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这样的大熊市中,价值投资者的业绩未必好过趋势投资者和技术派,更有可能比他们差。如果价值投资者因为某种原因必须要把股票换成现金的话,更有可能亏损累累。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资金的期限几乎是致命的。虽然价值投资者分享的是公司增长的收益,但是价值投资者买入的价格还是市场价格。对于公司股票的估值永远是模糊的正确,为了寻求本金的安全,尽量获得较高的安全边际,是每一个价值投资者孜孜以求的事情。但再高的安全边际,也不能保证市场价格不会低于你的买价,不会造成短期的浮亏。
原因在于估值总是会有很大的误差,对公司的了解程度、公司每年盈利增长变动、消费者需求变化甚至宏观经济的短期影响,加上每个人对资金回报率的要求不一样,这诸多因素导致估值永远是模糊的正确,而达不到精准的程度。至于安全边际的设定也不能太高,因为太高的安全边际可能会失去很棒的投资机会,也就是说你不可能等到最高的安全边际,安全边际总是相对的。从基本面角度来看,价值投资者不可能避免估值的偏差。
而股票市场是一个恐惧与贪婪交战的市场,心理的状态、资金的数量对股价的作用可能大过公司盈利本身。在中国这个新兴市场,整个市场处于理性的阶段很少,不是过于乐观就是过于悲观,股价在大涨和大跌之间做过山车运动。这样的市场状态,很难保证价值投资者的估值和较大安全边际买入的股票一定会盈利,更可能是比较长期的亏损。对于这样惨痛的现实,其实我们完全不必沮丧。价值投资鼻祖格雷厄姆和投资大师巴菲特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巴菲特投资华盛顿邮报的举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投资案例,但在巴菲特刚投资的前几年,恐怕没有几个人敢说巴菲特做了一桩伟大的投资。巴菲特在1973年买入的时候,华盛顿邮报的总市值只有8000万美元,而当时任何一个买家如果要买进华盛顿邮报至少愿意付4亿美元,巴菲特以华盛邮报内在价值的四分之一买入,这样的安全边际已经够高了吧,但是市场的情绪从来就难以预测,在巴菲特收购之后的两年,公司股票价格持续下跌,其投资总额从1973年的1000万美元下降到1974年的800万美元,一直到1976年股票价格依然低于巴菲特的买入价格。如果当时巴菲特的资金期限出了问题,比如说,一定要抽走资金,那么还有这样一个投资盈利上百倍的伟大案例吗?可见,资金期限是价值投资者的命根;另一方面,巴菲特常常在股票价格低于自己买价的时候,继续买入更多份额,获得更多廉价筹码,为未来储藏了获得暴利的机会,但我们普通人往往没有这样充足的资金,看到这样的机会却无资金买入,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资金的无限期和持续投入可以帮助价值投资者创造奇迹。
在股票市场这样一个波动非常大的市场,资金的期限越短,资金可能亏损可能盈利,很难有高确定性。但如果资金的期限足够长,盈利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原因在于:一、长期投资可以避免市场短期的波动,二、因为股价在长期内一定会跟随公司的内在价值。价值投资者寻求的是优秀公司,这些公司的业绩会随着时间不停增长。股价虽然短期有一些波动,但是好公司的股价长期一定是上升的。
巴菲特研究专家Timothy Vick对股票持有时间对盈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投资者选择股票的能力如何,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时间越长,他盈利的机会就越大!比方说,1989—1994年间的任何期间内,如果投资者决定持有股票5年以上,购买标准普尔500家企业并盈利的机会超过80%,在某些年份中超过90%。如果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时间只有1年,总体上说,他投资收益仍然十分卓越,但其收益额将出现更大的随机性。投资者何时进行投资影响到了他投资成功的概率和失败的风险。在持有5年的策略中,无论投资者何时做出决策,他交易的成功率都接近90%。相比之下,持有1年的策略的交易成功率只有70%。如果只持有股票1年,在某些时期,投资者的交易成功率只有不到50%。
价值投资者要想成功,一定要获得尽可能长的资金期限,那些短期的钱是无能如何都不要入市的。资金期限决定了价值投资是否成功,也是一个投资者投资与投机的分野。
How we spend our days is, of course, how we spend our lives. 自强不息 勤以静心,俭以养德 天地不仁, 強者生存
Saturday, October 11, 2008
美国正在制定临时性股票自动暂缓交易机制
知情人士透露,美国股票交易所正在研究制定一种临时性自动暂缓交易机制,该机制将在某股票价格大幅下滑后禁止再作空该股票。
该机制目前仍在讨论中,尚未最终敲定。
知情人士称,根据提议,如果某只股票收盘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下挫20%,将启动该机制,在接下来三个交易日中投资者不能再作空这只股票,不过该机制不适用于那些进行真正对冲操作的投资者。
该机制目前仍在讨论中,尚未最终敲定。
知情人士称,根据提议,如果某只股票收盘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下挫20%,将启动该机制,在接下来三个交易日中投资者不能再作空这只股票,不过该机制不适用于那些进行真正对冲操作的投资者。
降低投资风险的一些原则
绝对没有人想到中国乳业会出现现在这种状况,蒙牛的投资人也做梦都不会想到股价可以在一夜之间暴跌60%。不可测的毁灭性风险在投资过程中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并非遥不可及,也许不经意间就会发生在你我之间。举个例子:即使稳健如茅台这样的顶级公司,假设不是位于贵州而是在四川汶川一带会有何后果?或者存酒仓库发生火灾会如何?
历史上即便是格林厄姆这样的大师也曾经濒临破产,费雪曾经遭受重创。风险往往以投资者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而造成灾难性后果,不要说中国投资者最多十数年的短暂历史,即使是一生历经无数风浪的投资大家,最终倒在未曾想过风险中的也不乏其人。投资不可能绝对消灭风险,但坚持一些原则,可以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的程度。
1、面对市场要永远心存敬畏,永远怀有如履薄冰之心,只有没有离开市场前,都不要把自己当成胜利者。
2、不要自以为已经掌握了投资的全部,在市场面前绝大部分人都是小学生。我们知道的永远都是一个圈,圈外是我们未知的。
3、做概率最高、确定性最高的事情。
4、清楚自己的能量圈,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
5、做自己最擅长、最熟悉的事情,不要因为暴利的诱惑而尝试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6、投资的真理就那么点,大师们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与验证,不要试图超越他们。也许存在这种可能性,但99.999%的可能是失败。
7、安全边际。
8、集中投资的原则上适当分散,个人投资者持股2-5个比较合适。永远不要把大部分的资金投资到同一股票上。
9、让保存本金的思维方式成为本能,投资前想想最坏状况的风险和损失,如果出现自己能否承担得起。
10、坚持原则,违反原则的机会宁愿错过不要做错。记住:“违反原则赚到的钱迟早会还给市场,坚持原则损失的钱最终会赚回来。”
11、不能抱着玩票的心情,要做就做最好,否则干脆别做。
12、持续地学习,知道得越多就越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历史上即便是格林厄姆这样的大师也曾经濒临破产,费雪曾经遭受重创。风险往往以投资者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而造成灾难性后果,不要说中国投资者最多十数年的短暂历史,即使是一生历经无数风浪的投资大家,最终倒在未曾想过风险中的也不乏其人。投资不可能绝对消灭风险,但坚持一些原则,可以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的程度。
1、面对市场要永远心存敬畏,永远怀有如履薄冰之心,只有没有离开市场前,都不要把自己当成胜利者。
2、不要自以为已经掌握了投资的全部,在市场面前绝大部分人都是小学生。我们知道的永远都是一个圈,圈外是我们未知的。
3、做概率最高、确定性最高的事情。
4、清楚自己的能量圈,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
5、做自己最擅长、最熟悉的事情,不要因为暴利的诱惑而尝试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6、投资的真理就那么点,大师们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与验证,不要试图超越他们。也许存在这种可能性,但99.999%的可能是失败。
7、安全边际。
8、集中投资的原则上适当分散,个人投资者持股2-5个比较合适。永远不要把大部分的资金投资到同一股票上。
9、让保存本金的思维方式成为本能,投资前想想最坏状况的风险和损失,如果出现自己能否承担得起。
10、坚持原则,违反原则的机会宁愿错过不要做错。记住:“违反原则赚到的钱迟早会还给市场,坚持原则损失的钱最终会赚回来。”
11、不能抱着玩票的心情,要做就做最好,否则干脆别做。
12、持续地学习,知道得越多就越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降息的效果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股市中有一句谚语: “ 牛市中加息不一定是利空,熊市中降息不一定是利好 ” ,这反映了投资者对升降息背后逻辑的理解与担忧。尤其是第一次加息和第一次降息将会表现的更为明显。央行的任何货币政策的改变都会反映一定的经济预期,这次也不例外。
周三晚上,央行突然宣布同时降低存贷款利率27个基点,同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取消利息税。这说明央行刺激经济和扩大内需的意图非常明显。那为什么,股市在次日的表现中不但没有上涨而是下跌呢?而且和欧美主要国家股市的表现相同。让我们分析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背后逻辑。
中央银行和世界主要国家央行为什么降息?是为了救市,是为了刺激即将走向崩溃的经济,是为了防止由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的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蔓延。对此,全世界人民都表示出了担忧和不安,预期也极端悲观。但是,降息的举动无疑向我们证明了我们的预期和担忧并非多余,否则,各国中央银行就不会同时降息。而且这样的救市举动历史上绝无仅有。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的经济遇到了多么大的问题。所以,股市自然表现不好。这就是所谓的熊市中降息不仅不是利好而且是利空。但是,降息毕竟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毕竟是刺激大家消费,毕竟是降低企业的财务负担,因此,降息对刺激经济增长和阻止经济危机是有好处的,为什么得不到市场的响应和认同呢?笔者认为,这不是市场不响应,而是没有达到一定的量变,自然就不会有质变。
大家应该还记得1999年的5.19行情,上证指数也是从1000点附近启动,一直涨到2001年的2245点附近。但是这波行情的爆发是建立在央行7次降息的基础之上,这中间还有有一次存款利息税的征收,相当于8次降息,才有了这么一波行情。第一次降息发生在1996年5月1日,在第一次降息之前,一年期贷款利率高达12.06%,一直降到1999年6月10日的5.85%,也就是5.19行情启动不久。而这轮降息周期恰恰也是发生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可见,降息反映的的确是不好的经济预期和经济形势,而降息要想对股市产生质的影响,必须从量变达到一定的质变。其实,不仅仅是利率工具,数量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同样如此。大家应该对2006年和2007年的牛市行情记忆犹新。进入牛市以来,第一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在2006年的8月15日,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8%提高到8.5%,随后的8月19日,中央银行还提高了一年期贷款利率27个基点到6.12%,但是股市依然是一路高歌。而在那以后的日子里,中央银行总共提高了18次存款准备金率,但直到2007年10月25日的第8次提高才对股市有了一定的影响。大家还记得当时市场是如何解读央行的这一货币政策的吗?多数专家认为,只要央行的政策不是专门针对股市的,对股市就不会有影响,而且央行之所以提高这一准备金率是因为经济太好了,需要防止过热。这就是所谓的牛市紧缩货币政策不一定是利空的逻辑,因为那个时候大家看到的是过热的经济和过剩的流动性。而如今,市场回到了1999年之前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代,甚至比那时还要严重。因此,如果想让股市彻底在货币政策的引导下走好,也是需要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看来,不是降息对股市没有刺激作用,而是大家的信心没有得到完全的恢复,而信心的恢复也不是靠一次降息就能够完成的。当然,信心没有恢复不代表股市要天天创出新低。大家看看5.19行情启动之前的行情,那是一个多么漫长的宽幅震荡行情。尽管,当时的市场环境,经济环境,制度环境都没法与现在相比了,但是背后的逻辑原理和市场规律同样会发生一定的作用。
周三晚上,央行突然宣布同时降低存贷款利率27个基点,同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取消利息税。这说明央行刺激经济和扩大内需的意图非常明显。那为什么,股市在次日的表现中不但没有上涨而是下跌呢?而且和欧美主要国家股市的表现相同。让我们分析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背后逻辑。
中央银行和世界主要国家央行为什么降息?是为了救市,是为了刺激即将走向崩溃的经济,是为了防止由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的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蔓延。对此,全世界人民都表示出了担忧和不安,预期也极端悲观。但是,降息的举动无疑向我们证明了我们的预期和担忧并非多余,否则,各国中央银行就不会同时降息。而且这样的救市举动历史上绝无仅有。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的经济遇到了多么大的问题。所以,股市自然表现不好。这就是所谓的熊市中降息不仅不是利好而且是利空。但是,降息毕竟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毕竟是刺激大家消费,毕竟是降低企业的财务负担,因此,降息对刺激经济增长和阻止经济危机是有好处的,为什么得不到市场的响应和认同呢?笔者认为,这不是市场不响应,而是没有达到一定的量变,自然就不会有质变。
大家应该还记得1999年的5.19行情,上证指数也是从1000点附近启动,一直涨到2001年的2245点附近。但是这波行情的爆发是建立在央行7次降息的基础之上,这中间还有有一次存款利息税的征收,相当于8次降息,才有了这么一波行情。第一次降息发生在1996年5月1日,在第一次降息之前,一年期贷款利率高达12.06%,一直降到1999年6月10日的5.85%,也就是5.19行情启动不久。而这轮降息周期恰恰也是发生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可见,降息反映的的确是不好的经济预期和经济形势,而降息要想对股市产生质的影响,必须从量变达到一定的质变。其实,不仅仅是利率工具,数量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同样如此。大家应该对2006年和2007年的牛市行情记忆犹新。进入牛市以来,第一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在2006年的8月15日,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8%提高到8.5%,随后的8月19日,中央银行还提高了一年期贷款利率27个基点到6.12%,但是股市依然是一路高歌。而在那以后的日子里,中央银行总共提高了18次存款准备金率,但直到2007年10月25日的第8次提高才对股市有了一定的影响。大家还记得当时市场是如何解读央行的这一货币政策的吗?多数专家认为,只要央行的政策不是专门针对股市的,对股市就不会有影响,而且央行之所以提高这一准备金率是因为经济太好了,需要防止过热。这就是所谓的牛市紧缩货币政策不一定是利空的逻辑,因为那个时候大家看到的是过热的经济和过剩的流动性。而如今,市场回到了1999年之前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代,甚至比那时还要严重。因此,如果想让股市彻底在货币政策的引导下走好,也是需要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看来,不是降息对股市没有刺激作用,而是大家的信心没有得到完全的恢复,而信心的恢复也不是靠一次降息就能够完成的。当然,信心没有恢复不代表股市要天天创出新低。大家看看5.19行情启动之前的行情,那是一个多么漫长的宽幅震荡行情。尽管,当时的市场环境,经济环境,制度环境都没法与现在相比了,但是背后的逻辑原理和市场规律同样会发生一定的作用。
SG:Technicals-Time to go long
We are turning positive on equity markets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
1. Markets are approaching major Fibonacci support levels.
The STI is close to retracing 62%of its rally from Oct 98 low of 800 to 2007 high of 3905. The 62% retracement level is 1980. The low so far is 2026. Consider this- the index took 10 years to rally to 3905 and just 1 year to lose almost 62% of that value. The retracement for stocks is even greater. At the very least, we should see some sort of a rebound. While another decline cannot be ruled out, we believe that downside would be limited to 1980 for the STI. The same goes for most other Asian markets, including Nikkei, Hang Seng(66%R at 15180) and the SET index.(62% at 481). The S&P 500 and the DJIA are close to retracing 76% of their moves from 2003 lows. The weekly range on the DJIA and the S&P500 is the highest on record, suggesting that a selling climax is unfolding. The same pattern is unfolding in European markets, where FTSE index showed the highest weekly range on record amid record volatility.
2. Volatility on currency markets has spiked. It is now slowly contracting.
The Yen carry trade was the tool that facilitated much of the liquidity inflows into equities and commodities. This is now being unwound and has resulted in sharp volatility in currencies markets. Traditional interest rate differential pairs such as AUD-JPY has lost almost 40% in 3 weeks and 10 day volatility has spiked to 70% from typical 10%. This volatility is not sustainable and will have to contract. The Yen carry trade unwinding and the underlying volatility is indicative of risk aversion. As volatility in these carry trades narrow, so will the sell down in equity markets. This should lead to a reversal in equity markets.
3. Wave patterns suggest a terminal low is already in place or could be forming over the next 1-2 days.
On an intra-day basis, the DJIA could correct towards 9000 before rebounding. The downside risk for US markets is negligible in our opinion. We believe a set up is in place for a significant rebound. For the STI, we are unsure if a low is in place, but any decline form here should be limited to about 1980. The index has either completed a major wave C, low or is in the final stages of such a move. A move above 2103, would add greater confidence to the bullish case.
We recommend that readers position for a rebound. Key index stocks and REITS will be the major beneficiaries.Sing Tel, which has fallen in line, with AUD should also be benefit from a rebound in AUD.
1. Markets are approaching major Fibonacci support levels.
The STI is close to retracing 62%of its rally from Oct 98 low of 800 to 2007 high of 3905. The 62% retracement level is 1980. The low so far is 2026. Consider this- the index took 10 years to rally to 3905 and just 1 year to lose almost 62% of that value. The retracement for stocks is even greater. At the very least, we should see some sort of a rebound. While another decline cannot be ruled out, we believe that downside would be limited to 1980 for the STI. The same goes for most other Asian markets, including Nikkei, Hang Seng(66%R at 15180) and the SET index.(62% at 481). The S&P 500 and the DJIA are close to retracing 76% of their moves from 2003 lows. The weekly range on the DJIA and the S&P500 is the highest on record, suggesting that a selling climax is unfolding. The same pattern is unfolding in European markets, where FTSE index showed the highest weekly range on record amid record volatility.
2. Volatility on currency markets has spiked. It is now slowly contracting.
The Yen carry trade was the tool that facilitated much of the liquidity inflows into equities and commodities. This is now being unwound and has resulted in sharp volatility in currencies markets. Traditional interest rate differential pairs such as AUD-JPY has lost almost 40% in 3 weeks and 10 day volatility has spiked to 70% from typical 10%. This volatility is not sustainable and will have to contract. The Yen carry trade unwinding and the underlying volatility is indicative of risk aversion. As volatility in these carry trades narrow, so will the sell down in equity markets. This should lead to a reversal in equity markets.
3. Wave patterns suggest a terminal low is already in place or could be forming over the next 1-2 days.
On an intra-day basis, the DJIA could correct towards 9000 before rebounding. The downside risk for US markets is negligible in our opinion. We believe a set up is in place for a significant rebound. For the STI, we are unsure if a low is in place, but any decline form here should be limited to about 1980. The index has either completed a major wave C, low or is in the final stages of such a move. A move above 2103, would add greater confidence to the bullish case.
We recommend that readers position for a rebound. Key index stocks and REITS will be the major beneficiaries.Sing Tel, which has fallen in line, with AUD should also be benefit from a rebound in AUD.
BAILOUTS, DELEVERAGING AND THE DEBT SUPERCYCLE: WHAT’S NEXT?
We assume that reflationary efforts will succeed in gradually unfreezing the credit markets. Nevertheless, the need to unwind this decade’s credit excesses means that the economy will continue to face major headwinds to growth, and financial conditions will remain fragile for some time.
Banks will be under pressure to contract balance sheets, even as they sell toxic assets to the Treasury.
There has been a huge overshoot in bank lending in recent years, and a return to trend seems inevitable.
The prospect of an extended period of restraint by both borrowers and lenders raises the issue of whether the Debt Supercycle is over. We are reluctant to conclude it has ended until all policy options have been exhausted. However, it will be a long while before a major new credit upcycle can take hold in the U.S.
There are no leading indicators that will tell us if the bailout plan is working. A cautious investment strategy will be appropriate until there is a sustained narrowing in credit spreads.
Banks will be under pressure to contract balance sheets, even as they sell toxic assets to the Treasury.
There has been a huge overshoot in bank lending in recent years, and a return to trend seems inevitable.
The prospect of an extended period of restraint by both borrowers and lenders raises the issue of whether the Debt Supercycle is over. We are reluctant to conclude it has ended until all policy options have been exhausted. However, it will be a long while before a major new credit upcycle can take hold in the U.S.
There are no leading indicators that will tell us if the bailout plan is working. A cautious investment strategy will be appropriate until there is a sustained narrowing in credit spreads.
Wall St's rout makes finding the bottom a headache
Predicting a bottom for the U.S. stock market has been a thankless task in recent days, with indicators that typically signal the end of selling pressure yielding little help.
The three major U.S. stock indexes are each down around 40 percent for the year so far. But analysts said the bottom may be a long ways off as fear eclipses technical indicators.
After a precipitous eight-day slide for the broader market through Friday, there remained a growing discord among market technicians and analysts as to whether the market has seen its worst days or not.
In Friday's wildly volatile session, the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swung 1,000 points between its intraday high and low. The Dow briefly dropped below 8,000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April 1, 2003, and then rallied over 300 points late in the day -- only to give up those gains and close down 128 points at 8,451.19.
Volume was exceptionally heavy, with 2.95 billion shares changing hands on Friday on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 the highest NYSE volume ever for a day that doesn't include the quarterly expiration of stock-index futures and options, according to a blog posting by Ray Pellecchia on NYSE Euronext's Web site. In comparison, last year's daily average was 1.90 billion shares.
In one sign of just how unsettled the stock market has become, investors clamored for a coordinated interest-rate cut by the U.S. Federal Reserve and other central banks. But when the central banks gave the market what it wanted, stock investors still were driven by a heightened sense of fear.
Even though selling volume exploded, it is not providing clear-cut signals that the market is near some turning point or that the sellers will soon get exhausted, said Cleveland Rueckert, market analyst at Birinyi Associates Inc in Stamford, Connecticut.
"There's nothing that you can put a finger on and then say this one thing has changed, now you have the bottom," he told Reuters. "People are worried about earnings right now -- the prospect of a deep recession. Nobody wants to own stocks."
The 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 Volatility Index, Wall Street's main barometer of investor fear, is at record highs -- a move that investors have tended to take as affirming the basis for near-term bottoms.
The VIX shot up to an intraday record high at 76.94 on Friday -- a jump of 20.4 percent. The VIX also closed at a record high of 69.95, up 9.4 percent for the day.
RETHINKING BEAR STEARNS
Back in March, when investment bank Bear Stearns succumbed to the credit crisis, the prevailing view, guided by past experience, was that the market had probably seen a cataclysmic event that should mark the beginning of an end to the turmoil.
Indeed, several Wall Street watchers stuck their necks out to say the bottom had been hit then.
That was six months before a tumultuous September that rocked Wall Street and changed the landscape of U.S. finance forever.
This time around, there seems to be a sense that the dynamics of the global credit crisis are making it harder to pin down a likely recovery point, according to traders and analysts.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s "Bullish Percent Index" is among key broad market indicators that have been traditionally looked at to determine market bottoms.
While its reading currently shows record pessimism, there is hardly a sense that some investors might take it as an invitation to wade back into equities, said Bruce Zaro, chief technical strategist at Delta Global Advisors in Plymouth, Massachusetts.
"This market environment feels very different and certainly the mindset of the country has thought, 'Yes, this is very different because of the circumstance surrounding the credit crisis,'" Zaro said.
LEGACY OF LEHMAN'S BANKRUPTCY
According to the NYSE's "Bullish Percent Index," only 5 percent of NYSE-listed stocks are trading at their technical "buy" signals above their 200-day moving averages -- a record low.
Another metric, whose extreme reading in the past has tended to stir hopes that near-term bottoms are nigh, is the put-call ratio, which spiked above 1.50 on Monday.
A high volume of puts compared to calls indicates bearish market sentiment. With such readings, along with major events that shook the market, analysts expected that there would be hints that a bottom was close.
But the stock market's landslide just kept getting worse.
On Friday, the benchmark S&P 500 wrapped up its worst week on record. For the week, the S&P was down 18.2 percent.
The current downdraft has even led the S&P 500 to blow through a closely watched technical gauge, the Fibonacci retracement. The theory holds that bear markets rarely retrace more than 61.8 percent of the preceding bull market advance.
By Friday, the S&P 500 had given back more than 80 percent of its gains from the bull market that ran from October 2002 through 2007.
The catalysts for the market's latest rout include the Sept. 15th bankruptcy filing by Lehman Brothers, which ranks as the biggest corporate bankruptcy in U.S. history; the U.S. government's $85 billion rescue loan for insurer 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the shotgun wedding of Merrill Lynch to Bank of America and the emergency takeover of Washington Mutual, the nation's largest thrift.
These unprecedented events were followed by even more waves of selling that drove the S&P below its July 15th closing low of 1,214.91, which some had thought would hold.
Before that, some had thought the S&P 500's closing low of 1,276.60 on March 17 -- the Monday after JPMorgan Chase & Co reached a Sunday night deal blessed by the Fed to buy Bear Stearns -- would hold.
It was not meant to be.
Since breaking through the July 15th low, the S&P 500 is now at its lowest since 2003, with its close on Friday just a hair below the 900 level -- at 899.22.
"We certainly do not want to guess again as our 7/15 low did not hold," J.P. Morgan Securities' U.S. equity strategists said in a research note. "We do not get the sense that investors are waiting for a bottom to pounce. Rather, we get the sense investors are more frogs caught in the boil."
The three major U.S. stock indexes are each down around 40 percent for the year so far. But analysts said the bottom may be a long ways off as fear eclipses technical indicators.
After a precipitous eight-day slide for the broader market through Friday, there remained a growing discord among market technicians and analysts as to whether the market has seen its worst days or not.
In Friday's wildly volatile session, the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swung 1,000 points between its intraday high and low. The Dow briefly dropped below 8,000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April 1, 2003, and then rallied over 300 points late in the day -- only to give up those gains and close down 128 points at 8,451.19.
Volume was exceptionally heavy, with 2.95 billion shares changing hands on Friday on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 the highest NYSE volume ever for a day that doesn't include the quarterly expiration of stock-index futures and options, according to a blog posting by Ray Pellecchia on NYSE Euronext's Web site. In comparison, last year's daily average was 1.90 billion shares.
In one sign of just how unsettled the stock market has become, investors clamored for a coordinated interest-rate cut by the U.S. Federal Reserve and other central banks. But when the central banks gave the market what it wanted, stock investors still were driven by a heightened sense of fear.
Even though selling volume exploded, it is not providing clear-cut signals that the market is near some turning point or that the sellers will soon get exhausted, said Cleveland Rueckert, market analyst at Birinyi Associates Inc in Stamford, Connecticut.
"There's nothing that you can put a finger on and then say this one thing has changed, now you have the bottom," he told Reuters. "People are worried about earnings right now -- the prospect of a deep recession. Nobody wants to own stocks."
The 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 Volatility Index, Wall Street's main barometer of investor fear, is at record highs -- a move that investors have tended to take as affirming the basis for near-term bottoms.
The VIX shot up to an intraday record high at 76.94 on Friday -- a jump of 20.4 percent. The VIX also closed at a record high of 69.95, up 9.4 percent for the day.
RETHINKING BEAR STEARNS
Back in March, when investment bank Bear Stearns succumbed to the credit crisis, the prevailing view, guided by past experience, was that the market had probably seen a cataclysmic event that should mark the beginning of an end to the turmoil.
Indeed, several Wall Street watchers stuck their necks out to say the bottom had been hit then.
That was six months before a tumultuous September that rocked Wall Street and changed the landscape of U.S. finance forever.
This time around, there seems to be a sense that the dynamics of the global credit crisis are making it harder to pin down a likely recovery point, according to traders and analysts.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s "Bullish Percent Index" is among key broad market indicators that have been traditionally looked at to determine market bottoms.
While its reading currently shows record pessimism, there is hardly a sense that some investors might take it as an invitation to wade back into equities, said Bruce Zaro, chief technical strategist at Delta Global Advisors in Plymouth, Massachusetts.
"This market environment feels very different and certainly the mindset of the country has thought, 'Yes, this is very different because of the circumstance surrounding the credit crisis,'" Zaro said.
LEGACY OF LEHMAN'S BANKRUPTCY
According to the NYSE's "Bullish Percent Index," only 5 percent of NYSE-listed stocks are trading at their technical "buy" signals above their 200-day moving averages -- a record low.
Another metric, whose extreme reading in the past has tended to stir hopes that near-term bottoms are nigh, is the put-call ratio, which spiked above 1.50 on Monday.
A high volume of puts compared to calls indicates bearish market sentiment. With such readings, along with major events that shook the market, analysts expected that there would be hints that a bottom was close.
But the stock market's landslide just kept getting worse.
On Friday, the benchmark S&P 500 wrapped up its worst week on record. For the week, the S&P was down 18.2 percent.
The current downdraft has even led the S&P 500 to blow through a closely watched technical gauge, the Fibonacci retracement. The theory holds that bear markets rarely retrace more than 61.8 percent of the preceding bull market advance.
By Friday, the S&P 500 had given back more than 80 percent of its gains from the bull market that ran from October 2002 through 2007.
The catalysts for the market's latest rout include the Sept. 15th bankruptcy filing by Lehman Brothers, which ranks as the biggest corporate bankruptcy in U.S. history; the U.S. government's $85 billion rescue loan for insurer 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the shotgun wedding of Merrill Lynch to Bank of America and the emergency takeover of Washington Mutual, the nation's largest thrift.
These unprecedented events were followed by even more waves of selling that drove the S&P below its July 15th closing low of 1,214.91, which some had thought would hold.
Before that, some had thought the S&P 500's closing low of 1,276.60 on March 17 -- the Monday after JPMorgan Chase & Co reached a Sunday night deal blessed by the Fed to buy Bear Stearns -- would hold.
It was not meant to be.
Since breaking through the July 15th low, the S&P 500 is now at its lowest since 2003, with its close on Friday just a hair below the 900 level -- at 899.22.
"We certainly do not want to guess again as our 7/15 low did not hold," J.P. Morgan Securities' U.S. equity strategists said in a research note. "We do not get the sense that investors are waiting for a bottom to pounce. Rather, we get the sense investors are more frogs caught in the boil."
怎样减少亏损?
当我的大儿子还在读医科的时候,我问他:“学医最重要的是学什么?”
他说:“学习怎样不把人医死。”这个回答很奇特,事隔十多年仍记忆犹新。
他的理由是:只要不把人医死,就有机会把人医好。
同样的,股票投资者,最先要学的,不是怎样赚钱,而是怎样不亏本。
作为散户,我们都是局外人,公司里总有一些黑暗的角落,是我们看不到的,看走了眼,买错股,蒙受亏蚀,是很平常的事。
要每一次买进都赚钱,是不可能的,只要做到赚多亏少,就可以致富。
要做到赚多亏少,首先要学习的,是怎样减少亏蚀额。
以下是我的一些经验:
1 采取反向策略,尽量买低,越低越好。
大部份股票,在一年中,最高价与最低价相差数十巴仙至数百巴仙不等,你能否赚钱,就看你是在那个价格买进。
假如该年的最高价5令吉,最低价为2令吉,价差为2令吉(5令吉-2令吉=3令吉)。
如果你在下价区(2令吉至3令吉)买进,你赚钱的机会,比在高价区(4令吉至5令吉)高一倍。
在低价区买进
在低价区买进,即使股市逆转,你也有足够的时间抛出,亏蚀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
要在低价区买进,就一定要养成反向的习惯,在股市低潮时进场。
这种情形,就好像百货公司大减价时去买东西一样。
但大部份人刚好相反,股价不动就不买,股价高涨时才追买,难怪多数人亏多赚少。
一般的货物,价格越便宜越多人买,只有股票,是越低买的人越少,越高越多人买。
2 建立缓冲区:刚买进股票时,赚与亏的机会是50%对50%,因为股价上升与下跌的机会相等。
股价上升风险减低
当股价上升了一截之后,你的风险就相应的减低。
当股价上升了50%以上时,你已在安全区了。就好像在战场中,你和敌区之间,有一个阔达5公里的缓冲区,敌人的子弹已射不到你了,你已在安全地带。
股票投资的第一个原则是“不亏本”。
既然你已在安全区,照理应该任由股价奔跑,以获巨利才对,但大部份人却进行套利,失去了赚得更多的机会。
“套利总不会错的”这句话,使人杀掉会生金蛋的鹅。
正确的做法是:在建立缓冲区之后,如果公司业绩继续改善,就不脱售。如果它有潜能上升200巴仙的话,为什么要在上升100巴仙之后就脱售,正如一只西瓜,若有可能长大至5公斤,为什么在2公斤时摘掉?
这就是我在彦武钢铁的股价上升了一倍以后也不要脱售的原因。
3 将股价与基本面挂勾:跟上述情况相反的,如果公司亏蚀,而且短期内没可能扭转,即使股价已跌了一截,也要卖掉,否则,可能亏得更多,甚至血本无归。
4 设止蚀线:例如跌10%就脱售。
5 假如你左右为难无法决定,就卖一半。
他说:“学习怎样不把人医死。”这个回答很奇特,事隔十多年仍记忆犹新。
他的理由是:只要不把人医死,就有机会把人医好。
同样的,股票投资者,最先要学的,不是怎样赚钱,而是怎样不亏本。
作为散户,我们都是局外人,公司里总有一些黑暗的角落,是我们看不到的,看走了眼,买错股,蒙受亏蚀,是很平常的事。
要每一次买进都赚钱,是不可能的,只要做到赚多亏少,就可以致富。
要做到赚多亏少,首先要学习的,是怎样减少亏蚀额。
以下是我的一些经验:
1 采取反向策略,尽量买低,越低越好。
大部份股票,在一年中,最高价与最低价相差数十巴仙至数百巴仙不等,你能否赚钱,就看你是在那个价格买进。
假如该年的最高价5令吉,最低价为2令吉,价差为2令吉(5令吉-2令吉=3令吉)。
如果你在下价区(2令吉至3令吉)买进,你赚钱的机会,比在高价区(4令吉至5令吉)高一倍。
在低价区买进
在低价区买进,即使股市逆转,你也有足够的时间抛出,亏蚀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
要在低价区买进,就一定要养成反向的习惯,在股市低潮时进场。
这种情形,就好像百货公司大减价时去买东西一样。
但大部份人刚好相反,股价不动就不买,股价高涨时才追买,难怪多数人亏多赚少。
一般的货物,价格越便宜越多人买,只有股票,是越低买的人越少,越高越多人买。
2 建立缓冲区:刚买进股票时,赚与亏的机会是50%对50%,因为股价上升与下跌的机会相等。
股价上升风险减低
当股价上升了一截之后,你的风险就相应的减低。
当股价上升了50%以上时,你已在安全区了。就好像在战场中,你和敌区之间,有一个阔达5公里的缓冲区,敌人的子弹已射不到你了,你已在安全地带。
股票投资的第一个原则是“不亏本”。
既然你已在安全区,照理应该任由股价奔跑,以获巨利才对,但大部份人却进行套利,失去了赚得更多的机会。
“套利总不会错的”这句话,使人杀掉会生金蛋的鹅。
正确的做法是:在建立缓冲区之后,如果公司业绩继续改善,就不脱售。如果它有潜能上升200巴仙的话,为什么要在上升100巴仙之后就脱售,正如一只西瓜,若有可能长大至5公斤,为什么在2公斤时摘掉?
这就是我在彦武钢铁的股价上升了一倍以后也不要脱售的原因。
3 将股价与基本面挂勾:跟上述情况相反的,如果公司亏蚀,而且短期内没可能扭转,即使股价已跌了一截,也要卖掉,否则,可能亏得更多,甚至血本无归。
4 设止蚀线:例如跌10%就脱售。
5 假如你左右为难无法决定,就卖一半。
账里乾坤知多少?
“尽信账不如无账”,这是金鹏账目丑闻爆发后,投资者普遍的感受。
能够在股票交易所上市的,都是规模相当大的企业,每家企业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由许许多多的环环组成!再加上企业的负责人,良莠不齐,随时随处都可能出错,大部份的毛病都与企业的账目有关,难怪账目成为大部份丑闻的罪魁祸首。
企业的基本纪录
账目,是每一家稍具规模的企业的基本纪录。要了解一家公司的实况,非看账目不可。所以,在上市公司的年报中,账目(包括附注)占了重要的地位,我随手翻开一本相当典型的年报,发现账目及附注,刚好占了50%篇幅,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每一家公司的年报,都一定包括三份财务报告,即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每一个表都有一定的作用,投资者必须三表并读,才能对企业的业务及财务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我们可以这样说:公司好比是一个三角形立体金字塔,由3个“平面”组成,如果只看一个表的话,你等于只看到企业的一个平面,难以窥见全豹,必须从三个角度去看三个平面,才能见到全貌。
许多有心研究股票的朋友,都把重心放在业务的了解上,对于账目,有一份恐惧感,因为不是每一个投资者都是会计师,所以他们都有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只有会计师才看得懂“三表”。当然,会计师是最有资格看“三表”,最了解“三表”的,但普通人只要读过小学6年级,稍为用心学习,都可以看懂这“三表”。实际上,许多经理级人员,甚至老板,都不是会计师出身,都照样读懂这3个表。
做账和看账是两回事。非会计师出身的经理所读的账,叫“管理层会计”(Management Account),普通人都可以了解,研究股票的人必须去掉对“三表“的恐惧感,才能把功课做好。
解除“三表”武装
只要我们从常识的角度切入,就能轻而易举的解除“三表”的武装。
我们要清楚地了解: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股份,也就是跟别人合股做生意,作为股东,我们必须了解这生意的进展和实况,否则的话,我们会任由主管公司的大股东摆布,吃亏的是我们这些无权过问公司业务的小股东。
首先,让我们问一问自己:你在参加一家公司的股份后,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我相信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公司赚不赚钱,赚多少?
那一个表可以告诉我们这一点呢?
答案是“损益表”(Profit and Loss Account)。“损”就是“亏损”、“益”就是赚益,或是盈利。所以这个表的最大作用就是告诉我们:这家公司是赚钱还是亏本。
“损益表”有时又叫“收入报表”(Income Statements),名称不同,实际上是同样的东西。
上市公司结账日期
要计算一盘生意的进展,一定要选定一个结账的日期。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是以一年为期的,但不是每一家公司的结账日期都相同,有些是每年的12月,有些则3 月,由公司根据需要或方便结账而定。所以在“收报表”下,一定会有一个结账日期,写明“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财务年”(for the year ended 31 December 2006)之类。
我们都想知道,在这一年中我们的公司做了多少生意,这就是公司一年的营业量(Revenue),由於这一行数字通常是在“收入报表”的最上端,所以叫做top line(顶线),跟最低一行的全年净利的bottomline(底线)相对称。
营业量是“大巫”,数额通常庞大无比,例如彦武钢铁(ORNASTEEL)去年的营收高达10亿零2千5百万令吉。
最低一行的“净利”是“小巫”,例如彦武去年净赚7千2百万令吉,等于营业量的7%,这7%叫“利润率”(Profit margin),是评估公司营业表现的比例之一。
“净利”只是“小巫”
做生意,要扣除买贷(或原料)的成本,还要支付营业开销(包括职员薪金、租金、运费以及银行利息等等),剩下来的才是属於投资者(股东)的净利。如果在扣除成本和开销之后,一无所有,甚至亏蚀,那么股东所看到的不是“小巫”,而是“太监”(下面没有了)。
其次,你这个股东想知道,你的公司到底有多少资产,又负多少的债?你不能从“收入报表”中看到这种资料。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会计师拟出第二个表,叫“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
BALANCE就是“平衡”的意思。当然你可以称这个表为“平衡表”,但通常我们都不这样叫,叫“资产负债表”更恰当,因为“平衡”也者,是指资产和负债是绝对相等的,不相等的话,就是这个账做错了,会计师必须从堆积如山的账簿中找出出错的项目,而且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数目,这肯定是会计师的恶梦。
资产与负债绝对相等的概念,其实很容易了解。假如你投资1万令吉於你的公司,这是公司的资本,就是公司的负债,公司用这1万令吉去买货,这批货就是公司的资产,1万令吉的资金变成1万令吉的货物,两者绝对相等,也就是绝对“平衡”。
最令股东费解的是1万令吉的资本,这笔钱明明已在公司里了,应该是公司的资产嘛,怎么会变成“负债”了?
现在,请你站在公司的立场(不是股东的立场),公司收到你的1万令吉,是不是等于欠你1万令吉?请你再想一想:你投资一万令吉在这家公司,其实跟永久性借给公司1万令吉没有两样,既然是像刘备借荆州那样有借无还的,公司是不是永久欠了你1万令吉,公司既然欠你1万令吉,不就等于公司负债1万令吉了吗?这笔资金,跟公司欠银行的钱,性质相同,只不过是公司付利息给银行,而以股息代替利息付给股东作为回报,如此而已。
资本是公司负债
故资本肯定是公司的负债。
资产绝对等于负债,中式老簿记中有一个很恰当的名称,叫“天和地合”。
“天和地合”是了解资产负债表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念。清楚了解这个概念,读资产负债表易如反掌。
彦武钢铁在去年杪时的资产和负债都是8亿1千124万8千468令吉。
“三表”中的小弟弟是“现金流量报表”(cash flow statements),是分别从营业活动(operating activities),投资活动(investing activities)和融资活动(financing activities)3个角度来窥探公司的现金流动状况的。
“三表”所列出的数字,都是粗枝大叶,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总数,即使细读附注,也只能看到一个轮廓,一个影子,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小股东无缘识荆。
散户看公司的账,如雾里看花,所见的像雾又像花,无论你经验多么丰富,也摸不清底细。如果不是审计师提出,谁也想不到金鹏的账目中隐藏了这么大的秘密。
能够在股票交易所上市的,都是规模相当大的企业,每家企业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由许许多多的环环组成!再加上企业的负责人,良莠不齐,随时随处都可能出错,大部份的毛病都与企业的账目有关,难怪账目成为大部份丑闻的罪魁祸首。
企业的基本纪录
账目,是每一家稍具规模的企业的基本纪录。要了解一家公司的实况,非看账目不可。所以,在上市公司的年报中,账目(包括附注)占了重要的地位,我随手翻开一本相当典型的年报,发现账目及附注,刚好占了50%篇幅,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每一家公司的年报,都一定包括三份财务报告,即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每一个表都有一定的作用,投资者必须三表并读,才能对企业的业务及财务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我们可以这样说:公司好比是一个三角形立体金字塔,由3个“平面”组成,如果只看一个表的话,你等于只看到企业的一个平面,难以窥见全豹,必须从三个角度去看三个平面,才能见到全貌。
许多有心研究股票的朋友,都把重心放在业务的了解上,对于账目,有一份恐惧感,因为不是每一个投资者都是会计师,所以他们都有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只有会计师才看得懂“三表”。当然,会计师是最有资格看“三表”,最了解“三表”的,但普通人只要读过小学6年级,稍为用心学习,都可以看懂这“三表”。实际上,许多经理级人员,甚至老板,都不是会计师出身,都照样读懂这3个表。
做账和看账是两回事。非会计师出身的经理所读的账,叫“管理层会计”(Management Account),普通人都可以了解,研究股票的人必须去掉对“三表“的恐惧感,才能把功课做好。
解除“三表”武装
只要我们从常识的角度切入,就能轻而易举的解除“三表”的武装。
我们要清楚地了解: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股份,也就是跟别人合股做生意,作为股东,我们必须了解这生意的进展和实况,否则的话,我们会任由主管公司的大股东摆布,吃亏的是我们这些无权过问公司业务的小股东。
首先,让我们问一问自己:你在参加一家公司的股份后,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我相信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公司赚不赚钱,赚多少?
那一个表可以告诉我们这一点呢?
答案是“损益表”(Profit and Loss Account)。“损”就是“亏损”、“益”就是赚益,或是盈利。所以这个表的最大作用就是告诉我们:这家公司是赚钱还是亏本。
“损益表”有时又叫“收入报表”(Income Statements),名称不同,实际上是同样的东西。
上市公司结账日期
要计算一盘生意的进展,一定要选定一个结账的日期。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是以一年为期的,但不是每一家公司的结账日期都相同,有些是每年的12月,有些则3 月,由公司根据需要或方便结账而定。所以在“收报表”下,一定会有一个结账日期,写明“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财务年”(for the year ended 31 December 2006)之类。
我们都想知道,在这一年中我们的公司做了多少生意,这就是公司一年的营业量(Revenue),由於这一行数字通常是在“收入报表”的最上端,所以叫做top line(顶线),跟最低一行的全年净利的bottomline(底线)相对称。
营业量是“大巫”,数额通常庞大无比,例如彦武钢铁(ORNASTEEL)去年的营收高达10亿零2千5百万令吉。
最低一行的“净利”是“小巫”,例如彦武去年净赚7千2百万令吉,等于营业量的7%,这7%叫“利润率”(Profit margin),是评估公司营业表现的比例之一。
“净利”只是“小巫”
做生意,要扣除买贷(或原料)的成本,还要支付营业开销(包括职员薪金、租金、运费以及银行利息等等),剩下来的才是属於投资者(股东)的净利。如果在扣除成本和开销之后,一无所有,甚至亏蚀,那么股东所看到的不是“小巫”,而是“太监”(下面没有了)。
其次,你这个股东想知道,你的公司到底有多少资产,又负多少的债?你不能从“收入报表”中看到这种资料。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会计师拟出第二个表,叫“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
BALANCE就是“平衡”的意思。当然你可以称这个表为“平衡表”,但通常我们都不这样叫,叫“资产负债表”更恰当,因为“平衡”也者,是指资产和负债是绝对相等的,不相等的话,就是这个账做错了,会计师必须从堆积如山的账簿中找出出错的项目,而且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数目,这肯定是会计师的恶梦。
资产与负债绝对相等的概念,其实很容易了解。假如你投资1万令吉於你的公司,这是公司的资本,就是公司的负债,公司用这1万令吉去买货,这批货就是公司的资产,1万令吉的资金变成1万令吉的货物,两者绝对相等,也就是绝对“平衡”。
最令股东费解的是1万令吉的资本,这笔钱明明已在公司里了,应该是公司的资产嘛,怎么会变成“负债”了?
现在,请你站在公司的立场(不是股东的立场),公司收到你的1万令吉,是不是等于欠你1万令吉?请你再想一想:你投资一万令吉在这家公司,其实跟永久性借给公司1万令吉没有两样,既然是像刘备借荆州那样有借无还的,公司是不是永久欠了你1万令吉,公司既然欠你1万令吉,不就等于公司负债1万令吉了吗?这笔资金,跟公司欠银行的钱,性质相同,只不过是公司付利息给银行,而以股息代替利息付给股东作为回报,如此而已。
资本是公司负债
故资本肯定是公司的负债。
资产绝对等于负债,中式老簿记中有一个很恰当的名称,叫“天和地合”。
“天和地合”是了解资产负债表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念。清楚了解这个概念,读资产负债表易如反掌。
彦武钢铁在去年杪时的资产和负债都是8亿1千124万8千468令吉。
“三表”中的小弟弟是“现金流量报表”(cash flow statements),是分别从营业活动(operating activities),投资活动(investing activities)和融资活动(financing activities)3个角度来窥探公司的现金流动状况的。
“三表”所列出的数字,都是粗枝大叶,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总数,即使细读附注,也只能看到一个轮廓,一个影子,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小股东无缘识荆。
散户看公司的账,如雾里看花,所见的像雾又像花,无论你经验多么丰富,也摸不清底细。如果不是审计师提出,谁也想不到金鹏的账目中隐藏了这么大的秘密。
长期投资长几许?
我一向主张长期投资。
无论是股票或房地产投资,都是如此。
由于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这个主张,于是,我常常被问及两个这样的问题。
⑴只要长期投资,就一定能赚钱吗?
⑵你所指的“长期投资”到底是多长?有没有一个期限?
这两个问题,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是互为表里。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还得返璞归真,回到“股票是什么”这个基本的问题上。
购买股票,就是购买公司的股份,参股做生意,是不是只要长期收藏股份,就一定能赚钱?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生意有赚有亏。
如果你参股的公司,生意越做越大,赚钱一年比一年多,你每年所分得的红利(股息),越来越多,股份(股票)就越来越值钱。
你收藏得越久,赚得就越多。
相反的,如果公司生意日走下坡,公司年年亏蚀,你的股份的价值越来越低,最后变成一张废纸。
收藏亏蚀公司的股票,收得越久,亏得越多。
所以,长期投资能不能赚钱,取决于公司的盈利表现。
以大众银行(PBBank,1295,主板金融股)为例,大众银行在1967年4月6日上市,该年的股价最高做1.24令吉,最低0.84令吉。
假设你以每股1令吉买进1千股,投资额为1千令吉。
买进以后,不管股价起落,就坚持不卖。
40年后的今天,在收取十二次红股和认购五次附加股之后,你手头一共拥有129,722股大众银行。
以今天(1月25日)11.20令吉的股价计算,价值145万令吉,总共增值1千450倍(每1令吉变1千450令吉)。
历年所收到的丰厚股息尚不计算在内。
你现在退休了。
大众银行最近的财务年每股派息75仙(包括3月10日派发的50仙在内)。
你拥有的129,722股,将会得到9万7千292令吉的股息。
40年前投资1千令吉,现在每个月平均有8千107令吉的收入(未扣税),退休后生活无忧。
再举一个例子,星狮集团(F & N,3689,主板消费股)在2003年时的股价,在3令吉左右,徘徊了几个月。
假如你以每股3令吉买进1千股,投资额为3千令吉。以现在8令吉的股价计算,你在股价上赚了5千令吉,或是167%.
在5年来,你一共收到1千419令吉的股息(已扣税),股息回酬为47%。
股票增值加股息收入,共赚214%,或平均每年回酬为43%。
星狮一向被认为是沉闷的股票,然而耐心的投资者却在沉闷中,取得比银行定期存款利息高十倍的回酬,
这两家上市公司,由于盈利年年增加,股东收藏股票越久,赚得越多。
但是,翻开马新股市40年的历史,你会发现,许多上市公司已从股市消失了。
因为这些公司连年亏蚀,最后股票变成一张废纸。
购买这类公司的股票,持票越久,亏蚀越多,最后是一无所有。
所以,长期投资赚不赚钱,取决于公司的盈利表现。
我们有时会听到一些这样的论调:“只要长期收藏,不怕股价不起。”
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如果公司连年亏蚀,你无论收藏多久,也无法赚钱。
只有收藏有成长潜能的股票,才能赚钱。
以长期投资的态度买进,以短期操作的方式管理投资组合,才是明智之举。
长期投资,可赚可亏。
长期投机,必亏无疑
无论是股票或房地产投资,都是如此。
由于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这个主张,于是,我常常被问及两个这样的问题。
⑴只要长期投资,就一定能赚钱吗?
⑵你所指的“长期投资”到底是多长?有没有一个期限?
这两个问题,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是互为表里。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还得返璞归真,回到“股票是什么”这个基本的问题上。
购买股票,就是购买公司的股份,参股做生意,是不是只要长期收藏股份,就一定能赚钱?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生意有赚有亏。
如果你参股的公司,生意越做越大,赚钱一年比一年多,你每年所分得的红利(股息),越来越多,股份(股票)就越来越值钱。
你收藏得越久,赚得就越多。
相反的,如果公司生意日走下坡,公司年年亏蚀,你的股份的价值越来越低,最后变成一张废纸。
收藏亏蚀公司的股票,收得越久,亏得越多。
所以,长期投资能不能赚钱,取决于公司的盈利表现。
以大众银行(PBBank,1295,主板金融股)为例,大众银行在1967年4月6日上市,该年的股价最高做1.24令吉,最低0.84令吉。
假设你以每股1令吉买进1千股,投资额为1千令吉。
买进以后,不管股价起落,就坚持不卖。
40年后的今天,在收取十二次红股和认购五次附加股之后,你手头一共拥有129,722股大众银行。
以今天(1月25日)11.20令吉的股价计算,价值145万令吉,总共增值1千450倍(每1令吉变1千450令吉)。
历年所收到的丰厚股息尚不计算在内。
你现在退休了。
大众银行最近的财务年每股派息75仙(包括3月10日派发的50仙在内)。
你拥有的129,722股,将会得到9万7千292令吉的股息。
40年前投资1千令吉,现在每个月平均有8千107令吉的收入(未扣税),退休后生活无忧。
再举一个例子,星狮集团(F & N,3689,主板消费股)在2003年时的股价,在3令吉左右,徘徊了几个月。
假如你以每股3令吉买进1千股,投资额为3千令吉。以现在8令吉的股价计算,你在股价上赚了5千令吉,或是167%.
在5年来,你一共收到1千419令吉的股息(已扣税),股息回酬为47%。
股票增值加股息收入,共赚214%,或平均每年回酬为43%。
星狮一向被认为是沉闷的股票,然而耐心的投资者却在沉闷中,取得比银行定期存款利息高十倍的回酬,
这两家上市公司,由于盈利年年增加,股东收藏股票越久,赚得越多。
但是,翻开马新股市40年的历史,你会发现,许多上市公司已从股市消失了。
因为这些公司连年亏蚀,最后股票变成一张废纸。
购买这类公司的股票,持票越久,亏蚀越多,最后是一无所有。
所以,长期投资赚不赚钱,取决于公司的盈利表现。
我们有时会听到一些这样的论调:“只要长期收藏,不怕股价不起。”
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如果公司连年亏蚀,你无论收藏多久,也无法赚钱。
只有收藏有成长潜能的股票,才能赚钱。
以长期投资的态度买进,以短期操作的方式管理投资组合,才是明智之举。
长期投资,可赚可亏。
长期投机,必亏无疑
为什么要长期投资?
在股票市场,我一向主张长期投资。
也就是因为这样,我常常被人问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长期投资?”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长期投资的理由。
惟有明白了个中理由,我们才会对这种主张,心悦诚服。
在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心悦诚服”的解释是“诚心诚意地佩服或服从”。
是的,我们对一种主张,惟有达到“诚心诚意地佩服”的地步,才会确确实实地遵行。
否则的话,我说的话,如水过鸭子背–不留一点痕迹,你不会从中受惠。
有些人听了我的演讲,或读了我的专栏,觉得蛮有道理,也曾下决心去实行,但他的决心只维持了一个星期,过后又故态复萌,照投机不误。
所以,你要确实相信长期投资是最好的投资方式,你就要了解个中的道理,惟有这样,你才会择善而固执,不再回到投机的路上。
两大理由奉行不渝
“长期投资是最好的投资方式”是杰出投资家,经过长期的实践后所得到的结论。
我对这种主张,奉行不渝,因为:
一、这种方法使我赚到钱。
二、我是在没有忧虑的情况下赚钱。
如果你在股市中投机取巧,在担惊受怕的情况下赚钱,赚到了钱,赔掉了健康,又有什么意义呢?
相信我,只要态度正确,股市赚钱,根本是不必这样辛苦的。
做人要脚踏实地,股票投资也一定要脚踏实地,不可投机取巧。
价值不能无中生有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价值不能无中生有。
没有实际价值的支撑,股价不可能长期上涨。
只有基本面强稳的公司--稳定的盈利、稳健的财务、卓越的管理等等,股价才有可能站稳高价,才有可能长期稳步上升,使投资者的财富,与日俱增。
财富的创造,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即成。
任何生意都需要时间去经营,才能赚到钱。
三五天获暴利例子少
在短短的3、5天之内就获得暴利的,少之又少。
即使有,也是属於一次过性质,例如脱售一段厂地,可能5年、10年才做一次,我们称之为“特殊项目收入”。
天天在做,重复地做的生意,都需要时间,一步一步去做,才能把钱赚进来,绝无捷径可走。
例如房地产公司,从买地、转换土地用途,整个计划的规划,把土地分割为个别的屋地,并且申请每段的地契、计算成本、安排银行融资、延聘绘测师绘制屋图、招标、建沟渠、道路、施工、登广告卖屋子、与购屋者签订买卖合同、监督工程进展,屋子建成后,申请入伙纸、交屋,一年内屋子有缺点还要负责修理。
由买地到交屋,收完钱,前后费时5年,才算赚到钱。
种油棕,从买地、清芭、育苗、开路,到种植,往往历时两三年。
油棕种下后,施肥、除草,照顾3年,才看到第一颗果子出现。
油棕第6年才赚钱
第3年所结的果子,又瘦又少,根本无利可图。
守到第5年,果子产量多起来了,才有希望达到收支平衡。从第6年起,才开始赚钱。
从买地到赚钱,要经过6、7年。
从事工业的,从市场调查、组织公司、买地建厂、购买机器、装置机器、试车、克服初期生产时“出牙”(TEETHING)难题,订购原料、推销产品、放账、收账,经过三、四年的拼搏,才赚到第一笔钱。
做银行的,从争取公众人士的存款,把钱借给买屋子的人、买车的人,借给工业家、屋业发展商、建筑商,借给好赌成性的投机者买股票,都要监督、收回,才能赚到利息。
要赚钱真不容易
你看,做产业、种油棕、从事工业、开银行,都需要时间去经营,面对种种的风险,克服种种的困难,才能把钱赚到手。
赚钱真的不容易啊!
我们购买股票就是购买上市公司的股份。
上市公司的股份,跟私人公司的股份没有什么分别。
假如你是一家私人公司的股东,你的公司,有没有可能在一个星期、一个月内就赚回你的本钱?
你参股於一家公司之后,就要公司在一年半载之内,赚回你的投资额,这样的要求合理不合理?
跟朋友合股种油棕,你要在三、两年之内赚回你投进去的资金,合理吗?
我相信有常识的人都会同意给公司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短则3、两年,长则4年后,让公司按步就班地展开它的业务,然后才为你赚钱。
这才是合理的要求
你参股於私人公司,是作长期投资,为什么参股於上市公司,却进行短期投资呢?
你给私人公司以时间去扩展业务,为什么不给你拥有股份的上市公司以足够的时间去做生意?
为什么你参加马化合作社在东马的油棕种植计划,丹斯里李金友在吉兰丹的油棕种植计划,愿意等上5年,让油棕成熟,参股於上市种植公司,却不愿意等上3、5年,让未成熟的油棕园成熟,为你带来更高的利润?
我们参加一家公司的股份,当公司的业务上轨道了,所分的红利逐年增加,你的股份的价值,就跟着上升,你的财富就与日俱增。当公司的业务火红时,你根本不必担心你的股份没人要。
也就是因为这样,我常常被人问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长期投资?”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长期投资的理由。
惟有明白了个中理由,我们才会对这种主张,心悦诚服。
在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心悦诚服”的解释是“诚心诚意地佩服或服从”。
是的,我们对一种主张,惟有达到“诚心诚意地佩服”的地步,才会确确实实地遵行。
否则的话,我说的话,如水过鸭子背–不留一点痕迹,你不会从中受惠。
有些人听了我的演讲,或读了我的专栏,觉得蛮有道理,也曾下决心去实行,但他的决心只维持了一个星期,过后又故态复萌,照投机不误。
所以,你要确实相信长期投资是最好的投资方式,你就要了解个中的道理,惟有这样,你才会择善而固执,不再回到投机的路上。
两大理由奉行不渝
“长期投资是最好的投资方式”是杰出投资家,经过长期的实践后所得到的结论。
我对这种主张,奉行不渝,因为:
一、这种方法使我赚到钱。
二、我是在没有忧虑的情况下赚钱。
如果你在股市中投机取巧,在担惊受怕的情况下赚钱,赚到了钱,赔掉了健康,又有什么意义呢?
相信我,只要态度正确,股市赚钱,根本是不必这样辛苦的。
做人要脚踏实地,股票投资也一定要脚踏实地,不可投机取巧。
价值不能无中生有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价值不能无中生有。
没有实际价值的支撑,股价不可能长期上涨。
只有基本面强稳的公司--稳定的盈利、稳健的财务、卓越的管理等等,股价才有可能站稳高价,才有可能长期稳步上升,使投资者的财富,与日俱增。
财富的创造,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即成。
任何生意都需要时间去经营,才能赚到钱。
三五天获暴利例子少
在短短的3、5天之内就获得暴利的,少之又少。
即使有,也是属於一次过性质,例如脱售一段厂地,可能5年、10年才做一次,我们称之为“特殊项目收入”。
天天在做,重复地做的生意,都需要时间,一步一步去做,才能把钱赚进来,绝无捷径可走。
例如房地产公司,从买地、转换土地用途,整个计划的规划,把土地分割为个别的屋地,并且申请每段的地契、计算成本、安排银行融资、延聘绘测师绘制屋图、招标、建沟渠、道路、施工、登广告卖屋子、与购屋者签订买卖合同、监督工程进展,屋子建成后,申请入伙纸、交屋,一年内屋子有缺点还要负责修理。
由买地到交屋,收完钱,前后费时5年,才算赚到钱。
种油棕,从买地、清芭、育苗、开路,到种植,往往历时两三年。
油棕种下后,施肥、除草,照顾3年,才看到第一颗果子出现。
油棕第6年才赚钱
第3年所结的果子,又瘦又少,根本无利可图。
守到第5年,果子产量多起来了,才有希望达到收支平衡。从第6年起,才开始赚钱。
从买地到赚钱,要经过6、7年。
从事工业的,从市场调查、组织公司、买地建厂、购买机器、装置机器、试车、克服初期生产时“出牙”(TEETHING)难题,订购原料、推销产品、放账、收账,经过三、四年的拼搏,才赚到第一笔钱。
做银行的,从争取公众人士的存款,把钱借给买屋子的人、买车的人,借给工业家、屋业发展商、建筑商,借给好赌成性的投机者买股票,都要监督、收回,才能赚到利息。
要赚钱真不容易
你看,做产业、种油棕、从事工业、开银行,都需要时间去经营,面对种种的风险,克服种种的困难,才能把钱赚到手。
赚钱真的不容易啊!
我们购买股票就是购买上市公司的股份。
上市公司的股份,跟私人公司的股份没有什么分别。
假如你是一家私人公司的股东,你的公司,有没有可能在一个星期、一个月内就赚回你的本钱?
你参股於一家公司之后,就要公司在一年半载之内,赚回你的投资额,这样的要求合理不合理?
跟朋友合股种油棕,你要在三、两年之内赚回你投进去的资金,合理吗?
我相信有常识的人都会同意给公司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短则3、两年,长则4年后,让公司按步就班地展开它的业务,然后才为你赚钱。
这才是合理的要求
你参股於私人公司,是作长期投资,为什么参股於上市公司,却进行短期投资呢?
你给私人公司以时间去扩展业务,为什么不给你拥有股份的上市公司以足够的时间去做生意?
为什么你参加马化合作社在东马的油棕种植计划,丹斯里李金友在吉兰丹的油棕种植计划,愿意等上5年,让油棕成熟,参股於上市种植公司,却不愿意等上3、5年,让未成熟的油棕园成熟,为你带来更高的利润?
我们参加一家公司的股份,当公司的业务上轨道了,所分的红利逐年增加,你的股份的价值,就跟着上升,你的财富就与日俱增。当公司的业务火红时,你根本不必担心你的股份没人要。
何时卖股?
大部份股票投资者,对何时脱售股票,感到棘手。
这是因为大部份人都没有一个卖股的标准。
没有标准可以遵循,当然就难以作出决定。
没有标准,是因为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股市,根据股市的走势来决定卖或不卖。
股市受情绪左右,根据市场走势作出的决定,往往是情绪,而不是理智的决定。
情绪的决定,犯错的机会比理智的决定高出几倍。
要减少判断错误,必须回归理智。
回归理智的,就是返璞归真,回到“股票是什么?”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股份。
买股份就是参股做生意。
参股做生意,首先要考虑的,是公司能不能赚钱,有没有前途,不是股份价格会不会起,因为只要公司越赚越多,股价自然会起,不必担心。
盯住公司的基本面,才是治本之道,盯住股价,是舍本逐末。
舍本逐末,必败无疑。
只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基本面,何时卖出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一点也不难。
股票应根据以下的三种标准脱售:
标准一:公司亏损
当公司面临亏损时,就应立刻退股-把股票卖掉。
假如你发现参股的公司,生意越做越糟糕,亏蚀严重,不大可能扭转劣势,继续投资下去,可能血本无归,就应当机立断,马上把股票卖掉,转买更有前途的公司的股票。
有些人眼见公司走下坡,股价持续滑落,可是,由于高价买进,面对严重亏蚀,心有不甘,就抱紧股票不放,希望有朝一日,起死回生,股价回升至他的本钱时才脱手。
结果事与愿违,股价越跌越低,泥足越陷越深,眼巴巴看着自己的财富,如冰块般溶掉,最后化为乌有。
所以,一旦发现公司业绩严重亏损,即使亏损了一半,也要壮士断臂,忍痛脱售,以免全军覆没。
这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卖股标准。
标准二:极度高估
当股价被极度高估时,就应脱售。
为什么不是“高估”而是“极度高估”的才卖?
理由是要建立一个好的企业,难度极高。
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企业家,在寻找投资机会,好的投资机会,早已有人捷足先登,要找一个长期有利可图的好企业,谈何容易。
假如我们独具慧眼,有幸参股於优秀的企业,就不可轻率退股。
假如在深入研究之后,认为此股的真实价值为5令吉(这常常也是主观的),即使股价涨至6令吉,也不可急於脱售。
理由是建立一家成功的企业,要花很长的时间,很多的心血,真的很不容易,所以,其股票享有溢价,是应该的。
一个优秀的企业,在同行中居於领导性的地位,拥有良好的顾客群,占据策略性的营业地点,产品享有强大的品牌,公司还拥有有经验的人才,有良好的管理制度,这些都是有价值的,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
这些无形资产应反映在股价上,故股价比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高是合理的。这就是银行愿以等于净资产价值二倍半的价格,收购别的银行的原因。
但是,无论怎样优秀的股项,都有一个极限价,超过此价,回酬与投资额不相衬,已不值得投资,就应加以脱售,把资金投注在回酬更高的企业上。
记住,估值过高的投资,就不是好的投资。
所以,价值5令吉的股票,涨至6令吉时不卖是正确的做法,但是如果涨到10令吉还不卖,你就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家了。
标准三:更佳选择
如果你能以同样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东西时,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
所以,在比较之后,你发现以同样的资金,可以买到素质更佳,而股价更低的股票,就应换股,让你的资金发挥力量,为你赚取更高的回酬。
例如油棕园的价值,受榨油价的影响。数年前原棕油每吨跌至1千令吉以下,油棕园每英亩只值1万令吉。
现在原棕油涨至3千令吉,油棕公司大赚特赚,油棕园奇货可居,每英亩2万令吉仍买不到。
但是,如果涨至每亩3万5千令吉的话,回酬不再具有吸引力。我们知道,油棕园的每亩产量是固定的,不会因为价高而增加,而原棕油的价格,也不可能永远站在3千令吉以上,在油价极高时,以极高的价格买油棕园,不是好的投资决定。
例如以商联帝沙种植(Unico,5019,主板种植股)在11月12日时RM1.12的股价申算,等于以每英亩3万5千令吉买油棕园。
反观另一家种植公司贸易风种植(TWS PLANT,6327,主板种植股),以目前RM3.50的股价申算,每英亩的买价仅1万4千令吉左右,而该公司所拥有的七间棕油厂和十万英亩待种植空地还未计算在内。
扩展潜能有限
商联帝沙已无地可种了,扩展潜能有限。而贸易风种植拥有十万英亩空地,将在未来5年中发展为新油棕园(其中2万2千英亩正在种植中),可以预见,数年之后,贸易风种植的种植面积,将由目前的20万英亩,增至30万英亩,其成长潜能非商联帝沙可望其项背的。
商联帝沙的股东,脱售商联帝沙,转买贸易风种植,长期持有,应可以赚得更多。
遵循以上三个标准,你会发现,要作出何时售股的决定,并不困难。
这是因为大部份人都没有一个卖股的标准。
没有标准可以遵循,当然就难以作出决定。
没有标准,是因为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股市,根据股市的走势来决定卖或不卖。
股市受情绪左右,根据市场走势作出的决定,往往是情绪,而不是理智的决定。
情绪的决定,犯错的机会比理智的决定高出几倍。
要减少判断错误,必须回归理智。
回归理智的,就是返璞归真,回到“股票是什么?”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股份。
买股份就是参股做生意。
参股做生意,首先要考虑的,是公司能不能赚钱,有没有前途,不是股份价格会不会起,因为只要公司越赚越多,股价自然会起,不必担心。
盯住公司的基本面,才是治本之道,盯住股价,是舍本逐末。
舍本逐末,必败无疑。
只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基本面,何时卖出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一点也不难。
股票应根据以下的三种标准脱售:
标准一:公司亏损
当公司面临亏损时,就应立刻退股-把股票卖掉。
假如你发现参股的公司,生意越做越糟糕,亏蚀严重,不大可能扭转劣势,继续投资下去,可能血本无归,就应当机立断,马上把股票卖掉,转买更有前途的公司的股票。
有些人眼见公司走下坡,股价持续滑落,可是,由于高价买进,面对严重亏蚀,心有不甘,就抱紧股票不放,希望有朝一日,起死回生,股价回升至他的本钱时才脱手。
结果事与愿违,股价越跌越低,泥足越陷越深,眼巴巴看着自己的财富,如冰块般溶掉,最后化为乌有。
所以,一旦发现公司业绩严重亏损,即使亏损了一半,也要壮士断臂,忍痛脱售,以免全军覆没。
这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卖股标准。
标准二:极度高估
当股价被极度高估时,就应脱售。
为什么不是“高估”而是“极度高估”的才卖?
理由是要建立一个好的企业,难度极高。
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企业家,在寻找投资机会,好的投资机会,早已有人捷足先登,要找一个长期有利可图的好企业,谈何容易。
假如我们独具慧眼,有幸参股於优秀的企业,就不可轻率退股。
假如在深入研究之后,认为此股的真实价值为5令吉(这常常也是主观的),即使股价涨至6令吉,也不可急於脱售。
理由是建立一家成功的企业,要花很长的时间,很多的心血,真的很不容易,所以,其股票享有溢价,是应该的。
一个优秀的企业,在同行中居於领导性的地位,拥有良好的顾客群,占据策略性的营业地点,产品享有强大的品牌,公司还拥有有经验的人才,有良好的管理制度,这些都是有价值的,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
这些无形资产应反映在股价上,故股价比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高是合理的。这就是银行愿以等于净资产价值二倍半的价格,收购别的银行的原因。
但是,无论怎样优秀的股项,都有一个极限价,超过此价,回酬与投资额不相衬,已不值得投资,就应加以脱售,把资金投注在回酬更高的企业上。
记住,估值过高的投资,就不是好的投资。
所以,价值5令吉的股票,涨至6令吉时不卖是正确的做法,但是如果涨到10令吉还不卖,你就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家了。
标准三:更佳选择
如果你能以同样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东西时,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
所以,在比较之后,你发现以同样的资金,可以买到素质更佳,而股价更低的股票,就应换股,让你的资金发挥力量,为你赚取更高的回酬。
例如油棕园的价值,受榨油价的影响。数年前原棕油每吨跌至1千令吉以下,油棕园每英亩只值1万令吉。
现在原棕油涨至3千令吉,油棕公司大赚特赚,油棕园奇货可居,每英亩2万令吉仍买不到。
但是,如果涨至每亩3万5千令吉的话,回酬不再具有吸引力。我们知道,油棕园的每亩产量是固定的,不会因为价高而增加,而原棕油的价格,也不可能永远站在3千令吉以上,在油价极高时,以极高的价格买油棕园,不是好的投资决定。
例如以商联帝沙种植(Unico,5019,主板种植股)在11月12日时RM1.12的股价申算,等于以每英亩3万5千令吉买油棕园。
反观另一家种植公司贸易风种植(TWS PLANT,6327,主板种植股),以目前RM3.50的股价申算,每英亩的买价仅1万4千令吉左右,而该公司所拥有的七间棕油厂和十万英亩待种植空地还未计算在内。
扩展潜能有限
商联帝沙已无地可种了,扩展潜能有限。而贸易风种植拥有十万英亩空地,将在未来5年中发展为新油棕园(其中2万2千英亩正在种植中),可以预见,数年之后,贸易风种植的种植面积,将由目前的20万英亩,增至30万英亩,其成长潜能非商联帝沙可望其项背的。
商联帝沙的股东,脱售商联帝沙,转买贸易风种植,长期持有,应可以赚得更多。
遵循以上三个标准,你会发现,要作出何时售股的决定,并不困难。
千金易得 正念难求
要在股市赚钱,投资者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其中包括资本、对投资和个别上市公司的认识、耐心,以及正确的投资概念等等。
而在这些条件中,最重要,也是最难做到的,是正确投资概念的建立。
资本可大可小
资本当然重要,但可大可小。
股票的一个好处,是投资额的伸缩性很大。由数令吉至数亿令吉不等,投资者可以根据他的财力去决定。
尤其是在每宗交易,由一千股减至一百股之后,有更多的小户买得起股票。
目前有些股票的股价跌至一角,买一百股,只需十令吉,每一个有职业的人都买得起,真正做到了“资本证券化,证券大众化”。
至于投资和个别上市公司的知识,到处都可以找到,问题只是你有没有兴趣去追求而已。
就以投资的学问来说,中英文的书,可说汗牛充栋,普通书局都可买到。我最近到台北,逛书店时就买了几本“投资学”,都是大学教授所写的内容很扎实的书。
个别上市公司的年报、季报、公司发布的文告,只要进入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的网站www.bursamalaysia.com就可以找到,而且是免费的,可说资料齐全,只欠学习而已。
关于耐心,那是可以培养的,并不难。
正确投资概念
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对股票投资具有正确的投资概念。
这里所说的“概念”,是指:
“股票就是公司的股份,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股份。买股份就是参股票做生意,所以公司比股市重要。”
做生意,一定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赚钱,没有快速致富这回事。开店要守上二、三年,才能建立稳定的顾客群,生意才能打开,店主才开始赚钱。
种油棕要三年才开花结果,五年以后才可以看到利润。
做发展商,建屋子出售,由买地到建成“收工”,通常要五年。
所以,做生意赚钱,需要时间,时间就是金钱,“快”不得。
股票的价格,反映公司的盈利,既然公司需要时间去赚钱,则股价的上升,也要时间跟上,所以股票要长期持有,才有可能享受到增值的好处。
公司比股市重要
这个“公司比股市重要”的看法,要建立起来,比你想像的困难得多。
一般人都以为,只要我们改变观念,改变态度,“概念”不就建立起来了吗?
问题是人的意志力,比我们想像的,脆弱得多。
在过去三十多年,我写过数以百篇计的文章,作过不少过一百场有关股票投资的演讲,主要的目的,是要帮助股友建立正确的投资概念:只投资,不投机。
我发现大部份听讲的人,都能接受我的投资理念,但是真正能身体力行的,却少之又少。
原因是我们整个股市,都充满了投机的气氛,被这“气氛”包围的散户,很难摆脱投机气氛的感染,就好像在一个人人吸烟的房间内,你很难不吸进一些别人吐出的“烟雾”一样。
当你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大谈特谈股市的起落时,你不受引诱去投机,是很困难的事。
所以,听了我的“投资正道”之后,不到一个星期,就忘个清光,又故态复萌,照“投机”不误。
股市有如森林
正确的概念,是股票投资的指南针。
股市有如一座浓密的森林,进入其中,没有指南针,最易迷失方向,很难达到你预定的目的地。
股票投资的目的地就是“财富”,走错方向,无论有多少资金,知识多么丰富,具有惊人的耐心,也将一筹莫展,要富起来,难之又难。
有了正确的概念,财富才会流向你。
正确概念,有如磁石,能吸引财富。
故千金易得,正念难求。
而在这些条件中,最重要,也是最难做到的,是正确投资概念的建立。
资本可大可小
资本当然重要,但可大可小。
股票的一个好处,是投资额的伸缩性很大。由数令吉至数亿令吉不等,投资者可以根据他的财力去决定。
尤其是在每宗交易,由一千股减至一百股之后,有更多的小户买得起股票。
目前有些股票的股价跌至一角,买一百股,只需十令吉,每一个有职业的人都买得起,真正做到了“资本证券化,证券大众化”。
至于投资和个别上市公司的知识,到处都可以找到,问题只是你有没有兴趣去追求而已。
就以投资的学问来说,中英文的书,可说汗牛充栋,普通书局都可买到。我最近到台北,逛书店时就买了几本“投资学”,都是大学教授所写的内容很扎实的书。
个别上市公司的年报、季报、公司发布的文告,只要进入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的网站www.bursamalaysia.com就可以找到,而且是免费的,可说资料齐全,只欠学习而已。
关于耐心,那是可以培养的,并不难。
正确投资概念
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对股票投资具有正确的投资概念。
这里所说的“概念”,是指:
“股票就是公司的股份,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股份。买股份就是参股票做生意,所以公司比股市重要。”
做生意,一定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赚钱,没有快速致富这回事。开店要守上二、三年,才能建立稳定的顾客群,生意才能打开,店主才开始赚钱。
种油棕要三年才开花结果,五年以后才可以看到利润。
做发展商,建屋子出售,由买地到建成“收工”,通常要五年。
所以,做生意赚钱,需要时间,时间就是金钱,“快”不得。
股票的价格,反映公司的盈利,既然公司需要时间去赚钱,则股价的上升,也要时间跟上,所以股票要长期持有,才有可能享受到增值的好处。
公司比股市重要
这个“公司比股市重要”的看法,要建立起来,比你想像的困难得多。
一般人都以为,只要我们改变观念,改变态度,“概念”不就建立起来了吗?
问题是人的意志力,比我们想像的,脆弱得多。
在过去三十多年,我写过数以百篇计的文章,作过不少过一百场有关股票投资的演讲,主要的目的,是要帮助股友建立正确的投资概念:只投资,不投机。
我发现大部份听讲的人,都能接受我的投资理念,但是真正能身体力行的,却少之又少。
原因是我们整个股市,都充满了投机的气氛,被这“气氛”包围的散户,很难摆脱投机气氛的感染,就好像在一个人人吸烟的房间内,你很难不吸进一些别人吐出的“烟雾”一样。
当你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大谈特谈股市的起落时,你不受引诱去投机,是很困难的事。
所以,听了我的“投资正道”之后,不到一个星期,就忘个清光,又故态复萌,照“投机”不误。
股市有如森林
正确的概念,是股票投资的指南针。
股市有如一座浓密的森林,进入其中,没有指南针,最易迷失方向,很难达到你预定的目的地。
股票投资的目的地就是“财富”,走错方向,无论有多少资金,知识多么丰富,具有惊人的耐心,也将一筹莫展,要富起来,难之又难。
有了正确的概念,财富才会流向你。
正确概念,有如磁石,能吸引财富。
故千金易得,正念难求。
新娘比媒婆重要
在“猜股市如抓黄鳝”一文中,我主张“多看公司少看股价”。
有人看了,不以为然。
他说:“股市赚钱,靠低买高卖,不盯住股价,如何能做到低买,高卖?”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是问他:“如果你拜托媒婆,替你物色一名姑娘作老婆,那么,对你来说,到底是新娘重要,还是媒婆重要?”
他不假思索地说:“媒婆只是介绍人,老婆是终身伴侣,当然是新娘重要”。
上市公司比股市重要
我告诉他:“对,新娘好比是上市公司,媒婆好比是股市,则上市公司比股市重要,不是挺明显的吗?”
“你不重视新娘,却去重视媒婆,是不是捨本逐末?”
他无言以对。
一个好的妻子,是家庭和事业的贤内助,人生路上的好伴侣,错误的选择,可以使你痛苦一生,故不可不慎重其事。
同样的,在股票投资上,选错公司,可以使你倾家荡产,更不可不小心。
要知道你的女朋友,是不是你理想的终身伴侣,你必须对她有深入了解。
深入的了解,来自长期的观察和相处,最好是青梅竹马。然后你对她的处事作风、想法、习惯、嗜好、性格,才能了如指掌。
同样的,要了解一只股票,你必须阅读它所有可以找到的资料,从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历年的年报和季报、分析家的评析,甚至到公司去参观访问。
这样,才能对公司的业务、历史、财政情况及董事的营运作风等有深入的了解。
了解越深入,越全面,越有把握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见钟情”,浪漫是够浪漫,但情绪多过理智,了解不深,久之生厌,必以离婚收场。
同样的,仅看了一篇报道,或是一些一知半解的人的推荐,就对一只股票“一见钟情”,最易犯错误,乃投资的大忌。
由股票交易所、股票行和股票经纪所组成的股市,所扮演的是媒婆的角色。
媒婆提供仲介服务
作为仲介人,他们的责任,是提供一切便利,将买卖股票的人联系起来,并确保在公开和公平的基础上,完成股票交易,他们是中立的。
交易完成后,责任就完了,买卖双方的盈亏得失,都与他们无关。
他们所收的佣金,是提供仲介服务应得的酬劳,不是顾问费,因为他们是经纪,不是投资顾问。所以,要他们推荐股票,是找错对象,输了钱怪他们,是怪错人。就好像娶了泼妇怪媒婆,是怪错人一样。
要娶一个好的妻子,要靠你自己用心去了解,不能靠媒婆的花言巧语。
要选择好股,要靠你自己多做功课,深入认识,不能靠别人。
要深入认识,就必须把你的注意力,聚焦在公司上,不是在股价上。聚焦在股价只能分散你的注意力,无助於增加你对公司的了解。
公司比股市重要,就好像新娘比媒婆重要一样。
有人看了,不以为然。
他说:“股市赚钱,靠低买高卖,不盯住股价,如何能做到低买,高卖?”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是问他:“如果你拜托媒婆,替你物色一名姑娘作老婆,那么,对你来说,到底是新娘重要,还是媒婆重要?”
他不假思索地说:“媒婆只是介绍人,老婆是终身伴侣,当然是新娘重要”。
上市公司比股市重要
我告诉他:“对,新娘好比是上市公司,媒婆好比是股市,则上市公司比股市重要,不是挺明显的吗?”
“你不重视新娘,却去重视媒婆,是不是捨本逐末?”
他无言以对。
一个好的妻子,是家庭和事业的贤内助,人生路上的好伴侣,错误的选择,可以使你痛苦一生,故不可不慎重其事。
同样的,在股票投资上,选错公司,可以使你倾家荡产,更不可不小心。
要知道你的女朋友,是不是你理想的终身伴侣,你必须对她有深入了解。
深入的了解,来自长期的观察和相处,最好是青梅竹马。然后你对她的处事作风、想法、习惯、嗜好、性格,才能了如指掌。
同样的,要了解一只股票,你必须阅读它所有可以找到的资料,从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历年的年报和季报、分析家的评析,甚至到公司去参观访问。
这样,才能对公司的业务、历史、财政情况及董事的营运作风等有深入的了解。
了解越深入,越全面,越有把握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见钟情”,浪漫是够浪漫,但情绪多过理智,了解不深,久之生厌,必以离婚收场。
同样的,仅看了一篇报道,或是一些一知半解的人的推荐,就对一只股票“一见钟情”,最易犯错误,乃投资的大忌。
由股票交易所、股票行和股票经纪所组成的股市,所扮演的是媒婆的角色。
媒婆提供仲介服务
作为仲介人,他们的责任,是提供一切便利,将买卖股票的人联系起来,并确保在公开和公平的基础上,完成股票交易,他们是中立的。
交易完成后,责任就完了,买卖双方的盈亏得失,都与他们无关。
他们所收的佣金,是提供仲介服务应得的酬劳,不是顾问费,因为他们是经纪,不是投资顾问。所以,要他们推荐股票,是找错对象,输了钱怪他们,是怪错人。就好像娶了泼妇怪媒婆,是怪错人一样。
要娶一个好的妻子,要靠你自己用心去了解,不能靠媒婆的花言巧语。
要选择好股,要靠你自己多做功课,深入认识,不能靠别人。
要深入认识,就必须把你的注意力,聚焦在公司上,不是在股价上。聚焦在股价只能分散你的注意力,无助於增加你对公司的了解。
公司比股市重要,就好像新娘比媒婆重要一样。
大股东比天大
“人民才是老板”。
多年前,在一次选举中,这个口号,喊得震天价响。
但是,现在似乎已成了“绝响”。
成为“绝响”,是因为执政党上台后,就以“老板”自居,手操生杀大权的人舍“老板”其为谁?
反对党也不再喊,因为选举还没到,这种口号是在大选时喊才有人听的,平时喊到声嘶力竭是白费力气,因为被政治冷感症抵消了。
“民主”就是由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通过“一人一票”的制度,选出代议士,组成“内阁”,掌管国家事务,最终目的是谋人民福祉。
国家是人民的,但管理权属于政府,因为人民已将此种权力交给了政府,由政府代为管理国家,也管理人民。
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是老板,政治人物和公务员是仆人,称为“公仆”。
“公仆”的使命,就好像毛泽东所言,是“为人民服务”的。
现在,让我们把镜头马上由瞄向国家,转为瞄向企业领域,再缩小至上市公司。
你会发现,上市公司,跟国家何其相似。
一家上市公司,最少要有一千名每名拥有不少过一千股的股东,他们最少要拥有公司25%的股权,否则,就会被中止“上市”,也叫“除牌”。
大股东不能持有超过75%股权,这是上市条例所规定的。
股东就是上市公司的老板,就好像人民是国家的老板一样。
一千名股东,可能有一千种想法,如果每个人都要根据他的想法去经营这家公司的话,就好像由一千匹向不同方向奔跑的马来拉一辆马车一样,这辆马车能跑吗?
公司就是马车。
要使公司顺利操作,为股东赚钱,就必须把公司拥有权和管理权分开。
拥有权管理权分开
股东们根据“一股一票”的民主制度,选出董事,组成董事会,代表他们管理这家公司。
跟“内阁”掌管国家没有分别。
在拥有权与管理权分家的情况下,人民无权干预政府的操作,人民这个“主人”,不能直接指挥作为“公仆”的公务员,只有内阁才有这种权力。
同样的,股东这个“老板”,无权干预公司的日常操作,只有董事会才有这种权力。
因为股东已把这种权力移交给董事会,股东已无“权”;就好像人民已把“权”交给“内阁”,人民已无“权”一样。
如果人民不满意政府的工作表现,五年后可以通过选票,将政客撤职,把政“权”交给另一批政客。
同样的,如果股东不满意董事会的表现,可以将他们撤职,或是任期届满后不再选他们。
当然,也有例外的,缅甸的军人政府就是一个例子。
理想与现实有差距
表面上看起来,上市公司已将民主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至。
但是,这是理想,不是现实。
无论是在国家或上市公司,理想与现实,永远有一段距离。
而在上市公司这一段距离,比在国家的更大。
原因只有一个:董事同时也是大股东。
所以,拥有权和管理权操在同一个人手中,两者合而为一,威力无穷大。
在政治上,政客要操纵选票,要费尽工夫,不择手段,还要偷偷摸摸地进行,因为这是见不得光的丑闻。
在上市公司,拥有控制性股权的大股东,可以光明正大地行使他的“一股一票”的权利,无往而不利。
小股东永远居于陪衬的地位,永远是只有拥有权,没有管理权的老板,永远是无牙的老虎。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同时拥有拥有权和管理权的大股东,鲜有不“私尔忘公”的。
真正肯为全体股东的利益着想的大股东,不是没有,毕竟是属于少数。
看清大股东真面目
所以,买股票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看清楚大股东的真面目。
散户必须抓紧一个原则:只买大股东肯为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着想的公司的股票。
大股东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的公司的股票,买不得。
看错了人,是你没有带眼识人。除了退股之外,你根本不能做什么。
因为你根本奈何不了一手遮天的大股东。
是的,股东就是老板,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组织。
故股东大过天。
但大股东比天更大。
否则,他又怎能“一手遮天”?
多年前,在一次选举中,这个口号,喊得震天价响。
但是,现在似乎已成了“绝响”。
成为“绝响”,是因为执政党上台后,就以“老板”自居,手操生杀大权的人舍“老板”其为谁?
反对党也不再喊,因为选举还没到,这种口号是在大选时喊才有人听的,平时喊到声嘶力竭是白费力气,因为被政治冷感症抵消了。
“民主”就是由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通过“一人一票”的制度,选出代议士,组成“内阁”,掌管国家事务,最终目的是谋人民福祉。
国家是人民的,但管理权属于政府,因为人民已将此种权力交给了政府,由政府代为管理国家,也管理人民。
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是老板,政治人物和公务员是仆人,称为“公仆”。
“公仆”的使命,就好像毛泽东所言,是“为人民服务”的。
现在,让我们把镜头马上由瞄向国家,转为瞄向企业领域,再缩小至上市公司。
你会发现,上市公司,跟国家何其相似。
一家上市公司,最少要有一千名每名拥有不少过一千股的股东,他们最少要拥有公司25%的股权,否则,就会被中止“上市”,也叫“除牌”。
大股东不能持有超过75%股权,这是上市条例所规定的。
股东就是上市公司的老板,就好像人民是国家的老板一样。
一千名股东,可能有一千种想法,如果每个人都要根据他的想法去经营这家公司的话,就好像由一千匹向不同方向奔跑的马来拉一辆马车一样,这辆马车能跑吗?
公司就是马车。
要使公司顺利操作,为股东赚钱,就必须把公司拥有权和管理权分开。
拥有权管理权分开
股东们根据“一股一票”的民主制度,选出董事,组成董事会,代表他们管理这家公司。
跟“内阁”掌管国家没有分别。
在拥有权与管理权分家的情况下,人民无权干预政府的操作,人民这个“主人”,不能直接指挥作为“公仆”的公务员,只有内阁才有这种权力。
同样的,股东这个“老板”,无权干预公司的日常操作,只有董事会才有这种权力。
因为股东已把这种权力移交给董事会,股东已无“权”;就好像人民已把“权”交给“内阁”,人民已无“权”一样。
如果人民不满意政府的工作表现,五年后可以通过选票,将政客撤职,把政“权”交给另一批政客。
同样的,如果股东不满意董事会的表现,可以将他们撤职,或是任期届满后不再选他们。
当然,也有例外的,缅甸的军人政府就是一个例子。
理想与现实有差距
表面上看起来,上市公司已将民主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至。
但是,这是理想,不是现实。
无论是在国家或上市公司,理想与现实,永远有一段距离。
而在上市公司这一段距离,比在国家的更大。
原因只有一个:董事同时也是大股东。
所以,拥有权和管理权操在同一个人手中,两者合而为一,威力无穷大。
在政治上,政客要操纵选票,要费尽工夫,不择手段,还要偷偷摸摸地进行,因为这是见不得光的丑闻。
在上市公司,拥有控制性股权的大股东,可以光明正大地行使他的“一股一票”的权利,无往而不利。
小股东永远居于陪衬的地位,永远是只有拥有权,没有管理权的老板,永远是无牙的老虎。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同时拥有拥有权和管理权的大股东,鲜有不“私尔忘公”的。
真正肯为全体股东的利益着想的大股东,不是没有,毕竟是属于少数。
看清大股东真面目
所以,买股票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看清楚大股东的真面目。
散户必须抓紧一个原则:只买大股东肯为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着想的公司的股票。
大股东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的公司的股票,买不得。
看错了人,是你没有带眼识人。除了退股之外,你根本不能做什么。
因为你根本奈何不了一手遮天的大股东。
是的,股东就是老板,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组织。
故股东大过天。
但大股东比天更大。
否则,他又怎能“一手遮天”?
猜股市如抓黄鳝
“股市还会起吗?”
这是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
我的回答一律是“不知道”。
我知道询问者会感到失望,甚至心里还会抱怨。
他们认为我自私,明明是知道的,却不肯跟他们分享预测股市动向的心得。
实际上,“不知道”是我最诚实、最诚恳的答复。
我确实不知道明天,下个月或明年股市会怎样,我也不认为有谁有这样的本领。
如果我真的知道的话,我一定乐于跟大家分享,就好像我乐于跟大家分享我的基本面投资心得一样。
心得犹如井水
心得,犹如井水。
你无论打了多少桶水,井水都不会减少。
心得,绝对不会因与人分享而减少。我又何必“深藏不露”?
在我学习股票投资的初期,我也好像千千万万的股友那样,认为只要能准确地预测股市或个别股项的起落,我就非发不可。
所以,我把重点放在预测股市上。
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读有关图表和时机(TIMING)的书。
我跟股市老将交换抓“时机”的心得。
我也通过各种管道,探听消息,我当时认为,消息灵通,是投资致胜之道。
但是都没有用。
我在股市中赚了又亏,亏了又赚,在投资路上撞撞跌跌了几年,一结算,财富不增反减。
更甚的是,在这期间内,内心的焦虑,精神上的压力,使我精疲力倦。
我发现我根本是在浪费时间。
我开始彻底检讨我的投资策略,大量阅读投资大师的著作,吸收他们的投资智慧。
我终于“悟道”了。
“我找到了”是我当时的感觉。
研究公司基本面
我不再猜测股市,而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基本面的研究上。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回头。
摒弃猜测股市,全力以赴研究个别公司的基本面,为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成果,因此时间愈久,信“道”之心愈坚。
更重要的,是我不再为股价的波动而烦恼,我可以安心工作,生活过得舒适愉快。
其实,我所悟出来的道理,一点也不新鲜,甚至可以说是老生常谈。
真的是又老土,又简单。
那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股份”。
“买股份就是参股做生意”。
“所以,公司比股市重要”。
长期投资累积财富
“投机不可能累积财富,只有长期投资才能”。
实际上,这些老土的道理,是前人投资智慧的结晶。
无数的人,殚精竭虑,“发明”新的方法,都没有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我从此不再浪费时间去猜测股市的动向了。
第一、是因为股市根本是不可预测的。
第二、是股票投资赚钱根本不需要靠预测股市。
股市有如黄鳝,浑身滑溜溜,你根本无法抓住它。
一个曾经做过鱼贩的老同学告诉我抓黄鳝的“秘诀”。
他说:“黄鳝吃软不吃硬,所以只能‘托’,不能用力‘抓’。”
要把黄鳝由水桶中抓起,放进塑胶袋中卖掉,最有效的方法,是以手掌,轻轻地把黄鳝由水中托起,托的位置要适当,然后慢慢地、不慌不忙地把它送进塑胶袋中。
不能用力捏,否则,它感到不舒服,就会挣扎,你无论多么用力,都会从你手中溜走。
抓黄鳝,紧不如松,快不如慢,刚不如柔,巧不如拙。
股市也一样,你盯得太紧,企图预测它的动向,它偏偏跟你作对。
许多股友,千方百计,企图“捕捉”股市的起落,结果都徒劳无功,就好像用力抓黄鳝,始终抓不住一样。
焦点集中公司业绩
最好的方法,是远离股市,不太在意它的波动,把焦点集中在公司的业绩表现上,反而更易“驯服”股市。就好像轻轻托起,反而更能将黄鳝“制服”一样。
股市的波动,就好像黄鳝的不断蠕动一样,是正常的,不必去理会它。
采取反向策略,低价买进好股,就不动如山。
只要公司业绩不断上升,就不卖。
不要理会股市短期的波动,不必担心你的股票不会起,因为当公司赚钱越来越多时,股价必然会同步上升。
股市于我何有哉?
此之谓投资正道。
这是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
我的回答一律是“不知道”。
我知道询问者会感到失望,甚至心里还会抱怨。
他们认为我自私,明明是知道的,却不肯跟他们分享预测股市动向的心得。
实际上,“不知道”是我最诚实、最诚恳的答复。
我确实不知道明天,下个月或明年股市会怎样,我也不认为有谁有这样的本领。
如果我真的知道的话,我一定乐于跟大家分享,就好像我乐于跟大家分享我的基本面投资心得一样。
心得犹如井水
心得,犹如井水。
你无论打了多少桶水,井水都不会减少。
心得,绝对不会因与人分享而减少。我又何必“深藏不露”?
在我学习股票投资的初期,我也好像千千万万的股友那样,认为只要能准确地预测股市或个别股项的起落,我就非发不可。
所以,我把重点放在预测股市上。
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读有关图表和时机(TIMING)的书。
我跟股市老将交换抓“时机”的心得。
我也通过各种管道,探听消息,我当时认为,消息灵通,是投资致胜之道。
但是都没有用。
我在股市中赚了又亏,亏了又赚,在投资路上撞撞跌跌了几年,一结算,财富不增反减。
更甚的是,在这期间内,内心的焦虑,精神上的压力,使我精疲力倦。
我发现我根本是在浪费时间。
我开始彻底检讨我的投资策略,大量阅读投资大师的著作,吸收他们的投资智慧。
我终于“悟道”了。
“我找到了”是我当时的感觉。
研究公司基本面
我不再猜测股市,而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基本面的研究上。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回头。
摒弃猜测股市,全力以赴研究个别公司的基本面,为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成果,因此时间愈久,信“道”之心愈坚。
更重要的,是我不再为股价的波动而烦恼,我可以安心工作,生活过得舒适愉快。
其实,我所悟出来的道理,一点也不新鲜,甚至可以说是老生常谈。
真的是又老土,又简单。
那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股份”。
“买股份就是参股做生意”。
“所以,公司比股市重要”。
长期投资累积财富
“投机不可能累积财富,只有长期投资才能”。
实际上,这些老土的道理,是前人投资智慧的结晶。
无数的人,殚精竭虑,“发明”新的方法,都没有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我从此不再浪费时间去猜测股市的动向了。
第一、是因为股市根本是不可预测的。
第二、是股票投资赚钱根本不需要靠预测股市。
股市有如黄鳝,浑身滑溜溜,你根本无法抓住它。
一个曾经做过鱼贩的老同学告诉我抓黄鳝的“秘诀”。
他说:“黄鳝吃软不吃硬,所以只能‘托’,不能用力‘抓’。”
要把黄鳝由水桶中抓起,放进塑胶袋中卖掉,最有效的方法,是以手掌,轻轻地把黄鳝由水中托起,托的位置要适当,然后慢慢地、不慌不忙地把它送进塑胶袋中。
不能用力捏,否则,它感到不舒服,就会挣扎,你无论多么用力,都会从你手中溜走。
抓黄鳝,紧不如松,快不如慢,刚不如柔,巧不如拙。
股市也一样,你盯得太紧,企图预测它的动向,它偏偏跟你作对。
许多股友,千方百计,企图“捕捉”股市的起落,结果都徒劳无功,就好像用力抓黄鳝,始终抓不住一样。
焦点集中公司业绩
最好的方法,是远离股市,不太在意它的波动,把焦点集中在公司的业绩表现上,反而更易“驯服”股市。就好像轻轻托起,反而更能将黄鳝“制服”一样。
股市的波动,就好像黄鳝的不断蠕动一样,是正常的,不必去理会它。
采取反向策略,低价买进好股,就不动如山。
只要公司业绩不断上升,就不卖。
不要理会股市短期的波动,不必担心你的股票不会起,因为当公司赚钱越来越多时,股价必然会同步上升。
股市于我何有哉?
此之谓投资正道。
“烂”比“跌”更可怕
“烂”是指公司烂了,也就是公司亏蚀越来越大,最后走向破产。
“跌”是指股票的价格下跌。
凡是买股票的,无不谈“跌”色变。
无论是投资或投机者,都会畏“跌”如畏虎。
股票投资如用兵,兵败如山倒时,谁不魂飞魄散?
“跌”诚然是可怕的。
但对我这种长期投资者来说,有比“跌”更可怕,而且可怕十倍的。
那就是“烂”。
股票就是公司的股份。
股份的价值,长期来说,决定于公司的盈利表现。
如果公司的生产越做越大,越做越火红,盈利一年比一年多,那么,股份就会越来越值钱,股价就会持续不断的上升,你的财富也会与日俱增。
让你血本无归
如果公司的生意越做越萎缩,年年亏蚀,而且亏蚀额越来越大,最后可能面临破产的噩运,则股份的价值,必然一跌再跌,最后可能使你血本无归。
在短期内,股票的价格会受到股市走势或人为操纵的影响,波动激烈。
但长期来说,股价必然与公司的业绩同步,也就是说,股价必然会反映公司的业绩,只不过时间上有迟早之分而已。
如果我们以偏高的价格买进一只好股的话,当股市崩溃时,它的股价也会跟着下跌,投资者也会蒙受亏蚀。
如果你是长期投资者,你不理会股市的起落,紧握你的股份不放,当公司的盈利一年比一年多时,股份的价值就会跟着上升,你会反亏为赚。
投资致富最佳途径
如果你是低价买进好股的话,就会赚得更多。
这是靠股票投资致富的最佳、最稳当的途径。
世界上许多富豪,都是这样致富的,1968年世界首富保罗盖帝,当今世界富豪华伦巴菲特,都是典型的例子。
让我举一个大马的例子说明:
大众银行(PbBank,1295,主板金融股)在1996年金融风暴前的股价最高为4.64令吉,最低为3.04令吉。
假如你在1996年时以4.64令吉的最高价买进一千股(面值50仙)收藏至今,在收取五次红股及认购一次附加股之后,目前拥有一千九百五十股(面值一令吉),以今天9.60令吉的价格计算,价值一万八千余令吉,等于十年前投资额的四倍,假如把历年收到的丰厚股息也计算在内的话,赚了超过五百巴仙。
请注意,你在1996年时是以当年的最高价买进,仍能取得五百巴仙的盈利。如果是以当年最低价3.04令吉买进,就赚得更多。
大众银行在1998年金融风暴时曾一度跌至0.81令吉,如果你以此价买进的话,你将赚十倍以上。如果你继续拿下去的话,将来肯定能赚得更多。
大众银行的盈利,年年上升,是使你即使高价买进,仍能反败为胜的主要原因。
在十多年前,当第二板的股票,都被炒到十令吉以上时,我的朋友以十令吉的价格,买进一千股开屏(KaiPeng,8796,二板贸服股),坚守至今,由于该公司连年亏蚀,股价一跌再跌,今天只剩二分。
切勿低价买坏股
同样是高价买进,持股期限同样超过十年,买好股和买坏股,结果有天壤之别。
所以,散户宁可高价买好股,切勿低价买坏股。
当然,如果坚持反向策略,低价买好股,就可以赚得更多。
坏股即使低价,亦不可买,何况是高价。
低价买好股,使你盘满钵满。
高价买坏股,使你死无葬身之地。
在金融风暴之后,数以百计的公司被列入PN4,纷纷破产或被除牌,受害者多数是投机的散户,可引为殷鉴。
“烂”比“跌”更可怕。
可怕十倍。
“跌”是指股票的价格下跌。
凡是买股票的,无不谈“跌”色变。
无论是投资或投机者,都会畏“跌”如畏虎。
股票投资如用兵,兵败如山倒时,谁不魂飞魄散?
“跌”诚然是可怕的。
但对我这种长期投资者来说,有比“跌”更可怕,而且可怕十倍的。
那就是“烂”。
股票就是公司的股份。
股份的价值,长期来说,决定于公司的盈利表现。
如果公司的生产越做越大,越做越火红,盈利一年比一年多,那么,股份就会越来越值钱,股价就会持续不断的上升,你的财富也会与日俱增。
让你血本无归
如果公司的生意越做越萎缩,年年亏蚀,而且亏蚀额越来越大,最后可能面临破产的噩运,则股份的价值,必然一跌再跌,最后可能使你血本无归。
在短期内,股票的价格会受到股市走势或人为操纵的影响,波动激烈。
但长期来说,股价必然与公司的业绩同步,也就是说,股价必然会反映公司的业绩,只不过时间上有迟早之分而已。
如果我们以偏高的价格买进一只好股的话,当股市崩溃时,它的股价也会跟着下跌,投资者也会蒙受亏蚀。
如果你是长期投资者,你不理会股市的起落,紧握你的股份不放,当公司的盈利一年比一年多时,股份的价值就会跟着上升,你会反亏为赚。
投资致富最佳途径
如果你是低价买进好股的话,就会赚得更多。
这是靠股票投资致富的最佳、最稳当的途径。
世界上许多富豪,都是这样致富的,1968年世界首富保罗盖帝,当今世界富豪华伦巴菲特,都是典型的例子。
让我举一个大马的例子说明:
大众银行(PbBank,1295,主板金融股)在1996年金融风暴前的股价最高为4.64令吉,最低为3.04令吉。
假如你在1996年时以4.64令吉的最高价买进一千股(面值50仙)收藏至今,在收取五次红股及认购一次附加股之后,目前拥有一千九百五十股(面值一令吉),以今天9.60令吉的价格计算,价值一万八千余令吉,等于十年前投资额的四倍,假如把历年收到的丰厚股息也计算在内的话,赚了超过五百巴仙。
请注意,你在1996年时是以当年的最高价买进,仍能取得五百巴仙的盈利。如果是以当年最低价3.04令吉买进,就赚得更多。
大众银行在1998年金融风暴时曾一度跌至0.81令吉,如果你以此价买进的话,你将赚十倍以上。如果你继续拿下去的话,将来肯定能赚得更多。
大众银行的盈利,年年上升,是使你即使高价买进,仍能反败为胜的主要原因。
在十多年前,当第二板的股票,都被炒到十令吉以上时,我的朋友以十令吉的价格,买进一千股开屏(KaiPeng,8796,二板贸服股),坚守至今,由于该公司连年亏蚀,股价一跌再跌,今天只剩二分。
切勿低价买坏股
同样是高价买进,持股期限同样超过十年,买好股和买坏股,结果有天壤之别。
所以,散户宁可高价买好股,切勿低价买坏股。
当然,如果坚持反向策略,低价买好股,就可以赚得更多。
坏股即使低价,亦不可买,何况是高价。
低价买好股,使你盘满钵满。
高价买坏股,使你死无葬身之地。
在金融风暴之后,数以百计的公司被列入PN4,纷纷破产或被除牌,受害者多数是投机的散户,可引为殷鉴。
“烂”比“跌”更可怕。
可怕十倍。
当EQ盖过IQ时
当次级房贷股灾最严重,大马股市跌得最惨的那一天,我是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广东道教圣地罗浮山。我在这里接到消息,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当我在罗浮山顶的黄龙道馆的最高层三清圣殿,欣赏那栩栩如生的壁画时,手机数度响起,吉隆坡的股友异口同声地问:“股市崩溃了,怎么办?”
从他们的语气,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恐慌。也可以想像得到当时大马股市中心,个个都有大祸临头的感觉。
回到吉隆坡,跟一些股市死党交流后,我发现一些股友在股市最坏的那一天,惊慌过度,六神无主,把股票一股脑儿卖光。
惊慌过度六神无主
事后发现,他们卖股的那一刻,正是股市最坏的时刻,而他们的售价,是这一轮股灾中的最低价格。
他们作了一个很坏的决定:应该“买进”的时候,他们反而“卖出”。
为什么他们会犯这个错误?
追根究底,罪魁祸首是他们的脑子。
脑子主宰人们的一切行为,是一切行为的指挥总站。
这个指挥总站拥有两个部门。
一个部门叫“情绪”(EMOTION)。这个部门是个大笨蛋,没有思考能力,不会分别黑白、善恶,只会指挥人们横冲直撞,从来不考虑后果。听从情绪指挥,受情绪控制的人,最易做出傻事。
许多大错,都是在情绪失控下铸成的。
心理学家发明一套计算情绪的方法,所得的结果叫情绪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EQ。
EQ越高,表示人们受情绪控制得越牢。
另一个部门叫“智力”(INTELLEGENCE)。这个部门都是聪明佬,不但能思考,衡量利害得失,能分析,而且能辨别是非善恶。
受“智力”指挥的人,做任何事之前,必冷静由分析,考虑周全,他很清楚他在做什么,且能预估后果,所以犯错的可能性大减。
IQ和EQ水火不容
心理学家测试智力的方法,叫智力测验,所得出的结果叫智力商数(INTELLEGENCE QUOTIENT),简称IQ(商)。
IQ高的人,很会思考,分析事理,不受情绪影响,任何行动都不会感情用事。
IQ和EQ是水火不相容的,当IQ高时,EQ就退避三舍。
同样的,当EQ高时,IQ只好靠边站。
我们要采取怎样的行动,完全是IQ和EQ斗争的结果。
如果IQ占上风,我们会经过详尽深入的思考后才采取行动。
如果EQ胜利,我们会不顾一切,不假思索就去做。
在股市跌得最惨的那一天,不计成本地把股票一股脑儿卖光的股友,都是EQ的受害者。在EQ控制下,他们失去思考能力。
EQ有一个结拜兄弟,叫“恐惧”(FEAR),是一个坏事干尽的坏蛋。受它影响的人都会变成懦弱无能。
那些在股市山崩地裂时,仍气定神闲的股友,都是封IQ为顾问的人。
那些在股市中屡战屡败的,都是EQ的门徒。
他们受EQ控制,意气用事。
他们多数没有主见,不能独立思考,总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他们最易受别人意见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他们也从来不做功课。
他们多数是投机者。
IQ胜EQ股市长胜
这些都是股市的长败军,身上伤痕累累,仍死性不改。
很不幸的,其中绝大部份是散户。
股市的长胜军,多数属于IQ盖过EQ的投资者。
他们不是根据谣言,而且根据事实作出投资决定。
他们在买进卖出之前,做足功课,经过深思熟虑。
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的主见。
当然,他们也阅读别人的研究报告,但只限于参考,绝不全盘照收。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受EQ(情绪)的摆布,而以IQ为依归。
他们多数是长期投资者,很少涉及投机活动。
他们脚踏实地,从不相信天下有免费的午餐。
EQ虽然较亲切(因为常带感情),却是损友,亲近她使你荷包空空。
IQ虽然较冰冷(因为总是与数字打交道),却是益友,多亲近会使你荷包满满。
假如你认为亲IQ远EQ,难以做到的话,那么,我教你一招:只要抱紧IQ,EQ就会识趣地离你而去。
当我在罗浮山顶的黄龙道馆的最高层三清圣殿,欣赏那栩栩如生的壁画时,手机数度响起,吉隆坡的股友异口同声地问:“股市崩溃了,怎么办?”
从他们的语气,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恐慌。也可以想像得到当时大马股市中心,个个都有大祸临头的感觉。
回到吉隆坡,跟一些股市死党交流后,我发现一些股友在股市最坏的那一天,惊慌过度,六神无主,把股票一股脑儿卖光。
惊慌过度六神无主
事后发现,他们卖股的那一刻,正是股市最坏的时刻,而他们的售价,是这一轮股灾中的最低价格。
他们作了一个很坏的决定:应该“买进”的时候,他们反而“卖出”。
为什么他们会犯这个错误?
追根究底,罪魁祸首是他们的脑子。
脑子主宰人们的一切行为,是一切行为的指挥总站。
这个指挥总站拥有两个部门。
一个部门叫“情绪”(EMOTION)。这个部门是个大笨蛋,没有思考能力,不会分别黑白、善恶,只会指挥人们横冲直撞,从来不考虑后果。听从情绪指挥,受情绪控制的人,最易做出傻事。
许多大错,都是在情绪失控下铸成的。
心理学家发明一套计算情绪的方法,所得的结果叫情绪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EQ。
EQ越高,表示人们受情绪控制得越牢。
另一个部门叫“智力”(INTELLEGENCE)。这个部门都是聪明佬,不但能思考,衡量利害得失,能分析,而且能辨别是非善恶。
受“智力”指挥的人,做任何事之前,必冷静由分析,考虑周全,他很清楚他在做什么,且能预估后果,所以犯错的可能性大减。
IQ和EQ水火不容
心理学家测试智力的方法,叫智力测验,所得出的结果叫智力商数(INTELLEGENCE QUOTIENT),简称IQ(商)。
IQ高的人,很会思考,分析事理,不受情绪影响,任何行动都不会感情用事。
IQ和EQ是水火不相容的,当IQ高时,EQ就退避三舍。
同样的,当EQ高时,IQ只好靠边站。
我们要采取怎样的行动,完全是IQ和EQ斗争的结果。
如果IQ占上风,我们会经过详尽深入的思考后才采取行动。
如果EQ胜利,我们会不顾一切,不假思索就去做。
在股市跌得最惨的那一天,不计成本地把股票一股脑儿卖光的股友,都是EQ的受害者。在EQ控制下,他们失去思考能力。
EQ有一个结拜兄弟,叫“恐惧”(FEAR),是一个坏事干尽的坏蛋。受它影响的人都会变成懦弱无能。
那些在股市山崩地裂时,仍气定神闲的股友,都是封IQ为顾问的人。
那些在股市中屡战屡败的,都是EQ的门徒。
他们受EQ控制,意气用事。
他们多数没有主见,不能独立思考,总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他们最易受别人意见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他们也从来不做功课。
他们多数是投机者。
IQ胜EQ股市长胜
这些都是股市的长败军,身上伤痕累累,仍死性不改。
很不幸的,其中绝大部份是散户。
股市的长胜军,多数属于IQ盖过EQ的投资者。
他们不是根据谣言,而且根据事实作出投资决定。
他们在买进卖出之前,做足功课,经过深思熟虑。
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的主见。
当然,他们也阅读别人的研究报告,但只限于参考,绝不全盘照收。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受EQ(情绪)的摆布,而以IQ为依归。
他们多数是长期投资者,很少涉及投机活动。
他们脚踏实地,从不相信天下有免费的午餐。
EQ虽然较亲切(因为常带感情),却是损友,亲近她使你荷包空空。
IQ虽然较冰冷(因为总是与数字打交道),却是益友,多亲近会使你荷包满满。
假如你认为亲IQ远EQ,难以做到的话,那么,我教你一招:只要抱紧IQ,EQ就会识趣地离你而去。
散户三部曲
美国次级房屋贷款,在全球股市掀起滔天巨浪。
在过山车般的股市中,散户惊惶失措,都成了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已魂飞魄散,无法判断方向。
在惊涛骇浪中,散户们的情绪商数(EQ)压倒了智慧商数(IQ)。
当情绪控制理智时,他们所作的决定,是情绪的决定,不是理智的决定。
情绪的决定,不讲理由。因为情绪与理智,水火不相容。当情绪主宰一切时,理智只好退避三舍。
当理智领航时,脑子会衡量利弊,考虑周全,故比较不容易出错。
当情绪凌驾理智之上时,脑子停止操作,最易冲动,冲动时会失去理智,往往铸成大错。
在此次的股灾中,许多散户,被突如其来的巨浪,冲到晕头转向,情绪失控,惊慌抛售,犯下大错,在股市最糟的时刻,贱价把股票卖掉。
贱价抛售犯下大错
还不到一个月,他们就后悔了,因为他们几乎是以最低的价格卖出。
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
因为他们的眼睛只看到股价,没有看到股票背后的资产。
如果他们了解股票所代表的资产,了解这些资产的价值,他们就不会那么心慌,就不会不计成本地抛售,而造成无谓的损失。
根据情绪进行投资的散户,他们的行动可分为三个阶段,叫“散户三部曲”。
买股三部曲:
第一部:熊市——股价低沉,市场淡静,散户绝迹股市,股市死气沉沉。
其实,这个时候,大部分股票的价值都被低估,但散户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股价,不是股票的价值。
所以他们不买。
去年六月以前,综合指数在800点徘徊了整年,散户有足够的时间,慢慢选择,廉价买进好股,但绝大部分错过了这个良机。
第二部:牛皮靠稳——股市上升了一截,散户还是不要买。
因为他们在低价时没有买进,现在股价已上升了二、三十巴仙,他们心有不甘,买不下手。
散户被评论家言论吓坏
这个时期,就是综合指数上升至1000点时,许多股市评论家都发出警告:价高势危啰!慎防烧到手啰!
没有主见的散户,尤其是在1997年金融风暴中几乎破产的散户,都被这类言论吓到不敢进场。
第三部:牛市形成——综指破五关斩六将,冲上一千四百点,散户们见猎心喜,见亲朋戚友捞得风生水起,信心大增,乃大肆进场。
就在兴高采烈时,次房事件演成股灾,引出了卖出的三部曲:
卖出三部曲:
第一部:利润不多,而牛气逼人,他当然不会卖。
第二部:综合指数跌至1300点,他认为这是暂时性的,不久就会回升,所以决定不卖。
况且高价时有得赚,现在反而亏本,他们不甘愿卖。
第三部:综合指数直线下跌,跌破1200点,他有大祸临头之感,信心崩溃了,不计成本抛出。
结果发现他是以最低价卖出。
买卖倒转定赚钱
买进三部曲的特点是:高买。
卖出三部曲的特点是:低卖。
高买低卖,刚好跟股市金言——低买高卖适得其反。
你想在股市赚钱吗?如果想的话,很简单,只要将买的和卖的三部曲,颠倒来做就行了。
这叫倒行逆施。
这就是”反向”。
在过山车般的股市中,散户惊惶失措,都成了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已魂飞魄散,无法判断方向。
在惊涛骇浪中,散户们的情绪商数(EQ)压倒了智慧商数(IQ)。
当情绪控制理智时,他们所作的决定,是情绪的决定,不是理智的决定。
情绪的决定,不讲理由。因为情绪与理智,水火不相容。当情绪主宰一切时,理智只好退避三舍。
当理智领航时,脑子会衡量利弊,考虑周全,故比较不容易出错。
当情绪凌驾理智之上时,脑子停止操作,最易冲动,冲动时会失去理智,往往铸成大错。
在此次的股灾中,许多散户,被突如其来的巨浪,冲到晕头转向,情绪失控,惊慌抛售,犯下大错,在股市最糟的时刻,贱价把股票卖掉。
贱价抛售犯下大错
还不到一个月,他们就后悔了,因为他们几乎是以最低的价格卖出。
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
因为他们的眼睛只看到股价,没有看到股票背后的资产。
如果他们了解股票所代表的资产,了解这些资产的价值,他们就不会那么心慌,就不会不计成本地抛售,而造成无谓的损失。
根据情绪进行投资的散户,他们的行动可分为三个阶段,叫“散户三部曲”。
买股三部曲:
第一部:熊市——股价低沉,市场淡静,散户绝迹股市,股市死气沉沉。
其实,这个时候,大部分股票的价值都被低估,但散户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股价,不是股票的价值。
所以他们不买。
去年六月以前,综合指数在800点徘徊了整年,散户有足够的时间,慢慢选择,廉价买进好股,但绝大部分错过了这个良机。
第二部:牛皮靠稳——股市上升了一截,散户还是不要买。
因为他们在低价时没有买进,现在股价已上升了二、三十巴仙,他们心有不甘,买不下手。
散户被评论家言论吓坏
这个时期,就是综合指数上升至1000点时,许多股市评论家都发出警告:价高势危啰!慎防烧到手啰!
没有主见的散户,尤其是在1997年金融风暴中几乎破产的散户,都被这类言论吓到不敢进场。
第三部:牛市形成——综指破五关斩六将,冲上一千四百点,散户们见猎心喜,见亲朋戚友捞得风生水起,信心大增,乃大肆进场。
就在兴高采烈时,次房事件演成股灾,引出了卖出的三部曲:
卖出三部曲:
第一部:利润不多,而牛气逼人,他当然不会卖。
第二部:综合指数跌至1300点,他认为这是暂时性的,不久就会回升,所以决定不卖。
况且高价时有得赚,现在反而亏本,他们不甘愿卖。
第三部:综合指数直线下跌,跌破1200点,他有大祸临头之感,信心崩溃了,不计成本抛出。
结果发现他是以最低价卖出。
买卖倒转定赚钱
买进三部曲的特点是:高买。
卖出三部曲的特点是:低卖。
高买低卖,刚好跟股市金言——低买高卖适得其反。
你想在股市赚钱吗?如果想的话,很简单,只要将买的和卖的三部曲,颠倒来做就行了。
这叫倒行逆施。
这就是”反向”。
“慢稳忍”高明的拙招
股票投资要成功,“快”不如“慢”,“狠”不如“稳”,“准”不如“忍”。
与其快狠准,不如慢、稳、忍。
仓卒行事,考虑欠周全,往往只见其好,不见其坏,以不客观的态度,加上不完整的资料,如此作出的判断,错误百出,不足为奇。
如果大家放松心情,以从容的态度去投资股票,则头脑更清醒,考虑更周全,错误的可能性必然大减。
头脑清醒看得更清楚
美国最成功投资家之一的邓普顿爵士(Sir John Templeton)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每次在作出重大投资之前,都先祈祷,因为祈祷使他头脑清醒,看得更清楚。
在你最冲动的时候,稍为停一停,放慢一步,可以使你恢复理智,减少错误。“忙”中有错,“慢”中少错。
许多人恐怕动作慢,会失去投资机会。实际上刚好相反,因为股市跌到谷底时,一定会在低价区徘徊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你有足够的时间,择肥而噬,根本不必担心买不到。
在这一轮牛市出现之前,大马股市曾在800、900点徘徊了两、三年,本益比低至四、五倍的股票,俯拾即是,只是大家都不愿意买,只等到综合指数涨至1200多点才入场,这是一个低价不买,高价抢购的典型例子。
故“慢”绝对不是一个股票投资失败的原因。
“稳”是稳扎稳打,一步一脚印。譬如打仗,看清楚局势才进军,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看清楚以后才买进,可以减少亏蚀。
股神巴菲特的第一个投资原则是“不亏钱”,第二个原则是不要忘记第一个原则。
股票投资,首先要学习的,不是如何赚钱,而是如何避免亏蚀。
保持实力,是打胜仗的一个重要条件,不亏蚀是赚钱的第一法则。
请注意,“蚀”字是被“虫”侵“食”掉,“蚀本”就是浪费资本,最后化为乌有。
洗碗盆要注满水,首先要塞住出水洞,然后才开水喉。如果不塞住出口洞,则水喉即使开到最大,始终无法注满水盆。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要赚钱,首先要学不亏钱。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是防亏的先决条件。
轻率行事,鲁莽冒进,轻则招损,重则至亡。智者不为也。
“忍”者,心上插着一把刀。若无非凡之定力,难以承受。
股票投资,“忍”功不够,鲜有能成大器者。
耐心乃成功之母
买进之前,能忍人之所不能忍,才能在低价区买进。
卖出之前,能忍人之所不能忍,才能在高价区脱手。
买进之后,能忍有耐心,才能长期持有获大利。
若不能忍,稍有盈利就迫不及待地抛出,所得有限。如何能“富”?
公司要时间去发展,业务要时间去推行,油棕要时间来成长,计划要时间来完成,故“耐心”乃成功之母。
能忍、能耐,谓之“忍耐”。
不能忍,好比果子未熟就采摘,青涩难咽。
甜美的果实,惟有忍者才能尝到。
故“忍”有百益而无一害,。
“慢、稳、忍”看似笨拙,实是高明。
故快不如慢,狠不如稳,准不如忍。“慢、稳、忍”看似笨拙,实属高明。
与其快狠准,不如慢、稳、忍。
仓卒行事,考虑欠周全,往往只见其好,不见其坏,以不客观的态度,加上不完整的资料,如此作出的判断,错误百出,不足为奇。
如果大家放松心情,以从容的态度去投资股票,则头脑更清醒,考虑更周全,错误的可能性必然大减。
头脑清醒看得更清楚
美国最成功投资家之一的邓普顿爵士(Sir John Templeton)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每次在作出重大投资之前,都先祈祷,因为祈祷使他头脑清醒,看得更清楚。
在你最冲动的时候,稍为停一停,放慢一步,可以使你恢复理智,减少错误。“忙”中有错,“慢”中少错。
许多人恐怕动作慢,会失去投资机会。实际上刚好相反,因为股市跌到谷底时,一定会在低价区徘徊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你有足够的时间,择肥而噬,根本不必担心买不到。
在这一轮牛市出现之前,大马股市曾在800、900点徘徊了两、三年,本益比低至四、五倍的股票,俯拾即是,只是大家都不愿意买,只等到综合指数涨至1200多点才入场,这是一个低价不买,高价抢购的典型例子。
故“慢”绝对不是一个股票投资失败的原因。
“稳”是稳扎稳打,一步一脚印。譬如打仗,看清楚局势才进军,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看清楚以后才买进,可以减少亏蚀。
股神巴菲特的第一个投资原则是“不亏钱”,第二个原则是不要忘记第一个原则。
股票投资,首先要学习的,不是如何赚钱,而是如何避免亏蚀。
保持实力,是打胜仗的一个重要条件,不亏蚀是赚钱的第一法则。
请注意,“蚀”字是被“虫”侵“食”掉,“蚀本”就是浪费资本,最后化为乌有。
洗碗盆要注满水,首先要塞住出水洞,然后才开水喉。如果不塞住出口洞,则水喉即使开到最大,始终无法注满水盆。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要赚钱,首先要学不亏钱。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是防亏的先决条件。
轻率行事,鲁莽冒进,轻则招损,重则至亡。智者不为也。
“忍”者,心上插着一把刀。若无非凡之定力,难以承受。
股票投资,“忍”功不够,鲜有能成大器者。
耐心乃成功之母
买进之前,能忍人之所不能忍,才能在低价区买进。
卖出之前,能忍人之所不能忍,才能在高价区脱手。
买进之后,能忍有耐心,才能长期持有获大利。
若不能忍,稍有盈利就迫不及待地抛出,所得有限。如何能“富”?
公司要时间去发展,业务要时间去推行,油棕要时间来成长,计划要时间来完成,故“耐心”乃成功之母。
能忍、能耐,谓之“忍耐”。
不能忍,好比果子未熟就采摘,青涩难咽。
甜美的果实,惟有忍者才能尝到。
故“忍”有百益而无一害,。
“慢、稳、忍”看似笨拙,实是高明。
故快不如慢,狠不如稳,准不如忍。“慢、稳、忍”看似笨拙,实属高明。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