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Saturday, July 18, 2009

海外股市夏眠 - 謝國忠

未來18個月美聯儲會將利率提高300個基點,其他央行也將提高利率,雖然幅度可能不及美聯儲。高利率會把股票市場中美妙的幻想擊得蕩然無存

股市裡流傳一句俗話:“五月賣,跑得快。”基金經理往往會在夏季到來的時候去度假。出行前,他們往往會把投資組合變得比較保守。用統計行話來說,這意味著減少投資組合風險。當所有的基金經理都這麼做時,巨大的數額可以把市場風險偏好一下子打壓下來,並能推動市場下行。從現在的情況看,這一說法似乎得到了驗證。

6月中旬以來,世界各地的股票市場(除了中國的A股市場)已經出現了下跌的趨勢。美國的標準普爾500股票指數於3月初下觸676點,在6月中旬上探946點,而7月13日又降到了901點。同樣,3月初,香港恆生指數下衝到了11345點的最低點,而此前的6月1日,曾猛衝到18888點;在7月13日又跌到了17663點。其他股市也顯現類似的趨勢,下降趨勢很有可能將持續到8月。

2008年底,我曾預測,2009年的春天會出現一個大的熊市反彈,反彈到2009年四季度消失。由於對通脹的擔憂會觸發加息的預期,反彈將會逐漸消失。兩個月前,我的看法稍稍有些改變,在熊市反彈中間增加了一個修正階段,即2009年,市場將會呈M型發展。出現這一變化的理由是,經濟數據可能不會像市場希望的那樣迅速改觀,引發的失望情緒將導致今年年中出現一個低潮。
二季度,由於生產數據的改善,市場顯得十分亢奮。由於財政刺激的延遲效應,在三季度,最終需求只會略有改善,但市場情緒又會被撩撥起來。今年四季度,加息的預期將會打壓市場,並由此終結熊市反彈。

美元的“蝴蝶效應” 所有的資產價格似乎都與風險偏好有關。最重要的是,美元與股票市場的表現呈逆相關。美元指數(DXY)在3月初攀升到89點的高峰,但就在80點附近浮動。儘管自2002年以來美元一直處於跌勢,價值下降了約三分之一,而在反彈的道路上,美元曾多次反彈。這種反彈反映了金融市場的風險偏好。美元仍是當之無愧的“避風港”資產。當風險偏好下降時,美元匯率趨於上升。當規避風險的動機強勁時,就會驅動美元出現反彈。

石油價格也與美元顯示出高度相關。 3月底,石油價格一下子翻了一番,達到了70美元/桶,但由於美元在6月初開始反彈,油價也被拖累到在每桶60美元附近徘徊。我認為,總的來看,油價與美元之間的關係還是符合因果關係的。從理論上說,如果其他所有條件保持不變,美元跌了三分之一,石油價格大致會向上調整50%。當然,油價與美元之間的相互關係比這要敏感許多。例如,春天時,美元指數下降了11%,同期,石油價格大約增加了1倍。從那以後,美元出現僅為3%的小幅反彈,石油價格就會隨即出現14%的下降。風險偏好推動下的流動性變化,決定著美元和石油價格的短期走勢。

風險偏好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如利率和經濟增長的拉動因素等。當經濟出現高增長,利率水平偏高的時候,風險偏好一般比較溫和。當經濟增長率走低,並且利率偏高時,風險偏好也會降低。而當增長強勁、利率水平又較低時,風險偏好就會升高。以上關係,可以對2003年到2007年這一期間的形勢變化作出很好的解釋。當經濟增長率偏低,利率水平也很低的時候——就像現在這樣——風險偏好會隨著經濟數據和政策措施而出現波動。

我認為,由於財政刺激政策的延遲效應,全球經濟會在今年二季度觸到谷底,然後,在下半年表現出一定的增長。隨著金融體系變得支離破碎,貨幣刺激政策看來已經不那麼管用了。市場認為,二季度全球經濟會觸底反彈,但要看到更顯著的增長的話,估計要等到下半年了。我認為,發達經濟體在經歷了此前四個季度6%的跌幅後,下半年會呈現出1%-1.5%的增長。當然,市場對此抱有更大的希望,進入夏季以來,數據也為市場預期帶來了一些支撐,預期也相應地作出了一些調整。

在9月,經濟數據很可能會出現明顯的改善,產生通貨膨脹的風險仍然很低,那時,不錯的增長前景可能會讓金融市場重新活躍起來。市場可能盼望著能出現強勁的增長,較低的利率水平。高漲的熱情,可能會給這次熊市反彈帶來第二次浪潮。股票市場及商品市場,可能會恢復甚至超過其春季高點。

然而,不管是假設中的低利率,還是強勁的增長,都不是現實。相反,世界正朝著高利率和低增長這個“火坑”前進,諸如滯脹。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前,全球經濟經歷了近4%的高增長率,只不過,其中有一半都是通脹率。在未來五年內,我相信最好的情況不過是增長率打五折,通脹率是原來的2倍。如此低的增長速度,是由於兩個原因:第一是缺乏上升的槓桿,如需求的驅動;第二是全球化和信息技術帶來的正面影響已被吸收,因此,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不會很高。較高的通脹率,是由於在應付金融危機時,貨幣供應迅猛增長。隨著時間變化,資金供給過剩將逐漸演變為通脹。

講故事與聽故事 金融市場正在討論中央銀行的“撤出戰略”,即何時、以什麼方式,在形成通脹之前抽回超額貨幣供應。中央銀行很不情願討論這個問題,因為他們擔心這將導致預期利率上升,並因此抑制經濟復甦。但是,顯然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將提高長期的通貨膨脹率。

可惜的是,各國央行仍沒有認清目前出現經濟頹勢的性質。這不僅僅是周期性的經濟衰退。 “熊彼特創造性毀滅”可在很大程度上解釋如今的經濟衰退。落伍產業中的企業關閉,下崗工人找到其他工作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就是為什麼全球經濟的複蘇總是與“緩慢”和“失業”這兩個詞同時出現。失業率攀高,在中央銀行眼裡就是所謂的經濟“疲軟”,即刺激政策可能會導致更顯著的增長,而不會引起通貨膨脹。如果央行要靠寬鬆的貨幣政策對抗“創造性毀滅”,很可能會導致較高的通脹率,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引發惡性通貨膨脹。

在這樣的背景下,金融市場開始猜測是否會出現第二輪財政刺激政策,尤其是對中國和美國,議論頗多。猜測的目的,是緩解投機者中間逐漸增長的恐慌。可以說,更多的刺激手段總是可以用來應付經濟低速增長,因此,您可以放心大膽地投資,用不著擔心。不過,在我看來,第二輪的刺激計劃的出台可能微乎其微。日本、歐洲和美國巨大的預算赤字,可能會使進一步的刺激適得其反。一旦新一輪刺激計劃出台,債券市場可能會覺得政府瘋了,從而拒絕購買更多的財政債券。政界人士反對高預算赤字的爭論剛剛開始,這也使新一輪的財政刺激政策難以贏得支持。

中國預算赤字水平較低,因此,只要中國願意,還是能夠負擔得起第二輪刺激政策的。然而,中國的財政赤字並不像其表現得那麼簡單。例如,銀行瘋狂放貸,政府寬鬆的貨幣政策所依賴的就是銀行的寬鬆信貸,而這很可能會導致銀行遭受損失,於是,間接地調高了政府預算赤字。地方政府所有的國有企業債務增加,這也是財政赤字的潛在來源。儘管如此,公平地講,中國政府整體財政狀況仍然良好,足以支持新一輪的刺激,但並不能帶來可持續增長。目前的貸款狂潮已導致與政府相關、由國有企業牽頭的投資行為大大增加。現在這輪刺激計劃已經使經濟有了一定增長,但同時也使經濟失衡問題更加惡化。如果有第二輪刺激計劃,其帶來的弊端一定比產生的效益更大。

儘管在可預見的將來,第二輪刺激不會出現,金融市場未來會怎樣仍舊充滿猜測,特別是在經濟數據疲弱的情況下更是如此。但投資者需要一個理由,一個能激發他們的勇氣、在暴跌行情中投機的傳奇故事。當足夠投資者相信這個故事時,這個股市就會反過來影響市場,並在短期內對它的信徒們做出回報。這就是為什麼總是有那麼多講故事的人,而且還有那麼多樂意聽故事的人。當第二輪刺激計劃傳得太久,變得不再可信的時候,相信很快就會有另一個美麗的故事去迎合投資者的想像力。

當利率水平很低的時候,想像力就變得十分重要。低利率就意味著補貼借款。在保證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低利率使得投機需求增加。如果低利率同時能導致經濟復甦的話,那麼,這種投機還是值得肯定的。在過去20年裡,幾乎都是如此。在西方國家,消費者會對低利率作出回應,去借更多的錢用於消費。因此,低利率能迅速掀起基礎廣泛的複蘇大潮。當利率水平很低的時候,幾乎可以說是發錢去投機。

現在的差別是,西方國家消費槓桿過高。即使是在零利率下,西方消費者也沒有能力借錢消費了。因此,低利率和需求創造之間的傳輸機制被打破。另一方面,低利率和金融投機之間的傳輸機制仍然生機勃勃,並且越來越好。對投機者來說,這有一個潛在的危險:這次,大面積的經濟復甦是不會那麼容易就來到的。

“熊市反彈”將走向末路 根據短期市場波動而作出的投機行為,大都是徒勞的。即使不是所有市場內被廣為傳頌的成功故事都是“巧合”,絕大部分流傳下來的也是如此。統計意義上的證據太少,因此,沒人能夠證明“投機”與“短期市場波動”之間存在任何有意義的相關性。 “五月賣,跑得快”的俗語,也並不比其他的俏皮話更有意義。儘管基金經理們在夏天的確會去度假,這一現象使這句話似乎顯得頗為合理。但是,有足夠的例外都能證明這句話並不可靠。

在預測時,“羊群心理”和結構性偏差是惟一重要的因素。股市總是偏向於看漲。大多數在股市中折騰的投資人,用的都是“別人的錢”(Other People's Money)。市場上升時期發的獎金,要遠遠多於市場下降時候收的“罰金”,正是這種結構不對稱使市場充斥著看漲的傾向。當利率水平很低時,這個因素顯得更加重要。當利率較低時,習慣於存款的人就有了更大的動力,尋找銀行存款之外的其他投資渠道。牛市時,基金經理人更有可能從儲蓄那裡獲得資金。當行情上漲時,儲戶可能被他們鎖定,鼓勵儲戶更多地把銀行存款轉移進股市。

“羊群效應”和基金經理的“結構性牛市傾向”,導致市場在低利率環境下湧現出一個個小高峰。

這些小高峰可以自動逆轉。出現的任何一個高峰,都會吸引一批瘋狂逐利的人。公司當然希望能夠好好利用這種機會來籌集資金。資本外流可以使市場走低。我們現在看到的市場下跌就是這麼回事。由於利率水平仍然很低,市場自我修正的能力會吸引新的資本流入,從而導致新一輪上漲,形成另一個高峰。這就是我認為在今年秋季會出現第二波熊市反彈的原因。

到目前為止,由於庫存週期調整,經濟數據的改善大多是在生產面。最終需求的數據仍不見明顯改善,但這個秋天可能會出現大幅好轉,也會再次帶動牛市情緒。因此,在這輪熊市中第二回反彈可能會相當有力。

由於通脹預期,利率上升時,熊市反彈也就結束了。正如我曾多次強調的,未來全球經濟比以前更加趨向於發生通脹。低增長並不意味著沒有通脹。金融危機中釋放了過剩貨幣供應,這將首先通過商品價格的上漲形成通脹。百姓生活費用調整的壓力不斷增加,推動了工資的上漲。這種螺旋形的運行方式,將所有多餘的貨幣供應都轉變成了通脹。當這一前景變得越來越明顯時,可能在2010年初,市場預期將轉向大幅加息。我認為,未來18個月,美聯儲會將利率提高300個基點。其他央行也將提高利率,雖然可能幅度不及美聯儲。高利率會把股票市場中美妙的幻想擊得蕩然無存,然後,熊市反彈也就走到頭了

1 comment:

Fa Cai said...

ya, almost everybody withdraw money from the bank saving to seek for other high return product. The country GDP is expected in negative for the whole year 2009but Market was up and up every day. Why is reason and evidence to support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