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老文章,是本人對技術分析的一點感悟。今天將其再度重發,希望能夠為朋友們提供些拋磚引玉的借鑑參考意義。
技術分析,以它的簡單性、直觀性、客觀性、綜觀性、公開性、公平性、公正性七性合一的優點,而深為廣大股民所喜歡,更是為股評家所喜用,但若問, 技術分析的真諦精髓是什麼?相信答案會各式各樣,甚至,有的著書立說者會說出一大堆不著邊際的見解。
其實,在股市中,技術分析早已經偏離了方向,有的甚至 滑入左道旁門的誤區。
要我說很簡單,技術分析的精髓秘訣——我認為也是唯一秘訣:
就是吃準股性規律,在可預見可操作的股價拐點處為買賣提供可量化的技術性依據。
吃準了股性就等於摸準了脈搏踩對了點,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一切問題都簡單化了。
如果能夠深入理解悟透這一涵義,那麼,腦子裡就沒有了紛繁而又 具體的固定的僵化的技術和招數,更高的境界就能夠達到見招拆招無招勝有招,股性就變成活靈活現可以感覺的東西,分析與操作也就走入了捷徑。
無論指數還是各股,都有各自的股性特點,就像人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秉性特點。有的人反覆無常難以琢磨沒有人情味,你就覺得他很煩很不好相處,既然不好與之交往,也就敬而遠之;有的人很厚重很穩健很有人情味,性情率真容易打交道,與之交往,就會覺得愉快舒心。
看股票就如同看人,選股票,就如同選朋友。當我們將每一隻股票擬人化,將它們看做有靈性的生命體時,透過技術的視角審視一番,就很容易把握其股性特點,研究到深透驚細的見宏知微的妙境時,就可以左右逢源隨心所欲的波段滾打低吸高拋。 如此,技術分析就可謂用活了,用到位了,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效果就會很好。
技術數據和圖表,它就像一面鏡子,它會如實公正的對股價波動做出即時反映,這種反映既是滯後的被動的,也是超前的能動的。
如果你認為技術只是滯後被動的反應股價波動,那麼,你就只會得到滯後的死的信息,從而被動挨打;如果你悟到了技術是超前能動的反應股價波動,那麼,你就會 看到超前的活信息,從而主動從容。
同時,技術分析的運用不可僵化教條。試想,每隻股票股性各異,那麼,反映股價波動趨向的技術依據怎麼是千篇一律亙古不變 的呢? 比如股價移動平均線,它不單是對股價滯後被動的反應,還與股價在互動中形成相對穩定互相制約的共振特點,從而成為審視股價未來趨向的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我們就可以超前感知股價的動向,為交易提供一個可量化的參考依據。
我對均線的理解是:
(1)同一階段的不同各股,與之能夠形成比較穩定有序互動特點的均線會有不同。
(2)同一各股不同階段,與之能夠形成比較穩定有序互動特點的均線會有不同。
(3)同一各股不同週期的K線界面中,與之能夠形成比較穩定有序互動特點的均線會有不同。
要善於在不同各股、不同階段、不同週期背景下,尋找和把握適用的與股價形成相對穩定有序的互動共振的反映股性特徵的均線,這是均線制勝的根本原則和 技巧。
由此,本人多次談到大盤的關鍵點關鍵位,大多都是根據當時態勢下大盤與特定均線互動共振的股性規律來得出的結論,當然,有的因為本人應用失誤和認識 不到位,所謂的關鍵點關鍵位並不關鍵,但也不可否認,有的關鍵點關鍵位關鍵到立桿見影的神奇妙用和作用。因此,我感覺均線的選用對頭適用才是最關鍵的。
那麼,均線的運用大致有如下幾個實用的規則:
(1)某一條均線成為股價可靠支撐線,那麼,當某個階段股價有效跌破該均線後,再度反抽到該均線時大多會止升回跌。
(2)某一條均線成為股價階段性壓力線,那麼,當隨後階段股價有效升越該均線後,再度反抽到該均線時大多會止跌回升。
(3)某一階段若一批股票依託某一條或一組均線拉起上攻行情,緊隨其後若很多各股都形成了這種態勢,則大勢可能仍將向上,而類似形態各股的買點機會也比較可信,並具有可操作性。
(4)大週期循環中,若歷史上某一條或一組均線與股票共振的買點形態又在目前大面積出現,那麼,大勢仍將可能繼續向上,而各股形態的機會也比較可信,並具有可操作性。
上述均線規則在目前大勢向上各股分化輪動的背景下,是比較適用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只要靈活運用舉一反三,不難在實戰中找到具有規律性波動特點的各股,並穩准的把握其機會。
其實,其他指標的運用也是同樣道理,比如本人經常用到的MACD指標,這是一個及時並能夠超前反映股價即將變盤轉向的工具,但大家在應用方法上出了 問題,所以,常常是不得要領甚至作反了。
我常講要善於在大週期K線圖中(周K線和月K線)把握MACD死叉後的買點和金叉後的賣點,得到許多人的置疑,其實,恰恰這一反映股性特點股性規律的現象被我掌握並很好的運用,所以,我有時就能夠快市場半拍走在市場的前頭,而眾人還不能理解。
多麼簡單的一個方法和道理,人們卻不能悟透。所以,在大家要超越自己眼裡和腦海裡有如死的教條的技術分析,那些理論的教條,有些甚至是看似合理卻違背規律的「經典」。
其實,一切都是活的,固定是相對的,變化是絕對的,用死的教條僵化的去審視活靈活現千姿百態的股價波動,當然就看不到活的股性,注定要碰壁的。
這不但是均 線分析、MACD分析,而且是一切技術分析都應該避免的,惟此,技術分析才能用活,才能抓住技術分析活的靈魂,技術分析才能真正發揮用武之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