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從「高峰」回落,但仍在百美元以上徘徊,筆者是油價「大好友」,現在不以為它已「轉勢」趨於下游,近日的微順,最大原因是好淡雙方爭持的結果,看好一方大獲全勝之後,看淡一方趁貝爾斯登事件引致的金融紊亂,特別是經濟衰退陰影重臨耗油量可能下降而全力反撲,把油價壓下去,令「好倉」吃一點苦頭。相信這種形勢很快便成過去,因為與石油有關的基本因素並沒有改變,尤其是美元滙價頹態未改,以之定價的石油很快便會重納上升軌跡。
油價居高不下,石油消耗者苦不堪言,美軍亦是高油價的受害者,油價上漲其開銷大幅增長,是造成美國軍事開支大增及財政赤字不斷纍增的成因之一。和民間消費者在高油價之下大都會設法「節省能源」不同,出於安全需要,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美軍,其耗油量竟然和油價同步上揚,這當然不是說美軍故意浪費汽油,其汽油消耗量在油價飛漲聲中上升,是因為動用了巨額研發費用後製成的新式安全武備耗油量愈來愈多之故!
去年駐伊美軍每天人均耗汽油量二十點五加侖,比二○○四年增一倍;伊拉克是世上石油蘊藏量第三多的國家(已知蘊藏一千一百五十多億桶,約佔世界油藏百分之九點五),不過,美軍並非就地取油,其所用點滴汽油,都是「泊來品」。據美國防部的「國防能源支援中心」(Defense Energy Support Center)的資料,「自由伊拉克行動」每天消耗三百萬加侖汽油。
美軍把巴格達和伊拉克多個市鎮炸個稀巴爛,國防部認為從該國的石油收益,興建新伊拉克並無財政問題,拉姆斯菲爾德的副手後來成為世界銀行總裁(因向女友輸送利益而落台)的沃爾福威茨在美軍攻陷巴格達後在國會說「在未來三二年,伊拉克的石油收益在五百至一千億(美元.下同)之間。」在廢墟中重建伊拉克的資金因此十分充裕,可是,如同迄今遍找不獲的「大殺傷力武器」一樣,伊拉克的石油過去五年一直處於「無主狀態」之中,今年一月的統計是日產二百四十萬桶,遠遠低於預期,美軍因此必須進口汽油。二○○六年,美國為伊拉克駐軍向科威特國營油公司購進值九億零九百三十萬的汽油,同時以運油車從土耳其進口汽油;○七年,駐伊美軍消耗十一億加侖汽油,它們大部分由五千三百多部運油車從土耳其運至伊拉克;每加侖美軍消耗汽油的運輸成本為四十二元,不計油價成本,每名美軍每天平均消耗的汽油值八百四十元,以駐伊美軍人數十五萬七千名計,每周的汽油消費達九億二千三百萬─駐伊美軍總開銷每周平均二十五億,意味汽油已佔去約三分之一。
駐伊美軍汽油消耗量大增,根本原因在防彈的「高性能多功能(軍用)汽車」(Humvee)因為鋼板裝置愈來愈重有以致之,去年美國國防部訂製二萬三千部「抗雷車」(MRAP),出廠價每部三百五十萬;一般重達一萬二千磅的Humvee每加侖行車八里,而重達四萬磅(迷你谷巴重二千七百磅、勞斯萊斯幻影型五千八百八十六磅、Range Rover五千八百磅)的MRAP每加侖只能行車三里!
非常明顯,美軍耗油日增,是造成國際油價上升的一項迄今少人提及的重要因素;美國為控制石油供應而入侵伊拉克(最初的藉口是要銷毀侯賽因的「大殺傷力武器」,無所發現後改為「為了把民主帶進中東」,中東各國婉拒美國的「好意」後,布殊總統已於二○○六年十月公開說是「為了確保中東石油不致落入恐怖分子之手」)。可是,如今美國不僅無法從其豐厚石油蘊藏中獲得半點好處,還炒高油價(得益最大的除了中東海灣諸封建小國,要算對美國不懷好意的俄羅斯),正是「偷雞不着蝕把米」的典型事例。
不過,正如筆者彈之久矣的老調,由於美國政治穩定、武力世界第一,美元滙價雖然跌至面目全非,卻仍人見人愛,百物以之定價的大形勢短期內難變(若變恐有戰禍),而美元持續下挫後必會強力反彈(美元資產相對廉宜熱錢流入購買),因此,美鈔印刷機有需要時便開動。名目油價的確升了不少,美國財赤因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用兵而不斷上升,但受害的是非美元區的石油淨入口國。美國可以從心所欲印刷美元,高油價不是問題。
美元大量供應最終必然引發惡性通脹,等於美國政府變相充公美元資產……。有美國這個不負責任、孔武有力的「大隻佬」,真是世之大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