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Thursday, November 6, 2008

天不会塌下来

金融风暴,蹂躏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幸免,只是影响程度不同而已。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实际上只是一场“货币危机”,其深度根本不能跟目前的金融风暴相比。

金融衍生品肇祸
目前所涉及的金融危机,金融衍生产品是罪魁祸首。而这种衍生产品只盛行于金融体系高度发达、金融市场高度成熟的欧美金融大国。

至于金融市场尚在启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甚至马来西亚,由于金融市场尚未发展至高度成熟的阶段,故不涉及衍生产品,反而使第三世界,逃过此劫。

金融风暴,有如海啸。位于海啸发生的中心,受冲击自然最大,距离越远,受冲击越小。故数年前印尼发生海啸时,苏门答腊死者以10万人计。远在大马西海岸也受到波及,但死者仅数十人。此次金融风暴发生的中心在美国,所承受的打击也最沉重,其次是欧洲。全球金融已一体化,故牵一发而动全身。然而,在一体化中,关系的亲疏有别。而这亲疏的程度,跟发展的程度成正比。发展程度同等级的国家,自然比等级较低的国家来得密切。

美国与欧盟国家的金融市场,同属于高度成熟的等级,两者已到了难分难解的程度,故欧盟国家受到的冲击,不在美国之下。东方国家波及不大,可以轻易渡过难关。

受波及不大,不等于不受影响。实际上,在全球一村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幸免。欧美陷困,东方新兴国家的出口下降,经济肯定跟着降温。不过,由于新兴国家未伤及元气,复苏肯定较易。故金融风暴所造成的一个后果,可能是东方崛起,西方没落,从而拉近了先进与落后国家之间的距离。

没有任何人,预见此次金融风暴发展至如此严重的程度,否则的话,老早就采取行动,遏止其扩大,以减低其杀伤力。实际上,欧美金融体系发展至今天,已到了高度复杂的程度,很少人能彻底了解其错综复杂的关系。在金融风暴爆发之前,没有人发出警告,只在爆发之后,经济学家和金融界人士,才突然发现其严重程度,然而大祸已形成,只好慌慌张张,设法收拾残局。

排山倒海般的坏消息,全球股市的大崩溃,使全球的人包括大马的升斗小民,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于是人们纷纷在问欧美政府所采取的救市行动,能挽救沉沦中的金融市场吗?能化解这场浩劫吗?

需时间走出风暴
我的想法是:一定能化解。这个世界,尤其是欧美国家,一定能走出这种风暴,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全球的领袖,尤其是欧美国家的领导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为解决一个问题而团结一致,采取一致的行动。如果倾全球的力量,仍无法解决一个问题的话,等于到了世界末日。然而我们知道,世界末日不会发生。对这个地球,我们有信心,这个信心源自:无论多么困难,人类总还是要生存下去,而且一定能生存下去。

导致1929年的世界大萧条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各国采取“使你的邻居变成乞丐”(beggarthy neighbour)的政策,各自为政,不理邻居的死活。

现在的情形刚好相反,“全球一村”已形成,在经济上全球已扭在一起,无法分割,大家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团结一致以求存。

如果仍旧采取闭门政策,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话,结果将是很明显的:大家一起沉没,让全球陷入浩劫的深渊。

很幸运的,目前全球领袖都了解这样的后果,所以自动的加入救亡的行列。当欧美央行决定降息时,受影响轻微的中国并未受要求降息,竟也主动的降息,这反映了中国领袖的心态:不愿趁火打劫。

马来西亚也被这阵暴风的风尾扫及,而且看情形,最坏的情况尚未出现。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跟1997年亚洲货币危机相比,我们可以较易渡难关。

理由是,我们已预见风暴余波的到来,作好了准备。就好像远远望见前路有骆驼背,已把车速减低,因此绝对不会翻车,更不会手忙脚乱。不像亚洲货币危机时那样措手不及,搞到遍体鳞伤。其次是我们的企业已更健全、金融体系已更稳固、经济架构已更平稳,足以抵受外来的打击。

总之,情形是严峻的,但天不会塌下来。我同意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的看法:只要金融体系恢复正常操作,世界将康复,短则3年,长则5年。

Tuesday, November 4, 2008

SMRT企业 目标价:1.80元

在地铁较高盈利和租金收入的带动下,它的净利比一年前增8%,但高油价和员工成本继续造成税前盈利率下降2.2个百分点到35.4%。无论如何,它的09财年次季净利比前季微增6%,理由是轻轨(LRT)列车转亏为盈,以及巴士与德士业务亏损因柴油价偏软而缩小。
  
以09财年上半年来说,它的平均每日搭客量比一年前上升12%,轻轨列车的搭客量增加8%,巴士搭客量也攀升5.4%。

此外,它翻新28个地铁站之后,这些地铁站将占其09财年次季营运盈利的20%,比一年前高16%。

它在09财年次季为柴油成本进行对冲,大约占其一半的需要,可惜这是在原油达到每桶110美元时展开的,并不足以抵消第三季度的较高员工成本,而最近电费又飙升,造成它的新6月期电费合同价格比之前的高出30%。此外,环线第三阶段的新聘用行动以及更多地铁行驶将导致员工成本上涨,而新环线的营收料要到明年中旬起才开始反映在业绩内。

海峡时报指数(STI)

本栏于上周一(27日)曾预估指数目前正处“肯跌低”周期,其特性为跌势猛、跌幅大,过后长时间在低位波动。
10月28日指数更是一度下挫至1473.77点,幸好当天以1666.49点闭市,遂成了“一日转向”讯号,上周五(31日)又以1794.20点闭市,也于其每周一杆图中出现“转向”讯号,因此,估计短期内当向上回扯,并填补介于1894.87点至1920.79点及介于1991.07点至2059.39点间的缺口,而整个回扯很可能在11月中旬结束,过后指数当重新进入跌势。
投资者宜乘此次回扯脱身,正是“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国大管理学院教授:救市措施可能引发美元泡沫

全球各国政府纷纷出手救市,以挽救因房地产泡沫破裂而濒临绝境的金融体系,但与此同时,这一系列的救市措施却有可能引发另一个泡沫。

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学院合发工业金融学讲座教授段锦泉教授昨天在“美国金融风暴对亚太企业的影响”公开论坛上指出这点。他说,美元可能会形成另一个泡沫,当这个泡沫破裂之时,我们必将承担遭受更严重打击的风险。

回顾历史,政府救市政策引发泡沫确有其事。也是国立大学风险管理研究所所长的段锦泉表示,21世纪初的网络泡沫就是一个例子,当时美国联储局通过降低利率来应对危机,而许多人认为,这项政策导致了这次的房地产泡沫。

这次金融风暴的中心在美国,除了对日元外,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都强劲升值。段锦泉解释说,为了弥补投资和商业损失,总部设在美国的金融机构需要把资金调回,这造成了对美元的需求。此外,美元是各国央行最重要的储备货币,也是国际投资者保护资本的最通常选择。

那强劲升值的美元可能是另一个泡沫?段锦泉指出,长期以来,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都由国外资本流入来冲销,巨大的预算赤字靠高达10万亿美元的美国政府公债来融资,这约为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70%。

他说:“除非美国的实体经济作本质上的转变,这种靠借贷为生的运作方式是不可能持久的。泡沫是铁定的事实,只是不知何时破裂而已。”

另一方面,政府给予银行债券无限度的担保,会滋生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银行作评估的行为会减少,这在历史上也是重复发生的。段锦泉认为,一旦经济形式稳定下来,这类做法应该马上停止。

他也表示,如果政府必须通过股权注资来援助银行的话,那么将其中一些银行变成政策性银行,为战略性行业提供资金,也许是更好的措施。

虽然金融风暴源于美国,但亚洲国家也遭殃,新加坡可能比美国更早步入经济萧条阶段。段锦泉认为,亚洲应当作出两大调整:首先,发展泛亚贸易市场,以减少亚洲商品和服务对欧美市场过度的依赖;其次,发展泛亚政府性公债市场,由超国家组织发行,用一篮子货币为基准的公债。

亚洲企业走出去最好时机
对于亚洲企业而言,全球的金融危机却是个走出去的最好时机。横河自控化系统亚洲有限公司总裁赖涯桥在昨天的论坛上这么说。

他指出,日本Panasonic并购三洋就是一个例子,股市下挫使得上市公司的资产大大缩水,股价不反映企业的实力。“在世界经济减速的情况下,企业应该摆出加速成长的姿态,积极展开合并与收购。”

他也认为,企业即使身处严冬,经营者也绝不能迷失成长的战略,越陷入困境,越要保留人才,越要充实开发技术的能力。

Saturday, November 1, 2008

金融风暴三个阶段

全球金融风暴及其影响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我们处在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是美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破灭刺破虚拟经济泡沫,令高杠杆率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第二阶段是金融风险的提高导致信贷危机,尽管各国政府和央行对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大量注入资金,但是后者依然不愿向实体经济放贷,而且强烈的去杠杆化需求迫使它们在期货市场上抛售大宗商品。因此,尽管货币存量在增大,但货币流通速度的放缓降低经济活动和资产价格水平。第三阶段是实体经济的萎缩和通货紧缩导致企业亏损,无力偿还债务,且融资需求下降,继而影响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和利润。

在全球陷入金融危机和衰退阴影的背景之下,尽管这场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但是自今年7月份以来,美元一改颓势对各主要货币开始升值,特别是对欧元大幅走强。以当下情况来看,美元全面反转的局面已经出现,显示了全球经济前景恶化速度快于预期,以及金融海啸进一步刺激了国际资本寻求安全避风港的需要及利差交易的平仓。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资源出口国的货币也对美元大幅贬值。这不是因为美国强,而是其它国家更弱。一些国家甚至还仍处于金融风暴的第一阶段,负面影响的显现仍需时日。

美元对欧元的大幅升值主要有四个因素。一是早在去年9月开始美国运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缓解危机,包括大幅减息和财政退税,而欧洲央行和政府无所作为,目前经济下滑风险更大。二是欧洲许多国家的房地产泡沫大于美国,而且价格下跌迟于美国,意味着未来下跌的空间更大,时间更长。三是对其金融机构的援助将使欧洲政府债台高筑,许多国家的债务水平超过《马斯垂克条约》(Maastricht Treaty)规定的GDP的60%的上限。欧洲的经济规模于美国旗鼓相当,但是欧洲国家宣布的金融援助计划规模远大于美国的7000亿美元。上周德国推出总额高达5000亿欧元的救市方案,法国政府计划推出3600亿欧元的融资计划,英国政府向RBS等三大银行注资370亿英镑,将其部分国有化。这将进一步加重欧洲各国的财政负担。欧元区各成员国的财政状况参差不齐,而且由于欧洲央行仅可以为欧元区15国制定货币政策,而财政政策掌握在各国政府手中,这一非对称性不仅使得欧洲救市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也将动摇欧元的根基,欧元区货币同盟能否持续的质疑也在加大。四是目前的国际信贷危机对欧洲经济的打击大于美国,因为欧洲经济的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占比远高于美国。

美元强势使国际资本流动趋势出现逆转,大量资金已从新兴市场撤离。上周韩国多家主要银行因为外债偿付能力受到质疑,信贷评级遭到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列入观察名单,触发市场对韩国银行体系稳定的忧虑,导致汇率和股市急挫。韩国政府为稳定金融市场,于周日宣布总值13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另一方面,俄罗斯亦爆发银行提款潮,因为当地政府只愿意为数家大型国有银行提供援助,促使其它银行的存户争相把存款转到这些国有银行。此外,俄罗斯外汇储备在截至10月8日的一周内,大幅减少155亿美元,降至5306亿美元。继北欧的冰岛之后,东欧的匈牙利、乌克兰、塞尔维亚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波罗的海国家,同样面临银行体系崩溃的威胁,而南亚的巴基斯坦亦面临债务危机。其中,匈牙利、乌克兰、塞尔维亚和巴基斯坦已先后向IMF或世界银行求助。在这六个东欧国家中,三个波罗的海国家的短期外债对外汇储备比已达到极危险的水平。继东欧新兴经济体陷入困境后,拉美地区亦拉响警报,南美第二大经济体阿根廷宣布将接管总值近300亿美元的退休基金,此举严重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引发金融动荡加剧。全球资金加速流出新兴市场国家。

全球金融动荡使得美元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尽管目前市场对美国能否成功发行为救市筹资的国债及美元能否维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存有疑虑,但欧洲、日本及新兴市场经济恶化速度将超过美国及市场避险情绪加剧都将支持美元走势,目前美国国债仍是最好的投资品。事实上今年6月至7月间美元处于弱势地位的时候,市场对抛售美国国债的呼声很高,然而如果一国将外汇储备自6月份投资于美国国债并持有至今,其收益率要大大高于投资美欧股市、新兴市场股市、黄金、石油等资产。即便将投资的时点提早至今年年初,依然能得到相同的结论。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增持223亿美元美国国债,总持有量达到5410亿,居全球第二;为何中国不断增持美国国债?考虑到中国外汇储备以每月数百亿美元的速度不断积累(其中贸易顺差每月就达200多亿),这部分增量势必要进行国际投资,其中部分用于购买美国国债,乃是合理的投资行为,原因有二:1、其他货币正对美元贬值,因此投资它们将承受汇兑损失。以欧元资产为例,3季度欧元对美元贬值达9.3%,估算这造成3季度我国外汇储备缩水417亿美元。2、美国资产的升值:3季度美国国债和机构债(主要为两房债券)收益率下降,债券价格上升,估算3季度中国外汇储备的账面价值受益于这一升值而增加84亿美元。
美元保持强势,大宗商品泡沫破灭。当美元开始走强,而全球经济进入衰退,随着全球需求减少,大宗商品价格将会下降。大宗商品价格泡沫已经破灭。石油输出国组织近日发表报告基于国际金融危机将加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调低今明两年世界原油需求量的预测。目前油价已从高位140.73美元下跌近50%。

套牢一族跟巴菲特学“滚雪球”

在华尔街一片恐慌的日子里,有人又为巴菲特出版了最新传记:《滚雪球——沃伦·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书名源自巴菲特的名言:“人生如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山坡。”

湿雪,指的是在合适的环境中投入能不断滚动增长的资金。长坡,指的是能让资金有足够的时间滚大变强的企业。巴菲特也似乎总能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山坡”。近期巴菲特又开始逆势加仓买股票了,GE、高盛、比亚迪等公司都成了他猎取的目标。显然,巴菲特已经把当前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当成了很湿的雪。我们又仿佛看到,在漫天飞雪中,巴菲特已在笑傲风雪,准备着滚雪球。巴菲特的行动,虽然各界人士看法迥异,但我们觉得他在全球金融风暴中亮丽的身影,至少给了我们这样几点启示:

一、在风暴中要有独特的投资视角。今年以来,华尔街凄风惨雨,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全球股市风声鹤唳。可就在这个时候,手持443亿美元现金的巴菲特出手了,在收购高盛后,先后投资上百亿美元。按照目前全球股市的状况看,看好后市的巴菲特显得那么纤弱和孤独,其肯定也成为“套牢一族”了,也就是说巴菲特出手的时机未必是最佳。但巴菲特却让我们对金融风暴有了一个很好的视角,那就是看到了“聪明钱”的运作方向,那就是明确了在危机中不必恐慌,不管全球风暴如何猖獗,但最终会过去的。如果往远处看,一定会有暴风雨过后的彩虹在等着我们。

二、在危机中要敢于捕捉机遇。1910年,一场特大象鼻虫灾害狂潮般地席卷了美国亚拉巴马州的棉田,害虫所到之处,风卷残云。可是当地的棉农在极度恐慌过后,又重新振作起来,他们在一片狼藉的棉田里试着套种玉米、大豆、烟叶等农作物。结果既防治了象鼻虫,又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有一年,墨西哥火山爆发,索罗斯知道此消息后,立刻在芝加哥期货市场买进谷物和棉花期货。后来由于火山影响,美国的农作物也普遍欠收,而其期货价格却大幅上扬,索罗斯从中大赚了一笔。1907年、1929年、1987年都曾发生过金融风暴,虽然股市都遭遇过暴跌,但最终还是复苏了,并出现了新的上升行情。世上没有人愿意遭遇各种危机,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绝对危机,有的只是对待危机的不同态度和行动。巴菲特在风暴中的身影告诉我们,当前股市的动荡,也许正是捕捉机遇的大好时机。

三、在熊市中要留有充足的现金。大笔买进、重拳出击,巴菲特今年以来已经进行了280亿美元的投资。近日他说,市场当前提供给我们的机会是半年或者一年前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因此他将不断投入资金。在全球股市的股价便宜的像白菜萝卜一样时,股神却有那么多的现金去不断投入,实在是令人羡慕,也值得一直满仓的中小投资者深思。巴菲特抄底成功了吗?从市场规律看,在美国的近代史上,历次系统性熊市的跌幅都没超过50%,目前美股的跌幅显然已经接近此幅度。从中国A股市场看,历史上曾有过四次大调整,其中1992-1994年出现过两次跌幅分别为72%和79%,随后的调整幅度都在50%左右,而本次调整已达到70%,也接近最大调整幅度。虽然我们无法断定真正的市场底在何方,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这个点位距离真正的市场底已经很近了。

四、在低位要寻找自己的“长坡”。巴菲特在2002年-2003年期间购买了总价4.88亿美元的中石油H股,5年后出手时已达40亿美元,守了5年的“长坡”,增长了10倍的“雪球”。这一次,他投资的多只股票准备守几年呢?虽然我们无法全部了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巴菲特完全在用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方式进行投资,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地去效仿。有人说“牛市炒绩优,弱市炒重组”,也有人说“永远要把价值投资放在第一位”,但不管怎么说,都应在把握市场节奏的前提下,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投资。我们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在低位去寻找自己的“长坡”。

Tuesday, October 28, 2008

S'pore jobless rate to rise

JOB losses are looming as the economy slows, with companies in the manufacturing and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ies expected to be the first to cut staff.
This means unemployment is set to rise over the next few quarters, while salaries will grow at a much slower pace, said the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MAS) in its latest half-yearly Macro Economic Review, released on Tuesday.

Already, employers are turning cautious about hiring given the more uncertain outlook next year, the MAS added.

It cited the most recent Manpower Employment Outlook Survey, which showed that only a quarter of the 629 firms surveyed here planned to increase headcount in the fourth quarter. The rest mostly expected no change, although some were still uncertain and 10 per cent said they cut jobs.

Within manufacturing, the MAS believes hiring in petrochemicals and transport engineering 'should hold up relatively well', but electronics jobs will take a hit due to softening global demand for IT products and ongoing restructuring in the industry.

Seve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ve also announced retrenchments worldwide, which is likely to impact on Singapore as it is home to many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Even construction, a sector that is still growing at a healthy pace, may see weaker job growth as projects are delayed.

But selected industries such as hospitality and healthcare still have thousands of job vacancies that need to be filled, said the MAS. The integrated resorts and related firms will generate about 60,000 jobs over the next few years, while 7,000 jobs are expected to be created in healthcare over the next five years.

Singapore economy to remain weak in 2009: central bank

SINGAPORE, Oct 28, 2008 (AFP) - Singapore's economy, which is already in a technical recession, will remain weak in 2009 on projections the global economic outlook will deteriorate further, the central bank said Tuesday.

As a financial crisis evolves to impact economic activity worldwide, the city-state is likely to be hammered given its heavy exposure to external demand, the Monetary Authority (MAS) said in its Macro Economic Review.

"Looking ahead, the outlook for the global economy has deteriorated amidst heightened risk aversion and deleveraging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MAS said.

As a small and open trading economy, Singapore is vulnerable to any downturn in its major export market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 China, India and Japan.

"The risks to external demand conditions continue to be on the downside, and a more severe global slowdown cannot be discounted," the MAS warned.

"Taking all these factors into account GDP growth is expected to be around 3.0 percent in 2008, and the economy will continue to grow below its potential rate into 2009," the MAS said.

Prospects for a recovery late next year hinge on the performance of key global economies, it said.

Singapore this month cut its economic growth forecast for 2008 to 3.0 percent from between 4.0 and 5.0 percent after the economy slipped into a technical recession, described as two consecutive quarters of negative growth.

Re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declined by 6.3 percent in the third quarter after contracting 5.7 percent in the previous quarter, according to preliminary government data.

The MAS said Singapore's financial sector will suffer from a direct impact, while weakening consumer sentiment will affect retail trade and the property market.

Other segments of the econonomy like manufacturing and tourism will suffer from falling external demand, it said.

Monday, October 27, 2008

彼得-林奇投资的大局观

长期而言,你将来的财富并不只取决于你目前赚了多少钱,而是你能够拿多少钱去投资。

从事投资活动最好越年轻越好。时间越长,成果越丰硕。

说起来很简单:“嗯,下次股市下跌的时候,我一定毫不理会那些悲观消息,我要趁机逢低买入一些超跌的股票。”但是做起来并不简单。因为每一次危机看起来都好像要比上一次更严重,要想做到对悲观消息置之不理越来越难。避免由于悲观消息而被吓得抛出股票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每个月都定期定额买入股票。很多人在他们的401(k)退休计划中以及在投资俱乐部中就是这么做的。毫无疑问,他们定期定额投资的这笔资金的收益率,与他们凭着对未来股市走势好坏的直觉判断而在股市中进进出出的那笔资金相比,肯定要好得多。

跟着感觉走的选股方法,最大的毛病是,在股市大涨600点后,股票已经被高估,人们反而会感觉股市还会涨得更高,因而会在高位买入,结果股市调整而被严重套牢;而在股市大跌600点后,股票普遍被低估,人们反而感觉股市还会跌得更低,结果后来股市反弹而错失低价买入良机。如果你不是严格地按照每月定期定额买入股票的话,你就得找出一种办法,让自己能够始终坚定对股市的信心。

坚定信心和选择股票通常都不会放在一起进行讨论,但是选择股票的成功依赖于坚定的信心。你也许是世界上最厉害的财务分析专家或者股票估值专家,但是如果没有信心,你就会容易相信那些新闻报道的悲观预测,在股市恐慌中吓得慌乱抛出。即使是你可能把自己的资金投入到一个相当不错的投资基金,但是如果你没有信心,你就会在恐慌害怕时抛出,但毫无疑问这时卖出的价格往往是最低最不划算的。

我所说的是的信心是什么样的呢?那就是始终相信美国会继续存在发展下去;相信人们继续正常地生活,和往常一样在早晨起床穿裤子时先穿一条腿再穿另一条腿,生产裤子的公司会继续为股东赚钱;相信老企业终将丧失活力而被淘汰,沃尔玛、联邦快递、苹果等充满活力的企业将取而代之;相信美利坚人民是一个勤奋工作且富于创造力的民族,甚至相信即使是对于那些雅皮士,尽管拥有待遇优厚的专业工作和富裕的物质型生活方式,如果懒惰不努力的话,也会被大家严厉指责。

每当我对目前的大局(Big Picture)感到忧虑和失望时,我就会努力让自己关注于“更大的大局”(the Even Bigger Picture)。如果你期望自己能够对股市保持信心的话,你就一定要了解“更大的大局”这个概念。

“更大的大局”是从更长更远的眼光来看股市。历史长期统计数据告诉我们,在过去70年里,股票平均每年投资收益率为11%,比国库券、债券、定期存单高出一倍以上。尽管20世纪以来发生了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曾经有成千上万种理由预测世界末日将要来临,但是投资股票仍然要比投资债券的收益率高一倍以上。用这种大局观来看股市,坚定信心,长期投资股票,收益率肯定要高得多。而听信那些新闻评论员和经济咨询专家的悲观预言,相信经济衰退即将到来,吓得全部抛出股票而投资债券,收益率肯定要比坚定信心长期投资股票要低得多。

此外,在股票投资收益率战胜其他投资品种的这70年间,曾经发生过40次超过10%的大跌。这40次大跌中,有13次属于令人恐怖的暴跌,跌幅超过33%,其中之一就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暴跌,1929~1933年的股市大崩盘。

我相信,1929年股市大崩盘给人们留下的痛苦记忆如此惨重,远远超过了其他因素的作用,使数以百万的投资者从此远离股市,转而投向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尽管过了60年,但这场超级大股灾仍然使人们对股票市场充满恐惧,甚至包括我们这一代在1929年时还没有出生的人也闻股色变。

如果说,远离股市是由于投资者患上了一种股市大崩盘后的创伤综合症,那么为此付出的经济代价也太高了。所有那些把钱投资于债券、货币市场、储蓄账户和定期存单以躲避下一次股市大崩盘的投资者,他们60年远离股市所错过的投资回报,再加上通货膨胀导致的货币贬值,所有这些由于拒绝投资股票而产生的财富损失,要比即使发生他们所经历过的最严重的股市大崩盘造成的财富损失都要大得多。

因为在1929年那次著名的股市大崩盘之后,经济大萧条接踵而来,于是人们就把股市崩盘和经济崩溃联系在一起。至今我们仍然相信,股市崩盘将会引发经济崩溃。这种错误观念在公众心目中一直根深蒂固,尽管后来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比如,1972年的股市暴跌程度完全可以与1929年股市大崩盘相提并论,非常严重(业绩优异的墨西哥风味快餐连锁店公司塔科贝尔(TacoBell)公司的股价从15美元跌到只有1美元!),但是却并没有引发经济崩溃。1987年的股市暴跌也没有经济崩溃。

也许未来还会有更大的股市暴跌,但是既然我根本无法预测何时会发生股市暴跌,而且据我所知,和我一起参加巴伦投资圆桌会议的其他投资专家们也无法预测,那么何以幻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免受暴跌之灾呢?在过去70多年历史上发生的40次股市暴跌中,即使其中39次我提前预测到,而且在暴跌前卖掉了所有的股票,我最后也会后悔万分的。因为即使是跌幅最大的那次股灾,股价最终也涨回来了,而且涨得更高。

股市下跌没什么好惊讶的,这种事情总是一次又一次发生,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寒冬一次又一次来临一样,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已。如果你生活在气候寒冷的地带,你早就习以为常,事先早就预计到会有气温下降到能结冰的时候,那么当室外温度降到低于零度时,你肯定不会恐慌地认为下一个冰河时代就要来了。而你会穿上皮大衣,在人行道上撒些盐,防止结冰,就一切搞定了,你会这样安慰自己—冬天来了,夏季还会远吗?到那时天气又会暖和起来的!

成功的选股者和股市下跌的关系,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居民和寒冷天气的关系一样。你知道股市大跌总会发生,也为安然度过股市大跌事前做好了准备。如果你看好的股票随其他股票一起大跌了,你就会迅速抓住机会趁低更多地买入。  
1987年股市暴跌之后,道琼斯指数曾经一天之内下跌了508点,那些投资专家们异口同声地预测股市要崩溃了,但是事后证明,尽管道琼斯指数暴跌1000点之多(从8月份指数最高点计算跌幅高达33%),也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股市末日来临。这只不过是一次正常的股市调整而已,尽管调整幅度非常大,但也只不过是20世纪13次跌幅超过33%的股市调整中的最近一次而已。

从此之后,虽然又发生过一次跌幅超过10%的股市大跌,也不过是历史上第41次而已,或者这样说,即使这次是一次跌幅超过33%的股市大跌,也不过是历史上第14次而已,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在麦哲伦基金年报中,我经常提醒投资者,这种股市回调不可避免,总会发生的,千万不要恐慌。

每当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虑之时,我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40次股市大跌这一事实,来安抚自己那颗有些恐惧的心,我告诉自己,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让我们又有一次好机会,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很优秀的公司股票。

投资大师罗杰斯:信息越少机会就越多

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一个在10年间,赚到足够一生花用财富的投资家;一个被股神巴菲特誉为对市场变化掌握无人能及的趋势家;一个两度环游世界,一次骑车、一次开车的梦想家。

21岁开始接触投资,之后进入华尔街工作,与索罗斯共创全球闻名的量子基金,1970年代,该基金成长超过4000%,同期间标准普尔500股价指数才成长不到50%。吉姆.罗杰斯的投资智能,数字已经说话。

而从口袋只有600美元的投资门外汉,到37岁决定退休时家财万贯的世界级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用自己的故事证明,投资,可以没有风险;投资,真的可以致富。

你喜欢投资市场吗?你对投资有热情吗?当我21岁开始接触投资市场时,我就知道这是我这辈子最有兴趣的领域。因为喜欢,所以有热情;因为充满热情,所以我花很多时间在做研究,研究竞争对手、研究市场信息、研究所有可能影响投资结果的因素。

找到热情所在,就找得到机会。所以每个人都要问问自己:最喜欢的领域是什么?如果喜欢园艺,就应该去当园艺家;喜欢当律师,就朝这个方向努力前进。不要管别人怎么说,也不论有多少人反对,反正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去追寻,这样就会成功。

我强调“专注”,在做投资决策前,必定要做很多功课,也因此我并不赞同教课书上所说的“多元投资”。看看全世界所有有钱人的故事,哪一个不是“聚焦投资”而有的成果?

投资成功致富是来自事前努力的做功课,因为做足了功课,了解投资的产品价格被低估才买进,所以风险已经降到最低。并不是分散投资就叫做低风险,如果你对于所投资的市场、股票不熟悉,只是把鸡蛋分别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这绝对不是低风险的投资,谁说只有一个篮子会掉在地上?

就好比有人认为分散投资于50家公司,一定比投资于5家公司的风险低。但是是这样吗?你不可能完全掌握50家公司的详细状况,相对来说,如果只集中投资在5家公司,就可以做比较仔细的研究。所以说,5颗鸡蛋放在一个相当稳固、安全的袋子,一定比放在50个不牢固的袋子要好得太多了。

尤其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相反地,我讨厌冒险,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我才要做很多功课。成功投资者的方法,通常是什么也不做,一直到看到钱放在那里,才走过去把钱捡起来。所以除非东西便宜、除非看到好转的迹象,否则不买进。当然买进的机会很少,一生中不会有多少次看到钱放在那里。

问为什么。所以我并没有任何导师,全部仰赖自己的研究与判断。

一旦我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时,是不会有风险的。当然市场有可能在我决定投资、也投入金钱后继续修正,这时候我会回过头来检视,我究竟有没有彻底了解、做足功课,如果没有,那么风险是来自于我没有做好研究。倘若我有确实做好功课,那么面对市场超跌的状况,我会投入更多金钱。所以风险高不高的症结在于有没有做功课,而不是集中投资就是高风险。

至于该怎么做足功课呢?那就要看是哪方面的议题,如果是跟栽培作物有关,就要去注意有多少农民、有多少库存农作物、这个领域谁在做什么规划、市场上有什么需求上的变化、是不是才刚播种、刚施肥?……找出包括生产、需求的基本因素,事实上,这些问题可以适用到各种行业上。

另外,媒体也可以当作一个很好的指针,媒体向来是反应大众的看法、反应大家已经知道的事情,所以当媒体都在做类似的报导时,这就表示该项信息已经被充分传递了。

就好像1999年的时候,随便找一本杂志、随便哪一个广播或电视媒体,都在提“.com”这个新经济将带来不同的投资思维,加上每个人都在投资.com,这就是一个强烈的警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其实是充分不足的信息,当某些信息得花很多力气才能取得,这样的信息才可帮助你获利。

所以说,大家都知道的信息,存在当中的机会相当有限。像近几年,大家热烈讨论新兴市场,投资人就要去思考,新兴市场的好是否已经反应了呢?大家是不是都进去投资了呢?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人,都在买新兴市场的股票或基金,这就表示市场已经在反应了,想要从中获利,当然有限。

不过,中国大陆的状况除外,因为中国大陆股票从2005年6月起涨到现在,不过10几个月的时间,相较于很多新兴市场股市已经涨了好几年,中国大陆股市尚未过热。

我还是要强调,信息愈少、机会就愈多。举个例来说,当你翻开华尔街日报,你会发现整版都在讲股票、讲基金,但是商品(commodity)信息却只有一小块,可见商品未被重视,这就是商品的机会所在。而且问问身边的人,有谁在投资商品?如果答案是极少数,这就更证明了商品的投资价值。

投资致富的轨迹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拥有热情,愿意不断的学习、做功课,发掘别人还没有看到的机会,这是我永恒不变的投资哲学。而跟随群众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Sunday, October 26, 2008

Currency dive bites Aussies

WITH little to celebrate as a plunge in the Australian dollar sends the price of imports soaring, shoppers Down Under are turning away from luxury goods such as French champagne, retailers say.

Businesses also report that consumers are scrapping plans to holiday overseas and purchase new televisions because they are spooked by the free-falling currency.

The Aussie closed at US 63.91 cents (S$0.97) on Friday against a resurgent greenback - down more than 30 per cent since a mid-July high of US 98.5 cents.

Economists such as ANZ's Katie Dean predict a further fall to US 60 cents is almost certain as prices for Australian commodities continue to drop, with some even predicting it could sink as low as US 50 cents in coming months.

Qantas Airways chief executive Geoff Dixon last week reflected the sombre mood among businesses affected by the Australian dollar's woes when he boarded the airline's inaugural A380 flight in Sydney.

'There is a lessening in demand in all classes,' he told reporters.

Qantas subsequently released a statement confirming forward bookings on international flights were down, citing the falling dollar as the major factor behind the trend.

Electronics and furniture retailer Harvey Norman enjoyed strong sales as the dollar approached parity with the US currency earlier this year and shoppers snapped up televisions and computers imported from China.

However, chairman Gerry Harvey last week reported sales in October dropped 5.8 per cent on last year, commenting 'retail margins continue to be under pressure.'

One of Australia's largest independent liquor retailers, Sydney-based Kemeny?s, said sales of top-shelf imported goods such as French champagne were suffering as customers tightened their belts.

'Sales (of champagne) have slowed down, the market's been flat for a couple of months and we still haven?t seen the full price change come through,' Kemeny's marketing manager Michael Martin said.

Mr Martin said Australians were likely to usher in the New Year with a bottle of local sparkling wine, rather than a French champagne.

'We're preparing our brochures and promotional material for the festive period now and the emphasis is very much on the cheaper end of the market,' he said.

'I've been in this business a long time and it was the same in the last recession in the early 1990s ? imports were hit hardest.'

Online retailers have also been affected, according to eBay Australia.

While unwilling to release sales figures, eBay spokesman Mr Daniel Feiler said it was clear customers were purchasing local goods rather than those from overseas as the purchasing power of the Australian dollar dwindled.

'It?s mainly small items such as media and clothing,' he said.

The Westpac-Melbourne Institute consumer sentiment index plummeted 11 per cent in October, a fall the survey's compilers said was exceeded in recent history by only the 1987 market crash and the end of the dot com boom.

Westpac chief economist Bill Evans said the falling dollar combined with extreme sharemarket volatility meant consumers were curbing spending.

The survey showed that the amount of people who believed it was a good time to purchase a major household item fell 19.7 per cent in October to its lowest reading in 33 years, a result Mr Evans described as 'alarming'.

'News on the sharemarket and the Australian dollar would have concerned consumers,' he said. 'Both markets were volatile.'

However, Kemeny's Martin said it was not all doom and gloom across the retail sector.

'People still like a drink,' he said.

'They might not go for the 20 dollar imported bottle but chances are they?ll buy two or three of the five dollar Australian ones instead.' --

Private home prices fall

PRIVATE home prices in Singapore fell faster than expected in the third quarter as the global financial turmoil weighed heavily on already weakened market sentiment.
The price slide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into next year, property consultants said.

But the HDB resale flat market continued to buck the trend, with prices rising 4.2 per cent in the third quarter following a 4.5 per cent rise in the second quarter.

They have now surpassed the peak seen in the fourth quarter of 1996. But analysts expect this growth trend to slow as buyers turn cautious.

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 (URA) data yesterday put the private home price dip at 2.4 per cent for the period ended Sept30, the first contraction after 17 straight quarters of growth.

This compares with an initial estimate of a 1.8 per cent drop released by URA earlier this month. In the previous quarter, private home prices rose 0.2 per cent.

The outlook is grim. Since the end of the third quarter, global markets have tumbled further and Singapore officially entered a technical recession. Buyers expecting a full-blown recession are set to become even more cautious, analysts say.

Colliers International's director for research and advisory, Ms Tay Huey Ying, said the lower-than-expected third-quarter private home price figure indicates that sales recorded in the last two weeks of the quarter were done at lower prices.

The price fall was led by luxury homes, as such properties in choice areas like Orchard Road and Sentosa Cove posted a 2.7 per cent fall after slipping just 0.1 per cent in the previous quarter.

Prices of city-fringe homes dropped 2.4 per cent, compared with a 0.7 per cent rise in the the April-toJune period.

Suburban homes, which showed the strongest growth of 0.9 per cent in the second quarter, fell 1.5 per cent in the third. Landed home prices, which inched up 0.6 per cent in the second quarter, fell 1.9 per cent.

In a reversal from relentless rent increases of recent years, rentals of private homes fell by 0.9 per cent compared with a 2.5 per cent rise in the second quarter. Like home prices, the fall in rents was the first after 17 straight quarters of growth.

Mass-market homes saw a bigger fall of 2.7 per cent in rents, compared with 0.7 per cent for coveted high-end homes and 0.5 per cent for city-fringe homes.

The growing market caution was also reflected in resale and sub-sale deals. A total of 1,974 resale deals and 462 sub-sales were done in the third quarter, down from 2,291 resale deals and 518 sub-sales in the previous period.

Given the worsening global financial climate, private homes prices are expected to continue slipping. 'The momentum of home sales will likely slow down due to either the increasing difficulty in obtaining loans or buyers' anticipation of further price cuts,' said CBRE Research's executive director Li Hiaw Ho.

In the HDB market, resale transactions rose 4 per cent to 8,110 sales, amid continued buying from permanent residents and Singaporeans upgrading from a smaller flat or downgrading from a private home.

While the sector is still strong, property experts are expecting slower price growth ahead as current resale prices have hit a new peak. With slower economic growth and possible job losses, buyers are likely to turn more cautious and exercise more prudence by offering less for the flats so as not to overstretch, said ERA Asia-Pacific's associate director Eugene Lim.

On a brighter note, URA revised down its supply figures, dispelling the prospect of a private home oversupply.

Its data also showed that office rents have slipped by 0.8 per cent, compared with 6.3 per cent growth in the second quarter.

Shop rents also dipped 0.6 per cent islandwide in the third quarter, reversing a growth of 5.2 per cent in the second.

Industrial rents rose, but at a slower pace.

罗杰斯的七条投资法则:随大流绝发不了财

1.勤奋
“我并不觉得自己聪明,但我确实非常、非常、非常勤奋地工作。如果你能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就有成功的可能”。这一点,索罗斯也加以证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索罗斯说,“罗杰斯是杰出的分析师,而且特别勤劳,一个人做六个人的工作”。

2.独立思考
“我总是发现自己埋头苦读很有用处。我发现,如果我只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行事,既容易又有利可图,而不是要别人告诉我该怎么做。”罗杰斯从来都不重视华尔街的证券分析家。他认为,这些人随大流,而事实上没有人能靠随大流而发财。“我可以保证,市场永远是错的。必须独立思考,必须抛开羊群心理。”

3.别进商学院
“学习历史和哲学吧,干什么都比进商学院好;当服务员,去远东旅行。”罗杰斯在哥伦比亚经济学院教书时,总是对所有的学生说,不应该来读经济学院,这是浪费时间,因为算上机会成本,读书期间要花掉大约10万美元,这笔钱与其用来上学,还不如用来投资做生意,虽然可能赚也可能赔,但无论赚赔都比坐在教室里两三年,听那些从来没有做过生意的“资深教授”对此大放厥词地空谈要学到的东西多。

4.绝不赔钱法则
“除非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干什么,否则什么也别做。假如你在两年内靠投资赚了50%的利润,然而在第三年却亏了50%,那么,你还不如把资金投入国债市场。你应该耐心等待好时机,赚了钱获利了结,然后等待下一次的机会。如此,你才可以战胜别人。”“所以,我的忠告就是绝不赔钱,做自己熟悉的事,等到发现大好机会才投钱下去。”

5.价值投资法则
如果你是因为商品具有实际价值而买进,即使买进的时机不对,你也不至于遭到重大亏损。“平常时间,最好静坐,愈少买卖愈好,永远耐心地等候投资机会的来临。”“我不认为我是一个炒家,我只是一位机会主义者,等候机会出现,在十足信心的情形下才出击”罗杰斯如是说。

6.等待催化因素的出现
市场走势时常会呈现长期的低迷不振。为了避免使资金陷入如一潭死水的市场中,你就应该等待能够改变市场走势的催化因素出现。

7.静若处子法则
“投资的法则之一是袖手不管,除非真有重大事情发生。大部分的投资人总喜欢进进出出,找些事情做。他们可能会说‘看看我有多高明,又赚了3倍。’然后他们又去做别的事情,他们就是没有办法坐下来等待大势的自然发展。”罗杰斯对“试试手气”的说法很不以为然。“这实际上是导致投资者倾家荡产的绝路。若干在股市遭到亏损的人会说:‘赔了一笔,我一定要设法把它赚回来。’越是遭遇这种情况,就越应该平心静气,等到市场有新状况发生时才采取行动。”

经济学家林毅夫:人民币没有大幅增长空间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21日在港表示,人民币并未显示出严重偏离均衡汇率,因此没有大幅增长空间。

“人民币升值论”虽沸沸扬扬,但百姓特别是持币观望者必须保持冷静心态,盲目跟风的炒币行为可能导致个人经济损失。

国民经济中存在不少存量需求,采取措施将这些结构性和政策性的障碍消除掉,让那些存量需求迸发出来,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经济环境变化赋予央行更好地运用货币手段进行调控的条件。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年内都可能再次上调。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是应上月底成立的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理事联络处之邀来港演讲的。

林毅夫在分析内地经济今年投资增长过快的原因时指出,当中有“不正常”因素,包括“热钱”流入内地、投机人民币赚取差额现象。“近期不少热钱流入内地,换成人民币后存入银行,而银行要因此付利息,只有通过贷款换取存贷差,才能维持正常运作,因而间接炒高汇率上升。”

林毅夫说,投机热钱的目的是为了赚取升值差额,在目前人民币汇率高炒不下的情况下,最好的解决方案是政府要申明人民币没有大幅升值空间的讯息。“许多热钱投机是为了赚取升值差额。我认为,人民币不能说是均衡汇率,但是绝对不能说人民币是严重的偏离均衡汇率,所以并没有大幅增长空间,小调式则可以。如果能够把此讯息明确传播,中国政府不会大调人民币,在此情况下,就不会有人来投机。”

因果循環、物極必反

這便是世間的實相,金融市場亦逃不開此自然定律。

唯有久經多年風雨、並有很強的商業模式和現金流去支付豐厚股息的優質環球大型企業,才能夠令人信任。不是說這類優質股的股價不會下挫,重點是她們能夠定期向股東支付穩定(長期增加)的股息,而下跌幅度亦不會太過可怕(可以避免滅頂之災)。每次經歷週期低潮後這類企業多數能再創新高。

用心留意的話,會發覺這類公司並不多,而且很多時並非合乎潮流的熱門股。亳無疑問,低調亦是她們長存之道。

「Dividend」的重要性,未到大瀉之前相信大部份人當之為「耳邊風」。好實際的是,「Sustainable Dividend Income」是逆市中少數可以相信的事情(當然不計週期股、商品股,以及缺乏競爭優勢的二三四線工業股),相信大多數股海老手不會反對此說法。

投資大師「John Burr Williams」於「Theory of Investment Value」一書中說過: 「A cow for her milk, A hen for her eggs, And a stock, by heck, for her dividends 」

Thursday, October 23, 2008

如果你真的想挣钱,就要在熊市里下注!

价格下跌就已经把那些在基本面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前都反映了。可能的危机,可能的问题都已经通过价格大幅下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反映。当市场进入熊市后,其实大部分风险已经释放了,熊市所以被称为熊市,往往是因为它已经经历过一场可怕的严重暴跌,没有发生暴跌就不会有熊市,暴跌的本质作用是释放风险。我们现在和2007年10月相比,所有的公司价格都便宜了70%。一年的时间里,作为股价的基础---公司有这么大的变化吗?我们花钱买的是公司,不是买的票,我们是买的那个企业,那个厂子,那个生产线,那个公司的管理水平,那个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些价值要素它就便宜了70%,无论如何企业的真实情况并没有发生70%的衰退。企业还是那个企业,经营情况还和过去基本一样。价格下跌就已经把那些在基本面存在的风险释放和反映了。

6000点时的牛市中国平安、中国石油、贵州茅台对应的价格分别是148元、48元,220元 ,到08年10月中国平安、中国石油、贵州茅台,对应的价格分别是 26元,10元、100元。你在牛市里买一股平安在熊市里可以买7股,在牛市里买一股茅台在熊市里可以买2股,在牛市里买一股中国石油在熊市里可以买5股,熊市让股票的价格,越活越年轻。越来越低的价格对投资者是巨大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熊市里,一方面整体估值偏低,另一方面由于人气低迷、人心慌乱,一有风吹草动,市场就会下跌,而这种更进一步的下跌,已经是在不正常基础上的更不正常,其唯一的效果是制造真正的投资机会,制造安全边际。

熊市没有快钱,但熊市里有大量的真正的符合投资规律的机会,因为没有了资金过剩,没有了泡沫,股市里的涨跌变化,主要受价值规律支配,那些价格变化的不正常因素、非理性因素不在了,市场变化的规律性,理性度日益增加,当一个市场是在价值规律支配下,这个市场的可预期性,可把握性大大增强,只要你能理性思考,按规律办事,你就能挣钱。这种不受热钱、泡沫和疯狂情绪干扰,价值规律起主要支配作用的,有利于理性投资者挣钱的环境只有在熊市,而不是牛市,这一状况中外股市均是如此,这是一种规律性现象。

几乎所有成功的投资人和投资大师都喜欢熊市,都善于利用熊市!投资大师林奇说:“在下跌和熊市中卖出的投资者,远比买入的投资者损失更大,如果你在股市暴跌中绝望地卖出股票, 那么你的卖价往往会非常低。投资股票要想赚钱,关键是不要被吓跑, 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最佳的买入和入市时机是在每隔几年市场便会出现的崩盘、回落、狂跌时期。在这些令人惊惶的时期,如果投资人有足够的勇气在别人喊着“卖出”时仍镇静地买入,就会抓住真正的良机。对于那些经营良好而且盈利可观的公司股票,在市场崩溃时期反而是良好的投资时机。”林奇更进一步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市场每两年出现一次小幅下跌,每六年出现一次大幅下跌,如果在每次下跌后加仓买入,收益将十分可观,下跌意味着今后赚更多的钱,股市下跌是极好的机会,此时应该买入你喜爱的股票”。 林奇同时也用美国股市50年的数据统计证明,市场上最大的赢家是哪些在下跌和熊市中买入和入市的人!

投资大师罗杰斯更直截了当地对中国投资者发表忠告:“人们应该在市场下跌时买入,而不该在市场上涨时买入。2007年时我就曾说过中国股市有泡沫,我就告诫人们要警惕。我想要再重复一遍,永远也不要在人们都兴奋时买入,应该在人们失望卖出的时候买入。现在股市调整了,即便未来有更大的下跌,我还会继续买入。”

2008年国庆节前后,我参加了电视财经节目《财富非常道》的访谈,节目中我提出“熊市是价值投资的春天”并用了一个捕鱼的例子形象地说明为什么熊市是价值投资的春天?

我对主持人说:“投资者其实和捕鱼者很相似,渔民有时在风平浪静的海上捕鱼,风险小产量高,有时只能在惊涛骇浪中捕鱼,风险大、产量低。牛市中的6000点投资,相当于是在太平洋里捕鱼,风高浪急,投资者随时有可能被巨浪给吞没掉。并且在6000点的牛市风浪中,鱼都藏在浪涛之下,波涛汹涌的巨浪会吞没着所有的企图捕鱼的人。现在跌倒2000点左右是什么情况?现在是干涸的河床,水已经退了,水退之后一方面让人们知道谁在裸泳,另一方面干涸的河床上到处是鱼,你可以不承担任何风险,随手就可以捡到很多鱼。弯腰便能捡起,鱼在那里你看得清楚了,这就是熊市的价值,而在牛市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主持人问:“当水退后,鱼不会死吗?牛市消失后,市场资金枯竭凭什么上涨那?”

我答:“水如果完全没有了,鱼就死了,企业不会死,资本市场上如果没有了炒作资金,企业照常生产,你看那个食品饮料企业,它照样生产经营,股价的变化最终是由企业决定的不是由资金决定的,企业的经营与市场上是牛市和熊市并没有关系,从而股价的最终变化与市场上是牛市和熊市没有关系!”

最后让我们一起看看股神巴菲特在熊市里在干什么?

2008年10月中旬,华尔街股市下跌了2000点,甚至在一日之内,下跌了8%以上,欧洲三大股市同期下跌的更惨不忍睹,亚洲的日本,韩国、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一周之内都出现了20%的跌幅,全世界所有主要国家的股市都因猛烈地下跌,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熊市,全球股市上到处是泪水和伤痛。

然而仅仅一星期之后,全球首富,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投资家巴菲特公开出现在媒体前,告诉人们他正在买股票,并且发表公开信,解释自己买入美国股票的理由,巴菲特在公开信中写道:

无论美国还是世界其他地方,金融市场都是一片混乱。更糟糕的是,金融系统的问题已渗透到整体经济中,并且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短期内,美国失业率将继续上升,商业活动停滞不前,而媒体的头条也令人心惊胆颤。因此……我一直在购买美国股票。我指的是自己的私人账户,之前该账户除了美国政府债券外没有任何资产(这不包括我所持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的资产,因为这部分资产将全部投入慈善事业)。如果股价价格继续保持吸引力,我的非伯克希尔净资产不久后将100%是美国证券。为什么?我奉行一条简单的信条: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当前的形式是--恐惧正在蔓延,甚至吓住了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当然,对于竞争力较弱的企业,投资人保持谨慎无可非议。但对于竞争力强的企业,没有必要担心他们的长期前景。这些企业的利润也会时好时坏,但大多数都会在未来5、10或20年内创下新的盈利记录。澄清一点:我无法预计股市的短期波动,对于股票在1个月或1年内的涨跌我不敢妄言。但有一种可能,即在市场恢复信心或经济复苏前,股市会上涨,而且可能是大涨。因此,如果你想等到知更鸟报春,那春天就快结束了。回顾一下历史:在经济大萧条时期,道琼斯指数在1932年7月8日跌至41点的历史新低,到1933年3月罗斯福总统上任前,经济依然在恶化,但到那时,股市却涨了30%。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军在欧洲和太平洋遭遇不利。1942年4月,美国股市跌至谷底,当时距离盟军扭转战局还很远。同样,20世纪80年代初,尽管经济继续下滑,通货膨胀加剧,但却是购买股票的最佳时机。简而言之,坏消息是投资者的最好朋友,它能让你以较低代价下注美国的未来。长期而言,股市整体是趋于利好的。20世纪,美国经历了2次世界大战、代价高昂的军事冲突、大萧条、十余次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石油危机、流行疾病和总统因丑闻而下台等事件,但道指却从66点涨到了11497点。也许有人会认为,在一个持续发展的世纪里,投资者几乎不可能亏钱。但确实有些投资者亏了,因为他们总是在感觉良好时买入,在市场充斥着恐慌时卖出。

今天,拥有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人可能感觉良好,但他们可能过于乐观了,因为他们选择了一项可怕的长期资产,没有任何回报且肯定会贬值。其实,美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很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并加速现金贬值。未来10年,证券的投资回报率肯定要高于现金,也许会高出很多。那些手持现金的投资者还在等待好消息,但他们忘了冰球明星格雷茨基(Wayne Gretzky)的忠告:“我总是滑向冰球运动的方向,而不是等冰球到位再追。”

现在,巴菲特在熊市里,在危机中加大投资力度的做法,会不会和他历次抄底熊市并大获其利结果一样,还无法被证明,但我坚定地相信巴菲特在危机中,在熊市,在别人恐惧时疯狂买入的做法是真正的投资之道,你呢?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巴菲特在熊市中疯狂买入对吗?

做个正常人吧!

许多人有一种这样的想法:要在股市赚钱,必须具备特殊的才干。

“特殊的才干”,通常是指拥有很高的学历或是才高八斗。

一般人认为具备这个条件,在股票投资上占尽优势。

实际上,拥有高学历的人,在股票投资上的成功率,并不会比一般人高。

理由是:股票投资要成功,“修养”才是最重要的,知识或学识属于次要。

所谓“修养”,是指正确的观念,坚靭不拔的精神,恒毅的耐心,平稳的心智等等,没有这些素质,即使学问再好,也难在股市有所作为。

知识,包括对股市及个别上市公司的认识,当然也是重要的,没有知识,叫做“无知”,无知的投资作法,等于“盲撞”,当然险象环生。

但是,知识无论怎样丰富,如果没有“修养”作为引导,也无用武之地。这就是高学历的投资者,在股市的表现,往往反而不如学历较低者的原因。

故高学历未必在股市中占优势。

修养

但是,高学历者若加上“修养”,在股市中肯定占尽优势。

知识可以购买,你可以订阅股票分析专刊、报纸、杂志,可以购买图表,但是“修养”是金钱买不到的,必须靠自己去“修”去“养”才能得到,例如耐心,你无法买到,惟一的方法是下决心去“培养”。

如果你全力追求知识,完全不理“修养”,你是舍本逐末,我可以预言,你无论怎样努力,最终必然徒劳无功。

而在“修养”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学习做一个正常人。

“正常人”就是按常理常情行事的人。

做“正常人”也要学习吗?


是的,最低限度在股市做正常人,必须学习才能做到的。

正常人的反应是东西越贵越不想买,越便宜越想买。

所以,百货公司大减价时,人头汹涌,汽油涨价前夕,油站车辆排长龙。

汽油涨价之后,车辆排长龙抢着“加油”的情况如果出现,就是属于“怪现象”。

“怪现象”是不正常的,正常的现象不能称为“怪现象”。

但在股市中,怪现象永远存在。

因为永远存在,大家反而见怪不怪了。

当股价昂贵时,人们大买特买,股价低廉时,却无人问津。

这是不是“怪现象”?

怪现象都是不正常的,只有不正常的人才会去做。

股市中不正常的人太多了。

要在股市成功,其实很简单:做个正常人就行了。

正常人所做的是正常的行为,百货公司大减价时大买,是正常的。

同样的,股价低廉时大买股票,才是正常,跌得越低买得越多,是更正常。

惟一要注意的,是只买品质好的货物,如果品质低劣,即使再便宜也不买。

这才是正常人的行为——这才是合理的行为。

坚持只做正常人吧!

现在就是正常人买股的时候了。

Wednesday, October 22, 2008

Fears about Lehman CDS deadline seen as overstated

Tuesday's deadline to settle an estimated $400 billion in credit default swaps on debt in failed investment bank Lehman Brothers is unlikely to trigger new havoc in the market, derivatives analysts said.

Tuesday is the final day credit default swaps on Lehman's debt can be paid out.
Speculation has mounted that banks and other sellers have been hoarding cash to pay out a massive 91 percent loss on the contracts.
Some analysts on Monday attributed gains in the U.S. dollar to demand for dollars needed to pay the insurance.

But experts say the fears are exaggerated and in any case, losses may not be made public until companies post their next quarterly earnings in the months to come.
"There's been a lot of talk about this but I don't think it's that material,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misunderstanding," said Sivan Mahadevan, head of credit derivative and structured credit research at Morgan Stanley in New York.

"I think it's been overdone."
Credit default swaps are insurance-like securities that protect against the risk of a borrower defaulting on debt.

The $55 trillion market has created concerns that it may pose systemic risks as the private nature of the market makes it impossible to know who holds what risk, and how large any exposures are.
Part of the worry about the Lehman swaps is the $400 billion in insurance outstanding, although this number overstates the amount of money that will actually be transferred.

The Depository Trust and Clearing Corporation, which clears the vast majority of trades in the over-the-counter market, said this month only $6 billion may actually change hands.
This is because large players in the market, such as dealers and some hedge funds, have both bought and sold protection, subsequently taking both gains and losses on Lehman's default that will offset each other.

For companies with net exposure to pay out protection, much of the pain of settling the swaps has also already been taken.
"If you were the seller of protection, you had to pay collateral and that collateral was changed on a daily basis, based on where Lehman's bonds were trading," Mahadevan said.

"The money's already in the system. The loss is already in the system. I don't think of it as a big deal in terms of losses exchanging hands," he added.
The price of Lehman's bonds dropped to about 12 or 13 cents on the dollar after the investment bank filed for bankruptcy in September, meaning sellers of protection needed to post collateral to cover a loss of 87 percent to 88 percent on the contracts at the time.
Some buyers of protection would have used these bonds to settle their contracts. Others participated in an auction on October 10 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the contracts.

When a borrower defaults on debt, sellers of protection pay buyers the full sum insured and, in return, receive the defaulted debt or a cash payment, which is determined by auction.
The October 10 auction involved 358 market players and determined the swaps were worth just 8.625 cents on the dollar, meaning sellers needed to pay out 91.375 cents on every dollar of insurance sold.

"The auction for Lehman CDS was successful and the amount that was paid out on this credit event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what has been mentioned in the press," analysts at Barclays said in a report.
Meanwhile, of the companies that have so far announced exposures to Lehman's default swaps, none have indicated any threat to the viability of the firm.

Genworth Financial, for example, said it had only $5.4 million in credit default swap exposure to Lehman credit default swaps, and Hartford Financial Service Group said it had $30 million in exposure to Lehman's swaps.

海峡时报指数 20-10-2008

本栏于上周一(13日)曾论及指数下跌目前仍属初期,这么一来跌穿1750点是轻而易举。
果然,指数虽然于10月14日回扯至2218.89点,并将介于2124.85点至2177.55点间的缺口填补,可惜回升乏力,指数过后迅速回落,10月17日更下试1877.96点。
由于长期跌势已经明朗化,短期回扯充其量也只能填补介于1991.07点至2059.39点及介于2102.67点至2128.31点间的缺口,一旦跌穿1750点,大致上没有重要支撑点,这么一来指数可能挑战2001年9月24日的1197.85点的低点,投资者宜在回扯时机警套利为妙。

虎年:楼市走出谷底?

今年农历新年之前,我写了一篇评论《鼠年:楼市低谷的开始?》,文章指出过去的几个鼠年,仿佛都是楼市改变风向的一年——原本的繁华旺热,恰巧在这一年开到荼蘼、转眼衰颓。

1996年的丙子鼠年和1984年的甲子鼠年都是如此。

1996年,楼市的严重泡沫化迫使政府进场干预,于5月15日实施房地产降温措施,再加上隔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多个国家的货币遭到狙击,这导致新加坡楼价从1996年第二季的历史高点开始扭转风向,向下滑落。

1984年,美国的经济衰退以及国际贸易的下跌,连累新加坡的经济陷入不景气,这带动私宅价格从1984年第一季步入衰颓,往下暴跌。

唯一的例外是1972年的壬子鼠年。不过,隔年,即1973年,新加坡的楼市也因为政府限制外国人购买新加坡房地产,以及全球爆发石油危机,在一年内猛挫了超过30%。

楼市鼠年见顶虎年见底
这篇评论在1月20日刊登时,本地的私宅市场已经冷却下来、成交量比去年第三季的高峰期下跌四分之三,不过价格仍然稳住、尚未下滑。

九个多月后,市区重建局于两个星期前发表的官方预估数字显示,我国第三季的私宅价格已经抵不住来自美国金融风暴的压力,在连续上涨了17个季度,或四年多后,首次下滑,跌幅达到1.8%。

这意味,2008年的戊子鼠年,又是一个楼市达到巅峰,并开始步入衰颓的开始。

特别是雷曼兄弟破产引发全球金融大海啸后,就连最“牛市”的房地产发展商都不得不承认,新加坡楼市确实已经软化,进入“价格调整”阶段。

“鼠年即楼市低谷开始”——这个“预言”应验后,更多人跑来追问:那楼市要什么时候才见底?楼价会下跌多少?

如果照旧从历史来看,每次在鼠年见顶的楼市,似乎都要等到虎年才会见底,而且跌幅介于30%至45%。

12年前的丙子鼠年,私宅价格从1996年第二季的高点猛泻了45%,至1998年底的戊寅虎年才见底。

24年前的甲子鼠年,私宅价格则从1984年第一季开始滑落,至1986年第二季的丙寅虎年才止住,总共下挫了36%。

1972年的壬子鼠年,楼价虽然仍扶摇直上,不过隔年的下滑也持续至1974年的甲寅虎年才止跌回弹,幅度超过30%。

今年是戊子鼠年,而私宅价格也已在今年第二季见顶,并开始滑落,这是不是意味着,楼市要等到2010年的庚寅虎年才会走出谷底?

2010年最多单位将“被逼”抛售
华人的生肖学或许有其奥妙之处,但过去三四次的鼠年至虎年楼市都陷入低潮,相信更大程度只是一种巧合。从生肖来推断楼市走势的说法,既不科学,也不符合逻辑,大家姑且听之,参考就好,不要太过在意。

不过,如果我们回归到楼市的基础面——楼市在2010年才见底的可能性确实存在,而且机会还相当高。

去年8月引发的美国次贷问题,已经在今年9月演变成为震撼全球的金融大海啸,并拖累新加坡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它对我国的冲击才刚开始,预料不会在短期内结束,这意味2009年的经济环境将更险峻、裁员人数将增加,住屋需求和租金前景都不乐观。

从这个时间点来推断,新加坡的楼市最有机会在2010年才跌落至最谷底。

再加上2010年是新私宅单位完工的高峰期,不但发展商有压力在房子完工后的短期内清除存货,那些以延迟付款计划买楼的人也必须开始掏钱出来供房子。

在市场旺热的时候,如果租金强劲、就业市场蓬勃,人们不会急着卖楼,但未来两年的租金市场看软,失业率也会上升,这相信会迫使那些没有持守能力的人在房子完工之前急着找买家接手,甚至不惜大出血来抛售,带动楼价进一步探底。

根据市建局的数据,去年,本地只有6513个私宅单位完工,今年估计有8000多个,但2009年和2010年却可能分别跃升至1万零500个和1万1800个。

今明两年完工的新私宅单位有八成以上已经找到了买家,但预计在2010年完工的新私宅单位却只有五成已经售出。这也就是说,后年将有5981个仍未售出的单位可以入伙,是发展商最有清货压力的一年。

预测:私宅价或跌30%至45%
本地好几家看“坏”楼市的外资银行分析员,其实早在今年3月至5月,不约而同地把楼市的谷底“瞄准”在2010年。

例如野村(Nomura)在3月25日发表的《暴风眼》中预测,豪宅价格将在未来三年内滑落32%,大众化私宅价格也可能在2010年下滑高达20%。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在5月发表的报告则更大胆地预测,私宅租金和楼价可能下跌高达40%。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报告都是在全球发生金融大海啸之前发表的。这场震撼全球的金融大动荡发生之后,房地产分析员虽然纷纷调低对本地楼市的预测,不过至今还没有人作出更悲观的预测。

这场被形容为“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后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本地的楼市是不是会历史重演,在2010年的庚寅虎年才会走出谷底,而且跌幅介于30%至45%,相信只有时间能够解答。现在大家能够做的,就是做好心理准备,房价还会继续下跌,没有持守能力的人还是不要轻举妄动,作出不必要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