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问我:“你还有投资股票吗?”
一般人都认为,股票风险高,所以不适合乐龄人士投资。我是乐龄人,所以他们有此一问。
通常我不会直接回答他们的这个问题,如果他们是做生意的,我会反问他们:“你花了几十年的心血,建立起现在的生意,现在生意稳定了,基础稳如泰山,你有固定的收入,现在你退休了,应该享清福了,你为什么不把生意卖掉,或是清盘,手持现金,安享晚年?”
卖盘反应快
他们年逾古稀,对别的问题反应比年轻人迟钝了些,但对于把生意卖掉或清盘的问题,反应可是快如闪电:“我一生奋斗,就是为了建立稳定的生意,以赚取稳定的盈利,使我晚年高枕无忧,我怎么可以把生意卖掉或是清盘呢?”
如果他们是种油棕的,我会反问他们:“你经营这片油棕园,已三、四十年了吧?
靠着这片油棕园,你把儿女养大,教育成人,他们都已成家立业,你的责任完了,现在,你年迈力衰了,再也不能亲自管理油棕园了。”
“现在油棕价高,油棕园价值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高,你何不乘机卖掉,收取现金,安度晚年?”
油棕园小园主多数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辛苦数十年,所盼的就是今天这样的日子。
责任完了,而油棕园收入源源而来,我可以把油棕园交给承包商去收割棕果,我和老伴可以自由自在遨游天下,稳定的收入使我无后顾之忧,我怎能把油棕园卖掉?
卖掉油棕园等于杀掉会生金蛋的鹅,我才没这么笨呢!”
如果他是靠产业收租的乐龄人,我会问他:“你以分期付款购置的店铺,经过20年的分期摊还,20年来,租金都交给银行,你一无所得,现在供完了,租金全部归你,你有稳定的收入,晚年可保无忧。
不轻易放弃
但是,近年来产业价格暴涨,你的产业从来没有像现在那么值钱,你何不把店铺卖掉,把钱存在银行吃利息,这样可以省却收租的麻烦!”
他会勃然变色曰:“我辛苦几十年,盼的就是今天,我怎么可以把店铺卖掉?作为乐龄人,稳定的收入比巨额的现金更重要呀!”
是的,生意人不会在晚年把生意卖掉或清盘。
油棕小园主不会在晚年卖掉油棕园;店铺业主不会在退休后把店铺脱售。
理由只有一个:他们奋斗一生,就是为了晚年有稳定的收入,使他们晚年生活无忧。他们成功了,现在正是享受他们的成果的时候,他们怎能把数十年努力的事业结束掉呢?
年轻时种树,是希望年老时能吃到甜美的果子,现在果实累累,他们有什么理由把果树砍掉?有这样的道理吗?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股份,买股份就是与人合股做生意,现在生意成功了,你每年都可以分到稳定的股息了,稳定的股息收入使你晚年生活无忧,你却在这个时候把股票卖掉,等于杀掉会生蛋的金鹅,这样的行为合理吗?
许多人忘记了,你买股票,就是参股做生意,只是你不会亲自去管理这盘生意而已。
买上市公司的股票,跟参股于私人公司做生意,没有什么分别。
许多人在年轻时与朋友合股做生意,只占股本的数巴仙,一路来也不过问公司的业务,数十年之后,他退休了,才发现他年轻时投资数千令吉,年老时已增值至数十万令吉,每年都可以分得丰厚的红利,他就靠红利过着写意的晚年生活。
累计优质股
如果他在年轻时,买进一些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例如大众银行、吉隆甲洞、星狮、马银行……等,数十年后的今天,这些股票连同红股、附加股在内,1000令吉的投资,现在已价值100万令吉或更多,与参股于私人公司相比,不遑多让。
现在,由于股价高涨,或是年老了,就把这些累积了数十年的股票卖掉,把现金存在银行,让通膨不断的侵蚀其价值,这样岂是明智之举?
是的,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累积优质股,买了就不卖,到乐龄时就必然能过“财务自主”的晚年。
问题是时光不能倒流,大部分人在年轻时都没有想过要这样做,乐龄方悔投资迟,又有什么用呢?
到乐龄之年,是不是就不能投资股票?
却也不是。
不能再冒险
不过,乐龄人不能冒年轻人那样的投资风险。
年轻人投资,若有闪失,仍有时间去补救,所以,即使投资风险较高亦无妨。
故年轻人投资可以侧重资本增值,但乐龄人宜侧重股息收入。
How we spend our days is, of course, how we spend our lives. 自强不息 勤以静心,俭以养德 天地不仁, 強者生存
Time
Tuesday, July 12, 2011
Monday, July 4, 2011
分享锦集:孤注一掷还是多元化?
一个股票投资组合,到底应该拥有多少只股票,才是理想的?
作为资金不多的散户,我们到底应该孤注一掷,集中资金,专攻一股?
还是将组合多元化,购买一系列的股票?
孤注一掷与多元化,各有何利弊?散户应如何作出抉择?
首先,让我们了解,身为散户,我们其实是居於非常不利的地位。
一、当家不当权
散户都是公司的小股东,即使你的名字,出现在有关上市公司的30名最大股东中,你还是一个股权微不足道,在有关公司中人微言轻的投资者,小股东虽然是公司的老板之一,却是个当家不当权的“小”老板。
对公司内所发生的事,根本无权过问,因此总是有一种无力感。
二、只是局外人
作为小股东,我们是公司的局外人,掌权的大股东,才是局内人。
作为局外人,你无论怎样努力做功课,永远无法做到彻底了解公司的内幕,因为每一家公司的掌舵人,都不会、也没有必要向局外人披露公司的一切,实际上,居於商业利益,他也不应该向外包括小股东在内透露公司的所有秘密。
所以,小股东无论怎样努力研究,总无法做到100%了解公司内情。
每一家公司,都有一些见不得光的事,隐藏在黑暗的角落,是小股东永远看不到的肮脏的秘密,这些秘密可能是癌症的细胞,不断的在滋长,到小股东发现时,公司已病入膏肓,孤注一掷的小股东就这样蒙受了惨重的亏损。
三、现害群之马
在上千家的上市公司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害群之马,就好像在现实社会中,总会存在着一些歹徒一样。尽管数目永远是居於少数,但是总是无法完全加以消灭。
商场其实就是一个迷你社会,商业社会中,为了利益,总是在勾心斗角,拼个你死我活。所以,作奸使诈的事,层出不穷。
作为公司掌舵人的大股东,他除了在同行如敌国的环境中,冲锋陷阵之外,也可能为了本身的利益,不择手段,做出有损公司及小股东利益的事,陷公司及股东於水深火热之中,有一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在公司陷困之际,竟一走了之,就是典型的例子。
孤注一掷的小股东在发现事情不妙时,已身陷万劫不复之地矣。
四、凡人都有错
投资者都是人,不是神,凡是人都会犯错误,散户多是业馀股票投资者,对股票的认识原本就不深,加上缺乏股市实战经验,警觉性又不高,犯错误的机遇率,比专业的基金经理,或是知晓内情的大户,肯定更高,孤注一掷,是很危险的做法。
五、后知后觉者
散户对于行业和公司的讯息,都是后知后觉者。就以公司的业绩来说,公司掌舵人每个月都会接到属下的业务报告,他也可以随时传召属下高级职员,例如董事经理,或是财务总管,询问或检查业务的进展。
所以,作为公司掌舵人的大股东,可以在第一时间得悉公司业务的情况。春江水暖鸭先知,大股东之谓也。
按照上市条例,上市公司必须在每季结账后的60天内,发表季报,在财务年结束后的3个月内发表常年报告书。
小股东所读到的季报或年报,其实已是明日黄花,大股东和公司的主要职员,如董事经理或财务总管,比小股东提早几个月知道公司的内情,如果公司盈利大增,或是有意发高股息或红股,他们可以静悄悄的在股市乘低吸购股票,到消息出炉时脱手。
如果是坏消息,他们可以静悄悄的脱售股票,而身为局外人的散户,仍被蒙在鼓里,在股票下跌时误以为机不可失,可能还会“乘低吸购”,而身陷险境而不知。
当然,大股东和公司要员买卖公司股票,都要加以公布,但他们不会笨到用自己的名字去买卖公司的股票,如何远离法网,他们是山人自有妙计!
作为后知后觉者,散户采取孤注一掷策略,风险特高。
六、后知后觉者
所有股票投资者,都会面对各种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股市、股价的起落)、企业风险(公司陷困)、经济风险(经济衰退)、景气风险(行业陷入不景气)、政策风险(政府突然改变政策)、政治风险(政权易手)、天灾风险(如日本之核子发电厂)、金融风险(如次贷引发的金融海啸、东南亚的货币危机、欧洲的债务危机等)。
面对这么多的风险,却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孤注一掷实非明智之举。
七、世事永多变
世事多变,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世界的那一个角落会发生什么事。每一宗大事,例如政变、暴动、国家领袖被暗杀等等,都会牵动投资家的神经而引起抛售,导致股市暴跌,孤注一掷,风险特高,投资者的资金,得来不易,没有必要冒倾家荡产的风险。
须彻底了解好股
面对以上7大风险,孤注一掷不适合散户,其理至明。
孤注一掷要不得,但过份分散亦非明智之举。
多元化如果做得过份,投资者抱满了股票,难免顾此失彼,无法作有效的监管,不但不能减低风险,反而增加风险。
散户往往有一种错误的想法,以为买的股只越多,风险就越低。
实际上,如果你对你所买的股票,一知半解,所买的都是劣股的话,风险反而比拥有数只你彻底了解的好股更高。
结论
1.散户切忌孤注一掷。
2.过份多元化亦不可取。
3.投资亦如做人,宜采中庸之道,一个100万令吉的投资组合,以10至20只股票为宜,但这只是一个提示,并非绝对如此。
4.风险与你对股票的认识有关,买5只你有深入认识的股票,比买50只你一无所知的股票更安全。买3只好股比买30只劣股更安全。
5.你的股票投资组合所拥有的股只,必须符合你的监管能力。过份的多元化,将使你变成皇帝,面对后宫佳丽3000人,不知如何选择。
作为资金不多的散户,我们到底应该孤注一掷,集中资金,专攻一股?
还是将组合多元化,购买一系列的股票?
孤注一掷与多元化,各有何利弊?散户应如何作出抉择?
首先,让我们了解,身为散户,我们其实是居於非常不利的地位。
一、当家不当权
散户都是公司的小股东,即使你的名字,出现在有关上市公司的30名最大股东中,你还是一个股权微不足道,在有关公司中人微言轻的投资者,小股东虽然是公司的老板之一,却是个当家不当权的“小”老板。
对公司内所发生的事,根本无权过问,因此总是有一种无力感。
二、只是局外人
作为小股东,我们是公司的局外人,掌权的大股东,才是局内人。
作为局外人,你无论怎样努力做功课,永远无法做到彻底了解公司的内幕,因为每一家公司的掌舵人,都不会、也没有必要向局外人披露公司的一切,实际上,居於商业利益,他也不应该向外包括小股东在内透露公司的所有秘密。
所以,小股东无论怎样努力研究,总无法做到100%了解公司内情。
每一家公司,都有一些见不得光的事,隐藏在黑暗的角落,是小股东永远看不到的肮脏的秘密,这些秘密可能是癌症的细胞,不断的在滋长,到小股东发现时,公司已病入膏肓,孤注一掷的小股东就这样蒙受了惨重的亏损。
三、现害群之马
在上千家的上市公司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害群之马,就好像在现实社会中,总会存在着一些歹徒一样。尽管数目永远是居於少数,但是总是无法完全加以消灭。
商场其实就是一个迷你社会,商业社会中,为了利益,总是在勾心斗角,拼个你死我活。所以,作奸使诈的事,层出不穷。
作为公司掌舵人的大股东,他除了在同行如敌国的环境中,冲锋陷阵之外,也可能为了本身的利益,不择手段,做出有损公司及小股东利益的事,陷公司及股东於水深火热之中,有一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在公司陷困之际,竟一走了之,就是典型的例子。
孤注一掷的小股东在发现事情不妙时,已身陷万劫不复之地矣。
四、凡人都有错
投资者都是人,不是神,凡是人都会犯错误,散户多是业馀股票投资者,对股票的认识原本就不深,加上缺乏股市实战经验,警觉性又不高,犯错误的机遇率,比专业的基金经理,或是知晓内情的大户,肯定更高,孤注一掷,是很危险的做法。
五、后知后觉者
散户对于行业和公司的讯息,都是后知后觉者。就以公司的业绩来说,公司掌舵人每个月都会接到属下的业务报告,他也可以随时传召属下高级职员,例如董事经理,或是财务总管,询问或检查业务的进展。
所以,作为公司掌舵人的大股东,可以在第一时间得悉公司业务的情况。春江水暖鸭先知,大股东之谓也。
按照上市条例,上市公司必须在每季结账后的60天内,发表季报,在财务年结束后的3个月内发表常年报告书。
小股东所读到的季报或年报,其实已是明日黄花,大股东和公司的主要职员,如董事经理或财务总管,比小股东提早几个月知道公司的内情,如果公司盈利大增,或是有意发高股息或红股,他们可以静悄悄的在股市乘低吸购股票,到消息出炉时脱手。
如果是坏消息,他们可以静悄悄的脱售股票,而身为局外人的散户,仍被蒙在鼓里,在股票下跌时误以为机不可失,可能还会“乘低吸购”,而身陷险境而不知。
当然,大股东和公司要员买卖公司股票,都要加以公布,但他们不会笨到用自己的名字去买卖公司的股票,如何远离法网,他们是山人自有妙计!
作为后知后觉者,散户采取孤注一掷策略,风险特高。
六、后知后觉者
所有股票投资者,都会面对各种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股市、股价的起落)、企业风险(公司陷困)、经济风险(经济衰退)、景气风险(行业陷入不景气)、政策风险(政府突然改变政策)、政治风险(政权易手)、天灾风险(如日本之核子发电厂)、金融风险(如次贷引发的金融海啸、东南亚的货币危机、欧洲的债务危机等)。
面对这么多的风险,却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孤注一掷实非明智之举。
七、世事永多变
世事多变,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世界的那一个角落会发生什么事。每一宗大事,例如政变、暴动、国家领袖被暗杀等等,都会牵动投资家的神经而引起抛售,导致股市暴跌,孤注一掷,风险特高,投资者的资金,得来不易,没有必要冒倾家荡产的风险。
须彻底了解好股
面对以上7大风险,孤注一掷不适合散户,其理至明。
孤注一掷要不得,但过份分散亦非明智之举。
多元化如果做得过份,投资者抱满了股票,难免顾此失彼,无法作有效的监管,不但不能减低风险,反而增加风险。
散户往往有一种错误的想法,以为买的股只越多,风险就越低。
实际上,如果你对你所买的股票,一知半解,所买的都是劣股的话,风险反而比拥有数只你彻底了解的好股更高。
结论
1.散户切忌孤注一掷。
2.过份多元化亦不可取。
3.投资亦如做人,宜采中庸之道,一个100万令吉的投资组合,以10至20只股票为宜,但这只是一个提示,并非绝对如此。
4.风险与你对股票的认识有关,买5只你有深入认识的股票,比买50只你一无所知的股票更安全。买3只好股比买30只劣股更安全。
5.你的股票投资组合所拥有的股只,必须符合你的监管能力。过份的多元化,将使你变成皇帝,面对后宫佳丽3000人,不知如何选择。
分享锦集:为何没有第二个巴菲特?
世界500名最富有的人,都是靠经营某种事业成功而致富的,巴菲特是惟一“不事生产”,单靠股票投资而挤身世界500强者。他的财富,仅次於世界首富茨盖。
研究巴菲特成功秘诀的书,少说也有一两百种,模仿他的投资法的人,当不在少数,然而世上却未闻出现第二个巴菲特,何也?
实际上,在美国,曾有不少基金经理,师法巴菲特之投资法,对巴菲特亦步亦趋,却没有听说有那一个基金,创造了如巴菲特般的辉煌业绩。
不仅是巴菲特,其他投资大师,都成为无数投资者崇拜的偶像,如彼得林奇(Peter Lynn)、邓普顿(Sir John Teupleton)、菲力辉塞(Philip Fisher)、罗杰斯(Jim Rogers)等,都是投资界巨人,为基金投资者创造庞大的财富,本身也成为富豪。
这些杰出的投资家,都曾著书立说,与投资大众分享他们的投资经验,私淑这些大师的人,难以计数,然而却没有听说有第二个彼得林奇、邓普顿、菲力辉塞、罗杰斯的出现,何也?
原来学习任何的技艺,或从事任何的事业,都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方法”,第二个层次是“心法”。
长期醖酿
所谓“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自不同”,师傅可以教你怎样变戏法,而且只要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学会,因为这是“方法”,“方法”是基率的技术,但是如何把戏法变得“巧妙”,就要提升到“心法”的层次了,“心法”是天份。
领悟训练及经验的综合体,必须经过长期的醖酿才能得到,这就要靠徒弟自动自发的去摸索,去不断的练习,才有可能成功,所谓“熟能生巧”,要“巧”,必须“熟”,熟到极点,则“心法”自然水到渠成。
譬如打球,教练可以教你“方法”,但是要成为奥运会冠军,就要靠运动员本身的资质、领悟、训练及经验的累积,到了“庖丁解牛”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白话:用心神去领会而不必用眼睛去观看,器官(指手)的作用停止了,只是心神在运行操作)(庄子“养生主”)。
到了上下纵横皆如意的境界,“心法”就产生了。
又譬如武术,师傅可以教你如何使刀弄棍,而且一般资质的徒弟都学得懂,因为这是“方法”。
不假思索
但是,在迎敌时,你如何见招拆招,化解对方的攻势,就必须学到不假思索就作出反应的地步才行,如果你的招数停留在“方法”的层面,对方出招时你才来想一想用什么招数去应付,肯定一败涂地。
武艺练到不假思索,自然而然的出招的地步,才可以成为“高手”,“高手”必然有“心法”。
再譬如驾车,你的驾车技术必须到了不假思索就摆动驾驶盘的地步,才可以避免车祸。
如果你看到一只野狗突然奔出公路,你才来思索要把车子摆向何方,你准会出事,不假思索就把车子驾到左方或右方,避开野狗,其实就是“心法”在操作。
股票投资亦如此,尽人皆知低买高卖可以赚钱,何以那么多人赔本?何以在低的时候不买,高的时候不卖?为什么低不买却高买。高不卖却低卖?
因为你还停留在“方法”的层面,没有到达“心法”的层面。
在“方法”的层面,你在股价低跌时,希望跌得更低,所以始终不敢出手,也不知如何出手。
就好像只懂得花拳绣腿的武师,见对方使出一记“黑虎偷心”时,才来思索如何拆招,已是太迟了。
低不买,是因为你平时不做功课,不知股票的价值,所以不敢买进。
勤做功课做到“低买”
如果你平时勤做功课,对股票的价值了然於心,当股价跌到低水平时,你知道价值是被低估了,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买进的胆识,做到“低买”。
让我举一个实例:去年当嘉利丹(Kretam)的股价徘徊在1令吉20仙的水平时,我曾向一些股友建议买进,但多数人的反应是“这是一只劣股”,不要买进。
因为他们所记得的,是10年前的嘉利丹,那时嘉里丹由于属下股票行、高达2亿多令吉的烂账而陷入困境,几乎没顶。
该公司进行业务重组,发出一系列的可赎回及不可赎回债券,这些债券利息和数额各异。
该公司靠着3万6000英亩油棕园的盈利,加上脱售一些非核心资产,逐步赎回债券,加以注销,经过了将近10年的奋斗,终於一步一步的还清债务。
到去年8月时终於无债一身轻,手头甚至还有数千万令吉的现金,试问一家在沙巴拥有3万6000英亩油棕园,完全没有负债的公司,怎么会出毛病?怎能称为“劣股”?
为什么嘉利丹会给投资者以“劣股”的印象?
原来该公司的债券有多种,利息和还期不同,该公司忍辱负重,默默地,一步一步地赎回,每年赎回的数额,胥视公司的盈利而定,除非肯下工夫去挖掘这些资料,又长期追踪该公司财务进展情况。
错失良机
否则,很难了解该公司的实况,到投资机会出现时,投资者脑海中只记得10年前嘉利丹陷困时的惨状,看不到火浴后重生的嘉利丹,就这样错过了低价买进嘉利丹的机会。
另一个原因是多数人不了解油棕园的价值。
目前沙巴油棕园每英亩的市价高达2万5000令吉,假如以每股1令吉20仙买进嘉利丹,等于以3亿令吉购买3万6000英亩油棕园,平均每英亩买价约为8000令吉,以8000令吉买进价值2万5000令吉的油棕园,风险何在?
为什么不买,因为不了解,不了解,是因为没做功课。
特此声明,我只是举嘉利丹为实例,说明何以投资者做不到“低买”,并非推荐投资者买进嘉利丹。
提升层次
毕竟现在嘉利丹的股价已直逼2令吉20仙,而不是1令吉20仙了。
如上所说,投资者若无法将自己提升到具有“心法”的层次,岂不是没机会在股市赚钱?
是的,如果要成为第二个巴菲特,就非有巴菲特的“心法”不可,很少人能达到巴菲特的“心法”水平,所以很少人,甚至没有人可以成为第二个巴菲特。
但是,身为普通人的散户,也不必成为第二个巴菲特,只要能做到每年取得15%复利增长率的成绩,投资30年,到退休时就可以做到“财务自主”,做个有尊严的乐龄人。
身为凡夫俗子,我们只要坚持一些原则,脚踏实地进行投资,不投机,不取巧,就可以取得可观的投资成绩。
财富不能无中生有
这些原则包括:
1.一定要相信:财富不能“无中生有”,一定要有“价值”作为后盾,才能持久。没有价值的资产,就是“泡沫”,随时会消失。没有价值的股票,有如建在沙丘上的大厦,随时会倒塌。
2.没有成长的股票不会增值,成长时有时无,甚至负成长的股票价值飘浮不定,股价随之起舞,很难捉摸。
3.最好的股票,是盈利长期保持稳健成长的公司的股票,稳健但长期成长,胜过高成长但不稳健的股票。成长率不必高,只要年年取得15%以上的成长,就可以成为蓝筹股,值得长期持有。
4.价值“需要时间去创造,不能一蹴即成。果子需要时间成熟,树木需要时间成长,同样的,生意需要时间去完成。
生意是一种过程,从买原料,制成产品、销售、收账,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去完成,需要按步就班进行,绝无魔术可变。
你必须给时间让你所投资的公司去完成这个过程,为你创造价值,故投资宜长期,长期才能累积财富,并无捷径可循,快餐式的投资无法致富,快速致富根本行不通。
5.长期投资只需看股市大势,不必理会短期的波动,预测短期股市成功的巴仙率很低,不值得去尝试。
股市的运作有如一场球赛,你永远不知道对方会把球打向那一个方向。你不是他,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做什么?你又怎样能打败对手?
参与大马股市的,少说也有400万人,等于有400万种想法。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观鱼,庄子说:河中之鱼悠游自在,所以很快乐。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庄子“秋水”)
同样的,你只是400万投资者之一,怎么知道其他399万9999名投资者在想什么?
股市只看大势即可
又何况世界每一个角落所发生的大事,都可能影响他们的想法,预测他们的动向是白费心机。故股市只看大势即可,不必理会短期波动,大势如潮汐,可以预测,短期波动如波浪,千变万化,根本不能预测。
股票投资,如果要取得大师般的超常成绩,就要有大师“心法”的层次,并非普通人可以做到,作为普通人,只要能取得超越大势的成绩,已属杰出投资者。
你若能坚持以上5原则,即使没有特出表现,要在退休时达到“财务自主”,绝对可能!
研究巴菲特成功秘诀的书,少说也有一两百种,模仿他的投资法的人,当不在少数,然而世上却未闻出现第二个巴菲特,何也?
实际上,在美国,曾有不少基金经理,师法巴菲特之投资法,对巴菲特亦步亦趋,却没有听说有那一个基金,创造了如巴菲特般的辉煌业绩。
不仅是巴菲特,其他投资大师,都成为无数投资者崇拜的偶像,如彼得林奇(Peter Lynn)、邓普顿(Sir John Teupleton)、菲力辉塞(Philip Fisher)、罗杰斯(Jim Rogers)等,都是投资界巨人,为基金投资者创造庞大的财富,本身也成为富豪。
这些杰出的投资家,都曾著书立说,与投资大众分享他们的投资经验,私淑这些大师的人,难以计数,然而却没有听说有第二个彼得林奇、邓普顿、菲力辉塞、罗杰斯的出现,何也?
原来学习任何的技艺,或从事任何的事业,都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方法”,第二个层次是“心法”。
长期醖酿
所谓“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自不同”,师傅可以教你怎样变戏法,而且只要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学会,因为这是“方法”,“方法”是基率的技术,但是如何把戏法变得“巧妙”,就要提升到“心法”的层次了,“心法”是天份。
领悟训练及经验的综合体,必须经过长期的醖酿才能得到,这就要靠徒弟自动自发的去摸索,去不断的练习,才有可能成功,所谓“熟能生巧”,要“巧”,必须“熟”,熟到极点,则“心法”自然水到渠成。
譬如打球,教练可以教你“方法”,但是要成为奥运会冠军,就要靠运动员本身的资质、领悟、训练及经验的累积,到了“庖丁解牛”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白话:用心神去领会而不必用眼睛去观看,器官(指手)的作用停止了,只是心神在运行操作)(庄子“养生主”)。
到了上下纵横皆如意的境界,“心法”就产生了。
又譬如武术,师傅可以教你如何使刀弄棍,而且一般资质的徒弟都学得懂,因为这是“方法”。
不假思索
但是,在迎敌时,你如何见招拆招,化解对方的攻势,就必须学到不假思索就作出反应的地步才行,如果你的招数停留在“方法”的层面,对方出招时你才来想一想用什么招数去应付,肯定一败涂地。
武艺练到不假思索,自然而然的出招的地步,才可以成为“高手”,“高手”必然有“心法”。
再譬如驾车,你的驾车技术必须到了不假思索就摆动驾驶盘的地步,才可以避免车祸。
如果你看到一只野狗突然奔出公路,你才来思索要把车子摆向何方,你准会出事,不假思索就把车子驾到左方或右方,避开野狗,其实就是“心法”在操作。
股票投资亦如此,尽人皆知低买高卖可以赚钱,何以那么多人赔本?何以在低的时候不买,高的时候不卖?为什么低不买却高买。高不卖却低卖?
因为你还停留在“方法”的层面,没有到达“心法”的层面。
在“方法”的层面,你在股价低跌时,希望跌得更低,所以始终不敢出手,也不知如何出手。
就好像只懂得花拳绣腿的武师,见对方使出一记“黑虎偷心”时,才来思索如何拆招,已是太迟了。
低不买,是因为你平时不做功课,不知股票的价值,所以不敢买进。
勤做功课做到“低买”
如果你平时勤做功课,对股票的价值了然於心,当股价跌到低水平时,你知道价值是被低估了,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买进的胆识,做到“低买”。
让我举一个实例:去年当嘉利丹(Kretam)的股价徘徊在1令吉20仙的水平时,我曾向一些股友建议买进,但多数人的反应是“这是一只劣股”,不要买进。
因为他们所记得的,是10年前的嘉利丹,那时嘉里丹由于属下股票行、高达2亿多令吉的烂账而陷入困境,几乎没顶。
该公司进行业务重组,发出一系列的可赎回及不可赎回债券,这些债券利息和数额各异。
该公司靠着3万6000英亩油棕园的盈利,加上脱售一些非核心资产,逐步赎回债券,加以注销,经过了将近10年的奋斗,终於一步一步的还清债务。
到去年8月时终於无债一身轻,手头甚至还有数千万令吉的现金,试问一家在沙巴拥有3万6000英亩油棕园,完全没有负债的公司,怎么会出毛病?怎能称为“劣股”?
为什么嘉利丹会给投资者以“劣股”的印象?
原来该公司的债券有多种,利息和还期不同,该公司忍辱负重,默默地,一步一步地赎回,每年赎回的数额,胥视公司的盈利而定,除非肯下工夫去挖掘这些资料,又长期追踪该公司财务进展情况。
错失良机
否则,很难了解该公司的实况,到投资机会出现时,投资者脑海中只记得10年前嘉利丹陷困时的惨状,看不到火浴后重生的嘉利丹,就这样错过了低价买进嘉利丹的机会。
另一个原因是多数人不了解油棕园的价值。
目前沙巴油棕园每英亩的市价高达2万5000令吉,假如以每股1令吉20仙买进嘉利丹,等于以3亿令吉购买3万6000英亩油棕园,平均每英亩买价约为8000令吉,以8000令吉买进价值2万5000令吉的油棕园,风险何在?
为什么不买,因为不了解,不了解,是因为没做功课。
特此声明,我只是举嘉利丹为实例,说明何以投资者做不到“低买”,并非推荐投资者买进嘉利丹。
提升层次
毕竟现在嘉利丹的股价已直逼2令吉20仙,而不是1令吉20仙了。
如上所说,投资者若无法将自己提升到具有“心法”的层次,岂不是没机会在股市赚钱?
是的,如果要成为第二个巴菲特,就非有巴菲特的“心法”不可,很少人能达到巴菲特的“心法”水平,所以很少人,甚至没有人可以成为第二个巴菲特。
但是,身为普通人的散户,也不必成为第二个巴菲特,只要能做到每年取得15%复利增长率的成绩,投资30年,到退休时就可以做到“财务自主”,做个有尊严的乐龄人。
身为凡夫俗子,我们只要坚持一些原则,脚踏实地进行投资,不投机,不取巧,就可以取得可观的投资成绩。
财富不能无中生有
这些原则包括:
1.一定要相信:财富不能“无中生有”,一定要有“价值”作为后盾,才能持久。没有价值的资产,就是“泡沫”,随时会消失。没有价值的股票,有如建在沙丘上的大厦,随时会倒塌。
2.没有成长的股票不会增值,成长时有时无,甚至负成长的股票价值飘浮不定,股价随之起舞,很难捉摸。
3.最好的股票,是盈利长期保持稳健成长的公司的股票,稳健但长期成长,胜过高成长但不稳健的股票。成长率不必高,只要年年取得15%以上的成长,就可以成为蓝筹股,值得长期持有。
4.价值“需要时间去创造,不能一蹴即成。果子需要时间成熟,树木需要时间成长,同样的,生意需要时间去完成。
生意是一种过程,从买原料,制成产品、销售、收账,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去完成,需要按步就班进行,绝无魔术可变。
你必须给时间让你所投资的公司去完成这个过程,为你创造价值,故投资宜长期,长期才能累积财富,并无捷径可循,快餐式的投资无法致富,快速致富根本行不通。
5.长期投资只需看股市大势,不必理会短期的波动,预测短期股市成功的巴仙率很低,不值得去尝试。
股市的运作有如一场球赛,你永远不知道对方会把球打向那一个方向。你不是他,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做什么?你又怎样能打败对手?
参与大马股市的,少说也有400万人,等于有400万种想法。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观鱼,庄子说:河中之鱼悠游自在,所以很快乐。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庄子“秋水”)
同样的,你只是400万投资者之一,怎么知道其他399万9999名投资者在想什么?
股市只看大势即可
又何况世界每一个角落所发生的大事,都可能影响他们的想法,预测他们的动向是白费心机。故股市只看大势即可,不必理会短期波动,大势如潮汐,可以预测,短期波动如波浪,千变万化,根本不能预测。
股票投资,如果要取得大师般的超常成绩,就要有大师“心法”的层次,并非普通人可以做到,作为普通人,只要能取得超越大势的成绩,已属杰出投资者。
你若能坚持以上5原则,即使没有特出表现,要在退休时达到“财务自主”,绝对可能!
分享锦集:养成投资成功的习惯
影响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他的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重复做同一个动作所形成的,做得多了,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的身心的一部份,所谓习惯成自然是也。
养成习惯之后,当他处在同一个环境中时,他的潜意识就会指示他做同样的动作,他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去做,做得多了,就变成上瘾,一旦上瘾,就很难改掉,故习惯可改,上瘾难戒。
从“瘾”字的部首为“疒”,可以看出“瘾”是一种病态,除非有巨大的决心,瘾将陪一个人走完他痛苦的一生。
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习惯使你一生受惠,坏的习惯戕害你一生。就以股票投资来说,如果你养成坏的投资习惯,而这习惯又慢慢的发展成“瘾”,那么你就不可能投资成功,最好的选择是退出股市。
天堂地狱一念间
正如我所说的,习惯未到上瘾的地步,是有可救之药的。如果你想在股市成功,请你现在就下决心,改掉使你失败的投资习惯。
改掉习惯的最好方法,就是以好的习惯代替坏的习惯。
因为在驱除坏习惯之后所留下的真空,如果没有新的东西填满它的话,坏习惯会故态复萌,重新抬头,那时要再扑灭它,就要有更大的决心,成功的机会就降低了。
所以,改掉坏习惯和培养好习惯,必须同步就行,才能奏效,使你的投资走上成功大道。
首先你一定要检讨你自己,你在股市一、二十年,竟然一无所获,以至搞到焦头烂额,足以证明你现在所用的方法是错误的,如果经过一、二十年都还赚不到钱,除非你改弦易辙,你不可能在股市赚钱,那是肯定的。
股市本身是中性的,如果你态度正确,股市将是一座金矿,如果你态度错误,股市将是你的坟墓。是走向天堂还是地狱,只是一念之间而已。
改掉坏习惯,从养成好习惯开始。
习惯1 买卖不应频仍
第一个导致大多数股票投资者失败的坏习惯,就是买卖过于频仍。
大部份人都有一种错误的想法,以为买卖越多,动作越快,赚钱就越多,殊不知适得其反。在股市中越活跃的人,越难赚钱,在股市中被烧伤手的都是那些抢进杀出的投机客。
股市中的“过动儿”,都是玩短线的投机客,短线投机必须有预测股市动向的能力,才有可能获利,而要预测短期股市的动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是的,预测偶尔会准确,但长期来说,失败的巴仙率肯定远远的超过成功率,如果你在股市中进出一、二十年,仍无法藉此累积财富,就证明此路不通,这是一条死胡同,越早离开对你越有利。
动作越少越好
有些人在股市中,动作频仍,养成了天天抢进杀出的习惯,到达了“成瘾”的地步,不买不卖,周身不自在。
尤其是在活跃的牛市中目睹“赌友”呼卢喝雉,他难耐寂寞,贪念顿起,就不知不觉加入战围,殊不知这是一条不归路,陷他自己和他的家人于万劫不复之地,实在可怜。
你如果想在股市赚钱,当务之急,就是马上减少交易的次数。
记住,动作越少越好,在股市累积财富的,都是不活跃的投资者。
马上戒掉短线投机的恶习,转而养成长期投资的好习惯,痛下决心,现在就改,不要等到明天,如果你找藉口,原谅自己,你将永远改不了。
习惯2 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二个导致投资失败的坏习惯,就是不能控制你的情绪。
大部份失败者都是因为压制不了买进卖出的冲动。
他们的行动,是由情绪控制。
在熊市中,股价跌到离谱的低点,当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时,本来是最好的买进机会,但他们的心,被恐惧所笼罩,使他不敢买进,使买进良机,与他擦身而过。
在牛市中,股价已登峰造极,股票价值已被严重高估,原本是最好的卖出时机,但他抑制不了贪婪的驱使,反而高价买进,使他成为“高买”的牺牲品。
不轻信消息
股票就是公司的股份,买股份就是与人合股做生意,参股之前必须慎重考虑,才作出决定。
如果你在牛气冲天,或在一知半解的人的推荐下,或是受到谣言的驱使,未作深入的考量,就贸贸然投入巨资,你不大可能成功。
无论消息多么好,你都不可冲动,把动作放慢一些,最好是走到股票行外面,吸一口新鲜空气,使你的情绪平静下来,使你的头脑清醒过来。
你也许会突然发现,那个“消息”其实是一个陷阱,太好的消息,通常都不是好消息,不可轻信。
你有买进的冲动,是因为你怕失去机会,其实,那是过虑,你的投资经验丰富后,你会发现,你所买进的为你赚取庞大盈利的,都是经过深入思考之后才买进的好股,很少是在仓促间买进的“明星股”。
请不用担心失去机会,因为只要股市存在,机会就存在,没有买到一只股票,焉知不是塞翁失马?
所以,不要急,慢慢选,细细挑,上市公司1000家,你一定可以买到你心仪的好股。
习惯3 只信事实 不信意见
第三个习惯是只相信“事实”,不相信“意见”。
“事实”是以确实的资料作后盾,“意见”往往是一种猜测。
这是一只好股,因为它有长久的盈利纪录,有合理的股息,稳健的财政情况,可靠的掌舵人等等,这些都是年报中白纸黑字印出来的,并不是猜测,根据“事实”作出决定,可以减低风险,提高成功率。
如果有人说这是一只“好股”,但没办法提出事实来证明,这是“意见”,意见往往是免费的,可能是好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含有毒素的、信不得。
巴菲特说:“你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你是根据事实作出的。”
大马股市有400万股民,每一个人意见不同,所以有400万种意见,但大马有1000家上市公司,每家上市公司只有一套事实和数据。
一家公司绝对不能有两种事实和数据,否则,可能会面对除牌的惩罚,故事实和数据可靠,意见不可靠,投资所涉及的款额动辄以万令吉计,怎可根据不可靠的意见作出投资决定呢?
你不觉得很荒谬吗?很幼稚吗?
习惯4 靠人不如靠己
第四个习惯是靠自己,不靠别人。
大部份投资者都有一个弱点,就是总喜欢问别人股市会起吗?会跌吗?什么股值得买?什么时候该卖等等。
自己不动脑筋,以别人的意见为依归,殊不知那个“别人”也并不比他高明,结果是问道于盲。
自己动手做功课吧,那才是长久之计,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不要向别人讨鱼吃,自己学习捕鱼,那才是治本之道。
全球有70亿人口,就有70亿张不同的面孔,你绝对无法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模一样的两张脸孔。
同样的,400万大马股民,每个人的年龄、性格、想法、教养、价值观、人生观、态度,甚至嗜好,都完全不同,所以,你应该确立一套适合你应用,为你带来绩效的投资法。
如果此法长期为你赚到钱,就表示你找到了你的秘诀,坚持下去,不要三心两意,不要舍弃你的强点而采用别人的弱点。
钱是要你自己去赚的,别人没有替你赚钱的义务。
你亏了本,你有切肤之痛,别人却毫无感觉,他为什么要花精神为你筹划赚钱呢?
路要你自己去走,别人不能代你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别人“多朗”你,对你的智力是一种侮辱。
习惯是一个人重复做同一个动作所形成的,做得多了,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的身心的一部份,所谓习惯成自然是也。
养成习惯之后,当他处在同一个环境中时,他的潜意识就会指示他做同样的动作,他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去做,做得多了,就变成上瘾,一旦上瘾,就很难改掉,故习惯可改,上瘾难戒。
从“瘾”字的部首为“疒”,可以看出“瘾”是一种病态,除非有巨大的决心,瘾将陪一个人走完他痛苦的一生。
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习惯使你一生受惠,坏的习惯戕害你一生。就以股票投资来说,如果你养成坏的投资习惯,而这习惯又慢慢的发展成“瘾”,那么你就不可能投资成功,最好的选择是退出股市。
天堂地狱一念间
正如我所说的,习惯未到上瘾的地步,是有可救之药的。如果你想在股市成功,请你现在就下决心,改掉使你失败的投资习惯。
改掉习惯的最好方法,就是以好的习惯代替坏的习惯。
因为在驱除坏习惯之后所留下的真空,如果没有新的东西填满它的话,坏习惯会故态复萌,重新抬头,那时要再扑灭它,就要有更大的决心,成功的机会就降低了。
所以,改掉坏习惯和培养好习惯,必须同步就行,才能奏效,使你的投资走上成功大道。
首先你一定要检讨你自己,你在股市一、二十年,竟然一无所获,以至搞到焦头烂额,足以证明你现在所用的方法是错误的,如果经过一、二十年都还赚不到钱,除非你改弦易辙,你不可能在股市赚钱,那是肯定的。
股市本身是中性的,如果你态度正确,股市将是一座金矿,如果你态度错误,股市将是你的坟墓。是走向天堂还是地狱,只是一念之间而已。
改掉坏习惯,从养成好习惯开始。
习惯1 买卖不应频仍
第一个导致大多数股票投资者失败的坏习惯,就是买卖过于频仍。
大部份人都有一种错误的想法,以为买卖越多,动作越快,赚钱就越多,殊不知适得其反。在股市中越活跃的人,越难赚钱,在股市中被烧伤手的都是那些抢进杀出的投机客。
股市中的“过动儿”,都是玩短线的投机客,短线投机必须有预测股市动向的能力,才有可能获利,而要预测短期股市的动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是的,预测偶尔会准确,但长期来说,失败的巴仙率肯定远远的超过成功率,如果你在股市中进出一、二十年,仍无法藉此累积财富,就证明此路不通,这是一条死胡同,越早离开对你越有利。
动作越少越好
有些人在股市中,动作频仍,养成了天天抢进杀出的习惯,到达了“成瘾”的地步,不买不卖,周身不自在。
尤其是在活跃的牛市中目睹“赌友”呼卢喝雉,他难耐寂寞,贪念顿起,就不知不觉加入战围,殊不知这是一条不归路,陷他自己和他的家人于万劫不复之地,实在可怜。
你如果想在股市赚钱,当务之急,就是马上减少交易的次数。
记住,动作越少越好,在股市累积财富的,都是不活跃的投资者。
马上戒掉短线投机的恶习,转而养成长期投资的好习惯,痛下决心,现在就改,不要等到明天,如果你找藉口,原谅自己,你将永远改不了。
习惯2 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二个导致投资失败的坏习惯,就是不能控制你的情绪。
大部份失败者都是因为压制不了买进卖出的冲动。
他们的行动,是由情绪控制。
在熊市中,股价跌到离谱的低点,当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时,本来是最好的买进机会,但他们的心,被恐惧所笼罩,使他不敢买进,使买进良机,与他擦身而过。
在牛市中,股价已登峰造极,股票价值已被严重高估,原本是最好的卖出时机,但他抑制不了贪婪的驱使,反而高价买进,使他成为“高买”的牺牲品。
不轻信消息
股票就是公司的股份,买股份就是与人合股做生意,参股之前必须慎重考虑,才作出决定。
如果你在牛气冲天,或在一知半解的人的推荐下,或是受到谣言的驱使,未作深入的考量,就贸贸然投入巨资,你不大可能成功。
无论消息多么好,你都不可冲动,把动作放慢一些,最好是走到股票行外面,吸一口新鲜空气,使你的情绪平静下来,使你的头脑清醒过来。
你也许会突然发现,那个“消息”其实是一个陷阱,太好的消息,通常都不是好消息,不可轻信。
你有买进的冲动,是因为你怕失去机会,其实,那是过虑,你的投资经验丰富后,你会发现,你所买进的为你赚取庞大盈利的,都是经过深入思考之后才买进的好股,很少是在仓促间买进的“明星股”。
请不用担心失去机会,因为只要股市存在,机会就存在,没有买到一只股票,焉知不是塞翁失马?
所以,不要急,慢慢选,细细挑,上市公司1000家,你一定可以买到你心仪的好股。
习惯3 只信事实 不信意见
第三个习惯是只相信“事实”,不相信“意见”。
“事实”是以确实的资料作后盾,“意见”往往是一种猜测。
这是一只好股,因为它有长久的盈利纪录,有合理的股息,稳健的财政情况,可靠的掌舵人等等,这些都是年报中白纸黑字印出来的,并不是猜测,根据“事实”作出决定,可以减低风险,提高成功率。
如果有人说这是一只“好股”,但没办法提出事实来证明,这是“意见”,意见往往是免费的,可能是好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含有毒素的、信不得。
巴菲特说:“你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你是根据事实作出的。”
大马股市有400万股民,每一个人意见不同,所以有400万种意见,但大马有1000家上市公司,每家上市公司只有一套事实和数据。
一家公司绝对不能有两种事实和数据,否则,可能会面对除牌的惩罚,故事实和数据可靠,意见不可靠,投资所涉及的款额动辄以万令吉计,怎可根据不可靠的意见作出投资决定呢?
你不觉得很荒谬吗?很幼稚吗?
习惯4 靠人不如靠己
第四个习惯是靠自己,不靠别人。
大部份投资者都有一个弱点,就是总喜欢问别人股市会起吗?会跌吗?什么股值得买?什么时候该卖等等。
自己不动脑筋,以别人的意见为依归,殊不知那个“别人”也并不比他高明,结果是问道于盲。
自己动手做功课吧,那才是长久之计,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不要向别人讨鱼吃,自己学习捕鱼,那才是治本之道。
全球有70亿人口,就有70亿张不同的面孔,你绝对无法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模一样的两张脸孔。
同样的,400万大马股民,每个人的年龄、性格、想法、教养、价值观、人生观、态度,甚至嗜好,都完全不同,所以,你应该确立一套适合你应用,为你带来绩效的投资法。
如果此法长期为你赚到钱,就表示你找到了你的秘诀,坚持下去,不要三心两意,不要舍弃你的强点而采用别人的弱点。
钱是要你自己去赚的,别人没有替你赚钱的义务。
你亏了本,你有切肤之痛,别人却毫无感觉,他为什么要花精神为你筹划赚钱呢?
路要你自己去走,别人不能代你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别人“多朗”你,对你的智力是一种侮辱。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