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Saturday, October 11, 2008

降息的效果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股市中有一句谚语: “ 牛市中加息不一定是利空,熊市中降息不一定是利好 ” ,这反映了投资者对升降息背后逻辑的理解与担忧。尤其是第一次加息和第一次降息将会表现的更为明显。央行的任何货币政策的改变都会反映一定的经济预期,这次也不例外。

周三晚上,央行突然宣布同时降低存贷款利率27个基点,同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取消利息税。这说明央行刺激经济和扩大内需的意图非常明显。那为什么,股市在次日的表现中不但没有上涨而是下跌呢?而且和欧美主要国家股市的表现相同。让我们分析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背后逻辑。

中央银行和世界主要国家央行为什么降息?是为了救市,是为了刺激即将走向崩溃的经济,是为了防止由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的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蔓延。对此,全世界人民都表示出了担忧和不安,预期也极端悲观。但是,降息的举动无疑向我们证明了我们的预期和担忧并非多余,否则,各国中央银行就不会同时降息。而且这样的救市举动历史上绝无仅有。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的经济遇到了多么大的问题。所以,股市自然表现不好。这就是所谓的熊市中降息不仅不是利好而且是利空。但是,降息毕竟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毕竟是刺激大家消费,毕竟是降低企业的财务负担,因此,降息对刺激经济增长和阻止经济危机是有好处的,为什么得不到市场的响应和认同呢?笔者认为,这不是市场不响应,而是没有达到一定的量变,自然就不会有质变。

大家应该还记得1999年的5.19行情,上证指数也是从1000点附近启动,一直涨到2001年的2245点附近。但是这波行情的爆发是建立在央行7次降息的基础之上,这中间还有有一次存款利息税的征收,相当于8次降息,才有了这么一波行情。第一次降息发生在1996年5月1日,在第一次降息之前,一年期贷款利率高达12.06%,一直降到1999年6月10日的5.85%,也就是5.19行情启动不久。而这轮降息周期恰恰也是发生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可见,降息反映的的确是不好的经济预期和经济形势,而降息要想对股市产生质的影响,必须从量变达到一定的质变。其实,不仅仅是利率工具,数量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同样如此。大家应该对2006年和2007年的牛市行情记忆犹新。进入牛市以来,第一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在2006年的8月15日,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8%提高到8.5%,随后的8月19日,中央银行还提高了一年期贷款利率27个基点到6.12%,但是股市依然是一路高歌。而在那以后的日子里,中央银行总共提高了18次存款准备金率,但直到2007年10月25日的第8次提高才对股市有了一定的影响。大家还记得当时市场是如何解读央行的这一货币政策的吗?多数专家认为,只要央行的政策不是专门针对股市的,对股市就不会有影响,而且央行之所以提高这一准备金率是因为经济太好了,需要防止过热。这就是所谓的牛市紧缩货币政策不一定是利空的逻辑,因为那个时候大家看到的是过热的经济和过剩的流动性。而如今,市场回到了1999年之前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代,甚至比那时还要严重。因此,如果想让股市彻底在货币政策的引导下走好,也是需要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看来,不是降息对股市没有刺激作用,而是大家的信心没有得到完全的恢复,而信心的恢复也不是靠一次降息就能够完成的。当然,信心没有恢复不代表股市要天天创出新低。大家看看5.19行情启动之前的行情,那是一个多么漫长的宽幅震荡行情。尽管,当时的市场环境,经济环境,制度环境都没法与现在相比了,但是背后的逻辑原理和市场规律同样会发生一定的作用。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