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购私宅的结果是房价只有上没有下,买家以为自己买到便宜货,其实不然。因为买家所付出的价格是他们愿意付出的,而不是真正的便宜价格。如果这些人指望在一两年后自己所买的公寓会增值,并将它卖掉套现赚钱,或许不容易如愿以偿。现在的房价已经接近2007年高峰的价格,有的甚至比高峰期的价格还高出30%。
自今年2月发展商星狮地产以比周边私人公寓转售价低20%的价格推出“水之轩”(Caspian)后,本地私宅市场的温度就像中暑似的持续发烧。
其他发展商应该感谢星狮地产,如果不是它当时敢敢在淡静的市场“削价”,以每平方英尺580元的诱人价格推出水之轩私人公寓而引发购房热,本地私宅,特别是大众化私宅近期也不会“烧不退”。
一周前,宏茂桥组屋区内的99年地契公寓“中景峰”(Centro Residences)卖到千元以上的尺价。对这个比地点更靠近市区、永久地契的公寓卖得还贵的组屋区项目,竟然还有人抢购,朋友感到不可思议。近日他又接到另一个看楼的VVIP邀请函,那是在大巴窑组屋区内的公寓项目Trevista@Tao Payoh,尺价也在千元以上。他说,这一回他很“光火”,因为“房市已离了谱”,让他没有信心进场。
这名真正有意买房自住的朋友说,自己控制不了的“购房焦灼症”再次来袭,让他备感苦恼,还夸张到说:“简直看不下去了”。
曾几何时,“尺价过千”还是乌节路或武吉知马黄金地段高级公寓的价码,才没多久的事,组屋区大众化公寓的尺价也过千了。是通货膨胀了?还是供需的问题?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为了抢购过千尺价的组屋区私人公寓,买家还生怕抢购不到,甘愿排队等上数十小时,为的就是能够抢先交上空白支票。现场“抢”房的场面令人惊叹,堪比新加坡大热卖时的劲头,人潮汹涌,仿佛大家是在买衣服而不是买房子。抢购不到的,还真搥胸顿足,哀叹自己迟人一步。
买家以为买到便宜货
这一波的房市“抢购”热潮,是大众化公寓热卖引爆,买家既不是大富豪,也非外国大买家,主要是本地一些投资“初哥”,很多是住组屋,想买间小单位的公寓来投资的组屋居民。姑且不论这些投资者手中握有多少现金,他们的那种“抢购”心态,感觉就像是股市低潮时抢着进场拣便宜货,然后期待股市上涨时抛售套利一样。
这些人真的拣到便宜货吗?抢购的结果是价格只有上没有下,买家以为自己买到的是便宜货,其实不然。因为买家所付出的价格是他们愿意付出的,而不是真正的便宜价格。如果这些人指望在一两年后自己所买的公寓会增值,并将它卖掉套现赚钱,或许不容易如愿以偿。房子能增值多少呢?他们可知道现在买的房价已经接近2007年高峰的价格,有的甚至比高峰期的价格还高出30%。期望未来一两年房价涨个30%或更高,那只是一厢情愿的“算命”想法。
目前房价只能算虚高
如果是当作收租来投资,那也有一定的风险。目前的租金走势已在往下跌,一两年后还有市场吗?如果须要贷款来进行这项投资,可要三思了。再说,我国实体经济还未取得实质性的复苏,目前的房价只能算是虚高,终要回到根本价值上。
买了房子,就期望房价大涨,没买的无不盼望大跌。这就是购房者的死穴:买涨不买跌。在这一波私宅涨潮中,我们看到的似乎只是新推出公寓项目的价格涨得厉害,现楼和二手房市场仍然淡静,有些转手价甚至还比新楼价低了20%以上。显然整体的本地房地产市场还没有真正进入炎热的夏天。
还有个现象是,手中握有巨额现金的“真正买家”却没有在这一波的房市抢购热潮中进场。例如一个朋友是两年前集体出售的受惠者,手中握有两百多万元的现金,至今仍租房住。从2007年的房市高峰到去年低潮,到现在的热潮,他都不为所动,原因在于他“仍找不到地点好、价格合理”的房子。像他那样“保守”的态度又有点“太超过”了。
我认为,如果你手中握有300万元现金,反正银行利率又低,赚不了多少利息,就拿出150万元来买间房子,应该还算是明智的投资。否则左观望,右观望,千挑万选仍然“千帆过尽皆不是”,眼睁睁看着房价从高到低,从低到高,仍不出手,最终只有感叹“missed the boat”, 没赶上船——坐失良机了!
什么时候才是进场最佳时机?这个谁也说不准。买房应该是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来决定。如果你有300万元,拿一半的钱来买房子,那是很合理的做法。如果你连100万元都没有,却要向银行贷款购买近百万元的房子,这就是不理性的购房了。近期看到的情况是,该进场的没进场,不该进场的反而争相进场。
房价会继续上涨吗?在房市,永远没有顶和底,也没有哪个人能像算命师那样算出未来跌多少涨多少。“涨就是跌的开始,而跌就是涨的先兆”,这套过去用在股市的定律,似乎也用不上了,更何况是用在目前被形容为“不可思议”的房市上。
今年2月以近乎半价的580元尺价买下“水之轩”的买家,现在回头看,是不是拣到一块“天上掉下的馅饼”?而那些最近以1200元以上尺价买下“中景峰”的买家,相比之下,是不是买了贵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