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與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合辦「2010年投資者教育日」,由經濟師羅家聰分享對經濟前景的看法,題目為「三十四年前的宿命」。
羅家聰指出,由1980年代初至約2000年,全球經歷了一段相當繁榮的日子,而現在全球經濟與1976年有很多相似之處。
從息口油價展望全球經濟
首先,在過去二十至三十年間,美國以低息政策帶領全球對抗通脹。聯邦基金利率由1980年初的二十厘,一直大幅度下調。由於息口是投資的成本,當投資成本降低,全球在這段期間,享受了長時間的繁榮期。
但是,羅家聰預計,當息口減無可減的時候,以對稱性的方式預測,便會出現如紅線所顯示的情況,日後的息口水平或會一直上揚。這意味着息口已經見底,無法將成本繼續減低。他關注日後若成本增加,可能導致經濟倒退。
其次,油價分別在1946年、1973年及2000年,每二十七年上升一級,而且每次都似乎有上無落。這表示,過去二十至三十年的低成本難以維持下去,日後或不能繼續依靠低成本創造長時間的繁榮。
與三十四年前的美國失業率比較,其中一個相似的情況,包括失業率由當初的高位一直下跌了二十年,但分別到了1968至1970年及2002年後,失業率見底,便會發展至如現在一浪接一浪的上升階段。羅家聰估計,失業率很快會見頂,主要因素有三項:
1. 以歷史為借鑑,在失業率見頂前,持續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會有趨勢性向下的情況出現,而現在情況亦相當明顯,並發生了接近一年。
2. 近期,美國政府積極創造兼職及臨時工的就業機會,產生很多就業職位,改善失業數字。
3. 部分失業人士因長期失業而放棄找工作,令勞動人口萎縮。
由此可見,政府的政策有助改善就業問題,但經濟若持續衰退,失業率會再次回升。
由於美國及歐洲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GDP)佔全球超過一半的經濟體積,對全球整體需求極具影響力。整體需求是經濟復蘇的動力,經濟復蘇亦是股市和樓市上升最根本的原動力。如果經濟持續衰退而令失業率上升,代表人民的消費力愈來愈低,亦會減慢經濟復蘇的速度。
股市在滯脹期走勢
此外,現在美國的通脹現象亦與三十四年前相似。他預料,當多國政府向市場注資後,會出現長達約三年的通脹。一般來說,通脹可分為核心及非核心通脹,核心通脹主要依靠經濟增長帶動,經濟好景時,加人工、加價導致通脹出現。但現在預見的通脹屬非核心通脹,即大部分百貨用品價格不高,但糧食、能源及金屬等的價格上升。
這反映市面上流動資金過剩,令人對貨幣失去信心,於是轉移資金至購買商品以求保值。這種因成本推升而出現的通脹,更未必與經濟復蘇同步。
美國在七十年代M2增長達15至16%,當時金價一下子急升,導致美元貶值。那時更曾在十三年內出現三次滯脹,即整體價格上升,但經濟出現衰退。這顯示當實體經濟未有能力復蘇,但政府以貨幣政策勉強刺激,便會出現滯脹,而這情況更會導致連環的經濟衰退。
聯邦儲備局在2001年採取減息及印鈔的寬鬆貨幣政策,令當年的經濟衰退只維持了不足一年,按年計的國民生產總值亦只是放緩而未有收縮。雖然寬鬆貨幣政策在第一次經濟衰退時的確起了效用,但濫用貨幣政策卻會令市場對貨幣失去信心,如果經濟再出現衰退時,即使再次利用相同的貨幣政策亦未必有效。同時,如果市場對貨幣失去信心,除了會令其貶值外,也會令通脹升溫。
此外,根據歷史,在三次通脹出現不久後,股市已經見頂,隨後道指平均下跌三至四成不等,可見通脹對股市並無幫助。主要是因為非核心通脹(即商品性或成本性通脹)的幅度比核心通脹高,通脹為企業帶來收益的同時,亦令企業成本增加,或導致成本增幅比利潤高,甚至出現虧損。而且,企業於滯脹期轉嫁成本到消費者的能力亦較低。
羅家聰亦指出,道瓊斯指數的走勢與三十四年前亦有相似之處,只是呈現橫行之勢,而香港的恒生指數的走勢亦與三十四年前的恒指相似。根據走勢分析,他相信,如果恒生指數再經歷較大的上落後,波幅便會收窄,整體上不會有太大的升跌。
股市見頂 考慮置業
羅家聰預計,通脹潮將出現,屆時股市會見頂。置業是可考慮的投資,因為根據美國樓市於戰後經歷的三次通脹潮時,樓市與通脹同時上升,但比通脹早一年見頂。
另外,金價同樣會跟隨通脹的走勢上升,但只比通脹早數個月見頂。因此,他預料,2011年樓市及2012年金價可能會見頂,但其後或會出現泡沫,他擔心黃金市場出現泡沫,故此投資者須留意相同的風險。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