expected to reach at least $0.10 per share based on its 3Q results thus far.
As such, I am placing Allco REIT on the stock alert with a buy at $0.67 at 50% below NAV.That said, I want to add that Allco REIT has been falling on very heavy volume recently, which is not a good technical indication - thus I would prefer to stagger my buys just to be on the safe side.
It means that based on TA, Allco has been under a lot of selling pressure recently and its price MAY go down further.

There is another stock also went down heavily, CitySpring, from 1.60 to 0.78 now with NAV 0.80.

A lot of selling have been from JP Morgan, whom are the representing Allco Financial of Aus. (Owner of Allco Reit)Allco F is trying to get some fund as there is $1.1 billion short term loan needed. Allco F share have drop 40% in 1 day before recovering to AUS$3.10. I believe Allco Reit is a good long term bet. A lot of bad news in the market have open up opportunity for us to enter at an attractive price.

Like Warren B says "It is safer to buy stocks when they are cheap, and not when they are more expensive.""I love the bear that give away shares for close to nothing.""Do not treat shares like Jewelry, only buy shares when they are undervalue."

On Cityspring: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other business trusts (e.g. Allco, K-Reit) available at 50% below NAV, don't you think it is logical to only buy Citypsring if it falls to that valuation?

However, the annual report of Allco clearly shows some weak points...
620mn $ of refinancings to be done this year, with the credit crunch going on, it's not a great environment for it. However, assume ultimately they wont have a problem getting the funds refinanced as the asset backing looks ok.Gearing is more of a problem - 43% sounds fine, but keep in mind that their Australia and Singapore properties have been revalued upwards by 30-ish percent in 2007 alone. Recent transactions here point towards an end of the boom, and lots of supply coming up from 2010onwards. If there was a correction in property values of, say, just 20-25 percent (not a big deal considering how much properties gained in just one year) and debt stays unchanged, their gearing would come close to the maximum 60% allowable.
Latest at that point they may be forced to raise new equity (or sell assets) to pay down debt, something they decided not to do in November when units were trading above 90c. Raising equity when the unit price is low can strongly dilute net asset value and distribution per unit. Current debt levels would also make it difficult to buy more properties financed by debt.So - Allco Reit seems at least to a considerable part a play on the property market holding up very well. In order to grow further, at some point either new equity has to be issued, or property prices must race up further (how likely is that in the short term?) to reduce gearing and allow room for debt expansion. Unfortunately difficult to imagine their shares staging a quick run-up to much higher prices in the short- to medium term.

I will continue to take interest in office trusts, for eg. ALLCO for a few reasons:
1. Consistent income distribution to unit holders (though not guranteed).
2. Distribution yield is looking more attractive as we experience declining interest rates.
3. For investors adopting a longer term outlook, in my view, I see strong demand for office space in the years ahead.
4. Government commitment to make S'pore a global / regional financial hub.
5. Strategic move by Temasek & GIC to invest in big banks hit by credit crunch could (in my own opinion) aid in drawing these banks into relocating some operations to S'pore in the future, thus boosting demand for office space.
6. Perhaps or maybe, we'll witness some mergers / takeovers among trusts given the recent declining unit prices.
7. Agree that given the current credit mess, properties expansion for trust would be hindered. However, if I am an investor looking for defensive play amid the current market turmoil, trusts shld be what I wld look into.
8. I am not a speculator looking for short term gain.
9. Why not enjoy consistent income payout now and at the same time adopt long term view to take advantage of capital gain (hopefully) in the future when the next boom cycle is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