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Sunday, October 12, 2008

悲观时刻就中庸,乐观时刻就积极

在狂热的大牛市里,我会耐心的等待母熊露出踪影。

只要有6成的把握使我相信母熊已经露出踪影,我就会把100巴仙的投资减为50巴仙。

过后,就算母熊正式的出现,我也不会再减少投资了。

50巴仙就是最少的投资额,这就是我的50:100投资方法。

为什么母熊正式出现我反而不再离场呢?因为那时候,股票的价格已经是跌了很多。

看清楚是母熊才想卖出已经是后知后觉了!

而且小母熊能否成长为大母熊还是一个疑问。根据过去的历史,小母熊是会夭折的!

就好像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股市从高峰回退到谷底只是短短的一个多月。

等到我们看清楚是母熊时,股市已经是在谷底了!

这时候才离场就将使我们失去参与下一轮大牛市的机会。

注:黑色星期一过后一个多月,综合指数就从7/12/87的最低点223回升到1/8/90的最高点632。

我认为最理想的离场时机就是在母熊若隐若现的时候。所以我多次的强调6成的机会,原因就在此。

如果说是9成的机会,那么母熊已经是现形了,一切都太迟了!

有6成的把握就要快速的离场。(但是只可以卖出一半!)

如果卖出后才发觉犯错又怎样?就要接受错误,绝不可以再回头。

继续的保持50巴仙的投资,不可以再考虑离场,因为50巴仙就是最少的投资额!

犯了错误就要有GRAHAM那样的思想:无论多么的乐观,最多只可以投资70巴仙。

既然我们已经卖出了50巴仙,就是不乐观了,因此就应该欣然的接受50巴仙的投资!

所以要决定把100巴仙的投资减为50巴仙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也就是这原因,我应用8种方法来帮我做这决定。(三个月理论就是其中一种)

为什么悲观时刻也不能接受100巴仙的现金?

我相信钱存在银行是最吃亏的事情!(也可能是受了PETER LYNCH的影响。)

只赚那微薄的利息是无法“开番”的。不能“开番”就不能致富!

为什么不考虑把100巴仙的现金放在短期,等待机会再进场?

因为我曾经吃过这苦头,我曾经持有现金长达3年。

那个期待中的机会就是迟迟不出现。(不是没有出现,而是跑掉了!)

结果那100巴仙现金,原本打算放短期的,就变成长期了。(对我来讲,那3年就是长期。)

为什么只有50和100,那些30,40,60,70 在那里?

我们把股票和现金各持有50巴仙:

如果股票下跌一半的价钱,我们手上的股票比重就会自动变成33巴仙!

如果股票上涨一半的价钱,我们手上的股票比重就会自动变成60巴仙!

例子1:
50千的股票和50千的现金。
股票价格再跌一半,就是剩下25千。
投资组合的价值也会跟着下跌至75千。
这25千的股票就是75千组合里的33巴仙。

例子2:
50千的股票和50千的现金。
股票价格再涨一半,就会变成75千。
投资组合的价值也会跟着上升至125千。
这75千的股票就是125千组合里的60巴仙。

我的看法是:

只要把股票的巴仙率降至50巴仙就可以了。以后它要变成33巴仙或者60巴仙那就顺其自然了。

为什么50巴仙就是最少的投资呢?举个例子:有两个投资者,一个很悲观,一个很乐观。

很悲观的就持有全部的现金,而很乐观的就持有全部的股票。

把现金和股票各持一半就代表了这两个人。

所以50巴仙就是最中庸的数目。

想靠投资股票来致富就不可以采用悲观的策略,只可以采用积极的策略。

持有少过一半的股票就表示悲观了!

不管对股市是多么的悲观,我们只可以采用中庸的应对方法,那就是持有一半的股票,一半的现金。

悲观的投资策略是不能令人致富的。

所以悲观时刻我们只可以采用中庸的策略,乐观的时刻我们就应该采用积极的策略。

50巴仙的投资就是中庸的策略。100巴仙的投资才是积极的策略。

悲观时刻就中庸,乐观时刻就积极!

这就是我理想的投资组合管理方法50:100。

什么时候该悲观?

要做个成功的股市投资者,我们要大胆的和群众走相反的路线。

所以我们对市场的感受是要和群众相反的。

当群众都“悲观”时我们就要乐观。

当群众都“非常乐观”时我们就要悲观。

关键之处在于:“非常乐观”。

我们要等到群众都“非常乐观”时,我们才可以开始悲观。

要如何知道群众都已经“非常乐观”呢?如果你用嘴巴去问,你永远都得不到答案。

答案只可以从成交量的多寡得之。

当成交量大时,就是群众“乐观”了。

当成交量很大的时候,就是群众“非常乐观”了!

“乐观”和“非常乐观”是有很大的分别。我们重视的只是“非常乐观”。

所以很大的成交量要持续一段日子,才是群众“非常乐观”了!

怎样的成交量才算很大呢?只有去统计过去的成交量,才可以知道。

我手头上有从1993年开始的成交量记录,是“价值”的记录,不是“票数”的记录。

市场上人们只关心“票数”的成交量,而我却关心“价值”的成交量。

我从1993年开始,每天都把“价值”的成交量记录起来。

根据我的资料:

KLSE 的每日平均成交量 (以季来计算) ,只有3次超过20亿令吉。

它们是:

1993年第4 季,每日的平均成交量是27亿令吉。(5/1/1994牛市见顶于1314点。)

1997年第1季,每日的平均成交量是25亿令吉。(25/2/1997牛市见顶于1272点。)

2000年第1季,每日的平均成交量是21亿令吉。(18/2/2000牛市见顶于1013点。)

根据这有限的资料我得到一点结论:(以季来计算。)

每日的平均成交量达到20亿令吉,就是“很大”的成交量了!

每日的平均成交量达到20亿令吉,就是群众“非常乐观”的时候了!

每日的平均成交量达到20亿令吉,我就要开始悲观了!

每日的平均成交量达到20亿令吉,股市就已经见顶了!

所以我最关心每日成交量的价值!

那么最近的成交量又是多少呢?

2001年第4 季,每日的平均成交量是4亿令吉!

2001年已经过去,2002年也开始了8天的交易日。

那么这8天的每日平均成交量又是多少呢?答案:7亿令吉。

7亿离开20亿还是一段很长的距离。

所以我相信股市的成交量还是会继续的扩大。

以7亿的成交量来看,群众还是悲观。

所以我还是很乐观。现在我只有耐心的等待,等待……

什么时候该乐观?

等待群众的乐观。

当成交量很大的时候,就是群众“非常乐观”了。

为什么说成交量“很大”的时候,就是群众非常的乐观呢?

一般而言:成交量大,是因为换股次数多。

群众换股是因为买进的股票已经有钱赚了!

群众热衷的换股就会制造出很大的成交量。

换股次数越多,赚的次数也越多。赚的次数越多,乐观的程度也就越大。

所以成交量“很大”的时候,就是群众非常乐观的时候了!

股市投资最重要的是和群众走相反的路线。

当群众都“非常乐观”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悲观了。

悲观是不利于致富的。

所以悲观的时刻我们就得采用中庸的策略。(50巴仙的投资就是中庸的策略。)

我们采用中庸的策略是为了等待良机。

良机出现我们就得迅速的采用积极的投资策略。(100巴仙的投资就是积极的策略。)

要采用积极的投资策略,我们得先把“悲观”转为“乐观”。

什么时候我们才可以乐观呢?我们要等到群众都悲观时,我们才可以乐观。

要如何知道群众都已经悲观呢?如果你用嘴巴去问,你永远都得不到答案。

答案还是一样,只可以从成交量的多寡得之。

当成交量少的时候,就是群众悲观了!

怎样的成交量才算少呢?

根据我的资料:(从1993年开始,以季来计算。)

每日的平均成交量达到20亿令吉以上,就是“很大”的成交量了!

每日的平均成交量达到3亿令吉,就是“很低”的成交量了!

每日的平均成交量达到8亿令吉,就是“中等”的成交量。

我认为成交量少过“中等”的8亿令吉就可以算是少的成交量了。

在这方面,我要求的是“少”的成交量,不是“很少”的成交量。

因为投资致富是要倾向于乐观! 不是倾向于悲观!

所以只要成交量少过8亿令吉,我就乐观了!

乐观时候,就是采用积极投资策略的时候了!(也就是把50巴仙的投资改为100巴仙的时候了!)

总结论:

乐观转为悲观,需要等到群众都“非常乐观”才可以!

可是悲观转为乐观,却只需要群众有点悲观就可以了!

群众的乐观和悲观是根据成交量来衡量。

我虽然注重“选股”多过“选时”,但是我接受一个事实。

那就是:“选时”比“选股”来得重要!无奈“选时”比“选股”困难得太多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