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Thursday, April 16, 2009

3到5年后不良贷款可能全面爆发

我们也许要转变观念,全球史无前例的主要央行联合发钞、联合托市的行为,扭曲了目前的资本市场价格,让大家沉醉于资产品价格短期反弹带动经济复苏的幻觉之中。而后,我们可能痛苦地从幻觉中醒来,发现必须扭转另一个观念,即违背市场有效性的价格上升,最终会让我们付出更为惨痛的代价。

金融危机是典型的例子。由于全球货币毫无节制的泛滥,一些经典理论如有效市场和股市收益好于债券等受到挑战,资本市场异常现象层出不穷:1971年至2002年美联储利率与按揭利率步调一致,到2002年至2005年期间却出现偏差,美联储从2004年开始加息以来,美国国债长期利率水平出人意料地长期低于短期利率。这是全球对于美国长期债需求过多导致,如此反常让资产证券化获得了沃土,出现高增长、低通胀的喜人局面,但最后一切归于尘土。

目前市场处于又一个异常阶段,短期的扩张政策带动资本市场反弹——上证综指今年一季度涨幅超过30%,H股略受小惠,上涨3%。美国股市从3月6日以来进入反弹区间,标普从3月6日的666.8上涨到3月26日的832.8,同期道指从6469.95反弹到8776点,黄金与美元同步涨跌更是醒目。避险资金进入任何可以避险的市场以求一逞。所有的资金都怀着矛盾的心态火中取栗,他们既不愿意放弃反弹的机会,又无法对需求不足视而不见。

这是经济滞胀出现之前令人欣快的短暂复苏,但最终我们会发现,增长的基础必须依靠企业效率的提高,市场会在短期的提振之后陷入长期的底部盘整状态。

我国股市业已被认为是稳定经济信心的基石,备受呵护,证监会两次辟谣新股IPO上市,创业板上市分流的资金被限制在最小范围之内,300家公司所吸纳的资金不及一个大盘股的说法四处流传。最让人振奋的当属3月份银行信贷增量可能超过2月份,突破万亿以上的规模。

刺激政策造成了不同的产品价格效应,由银行信贷和政策支撑的资本市场反弹市还在持续,国储收购的铜、铝等期货价格震荡上行,钢铁在短期上涨后跌回低位;为帮助大型炼化企业消化过剩产能,政府有关部门在提高油品价格后,又免征17%的出口增值税,帮助企业渡过危机。里昂证券发布的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环比下降,显示民企状况依然不佳。

两则新闻让人对于信贷扩张后的不良贷款率产生担忧。

3月末,上海液晶龙头企业上海广电集团因资不抵债被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托管,直接牵涉沪上至少8家银行的大额贷款安全。上广电和大小子公司的银行总贷款量已超过100亿元,两笔银团贷款超过50亿元,追逐大项目、国资项目的银行业几乎被一网打尽。技术更新跟不上、成本失控、国企效率低下、子公司关联担保等企业痼疾一一浮出水面。银行现在惟一的指望就是通过地方政府的托管、重组来盘活资产。

另一则新闻则是深圳国资委被指“封杀”兴业银行。2005年,当时兴业广州分行将深圳机场总经理崔绍先以骗贷罪告上广东省高院,深圳机场的主管部门深圳国资委据称曾对兴业银行深圳分行下了隐形封杀令,致使后者流失20余亿元国企存款。2009年3月初,深圳机场的上述官司败诉后,又使兴业流失30余亿元国企存款。不过,深圳国资委对此回应称,如有转出存款完全是企业行为,不存在所谓的“封杀令”。

如果说第一个案例印证了政府主导、支持的项目未必可靠,第二个案例则印证了在中国的信贷市场,银行面对国资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行政主导的国有项目贷款、银行对政府信用的追逐,以及国资与银行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维权关系,导致金融系统的隐性风险居高不下。银行内部人员也坦承,目前信贷结构极不合理,却无力改变。

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曾表示,我国GDP每降低1个百分点,银行不良贷款率将上升0.4个百分点。我国2008年GDP官方数据为9%,今年力保8%,截至2008年12月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681.8亿元。目前拜信贷扩张所赐,银行坏账率下降,等到三五年后贷款质量暴露之时呢?

相信到那时只有靠资产证券化来解决了,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又有了大笔的生意。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