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Saturday, January 30, 2010

奧巴馬不是克林頓

‧所謂鑑古推今,三十四年前無論是息口走勢、失業情況,以至通脹現象都跟現在極其相似。未來經濟表現及投資環境如何?羅家聰從歷史中找尋答案。

‧隨着企業陸續替換資訊設備,電腦產品商可望受惠。巨騰國際是手提電腦外殼的龍頭生產商,全球市佔率達三成,28頁「信研Express」解構其估值及業務前景。

1月28日,周四。上證綜合指數回升7點,收報2994點,仍未重上3000點大關。港股終止連挫六日跌勢,連日捱沽的內銀股全線回升,「六行」升幅介乎2.1%至4.4%。恒指收報20356點,升323點,成交659億元,期指輕微低水9點,投資者仍抱審慎態度。

濠賭股全線大反彈,半新股金沙中國及永利澳門各升3.9%及4.7%,新濠國際及澳博升幅更分別達9.6%及10.9%。若睇番濠江舊年的博彩收入數據,總體收入仍按年升10%,創歷史新高。若單看去年第四季,更按季回升14%,顯示賭場經營情況轉好。

另一方面,國壽收市後發盈喜。按中國會計準則,去年度盈利較前一年增長50%以上,主因是資本市場向好,令投資收益大幅增加,以及內地執行《保險合同相關會計處理規定》。

背景相似疑幻似真
奧巴馬在國情咨文演說中聲言「I don't quit」。美國人卻可能要嘆句:「總統先生你不quit,可我已經被fired了﹗」

奧巴馬打出「創造就業」、「改善財赤」和「幫助中產」三大牌章。心水清的讀者應該記得,在奧巴馬的刺激經濟方案中,白宮早已強調會向聘請新員工的僱主提供稅務優惠,並且向企業和新業務提供減稅;只是,在美國人眼中,這些承諾都未能兌現。舊調重彈可否奏效?

許多人覺得,奧巴馬和他的管治團隊有向克林頓偷師之意,因為眼前他所面對的經濟處境,與1994年克林頓的困境相似。有人說,布殊成功度過一個「無業復蘇」(jobless recovery),而克林頓則創造出一個奇迹般的美國經濟。

克林頓在1992年底勝出大選,其時美國經濟雖已走出儲貸(S&L)危機的陰影,GDP回復增長,但失業率從克林頓入主白宮時的5%水平,一度升至7.63%,導致民主黨在1994年國會中期選舉中慘敗,痛失參眾兩院控制權。但是,克林頓與其管治班子重整旗鼓,集中處理經濟問題並重新挽回中產選民的支持,連上任初期強調的醫療改革亦淡化下來。結果,克林頓在1996年成功連任,美國人沉醉於長達六年的黃金時期,把整個科網泡沫留給布殊收拾。

醫改爭辯、失業民怨、經濟低迷不振,奧巴馬上任第一年的景況,的確在許多方面跟克林頓入主白宮初期非常相似。然而,向歷史取經,難道就是靈丹妙藥?奧巴馬應該知道,此一時,彼一時。拆去外皮,今天與十多年前是兩個世界,外交及國際環境姑且不論,光說美國本身的經濟問題,兩個時期已大不相同。

不一樣的衰退
克林頓上台前後的衰退,與今天的情況相比,有專家戲稱為a garden variety downturn,即「簡單平常」的經濟衰退。在這種環境中,GDP萎縮有80%跟企業大削存貨有關。經營者錯判經濟前景,被迫大減生產關廠裁員,並以賤價清理剩餘存貨﹔政府則透過財政、貨幣政策重新刺激需求。

重點是,在「正常」的衰退周期中,信貸即使會收緊,但不會一直萎縮下去。經過一年多時間,企業削減存貨已接近尾聲,甚至重新落單,但這並不代表消費需求真正復蘇,因為美國這次面對的是信貸和房地產兩個泡沫、而且是積累多年的超級大泡沫一起爆破,企業和家庭還要面對漫長的減債周期。所以,要看這次美國經濟復蘇或就業前景,仍離不開「信貸」二字。不過,銀行寧可水浸都不願放出貸款,一來政府對資本要求提高,二來心知肚明壞賬、爛數、毒債問題未了,writedown仍未完成,即使過得風險測試,都要先行自保,無暇理會小企業死活。大企業則趁市況未轉壞、聯儲局未加息,紛紛發債配股集資。

上星期《金融時報》LEX專欄有一篇文章頗堪玩味,譏笑政府推出的《復蘇法案》帶來的就業是「創」出來的。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就該法案的經濟影響作出調查,報告指出,去年刺激方案帶來125萬至200萬份職位,表面上是很好的數字,但調查報告沒有告訴你的是,任何人若獲得政府恩惠,都會被納入「製造與挽救」的職位數目之列。換句話說,在街上游手好閒的人,只要獲得刺激方案的資助,都變成有工做了。即使如此,美國失業率仍升至10%以上。

紅牛齋啡吊神經
回到核心,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承認,創造就業要依靠私營部門,但問題是,企業必須具備擴張意欲,才會增加招聘。可是,公司增聘人手,前提是必須看到消費需求真的已經回來。如何看這個問題?且讓債王格羅斯(Bill Gross)來告訴大家。格羅斯老實不客氣話,過去十五個月,各國政府用它們的荷包來救助私人行業,嘗試進行「排毒」(detoxification)和「降槓」(deleveraging),多得這超過2萬億美元的天文數字,環球經濟才得以避過一劫。不過,這2萬多億美元根本就是一罐「紅牛」,或者一杯「齋啡」,吊一吊神經而已。

債王認為,有四分一美國人還活在水深火熱當中,政府要創造「就業」及「收入」,直到目前為止,仍然看不見;如果失業率持續維持在雙位數,平民百姓和一眾消費者資金不足(undercapitalized)的情況得不到改善,個人信貸槓桿就很難減。格羅斯如此字字鏗鏘,PIMCO 2月號「投資展望」,奧巴馬又豈能錯過。

斷供潮續惡化
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經過兩天會議後,宣布繼續把利率維持在接近零水平,並在3月結束購買按揭抵押證券的計劃。

聯儲局在會後聲明中說,經濟活動持續增強,全世界的交易員都視之為正面因素。然而,在四十三個州公布的失業率都在上升之際,聯儲局卻說勞工市場惡化情況有所緩和;決策者一方面強調美國家庭正在增加消費,另一方面卻指消費受制於疲弱的勞工市場、似有若無的工資增長、房屋價格下跌和緊縮的信貸環境。

在FOMC的聲明中,看不到樓市持續改善的言論。老畢認為,這並不奇怪,在二手房屋銷售大跌17%,新屋銷售下跌7.6%至1963年以來最低水平的現實下,聯儲局怎可能告訴國民,樓市正在復蘇。新屋銷售去年全年跌了23%,樓市顯然在進一步惡化,社區和地區銀行的壞賬也在不斷增加。

RealtyTrac在其2009年大都會地區斷供情況報告中指出,去年拉斯維加斯每八間房屋便有一間斷供,而二十大斷供熱點全都來自陽光地帶(Sun Belt),即美國南部和西南部,最多的是加州,共有九個城市在二十大內,其次是佛羅里達州,有八個;內華達州有兩個,亞利桑那州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猶他州的普洛佛市(Provo)和愛達荷州的波伊西市(Boise City)斷供個案按年大增超過100%。

‧發改委公布去年各地區投資增速,以中部地區投資增長最快,達36%,增速按年加快2.5個百分點,西部地區投資增長亦達35%,增速同比加快8.3個百分點。

‧聯儲局、歐洲央行、英倫銀行和瑞士央行周三表示計畫讓臨時沒緣掉期合約在二月一日結束。這些合約原意是在危機期間向全球金融體系提供美元流動資金,但歐洲央行說過去一年金融市場的運作有所改善,印次不再需要這些合約的協助。

‧豐田周二宣布暫停出售大部份的受幻影車款後,周三擴大回收範圍,宣布另外一百一十萬輛汽車需要因安全理由而進行維修。總的來說,豐田已經回收了大約六百萬輛油門踏板出了問題的汽車,並在政府壓力下停止生產。豐田經銷商目前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那些未能售出的存貨,主要汽車租賃商Avis和Hertz說他們正從車隊中抽出豐田汽車,豐田的對手,例如通用汽車(GM)則利用這個機會奪取市場份額。

‧瑞士政府本來與美國政府達成協議,同意交出懷疑逃稅的瑞銀美國客戶名單,但現在有所退卻。兩個瑞士法院較早時候裁定,公布有關名單違犯瑞士的保密條例。瑞士內閣表示會繼續與美國討論這個問題,但承認美國可能會重開針對瑞銀的民事訴訟。

‧美國財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周三在國會一個聽證會上表示,對於擔任紐約聯儲銀行總裁時,作出的關於拯救美國國際集團(AIG)的決定,他會負上全部責任,並為這些決定感到驕傲。民主共和兩黨議員都非常不滿蓋特納和紐約聯儲銀行,指他們向銀行提供了載滿公帑的撲滿,然後又禁止銀行透露這件事。在聽證會後,眾議員伊薩(Darrell Issa)公開了一份名單,列出紐約聯儲銀行以全價向AIG銀行對手購買的有毒資產。紐約聯儲銀行曾要求銀行把有關細節保密到2018年,但伊薩說很多有關資產都是短期性質的,令長期保密的要求變得毫不合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