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Tuesday, February 10, 2009

經濟愈墮落市場愈快樂?

美國上周五公布的就業數據認真無眼睇,1月份職位流失59萬8千,失業率升至7.6%的17年新高. 如果你信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的判斷,即花旗經濟早在2007年12月已陷入衰退,那麼美國在短短一年裏減少的職位便多達3百60萬,半數於過去三個月內出現!

從資金流向捕捉趨勢各位想必同時發現,美股在數據公布後不跌反升;一周計,道指錄得3.5%升幅,S&P漲5.2%,納指更急升7.8%,帶動港股周一造好。

老畢上周說過,對投資者而言,經濟學家的意見不妨記在心上(克魯明等人針對奧巴馬刺激經濟方案的評論有參考價值),但以真金白銀下注時,學者的話大可拋諸腦後,因為資產市場的走向往往跟他們的警告背道而馳。

試舉一例,美國救市方案有「購買國貨」條文(奧巴馬承諾作出修訂,但聽其言不如觀其行,一切有待事實證明);西班牙的政客也在大搞Made in Spain運動,聲聲抵制進口;英國各地上周爆發野貓式罷工,矛頭直指外國勞工;中美在人民幣滙率上針鋒相對……,種種迹象均在發出全球化「岌岌可危」、經濟民族主義(economic nationalism)張牙舞爪的訊號。 可是,本港上市航運股不僅未因環球貿易在保護主義抬頭下雪上加霜而捱沽,反而追隨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急升。 順道一提,BDI過去14天持續上揚,累積漲幅達9成;自去年12月5日見底後,至今反彈148%。

另一例子是,經濟榮辱繫於資源出口的巴西,今年股市表現跟內地相比不遑多讓,與環球經濟和貿易前景「分道揚鑣」。

與去年波羅的海指數、巴西股市和內地A股暴跌,為今年初的強勁反彈創造條件一樣,美國政府雖遲遲未公布挽救金融業新方案(最新消息財長蓋特納將於本港時間周三凌晨發表聲明),但市場注意力已從銀行困局轉向其他環節,其中科技股表現出眾,反映在去年9月雷曼失救引發拋售潮中受累的部分行業,已開始吸引資金回流。

今年以来,金融股跌幅由单位数至六成不等,只有已变身银行控股公司的两大投行──大摩和高盛──股价上升。 這反映市場對一再狂瀉的金融股戒心不減,華府一天仍在壞銀行、資產擔保和國有化之間舉棋不定,投資者對金融股將繼續敬而遠之。可是,銀行以外的行業,今年股價跌幅普遍不足一成,尤以科技股走勢最醒神。

這個趨勢,從年初以來納指表現遠勝道指和S&P五百指數可見一斑。

從附圖可見,在2008年8至11月金融海嘯最黑暗的日子,道指走勢遠勝納指,但強弱趨勢自年底開始逆轉,意味去年科技股遭過分拋售,為投資者製造了低吸機會。

老畢並非在說全球化前路暢通無阻(事實剛好相反),只是建議大家,與其浪費時間聽經濟學家爭辯救市有效無效,不如多點注意市場發出的訊號,從中探索資金流動的趨向。

歐美銀行業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其中最頭痛的是不停注資銀行的英國。

由美國次按引發的金融海嘯,令金融界及相關專業機構形象大受損害,如果還不設法修補改善,在人前人後「多加幾分」,以後怎能順利跟客戶打交道?

普世價值未動搖誠然,源於美國禍延全球的金融海嘯令西方的自由經濟政策備受質疑,而外儲冠全球的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成就引起不少學者研討。然而,不要忘記,中國經濟之所以飛躍增長,實有賴於與西方接軌的開放政策,目前遭到批評的只是過度「放縱」的金融市場機制,但自由民主這普世價值並未因而稍有動搖。 「有特色」的民主社會,未知何日在中國實現?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