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信账不如无账”,这是金鹏账目丑闻爆发后,投资者普遍的感受。
能够在股票交易所上市的,都是规模相当大的企业,每家企业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由许许多多的环环组成!再加上企业的负责人,良莠不齐,随时随处都可能出错,大部份的毛病都与企业的账目有关,难怪账目成为大部份丑闻的罪魁祸首。
企业的基本纪录
账目,是每一家稍具规模的企业的基本纪录。要了解一家公司的实况,非看账目不可。所以,在上市公司的年报中,账目(包括附注)占了重要的地位,我随手翻开一本相当典型的年报,发现账目及附注,刚好占了50%篇幅,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每一家公司的年报,都一定包括三份财务报告,即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每一个表都有一定的作用,投资者必须三表并读,才能对企业的业务及财务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我们可以这样说:公司好比是一个三角形立体金字塔,由3个“平面”组成,如果只看一个表的话,你等于只看到企业的一个平面,难以窥见全豹,必须从三个角度去看三个平面,才能见到全貌。
许多有心研究股票的朋友,都把重心放在业务的了解上,对于账目,有一份恐惧感,因为不是每一个投资者都是会计师,所以他们都有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只有会计师才看得懂“三表”。当然,会计师是最有资格看“三表”,最了解“三表”的,但普通人只要读过小学6年级,稍为用心学习,都可以看懂这“三表”。实际上,许多经理级人员,甚至老板,都不是会计师出身,都照样读懂这3个表。
做账和看账是两回事。非会计师出身的经理所读的账,叫“管理层会计”(Management Account),普通人都可以了解,研究股票的人必须去掉对“三表“的恐惧感,才能把功课做好。
解除“三表”武装
只要我们从常识的角度切入,就能轻而易举的解除“三表”的武装。
我们要清楚地了解: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股份,也就是跟别人合股做生意,作为股东,我们必须了解这生意的进展和实况,否则的话,我们会任由主管公司的大股东摆布,吃亏的是我们这些无权过问公司业务的小股东。
首先,让我们问一问自己:你在参加一家公司的股份后,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我相信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公司赚不赚钱,赚多少?
那一个表可以告诉我们这一点呢?
答案是“损益表”(Profit and Loss Account)。“损”就是“亏损”、“益”就是赚益,或是盈利。所以这个表的最大作用就是告诉我们:这家公司是赚钱还是亏本。
“损益表”有时又叫“收入报表”(Income Statements),名称不同,实际上是同样的东西。
上市公司结账日期
要计算一盘生意的进展,一定要选定一个结账的日期。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是以一年为期的,但不是每一家公司的结账日期都相同,有些是每年的12月,有些则3 月,由公司根据需要或方便结账而定。所以在“收报表”下,一定会有一个结账日期,写明“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财务年”(for the year ended 31 December 2006)之类。
我们都想知道,在这一年中我们的公司做了多少生意,这就是公司一年的营业量(Revenue),由於这一行数字通常是在“收入报表”的最上端,所以叫做top line(顶线),跟最低一行的全年净利的bottomline(底线)相对称。
营业量是“大巫”,数额通常庞大无比,例如彦武钢铁(ORNASTEEL)去年的营收高达10亿零2千5百万令吉。
最低一行的“净利”是“小巫”,例如彦武去年净赚7千2百万令吉,等于营业量的7%,这7%叫“利润率”(Profit margin),是评估公司营业表现的比例之一。
“净利”只是“小巫”
做生意,要扣除买贷(或原料)的成本,还要支付营业开销(包括职员薪金、租金、运费以及银行利息等等),剩下来的才是属於投资者(股东)的净利。如果在扣除成本和开销之后,一无所有,甚至亏蚀,那么股东所看到的不是“小巫”,而是“太监”(下面没有了)。
其次,你这个股东想知道,你的公司到底有多少资产,又负多少的债?你不能从“收入报表”中看到这种资料。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会计师拟出第二个表,叫“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
BALANCE就是“平衡”的意思。当然你可以称这个表为“平衡表”,但通常我们都不这样叫,叫“资产负债表”更恰当,因为“平衡”也者,是指资产和负债是绝对相等的,不相等的话,就是这个账做错了,会计师必须从堆积如山的账簿中找出出错的项目,而且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数目,这肯定是会计师的恶梦。
资产与负债绝对相等的概念,其实很容易了解。假如你投资1万令吉於你的公司,这是公司的资本,就是公司的负债,公司用这1万令吉去买货,这批货就是公司的资产,1万令吉的资金变成1万令吉的货物,两者绝对相等,也就是绝对“平衡”。
最令股东费解的是1万令吉的资本,这笔钱明明已在公司里了,应该是公司的资产嘛,怎么会变成“负债”了?
现在,请你站在公司的立场(不是股东的立场),公司收到你的1万令吉,是不是等于欠你1万令吉?请你再想一想:你投资一万令吉在这家公司,其实跟永久性借给公司1万令吉没有两样,既然是像刘备借荆州那样有借无还的,公司是不是永久欠了你1万令吉,公司既然欠你1万令吉,不就等于公司负债1万令吉了吗?这笔资金,跟公司欠银行的钱,性质相同,只不过是公司付利息给银行,而以股息代替利息付给股东作为回报,如此而已。
资本是公司负债
故资本肯定是公司的负债。
资产绝对等于负债,中式老簿记中有一个很恰当的名称,叫“天和地合”。
“天和地合”是了解资产负债表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念。清楚了解这个概念,读资产负债表易如反掌。
彦武钢铁在去年杪时的资产和负债都是8亿1千124万8千468令吉。
“三表”中的小弟弟是“现金流量报表”(cash flow statements),是分别从营业活动(operating activities),投资活动(investing activities)和融资活动(financing activities)3个角度来窥探公司的现金流动状况的。
“三表”所列出的数字,都是粗枝大叶,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总数,即使细读附注,也只能看到一个轮廓,一个影子,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小股东无缘识荆。
散户看公司的账,如雾里看花,所见的像雾又像花,无论你经验多么丰富,也摸不清底细。如果不是审计师提出,谁也想不到金鹏的账目中隐藏了这么大的秘密。
How we spend our days is, of course, how we spend our lives. 自强不息 勤以静心,俭以养德 天地不仁, 強者生存
Saturday, October 11, 2008
长期投资长几许?
我一向主张长期投资。
无论是股票或房地产投资,都是如此。
由于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这个主张,于是,我常常被问及两个这样的问题。
⑴只要长期投资,就一定能赚钱吗?
⑵你所指的“长期投资”到底是多长?有没有一个期限?
这两个问题,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是互为表里。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还得返璞归真,回到“股票是什么”这个基本的问题上。
购买股票,就是购买公司的股份,参股做生意,是不是只要长期收藏股份,就一定能赚钱?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生意有赚有亏。
如果你参股的公司,生意越做越大,赚钱一年比一年多,你每年所分得的红利(股息),越来越多,股份(股票)就越来越值钱。
你收藏得越久,赚得就越多。
相反的,如果公司生意日走下坡,公司年年亏蚀,你的股份的价值越来越低,最后变成一张废纸。
收藏亏蚀公司的股票,收得越久,亏得越多。
所以,长期投资能不能赚钱,取决于公司的盈利表现。
以大众银行(PBBank,1295,主板金融股)为例,大众银行在1967年4月6日上市,该年的股价最高做1.24令吉,最低0.84令吉。
假设你以每股1令吉买进1千股,投资额为1千令吉。
买进以后,不管股价起落,就坚持不卖。
40年后的今天,在收取十二次红股和认购五次附加股之后,你手头一共拥有129,722股大众银行。
以今天(1月25日)11.20令吉的股价计算,价值145万令吉,总共增值1千450倍(每1令吉变1千450令吉)。
历年所收到的丰厚股息尚不计算在内。
你现在退休了。
大众银行最近的财务年每股派息75仙(包括3月10日派发的50仙在内)。
你拥有的129,722股,将会得到9万7千292令吉的股息。
40年前投资1千令吉,现在每个月平均有8千107令吉的收入(未扣税),退休后生活无忧。
再举一个例子,星狮集团(F & N,3689,主板消费股)在2003年时的股价,在3令吉左右,徘徊了几个月。
假如你以每股3令吉买进1千股,投资额为3千令吉。以现在8令吉的股价计算,你在股价上赚了5千令吉,或是167%.
在5年来,你一共收到1千419令吉的股息(已扣税),股息回酬为47%。
股票增值加股息收入,共赚214%,或平均每年回酬为43%。
星狮一向被认为是沉闷的股票,然而耐心的投资者却在沉闷中,取得比银行定期存款利息高十倍的回酬,
这两家上市公司,由于盈利年年增加,股东收藏股票越久,赚得越多。
但是,翻开马新股市40年的历史,你会发现,许多上市公司已从股市消失了。
因为这些公司连年亏蚀,最后股票变成一张废纸。
购买这类公司的股票,持票越久,亏蚀越多,最后是一无所有。
所以,长期投资赚不赚钱,取决于公司的盈利表现。
我们有时会听到一些这样的论调:“只要长期收藏,不怕股价不起。”
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如果公司连年亏蚀,你无论收藏多久,也无法赚钱。
只有收藏有成长潜能的股票,才能赚钱。
以长期投资的态度买进,以短期操作的方式管理投资组合,才是明智之举。
长期投资,可赚可亏。
长期投机,必亏无疑
无论是股票或房地产投资,都是如此。
由于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这个主张,于是,我常常被问及两个这样的问题。
⑴只要长期投资,就一定能赚钱吗?
⑵你所指的“长期投资”到底是多长?有没有一个期限?
这两个问题,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是互为表里。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还得返璞归真,回到“股票是什么”这个基本的问题上。
购买股票,就是购买公司的股份,参股做生意,是不是只要长期收藏股份,就一定能赚钱?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生意有赚有亏。
如果你参股的公司,生意越做越大,赚钱一年比一年多,你每年所分得的红利(股息),越来越多,股份(股票)就越来越值钱。
你收藏得越久,赚得就越多。
相反的,如果公司生意日走下坡,公司年年亏蚀,你的股份的价值越来越低,最后变成一张废纸。
收藏亏蚀公司的股票,收得越久,亏得越多。
所以,长期投资能不能赚钱,取决于公司的盈利表现。
以大众银行(PBBank,1295,主板金融股)为例,大众银行在1967年4月6日上市,该年的股价最高做1.24令吉,最低0.84令吉。
假设你以每股1令吉买进1千股,投资额为1千令吉。
买进以后,不管股价起落,就坚持不卖。
40年后的今天,在收取十二次红股和认购五次附加股之后,你手头一共拥有129,722股大众银行。
以今天(1月25日)11.20令吉的股价计算,价值145万令吉,总共增值1千450倍(每1令吉变1千450令吉)。
历年所收到的丰厚股息尚不计算在内。
你现在退休了。
大众银行最近的财务年每股派息75仙(包括3月10日派发的50仙在内)。
你拥有的129,722股,将会得到9万7千292令吉的股息。
40年前投资1千令吉,现在每个月平均有8千107令吉的收入(未扣税),退休后生活无忧。
再举一个例子,星狮集团(F & N,3689,主板消费股)在2003年时的股价,在3令吉左右,徘徊了几个月。
假如你以每股3令吉买进1千股,投资额为3千令吉。以现在8令吉的股价计算,你在股价上赚了5千令吉,或是167%.
在5年来,你一共收到1千419令吉的股息(已扣税),股息回酬为47%。
股票增值加股息收入,共赚214%,或平均每年回酬为43%。
星狮一向被认为是沉闷的股票,然而耐心的投资者却在沉闷中,取得比银行定期存款利息高十倍的回酬,
这两家上市公司,由于盈利年年增加,股东收藏股票越久,赚得越多。
但是,翻开马新股市40年的历史,你会发现,许多上市公司已从股市消失了。
因为这些公司连年亏蚀,最后股票变成一张废纸。
购买这类公司的股票,持票越久,亏蚀越多,最后是一无所有。
所以,长期投资赚不赚钱,取决于公司的盈利表现。
我们有时会听到一些这样的论调:“只要长期收藏,不怕股价不起。”
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如果公司连年亏蚀,你无论收藏多久,也无法赚钱。
只有收藏有成长潜能的股票,才能赚钱。
以长期投资的态度买进,以短期操作的方式管理投资组合,才是明智之举。
长期投资,可赚可亏。
长期投机,必亏无疑
为什么要长期投资?
在股票市场,我一向主张长期投资。
也就是因为这样,我常常被人问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长期投资?”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长期投资的理由。
惟有明白了个中理由,我们才会对这种主张,心悦诚服。
在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心悦诚服”的解释是“诚心诚意地佩服或服从”。
是的,我们对一种主张,惟有达到“诚心诚意地佩服”的地步,才会确确实实地遵行。
否则的话,我说的话,如水过鸭子背–不留一点痕迹,你不会从中受惠。
有些人听了我的演讲,或读了我的专栏,觉得蛮有道理,也曾下决心去实行,但他的决心只维持了一个星期,过后又故态复萌,照投机不误。
所以,你要确实相信长期投资是最好的投资方式,你就要了解个中的道理,惟有这样,你才会择善而固执,不再回到投机的路上。
两大理由奉行不渝
“长期投资是最好的投资方式”是杰出投资家,经过长期的实践后所得到的结论。
我对这种主张,奉行不渝,因为:
一、这种方法使我赚到钱。
二、我是在没有忧虑的情况下赚钱。
如果你在股市中投机取巧,在担惊受怕的情况下赚钱,赚到了钱,赔掉了健康,又有什么意义呢?
相信我,只要态度正确,股市赚钱,根本是不必这样辛苦的。
做人要脚踏实地,股票投资也一定要脚踏实地,不可投机取巧。
价值不能无中生有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价值不能无中生有。
没有实际价值的支撑,股价不可能长期上涨。
只有基本面强稳的公司--稳定的盈利、稳健的财务、卓越的管理等等,股价才有可能站稳高价,才有可能长期稳步上升,使投资者的财富,与日俱增。
财富的创造,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即成。
任何生意都需要时间去经营,才能赚到钱。
三五天获暴利例子少
在短短的3、5天之内就获得暴利的,少之又少。
即使有,也是属於一次过性质,例如脱售一段厂地,可能5年、10年才做一次,我们称之为“特殊项目收入”。
天天在做,重复地做的生意,都需要时间,一步一步去做,才能把钱赚进来,绝无捷径可走。
例如房地产公司,从买地、转换土地用途,整个计划的规划,把土地分割为个别的屋地,并且申请每段的地契、计算成本、安排银行融资、延聘绘测师绘制屋图、招标、建沟渠、道路、施工、登广告卖屋子、与购屋者签订买卖合同、监督工程进展,屋子建成后,申请入伙纸、交屋,一年内屋子有缺点还要负责修理。
由买地到交屋,收完钱,前后费时5年,才算赚到钱。
种油棕,从买地、清芭、育苗、开路,到种植,往往历时两三年。
油棕种下后,施肥、除草,照顾3年,才看到第一颗果子出现。
油棕第6年才赚钱
第3年所结的果子,又瘦又少,根本无利可图。
守到第5年,果子产量多起来了,才有希望达到收支平衡。从第6年起,才开始赚钱。
从买地到赚钱,要经过6、7年。
从事工业的,从市场调查、组织公司、买地建厂、购买机器、装置机器、试车、克服初期生产时“出牙”(TEETHING)难题,订购原料、推销产品、放账、收账,经过三、四年的拼搏,才赚到第一笔钱。
做银行的,从争取公众人士的存款,把钱借给买屋子的人、买车的人,借给工业家、屋业发展商、建筑商,借给好赌成性的投机者买股票,都要监督、收回,才能赚到利息。
要赚钱真不容易
你看,做产业、种油棕、从事工业、开银行,都需要时间去经营,面对种种的风险,克服种种的困难,才能把钱赚到手。
赚钱真的不容易啊!
我们购买股票就是购买上市公司的股份。
上市公司的股份,跟私人公司的股份没有什么分别。
假如你是一家私人公司的股东,你的公司,有没有可能在一个星期、一个月内就赚回你的本钱?
你参股於一家公司之后,就要公司在一年半载之内,赚回你的投资额,这样的要求合理不合理?
跟朋友合股种油棕,你要在三、两年之内赚回你投进去的资金,合理吗?
我相信有常识的人都会同意给公司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短则3、两年,长则4年后,让公司按步就班地展开它的业务,然后才为你赚钱。
这才是合理的要求
你参股於私人公司,是作长期投资,为什么参股於上市公司,却进行短期投资呢?
你给私人公司以时间去扩展业务,为什么不给你拥有股份的上市公司以足够的时间去做生意?
为什么你参加马化合作社在东马的油棕种植计划,丹斯里李金友在吉兰丹的油棕种植计划,愿意等上5年,让油棕成熟,参股於上市种植公司,却不愿意等上3、5年,让未成熟的油棕园成熟,为你带来更高的利润?
我们参加一家公司的股份,当公司的业务上轨道了,所分的红利逐年增加,你的股份的价值,就跟着上升,你的财富就与日俱增。当公司的业务火红时,你根本不必担心你的股份没人要。
也就是因为这样,我常常被人问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长期投资?”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长期投资的理由。
惟有明白了个中理由,我们才会对这种主张,心悦诚服。
在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心悦诚服”的解释是“诚心诚意地佩服或服从”。
是的,我们对一种主张,惟有达到“诚心诚意地佩服”的地步,才会确确实实地遵行。
否则的话,我说的话,如水过鸭子背–不留一点痕迹,你不会从中受惠。
有些人听了我的演讲,或读了我的专栏,觉得蛮有道理,也曾下决心去实行,但他的决心只维持了一个星期,过后又故态复萌,照投机不误。
所以,你要确实相信长期投资是最好的投资方式,你就要了解个中的道理,惟有这样,你才会择善而固执,不再回到投机的路上。
两大理由奉行不渝
“长期投资是最好的投资方式”是杰出投资家,经过长期的实践后所得到的结论。
我对这种主张,奉行不渝,因为:
一、这种方法使我赚到钱。
二、我是在没有忧虑的情况下赚钱。
如果你在股市中投机取巧,在担惊受怕的情况下赚钱,赚到了钱,赔掉了健康,又有什么意义呢?
相信我,只要态度正确,股市赚钱,根本是不必这样辛苦的。
做人要脚踏实地,股票投资也一定要脚踏实地,不可投机取巧。
价值不能无中生有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价值不能无中生有。
没有实际价值的支撑,股价不可能长期上涨。
只有基本面强稳的公司--稳定的盈利、稳健的财务、卓越的管理等等,股价才有可能站稳高价,才有可能长期稳步上升,使投资者的财富,与日俱增。
财富的创造,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即成。
任何生意都需要时间去经营,才能赚到钱。
三五天获暴利例子少
在短短的3、5天之内就获得暴利的,少之又少。
即使有,也是属於一次过性质,例如脱售一段厂地,可能5年、10年才做一次,我们称之为“特殊项目收入”。
天天在做,重复地做的生意,都需要时间,一步一步去做,才能把钱赚进来,绝无捷径可走。
例如房地产公司,从买地、转换土地用途,整个计划的规划,把土地分割为个别的屋地,并且申请每段的地契、计算成本、安排银行融资、延聘绘测师绘制屋图、招标、建沟渠、道路、施工、登广告卖屋子、与购屋者签订买卖合同、监督工程进展,屋子建成后,申请入伙纸、交屋,一年内屋子有缺点还要负责修理。
由买地到交屋,收完钱,前后费时5年,才算赚到钱。
种油棕,从买地、清芭、育苗、开路,到种植,往往历时两三年。
油棕种下后,施肥、除草,照顾3年,才看到第一颗果子出现。
油棕第6年才赚钱
第3年所结的果子,又瘦又少,根本无利可图。
守到第5年,果子产量多起来了,才有希望达到收支平衡。从第6年起,才开始赚钱。
从买地到赚钱,要经过6、7年。
从事工业的,从市场调查、组织公司、买地建厂、购买机器、装置机器、试车、克服初期生产时“出牙”(TEETHING)难题,订购原料、推销产品、放账、收账,经过三、四年的拼搏,才赚到第一笔钱。
做银行的,从争取公众人士的存款,把钱借给买屋子的人、买车的人,借给工业家、屋业发展商、建筑商,借给好赌成性的投机者买股票,都要监督、收回,才能赚到利息。
要赚钱真不容易
你看,做产业、种油棕、从事工业、开银行,都需要时间去经营,面对种种的风险,克服种种的困难,才能把钱赚到手。
赚钱真的不容易啊!
我们购买股票就是购买上市公司的股份。
上市公司的股份,跟私人公司的股份没有什么分别。
假如你是一家私人公司的股东,你的公司,有没有可能在一个星期、一个月内就赚回你的本钱?
你参股於一家公司之后,就要公司在一年半载之内,赚回你的投资额,这样的要求合理不合理?
跟朋友合股种油棕,你要在三、两年之内赚回你投进去的资金,合理吗?
我相信有常识的人都会同意给公司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短则3、两年,长则4年后,让公司按步就班地展开它的业务,然后才为你赚钱。
这才是合理的要求
你参股於私人公司,是作长期投资,为什么参股於上市公司,却进行短期投资呢?
你给私人公司以时间去扩展业务,为什么不给你拥有股份的上市公司以足够的时间去做生意?
为什么你参加马化合作社在东马的油棕种植计划,丹斯里李金友在吉兰丹的油棕种植计划,愿意等上5年,让油棕成熟,参股於上市种植公司,却不愿意等上3、5年,让未成熟的油棕园成熟,为你带来更高的利润?
我们参加一家公司的股份,当公司的业务上轨道了,所分的红利逐年增加,你的股份的价值,就跟着上升,你的财富就与日俱增。当公司的业务火红时,你根本不必担心你的股份没人要。
何时卖股?
大部份股票投资者,对何时脱售股票,感到棘手。
这是因为大部份人都没有一个卖股的标准。
没有标准可以遵循,当然就难以作出决定。
没有标准,是因为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股市,根据股市的走势来决定卖或不卖。
股市受情绪左右,根据市场走势作出的决定,往往是情绪,而不是理智的决定。
情绪的决定,犯错的机会比理智的决定高出几倍。
要减少判断错误,必须回归理智。
回归理智的,就是返璞归真,回到“股票是什么?”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股份。
买股份就是参股做生意。
参股做生意,首先要考虑的,是公司能不能赚钱,有没有前途,不是股份价格会不会起,因为只要公司越赚越多,股价自然会起,不必担心。
盯住公司的基本面,才是治本之道,盯住股价,是舍本逐末。
舍本逐末,必败无疑。
只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基本面,何时卖出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一点也不难。
股票应根据以下的三种标准脱售:
标准一:公司亏损
当公司面临亏损时,就应立刻退股-把股票卖掉。
假如你发现参股的公司,生意越做越糟糕,亏蚀严重,不大可能扭转劣势,继续投资下去,可能血本无归,就应当机立断,马上把股票卖掉,转买更有前途的公司的股票。
有些人眼见公司走下坡,股价持续滑落,可是,由于高价买进,面对严重亏蚀,心有不甘,就抱紧股票不放,希望有朝一日,起死回生,股价回升至他的本钱时才脱手。
结果事与愿违,股价越跌越低,泥足越陷越深,眼巴巴看着自己的财富,如冰块般溶掉,最后化为乌有。
所以,一旦发现公司业绩严重亏损,即使亏损了一半,也要壮士断臂,忍痛脱售,以免全军覆没。
这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卖股标准。
标准二:极度高估
当股价被极度高估时,就应脱售。
为什么不是“高估”而是“极度高估”的才卖?
理由是要建立一个好的企业,难度极高。
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企业家,在寻找投资机会,好的投资机会,早已有人捷足先登,要找一个长期有利可图的好企业,谈何容易。
假如我们独具慧眼,有幸参股於优秀的企业,就不可轻率退股。
假如在深入研究之后,认为此股的真实价值为5令吉(这常常也是主观的),即使股价涨至6令吉,也不可急於脱售。
理由是建立一家成功的企业,要花很长的时间,很多的心血,真的很不容易,所以,其股票享有溢价,是应该的。
一个优秀的企业,在同行中居於领导性的地位,拥有良好的顾客群,占据策略性的营业地点,产品享有强大的品牌,公司还拥有有经验的人才,有良好的管理制度,这些都是有价值的,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
这些无形资产应反映在股价上,故股价比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高是合理的。这就是银行愿以等于净资产价值二倍半的价格,收购别的银行的原因。
但是,无论怎样优秀的股项,都有一个极限价,超过此价,回酬与投资额不相衬,已不值得投资,就应加以脱售,把资金投注在回酬更高的企业上。
记住,估值过高的投资,就不是好的投资。
所以,价值5令吉的股票,涨至6令吉时不卖是正确的做法,但是如果涨到10令吉还不卖,你就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家了。
标准三:更佳选择
如果你能以同样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东西时,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
所以,在比较之后,你发现以同样的资金,可以买到素质更佳,而股价更低的股票,就应换股,让你的资金发挥力量,为你赚取更高的回酬。
例如油棕园的价值,受榨油价的影响。数年前原棕油每吨跌至1千令吉以下,油棕园每英亩只值1万令吉。
现在原棕油涨至3千令吉,油棕公司大赚特赚,油棕园奇货可居,每英亩2万令吉仍买不到。
但是,如果涨至每亩3万5千令吉的话,回酬不再具有吸引力。我们知道,油棕园的每亩产量是固定的,不会因为价高而增加,而原棕油的价格,也不可能永远站在3千令吉以上,在油价极高时,以极高的价格买油棕园,不是好的投资决定。
例如以商联帝沙种植(Unico,5019,主板种植股)在11月12日时RM1.12的股价申算,等于以每英亩3万5千令吉买油棕园。
反观另一家种植公司贸易风种植(TWS PLANT,6327,主板种植股),以目前RM3.50的股价申算,每英亩的买价仅1万4千令吉左右,而该公司所拥有的七间棕油厂和十万英亩待种植空地还未计算在内。
扩展潜能有限
商联帝沙已无地可种了,扩展潜能有限。而贸易风种植拥有十万英亩空地,将在未来5年中发展为新油棕园(其中2万2千英亩正在种植中),可以预见,数年之后,贸易风种植的种植面积,将由目前的20万英亩,增至30万英亩,其成长潜能非商联帝沙可望其项背的。
商联帝沙的股东,脱售商联帝沙,转买贸易风种植,长期持有,应可以赚得更多。
遵循以上三个标准,你会发现,要作出何时售股的决定,并不困难。
这是因为大部份人都没有一个卖股的标准。
没有标准可以遵循,当然就难以作出决定。
没有标准,是因为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股市,根据股市的走势来决定卖或不卖。
股市受情绪左右,根据市场走势作出的决定,往往是情绪,而不是理智的决定。
情绪的决定,犯错的机会比理智的决定高出几倍。
要减少判断错误,必须回归理智。
回归理智的,就是返璞归真,回到“股票是什么?”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股份。
买股份就是参股做生意。
参股做生意,首先要考虑的,是公司能不能赚钱,有没有前途,不是股份价格会不会起,因为只要公司越赚越多,股价自然会起,不必担心。
盯住公司的基本面,才是治本之道,盯住股价,是舍本逐末。
舍本逐末,必败无疑。
只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基本面,何时卖出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一点也不难。
股票应根据以下的三种标准脱售:
标准一:公司亏损
当公司面临亏损时,就应立刻退股-把股票卖掉。
假如你发现参股的公司,生意越做越糟糕,亏蚀严重,不大可能扭转劣势,继续投资下去,可能血本无归,就应当机立断,马上把股票卖掉,转买更有前途的公司的股票。
有些人眼见公司走下坡,股价持续滑落,可是,由于高价买进,面对严重亏蚀,心有不甘,就抱紧股票不放,希望有朝一日,起死回生,股价回升至他的本钱时才脱手。
结果事与愿违,股价越跌越低,泥足越陷越深,眼巴巴看着自己的财富,如冰块般溶掉,最后化为乌有。
所以,一旦发现公司业绩严重亏损,即使亏损了一半,也要壮士断臂,忍痛脱售,以免全军覆没。
这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卖股标准。
标准二:极度高估
当股价被极度高估时,就应脱售。
为什么不是“高估”而是“极度高估”的才卖?
理由是要建立一个好的企业,难度极高。
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企业家,在寻找投资机会,好的投资机会,早已有人捷足先登,要找一个长期有利可图的好企业,谈何容易。
假如我们独具慧眼,有幸参股於优秀的企业,就不可轻率退股。
假如在深入研究之后,认为此股的真实价值为5令吉(这常常也是主观的),即使股价涨至6令吉,也不可急於脱售。
理由是建立一家成功的企业,要花很长的时间,很多的心血,真的很不容易,所以,其股票享有溢价,是应该的。
一个优秀的企业,在同行中居於领导性的地位,拥有良好的顾客群,占据策略性的营业地点,产品享有强大的品牌,公司还拥有有经验的人才,有良好的管理制度,这些都是有价值的,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
这些无形资产应反映在股价上,故股价比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高是合理的。这就是银行愿以等于净资产价值二倍半的价格,收购别的银行的原因。
但是,无论怎样优秀的股项,都有一个极限价,超过此价,回酬与投资额不相衬,已不值得投资,就应加以脱售,把资金投注在回酬更高的企业上。
记住,估值过高的投资,就不是好的投资。
所以,价值5令吉的股票,涨至6令吉时不卖是正确的做法,但是如果涨到10令吉还不卖,你就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家了。
标准三:更佳选择
如果你能以同样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东西时,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
所以,在比较之后,你发现以同样的资金,可以买到素质更佳,而股价更低的股票,就应换股,让你的资金发挥力量,为你赚取更高的回酬。
例如油棕园的价值,受榨油价的影响。数年前原棕油每吨跌至1千令吉以下,油棕园每英亩只值1万令吉。
现在原棕油涨至3千令吉,油棕公司大赚特赚,油棕园奇货可居,每英亩2万令吉仍买不到。
但是,如果涨至每亩3万5千令吉的话,回酬不再具有吸引力。我们知道,油棕园的每亩产量是固定的,不会因为价高而增加,而原棕油的价格,也不可能永远站在3千令吉以上,在油价极高时,以极高的价格买油棕园,不是好的投资决定。
例如以商联帝沙种植(Unico,5019,主板种植股)在11月12日时RM1.12的股价申算,等于以每英亩3万5千令吉买油棕园。
反观另一家种植公司贸易风种植(TWS PLANT,6327,主板种植股),以目前RM3.50的股价申算,每英亩的买价仅1万4千令吉左右,而该公司所拥有的七间棕油厂和十万英亩待种植空地还未计算在内。
扩展潜能有限
商联帝沙已无地可种了,扩展潜能有限。而贸易风种植拥有十万英亩空地,将在未来5年中发展为新油棕园(其中2万2千英亩正在种植中),可以预见,数年之后,贸易风种植的种植面积,将由目前的20万英亩,增至30万英亩,其成长潜能非商联帝沙可望其项背的。
商联帝沙的股东,脱售商联帝沙,转买贸易风种植,长期持有,应可以赚得更多。
遵循以上三个标准,你会发现,要作出何时售股的决定,并不困难。
千金易得 正念难求
要在股市赚钱,投资者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其中包括资本、对投资和个别上市公司的认识、耐心,以及正确的投资概念等等。
而在这些条件中,最重要,也是最难做到的,是正确投资概念的建立。
资本可大可小
资本当然重要,但可大可小。
股票的一个好处,是投资额的伸缩性很大。由数令吉至数亿令吉不等,投资者可以根据他的财力去决定。
尤其是在每宗交易,由一千股减至一百股之后,有更多的小户买得起股票。
目前有些股票的股价跌至一角,买一百股,只需十令吉,每一个有职业的人都买得起,真正做到了“资本证券化,证券大众化”。
至于投资和个别上市公司的知识,到处都可以找到,问题只是你有没有兴趣去追求而已。
就以投资的学问来说,中英文的书,可说汗牛充栋,普通书局都可买到。我最近到台北,逛书店时就买了几本“投资学”,都是大学教授所写的内容很扎实的书。
个别上市公司的年报、季报、公司发布的文告,只要进入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的网站www.bursamalaysia.com就可以找到,而且是免费的,可说资料齐全,只欠学习而已。
关于耐心,那是可以培养的,并不难。
正确投资概念
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对股票投资具有正确的投资概念。
这里所说的“概念”,是指:
“股票就是公司的股份,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股份。买股份就是参股票做生意,所以公司比股市重要。”
做生意,一定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赚钱,没有快速致富这回事。开店要守上二、三年,才能建立稳定的顾客群,生意才能打开,店主才开始赚钱。
种油棕要三年才开花结果,五年以后才可以看到利润。
做发展商,建屋子出售,由买地到建成“收工”,通常要五年。
所以,做生意赚钱,需要时间,时间就是金钱,“快”不得。
股票的价格,反映公司的盈利,既然公司需要时间去赚钱,则股价的上升,也要时间跟上,所以股票要长期持有,才有可能享受到增值的好处。
公司比股市重要
这个“公司比股市重要”的看法,要建立起来,比你想像的困难得多。
一般人都以为,只要我们改变观念,改变态度,“概念”不就建立起来了吗?
问题是人的意志力,比我们想像的,脆弱得多。
在过去三十多年,我写过数以百篇计的文章,作过不少过一百场有关股票投资的演讲,主要的目的,是要帮助股友建立正确的投资概念:只投资,不投机。
我发现大部份听讲的人,都能接受我的投资理念,但是真正能身体力行的,却少之又少。
原因是我们整个股市,都充满了投机的气氛,被这“气氛”包围的散户,很难摆脱投机气氛的感染,就好像在一个人人吸烟的房间内,你很难不吸进一些别人吐出的“烟雾”一样。
当你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大谈特谈股市的起落时,你不受引诱去投机,是很困难的事。
所以,听了我的“投资正道”之后,不到一个星期,就忘个清光,又故态复萌,照“投机”不误。
股市有如森林
正确的概念,是股票投资的指南针。
股市有如一座浓密的森林,进入其中,没有指南针,最易迷失方向,很难达到你预定的目的地。
股票投资的目的地就是“财富”,走错方向,无论有多少资金,知识多么丰富,具有惊人的耐心,也将一筹莫展,要富起来,难之又难。
有了正确的概念,财富才会流向你。
正确概念,有如磁石,能吸引财富。
故千金易得,正念难求。
而在这些条件中,最重要,也是最难做到的,是正确投资概念的建立。
资本可大可小
资本当然重要,但可大可小。
股票的一个好处,是投资额的伸缩性很大。由数令吉至数亿令吉不等,投资者可以根据他的财力去决定。
尤其是在每宗交易,由一千股减至一百股之后,有更多的小户买得起股票。
目前有些股票的股价跌至一角,买一百股,只需十令吉,每一个有职业的人都买得起,真正做到了“资本证券化,证券大众化”。
至于投资和个别上市公司的知识,到处都可以找到,问题只是你有没有兴趣去追求而已。
就以投资的学问来说,中英文的书,可说汗牛充栋,普通书局都可买到。我最近到台北,逛书店时就买了几本“投资学”,都是大学教授所写的内容很扎实的书。
个别上市公司的年报、季报、公司发布的文告,只要进入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的网站www.bursamalaysia.com就可以找到,而且是免费的,可说资料齐全,只欠学习而已。
关于耐心,那是可以培养的,并不难。
正确投资概念
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对股票投资具有正确的投资概念。
这里所说的“概念”,是指:
“股票就是公司的股份,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股份。买股份就是参股票做生意,所以公司比股市重要。”
做生意,一定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赚钱,没有快速致富这回事。开店要守上二、三年,才能建立稳定的顾客群,生意才能打开,店主才开始赚钱。
种油棕要三年才开花结果,五年以后才可以看到利润。
做发展商,建屋子出售,由买地到建成“收工”,通常要五年。
所以,做生意赚钱,需要时间,时间就是金钱,“快”不得。
股票的价格,反映公司的盈利,既然公司需要时间去赚钱,则股价的上升,也要时间跟上,所以股票要长期持有,才有可能享受到增值的好处。
公司比股市重要
这个“公司比股市重要”的看法,要建立起来,比你想像的困难得多。
一般人都以为,只要我们改变观念,改变态度,“概念”不就建立起来了吗?
问题是人的意志力,比我们想像的,脆弱得多。
在过去三十多年,我写过数以百篇计的文章,作过不少过一百场有关股票投资的演讲,主要的目的,是要帮助股友建立正确的投资概念:只投资,不投机。
我发现大部份听讲的人,都能接受我的投资理念,但是真正能身体力行的,却少之又少。
原因是我们整个股市,都充满了投机的气氛,被这“气氛”包围的散户,很难摆脱投机气氛的感染,就好像在一个人人吸烟的房间内,你很难不吸进一些别人吐出的“烟雾”一样。
当你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大谈特谈股市的起落时,你不受引诱去投机,是很困难的事。
所以,听了我的“投资正道”之后,不到一个星期,就忘个清光,又故态复萌,照“投机”不误。
股市有如森林
正确的概念,是股票投资的指南针。
股市有如一座浓密的森林,进入其中,没有指南针,最易迷失方向,很难达到你预定的目的地。
股票投资的目的地就是“财富”,走错方向,无论有多少资金,知识多么丰富,具有惊人的耐心,也将一筹莫展,要富起来,难之又难。
有了正确的概念,财富才会流向你。
正确概念,有如磁石,能吸引财富。
故千金易得,正念难求。
新娘比媒婆重要
在“猜股市如抓黄鳝”一文中,我主张“多看公司少看股价”。
有人看了,不以为然。
他说:“股市赚钱,靠低买高卖,不盯住股价,如何能做到低买,高卖?”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是问他:“如果你拜托媒婆,替你物色一名姑娘作老婆,那么,对你来说,到底是新娘重要,还是媒婆重要?”
他不假思索地说:“媒婆只是介绍人,老婆是终身伴侣,当然是新娘重要”。
上市公司比股市重要
我告诉他:“对,新娘好比是上市公司,媒婆好比是股市,则上市公司比股市重要,不是挺明显的吗?”
“你不重视新娘,却去重视媒婆,是不是捨本逐末?”
他无言以对。
一个好的妻子,是家庭和事业的贤内助,人生路上的好伴侣,错误的选择,可以使你痛苦一生,故不可不慎重其事。
同样的,在股票投资上,选错公司,可以使你倾家荡产,更不可不小心。
要知道你的女朋友,是不是你理想的终身伴侣,你必须对她有深入了解。
深入的了解,来自长期的观察和相处,最好是青梅竹马。然后你对她的处事作风、想法、习惯、嗜好、性格,才能了如指掌。
同样的,要了解一只股票,你必须阅读它所有可以找到的资料,从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历年的年报和季报、分析家的评析,甚至到公司去参观访问。
这样,才能对公司的业务、历史、财政情况及董事的营运作风等有深入的了解。
了解越深入,越全面,越有把握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见钟情”,浪漫是够浪漫,但情绪多过理智,了解不深,久之生厌,必以离婚收场。
同样的,仅看了一篇报道,或是一些一知半解的人的推荐,就对一只股票“一见钟情”,最易犯错误,乃投资的大忌。
由股票交易所、股票行和股票经纪所组成的股市,所扮演的是媒婆的角色。
媒婆提供仲介服务
作为仲介人,他们的责任,是提供一切便利,将买卖股票的人联系起来,并确保在公开和公平的基础上,完成股票交易,他们是中立的。
交易完成后,责任就完了,买卖双方的盈亏得失,都与他们无关。
他们所收的佣金,是提供仲介服务应得的酬劳,不是顾问费,因为他们是经纪,不是投资顾问。所以,要他们推荐股票,是找错对象,输了钱怪他们,是怪错人。就好像娶了泼妇怪媒婆,是怪错人一样。
要娶一个好的妻子,要靠你自己用心去了解,不能靠媒婆的花言巧语。
要选择好股,要靠你自己多做功课,深入认识,不能靠别人。
要深入认识,就必须把你的注意力,聚焦在公司上,不是在股价上。聚焦在股价只能分散你的注意力,无助於增加你对公司的了解。
公司比股市重要,就好像新娘比媒婆重要一样。
有人看了,不以为然。
他说:“股市赚钱,靠低买高卖,不盯住股价,如何能做到低买,高卖?”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是问他:“如果你拜托媒婆,替你物色一名姑娘作老婆,那么,对你来说,到底是新娘重要,还是媒婆重要?”
他不假思索地说:“媒婆只是介绍人,老婆是终身伴侣,当然是新娘重要”。
上市公司比股市重要
我告诉他:“对,新娘好比是上市公司,媒婆好比是股市,则上市公司比股市重要,不是挺明显的吗?”
“你不重视新娘,却去重视媒婆,是不是捨本逐末?”
他无言以对。
一个好的妻子,是家庭和事业的贤内助,人生路上的好伴侣,错误的选择,可以使你痛苦一生,故不可不慎重其事。
同样的,在股票投资上,选错公司,可以使你倾家荡产,更不可不小心。
要知道你的女朋友,是不是你理想的终身伴侣,你必须对她有深入了解。
深入的了解,来自长期的观察和相处,最好是青梅竹马。然后你对她的处事作风、想法、习惯、嗜好、性格,才能了如指掌。
同样的,要了解一只股票,你必须阅读它所有可以找到的资料,从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历年的年报和季报、分析家的评析,甚至到公司去参观访问。
这样,才能对公司的业务、历史、财政情况及董事的营运作风等有深入的了解。
了解越深入,越全面,越有把握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见钟情”,浪漫是够浪漫,但情绪多过理智,了解不深,久之生厌,必以离婚收场。
同样的,仅看了一篇报道,或是一些一知半解的人的推荐,就对一只股票“一见钟情”,最易犯错误,乃投资的大忌。
由股票交易所、股票行和股票经纪所组成的股市,所扮演的是媒婆的角色。
媒婆提供仲介服务
作为仲介人,他们的责任,是提供一切便利,将买卖股票的人联系起来,并确保在公开和公平的基础上,完成股票交易,他们是中立的。
交易完成后,责任就完了,买卖双方的盈亏得失,都与他们无关。
他们所收的佣金,是提供仲介服务应得的酬劳,不是顾问费,因为他们是经纪,不是投资顾问。所以,要他们推荐股票,是找错对象,输了钱怪他们,是怪错人。就好像娶了泼妇怪媒婆,是怪错人一样。
要娶一个好的妻子,要靠你自己用心去了解,不能靠媒婆的花言巧语。
要选择好股,要靠你自己多做功课,深入认识,不能靠别人。
要深入认识,就必须把你的注意力,聚焦在公司上,不是在股价上。聚焦在股价只能分散你的注意力,无助於增加你对公司的了解。
公司比股市重要,就好像新娘比媒婆重要一样。
大股东比天大
“人民才是老板”。
多年前,在一次选举中,这个口号,喊得震天价响。
但是,现在似乎已成了“绝响”。
成为“绝响”,是因为执政党上台后,就以“老板”自居,手操生杀大权的人舍“老板”其为谁?
反对党也不再喊,因为选举还没到,这种口号是在大选时喊才有人听的,平时喊到声嘶力竭是白费力气,因为被政治冷感症抵消了。
“民主”就是由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通过“一人一票”的制度,选出代议士,组成“内阁”,掌管国家事务,最终目的是谋人民福祉。
国家是人民的,但管理权属于政府,因为人民已将此种权力交给了政府,由政府代为管理国家,也管理人民。
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是老板,政治人物和公务员是仆人,称为“公仆”。
“公仆”的使命,就好像毛泽东所言,是“为人民服务”的。
现在,让我们把镜头马上由瞄向国家,转为瞄向企业领域,再缩小至上市公司。
你会发现,上市公司,跟国家何其相似。
一家上市公司,最少要有一千名每名拥有不少过一千股的股东,他们最少要拥有公司25%的股权,否则,就会被中止“上市”,也叫“除牌”。
大股东不能持有超过75%股权,这是上市条例所规定的。
股东就是上市公司的老板,就好像人民是国家的老板一样。
一千名股东,可能有一千种想法,如果每个人都要根据他的想法去经营这家公司的话,就好像由一千匹向不同方向奔跑的马来拉一辆马车一样,这辆马车能跑吗?
公司就是马车。
要使公司顺利操作,为股东赚钱,就必须把公司拥有权和管理权分开。
拥有权管理权分开
股东们根据“一股一票”的民主制度,选出董事,组成董事会,代表他们管理这家公司。
跟“内阁”掌管国家没有分别。
在拥有权与管理权分家的情况下,人民无权干预政府的操作,人民这个“主人”,不能直接指挥作为“公仆”的公务员,只有内阁才有这种权力。
同样的,股东这个“老板”,无权干预公司的日常操作,只有董事会才有这种权力。
因为股东已把这种权力移交给董事会,股东已无“权”;就好像人民已把“权”交给“内阁”,人民已无“权”一样。
如果人民不满意政府的工作表现,五年后可以通过选票,将政客撤职,把政“权”交给另一批政客。
同样的,如果股东不满意董事会的表现,可以将他们撤职,或是任期届满后不再选他们。
当然,也有例外的,缅甸的军人政府就是一个例子。
理想与现实有差距
表面上看起来,上市公司已将民主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至。
但是,这是理想,不是现实。
无论是在国家或上市公司,理想与现实,永远有一段距离。
而在上市公司这一段距离,比在国家的更大。
原因只有一个:董事同时也是大股东。
所以,拥有权和管理权操在同一个人手中,两者合而为一,威力无穷大。
在政治上,政客要操纵选票,要费尽工夫,不择手段,还要偷偷摸摸地进行,因为这是见不得光的丑闻。
在上市公司,拥有控制性股权的大股东,可以光明正大地行使他的“一股一票”的权利,无往而不利。
小股东永远居于陪衬的地位,永远是只有拥有权,没有管理权的老板,永远是无牙的老虎。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同时拥有拥有权和管理权的大股东,鲜有不“私尔忘公”的。
真正肯为全体股东的利益着想的大股东,不是没有,毕竟是属于少数。
看清大股东真面目
所以,买股票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看清楚大股东的真面目。
散户必须抓紧一个原则:只买大股东肯为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着想的公司的股票。
大股东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的公司的股票,买不得。
看错了人,是你没有带眼识人。除了退股之外,你根本不能做什么。
因为你根本奈何不了一手遮天的大股东。
是的,股东就是老板,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组织。
故股东大过天。
但大股东比天更大。
否则,他又怎能“一手遮天”?
多年前,在一次选举中,这个口号,喊得震天价响。
但是,现在似乎已成了“绝响”。
成为“绝响”,是因为执政党上台后,就以“老板”自居,手操生杀大权的人舍“老板”其为谁?
反对党也不再喊,因为选举还没到,这种口号是在大选时喊才有人听的,平时喊到声嘶力竭是白费力气,因为被政治冷感症抵消了。
“民主”就是由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通过“一人一票”的制度,选出代议士,组成“内阁”,掌管国家事务,最终目的是谋人民福祉。
国家是人民的,但管理权属于政府,因为人民已将此种权力交给了政府,由政府代为管理国家,也管理人民。
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是老板,政治人物和公务员是仆人,称为“公仆”。
“公仆”的使命,就好像毛泽东所言,是“为人民服务”的。
现在,让我们把镜头马上由瞄向国家,转为瞄向企业领域,再缩小至上市公司。
你会发现,上市公司,跟国家何其相似。
一家上市公司,最少要有一千名每名拥有不少过一千股的股东,他们最少要拥有公司25%的股权,否则,就会被中止“上市”,也叫“除牌”。
大股东不能持有超过75%股权,这是上市条例所规定的。
股东就是上市公司的老板,就好像人民是国家的老板一样。
一千名股东,可能有一千种想法,如果每个人都要根据他的想法去经营这家公司的话,就好像由一千匹向不同方向奔跑的马来拉一辆马车一样,这辆马车能跑吗?
公司就是马车。
要使公司顺利操作,为股东赚钱,就必须把公司拥有权和管理权分开。
拥有权管理权分开
股东们根据“一股一票”的民主制度,选出董事,组成董事会,代表他们管理这家公司。
跟“内阁”掌管国家没有分别。
在拥有权与管理权分家的情况下,人民无权干预政府的操作,人民这个“主人”,不能直接指挥作为“公仆”的公务员,只有内阁才有这种权力。
同样的,股东这个“老板”,无权干预公司的日常操作,只有董事会才有这种权力。
因为股东已把这种权力移交给董事会,股东已无“权”;就好像人民已把“权”交给“内阁”,人民已无“权”一样。
如果人民不满意政府的工作表现,五年后可以通过选票,将政客撤职,把政“权”交给另一批政客。
同样的,如果股东不满意董事会的表现,可以将他们撤职,或是任期届满后不再选他们。
当然,也有例外的,缅甸的军人政府就是一个例子。
理想与现实有差距
表面上看起来,上市公司已将民主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至。
但是,这是理想,不是现实。
无论是在国家或上市公司,理想与现实,永远有一段距离。
而在上市公司这一段距离,比在国家的更大。
原因只有一个:董事同时也是大股东。
所以,拥有权和管理权操在同一个人手中,两者合而为一,威力无穷大。
在政治上,政客要操纵选票,要费尽工夫,不择手段,还要偷偷摸摸地进行,因为这是见不得光的丑闻。
在上市公司,拥有控制性股权的大股东,可以光明正大地行使他的“一股一票”的权利,无往而不利。
小股东永远居于陪衬的地位,永远是只有拥有权,没有管理权的老板,永远是无牙的老虎。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同时拥有拥有权和管理权的大股东,鲜有不“私尔忘公”的。
真正肯为全体股东的利益着想的大股东,不是没有,毕竟是属于少数。
看清大股东真面目
所以,买股票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看清楚大股东的真面目。
散户必须抓紧一个原则:只买大股东肯为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着想的公司的股票。
大股东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的公司的股票,买不得。
看错了人,是你没有带眼识人。除了退股之外,你根本不能做什么。
因为你根本奈何不了一手遮天的大股东。
是的,股东就是老板,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组织。
故股东大过天。
但大股东比天更大。
否则,他又怎能“一手遮天”?
猜股市如抓黄鳝
“股市还会起吗?”
这是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
我的回答一律是“不知道”。
我知道询问者会感到失望,甚至心里还会抱怨。
他们认为我自私,明明是知道的,却不肯跟他们分享预测股市动向的心得。
实际上,“不知道”是我最诚实、最诚恳的答复。
我确实不知道明天,下个月或明年股市会怎样,我也不认为有谁有这样的本领。
如果我真的知道的话,我一定乐于跟大家分享,就好像我乐于跟大家分享我的基本面投资心得一样。
心得犹如井水
心得,犹如井水。
你无论打了多少桶水,井水都不会减少。
心得,绝对不会因与人分享而减少。我又何必“深藏不露”?
在我学习股票投资的初期,我也好像千千万万的股友那样,认为只要能准确地预测股市或个别股项的起落,我就非发不可。
所以,我把重点放在预测股市上。
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读有关图表和时机(TIMING)的书。
我跟股市老将交换抓“时机”的心得。
我也通过各种管道,探听消息,我当时认为,消息灵通,是投资致胜之道。
但是都没有用。
我在股市中赚了又亏,亏了又赚,在投资路上撞撞跌跌了几年,一结算,财富不增反减。
更甚的是,在这期间内,内心的焦虑,精神上的压力,使我精疲力倦。
我发现我根本是在浪费时间。
我开始彻底检讨我的投资策略,大量阅读投资大师的著作,吸收他们的投资智慧。
我终于“悟道”了。
“我找到了”是我当时的感觉。
研究公司基本面
我不再猜测股市,而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基本面的研究上。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回头。
摒弃猜测股市,全力以赴研究个别公司的基本面,为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成果,因此时间愈久,信“道”之心愈坚。
更重要的,是我不再为股价的波动而烦恼,我可以安心工作,生活过得舒适愉快。
其实,我所悟出来的道理,一点也不新鲜,甚至可以说是老生常谈。
真的是又老土,又简单。
那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股份”。
“买股份就是参股做生意”。
“所以,公司比股市重要”。
长期投资累积财富
“投机不可能累积财富,只有长期投资才能”。
实际上,这些老土的道理,是前人投资智慧的结晶。
无数的人,殚精竭虑,“发明”新的方法,都没有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我从此不再浪费时间去猜测股市的动向了。
第一、是因为股市根本是不可预测的。
第二、是股票投资赚钱根本不需要靠预测股市。
股市有如黄鳝,浑身滑溜溜,你根本无法抓住它。
一个曾经做过鱼贩的老同学告诉我抓黄鳝的“秘诀”。
他说:“黄鳝吃软不吃硬,所以只能‘托’,不能用力‘抓’。”
要把黄鳝由水桶中抓起,放进塑胶袋中卖掉,最有效的方法,是以手掌,轻轻地把黄鳝由水中托起,托的位置要适当,然后慢慢地、不慌不忙地把它送进塑胶袋中。
不能用力捏,否则,它感到不舒服,就会挣扎,你无论多么用力,都会从你手中溜走。
抓黄鳝,紧不如松,快不如慢,刚不如柔,巧不如拙。
股市也一样,你盯得太紧,企图预测它的动向,它偏偏跟你作对。
许多股友,千方百计,企图“捕捉”股市的起落,结果都徒劳无功,就好像用力抓黄鳝,始终抓不住一样。
焦点集中公司业绩
最好的方法,是远离股市,不太在意它的波动,把焦点集中在公司的业绩表现上,反而更易“驯服”股市。就好像轻轻托起,反而更能将黄鳝“制服”一样。
股市的波动,就好像黄鳝的不断蠕动一样,是正常的,不必去理会它。
采取反向策略,低价买进好股,就不动如山。
只要公司业绩不断上升,就不卖。
不要理会股市短期的波动,不必担心你的股票不会起,因为当公司赚钱越来越多时,股价必然会同步上升。
股市于我何有哉?
此之谓投资正道。
这是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
我的回答一律是“不知道”。
我知道询问者会感到失望,甚至心里还会抱怨。
他们认为我自私,明明是知道的,却不肯跟他们分享预测股市动向的心得。
实际上,“不知道”是我最诚实、最诚恳的答复。
我确实不知道明天,下个月或明年股市会怎样,我也不认为有谁有这样的本领。
如果我真的知道的话,我一定乐于跟大家分享,就好像我乐于跟大家分享我的基本面投资心得一样。
心得犹如井水
心得,犹如井水。
你无论打了多少桶水,井水都不会减少。
心得,绝对不会因与人分享而减少。我又何必“深藏不露”?
在我学习股票投资的初期,我也好像千千万万的股友那样,认为只要能准确地预测股市或个别股项的起落,我就非发不可。
所以,我把重点放在预测股市上。
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读有关图表和时机(TIMING)的书。
我跟股市老将交换抓“时机”的心得。
我也通过各种管道,探听消息,我当时认为,消息灵通,是投资致胜之道。
但是都没有用。
我在股市中赚了又亏,亏了又赚,在投资路上撞撞跌跌了几年,一结算,财富不增反减。
更甚的是,在这期间内,内心的焦虑,精神上的压力,使我精疲力倦。
我发现我根本是在浪费时间。
我开始彻底检讨我的投资策略,大量阅读投资大师的著作,吸收他们的投资智慧。
我终于“悟道”了。
“我找到了”是我当时的感觉。
研究公司基本面
我不再猜测股市,而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基本面的研究上。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回头。
摒弃猜测股市,全力以赴研究个别公司的基本面,为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成果,因此时间愈久,信“道”之心愈坚。
更重要的,是我不再为股价的波动而烦恼,我可以安心工作,生活过得舒适愉快。
其实,我所悟出来的道理,一点也不新鲜,甚至可以说是老生常谈。
真的是又老土,又简单。
那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股份”。
“买股份就是参股做生意”。
“所以,公司比股市重要”。
长期投资累积财富
“投机不可能累积财富,只有长期投资才能”。
实际上,这些老土的道理,是前人投资智慧的结晶。
无数的人,殚精竭虑,“发明”新的方法,都没有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我从此不再浪费时间去猜测股市的动向了。
第一、是因为股市根本是不可预测的。
第二、是股票投资赚钱根本不需要靠预测股市。
股市有如黄鳝,浑身滑溜溜,你根本无法抓住它。
一个曾经做过鱼贩的老同学告诉我抓黄鳝的“秘诀”。
他说:“黄鳝吃软不吃硬,所以只能‘托’,不能用力‘抓’。”
要把黄鳝由水桶中抓起,放进塑胶袋中卖掉,最有效的方法,是以手掌,轻轻地把黄鳝由水中托起,托的位置要适当,然后慢慢地、不慌不忙地把它送进塑胶袋中。
不能用力捏,否则,它感到不舒服,就会挣扎,你无论多么用力,都会从你手中溜走。
抓黄鳝,紧不如松,快不如慢,刚不如柔,巧不如拙。
股市也一样,你盯得太紧,企图预测它的动向,它偏偏跟你作对。
许多股友,千方百计,企图“捕捉”股市的起落,结果都徒劳无功,就好像用力抓黄鳝,始终抓不住一样。
焦点集中公司业绩
最好的方法,是远离股市,不太在意它的波动,把焦点集中在公司的业绩表现上,反而更易“驯服”股市。就好像轻轻托起,反而更能将黄鳝“制服”一样。
股市的波动,就好像黄鳝的不断蠕动一样,是正常的,不必去理会它。
采取反向策略,低价买进好股,就不动如山。
只要公司业绩不断上升,就不卖。
不要理会股市短期的波动,不必担心你的股票不会起,因为当公司赚钱越来越多时,股价必然会同步上升。
股市于我何有哉?
此之谓投资正道。
“烂”比“跌”更可怕
“烂”是指公司烂了,也就是公司亏蚀越来越大,最后走向破产。
“跌”是指股票的价格下跌。
凡是买股票的,无不谈“跌”色变。
无论是投资或投机者,都会畏“跌”如畏虎。
股票投资如用兵,兵败如山倒时,谁不魂飞魄散?
“跌”诚然是可怕的。
但对我这种长期投资者来说,有比“跌”更可怕,而且可怕十倍的。
那就是“烂”。
股票就是公司的股份。
股份的价值,长期来说,决定于公司的盈利表现。
如果公司的生产越做越大,越做越火红,盈利一年比一年多,那么,股份就会越来越值钱,股价就会持续不断的上升,你的财富也会与日俱增。
让你血本无归
如果公司的生意越做越萎缩,年年亏蚀,而且亏蚀额越来越大,最后可能面临破产的噩运,则股份的价值,必然一跌再跌,最后可能使你血本无归。
在短期内,股票的价格会受到股市走势或人为操纵的影响,波动激烈。
但长期来说,股价必然与公司的业绩同步,也就是说,股价必然会反映公司的业绩,只不过时间上有迟早之分而已。
如果我们以偏高的价格买进一只好股的话,当股市崩溃时,它的股价也会跟着下跌,投资者也会蒙受亏蚀。
如果你是长期投资者,你不理会股市的起落,紧握你的股份不放,当公司的盈利一年比一年多时,股份的价值就会跟着上升,你会反亏为赚。
投资致富最佳途径
如果你是低价买进好股的话,就会赚得更多。
这是靠股票投资致富的最佳、最稳当的途径。
世界上许多富豪,都是这样致富的,1968年世界首富保罗盖帝,当今世界富豪华伦巴菲特,都是典型的例子。
让我举一个大马的例子说明:
大众银行(PbBank,1295,主板金融股)在1996年金融风暴前的股价最高为4.64令吉,最低为3.04令吉。
假如你在1996年时以4.64令吉的最高价买进一千股(面值50仙)收藏至今,在收取五次红股及认购一次附加股之后,目前拥有一千九百五十股(面值一令吉),以今天9.60令吉的价格计算,价值一万八千余令吉,等于十年前投资额的四倍,假如把历年收到的丰厚股息也计算在内的话,赚了超过五百巴仙。
请注意,你在1996年时是以当年的最高价买进,仍能取得五百巴仙的盈利。如果是以当年最低价3.04令吉买进,就赚得更多。
大众银行在1998年金融风暴时曾一度跌至0.81令吉,如果你以此价买进的话,你将赚十倍以上。如果你继续拿下去的话,将来肯定能赚得更多。
大众银行的盈利,年年上升,是使你即使高价买进,仍能反败为胜的主要原因。
在十多年前,当第二板的股票,都被炒到十令吉以上时,我的朋友以十令吉的价格,买进一千股开屏(KaiPeng,8796,二板贸服股),坚守至今,由于该公司连年亏蚀,股价一跌再跌,今天只剩二分。
切勿低价买坏股
同样是高价买进,持股期限同样超过十年,买好股和买坏股,结果有天壤之别。
所以,散户宁可高价买好股,切勿低价买坏股。
当然,如果坚持反向策略,低价买好股,就可以赚得更多。
坏股即使低价,亦不可买,何况是高价。
低价买好股,使你盘满钵满。
高价买坏股,使你死无葬身之地。
在金融风暴之后,数以百计的公司被列入PN4,纷纷破产或被除牌,受害者多数是投机的散户,可引为殷鉴。
“烂”比“跌”更可怕。
可怕十倍。
“跌”是指股票的价格下跌。
凡是买股票的,无不谈“跌”色变。
无论是投资或投机者,都会畏“跌”如畏虎。
股票投资如用兵,兵败如山倒时,谁不魂飞魄散?
“跌”诚然是可怕的。
但对我这种长期投资者来说,有比“跌”更可怕,而且可怕十倍的。
那就是“烂”。
股票就是公司的股份。
股份的价值,长期来说,决定于公司的盈利表现。
如果公司的生产越做越大,越做越火红,盈利一年比一年多,那么,股份就会越来越值钱,股价就会持续不断的上升,你的财富也会与日俱增。
让你血本无归
如果公司的生意越做越萎缩,年年亏蚀,而且亏蚀额越来越大,最后可能面临破产的噩运,则股份的价值,必然一跌再跌,最后可能使你血本无归。
在短期内,股票的价格会受到股市走势或人为操纵的影响,波动激烈。
但长期来说,股价必然与公司的业绩同步,也就是说,股价必然会反映公司的业绩,只不过时间上有迟早之分而已。
如果我们以偏高的价格买进一只好股的话,当股市崩溃时,它的股价也会跟着下跌,投资者也会蒙受亏蚀。
如果你是长期投资者,你不理会股市的起落,紧握你的股份不放,当公司的盈利一年比一年多时,股份的价值就会跟着上升,你会反亏为赚。
投资致富最佳途径
如果你是低价买进好股的话,就会赚得更多。
这是靠股票投资致富的最佳、最稳当的途径。
世界上许多富豪,都是这样致富的,1968年世界首富保罗盖帝,当今世界富豪华伦巴菲特,都是典型的例子。
让我举一个大马的例子说明:
大众银行(PbBank,1295,主板金融股)在1996年金融风暴前的股价最高为4.64令吉,最低为3.04令吉。
假如你在1996年时以4.64令吉的最高价买进一千股(面值50仙)收藏至今,在收取五次红股及认购一次附加股之后,目前拥有一千九百五十股(面值一令吉),以今天9.60令吉的价格计算,价值一万八千余令吉,等于十年前投资额的四倍,假如把历年收到的丰厚股息也计算在内的话,赚了超过五百巴仙。
请注意,你在1996年时是以当年的最高价买进,仍能取得五百巴仙的盈利。如果是以当年最低价3.04令吉买进,就赚得更多。
大众银行在1998年金融风暴时曾一度跌至0.81令吉,如果你以此价买进的话,你将赚十倍以上。如果你继续拿下去的话,将来肯定能赚得更多。
大众银行的盈利,年年上升,是使你即使高价买进,仍能反败为胜的主要原因。
在十多年前,当第二板的股票,都被炒到十令吉以上时,我的朋友以十令吉的价格,买进一千股开屏(KaiPeng,8796,二板贸服股),坚守至今,由于该公司连年亏蚀,股价一跌再跌,今天只剩二分。
切勿低价买坏股
同样是高价买进,持股期限同样超过十年,买好股和买坏股,结果有天壤之别。
所以,散户宁可高价买好股,切勿低价买坏股。
当然,如果坚持反向策略,低价买好股,就可以赚得更多。
坏股即使低价,亦不可买,何况是高价。
低价买好股,使你盘满钵满。
高价买坏股,使你死无葬身之地。
在金融风暴之后,数以百计的公司被列入PN4,纷纷破产或被除牌,受害者多数是投机的散户,可引为殷鉴。
“烂”比“跌”更可怕。
可怕十倍。
当EQ盖过IQ时
当次级房贷股灾最严重,大马股市跌得最惨的那一天,我是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广东道教圣地罗浮山。我在这里接到消息,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当我在罗浮山顶的黄龙道馆的最高层三清圣殿,欣赏那栩栩如生的壁画时,手机数度响起,吉隆坡的股友异口同声地问:“股市崩溃了,怎么办?”
从他们的语气,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恐慌。也可以想像得到当时大马股市中心,个个都有大祸临头的感觉。
回到吉隆坡,跟一些股市死党交流后,我发现一些股友在股市最坏的那一天,惊慌过度,六神无主,把股票一股脑儿卖光。
惊慌过度六神无主
事后发现,他们卖股的那一刻,正是股市最坏的时刻,而他们的售价,是这一轮股灾中的最低价格。
他们作了一个很坏的决定:应该“买进”的时候,他们反而“卖出”。
为什么他们会犯这个错误?
追根究底,罪魁祸首是他们的脑子。
脑子主宰人们的一切行为,是一切行为的指挥总站。
这个指挥总站拥有两个部门。
一个部门叫“情绪”(EMOTION)。这个部门是个大笨蛋,没有思考能力,不会分别黑白、善恶,只会指挥人们横冲直撞,从来不考虑后果。听从情绪指挥,受情绪控制的人,最易做出傻事。
许多大错,都是在情绪失控下铸成的。
心理学家发明一套计算情绪的方法,所得的结果叫情绪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EQ。
EQ越高,表示人们受情绪控制得越牢。
另一个部门叫“智力”(INTELLEGENCE)。这个部门都是聪明佬,不但能思考,衡量利害得失,能分析,而且能辨别是非善恶。
受“智力”指挥的人,做任何事之前,必冷静由分析,考虑周全,他很清楚他在做什么,且能预估后果,所以犯错的可能性大减。
IQ和EQ水火不容
心理学家测试智力的方法,叫智力测验,所得出的结果叫智力商数(INTELLEGENCE QUOTIENT),简称IQ(商)。
IQ高的人,很会思考,分析事理,不受情绪影响,任何行动都不会感情用事。
IQ和EQ是水火不相容的,当IQ高时,EQ就退避三舍。
同样的,当EQ高时,IQ只好靠边站。
我们要采取怎样的行动,完全是IQ和EQ斗争的结果。
如果IQ占上风,我们会经过详尽深入的思考后才采取行动。
如果EQ胜利,我们会不顾一切,不假思索就去做。
在股市跌得最惨的那一天,不计成本地把股票一股脑儿卖光的股友,都是EQ的受害者。在EQ控制下,他们失去思考能力。
EQ有一个结拜兄弟,叫“恐惧”(FEAR),是一个坏事干尽的坏蛋。受它影响的人都会变成懦弱无能。
那些在股市山崩地裂时,仍气定神闲的股友,都是封IQ为顾问的人。
那些在股市中屡战屡败的,都是EQ的门徒。
他们受EQ控制,意气用事。
他们多数没有主见,不能独立思考,总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他们最易受别人意见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他们也从来不做功课。
他们多数是投机者。
IQ胜EQ股市长胜
这些都是股市的长败军,身上伤痕累累,仍死性不改。
很不幸的,其中绝大部份是散户。
股市的长胜军,多数属于IQ盖过EQ的投资者。
他们不是根据谣言,而且根据事实作出投资决定。
他们在买进卖出之前,做足功课,经过深思熟虑。
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的主见。
当然,他们也阅读别人的研究报告,但只限于参考,绝不全盘照收。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受EQ(情绪)的摆布,而以IQ为依归。
他们多数是长期投资者,很少涉及投机活动。
他们脚踏实地,从不相信天下有免费的午餐。
EQ虽然较亲切(因为常带感情),却是损友,亲近她使你荷包空空。
IQ虽然较冰冷(因为总是与数字打交道),却是益友,多亲近会使你荷包满满。
假如你认为亲IQ远EQ,难以做到的话,那么,我教你一招:只要抱紧IQ,EQ就会识趣地离你而去。
当我在罗浮山顶的黄龙道馆的最高层三清圣殿,欣赏那栩栩如生的壁画时,手机数度响起,吉隆坡的股友异口同声地问:“股市崩溃了,怎么办?”
从他们的语气,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恐慌。也可以想像得到当时大马股市中心,个个都有大祸临头的感觉。
回到吉隆坡,跟一些股市死党交流后,我发现一些股友在股市最坏的那一天,惊慌过度,六神无主,把股票一股脑儿卖光。
惊慌过度六神无主
事后发现,他们卖股的那一刻,正是股市最坏的时刻,而他们的售价,是这一轮股灾中的最低价格。
他们作了一个很坏的决定:应该“买进”的时候,他们反而“卖出”。
为什么他们会犯这个错误?
追根究底,罪魁祸首是他们的脑子。
脑子主宰人们的一切行为,是一切行为的指挥总站。
这个指挥总站拥有两个部门。
一个部门叫“情绪”(EMOTION)。这个部门是个大笨蛋,没有思考能力,不会分别黑白、善恶,只会指挥人们横冲直撞,从来不考虑后果。听从情绪指挥,受情绪控制的人,最易做出傻事。
许多大错,都是在情绪失控下铸成的。
心理学家发明一套计算情绪的方法,所得的结果叫情绪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EQ。
EQ越高,表示人们受情绪控制得越牢。
另一个部门叫“智力”(INTELLEGENCE)。这个部门都是聪明佬,不但能思考,衡量利害得失,能分析,而且能辨别是非善恶。
受“智力”指挥的人,做任何事之前,必冷静由分析,考虑周全,他很清楚他在做什么,且能预估后果,所以犯错的可能性大减。
IQ和EQ水火不容
心理学家测试智力的方法,叫智力测验,所得出的结果叫智力商数(INTELLEGENCE QUOTIENT),简称IQ(商)。
IQ高的人,很会思考,分析事理,不受情绪影响,任何行动都不会感情用事。
IQ和EQ是水火不相容的,当IQ高时,EQ就退避三舍。
同样的,当EQ高时,IQ只好靠边站。
我们要采取怎样的行动,完全是IQ和EQ斗争的结果。
如果IQ占上风,我们会经过详尽深入的思考后才采取行动。
如果EQ胜利,我们会不顾一切,不假思索就去做。
在股市跌得最惨的那一天,不计成本地把股票一股脑儿卖光的股友,都是EQ的受害者。在EQ控制下,他们失去思考能力。
EQ有一个结拜兄弟,叫“恐惧”(FEAR),是一个坏事干尽的坏蛋。受它影响的人都会变成懦弱无能。
那些在股市山崩地裂时,仍气定神闲的股友,都是封IQ为顾问的人。
那些在股市中屡战屡败的,都是EQ的门徒。
他们受EQ控制,意气用事。
他们多数没有主见,不能独立思考,总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他们最易受别人意见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他们也从来不做功课。
他们多数是投机者。
IQ胜EQ股市长胜
这些都是股市的长败军,身上伤痕累累,仍死性不改。
很不幸的,其中绝大部份是散户。
股市的长胜军,多数属于IQ盖过EQ的投资者。
他们不是根据谣言,而且根据事实作出投资决定。
他们在买进卖出之前,做足功课,经过深思熟虑。
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的主见。
当然,他们也阅读别人的研究报告,但只限于参考,绝不全盘照收。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受EQ(情绪)的摆布,而以IQ为依归。
他们多数是长期投资者,很少涉及投机活动。
他们脚踏实地,从不相信天下有免费的午餐。
EQ虽然较亲切(因为常带感情),却是损友,亲近她使你荷包空空。
IQ虽然较冰冷(因为总是与数字打交道),却是益友,多亲近会使你荷包满满。
假如你认为亲IQ远EQ,难以做到的话,那么,我教你一招:只要抱紧IQ,EQ就会识趣地离你而去。
散户三部曲
美国次级房屋贷款,在全球股市掀起滔天巨浪。
在过山车般的股市中,散户惊惶失措,都成了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已魂飞魄散,无法判断方向。
在惊涛骇浪中,散户们的情绪商数(EQ)压倒了智慧商数(IQ)。
当情绪控制理智时,他们所作的决定,是情绪的决定,不是理智的决定。
情绪的决定,不讲理由。因为情绪与理智,水火不相容。当情绪主宰一切时,理智只好退避三舍。
当理智领航时,脑子会衡量利弊,考虑周全,故比较不容易出错。
当情绪凌驾理智之上时,脑子停止操作,最易冲动,冲动时会失去理智,往往铸成大错。
在此次的股灾中,许多散户,被突如其来的巨浪,冲到晕头转向,情绪失控,惊慌抛售,犯下大错,在股市最糟的时刻,贱价把股票卖掉。
贱价抛售犯下大错
还不到一个月,他们就后悔了,因为他们几乎是以最低的价格卖出。
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
因为他们的眼睛只看到股价,没有看到股票背后的资产。
如果他们了解股票所代表的资产,了解这些资产的价值,他们就不会那么心慌,就不会不计成本地抛售,而造成无谓的损失。
根据情绪进行投资的散户,他们的行动可分为三个阶段,叫“散户三部曲”。
买股三部曲:
第一部:熊市——股价低沉,市场淡静,散户绝迹股市,股市死气沉沉。
其实,这个时候,大部分股票的价值都被低估,但散户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股价,不是股票的价值。
所以他们不买。
去年六月以前,综合指数在800点徘徊了整年,散户有足够的时间,慢慢选择,廉价买进好股,但绝大部分错过了这个良机。
第二部:牛皮靠稳——股市上升了一截,散户还是不要买。
因为他们在低价时没有买进,现在股价已上升了二、三十巴仙,他们心有不甘,买不下手。
散户被评论家言论吓坏
这个时期,就是综合指数上升至1000点时,许多股市评论家都发出警告:价高势危啰!慎防烧到手啰!
没有主见的散户,尤其是在1997年金融风暴中几乎破产的散户,都被这类言论吓到不敢进场。
第三部:牛市形成——综指破五关斩六将,冲上一千四百点,散户们见猎心喜,见亲朋戚友捞得风生水起,信心大增,乃大肆进场。
就在兴高采烈时,次房事件演成股灾,引出了卖出的三部曲:
卖出三部曲:
第一部:利润不多,而牛气逼人,他当然不会卖。
第二部:综合指数跌至1300点,他认为这是暂时性的,不久就会回升,所以决定不卖。
况且高价时有得赚,现在反而亏本,他们不甘愿卖。
第三部:综合指数直线下跌,跌破1200点,他有大祸临头之感,信心崩溃了,不计成本抛出。
结果发现他是以最低价卖出。
买卖倒转定赚钱
买进三部曲的特点是:高买。
卖出三部曲的特点是:低卖。
高买低卖,刚好跟股市金言——低买高卖适得其反。
你想在股市赚钱吗?如果想的话,很简单,只要将买的和卖的三部曲,颠倒来做就行了。
这叫倒行逆施。
这就是”反向”。
在过山车般的股市中,散户惊惶失措,都成了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已魂飞魄散,无法判断方向。
在惊涛骇浪中,散户们的情绪商数(EQ)压倒了智慧商数(IQ)。
当情绪控制理智时,他们所作的决定,是情绪的决定,不是理智的决定。
情绪的决定,不讲理由。因为情绪与理智,水火不相容。当情绪主宰一切时,理智只好退避三舍。
当理智领航时,脑子会衡量利弊,考虑周全,故比较不容易出错。
当情绪凌驾理智之上时,脑子停止操作,最易冲动,冲动时会失去理智,往往铸成大错。
在此次的股灾中,许多散户,被突如其来的巨浪,冲到晕头转向,情绪失控,惊慌抛售,犯下大错,在股市最糟的时刻,贱价把股票卖掉。
贱价抛售犯下大错
还不到一个月,他们就后悔了,因为他们几乎是以最低的价格卖出。
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
因为他们的眼睛只看到股价,没有看到股票背后的资产。
如果他们了解股票所代表的资产,了解这些资产的价值,他们就不会那么心慌,就不会不计成本地抛售,而造成无谓的损失。
根据情绪进行投资的散户,他们的行动可分为三个阶段,叫“散户三部曲”。
买股三部曲:
第一部:熊市——股价低沉,市场淡静,散户绝迹股市,股市死气沉沉。
其实,这个时候,大部分股票的价值都被低估,但散户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股价,不是股票的价值。
所以他们不买。
去年六月以前,综合指数在800点徘徊了整年,散户有足够的时间,慢慢选择,廉价买进好股,但绝大部分错过了这个良机。
第二部:牛皮靠稳——股市上升了一截,散户还是不要买。
因为他们在低价时没有买进,现在股价已上升了二、三十巴仙,他们心有不甘,买不下手。
散户被评论家言论吓坏
这个时期,就是综合指数上升至1000点时,许多股市评论家都发出警告:价高势危啰!慎防烧到手啰!
没有主见的散户,尤其是在1997年金融风暴中几乎破产的散户,都被这类言论吓到不敢进场。
第三部:牛市形成——综指破五关斩六将,冲上一千四百点,散户们见猎心喜,见亲朋戚友捞得风生水起,信心大增,乃大肆进场。
就在兴高采烈时,次房事件演成股灾,引出了卖出的三部曲:
卖出三部曲:
第一部:利润不多,而牛气逼人,他当然不会卖。
第二部:综合指数跌至1300点,他认为这是暂时性的,不久就会回升,所以决定不卖。
况且高价时有得赚,现在反而亏本,他们不甘愿卖。
第三部:综合指数直线下跌,跌破1200点,他有大祸临头之感,信心崩溃了,不计成本抛出。
结果发现他是以最低价卖出。
买卖倒转定赚钱
买进三部曲的特点是:高买。
卖出三部曲的特点是:低卖。
高买低卖,刚好跟股市金言——低买高卖适得其反。
你想在股市赚钱吗?如果想的话,很简单,只要将买的和卖的三部曲,颠倒来做就行了。
这叫倒行逆施。
这就是”反向”。
“慢稳忍”高明的拙招
股票投资要成功,“快”不如“慢”,“狠”不如“稳”,“准”不如“忍”。
与其快狠准,不如慢、稳、忍。
仓卒行事,考虑欠周全,往往只见其好,不见其坏,以不客观的态度,加上不完整的资料,如此作出的判断,错误百出,不足为奇。
如果大家放松心情,以从容的态度去投资股票,则头脑更清醒,考虑更周全,错误的可能性必然大减。
头脑清醒看得更清楚
美国最成功投资家之一的邓普顿爵士(Sir John Templeton)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每次在作出重大投资之前,都先祈祷,因为祈祷使他头脑清醒,看得更清楚。
在你最冲动的时候,稍为停一停,放慢一步,可以使你恢复理智,减少错误。“忙”中有错,“慢”中少错。
许多人恐怕动作慢,会失去投资机会。实际上刚好相反,因为股市跌到谷底时,一定会在低价区徘徊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你有足够的时间,择肥而噬,根本不必担心买不到。
在这一轮牛市出现之前,大马股市曾在800、900点徘徊了两、三年,本益比低至四、五倍的股票,俯拾即是,只是大家都不愿意买,只等到综合指数涨至1200多点才入场,这是一个低价不买,高价抢购的典型例子。
故“慢”绝对不是一个股票投资失败的原因。
“稳”是稳扎稳打,一步一脚印。譬如打仗,看清楚局势才进军,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看清楚以后才买进,可以减少亏蚀。
股神巴菲特的第一个投资原则是“不亏钱”,第二个原则是不要忘记第一个原则。
股票投资,首先要学习的,不是如何赚钱,而是如何避免亏蚀。
保持实力,是打胜仗的一个重要条件,不亏蚀是赚钱的第一法则。
请注意,“蚀”字是被“虫”侵“食”掉,“蚀本”就是浪费资本,最后化为乌有。
洗碗盆要注满水,首先要塞住出水洞,然后才开水喉。如果不塞住出口洞,则水喉即使开到最大,始终无法注满水盆。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要赚钱,首先要学不亏钱。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是防亏的先决条件。
轻率行事,鲁莽冒进,轻则招损,重则至亡。智者不为也。
“忍”者,心上插着一把刀。若无非凡之定力,难以承受。
股票投资,“忍”功不够,鲜有能成大器者。
耐心乃成功之母
买进之前,能忍人之所不能忍,才能在低价区买进。
卖出之前,能忍人之所不能忍,才能在高价区脱手。
买进之后,能忍有耐心,才能长期持有获大利。
若不能忍,稍有盈利就迫不及待地抛出,所得有限。如何能“富”?
公司要时间去发展,业务要时间去推行,油棕要时间来成长,计划要时间来完成,故“耐心”乃成功之母。
能忍、能耐,谓之“忍耐”。
不能忍,好比果子未熟就采摘,青涩难咽。
甜美的果实,惟有忍者才能尝到。
故“忍”有百益而无一害,。
“慢、稳、忍”看似笨拙,实是高明。
故快不如慢,狠不如稳,准不如忍。“慢、稳、忍”看似笨拙,实属高明。
与其快狠准,不如慢、稳、忍。
仓卒行事,考虑欠周全,往往只见其好,不见其坏,以不客观的态度,加上不完整的资料,如此作出的判断,错误百出,不足为奇。
如果大家放松心情,以从容的态度去投资股票,则头脑更清醒,考虑更周全,错误的可能性必然大减。
头脑清醒看得更清楚
美国最成功投资家之一的邓普顿爵士(Sir John Templeton)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每次在作出重大投资之前,都先祈祷,因为祈祷使他头脑清醒,看得更清楚。
在你最冲动的时候,稍为停一停,放慢一步,可以使你恢复理智,减少错误。“忙”中有错,“慢”中少错。
许多人恐怕动作慢,会失去投资机会。实际上刚好相反,因为股市跌到谷底时,一定会在低价区徘徊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你有足够的时间,择肥而噬,根本不必担心买不到。
在这一轮牛市出现之前,大马股市曾在800、900点徘徊了两、三年,本益比低至四、五倍的股票,俯拾即是,只是大家都不愿意买,只等到综合指数涨至1200多点才入场,这是一个低价不买,高价抢购的典型例子。
故“慢”绝对不是一个股票投资失败的原因。
“稳”是稳扎稳打,一步一脚印。譬如打仗,看清楚局势才进军,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看清楚以后才买进,可以减少亏蚀。
股神巴菲特的第一个投资原则是“不亏钱”,第二个原则是不要忘记第一个原则。
股票投资,首先要学习的,不是如何赚钱,而是如何避免亏蚀。
保持实力,是打胜仗的一个重要条件,不亏蚀是赚钱的第一法则。
请注意,“蚀”字是被“虫”侵“食”掉,“蚀本”就是浪费资本,最后化为乌有。
洗碗盆要注满水,首先要塞住出水洞,然后才开水喉。如果不塞住出口洞,则水喉即使开到最大,始终无法注满水盆。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要赚钱,首先要学不亏钱。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是防亏的先决条件。
轻率行事,鲁莽冒进,轻则招损,重则至亡。智者不为也。
“忍”者,心上插着一把刀。若无非凡之定力,难以承受。
股票投资,“忍”功不够,鲜有能成大器者。
耐心乃成功之母
买进之前,能忍人之所不能忍,才能在低价区买进。
卖出之前,能忍人之所不能忍,才能在高价区脱手。
买进之后,能忍有耐心,才能长期持有获大利。
若不能忍,稍有盈利就迫不及待地抛出,所得有限。如何能“富”?
公司要时间去发展,业务要时间去推行,油棕要时间来成长,计划要时间来完成,故“耐心”乃成功之母。
能忍、能耐,谓之“忍耐”。
不能忍,好比果子未熟就采摘,青涩难咽。
甜美的果实,惟有忍者才能尝到。
故“忍”有百益而无一害,。
“慢、稳、忍”看似笨拙,实是高明。
故快不如慢,狠不如稳,准不如忍。“慢、稳、忍”看似笨拙,实属高明。
Friday, October 10, 2008
“快、狠、准”破产有你份
“快、狠、准”是武林高手追求的最高境界。
出手快如闪电,是为“快”,
一招夺命,是为“狠”。,
一击中的,是为“准”。
武林高手臻于快,狠、准的化境,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无敌,成为武林至尊。
曾读过一本叫《快、狠、准》的书,作者把这三招应用到投资上。
他说,无论是外汇市场、期货或股市,要成功,一定行动要快,出手要狠,看法要准。
把这三招应用到股票投资上,胜算有多高?
养成反向思维
“快”者,买和卖都比别人快一步。
别人未买你先买,买价比别人低,是为“低买”。
别人未卖你先卖,卖价比别人高,是为“高卖”。
“低买高卖”,财源自然滚滚而来。
然而,要买得比别人低,卖得比别人高,必须洞悉先机,散户有这种本领吗?
要低买高卖,必须养成反向思维的习惯,股市中人,99%是跟在群众后面的“顺”民,“顺民”多数是别人买了以后才敢买,别人卖了以后才甘愿卖,不是“低买高卖”,而是“高买低卖”,如何能赚钱?
参与股市者,少说也有百万人,个个都想比别人快一步,你有胜过别人的条件吗?
故要靠“快”赚钱,知易行难。
“狠”者,是机会一出现,就全力以赴,一掷百万,绝不手软,不成功,便成仁,是“狠”得够酷。
股市不按牌理
然而股市是不按牌理出牌的地方,你认为股市会起,它偏偏大跌,你认为一家公司前途亮丽,偏偏冒出一盘假账。
如果你信心爆棚,孤注一掷的话,破产在等着你。
要在股市长期生存,“狠”不得。
“准”者,臆测屡中也。
百发百中,是为“准”。
如果能做到箭无虚发的话,则既“快”且“狠”,必然可能暴富。
问题是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所发生的事,都可能影响股市,你永远不知道在地球的另一边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事,预测怎能“准”?
上市公司内幕重重,身为局外人的散户,都是后知后觉者,如何能准确预测公司的业绩?
既然对股市和对公司的预测变数多如牛毛,如何能“准”?
在看不准的情况下,行动快如闪电,买卖胆大包天,等于自杀。
剑客难免剑下亡。
欲以“快、狠、准”纵横股市,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一次失准,永无翻身之日。
慎之,慎之!
出手快如闪电,是为“快”,
一招夺命,是为“狠”。,
一击中的,是为“准”。
武林高手臻于快,狠、准的化境,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无敌,成为武林至尊。
曾读过一本叫《快、狠、准》的书,作者把这三招应用到投资上。
他说,无论是外汇市场、期货或股市,要成功,一定行动要快,出手要狠,看法要准。
把这三招应用到股票投资上,胜算有多高?
养成反向思维
“快”者,买和卖都比别人快一步。
别人未买你先买,买价比别人低,是为“低买”。
别人未卖你先卖,卖价比别人高,是为“高卖”。
“低买高卖”,财源自然滚滚而来。
然而,要买得比别人低,卖得比别人高,必须洞悉先机,散户有这种本领吗?
要低买高卖,必须养成反向思维的习惯,股市中人,99%是跟在群众后面的“顺”民,“顺民”多数是别人买了以后才敢买,别人卖了以后才甘愿卖,不是“低买高卖”,而是“高买低卖”,如何能赚钱?
参与股市者,少说也有百万人,个个都想比别人快一步,你有胜过别人的条件吗?
故要靠“快”赚钱,知易行难。
“狠”者,是机会一出现,就全力以赴,一掷百万,绝不手软,不成功,便成仁,是“狠”得够酷。
股市不按牌理
然而股市是不按牌理出牌的地方,你认为股市会起,它偏偏大跌,你认为一家公司前途亮丽,偏偏冒出一盘假账。
如果你信心爆棚,孤注一掷的话,破产在等着你。
要在股市长期生存,“狠”不得。
“准”者,臆测屡中也。
百发百中,是为“准”。
如果能做到箭无虚发的话,则既“快”且“狠”,必然可能暴富。
问题是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所发生的事,都可能影响股市,你永远不知道在地球的另一边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事,预测怎能“准”?
上市公司内幕重重,身为局外人的散户,都是后知后觉者,如何能准确预测公司的业绩?
既然对股市和对公司的预测变数多如牛毛,如何能“准”?
在看不准的情况下,行动快如闪电,买卖胆大包天,等于自杀。
剑客难免剑下亡。
欲以“快、狠、准”纵横股市,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一次失准,永无翻身之日。
慎之,慎之!
选股首重ROE
ROE的中文译名应该是资金回酬。英文是RETURN ON EQUITY。
它的算法就是把每股净盈利EPS除于每股净资产NTA。
ROE = EPS / NTA
我选股首重ROE,接下来才是本益比PE和NTA。
为什么我这么注重ROE呢?
因为通过ROE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知道管理层的素质。
公司的资产是反映在它的净资产。
很多公司的票面值都是1令吉,但是它们的真正价值是在NTA,NTA越高价值就越高。
每间公司的赚钱能力都不同。
投资股票我们当然要选赚钱能力高的公司,赚钱能力越高我们致富的机会就越大。
所以想要投资股票致富我们一定要选赚钱能力高的公司。
但是,我们却不能因为某只股的每股EPS高就说它的赚钱能力高。
真正的赚钱能力是要和它的NTA来做比较的。
试看看以下两个例子,那一个赚钱的能力比较强?
SIME DARBY有2.76令吉的NTA ,EPS是0.33令吉。
RUBBEREX有1.50令吉的NTA, EPS是0.26令吉。
如果单单看EPS当然是SIME比较强,但是如果用ROE来计算,那么RUBBEREX才是真正赚钱能力强的公司。
RUBBEREX的ROE是 0.26 / 1.50 = 0.17
SIME DARBY的ROE是 0.33 / 2.76 = 0.12
所以通过应用ROE我们可以准确的看出谁才是真正赚钱能力强的公司。
当然ROE是不能只看一年的,因为有的公司通过特殊的项目可以把公司的EPS提高。所以多看几年才能够得到正确的ROE。
还有最正确的方法就是不要把特殊项目计算在EPS内,这样才不会出错。
为什么通过看ROE我们可以知道管理层的素质呢?
就举个例子:
假设有一间公司的资产有2亿令吉,如果管理层把全部的资产都用来做生意,公司每年可以赚2千万令吉。
如果管理层决定把其中的1亿令吉用来买专机给董事长用,只用1亿令吉来做生意,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公司赚钱的能力就会少了一半,只剩下1千万令吉。
所以通过ROE我们就能够看出管理层的素质。
ROE是跟股价没有关系的,很多朋友都不能明白ROE就是因为他们太注重股价了。
ROE只跟EPS有关系,EPS越大,ROE就越大。
当然ROE越大就越好。
通常ROE有0.15就可以了。
ROE太大反而要多加小心。
举个例子:
有间公司的NTA本来是2.00令吉,经过连年的亏损,它的NTA只剩下0.20令吉。
过后经济突然好转,公司开始赚钱了,它取得0.10令吉的EPS。
如果我们算ROE,那么就是把EPS 除于NTA,那就是:
0.10 / 0.20 = 0.50
这可是误导性的ROE呀!
所以应用ROE要很小心。
我通常把ROE分成5 个等级。
选股时就只选第一级的就可以了。
在第一级的股项里选股我就可以应用PE和NTA来考虑了,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是优质股了,因为它们的ROE都已经是第一等级的了。
当然我也是有考虑其他的因素,例如,市场上流通的票数,公司的前景等等。
怎样分级呢?
我把主板 的500只股,用EXCEL记录起来它们的ROE,3年至5年。
我是用手一个接一个的记录在EXCEL,然后再SORTING,把它们分成5 个等级。第一级就是1到100,第二级就是101到200,依此类推。
我暂时就是用这样笨的方法,因为到现在我还是没有想到更好的方法。
希望HARIMAU能够帮我找出一个办法。最好是在网络里,按几下就可以了,省得我每年都要做一次这样麻烦的工作。
我是不考虑新股的因为它们没有至少三年的业绩。
暂时我也不考虑第二板的股,因为我对它们的帐目信心不大。
RUBBEREX是特殊的一个!
(根据它去年的业绩,它的EPS是0.26, NTA是1.50。所以它的ROE就是0.17。)
要领悟ROE在选股中的奥妙是需要时间的。
它的算法就是把每股净盈利EPS除于每股净资产NTA。
ROE = EPS / NTA
我选股首重ROE,接下来才是本益比PE和NTA。
为什么我这么注重ROE呢?
因为通过ROE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知道管理层的素质。
公司的资产是反映在它的净资产。
很多公司的票面值都是1令吉,但是它们的真正价值是在NTA,NTA越高价值就越高。
每间公司的赚钱能力都不同。
投资股票我们当然要选赚钱能力高的公司,赚钱能力越高我们致富的机会就越大。
所以想要投资股票致富我们一定要选赚钱能力高的公司。
但是,我们却不能因为某只股的每股EPS高就说它的赚钱能力高。
真正的赚钱能力是要和它的NTA来做比较的。
试看看以下两个例子,那一个赚钱的能力比较强?
SIME DARBY有2.76令吉的NTA ,EPS是0.33令吉。
RUBBEREX有1.50令吉的NTA, EPS是0.26令吉。
如果单单看EPS当然是SIME比较强,但是如果用ROE来计算,那么RUBBEREX才是真正赚钱能力强的公司。
RUBBEREX的ROE是 0.26 / 1.50 = 0.17
SIME DARBY的ROE是 0.33 / 2.76 = 0.12
所以通过应用ROE我们可以准确的看出谁才是真正赚钱能力强的公司。
当然ROE是不能只看一年的,因为有的公司通过特殊的项目可以把公司的EPS提高。所以多看几年才能够得到正确的ROE。
还有最正确的方法就是不要把特殊项目计算在EPS内,这样才不会出错。
为什么通过看ROE我们可以知道管理层的素质呢?
就举个例子:
假设有一间公司的资产有2亿令吉,如果管理层把全部的资产都用来做生意,公司每年可以赚2千万令吉。
如果管理层决定把其中的1亿令吉用来买专机给董事长用,只用1亿令吉来做生意,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公司赚钱的能力就会少了一半,只剩下1千万令吉。
所以通过ROE我们就能够看出管理层的素质。
ROE是跟股价没有关系的,很多朋友都不能明白ROE就是因为他们太注重股价了。
ROE只跟EPS有关系,EPS越大,ROE就越大。
当然ROE越大就越好。
通常ROE有0.15就可以了。
ROE太大反而要多加小心。
举个例子:
有间公司的NTA本来是2.00令吉,经过连年的亏损,它的NTA只剩下0.20令吉。
过后经济突然好转,公司开始赚钱了,它取得0.10令吉的EPS。
如果我们算ROE,那么就是把EPS 除于NTA,那就是:
0.10 / 0.20 = 0.50
这可是误导性的ROE呀!
所以应用ROE要很小心。
我通常把ROE分成5 个等级。
选股时就只选第一级的就可以了。
在第一级的股项里选股我就可以应用PE和NTA来考虑了,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是优质股了,因为它们的ROE都已经是第一等级的了。
当然我也是有考虑其他的因素,例如,市场上流通的票数,公司的前景等等。
怎样分级呢?
我把主板 的500只股,用EXCEL记录起来它们的ROE,3年至5年。
我是用手一个接一个的记录在EXCEL,然后再SORTING,把它们分成5 个等级。第一级就是1到100,第二级就是101到200,依此类推。
我暂时就是用这样笨的方法,因为到现在我还是没有想到更好的方法。
希望HARIMAU能够帮我找出一个办法。最好是在网络里,按几下就可以了,省得我每年都要做一次这样麻烦的工作。
我是不考虑新股的因为它们没有至少三年的业绩。
暂时我也不考虑第二板的股,因为我对它们的帐目信心不大。
RUBBEREX是特殊的一个!
(根据它去年的业绩,它的EPS是0.26, NTA是1.50。所以它的ROE就是0.17。)
要领悟ROE在选股中的奥妙是需要时间的。
志在股息错不了
一般人买股票,志在争取资本增值,对于股息收入,视为可有可无,根本不予以重视,实在是很大的错误。
股票投资的盈利,来自两方面:
第一是资本增值,即股价上升。
第二是股息收入。
增值与股息,好比是人的两条腿,要走得远,走得快,必须两脚一前一后,交替向前跨越,如此走法,千里可至。
若全靠资本增值,等如单脚走路,跳跃向前,难以走远。
故购买没有股息的股票,难以久守。股票投资是购买公司的股份,公司赚钱一年比一年多,股份的价值自然一年比一年高,股东根本不必去担心股价不会上升;然而做生意需要时间,一步一步去完成,不可能一蹴即成。
换句话说,赚钱需要时间,绝无捷径可走,作为公司的股东,你必须耐心地守着你的股份,让公司把生意越做越大,盈利也越滚越大,你的股份才会越来越值钱,你的身家才会水涨船高。故股票投资,惟有能守得久,才能获巨利,若要快速致富,等于揠苗助长,后果适得其反。
买股票既然是参股做生意,作为股东,理应将分享红利,放在第一位,若纯粹以资本增值为投资目标,是属本末倒置。
最理想的,是公司不但每年分发红利,而股份的价值,又与日俱增,两者不但可以并存,而且是相辅相成,高股息的股票,往往增值得比较快,购买这类股票的投资者,视为定期存款,购买时就作好长期投资的心理准备,这使他们在股价崩溃时也不惊慌抛售,故在熊市中,此类高息股的跌幅往往不如无息股之大,在此次熊市中,许多高息股如英美烟草(BAT)、安利(Amway)、健力士(Guiness)、雀巢(Nestle)、星狮(F&N)等跌幅有限,可为明证,股市中人称此类股票为“抗跌股”,乃股市之中流砥柱。
高股息抗跌两大理由
何以高股息抗跌能力如此之强?理由是:
第一、股东都是稳定的投资者,他们放长线钓大鱼,不重视短期的小利,他们要跟公司一齐成长,他们知道,股市是一个不理智的地方,在熊市中,股价被无知者惊慌抛售,价值被低估,但那是短期的,当股市恢复正常时,股价必然会回升至合理的水平,他不会去担心股价的下跌,因为他知道,百变不离其宗,股价波动不管如何激烈,最终必然回到其真实价值上。
短期来说,价值与价格相差可能很大,长期来说,股价与价值是一致的。
第二、股价跌得越低,股息回酬越高,越值得投资,假设股价在5.00令吉时,周息率(股息回酬巴仙率)为8%(投资1千令吉,每年可得80令吉股息),假如股价跌至2.00令吉0.50令吉的话,周息率高达16%,这么高的周息率,不可能没有人购买。
需知投资基金如公积金局、保险公司、单位信托、资产管理公司等,都拥有庞大的资金,不断的寻找投资机会,他们对高股息的好股,虎视眈眈,股价若暴跌,他们不会错过买进的机会,故这类高息股,即使短期下跌,长期必然回升。
明乎此, 散户就应该知道,目前的熊市,提供了一个以合理价格购买高息股的良机,若犹疑不决,一,两年以后,必然后悔!
股票投资的盈利,来自两方面:
第一是资本增值,即股价上升。
第二是股息收入。
增值与股息,好比是人的两条腿,要走得远,走得快,必须两脚一前一后,交替向前跨越,如此走法,千里可至。
若全靠资本增值,等如单脚走路,跳跃向前,难以走远。
故购买没有股息的股票,难以久守。股票投资是购买公司的股份,公司赚钱一年比一年多,股份的价值自然一年比一年高,股东根本不必去担心股价不会上升;然而做生意需要时间,一步一步去完成,不可能一蹴即成。
换句话说,赚钱需要时间,绝无捷径可走,作为公司的股东,你必须耐心地守着你的股份,让公司把生意越做越大,盈利也越滚越大,你的股份才会越来越值钱,你的身家才会水涨船高。故股票投资,惟有能守得久,才能获巨利,若要快速致富,等于揠苗助长,后果适得其反。
买股票既然是参股做生意,作为股东,理应将分享红利,放在第一位,若纯粹以资本增值为投资目标,是属本末倒置。
最理想的,是公司不但每年分发红利,而股份的价值,又与日俱增,两者不但可以并存,而且是相辅相成,高股息的股票,往往增值得比较快,购买这类股票的投资者,视为定期存款,购买时就作好长期投资的心理准备,这使他们在股价崩溃时也不惊慌抛售,故在熊市中,此类高息股的跌幅往往不如无息股之大,在此次熊市中,许多高息股如英美烟草(BAT)、安利(Amway)、健力士(Guiness)、雀巢(Nestle)、星狮(F&N)等跌幅有限,可为明证,股市中人称此类股票为“抗跌股”,乃股市之中流砥柱。
高股息抗跌两大理由
何以高股息抗跌能力如此之强?理由是:
第一、股东都是稳定的投资者,他们放长线钓大鱼,不重视短期的小利,他们要跟公司一齐成长,他们知道,股市是一个不理智的地方,在熊市中,股价被无知者惊慌抛售,价值被低估,但那是短期的,当股市恢复正常时,股价必然会回升至合理的水平,他不会去担心股价的下跌,因为他知道,百变不离其宗,股价波动不管如何激烈,最终必然回到其真实价值上。
短期来说,价值与价格相差可能很大,长期来说,股价与价值是一致的。
第二、股价跌得越低,股息回酬越高,越值得投资,假设股价在5.00令吉时,周息率(股息回酬巴仙率)为8%(投资1千令吉,每年可得80令吉股息),假如股价跌至2.00令吉0.50令吉的话,周息率高达16%,这么高的周息率,不可能没有人购买。
需知投资基金如公积金局、保险公司、单位信托、资产管理公司等,都拥有庞大的资金,不断的寻找投资机会,他们对高股息的好股,虎视眈眈,股价若暴跌,他们不会错过买进的机会,故这类高息股,即使短期下跌,长期必然回升。
明乎此, 散户就应该知道,目前的熊市,提供了一个以合理价格购买高息股的良机,若犹疑不决,一,两年以后,必然后悔!
Singapore Property- Emerging value amidst market turmoil
Just like the S-REIT sector, funding for property companies will be a key concern as we believe banks would continue to reduce their exposure to the property sector and thus compounding the credit crunch on developers that are in need of funding.
However, many developers are now financially stronger - net debt/equity ratios have come down and cash positions have strengthened since the 02/03 trough period. No doubt that fear of asset value write-down is rising, but we estimate that on average, developers need to write down 31.2% of their equity value before their net gearing deteriorate to the trough period level.
Developers are currently trading at an average price-to-book (P/B) of 0.59x – this translates to a downside potential of 26.6% if valuation is to fall towards 02/03 trough level. However, we believe it is prudent to remain selective, and our preference is for financially stronger developers which have already seen their valuations fall below the 02/03 trough level and have low net gearing.
However, many developers are now financially stronger - net debt/equity ratios have come down and cash positions have strengthened since the 02/03 trough period. No doubt that fear of asset value write-down is rising, but we estimate that on average, developers need to write down 31.2% of their equity value before their net gearing deteriorate to the trough period level.
Developers are currently trading at an average price-to-book (P/B) of 0.59x – this translates to a downside potential of 26.6% if valuation is to fall towards 02/03 trough level. However, we believe it is prudent to remain selective, and our preference is for financially stronger developers which have already seen their valuations fall below the 02/03 trough level and have low net gearing.
Yen effect batters A$ below Sing $
Aussie ends day at 96.17 S'pore cents; NZ dollar also hits six-year-low
The currency clock was turned back several years yesterday as the Australian dollar traded below par against its Singapore counterpart - a situation not seen since January 2003.
In fact, by the Asian close, the Australian dollar traded at a 6-year low of 96.17 Singapore cents. As recently as Nov 2007, the currency was riding high at S$1.36.
It was not the only higher-risk currency to be battered as the New Zealand dollar also fell 6 per cent in Singapore dollar terms, sliding to 86.76 Singapore cents by yesterday evening - another six-year low.
The yen on the other hand called the shots all through the Asian session, surging strongly as Japanese investors scrambled to unload their overseas investments in a hurry - especially with Japan's Nikkei stock index falling more than 9 per cent yesterday.
This forced the US dollar sharply back below 100 yen for the first time in six months, and once again inflicting bloody punishment on the Australian (Aussie) and New Zealand dollars (or Kiwi). In Singapore dollar terms, the Japanese currency jumped more than 2 per cent to finish the day at a three-year high of S$1.4884 per 100 yen.
Versus the yen, the Aussie and Kiwi plunged even more sharply to finish the day more than 12 and 9 per cent weaker respectively - for a cumulative loss of something like 25 per cent and 18 per cent against the yen in the space of just three short sessions this week.
Elsewhere, Asian stock markets tumbled as much as 10 per cent in response to another Wall Street slide of more than 5 per cent on Tuesday evening. And, as a result, the US dollar was also able to post fresh 2008 highs against Asian currencies like the South Korean won as well as the Singapore dollar, Malaysian ringgit, Indian rupee and Philippine peso.
While the US dollar closed the session a hefty 2.9 per cent worse off at 98.8 yen, it also surged almost 5 per cent to 1,394 South Korean won, 1.2 per cent to 48.69 rupees and 0.9 per cent to 47.76 pesos. Closer to home, the greenback ended a more modest 0.2 to 0.4 per cent higher at S$1.4705, RM3.4980, 34.55 baht and 9,600 rupiah.
Looking ahead, researchers at Standard Chartered Bank warned of no quick recovery before the second half of next year for Asian assets: 'At that time, foreign investors may begin to see good value in Asian markets - anticipating that although Asia ex-Japan is not decoupled from the global slowdown, it is certainty much better insulated than earlier due to stronger domestic demand and the presence of economic powerhouses such as China and India.'
US stocks tumbled on Tuesday despite supportive news from the US Federal Reserve, which announced a Commercial Paper Funding Facility or CPFF that will buy the commercial paper of US corporations through a special-purpose vehicle - and thus help them tide over any short- term liquidity shortfall caused by the unwillingness of US banks to lend.
The coordinated rate cuts by central banks from several countries were announced after the Asian closing.
By then, gold was regaining some shine as a refuge destination, and the euro, British pound and Swiss franc also managed to close with some gains versus the US dollar - at US$1.3629, US$1.7447 and 1.1321 francs per US dollar respectively.
The currency clock was turned back several years yesterday as the Australian dollar traded below par against its Singapore counterpart - a situation not seen since January 2003.
In fact, by the Asian close, the Australian dollar traded at a 6-year low of 96.17 Singapore cents. As recently as Nov 2007, the currency was riding high at S$1.36.
It was not the only higher-risk currency to be battered as the New Zealand dollar also fell 6 per cent in Singapore dollar terms, sliding to 86.76 Singapore cents by yesterday evening - another six-year low.
The yen on the other hand called the shots all through the Asian session, surging strongly as Japanese investors scrambled to unload their overseas investments in a hurry - especially with Japan's Nikkei stock index falling more than 9 per cent yesterday.
This forced the US dollar sharply back below 100 yen for the first time in six months, and once again inflicting bloody punishment on the Australian (Aussie) and New Zealand dollars (or Kiwi). In Singapore dollar terms, the Japanese currency jumped more than 2 per cent to finish the day at a three-year high of S$1.4884 per 100 yen.
Versus the yen, the Aussie and Kiwi plunged even more sharply to finish the day more than 12 and 9 per cent weaker respectively - for a cumulative loss of something like 25 per cent and 18 per cent against the yen in the space of just three short sessions this week.
Elsewhere, Asian stock markets tumbled as much as 10 per cent in response to another Wall Street slide of more than 5 per cent on Tuesday evening. And, as a result, the US dollar was also able to post fresh 2008 highs against Asian currencies like the South Korean won as well as the Singapore dollar, Malaysian ringgit, Indian rupee and Philippine peso.
While the US dollar closed the session a hefty 2.9 per cent worse off at 98.8 yen, it also surged almost 5 per cent to 1,394 South Korean won, 1.2 per cent to 48.69 rupees and 0.9 per cent to 47.76 pesos. Closer to home, the greenback ended a more modest 0.2 to 0.4 per cent higher at S$1.4705, RM3.4980, 34.55 baht and 9,600 rupiah.
Looking ahead, researchers at Standard Chartered Bank warned of no quick recovery before the second half of next year for Asian assets: 'At that time, foreign investors may begin to see good value in Asian markets - anticipating that although Asia ex-Japan is not decoupled from the global slowdown, it is certainty much better insulated than earlier due to stronger domestic demand and the presence of economic powerhouses such as China and India.'
US stocks tumbled on Tuesday despite supportive news from the US Federal Reserve, which announced a Commercial Paper Funding Facility or CPFF that will buy the commercial paper of US corporations through a special-purpose vehicle - and thus help them tide over any short- term liquidity shortfall caused by the unwillingness of US banks to lend.
The coordinated rate cuts by central banks from several countries were announced after the Asian closing.
By then, gold was regaining some shine as a refuge destination, and the euro, British pound and Swiss franc also managed to close with some gains versus the US dollar - at US$1.3629, US$1.7447 and 1.1321 francs per US dollar respectively.
Thursday, October 9, 2008
“风险”“机遇”下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
股市里最大的风险是什么?那就是你用十元钱去买价值五元甚至是只值一元的东西。
市场先生是典型的抑郁狂躁症患者,今天它可能欣喜若狂,明天就可能消沉沮丧。对于你手中的股票,它时而给出高出它本身的价格,时而又可能把它打入谷底。看看去年10月份之前的市场,市场先生的欣喜若狂带给很多投资者的是暂时的自慰狂欢。而从去年年底到现在的一片狼藉带给投资者的又是对市场的极大恐惧和失落。狂躁不安的市场经常会让我们手中的股票价格远远偏离价格本身,高估或低迷。在市场极度亢奋时,理智的去寻找一份宁静,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追忆一下曾经的沉沦岁月,市场一片狂喜时你应该想到任何时候永远不要忘记风险,因为你必须活下来。回到现在,市场血流成河,指数早已腰斩,曾一度高高在上的股价有的只剩零头,市场先生消沉了。而现在,我们应该欣喜了,至少现在我们可以睁大眼睛去找,也许自己心怡的公司还没有到自己心里的理想价位,可以选择继续等,有些选择买套也未尝不可,时间会证明一切。
市场上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我们首先最应该具备的就是客观正确评判一支股票真正价值。
正如巴菲特所言,“事实上,如果你不能确定你理解和评价企业的能力比市场先生强得多,你就不配玩这个游戏。就像玩牌人所说:"如果你玩了三十分钟还不知道谁是傻瓜,那你就是傻瓜。"”
我们所能用来抵御风险的有力武器,就是永远不要去买价格高出价值本身的东西,更不要说充斥着极大泡沫的资产。而深度下跌的市场,带给我们的机会将越来越多,“危机”二字分开来看,有了“危险”“机遇”必然也会随之出现。看看自己手头的股票或心怡的股票是否值得继续持有或购买,如果可以,就坚持,不可以,继续等。在正确的理念下,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十分必要。一个适合自己的投资体系对于最后的成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最用。
市场先生是典型的抑郁狂躁症患者,今天它可能欣喜若狂,明天就可能消沉沮丧。对于你手中的股票,它时而给出高出它本身的价格,时而又可能把它打入谷底。看看去年10月份之前的市场,市场先生的欣喜若狂带给很多投资者的是暂时的自慰狂欢。而从去年年底到现在的一片狼藉带给投资者的又是对市场的极大恐惧和失落。狂躁不安的市场经常会让我们手中的股票价格远远偏离价格本身,高估或低迷。在市场极度亢奋时,理智的去寻找一份宁静,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追忆一下曾经的沉沦岁月,市场一片狂喜时你应该想到任何时候永远不要忘记风险,因为你必须活下来。回到现在,市场血流成河,指数早已腰斩,曾一度高高在上的股价有的只剩零头,市场先生消沉了。而现在,我们应该欣喜了,至少现在我们可以睁大眼睛去找,也许自己心怡的公司还没有到自己心里的理想价位,可以选择继续等,有些选择买套也未尝不可,时间会证明一切。
市场上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我们首先最应该具备的就是客观正确评判一支股票真正价值。
正如巴菲特所言,“事实上,如果你不能确定你理解和评价企业的能力比市场先生强得多,你就不配玩这个游戏。就像玩牌人所说:"如果你玩了三十分钟还不知道谁是傻瓜,那你就是傻瓜。"”
我们所能用来抵御风险的有力武器,就是永远不要去买价格高出价值本身的东西,更不要说充斥着极大泡沫的资产。而深度下跌的市场,带给我们的机会将越来越多,“危机”二字分开来看,有了“危险”“机遇”必然也会随之出现。看看自己手头的股票或心怡的股票是否值得继续持有或购买,如果可以,就坚持,不可以,继续等。在正确的理念下,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十分必要。一个适合自己的投资体系对于最后的成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最用。
资金的时间生命是坚持价值投资的关健及次贷杂谈
诚然,我们极有可能成长于或者准备见证一个时代的结束及有可能另一个时代的开始。美国参众议院虽然都通过了7000亿或者8500亿的救市方案,但是就如许多评论所说,这种的救市方式其实只是延缓和暂时维持美国金融机构,投行,银行目前的运作方式使得危机暂时不进一步向非金融体系扩散的暂时策略而已,我们已经完全感觉到和看到,美国已经完全没有办法独立的去控制或者摆脱这一次的危机,因为由于YAN生品而带来的可能达到几百万亿的损失,已经让世界各国**对于美国国债失去信心,美国希望欧盟,希望中国,希望日本来为其这么多年的自由经济买单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法国和德国对于现行的金融体系的强烈抨击,对于美国放任对冲基金管理的强列不满。
我们完全有理由预期,美国这一次遇到的经济危机会带给全球多大的灾难,但是我们同样有可能预期这一次的危机将极大可能的改变世界的金融体系格局,亚州,欧洲,中东及俄罗斯是潜在的有可能帮助美国渡过这次经济危机的关健,虽然美国极度希望或者十分想将中国,欧盟,俄罗斯及其他亚州新兴国家拉下水,共同为这次的次贷危机买单。
我觉得在未来的1-2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会是价值投资者的乐园,因为会有许多的企业或者会有许多的企业的股价会在这一段时间里到达让价值投资者难于拒绝的位置,诚然巴菲特已经在出手,无论是出手高盛,能源公司,出手通用,出手比亚迪,但是我们看到巴菲特寻找了最高的安全边际,出手高盛和出手通用公司,都是购买优先股,而且出手通用的关健是那10%,这才是关健的。而出手能源公司和出手中国的比亚迪,基本上站在巴菲特的角度去思考,可以认为成立两件事情,一是能源将会是未来经济的主角,在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后,能源的价格不是下跌而是会继续上涨,出手比亚迪的关健不是汽车,而是新能源动力。当然巴菲特为他的出手寻找了安全边际,因为我们都知道在我们都认为巴菲特十分成功的华盛顿邮报的投资当中,巴菲特在1973年购入华盛顿邮报,但是直到1976年华盛顿邮报的价格仍然低于其1973年购入的价格,巴菲特在1973年以极高的安全边际购入,但是恐慌的市场仍然在未来的2年里给予更加恐慌的价格,当然这给予巴菲特后续资金以更加高的安全边际进行购入以实现自己最成功的一笔投资。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永远都是在一些好公司的价格跌了许多,跌出众多安全边际的时候默默在关注,他不关心周围的人正在讨论价值投资是否有用,不关心价格是否还会继续跌去更多,他只关心其在什么时候出手,其只关心目标标的已经进入了自己的判断区间。而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在具备了选股和坚持的同时,坚持的关健是其资金对于其这一笔操作的生命时间,也就是说投入的资金的生命时间。
资金的生命时间可以说是价值投资者胜出和大败的关健。投入的资金的生命时间越短,价值投资面对的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最大失败性也就越大。巴菲特在1973年在其认为合理价格的四分之一买入华盛顿邮报,但是在未来的2-3年里,其价格仍然低于其第一次的买入价格。假如巴菲特的投入资金的重命时间是2年,那么巴菲特在2年后必须撤出这笔资金,那么这一笔投资就会是一笔最差的投资。
所以大家想去做价值投资,想去做好价值投资,除了你要具备良好的选股能力和跟踪能力之外(这些是你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领悟而提高),你必须对于你的资金有控制能力,也就是你是能够控制这些资金的生命时间的,因为市场如何的变化是你无法控制和无法左右的,可能这一次次贷危机带来的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及弱势会在1-2年内结束,也有可能时间更长,因为这个没有办法预测和评估,所以你能够做的就是让你的资金的生命时间足够的长。
所以,假如你没有买房子,假如你的资金在半年或者1年之后必须一定要去使用,那么好好的去判断自己是否能够承受上面所说的磨难,你有可能选择了一个好的标的,但是却也极有可能你的资金的时间生命让你等不到见到其玫瑰灿放的时刻。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特别对于技术分析或者市场博弈者来说,资金是有时间成本的,特别对于融资对于私募来说,资金的时间成本更加重要,而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在你认为足够安全的边际进场,剩下的最大的风险不在于市场,除了在于你的判断之外,最大的风险就在于你的资金时间了。所以要做好一个价值投资者,除了要提高自己在标的的选择判断的能力之外,在你进场之前应该为你的资金时间生命找到一个更为长久的方法,应该将你的资金作好很多年的使用计划,这样才是你去准备作一个价值投资者在进场之前所要做的事情。
诚然,这一次全球性由于次贷带来的危机,中国还是世界其他的国家都是需要去面对的,我们很难判断这波危机带给中国或者带给世界一个怎么样的灾难和机会,但是相对于欧洲,相对于日本,相对于那些跟随美国金融银行国际化的国家来说,中国所处的环境是最为有利的,虽然因为美国的消费能力下降引起中国经济的出口下降,但是毕竟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最有潜力的国内市场,中国拥有最多的外汇储备,这一切都是中国能够渡过这一次危机并且从而崛起的关健。在中国的投资市场里,伴随着中国崛起也必然会有许多的好的标的会和中国同时崛起,作为我们,应该睁大眼睛,好好的选择,耐心的坚持。
我想有许多的朋友未必一定同意我上面的所言所讲,但是这不重要,无论你是否看懂了上面所说,你只需要记住下面的两点:
1.尽量长的延长你的资金时间生命,尽量在进入市场之前规划好你人生需要使用的资金。
2.这是美国自由经济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极有可能是中国强大崛起的开始,睁大眼睛进行选择,巴菲特今天选择了比亚迪,相信其还会选择更多的中国公司。
这篇文章对于技术分析操作者看来无益,他们永远都在等待右边交易。在这个市场真正伟大或者真正可能不受市场完全影响的人是能够做到持有标的下跌50%然后到上涨300%,还仍然在场的人。其伟大和历害之处不在于其下跌了50%仍然在场,而是在下跌50%之后,回到你的成本之处,他还是YI然不动,继续等待其上涨300%,这个才是关健。
所以无论哪一种投资者,无论是技术还是价值,无论是投资还是投机,都有其必然的天敌和人性,都有你必须要去面对的困难和磨难,尽早或者极早选择适合你的性格,适合你的人生观的投资方式才是最为重要的。
对于天威的下跌坚持的朋友们考验不在于天威由30跌到15你的坚持,而是在15回到30之后你是否仍然能够坚持,这是一切的关健,能够承受下跌,不能够承受在你成本之间震荡才是人性的关健。
我们完全有理由预期,美国这一次遇到的经济危机会带给全球多大的灾难,但是我们同样有可能预期这一次的危机将极大可能的改变世界的金融体系格局,亚州,欧洲,中东及俄罗斯是潜在的有可能帮助美国渡过这次经济危机的关健,虽然美国极度希望或者十分想将中国,欧盟,俄罗斯及其他亚州新兴国家拉下水,共同为这次的次贷危机买单。
我觉得在未来的1-2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会是价值投资者的乐园,因为会有许多的企业或者会有许多的企业的股价会在这一段时间里到达让价值投资者难于拒绝的位置,诚然巴菲特已经在出手,无论是出手高盛,能源公司,出手通用,出手比亚迪,但是我们看到巴菲特寻找了最高的安全边际,出手高盛和出手通用公司,都是购买优先股,而且出手通用的关健是那10%,这才是关健的。而出手能源公司和出手中国的比亚迪,基本上站在巴菲特的角度去思考,可以认为成立两件事情,一是能源将会是未来经济的主角,在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后,能源的价格不是下跌而是会继续上涨,出手比亚迪的关健不是汽车,而是新能源动力。当然巴菲特为他的出手寻找了安全边际,因为我们都知道在我们都认为巴菲特十分成功的华盛顿邮报的投资当中,巴菲特在1973年购入华盛顿邮报,但是直到1976年华盛顿邮报的价格仍然低于其1973年购入的价格,巴菲特在1973年以极高的安全边际购入,但是恐慌的市场仍然在未来的2年里给予更加恐慌的价格,当然这给予巴菲特后续资金以更加高的安全边际进行购入以实现自己最成功的一笔投资。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永远都是在一些好公司的价格跌了许多,跌出众多安全边际的时候默默在关注,他不关心周围的人正在讨论价值投资是否有用,不关心价格是否还会继续跌去更多,他只关心其在什么时候出手,其只关心目标标的已经进入了自己的判断区间。而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在具备了选股和坚持的同时,坚持的关健是其资金对于其这一笔操作的生命时间,也就是说投入的资金的生命时间。
资金的生命时间可以说是价值投资者胜出和大败的关健。投入的资金的生命时间越短,价值投资面对的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最大失败性也就越大。巴菲特在1973年在其认为合理价格的四分之一买入华盛顿邮报,但是在未来的2-3年里,其价格仍然低于其第一次的买入价格。假如巴菲特的投入资金的重命时间是2年,那么巴菲特在2年后必须撤出这笔资金,那么这一笔投资就会是一笔最差的投资。
所以大家想去做价值投资,想去做好价值投资,除了你要具备良好的选股能力和跟踪能力之外(这些是你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领悟而提高),你必须对于你的资金有控制能力,也就是你是能够控制这些资金的生命时间的,因为市场如何的变化是你无法控制和无法左右的,可能这一次次贷危机带来的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及弱势会在1-2年内结束,也有可能时间更长,因为这个没有办法预测和评估,所以你能够做的就是让你的资金的生命时间足够的长。
所以,假如你没有买房子,假如你的资金在半年或者1年之后必须一定要去使用,那么好好的去判断自己是否能够承受上面所说的磨难,你有可能选择了一个好的标的,但是却也极有可能你的资金的时间生命让你等不到见到其玫瑰灿放的时刻。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特别对于技术分析或者市场博弈者来说,资金是有时间成本的,特别对于融资对于私募来说,资金的时间成本更加重要,而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在你认为足够安全的边际进场,剩下的最大的风险不在于市场,除了在于你的判断之外,最大的风险就在于你的资金时间了。所以要做好一个价值投资者,除了要提高自己在标的的选择判断的能力之外,在你进场之前应该为你的资金时间生命找到一个更为长久的方法,应该将你的资金作好很多年的使用计划,这样才是你去准备作一个价值投资者在进场之前所要做的事情。
诚然,这一次全球性由于次贷带来的危机,中国还是世界其他的国家都是需要去面对的,我们很难判断这波危机带给中国或者带给世界一个怎么样的灾难和机会,但是相对于欧洲,相对于日本,相对于那些跟随美国金融银行国际化的国家来说,中国所处的环境是最为有利的,虽然因为美国的消费能力下降引起中国经济的出口下降,但是毕竟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最有潜力的国内市场,中国拥有最多的外汇储备,这一切都是中国能够渡过这一次危机并且从而崛起的关健。在中国的投资市场里,伴随着中国崛起也必然会有许多的好的标的会和中国同时崛起,作为我们,应该睁大眼睛,好好的选择,耐心的坚持。
我想有许多的朋友未必一定同意我上面的所言所讲,但是这不重要,无论你是否看懂了上面所说,你只需要记住下面的两点:
1.尽量长的延长你的资金时间生命,尽量在进入市场之前规划好你人生需要使用的资金。
2.这是美国自由经济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极有可能是中国强大崛起的开始,睁大眼睛进行选择,巴菲特今天选择了比亚迪,相信其还会选择更多的中国公司。
这篇文章对于技术分析操作者看来无益,他们永远都在等待右边交易。在这个市场真正伟大或者真正可能不受市场完全影响的人是能够做到持有标的下跌50%然后到上涨300%,还仍然在场的人。其伟大和历害之处不在于其下跌了50%仍然在场,而是在下跌50%之后,回到你的成本之处,他还是YI然不动,继续等待其上涨300%,这个才是关健。
所以无论哪一种投资者,无论是技术还是价值,无论是投资还是投机,都有其必然的天敌和人性,都有你必须要去面对的困难和磨难,尽早或者极早选择适合你的性格,适合你的人生观的投资方式才是最为重要的。
对于天威的下跌坚持的朋友们考验不在于天威由30跌到15你的坚持,而是在15回到30之后你是否仍然能够坚持,这是一切的关健,能够承受下跌,不能够承受在你成本之间震荡才是人性的关健。
Economy: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The good
This week, the US government passed a bailout package that will buy up to US$700 billion ($1 trillion) in bad debts from banks. An extra US$110 billion was thrown in for good measure.
It works like this: Banks will be able to sell off bad debts, mostly from home loans.
The US government will buy bunches of these at a discount, like 40 cents on the dollar.
It will hold them for two to three years and then re-sell, hopefully at a higher price, like 80 cents on the dollar.
If all goes well, the cost to US taxpayers will not be US$700 billion. It won't even be $0. The government hopes to make a profit on the deal.
The bad
After selling their bad debts to the government, banks will have plenty of money to lend.
The big question is: So what? No one wants to borrow. What good does it do for banks to have lots of money in their vaults if no one wants it?
Consider this: US unemployment is at a recent high, consumer confidence is at a new low and Wall Street is running scared.
One trader said in a moment of nervous panic: 'You can smell the fear in their voices.'
Businesses have been hit hard.
One businessman explained: 'Economists don't get it. Even if interest rates fall to zero per cent, I still won't borrow to expand my factory.
'Why should I? I am operating at half capacity now, so why expand? I don't need a low-interest loan. I need customers!'
The ugly
The mood is ugly. Suddenly, everyone wants to 'manage their risks'. What they mean is 'don't take risks'.
The banks' recent memory is of risky loans gone bad. They are hesitant to go down that path again.
They no longer make 100 per cent home loans. Banks now require a 20 per cent down payment.
Second mortgages are also out. It is borrowing based on a home's price rise. But US home prices have not risen. They have declined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With no loans, no spending and lots of fear, things could slow down a lot.
That's a problem since an economy is not like a car, which is safer when you drive it more slowly.
An economy is like an airplane. Flying slowly is not safer, it's more dangerous. Like an airplane, if an economy slows too much, it will crash.
The recovery
The way to keep the economy flying fast is to give it more fuel.
Another tax cut would help. But there is no mood for that after the US$810 billion bailout.
The US could also lower interest rates. But the key rate is already down to 2 per cent. It can't go much lower.
It means this economic crisis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duce hardships we have not seen in our lifetimes.
This week, the US government passed a bailout package that will buy up to US$700 billion ($1 trillion) in bad debts from banks. An extra US$110 billion was thrown in for good measure.
It works like this: Banks will be able to sell off bad debts, mostly from home loans.
The US government will buy bunches of these at a discount, like 40 cents on the dollar.
It will hold them for two to three years and then re-sell, hopefully at a higher price, like 80 cents on the dollar.
If all goes well, the cost to US taxpayers will not be US$700 billion. It won't even be $0. The government hopes to make a profit on the deal.
The bad
After selling their bad debts to the government, banks will have plenty of money to lend.
The big question is: So what? No one wants to borrow. What good does it do for banks to have lots of money in their vaults if no one wants it?
Consider this: US unemployment is at a recent high, consumer confidence is at a new low and Wall Street is running scared.
One trader said in a moment of nervous panic: 'You can smell the fear in their voices.'
Businesses have been hit hard.
One businessman explained: 'Economists don't get it. Even if interest rates fall to zero per cent, I still won't borrow to expand my factory.
'Why should I? I am operating at half capacity now, so why expand? I don't need a low-interest loan. I need customers!'
The ugly
The mood is ugly. Suddenly, everyone wants to 'manage their risks'. What they mean is 'don't take risks'.
The banks' recent memory is of risky loans gone bad. They are hesitant to go down that path again.
They no longer make 100 per cent home loans. Banks now require a 20 per cent down payment.
Second mortgages are also out. It is borrowing based on a home's price rise. But US home prices have not risen. They have declined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With no loans, no spending and lots of fear, things could slow down a lot.
That's a problem since an economy is not like a car, which is safer when you drive it more slowly.
An economy is like an airplane. Flying slowly is not safer, it's more dangerous. Like an airplane, if an economy slows too much, it will crash.
The recovery
The way to keep the economy flying fast is to give it more fuel.
Another tax cut would help. But there is no mood for that after the US$810 billion bailout.
The US could also lower interest rates. But the key rate is already down to 2 per cent. It can't go much lower.
It means this economic crisis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duce hardships we have not seen in our lifetimes.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