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说“再谈”,是因为在拙作“股票投资正道”一书中,有一篇“何时卖股”(第269-73页),已解答了何时该卖股票的问题,我提出的3个卖股标准为:
1. 公司亏损
2. 极度高估
3. 更佳选择
我的主张是如果你所买的股票,没有存在上述3个问题,那么,你可以继续收藏下去,这样可以减少投资的忧虑,也有助于减少投资亏蚀。
我没有提到售股的时间,是因为股市是不可预测的,如果你以股市的时机作为卖股的标准的话,你很容易犯了卖得太早、太迟或卖错股票的错误。
在“时机”方面,只要我们抓紧一个原则,那就是采取“反向”策略,在股市跌至低潮,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时买进,紧握不放,你就可以在买进时机方面,减少错误。
减少出错
股票投资的第一个原则,是不要亏蚀,第二个原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个原则。
减少出错,就等于提高胜算,而这是股市长胜军的最重要的条件。要每一次投资都赚钱,那是不可能的,就好像做生意,要每一种生意只赚不亏,那是不可能的一样,无论是投资股票或做生意,只要做到赚多亏少,就可以致富。
在3个卖股标准中,第一个公司亏损,尤其是持续亏损,就要毫不迟疑的把股票(股份)卖掉并不难做到。
但第二个标准极度高估和第三个标准更佳选择,在实际操作时,就不容易拿捏得准确。
高到什么程度才算“极度高估”?什么股票是“更佳选择”,需要对个别公司有深入的认识才有可能做到,故说来容易做来难。
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首先我要把有关股票,分为高、中、低成长股。
我们知道,高成长股,应享有较高的本益比,低成长股,应享有较低的本益比。
大部份人最易犯的错误,是将本益比应用于所有股票,不分高、中、低成长股,因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投资成功例子:反向+成长+时间=财富
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请看表一就明白了。
假如你以每股2令吉50仙,买进一只每股净利15仙的股票,本益比为16.7倍,等于说16.7年才能赚回2令吉50仙的投资额,买价偏高(国际本益比标准约为10倍)。
但这是一只成长股,第二年每股净利增至25仙,本益比降至10倍,属于合理。
如此下去,到第4年,每股净利增至50仙,本益比再降至5倍,一只成长股,5倍的本益比,股值就是被低估了。
投资者,尤其是投资经理对于企业的盈利趋势,极为敏感,一只本益比只有5倍,而将来的盈利可能进一步增加的股票,成为极有吸引力的投资。
该股迟早会成为基金吸购的对象,股价将持续向上调整,假如本益比10倍,是这只股票的合理价格的话,则在第4年时,股价有可能升至5令吉(RM0.50 x 10 = RM5.00)。
财富与日俱增
在4年前以偏高的价格买进该股,4年后仍可取得100%的盈利(不计股息),每年赚率高达25%,这是一项成功的投资。
假如投资者对该股有深入研究,而且长期跟踪其股价变动,在熊市时以每股RM1.50的价格买进,紧握不放,到第4年时股价升至5令吉,回酬就高达233%。(RM5.00 – RM1.50)÷ RM1.50 = 233%,每年的回酬高达58%。
冷眼方程式(见本人拙作“30年股票投资心得”第285-311页):反向+成长+时间= 财富。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拟出来的。
第一个环节“反向”是以RM1.50而不是以RM2.50买进上述股票,第二个环节“成长”是每股净利在4年中从RM0.15增至RM0.50,第3个环节“时间”是指长期持有,也就是紧握该股4年或更长(视该股盈利表现而定)。
如果能遵行冷眼方程式的话,你的财富与日俱增,是相当肯定的。
投资失败例子:盈利滑落股 亏蚀最重
看完投资成功的例子,现在再看一个投资失败的例子(见表二):
以3令吉买进每股净利RM0.40的股票,本益比为7.5倍,买价偏低。
但这是一只业务日走下坡的股票,第二年每股净利跌至RM0.20,本益比升至15倍,已属偏高。
第3年每股净利再跌至 -RM0.10, 本益比升至30倍,以3令吉的价格买进实在太贵了。
第4年公司每股亏损 -RM0.15, 本益比无限大(永远无法回本)。
由此可见,盈利不断滑落的公司,其股票即使本益比偏低(即股票价值被低估),还是不可买进,因为将来本益比将大增,使你永远无法回本,更不要说赚钱了。
在牛市中高价买进盈利日走下坡的股票,亏蚀最惨重,而且往往永无翻身之日,原因在此。
4方式作出更佳选择
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如果你肯定有关公司明年或后年盈利将继续上升的话,即使本益比偏高(例如15倍),仍不属“极度高估”,不应脱售。
如果有关公司将来的盈利将滑落,甚至将出现亏蚀,则本益比即使偏低(例如7.5倍),也不可买进,如果已买进了,即使蒙受亏蚀,也要忍痛脱售,明和公司盈利将持续走下坡,仍不肯脱售(由于股价亏蚀)是大部份散户失败的原因。
那么,要怎样作“更佳选择”,我的做法是:
1. 看公司的盈利纪录,最好比较10年的纪录,从纪录可以看出公司业务的趋势及稳定性。
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我选择业务及盈利稳定的公司。
2. 比较同类公司的表现,即使是同一个行业,公司表现也参差不齐,决定的因素很多,最好选择表现亮丽及市场份额稳定的公司。以公司的素质,而不是以股价为标准。
3. 比较各行业的前景,以行业的景气为指南,尤其是周期性很明显的行业,应在最不景气时买进,景气最旺时脱售。
4. 我的投资原则是:成长一般的股票,本益比若走到15倍以上,就不再买进,20倍以上,就毫不犹豫的脱售。
以上所用的本益比只是方便说明,实际情况可能有出入,读者切忌食古不化。
希望别人也赚钱
本益比只是评估标准之一,要作更准确的判断,还要考虑其他标准及因素,例如周息率(D/Y)及财务情况等。
那么你也许会问:如果脱售后股价继续攀升,岂不可惜?我的心态是:那种钱不是我赚的,所以不必感到可惜,也不必后悔。
广东话说:“卖仔莫摩头,摩头眼泪流”,成功的投资者要有希望别人也赚钱的胸襟。
本周建议研究股只:泛亚物流(TASCO)
股票投资千言万语,最终还是要进入股市投资,才有价值。
所以,我建议投资者自己动手做功课,本周建议的研究对象为泛亚物流,请进入BURSA MALAYSIA.COM,在Listed Companies项下,阅读该公司的招股说明书(7.12.2007)(当时叫Trans-Asia-Shipping Corporation Berhad,现叫Tasco Berhad),2009及2010年年报及最新的季报。
How we spend our days is, of course, how we spend our lives. 自强不息 勤以静心,俭以养德 天地不仁, 強者生存
Time
Wednesday, October 26, 2011
Wednesday, October 12, 2011
分享锦集:商人不宜买股票
股市是一个拍卖市场,通过投标的方式,买卖公司的股份,交易绝对公开、公平和自由,只要有钱,人人可买,完全没有身分的限制。
勿两头不到岸
但是,股市也好像别的市场一样,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参与,商人就是其中之一。
请注意,我只是说“不宜”买,并没说不能买,或不可买。
投资是商业行为,要赚钱,最好选择适合你的市场,所谓“适合”,是指跟你所从事的事业没有冲突。
否则,会导致你两头不到岸,得不偿失。
商人最好不要买股票,理由如下:
理由一:自己经营生意,是主动的行为。而股票投资是被动的行为。
假如你已经拥有自己的公司,无论大小,你都可以自己作主。
你可以根据你的构想,以自己的作风,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去经营你的生意。你的公司要做什么,要怎样做,你说了算数。你可以发挥你的商才,实现你的抱负。
换句话说,你就是你的企业王国的国王,称为“老板”。
作为企业的司机,你要把你的“企业之车”驾向何方,你可以作主,不必理会别人的看法,也不受别人的节制。
你既然已拥有自己的“企业之车”,已是车主,为什么还要自贬身价,降低身分去做“搭客”?
你原本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为什么还要把命运交给别人去决定?
莫作牛后
升斗小民,因为没有拥有“企业之车”的命,只好把命运交给别人,任由他人摆布,那是无可奈何的事。你身为商人,已是“企业之车”的车主,为什么还要“龙邦”别人的车?
中国人有句话“宁为鸡前,莫作牛后”。“鸡前”就是鸡头;“牛后”就是牛屁股。鸡首吃美食;牛后拉屎尿。为什么你有鸡前不做,却要做牛后?
作为商人,如果你要淌股市这一浑水的话,正确的做法,是专心把生意做大,让你的公司上市,在上市公司拥有控制性股权,这样,你拥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利用股市筹资的便利,把生意搞大,利惠股东,这才是有抱负商人应做的事。
理由二: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短缺,等于贫血,随时可倒毙。
做生意,要资金周转,周转灵活才能赚钱。中国有句营商金言:“货如轮转利路通”。货物滞销,是生意的大忌。
买股票是把资金交给别人去应用,对于需要资金周转的商人,简直是致命伤。
买股票,就是买别人的公司的股份,你当然随时可以在股市把股份卖掉,问题是股市变幻莫测,你根本不知道明天的起落。
当你需要钱周转的时候,刚好逢到股市吃了泻药,就好像目前这样,你不卖没钱周转,卖掉又蒙受严重亏蚀,这时进退两难,你肯定会失眠。
有人以为“快狠凖”是股市赚钱绝招,商人们最好别相信。“快狠准”是破产捷径,比砒霜更毒,千万别尝试。
股票买得太少,根本赚不了几块钱,买得太多,失手时会把你拖垮,这种钱,商人赚不了。
股票是要长期收藏才有可能取得可观回酬的,商人除非持有长期无需动用的闲钱,否则,最好别买股票。
理由三:股票市场是为不懂得做生意及没有条件做生意的人而设的,不是为懂得做生意及有能力做生意的人而设的。
要了解这话,还得从头说起。股票市场发源于欧洲。话说四百多年前,欧洲社会形成两个阵营:
一个阵营是懂得做生意,但是资金不足的人。例如有生意眼光的人想建大船,到南美洲去采购黄金,但不够资金造大船。
另一个阵营,也是人数最多的,是拥有少量积蓄升斗小民,他们没有能力也不懂得做生意,这些“游资”长期投闲置散,无法创富。
于是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懂得做生意的商人,将他们的商业计划(例如造船往南美洲买黄金)写成计划书,公诸社会,邀请升斗小民拿出枕头下的金钱,交给他们去做生意,赚到钱后,按出资数额分享利润。
这样,商人有了资金,老百姓有了投资机会,股票制和股市就这样产生了。
从以上的历史事实,可以看出,股票是供不懂得做生意及没有条件做生意的人购买的,不是供商人购买的。
当然,跟着金融市场的成熟,股市的操作更复杂,但向大众筹资的基本概念并没改变。这也是股票交易所规定上市公司最少必须拥有1000名股东,最少有25%股票握在散户手中的原因。
作为老百姓之一,商人当然可以买股票,但那必须是在不影响你的资金周转的情况下,才可以这样做,如果你的生意随时需要资金周转的话,千万不要挪用营业资金去投资股票。
如果你有闲钱买股票的话,就表示生意很赚钱,很成功。既然如此,专心做生意不是更好吗?又何必去参股于你不认识的人的生意?
勿两头不到岸
但是,股市也好像别的市场一样,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参与,商人就是其中之一。
请注意,我只是说“不宜”买,并没说不能买,或不可买。
投资是商业行为,要赚钱,最好选择适合你的市场,所谓“适合”,是指跟你所从事的事业没有冲突。
否则,会导致你两头不到岸,得不偿失。
商人最好不要买股票,理由如下:
理由一:自己经营生意,是主动的行为。而股票投资是被动的行为。
假如你已经拥有自己的公司,无论大小,你都可以自己作主。
你可以根据你的构想,以自己的作风,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去经营你的生意。你的公司要做什么,要怎样做,你说了算数。你可以发挥你的商才,实现你的抱负。
换句话说,你就是你的企业王国的国王,称为“老板”。
作为企业的司机,你要把你的“企业之车”驾向何方,你可以作主,不必理会别人的看法,也不受别人的节制。
你既然已拥有自己的“企业之车”,已是车主,为什么还要自贬身价,降低身分去做“搭客”?
你原本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为什么还要把命运交给别人去决定?
莫作牛后
升斗小民,因为没有拥有“企业之车”的命,只好把命运交给别人,任由他人摆布,那是无可奈何的事。你身为商人,已是“企业之车”的车主,为什么还要“龙邦”别人的车?
中国人有句话“宁为鸡前,莫作牛后”。“鸡前”就是鸡头;“牛后”就是牛屁股。鸡首吃美食;牛后拉屎尿。为什么你有鸡前不做,却要做牛后?
作为商人,如果你要淌股市这一浑水的话,正确的做法,是专心把生意做大,让你的公司上市,在上市公司拥有控制性股权,这样,你拥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利用股市筹资的便利,把生意搞大,利惠股东,这才是有抱负商人应做的事。
理由二: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短缺,等于贫血,随时可倒毙。
做生意,要资金周转,周转灵活才能赚钱。中国有句营商金言:“货如轮转利路通”。货物滞销,是生意的大忌。
买股票是把资金交给别人去应用,对于需要资金周转的商人,简直是致命伤。
买股票,就是买别人的公司的股份,你当然随时可以在股市把股份卖掉,问题是股市变幻莫测,你根本不知道明天的起落。
当你需要钱周转的时候,刚好逢到股市吃了泻药,就好像目前这样,你不卖没钱周转,卖掉又蒙受严重亏蚀,这时进退两难,你肯定会失眠。
有人以为“快狠凖”是股市赚钱绝招,商人们最好别相信。“快狠准”是破产捷径,比砒霜更毒,千万别尝试。
股票买得太少,根本赚不了几块钱,买得太多,失手时会把你拖垮,这种钱,商人赚不了。
股票是要长期收藏才有可能取得可观回酬的,商人除非持有长期无需动用的闲钱,否则,最好别买股票。
理由三:股票市场是为不懂得做生意及没有条件做生意的人而设的,不是为懂得做生意及有能力做生意的人而设的。
要了解这话,还得从头说起。股票市场发源于欧洲。话说四百多年前,欧洲社会形成两个阵营:
一个阵营是懂得做生意,但是资金不足的人。例如有生意眼光的人想建大船,到南美洲去采购黄金,但不够资金造大船。
另一个阵营,也是人数最多的,是拥有少量积蓄升斗小民,他们没有能力也不懂得做生意,这些“游资”长期投闲置散,无法创富。
于是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懂得做生意的商人,将他们的商业计划(例如造船往南美洲买黄金)写成计划书,公诸社会,邀请升斗小民拿出枕头下的金钱,交给他们去做生意,赚到钱后,按出资数额分享利润。
这样,商人有了资金,老百姓有了投资机会,股票制和股市就这样产生了。
从以上的历史事实,可以看出,股票是供不懂得做生意及没有条件做生意的人购买的,不是供商人购买的。
当然,跟着金融市场的成熟,股市的操作更复杂,但向大众筹资的基本概念并没改变。这也是股票交易所规定上市公司最少必须拥有1000名股东,最少有25%股票握在散户手中的原因。
作为老百姓之一,商人当然可以买股票,但那必须是在不影响你的资金周转的情况下,才可以这样做,如果你的生意随时需要资金周转的话,千万不要挪用营业资金去投资股票。
如果你有闲钱买股票的话,就表示生意很赚钱,很成功。既然如此,专心做生意不是更好吗?又何必去参股于你不认识的人的生意?
Wednesday, October 5, 2011
分享锦集:趁低落实股票店铺化
上周我在“视股票为店铺”一文中,提出了把股票视为店铺,把股息视为店铺租金的构想。
一些股友读后,认为我的构想不错,但实行起来恐怕不容易。
当然不容易,但困难并非不能克服。
正如我在“视”文中所说的“惟有有耐心、有信心及有守纪律精神的人,才有可能达到此境界(指通过视股票为店铺以达到财务自主)。”
我们这个社会,没有容易赚钱的行业,每一个行业都要克服许多的困难,才有可能把钱赚到手。
股票
1.信心
你必须对股票有信心。由于股市波动激烈,股价大起大落,许多人认为股票风险太高,只适合“投机“,不适合“投资”,尤其不适合长期投资。
对股票的误解,莫以此为甚。大部份人都忘记了,股票是公司的股份,股票代表企业的资产和业务,股票的风险不会比做生意的风险更高。
如果股票是高风险的行为,那么公积金、保险公司、单位信托基金就不应买股票了,因为这些机构都是关系到数以百万计小市民利益的组织,他们不能从事高风险的投资。
如果懂得投资的话,股票其实是相当安全的,就以种植股来说,种植公司所拥有的是油棕园,如果说种植股风险高的话,就等于说油棕园风险高,你会同意吗?
建立对股票的正确概念,是建立对股票信心的第一步。
除非你有信心,你不会对股票投资产生耐心。
2.耐心
企业需要时间去成长,价值需要时间去创造,所以,股票要长期投资,才有可能增值。
即使是最好的股票,如果不能长期持有的话,也不可能发挥其增值潜能。
我有一些朋友,在买进优质股之后,十多二十年,几乎从来没有卖过,他们所取得的盈利,不是一倍或二倍,而是数十倍,他们就这样,靠股息过着写意的晚年生活。
我国最富有的企业家,如李莱生家族、丹斯里李深静、丹斯里杨忠礼等,从来没有卖过他们的机构的股票,所以他们能成为巨富,为什么我们不能以他们为榜样,进行长期投资呢?
通过复利增长,长期投资可以创造财富的奇迹。
3.守纪律的精神
脚踏实地投资,不要投机取巧,不要预测股市动向,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发明可以预测股市的“水晶球”,尤其是股市的短期动向。靠短线操作赚钱的人不是没有,只是巴仙率低到不值得我们去尝试。
假如你以低价买到优质股的话,最好不要轻易脱售,一只可以成长5公斤的西瓜,长到两公斤时就割下,实在太可惜。
第一步
你要从1000家上市公司中,选出具备以下特点的股票:
周息率(D/Y)最好比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高1倍。目前定存利率为3%多,你所买的视为店铺的股票,周息率(股息回酬率)最好高过6%。
过去股价高昂,不容易找到周息率高过6%的好股,经过这一轮的暴跌,周息率已大大的提高,只要你用心筛选,你不难找到周息率高过6%的好股。
最理想的方法,是买进现在派息率较低,但将来派息率将提高的股票,长期持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速远(Zhulian),假如你在3年前以每股1令吉买进的话,那时每年派发12仙的股息,去年以3送1发红股后,每股投资成本降至75仙,该公司仍维持每年派息12仙,周息率升至16%。如果你在熊市中,趁价低廉时买进有派高息潜能的股票,长期持有,将来也可能享受到高股息回酬。
利直南(DKSH)就有此潜能。
第二步
你所买进的高股息股,还必须有适度的成长潜能。
股息高,但公司没有成长,股票不会增值,股息即使再高,也得不偿失。
高股息和成长,其实并没有冲突。
实际上,只有有适度成长的公司,才有可能保持派发高股息。
有些人只注重成长,不注重股息,等于是购买没有租金的店铺,店铺也很难增值。
高股息的公司,即使成长比较缓慢,股价也有可能高企,安利和健力士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三步
最好购买风险较低的企业股票。假如你翻查过去30年上市公司纪录的话,你会发现几乎从来没有一家种植公司陷困,所以种植股是值得考虑的对象,但必须购买有成长潜能的种植股(未成熟油棕面积大及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的种植公司)。
当然,每一类股票都可找到好股,只要你肯下功夫研究,一定有收获。
第四步
最好用股息买进更多同一只股票,以加速复利增长率。
第五步
假如你每个月投资500令吉,如果你所买的股票,股息加资本增值,平均每年取得复利增长12%的话,10年后,你将拥有115,019令吉的身家,每年可以收到超过1万令吉的股息。你可以将这只股票视为一间小小的店铺。
假如你有守纪律的精神,加上信心和耐心,同时把你每年从公司所取得的花红也投资进去的话,你要在退休时拥有12间此类店铺,绝对是可以实现的梦想。
这一轮的股市暴跌,使许多追高的投资者蒙受重大亏损,这是很不幸的。
但是,机会是隐藏在危机中,对于反向投资者来说,这正是低价买进好股的良机。
没有人知道股市何时到底,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应以价值为投资标准。
我认为周息率如果在8%以上,本益比不超过6倍,股价等于净有形资产,而业务稳定的股票,都值得购买。
如果你具备以上3个条件-有信心、耐心,又有守纪律的精神,你就有可能把股票视为店铺的梦想,化为事实。
一些股友读后,认为我的构想不错,但实行起来恐怕不容易。
当然不容易,但困难并非不能克服。
正如我在“视”文中所说的“惟有有耐心、有信心及有守纪律精神的人,才有可能达到此境界(指通过视股票为店铺以达到财务自主)。”
我们这个社会,没有容易赚钱的行业,每一个行业都要克服许多的困难,才有可能把钱赚到手。
股票
1.信心
你必须对股票有信心。由于股市波动激烈,股价大起大落,许多人认为股票风险太高,只适合“投机“,不适合“投资”,尤其不适合长期投资。
对股票的误解,莫以此为甚。大部份人都忘记了,股票是公司的股份,股票代表企业的资产和业务,股票的风险不会比做生意的风险更高。
如果股票是高风险的行为,那么公积金、保险公司、单位信托基金就不应买股票了,因为这些机构都是关系到数以百万计小市民利益的组织,他们不能从事高风险的投资。
如果懂得投资的话,股票其实是相当安全的,就以种植股来说,种植公司所拥有的是油棕园,如果说种植股风险高的话,就等于说油棕园风险高,你会同意吗?
建立对股票的正确概念,是建立对股票信心的第一步。
除非你有信心,你不会对股票投资产生耐心。
2.耐心
企业需要时间去成长,价值需要时间去创造,所以,股票要长期投资,才有可能增值。
即使是最好的股票,如果不能长期持有的话,也不可能发挥其增值潜能。
我有一些朋友,在买进优质股之后,十多二十年,几乎从来没有卖过,他们所取得的盈利,不是一倍或二倍,而是数十倍,他们就这样,靠股息过着写意的晚年生活。
我国最富有的企业家,如李莱生家族、丹斯里李深静、丹斯里杨忠礼等,从来没有卖过他们的机构的股票,所以他们能成为巨富,为什么我们不能以他们为榜样,进行长期投资呢?
通过复利增长,长期投资可以创造财富的奇迹。
3.守纪律的精神
脚踏实地投资,不要投机取巧,不要预测股市动向,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发明可以预测股市的“水晶球”,尤其是股市的短期动向。靠短线操作赚钱的人不是没有,只是巴仙率低到不值得我们去尝试。
假如你以低价买到优质股的话,最好不要轻易脱售,一只可以成长5公斤的西瓜,长到两公斤时就割下,实在太可惜。
第一步
你要从1000家上市公司中,选出具备以下特点的股票:
周息率(D/Y)最好比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高1倍。目前定存利率为3%多,你所买的视为店铺的股票,周息率(股息回酬率)最好高过6%。
过去股价高昂,不容易找到周息率高过6%的好股,经过这一轮的暴跌,周息率已大大的提高,只要你用心筛选,你不难找到周息率高过6%的好股。
最理想的方法,是买进现在派息率较低,但将来派息率将提高的股票,长期持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速远(Zhulian),假如你在3年前以每股1令吉买进的话,那时每年派发12仙的股息,去年以3送1发红股后,每股投资成本降至75仙,该公司仍维持每年派息12仙,周息率升至16%。如果你在熊市中,趁价低廉时买进有派高息潜能的股票,长期持有,将来也可能享受到高股息回酬。
利直南(DKSH)就有此潜能。
第二步
你所买进的高股息股,还必须有适度的成长潜能。
股息高,但公司没有成长,股票不会增值,股息即使再高,也得不偿失。
高股息和成长,其实并没有冲突。
实际上,只有有适度成长的公司,才有可能保持派发高股息。
有些人只注重成长,不注重股息,等于是购买没有租金的店铺,店铺也很难增值。
高股息的公司,即使成长比较缓慢,股价也有可能高企,安利和健力士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三步
最好购买风险较低的企业股票。假如你翻查过去30年上市公司纪录的话,你会发现几乎从来没有一家种植公司陷困,所以种植股是值得考虑的对象,但必须购买有成长潜能的种植股(未成熟油棕面积大及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的种植公司)。
当然,每一类股票都可找到好股,只要你肯下功夫研究,一定有收获。
第四步
最好用股息买进更多同一只股票,以加速复利增长率。
第五步
假如你每个月投资500令吉,如果你所买的股票,股息加资本增值,平均每年取得复利增长12%的话,10年后,你将拥有115,019令吉的身家,每年可以收到超过1万令吉的股息。你可以将这只股票视为一间小小的店铺。
假如你有守纪律的精神,加上信心和耐心,同时把你每年从公司所取得的花红也投资进去的话,你要在退休时拥有12间此类店铺,绝对是可以实现的梦想。
这一轮的股市暴跌,使许多追高的投资者蒙受重大亏损,这是很不幸的。
但是,机会是隐藏在危机中,对于反向投资者来说,这正是低价买进好股的良机。
没有人知道股市何时到底,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应以价值为投资标准。
我认为周息率如果在8%以上,本益比不超过6倍,股价等于净有形资产,而业务稳定的股票,都值得购买。
如果你具备以上3个条件-有信心、耐心,又有守纪律的精神,你就有可能把股票视为店铺的梦想,化为事实。
分享锦集:视股票为店铺
要在退休后达致财务自主,产业和股票仍不失为理想的投资对象。
两者各有其长处与短处。
购买产业,收取租金,是明智的投资。
购买产业,住宅不如店铺。住宅是出租给穷人——没有能力自置产业的人。租屋居住是一种消费行为,削弱了租户的财力,故不易起租,收不到租金的情况也经常出现,使屋主烦恼不已。
店铺是出租给有钱人,他们利用你的店铺做生意,是一种创造财富的行为。
如果租户生意兴隆的话,加租不是问题,收不到租金的情况也较少出现,屋主较少烦恼。
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地点至为重要,生意一旦做旺,租户不会轻易搬迁,更何况改租别店需花大笔装修费。对住宅租户来说,地点较不重要,所以,若租金过高,租户就可能易地为良,故屋主不敢随便提高住宅租金。
是的,购买店铺收租是良好的投资。
问题是在过去两年中,产业价值暴涨,尤其是地点优良的店铺,涨幅高达50至100%,租金却没有作正比例的上升,导致回酬率下降。
两三年前,地点不错的店铺,毛租金回酬率高达8%,现在已下降至5%左右。从回酬的角度看,买店铺出租已逐渐失去吸引力。
产业投资的回酬来自租金收入和产业增值,租金收入欠理想,而在产业大幅度上升之后,增值的幅度也不乐观。
复利创财富
我认为产业涨至目前的水平,不敢说已是强弩之末,但上升速度肯定将放缓,甚至停滞不前,需要巩固一段较长的时间才有可能再上一层楼。
投资者的资金是有限的,所以,应该比较各种投资的回酬率,然后将资金投注在回酬较高及增值较快的资产,才是明智之举。
投资者一定要知道,复利增长具有创造财富的神奇力量。
从短期来说,复利增长率(compound growth rate)相差3%,并不会有明显的影响,但长期来说,开始时相差3%,但在十年、二十年之后,总数可能相差一倍。
复利的神奇力量,是在后期才发挥出来的。所以,在选择投资时,应尽量争取较高的回酬率,以加速财富的累积速度。
在产业价值暴涨后,股票已成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管道。
股票投资,风险肯定比产业高,但如果懂得投资,回酬也可能较产业为高,最低限度在未来数年,当产业价格停滞不前时是如此。
股票价格波动激烈,而股价难以预测,要靠低买高卖来赚取高于产业的回酬,难之又难。
所以,要取得较高稳定的收入,就必须注重股息收入。
注重股息收入
你会购买没有租金的店铺吗?
我相信脚踏实地的投资者不会买租不出去的店铺。
我有一个朋友,在吉隆坡市郊的一个新开辟的市镇,购买了一间店铺,长期租不出去,而每个月要负担六、七千令吉的分期付款,压得他透不过气来。
没有租金收入,使他个人的现金流量不足,换句话说,收入不足以应付支出(包括店铺供款),使他生活陷入困境。
同样的情形,购买股票如果没有股息收入的话,将使个人的收支不平衡,生活素质将下降。
试想将大笔资金投注在没有入息的资产,生活变得捉襟见肘,即使将来能赚到大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视为租金
所以,我一向强调股息的重要性。如果有稳定的股息收入的话,我们可以把股票视为店铺,股息视为租金,这样才可以长期收藏,就好像长期持有店铺一样。
由于股票投资风险比产业投资高,所以,股息收入理应高过店铺租金回酬率,才算合理。
我的想法是定期存款比店铺更安全,所以店铺回酬率应高过定存才合理,定存利率为3%,店铺租金回酬率要5%以上才值得投资(未扣税及费用)。
而店铺既然比股票安全,则股息回酬率(D/Y,通常称为周息率)应比店铺租金回酬率更高才算合理。
如果店铺租金毛回酬率为5%是可以被接受的话,则股票周息率应比定存利率高一倍——6%以上才值得投资(指净股息收益)。
股息的稳定性也是一个必须重视的因素,股息波动太大的股票也不够资格被视为店铺。
业务“安全性”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安全性。
“安全性”不是指股价,因为没有人可以预测股价的趋势。这里“安全性”是指公司业务的稳定性,财务的健全及企业有适度的成长。
如果一家公司派发合理及稳定的股息,业务与财务稳固,而又有适度的成长,买进之后,就可以视为店铺,长期持有,视股息为租金,视股价上升为产业增值。
假设你退休前最后一个月的收入为1万令吉。
如果你由初投职场时就锁定十二只股票,长期累积,并把股息重新投资下去(现在开始有些公司以新股代替现金为股息),到退休时,每只股票每年付给你1万令吉的净股息,你可以视为一个月的收入。
十二只股票每年每只发给你1万令吉,等于你每个月都有1万令吉的固定收入,你人是退休了,但收入并没有退休,你就可以过着高素质的晚年生活。
我说“高素质”是因为你退休后开支减少了,但收入并没有减少,你可以真正享受你的晚年。但惟有有耐心、有信心及有守纪律精神的人,才有可能达到此境界。
所以,你要过怎样的退休生活,决定因素还是你自己。
两者各有其长处与短处。
购买产业,收取租金,是明智的投资。
购买产业,住宅不如店铺。住宅是出租给穷人——没有能力自置产业的人。租屋居住是一种消费行为,削弱了租户的财力,故不易起租,收不到租金的情况也经常出现,使屋主烦恼不已。
店铺是出租给有钱人,他们利用你的店铺做生意,是一种创造财富的行为。
如果租户生意兴隆的话,加租不是问题,收不到租金的情况也较少出现,屋主较少烦恼。
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地点至为重要,生意一旦做旺,租户不会轻易搬迁,更何况改租别店需花大笔装修费。对住宅租户来说,地点较不重要,所以,若租金过高,租户就可能易地为良,故屋主不敢随便提高住宅租金。
是的,购买店铺收租是良好的投资。
问题是在过去两年中,产业价值暴涨,尤其是地点优良的店铺,涨幅高达50至100%,租金却没有作正比例的上升,导致回酬率下降。
两三年前,地点不错的店铺,毛租金回酬率高达8%,现在已下降至5%左右。从回酬的角度看,买店铺出租已逐渐失去吸引力。
产业投资的回酬来自租金收入和产业增值,租金收入欠理想,而在产业大幅度上升之后,增值的幅度也不乐观。
复利创财富
我认为产业涨至目前的水平,不敢说已是强弩之末,但上升速度肯定将放缓,甚至停滞不前,需要巩固一段较长的时间才有可能再上一层楼。
投资者的资金是有限的,所以,应该比较各种投资的回酬率,然后将资金投注在回酬较高及增值较快的资产,才是明智之举。
投资者一定要知道,复利增长具有创造财富的神奇力量。
从短期来说,复利增长率(compound growth rate)相差3%,并不会有明显的影响,但长期来说,开始时相差3%,但在十年、二十年之后,总数可能相差一倍。
复利的神奇力量,是在后期才发挥出来的。所以,在选择投资时,应尽量争取较高的回酬率,以加速财富的累积速度。
在产业价值暴涨后,股票已成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管道。
股票投资,风险肯定比产业高,但如果懂得投资,回酬也可能较产业为高,最低限度在未来数年,当产业价格停滞不前时是如此。
股票价格波动激烈,而股价难以预测,要靠低买高卖来赚取高于产业的回酬,难之又难。
所以,要取得较高稳定的收入,就必须注重股息收入。
注重股息收入
你会购买没有租金的店铺吗?
我相信脚踏实地的投资者不会买租不出去的店铺。
我有一个朋友,在吉隆坡市郊的一个新开辟的市镇,购买了一间店铺,长期租不出去,而每个月要负担六、七千令吉的分期付款,压得他透不过气来。
没有租金收入,使他个人的现金流量不足,换句话说,收入不足以应付支出(包括店铺供款),使他生活陷入困境。
同样的情形,购买股票如果没有股息收入的话,将使个人的收支不平衡,生活素质将下降。
试想将大笔资金投注在没有入息的资产,生活变得捉襟见肘,即使将来能赚到大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视为租金
所以,我一向强调股息的重要性。如果有稳定的股息收入的话,我们可以把股票视为店铺,股息视为租金,这样才可以长期收藏,就好像长期持有店铺一样。
由于股票投资风险比产业投资高,所以,股息收入理应高过店铺租金回酬率,才算合理。
我的想法是定期存款比店铺更安全,所以店铺回酬率应高过定存才合理,定存利率为3%,店铺租金回酬率要5%以上才值得投资(未扣税及费用)。
而店铺既然比股票安全,则股息回酬率(D/Y,通常称为周息率)应比店铺租金回酬率更高才算合理。
如果店铺租金毛回酬率为5%是可以被接受的话,则股票周息率应比定存利率高一倍——6%以上才值得投资(指净股息收益)。
股息的稳定性也是一个必须重视的因素,股息波动太大的股票也不够资格被视为店铺。
业务“安全性”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安全性。
“安全性”不是指股价,因为没有人可以预测股价的趋势。这里“安全性”是指公司业务的稳定性,财务的健全及企业有适度的成长。
如果一家公司派发合理及稳定的股息,业务与财务稳固,而又有适度的成长,买进之后,就可以视为店铺,长期持有,视股息为租金,视股价上升为产业增值。
假设你退休前最后一个月的收入为1万令吉。
如果你由初投职场时就锁定十二只股票,长期累积,并把股息重新投资下去(现在开始有些公司以新股代替现金为股息),到退休时,每只股票每年付给你1万令吉的净股息,你可以视为一个月的收入。
十二只股票每年每只发给你1万令吉,等于你每个月都有1万令吉的固定收入,你人是退休了,但收入并没有退休,你就可以过着高素质的晚年生活。
我说“高素质”是因为你退休后开支减少了,但收入并没有减少,你可以真正享受你的晚年。但惟有有耐心、有信心及有守纪律精神的人,才有可能达到此境界。
所以,你要过怎样的退休生活,决定因素还是你自己。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